CN114301273B - 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01273B CN114301273B CN202111590884.7A CN202111590884A CN114301273B CN 114301273 B CN114301273 B CN 114301273B CN 202111590884 A CN202111590884 A CN 202111590884A CN 114301273 B CN114301273 B CN 1143012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phase
- bridge arm
- turning
- acdc conver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102100031786 Adiponectin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101000775469 Homo sapiens Adiponectin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HEZMWWAKWCSUCB-PHDIDXHHSA-N (3R,4R)-3,4-dihydroxycyclohexa-1,5-diene-1-carboxy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H]1C=CC(C(O)=O)=C[C@H]1O HEZMWWAKWCSUCB-PHDIDXHH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及控制方法,缓启动电路包括串联在交流输入端和DCDC变换器之间的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PFC母线和ACDC变换器,以及输入检测模块、控制器和输出检测模块;在缓启模式中将第一缓启动电阻R1串入ACDC变换器输电回路,并控制ACDC变换器进行单相变换对PFC母线缓慢充电;在正常变换模式将第一缓启动电阻R1退出ACDC变换器输电回路,并根据电源类型控制ACDC变换器进行单相变换或三相变换对PFC母线正常供电;本发明减小了继电器和缓启动电阻配置,灵活根据不同的输入电压状况控制切换继电器状态,并利用开关MOS管实现PFC母线电容电压提升到AC输入电压峰值以上,可以做到继电器闭合系统内零冲击电流,保证了充电机工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以及控制大气污染的需求,新能源汽车逐渐在市场商用,而电动汽车更是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伴随着续航里程的增加,电动车动力电池容量也在日益增长,为了减少充电等待时间,车载充电机对于高功率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三相充电会成为未来的主力军,三相充电桩未完全普及,单相充电桩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单三相兼容的充电机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现有的大功率充电机为了减小输出电流纹波,PFC系统内都有大容量储能电容,在输入交流接入系统继电器闭合瞬间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这个冲击电流可能导致设备电源保险烧毁、开关MOS管损坏。缓启动电路可以控制输入电流的上升斜率和幅值,大大降低冲击电流。而单三相兼容充电机相比传统充电机,需要考虑单相,三相及三相缺相等各种异常工况的工作需求。因此,设计一种兼容单三相输入的缓启动电路,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可以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其包括串联在交流输入端和DCDC变换器之间的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PFC母线和ACDC变换器,以及输入检测模块、控制器和输出检测模块;其中所述ACDC变换器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并通过PFC母线向DCDC变换器输送电能;所述输入检测模块用以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所述电源类型包括单相、两相、三相;所述输出检测模块用以检测PFC母线电压;所述控制器包括缓启模式和正常变换模式,在缓启模式中控制器根据电源类型控制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将第一缓启动电阻R1串入ACDC变换器输电回路,并控制ACDC变换器进行单相变换对PFC母线缓慢充电;在正常变换模式将第一缓启动电阻R1退出ACDC变换器输电回路,并根据电源类型控制ACDC变换器进行单相变换或三相变换对PFC母线正常供电。
本发明设计的A0方案中,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相线端L1、第二相线端L2、第三相线端L3和零线端N,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一开关S1与第一电感LU串联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一桥臂中间点A之间,第二开关S2与第二电感LV串联在第二相线端L2与第二桥臂中间点B之间,第三开关S3与第三电感LW串联在第三相线端L3与第三桥臂中间点C之间,第四开关S4串接在第三桥臂中间点C与零线端N之间;所述第一开关S1采用常开开关,与所述第一缓启动电阻R1并联;所述第二开关S2采用单刀双掷开关,其静触点与第二电感LV连接、其常闭触点与第二相线端L2连接、其常开触点与第一相线端L1连接;所述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采用常开开关。
本发明设计的A1方案中,缓启动电路还包括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串联后与第三开关S3并联,所述第五开关S5采用常开开关。
本发明设计的A2方案中,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相线端L1、第二相线端L2、第三相线端L3和零线端N,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十一开关S11,第一开关S1与第一电感LU串联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一桥臂中间点A之间,第二开关S2与第二电感LV串联在第二相线端L2与第二桥臂中间点B之间,第三开关S3与第三电感LW串联在第三相线端L3与第三桥臂中间点C之间,第四开关S4串接在第三桥臂中间点C与零线端N之间,第十一开关S11连接在第一相线端L1和第二相线端L2之间;所述第一开关S1采用常开开关,与所述第一缓启动电阻R1并联;所述第二开关S2采用常开开关,与第一相线端L1连接;所述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和第十一开关S11采用常开开关。
本发明设计的B0方案中,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相线端L1、第二相线端L2、第三相线端L3和零线端N,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九开关S9,以及连接在所述PFC母线和零线端N之间的第四桥臂,第六开关S6与第一电感LU串联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一桥臂中间点A之间,第七开关S7与第二电感LV串联在第二相线端L2与第二桥臂中间点B之间,第八开关S8与第三电感LW串联在第三相线端L3与第三桥臂中间点C之间,第九开关S9串接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二电感LV之间,所述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九开关S9皆采用常开开关;所述第四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续流开关Q7、第二续流开关Q8,第一续流开关Q7和第二续流开关Q8的连接点D连接零线端N。
本发明设计的B1方案中,缓启动电路还包括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串联后与第八开关S8并联,所述第五开关S5采用常开开关。
本发明设计的B2方案中,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相线端L1、第二相线端L2、第三相线端L3和零线端N,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十二开关S12,以及连接在所述PFC母线和零线端N之间的第四桥臂,第六开关S6与第一电感LU串联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一桥臂中间点A之间,第七开关S7与第二电感LV串联在第二相线端L2与第二桥臂中间点B之间,第八开关S8与第三电感LW串联在第三相线端L3与第三桥臂中间点C之间,所述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十二开关S12皆采用常开开关;所述第四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续流开关Q7、第二续流开关Q8,第一续流开关Q7和第二续流开关Q8的连接点D连接零线端N,第十二开关S12连接在第一相线端L1和第二相线端L2之间。
一种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缓启动电路采用上述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上电初期进入缓启模式,通过输出检测模块实施检测PFC母线,在PFC母线电压超过阈值时进入正常变换模式。
A1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当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时、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步骤1,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电源类型为单相时转步骤10,电源类型为两相时转步骤20,电源类型为三相时转步骤80;
步骤10,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11,延时N秒;
步骤1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11,是则转步骤13,所述Vac为电源相电压;
步骤13,闭合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的静触点与常闭触点断开与常开触点闭合,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20,检测电源缺相情况,第一相线缺相转步骤30,第二相线缺相转步骤40,第三相线缺相转步骤50;
步骤30,闭合第五开关S5,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31,延时N秒;
步骤3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31,是则转步骤33;
步骤33,断开第五开关S5,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继续运行,转步骤90;
步骤40,闭合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41,延时N秒;
步骤4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41,是则转步骤43;
步骤43,断开第三开关S3,第二开关S2的静触点与常闭触点断开与常开触点闭合,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5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运行;
步骤51,延时N秒;
步骤5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51,是则转步骤53;
步骤53,闭合第四开关S4,第二开关S2的静触点与常闭触点断开与常开触点闭合,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8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运行;
步骤81,延时N秒;
步骤8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81,是则转步骤83;
步骤83,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90,缓启动结束。
A2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当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十一开关S11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步骤1,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电源类型为单相时转步骤10,电源类型为两相时转步骤20,电源类型为三相时转步骤80;
步骤10,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11,延时N秒;
步骤1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11,是则转步骤13,所述Vac为电源相电压;
步骤13,闭合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十一开关S11和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20,检测电源缺相情况,第一相线缺相转步骤30,第二相线缺相转步骤40,第三相线缺相转步骤50;
步骤30,闭合第十一开关S11和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31,延时N秒;
步骤3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31,是则转步骤33;
步骤33,断开第十一开关S11和第三开关S3,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停止运行,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40,闭合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41,延时N秒;
步骤4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41,是则转步骤43;
步骤43,断开第三开关S3,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停止运行,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50,闭合第二开关S2,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运行;
步骤51,延时N秒;
步骤5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51,是则转步骤53;
步骤53,断开第二开关S2,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停止运行,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80,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81,延时N秒;
步骤8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81,是则转步骤83;
步骤83,闭合第一开关S1,并延时M秒;
步骤84,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达到1.414*1.732*Vac+50V,否则转步骤83,是则转步骤85;
步骤85,断开第四开关S4,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90,缓启动结束。
B1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当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九开关S9,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步骤1,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电源类型为单相时转步骤10,电源类型为两相时转步骤20,电源类型为三相时转步骤80;
步骤1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11,延时N秒;
步骤1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11,是则转步骤13,所述Vac为电源相电压;
步骤13,闭合第六开关S6和第九开关S9,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第二桥臂并联运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20,检测电源缺相情况,第一相线缺相转步骤30,第二相线缺相转步骤40,第三相线缺相转步骤50;
步骤30,闭合第五开关S5,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31,延时N秒;
步骤3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31,是则转步骤33;
步骤33,闭合第八开关S8,
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4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41,延时N秒;
步骤4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41,是则转步骤43;
步骤43,闭合第六开关S6和第九开关S9,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并联运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5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51,延时N秒;
步骤5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51,是则转步骤53;
步骤53,闭合第六开关S6和第九开关S9,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8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81,延时N秒;
步骤8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81,是则转步骤83;
步骤83,闭合第六开关S6,并延时M秒;
步骤84,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达到1.414*1.732*Vac+50V,否则转步骤83,是则转步骤85;
步骤85,闭合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和第八开关S8,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90,缓启动结束。
B2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当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十二开关S12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步骤1,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电源类型为单相时转步骤10,电源类型为两相时转步骤20,电源类型为三相时转步骤80;
步骤1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11,延时N秒;
步骤1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11,是则转步骤13,所述Vac为电源相电压;
步骤13,闭合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和第十二开关S12,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并联运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20,检测电源缺相情况,第一相线缺相转步骤30,第二相线缺相转步骤40,第三相线缺相转步骤40;
步骤30,闭合第十二开关S12,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31,延时N秒;
步骤3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31,是则转步骤33;
步骤33,闭合第六开关S6,并延时M秒;
步骤34,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50V,否则转步骤33,是则转步骤35;
步骤35,断开第六开关S6和第十二开关S12,闭合第七开关S7,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4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41,延时N秒;
步骤4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41,是则转步骤43;
步骤43,闭合第六开关S6,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8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81,延时N秒;
步骤8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81,是则转步骤83;
步骤83,闭合第六开关S6,并延时M秒;
步骤84,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达到1.414*1.732*Vac+50V,否则转步骤83,是则转步骤85;
步骤85,闭合第七开关S7和第八开关S8,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90,缓启动结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根据交流电源的实际供电情况,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输入进行缓启动,对比传统电路减小了继电器和缓启动电阻配置,灵活根据不同的输入电压状况控制切换继电器状态,并利用开关MOS管实现PFC母线电容电压提升到AC输入电压峰值以上,可以做到继电器闭合系统内零冲击电流,保证了充电机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控制原理框图;
图2是零线串接开关的A0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2a是零线串接开关并在第三相线增加第二缓启动电阻R2的A1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2b是零线串接开关并在第一和第二相线之间串接开关的A2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在零线中不串接开关实施例的B0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a是零线中不串接开关并在第三相线增加第二缓启动电阻R2的B1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b是零线中不串接开关并在第一和第二相线之间串接开关的B2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4是在零线中串接开关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
图5是在零线中不串接开关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
图6是在零线中不串接开关实施例的控制波形图;
图7是A2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
图8是B2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参看图1示出的控制原理框图,其包括串联在交流输入端和DCDC变换器之间的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PFC母线和ACDC变换器,以及输入检测模块、控制器和输出检测模块;其中所述ACDC变换器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并通过PFC母线向DCDC变换器输送电能;所述输入检测模块用以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所述电源类型包括单相、两相、三相;所述输出检测模块用以检测PFC母线电压;所述控制器包括缓启模式和正常变换模式,在缓启模式中控制器根据电源类型控制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将第一缓启动电阻R1串入ACDC变换器输电回路,并控制ACDC变换器进行单相变换对PFC母线缓慢充电;在正常变换模式将第一缓启动电阻R1退出ACDC变换器输电回路,并根据电源类型控制ACDC变换器进行单相变换或三相变换对PFC母线正常供电。
参看图2示出的在零线中串接开关实施例的电路图(A0实施例);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相线端L1、第二相线端L2、第三相线端L3和零线端N,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一开关S1与第一电感LU串联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一桥臂中间点A之间,第二开关S2与第二电感LV串联在第二相线端L2与第二桥臂中间点B之间,第三开关S3与第三电感LW串联在第三相线端L3与第三桥臂中间点C之间,第四开关S4串接在第三桥臂中间点C与零线端N之间;所述第一开关S1采用常开开关,与所述第一缓启动电阻R1并联;所述第二开关S2采用单刀双掷开关,其静触点与第二电感LV连接、其常闭触点与第二相线端L2连接、其常开触点与第一相线端L1连接;所述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采用常开开关。图中L1、L2、L3、N线为三相四线制输入,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采用继电器。附图中Q1,Q2,Q3,Q4 ,Q5,Q6为三相六开关PFC模块,Q1、Q2为第一桥臂,Q3、Q4为第二桥臂,Q5、Q6为第三桥臂。Lu、Lv、Lw为Boots升压电感。C4、C5为PFC母线电容。
图2a是在零线中串接开关实施例的升级方案(A1实施例),缓启动电路还包括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串联后与第三开关S3并联,所述第五开关S5采用常开开关。
图2b是在零线中串接开关实施例的另一个升级方案(A2实施例),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相线端L1、第二相线端L2、第三相线端L3和零线端N,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十一开关S11,第一开关S1与第一电感LU串联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一桥臂中间点A之间,第二开关S2与第二电感LV串联在第二相线端L2与第二桥臂中间点B之间,第三开关S3与第三电感LW串联在第三相线端L3与第三桥臂中间点C之间,第四开关S4串接在第三桥臂中间点C与零线端N之间,第十一开关S11连接在第一相线端L1和第二相线端L2之间;所述第一开关S1采用常开开关,与所述第一缓启动电阻R1并联;所述第二开关S2采用单刀双掷开关,其静触点与第二电感LV连接、其常闭触点与第二相线端L2连接、其常开触点与第一相线端L1连接;所述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和第十一开关S11采用常开开关。
参看图3示出的在零线中不串接开关实施例的电路图(B0实施例);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相线端L1、第二相线端L2、第三相线端L3和零线端N,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九开关S9,以及连接在所述PFC母线和零线端N之间的第四桥臂,第六开关S6与第一电感LU串联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一桥臂中间点A之间,第七开关S7与第二电感LV串联在第二相线端L2与第二桥臂中间点B之间,第八开关S8与第三电感LW串联在第三相线端L3与第三桥臂中间点C之间,第九开关S9串接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二电感LV之间,所述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九开关S9皆采用常开开关;所述第四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续流开关Q7、第二续流开关Q8,第一续流开关Q7和第二续流开关Q8的连接点D连接零线端N。
图3a是在零线中不串接开关实施例的升级方案(B1实施例),缓启动电路还包括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串联后与第八开关S8并联,所述第五开关S5采用常开开关。
图3b是在零线中不串接开关实施例的另一个升级方案中(B2实施例),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相线端L1、第二相线端L2、第三相线端L3和零线端N,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十二开关S12,以及连接在所述PFC母线和零线端N之间的第四桥臂,第六开关S6与第一电感LU串联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一桥臂中间点A之间,第七开关S7与第二电感LV串联在第二相线端L2与第二桥臂中间点B之间,第八开关S8与第三电感LW串联在第三相线端L3与第三桥臂中间点C之间,所述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十二开关S12皆采用常开开关;所述第四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续流开关Q7、第二续流开关Q8,第一续流开关Q7和第二续流开关Q8的连接点D连接零线端N,第十二开关S12连接在第一相线端L1和第二相线端L2之间。
在较佳实施例中,DCDC变换器采用双向DCDC变换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缓启动电路采用上述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上电初期进入缓启模式,通过输出检测模块实施检测PFC母线,在PFC母线电压超过阈值时进入正常变换模式。需要指出,在不同实施方案中,所述阈值是不同的,因为对PFC母线电压预充输入峰值电压是不同。在相线和零线构成的充电回路中,阈值为1.414*Vac;在相线和相线构成的充电回路中,阈值为1.414*1.732*Vac。
参看图4示出的在零线中串接开关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A1实施例),当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时、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步骤1,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电源类型为单相时转步骤10,电源类型为两相时转步骤20,电源类型为三相时转步骤80;
步骤10(单相模式),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11,延时N秒;
步骤1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11,是则转步骤13,所述Vac为电源相电压;
步骤13,闭合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的静触点与常闭触点断开与常开触点闭合,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三桥臂运行(ACDC模块进入单相工作状态),转步骤90;
步骤20(缺相模式),检测电源缺相情况,第一相线缺相转步骤30,第二相线缺相转步骤40,第三相线缺相转步骤50;
步骤30(缺第一相模式),闭合第五开关S5,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此时桥臂工作在不控整流模式,电流走向在L2和L3之间);
步骤31,延时N秒;
步骤3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31,是则转步骤33;
步骤33,断开第五开关S5,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继续运行(ACDC模块进入单相工作状态,第二桥臂工作在图腾柱PFC状态,第三桥臂连接N线工频开关做为慢管桥臂,电流走向在L2和N之间),转步骤90;
步骤40(缺第二相模式),闭合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41,延时N秒;
步骤4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41,是则转步骤43;
步骤43,断开第三开关S3,第二开关S2的静触点与常闭触点断开与常开触点闭合,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50(缺第三相模式),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运行;
步骤51,延时N秒;
步骤5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51,是则转步骤53;
步骤53,闭合第四开关S4,第二开关S2的静触点与常闭触点断开与常开触点闭合,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80(三相模式),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运行;
步骤81,延时N秒;
步骤8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81,是则转步骤83;
步骤83,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ACDC模块进入三相工作状态),转步骤90;
步骤90,缓启动结束。
参看图7示出的在零线中串接开关、并在第一第二相线之间连接开关的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A2实施例),当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十一开关S11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步骤1,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电源类型为单相时转步骤10,电源类型为两相时转步骤20,电源类型为三相时转步骤80;
步骤10,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11,延时N秒;
步骤1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11,是则转步骤13,所述Vac为电源相电压;
步骤13,闭合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十一开关S11和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20,检测电源缺相情况,第一相线缺相转步骤30,第二相线缺相转步骤40,第三相线缺相转步骤50;
步骤30,闭合第十一开关S11和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此时桥臂工作在不控整流模式,电流走向在L2和L3之间);
步骤31,延时N秒;
步骤3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31,是则转步骤33;
步骤33,断开第十一开关S11和第三开关S3,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停止运行,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第二桥臂工作在图腾柱PFC状态,第三桥臂连接N线工频开关做为慢管桥臂,电流走向在L2和N之间),转步骤90;
步骤40,闭合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41,延时N秒;
步骤4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41,是则转步骤43;
步骤43,断开第三开关S3,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停止运行,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50,闭合第二开关S2,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运行;
步骤51,延时N秒;
步骤5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51,是则转步骤53;
步骤53,断开第二开关S2,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停止运行,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80,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81,延时N秒;
步骤8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81,是则转步骤83;
步骤83,闭合第一开关S1,并延时M秒;
步骤84,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达到1.414*1.732*Vac+50V,否则转步骤83,是则转步骤85;
步骤85,断开第四开关S4,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90,缓启动结束。
参看图5示出的不串接开关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B1实施例),当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九开关S9,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步骤1,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电源类型为单相时转步骤10,电源类型为两相时转步骤20,电源类型为三相时转步骤80;
步骤1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11,延时N秒;
步骤1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11,是则转步骤13,所述Vac为电源相电压;
步骤13,闭合第六开关S6和第九开关S9,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第二桥臂并联运行、第四桥臂运行(进入单相充电模式),转步骤90;
步骤20,检测电源缺相情况,第一相线缺相转步骤30,第二相线缺相转步骤40,第三相线缺相转步骤50;
步骤30,闭合第五开关S5,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31,延时N秒;
步骤3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31,是则转步骤33;
步骤33,闭合第八开关S8,
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4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41,延时N秒;
步骤4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41,是则转步骤43;
步骤43,闭合第六开关S6和第九开关S9,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并联运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5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51,延时N秒;
步骤5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51,是则转步骤53;
步骤53,闭合第六开关S6和第九开关S9,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8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81,延时N秒;
步骤8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81,是则转步骤83;
步骤83,闭合第六开关S6,并延时M秒;
步骤84,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达到1.414*1.732*Vac+50V,否则转步骤83,是则转步骤85;
步骤85,闭合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和第八开关S8,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进入三相充电模式),转步骤90;
步骤90,缓启动结束。
结合图6阐述在零线中不串接开关实施例的控制方式,输入为三相电压,t1时刻,输入AC电压进来通过第一缓起电阻R1、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回路,延时N秒,将PFC母线电压预充到单相AC输入电压峰值(1.414*Vac)。t2时刻,控制闭合第六开关S6;t3时刻,控制ACDC模块第一桥臂开关管发波配合第四桥臂进入单图腾柱Boots升压工作状态,延时M秒,将PFC母线电压提升到三相AC输入电压峰值以上(Vac*1.414*1.732+50V);t5时刻,此时再控制闭合第七开关S7和第八开关S8,则可以实现继电器闭合零冲击电流,随后ACDC模块进入三相工作状态。此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其它组合的缓启动电路及对应的不同工作模式。
参看图8示出的在零线中不串接开关、并在第一第二相线之间连接开关的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B2实施例),当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十二开关S12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步骤1,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电源类型为单相时转步骤10,电源类型为两相时转步骤20,电源类型为三相时转步骤80;
步骤1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11,延时N秒;
步骤1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11,是则转步骤13,所述Vac为电源相电压;
步骤13,闭合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和第十二开关S12,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并联运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20,检测电源缺相情况,第一相线缺相转步骤30,第二相线缺相转步骤40,第三相线缺相转步骤40;
步骤30,闭合第十二开关S12,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31,延时N秒;
步骤3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31,是则转步骤33;
步骤33,闭合第六开关S6,并延时M秒;
步骤34,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50V,否则转步骤33,是则转步骤35;
步骤35,断开第六开关S6和第十二开关S12,闭合第七开关S7,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4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41,延时N秒;
步骤4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41,是则转步骤43;
步骤43,闭合第六开关S6,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8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81,延时N秒;
步骤8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81,是则转步骤83;
步骤83,闭合第六开关S6,并延时M秒;
步骤84,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达到1.414*1.732*Vac+50V,否则转步骤83,是则转步骤85;
步骤85,闭合第七开关S7和第八开关S8,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90,缓启动结束。
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非起限制作用。任何未脱离本申请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Claims (12)
1.一种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串联在交流输入端和ACDC变换器之间的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PFC母线和DCDC变换器,以及输入检测模块、控制器和输出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ACDC变换器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并通过PFC母线向DCDC变换器输送电能;
所述输入检测模块用以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和电源缺相情况,所述电源类型包括单相、两相、三相,所述电源缺相情况包括第一相线缺相、第二相线缺相和第三相线缺相;
所述输出检测模块用以检测PFC母线电压;
所述控制器包括缓启模式和正常变换模式,
在上电初期进入缓启模式,在缓启模式中控制器根据电源类型控制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将第一缓启动电阻R1串入ACDC变换器输电回路,并控制ACDC变换器进行单相变换对PFC母线缓慢充电;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PFC母线电压大于等于阈值时进入正常变换模式,将第一缓启动电阻R1退出ACDC变换器输电回路,并根据电源类型控制ACDC变换器进行单相变换、缺相变换或三相变换对PFC母线正常供电;
在相线和零线构成的充电回路中,所述阈值为1.414*Vac;在相线和相线构成的充电回路中,所述阈值为1.414*1.732*Vac,所述Vac为所述交流输入端的电压;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所述电源类型为所述两相时,控制所述输入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电源缺相情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相线端L1、第二相线端L2、第三相线端L3和零线端N,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一开关S1与第一电感LU串联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一桥臂中间点A之间,第二开关S2与第二电感LV串联在第二相线端L2与第二桥臂中间点B之间,第三开关S3与第三电感LW串联在第三相线端L3与第三桥臂中间点C之间,第四开关S4串接在第三桥臂中间点C与零线端N之间;所述第一开关S1采用常开开关,与所述第一缓启动电阻R1并联;所述第二开关S2采用单刀双掷开关,其静触点与第二电感LV连接、其常闭触点与第二相线端L2连接、其常开触点与第一相线端L1连接;所述第三开关S3和第四开关S4采用常开开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串联后与第三开关S3并联,所述第五开关S5采用常开开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相线端L1、第二相线端L2、第三相线端L3和零线端N,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十一开关S11,第一开关S1与第一电感LU串联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一桥臂中间点A之间,第二开关S2与第二电感LV串联在第二相线端L2与第二桥臂中间点B之间,第三开关S3与第三电感LW串联在第三相线端L3与第三桥臂中间点C之间,第四开关S4串接在第三桥臂中间点C与零线端N之间,第十一开关S11连接在第一相线端L1和第二相线端L2之间;所述第一开关S1采用常开开关,与所述第一缓启动电阻R1并联;所述第二开关S2采用单刀双掷开关,其静触点与第二电感LV连接、其常闭触点与第二相线端L2连接、其常开触点与第一相线端L1连接;所述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和第十一开关S11采用常开开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相线端L1、第二相线端L2、第三相线端L3和零线端N,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九开关S9,以及连接在所述PFC母线和零线端N之间的第四桥臂,第六开关S6与第一电感LU串联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一桥臂中间点A之间,第七开关S7与第二电感LV串联在第二相线端L2与第二桥臂中间点B之间,第八开关S8与第三电感LW串联在第三相线端L3与第三桥臂中间点C之间,第九开关S9串接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二电感LV之间,所述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九开关S9皆采用常开开关;所述第四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续流开关Q7、第二续流开关Q8,第一续流开关Q7和第二续流开关Q8的连接点D连接零线端N。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串联后与第八开关S8并联,所述第五开关S5采用常开开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输入端包括第一相线端L1、第二相线端L2、第三相线端L3和零线端N,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十二开关S12,以及连接在所述PFC母线和零线端N之间的第四桥臂,第六开关S6与第一电感LU串联在第一相线端L1与第一桥臂中间点A之间,第七开关S7与第二电感LV串联在第二相线端L2与第二桥臂中间点B之间,第八开关S8与第三电感LW串联在第三相线端L3与第三桥臂中间点C之间,所述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十二开关S12皆采用常开开关;所述第四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续流开关Q7、第二续流开关Q8,第一续流开关Q7和第二续流开关Q8的连接点D连接零线端N,第十二开关S12连接在第一相线端L1和第二相线端L2之间。
8.一种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启动电路采用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上电初期进入缓启模式,通过输出检测模块实施检测PFC母线,在PFC母线电压超过阈值时进入正常变换模式;
还包括获取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所述电源类型包括单相、两相和三相;
所述电源类型为单相或者三相时,根据所述电源类型控制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
所述电源类型为两相时,获取电源缺相情况并根据所述电源缺相情况控制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所述电源缺相情况包括第一相线缺相、第二相线缺相和第三相线缺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时、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步骤1,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电源类型为单相时转步骤10,电源类型为两相时转步骤20,电源类型为三相时转步骤80;
步骤10,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11,延时N秒;
步骤1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11,是则转步骤13,所述Vac为电源相电压;
步骤13,闭合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的静触点与常闭触点断开与常开触点闭合,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20,检测电源缺相情况,第一相线缺相转步骤30,第二相线缺相转步骤40,第三相线缺相转步骤50;
步骤30,闭合第五开关S5,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31,延时N秒;
步骤3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31,是则转步骤33;
步骤33,断开第五开关S5,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继续运行,转步骤90;
步骤40,闭合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41,延时N秒;
步骤4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41,是则转步骤43;
步骤43,断开第三开关S3,第二开关S2的静触点与常闭触点断开与常开触点闭合,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5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运行;
步骤51,延时N秒;
步骤5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51,是则转步骤53;
步骤53,闭合第四开关S4,第二开关S2的静触点与常闭触点断开与常开触点闭合,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8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运行;
步骤81,延时N秒;
步骤8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81,是则转步骤83;
步骤83,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90,缓启动结束。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第四开关S4、第十一开关S11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步骤1,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电源类型为单相时转步骤10,电源类型为两相时转步骤20,电源类型为三相时转步骤80;
步骤10,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11,延时N秒;
步骤1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11,是则转步骤13,所述Vac为电源相电压;
步骤13,闭合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十一开关S11和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20,检测电源缺相情况,第一相线缺相转步骤30,第二相线缺相转步骤40,第三相线缺相转步骤50;
步骤30,闭合第十一开关S11和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31,延时N秒;
步骤3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31,是则转步骤33;
步骤33,断开第十一开关S11和第三开关S3,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停止运行,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40,闭合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41,延时N秒;
步骤4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41,是则转步骤43;
步骤43,断开第三开关S3,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停止运行,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50,闭合第二开关S2,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运行;
步骤51,延时N秒;
步骤5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1.732*Vac,否则转步骤51,是则转步骤53;
步骤53,断开第二开关S2,闭合第一开关S1和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停止运行,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80,闭合第四开关S4,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
步骤81,延时N秒;
步骤8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81,是则转步骤83;
步骤83,闭合第一开关S1,并延时M秒;
步骤84,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达到1.414*1.732*Vac+50V,否则转步骤83,是则转步骤85;
步骤85,断开第四开关S4,闭合第二开关S2和第三开关S3,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90,缓启动结束。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九开关S9,第五开关S5和第二缓启动电阻R2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步骤1,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电源类型为单相时转步骤10,电源类型为两相时转步骤20,电源类型为三相时转步骤80;
步骤1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11,延时N秒;
步骤1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11,是则转步骤13,所述Vac为电源相电压;
步骤13,闭合第六开关S6和第九开关S9,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第二桥臂并联运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20,检测电源缺相情况,第一相线缺相转步骤30,第二相线缺相转步骤40,第三相线缺相转步骤50;
步骤30,闭合第五开关S5,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31,延时N秒;
步骤3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31,是则转步骤33;
步骤33,闭合第八开关S8,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4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41,延时N秒;
步骤4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41,是则转步骤43;
步骤43,闭合第六开关S6和第九开关S9,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并联运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5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51,延时N秒;
步骤5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51,是则转步骤53;
步骤53,闭合第六开关S6和第九开关S9,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并联运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8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81,延时N秒;
步骤8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81,是则转步骤83;
步骤83,闭合第六开关S6,并延时M秒;
步骤84,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达到1.414*1.732*Vac+50V,否则转步骤83,是则转步骤85;
步骤85,闭合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和第八开关S8,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90,缓启动结束。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缓启动电阻切换模块包括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第八开关S8、第十二开关S12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控制步骤:
步骤1,检测交流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类型,电源类型为单相时转步骤10,电源类型为两相时转步骤20,电源类型为三相时转步骤80;
步骤1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11,延时N秒;
步骤1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11,是则转步骤13,所述Vac为电源相电压;
步骤13,闭合第六开关S6、第七开关S7和第十二开关S12,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并联运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20,检测电源缺相情况,第一相线缺相转步骤30,第二相线缺相转步骤40,第三相线缺相转步骤40;
步骤30,闭合第十二开关S12,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31,延时N秒;
步骤3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31,是则转步骤33;
步骤33,断开第十二开关S12,闭合第七开关S7,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二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4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41,延时N秒;
步骤4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41,是则转步骤43;
步骤43,闭合第六开关S6,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80,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和第四桥臂运行;
步骤81,延时N秒;
步骤82,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大于等于1.414*Vac,否则转步骤81,是则转步骤83;
步骤83,闭合第六开关S6,并延时M秒;
步骤84,检测PFC母线电压是否达到1.414*1.732*Vac+50V,否则转步骤83,是则转步骤85;
步骤85,闭合第七开关S7和第八开关S8,控制ACDC变换器中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运行,转步骤90;
步骤90,缓启动结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90884.7A CN114301273B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90884.7A CN114301273B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01273A CN114301273A (zh) | 2022-04-08 |
CN114301273B true CN114301273B (zh) | 2024-10-25 |
Family
ID=80970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90884.7A Active CN114301273B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0127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656894B (zh) * | 2022-08-30 | 2024-10-11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机、充电机控制方法及车辆 |
JP2024065969A (ja) * | 2022-10-31 | 2024-05-15 | 株式会社Soken | 電力変換装置、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64509A (zh) * | 2018-06-29 | 2018-12-07 |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 兼容三相和单相交流电源的双向acd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842287A (zh) * | 2019-01-07 | 2019-06-04 | 深圳陆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兼容单相和三相交流输入的pf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049402A (zh) * | 2020-01-06 | 2020-04-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交直流变换电路、充电电路和用电设备 |
CN214900650U (zh) * | 2021-04-12 | 2021-11-26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兼容单相和三相工作模式的pfc电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615639U (zh) * | 2015-05-14 | 2015-09-02 | 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软启电路及电力设备电路 |
CN110682810B (zh) * | 2019-09-29 | 2024-10-11 |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单三相兼容的高效车载双向充电机 |
CN111478573B (zh) * | 2020-04-16 | 2023-09-12 |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适用于单三相电网的功率因素调整架构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636577A (zh) * | 2020-11-27 | 2021-04-09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兼容单相和三相交流输入的pfc电路、控制方法及充电机 |
-
2021
- 2021-12-23 CN CN202111590884.7A patent/CN1143012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64509A (zh) * | 2018-06-29 | 2018-12-07 |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 兼容三相和单相交流电源的双向acd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842287A (zh) * | 2019-01-07 | 2019-06-04 | 深圳陆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兼容单相和三相交流输入的pfc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049402A (zh) * | 2020-01-06 | 2020-04-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交直流变换电路、充电电路和用电设备 |
CN214900650U (zh) * | 2021-04-12 | 2021-11-26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兼容单相和三相工作模式的pfc电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01273A (zh) | 2022-04-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579449B1 (ko) | 예비충전이 가능한 dcdc 변환 회로 | |
CN103825458B (zh) | 直流-直流转换器及预充电方法 | |
CN100431253C (zh) | 带接触器旁路功能的功率单元和高压变频器 | |
CN114301273B (zh) | 兼容单相两相三相电的缓启动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05514939B (zh) | 电动修井机储能超级电容充放电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3219878A (zh) | 一种电容放电电路及功率变换器 | |
CN108462381A (zh) | 一种半桥三电平变换器及其软启动方法 | |
CN105305860A (zh) | 一种逆变器 | |
CN116247763A (zh) | 一种用于液流电池0v启动的储能变流器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12297894A (zh) | 一种宽范围输出的集成车载充电机 | |
CN212171938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高压母线电容的预充电装置 | |
CN211508688U (zh) | 单三相交流充电控制电路、以及车载充电机 | |
CN101707392B (zh) | 不间断电源的交直流隔离控制方法及电路 | |
CN108899989B (zh) | 一种交直流自动切换供电系统 | |
CN111740584A (zh) | 一种单相交错式和三相维也纳拓扑兼容输入的pfc装置 | |
CN113644829A (zh) | 级联变频器的预充电方法以及级联变频器 | |
CN114179643B (zh) | 一种双向充电桩 | |
CN113410898B (zh) | 一种双向逆变充电机的供电系统 | |
CN111130198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及方法 | |
CN210839324U (zh) | 一种用于高压变流器的预充电装置 | |
CN109703383B (zh) | 一种电动牵引车的供电系统 | |
CN118508767B (zh) | 一种三相电源控制电路 | |
CN209534784U (zh) | 充电桩及其充电模块 | |
CN218040890U (zh) | Buck型单级三相变换拓扑结构的充电机 | |
CN112165255A (zh) | 一种适用于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518000 Fengy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5 Industrial Zone, North Ring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01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Weimeisi New Ener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5 floor, Fengyun mansion, five road north,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Vmax Pow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