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9254A -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79254A CN114279254A CN202210035870.7A CN202210035870A CN114279254A CN 114279254 A CN114279254 A CN 114279254A CN 202210035870 A CN202210035870 A CN 202210035870A CN 114279254 A CN114279254 A CN 1142792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e gas
- inlet
- water
- refrigerant
- conden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采用的系统包括蒸汽发电系统、吸收式机组和复叠制冷系统等,高温烟气通过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蒸汽发电系统,提高蒸汽发电系统的余热锅炉中水的温度。烟气作为热媒为吸收式机组提供热量,烟气与吸收式机组的蒸发器换热,提高吸收式机组的蒸发温度,提高循环效率。通过吸收式机组的冷凝器将热量传递给锅炉或发电系统补给水,回收烟气热量。复叠制冷系统低温液化,使烟气在极低温度的条件下液化,达到脱除二氧化碳的目的。多次回收烟气热量,大大增加烟气热量利用率,实现节能环保双收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属于烟气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生存、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广泛影响,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和最复杂的挑战之一,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一方面是从工业、交通、建筑等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制造业和生活中产生的碳排放不可能完全归零,需要采用相关技术将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吸收、固定、利用起来,将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从工业尾气等排放源头分离出来,进行长期封存或者再利用。
燃煤锅炉主要是以煤炭为原料进行燃烧,广泛应用于电力、机械、化工、医疗、食品加工、造纸等行业,燃煤锅炉的主要热损失为排烟损失。锅炉排放的烟气温度较高,烟气量较大,若不加以充分的回收利用就会产生极大的资源浪费。锅炉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酸性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不仅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也会对输送管道造成腐蚀、增加工业生产成本,需要对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
目前,主要的碳捕集技术包括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传统的化学吸收法利用碱性吸收剂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的不稳定盐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逆向分解,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及吸收剂的再生,吸收富液主要采用热解吸方式来实现吸收剂的再生,解吸能耗过大,相应的设备腐蚀会导致捕集成本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其工业化受到限制。物理变温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温度下的二氧化碳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差异,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和回收。吸附剂在常温下吸附二氧化碳,在较高温度下脱附。变温操作需要周期性地加热和冷却,不仅会降低固态吸附剂的使用寿命,也会增加设备的投资成本、导致高能耗。物理变压吸附法可获得高体积分数产品气,但吸附剂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都会随着吸附气体浓度的下降而降低,不利于低浓度二氧化碳吸附。膜分离技术利用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通过特定膜的渗透率不同而实现对二氧化碳气体的分离和提纯,膜分离法虽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但对烟气组分要求高,膜分离效率取决于膜的渗透性和选择性,得到高捕集率和高体积分数产品气需要多阶段过程,单独使用膜分离法捕集低浓度二氧化碳成本高昂且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经干燥处理后的180-200℃的烟气,压力升高至1.5MPa,温度升高至300℃,进入蒸汽发电系统的余热锅炉,高温烟气与余热锅炉内的水进行换热,提高余热锅炉内水的温度,回收烟气中的热量,烟气温度降低至180-220℃,在循环泵的作用下,余热锅炉内的水被加热后依次通过汽轮机、凝汽器用于发电;
2)温度降低至180-220℃的烟气再流过吸收式机组的发生器,再次回收烟气中的热量,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至100-120℃;烟气作为热媒为吸收式机组提供热量,促进发生器中制冷剂与溶液的分离;
3)从吸收式机组的发生器流出的烟气再流过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与水进行换热,利用余热加热从水入口A1、水入口A2、水入口A3进入的补给水,提高补水温度的同时,再次回收烟气中的热量,烟气温度降低值50-70℃;
4)从二级换热器流出的烟气再次流过吸收式机组的第一蒸发器,吸收式机组利用烟气中的热量加热从水入口A1进入的补给水,从吸收式机组出来后的烟气温度降至0-10℃,再冷却降温至-30℃以下,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液化,存储在液态二氧化碳储罐中,得到的液态二氧化碳再输送至后续工艺进行处理;
5)从水入口A1进入的补给水先流经吸收式机组的吸收器,补给水被加热,再与吸收式机组的第一冷凝器换热后温度进一步提高;从水入口A3进入的补给水先经复叠制冷系统的第二冷凝器升温,再与从水入口A1进入的经吸收式机组的第一冷凝器加热后的水混合;从水入口A2进入的补给水经二级换热器加热,温度升高后再与从水入口A1和水入口A3进入并被加热的水混合,混合后的水流过一级换热器被再次加热,升温后的补水一部分流入锅炉,另一部分流入余热锅炉。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其采用的系统包括蒸汽发电系统、吸收式机组和复叠制冷系统三部分以及输送风机、锅炉、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第二循环泵、液化器、液态二氧化碳储罐、水入口A、水入口A和水入口A、烟气入口B;所述蒸汽发电系统包括凝汽器、汽轮机、余热锅炉、第一循环泵,余热锅炉的出水口通过汽轮机连接凝汽器,凝汽器通过第一循环泵连接余热锅炉的进水口;所述吸收式机组包括发生器、溶液泵、溶液节流阀、吸收器、第一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一冷凝器;所述的复叠制冷系统包括第二冷凝器、第二节流阀、第一蒸发冷凝器、第一压缩机、第三节流阀、第二蒸发冷凝器、第二压缩机、第四节流阀、第二蒸发器、第三压缩机;烟气入口B通过输送风机及烟气管道余热锅炉的烟气入口连接,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发生器的烟气入口连接,发生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一级换热器的烟气入口连接,一级换热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二级换热器的烟气入口连接,二级换热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第一蒸发器的烟气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液化器的烟气入口连接,液化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的烟气入口连接;水入口A与吸收器的补给水入口连接,吸收器的补给水出口与第一冷凝器的补给水入口连接;水入口A与二级换热器的补给水入口连接;水入口A与第二冷凝器的补给水入口连接,第一冷凝器的补给水出口、第二冷凝器的的补给水出口、二级换热器的补给水出口均通过管路与一级换热器的补给水入口连接,一级换热器的补给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锅炉。
进一步地,所述的吸收式机组中,发生器的溶液入口通过溶液节流阀连接吸收器的溶液出口,发生器的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连接吸收器的溶液入口,发生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连接第一冷凝器的冷剂入口,第一冷凝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上的第一节流阀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冷剂入口,第一蒸发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连接吸收器的冷剂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复叠制冷系统由三个单级压缩制冷系统复叠组成;各级系统之间采用第一蒸发冷凝器、第二蒸发冷凝器衔接起来,高温级的制冷剂在其中蒸发制冷,低温级制冷剂在其中放热。
进一步地,所述的复叠制冷系统中,第一压缩机的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二冷凝器的冷剂入口连接,第二冷凝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上的第二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冷凝器的高温冷剂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冷凝器的高温冷剂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入口连接;第二压缩机的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一蒸发冷凝器的低温冷剂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冷凝器的低温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上的第三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冷凝器冷剂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冷凝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二压缩机的入口连接;第三压缩机的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二蒸发冷凝器的低温冷剂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冷凝器的低温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上的第四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冷剂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三压缩机的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冷却介质出口通过第二循环泵与液化器的冷却介质入口连接,液化器的冷却介质出口与第二蒸发器的冷却介质入口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多次回收热量用来加热补水。干燥后高温烟气通过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蒸汽发电系统,提高蒸汽发电系统的余热锅炉中水的温度。烟气流过两个换热器与补给水补水换热,提高锅炉或蒸汽发电系统补水的温度。多次回收烟气热量,大大增加烟气热量利用率,为国家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实现节能环保双收益。
2、烟气为吸收式机组提供热量。烟气作为热媒为吸收式机组提供热量,将溶液中的低沸点制冷剂蒸发出来,促进发生器中制冷剂与溶液的分离。
3、吸收式机组加热补水。吸收式机组回收烟气中的热量,通过吸收式机组的冷凝器将热量传递给锅炉补水,提高补水温度。
4、节能降耗。烟气与吸收式机组的蒸发器换热,回收烟气热量,提高吸收式机组的蒸发温度,提高循环效率,减少能耗。
5、复叠制冷系统低温液化,提高脱除率,降低成本。复叠制冷系统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极大地降低制冷温度,使烟气在极低温度的条件下液化,达到脱除二氧化碳的目的。低温液化的方法无需额外借助其他吸附物质,降低二氧化碳捕集成本,烟气中的二氧化碳经多次降温,在低温下可得到液态的二氧化碳,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碳脱除率,有利于对二氧化碳进行下一步的工艺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系统,其包括蒸汽发电系统、吸收式机组和复叠制冷系统三部分。
蒸汽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凝汽器1、汽轮机2、余热锅炉3、第一循环泵4,余热锅炉3的出水口通过汽轮机2连接凝汽器1,凝汽器1通过第一循环泵4连接余热锅炉3的进水口。
吸收式机组主要包括发生器6、溶液泵7、溶液节流阀8、吸收器9、第一蒸发器10、第一节流阀11、第一冷凝器12,复叠制冷系统主要包括第二冷凝器15、第二节流阀16、第一蒸发冷凝器17、第一压缩机18、第三节流阀19、第二蒸发冷凝器20、第二压缩机21、第四节流阀22、第二蒸发器23、第三压缩机24。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系统还包括输送风机28、锅炉5、一级换热器13、二级换热器14,第二循环泵25、液化器26、液态二氧化碳储罐27、水入口A1、水入口A2和水入口A3、烟气入口B。
烟气入口B通过输送风机28及烟气管道余热锅炉3的烟气入口连接,余热锅炉3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发生器6的烟气入口连接,发生器6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一级换热器13的烟气入口连接,一级换热器13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二级换热器14的烟气入口连接,二级换热器14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第一蒸发器10的烟气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10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液化器26的烟气入口连接,液化器26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液态二氧化碳储罐27的烟气入口连接。
吸收式机组中,发生器6的溶液入口通过溶液节流阀8连接吸收器9的溶液出口,发生器6的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7连接吸收器9的溶液入口,发生器6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连接第一冷凝器12的冷剂入口,第一冷凝器12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上的第一节流阀11连接第一蒸发器10的冷剂入口,第一蒸发器10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连接吸收器9的冷剂入口。
复叠制冷系统中,第一压缩机18的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二冷凝器15的冷剂入口连接,第二冷凝器15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上的第二节流阀16与第一蒸发冷凝器17的高温冷剂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冷凝器17的高温冷剂出口与第一压缩机18的入口连接。第二压缩机21的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一蒸发冷凝器17的低温冷剂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冷凝器17的低温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上的第三节流阀19与第二蒸发冷凝器20冷剂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冷凝器20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二压缩机21的入口连接。第三压缩机24的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二蒸发冷凝器20的低温冷剂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冷凝器20的低温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上的第四节流阀22与第二蒸发器23冷剂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23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三压缩机24的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23的冷却介质出口通过第二循环泵25与液化器26的冷却介质入口连接,液化器26的冷却介质出口与第二蒸发器23的冷却介质入口连接。
补给水有三个入口,水入口A1与吸收器9的补给水入口连接,吸收器9的补给水出口与第一冷凝器12的补给水入口连接;水入口A2与二级换热器14的补给水入口连接;水入口A3与第二冷凝器15的补给水入口连接,第一冷凝器12的补给水出口、第二冷凝器15的的补给水出口、二级换热器14的补给水出口均通过管路与一级换热器13的补给水入口连接,一级换热器13的补给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锅炉5。
从水入口A1进入的补给水先流经吸收式机组的吸收器9,补给水被加热,再与第一冷凝器12换热后温度进一步提高;从水入口A3进入的补给水经第二冷凝器15加热后再与经第一冷凝器12加热后的水混合;从水入口A2进入的补给水先流入二级换热器14与烟气换热,温度升高后再与从水入口A1和水入口A3进入并被加热的水混合,混合后的水再流入一级换热器13与烟气换热,水被烟气加热后,温度可达70℃。升温后的补水一部分流入锅炉5,另一部分作为蒸汽发电装置的补水流入余热锅炉3。
吸收式机组利用烟气作为热源在发生器6中加热由溶液泵7从吸收器9输送来的溶液,并使溶液中的大部分低沸点制冷剂蒸发出来。制冷剂蒸气进入第一冷凝器12中,又被从水入口A1流入的补给水冷凝成制冷剂液体,再经第一节流阀11降压到蒸发压力。制冷剂经节流后进入第一蒸发器10中,吸收烟气中的热量成为制冷剂蒸气。发生器6中经蒸发后剩余的溶液经溶液节流阀8降到蒸发压力进入吸收器9中,与从第一蒸发器10出来的低压制冷剂蒸气相混合,并吸收低压制冷剂蒸气并恢复到原来的浓度。
复叠制冷系统由三个单级压缩制冷系统复叠组成。各级系统之间采用第一蒸发冷凝器17、第二蒸发冷凝器20衔接起来,高温级的制冷剂在其中蒸发制冷,低温级制冷剂在其中放热。
从第一蒸发冷凝器17出来的制冷剂蒸气经第一压缩机18压缩,通过第二冷凝器15将热量传递给从水入口A3流入的补给水,从第二冷凝器15出来的制冷剂经第二节流阀16降压后再回到第一蒸发冷凝器17。从第一蒸发冷凝器17出来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三节流阀19降压后,进入第二蒸发冷凝器20。从第二蒸发冷凝器20中出来的制冷剂蒸气经第二压缩机21压缩后进入第一蒸发冷凝器17。从第二蒸发冷凝器20出来的制冷剂液体,经第四节流阀22降压后,进入第二蒸发器23。从第二蒸发器23中出来的制冷剂蒸气经第三压缩机24压缩后进入第二蒸发冷凝器20。冷却介质流经第二蒸发器23被降温,冷却介质的温度可低于-40℃,在第二循环泵25的作用下,通过液化器26与烟气换热,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液化,冷却介质温度升高后再流回第二蒸发器23。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经干燥处理后的180-200℃的烟气在输送风机28的作用下,压力升高至1.5MPa,温度升高至300℃,从烟气入口B进入余热锅炉3,高温烟气与余热锅炉3内的水进行换热,提高余热锅炉3内水的温度,回收烟气中的热量,烟气温度降低至180-220℃。在第一循环泵4的作用下,余热锅炉3内的水被加热后依次通过汽轮机2、凝汽器1用于发电。
2、温度降低至180-220℃的烟气再流过吸收式机组的发生器6,再次回收烟气中的热量,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至100-120℃。烟气作为热媒为吸收式机组提供热量,促进发生器6中制冷剂与溶液的分离。
3、从发生器6流出的烟气再依次流过一级换热器13、二级换热器14与水进行换热,利用余热加热从水入口A1、水入口A2、水入口A3进入的补给水,提高补水温度的同时,再次回收烟气中的热量,烟气温度降低值50-70℃。
4、从二级换热器14流出的烟气再次流过吸收式机组的第一蒸发器10,吸收式机组利用烟气中的热量加热从水入口A1进入的补给水,从吸收式机组出来后的烟气温度降至0-10℃,再进入液化器26,经液化器26冷却降温至-30℃以下,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液化,存储在液态二氧化碳储罐27中,得到的液态二氧化碳再输送至后续工艺进行处理。
5、从水入口A1进入的补给水先流经吸收式机组的吸收器9,补给水被加热,再与第一冷凝器12换热后温度进一步提高;从水入口A3进入的补给水先经第二冷凝器15升温,再与从水入口A1进入的经第一冷凝器12加热后的水混合;从水入口A2进入的补给水经二级换热器14加热,温度升高后再与从水入口A1和水入口A3进入并被加热的水混合,混合后的水流过一级换热器13被再次加热,升温后的补水一部分流入锅炉5,另一部分流入余热锅炉3。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都属于现有技术。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经干燥处理后的180-200℃的烟气,压力升高至1.5MPa,温度升高至300℃,进入蒸汽发电系统的余热锅炉,高温烟气与余热锅炉内的水进行换热,提高余热锅炉内水的温度,回收烟气中的热量,烟气温度降低至180-220℃,在循环泵的作用下,余热锅炉内的水被加热后依次通过汽轮机、凝汽器用于发电;
2)温度降低至180-220℃的烟气再流过吸收式机组的发生器,再次回收烟气中的热量,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至100-120℃;烟气作为热媒为吸收式机组提供热量,促进发生器中制冷剂与溶液的分离;
3)从吸收式机组的发生器流出的烟气再流过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与水进行换热,利用余热加热从水入口A1、水入口A2、水入口A3进入的补给水,提高补水温度的同时,再次回收烟气中的热量,烟气温度降低值50-70℃;
4)从二级换热器流出的烟气再次流过吸收式机组的第一蒸发器,吸收式机组利用烟气中的热量加热从水入口A1进入的补给水,从吸收式机组出来后的烟气温度降至0-10℃,再冷却降温至-30℃以下,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液化,存储在液态二氧化碳储罐中,得到的液态二氧化碳再输送至后续工艺进行处理;
5)从水入口A1进入的补给水先流经吸收式机组的吸收器,补给水被加热,再与吸收式机组的第一冷凝器换热后温度进一步提高;从水入口A3进入的补给水先经复叠制冷系统的第二冷凝器升温,再与从水入口A1进入的经吸收式机组的第一冷凝器加热后的水混合;从水入口A2进入的补给水经二级换热器加热,温度升高后再与从水入口A1和水入口A3进入并被加热的水混合,混合后的水流过一级换热器被再次加热,升温后的补水一部分流入锅炉,另一部分流入余热锅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其采用的系统包括蒸汽发电系统、吸收式机组和复叠制冷系统三部分以及输送风机、锅炉、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第二循环泵、液化器、液态二氧化碳储罐、水入口A、水入口A和水入口A、烟气入口B;所述蒸汽发电系统包括凝汽器、汽轮机、余热锅炉、第一循环泵,余热锅炉的出水口通过汽轮机连接凝汽器,凝汽器通过第一循环泵连接余热锅炉的进水口;所述吸收式机组包括发生器、溶液泵、溶液节流阀、吸收器、第一蒸发器、第一节流阀、第一冷凝器;所述的复叠制冷系统包括第二冷凝器、第二节流阀、第一蒸发冷凝器、第一压缩机、第三节流阀、第二蒸发冷凝器、第二压缩机、第四节流阀、第二蒸发器、第三压缩机;烟气入口B通过输送风机及烟气管道余热锅炉的烟气入口连接,余热锅炉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发生器的烟气入口连接,发生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一级换热器的烟气入口连接,一级换热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二级换热器的烟气入口连接,二级换热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第一蒸发器的烟气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液化器的烟气入口连接,液化器的烟气出口通过烟气管道与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的烟气入口连接;水入口A与吸收器的补给水入口连接,吸收器的补给水出口与第一冷凝器的补给水入口连接;水入口A与二级换热器的补给水入口连接;水入口A与第二冷凝器的补给水入口连接,第一冷凝器的补给水出口、第二冷凝器的的补给水出口、二级换热器的补给水出口均通过管路与一级换热器的补给水入口连接,一级换热器的补给水出口通过管路连接锅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式机组中,发生器的溶液入口通过溶液节流阀连接吸收器的溶液出口,发生器的溶液出口通过溶液泵连接吸收器的溶液入口,发生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连接第一冷凝器的冷剂入口,第一冷凝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上的第一节流阀连接第一蒸发器的冷剂入口,第一蒸发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连接吸收器的冷剂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叠制冷系统由三个单级压缩制冷系统复叠组成;各级系统之间采用第一蒸发冷凝器、第二蒸发冷凝器衔接起来,高温级的制冷剂在其中蒸发制冷,低温级制冷剂在其中放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叠制冷系统中,第一压缩机的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二冷凝器的冷剂入口连接,第二冷凝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上的第二节流阀与第一蒸发冷凝器的高温冷剂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冷凝器的高温冷剂出口与第一压缩机的入口连接;第二压缩机的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一蒸发冷凝器的低温冷剂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冷凝器的低温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上的第三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冷凝器冷剂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冷凝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二压缩机的入口连接;第三压缩机的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二蒸发冷凝器的低温冷剂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冷凝器的低温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上的第四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冷剂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冷剂出口通过冷剂管道与第三压缩机的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冷却介质出口通过第二循环泵与液化器的冷却介质入口连接,液化器的冷却介质出口与第二蒸发器的冷却介质入口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35870.7A CN114279254B (zh) | 2022-01-13 | 2022-01-13 |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35870.7A CN114279254B (zh) | 2022-01-13 | 2022-01-13 |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79254A true CN114279254A (zh) | 2022-04-05 |
CN114279254B CN114279254B (zh) | 2024-03-05 |
Family
ID=80880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35870.7A Active CN114279254B (zh) | 2022-01-13 | 2022-01-13 |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79254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39044A (zh) * | 2022-04-08 | 2022-07-12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梯级利用烟气余热的碳捕集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CN114956225A (zh) * | 2022-05-06 | 2022-08-30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太阳能和自然蒸发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CN115419873A (zh) * | 2022-10-18 | 2022-12-02 | 北京百利时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分级多点回收二氧化碳捕集过程中余热制取蒸汽和发电的方法及系统 |
CN115419874A (zh) * | 2022-10-18 | 2022-12-02 | 北京百利时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分级多点回收二氧化碳捕集过程中余热制取蒸汽的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55496A (ja) * | 1998-08-10 | 2000-02-25 | Osaka Gas Co Ltd | 吸収冷温水機 |
CN104006570A (zh) * | 2014-06-05 | 2014-08-27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基于正逆循环耦合的吸收-压缩复合式制冷系统及方法 |
CN107542508A (zh) * | 2017-08-07 | 2018-01-05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船舶余热梯级利用式冷热电淡四联产装置及工作方法 |
CN108775266A (zh) * | 2018-06-11 | 2018-11-09 | 山东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的跨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与吸收式热泵复合的热电联产系统 |
CN109631390A (zh) * | 2019-01-15 | 2019-04-16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实现锅炉全回水加热的吸收式热泵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 |
US10612821B1 (en) * | 2018-07-03 | 2020-04-07 | Kalindha Rashmi LLC | Heat-pump system with combined vapor expansion-compression stages and single-effect vapor absorption unit |
-
2022
- 2022-01-13 CN CN202210035870.7A patent/CN1142792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55496A (ja) * | 1998-08-10 | 2000-02-25 | Osaka Gas Co Ltd | 吸収冷温水機 |
CN104006570A (zh) * | 2014-06-05 | 2014-08-27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基于正逆循环耦合的吸收-压缩复合式制冷系统及方法 |
CN107542508A (zh) * | 2017-08-07 | 2018-01-05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船舶余热梯级利用式冷热电淡四联产装置及工作方法 |
CN108775266A (zh) * | 2018-06-11 | 2018-11-09 | 山东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的跨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与吸收式热泵复合的热电联产系统 |
US10612821B1 (en) * | 2018-07-03 | 2020-04-07 | Kalindha Rashmi LLC | Heat-pump system with combined vapor expansion-compression stages and single-effect vapor absorption unit |
CN109631390A (zh) * | 2019-01-15 | 2019-04-16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实现锅炉全回水加热的吸收式热泵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39044A (zh) * | 2022-04-08 | 2022-07-12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梯级利用烟气余热的碳捕集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CN114956225A (zh) * | 2022-05-06 | 2022-08-30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太阳能和自然蒸发的含盐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CN115419873A (zh) * | 2022-10-18 | 2022-12-02 | 北京百利时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分级多点回收二氧化碳捕集过程中余热制取蒸汽和发电的方法及系统 |
CN115419874A (zh) * | 2022-10-18 | 2022-12-02 | 北京百利时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分级多点回收二氧化碳捕集过程中余热制取蒸汽的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79254B (zh) | 2024-03-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279254B (zh) |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工艺 | |
CN114768488B (zh) | 一种燃煤机组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 |
CN102322301B (zh) | 一种实现燃煤发电-co2捕获-供热一体化的方法 | |
CN106039960A (zh) | 一种梯级利用烟气余热的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工艺 | |
CN109173558A (zh) | 一种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及封存技术和系统 | |
CN106287770A (zh) | 一种回收脱硫烟气中水分和热量的系统和方法 | |
CN206352906U (zh) | 一种乏汽直接吸收式溴化锂热泵系统 | |
CN114738071B (zh) | 一种用于碳回收的双压循环系统 | |
CN210495768U (zh) | 压缩冷凝膜分离技术实现湿法锂电隔膜二氯甲烷回收装置 | |
CN114713003A (zh) | 一种基于化学吸收法电厂烟气co2捕集过程中热量利用方法 | |
CN108854423B (zh) | 一种烟气余热驱动的脱硫、脱硝与碳捕集耦合的烟气净化系统及烟气处理的方法 | |
CN109612158B (zh) | 一种溴化锂吸收压缩复合式高温热泵系统及工作方法 | |
CN106958987A (zh) | 一种用于空气分离的空气预除湿及预冷系统 | |
CN209093018U (zh) | 一种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及封存系统 | |
CN115608133A (zh) | 一种烟气碳捕集系统和对烟气进行碳捕集的方法 | |
CN202393293U (zh) | 一种降低空气含湿量来提高冷却塔冷却效果的装置 | |
CN102519299B (zh) | 一种降低空气含湿量来提高冷却塔冷却效果的系统 | |
CN205481067U (zh) | 独立太阳能相变梯级蓄热间接热力驱动脱除二氧化碳的系统 | |
CN213810695U (zh) | 利用火电机组烟气余热实现纯化分子筛活化的加热系统 | |
CN213450535U (zh) | 利用火电机组低品位蒸汽实现纯化分子筛活化的加热系统 | |
CN115624854A (zh) | 一种烟气碳捕集系统及方法 | |
CN105251316B (zh) | 独立太阳能直接热力驱动利用混合工质脱除co2的系统 | |
CN103277154B (zh) | 基于单缸背压式汽轮机的燃煤电站的co2脱除集成系统 | |
CN112178675A (zh) | 利用火电机组烟气余热实现纯化分子筛活化的加热系统 | |
CN222317334U (zh) |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