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9180B - 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79180B CN114279180B CN202111486539.9A CN202111486539A CN114279180B CN 114279180 B CN114279180 B CN 114279180B CN 202111486539 A CN202111486539 A CN 202111486539A CN 114279180 B CN114279180 B CN 1142791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hot air
- opening degree
- stage
- dr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4
- 229920002456 HOTAI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125 Nicotia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637 Nicotiana taba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属于烤房烘干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在进入当前升温阶段时,针对各热风风阀,执行当前升温阶段下的初始开度控制策略;根据当前升温阶段的预设升温逻辑判定周期,在每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执行如下步骤,直至将温度调整至目标温度:利用各烘干区域的检测温度,判断升温控制条件是否成立,升温控制条件成立时,任两个检测温度的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当前升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若不成立,则基于各检测温度,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来对各热风风阀进行开度调整。通过本申请,有助于帮助解决烤房中不同区域烘干温度差异较大时,导致烘干质量一致性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烤房烘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烟草、农产品等待烘干作物,可使用烤房对其进行烘干,烤房中不同区域的烘干温度容易出现差异化,当烤房中不同区域烘干温度差异较大时,对于在烤房中烘干的烘干作物来说,其烘干质量一致性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可能存在部分烘干作物烘干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此,本申请提供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有助于帮助解决烤房中不同区域烘干温度差异较大时,导致烘干质量一致性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进入当前升温阶段时,针对各热风风阀,执行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下的初始开度控制策略,其中,在烤房内,一个热风风阀对应一个烘干区域;
根据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的预设升温逻辑判定周期,在每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执行如下步骤,直至将温度调整至目标温度:
利用各烘干区域的检测温度,判断升温控制条件是否成立,所述升温控制条件成立时,任两个所述检测温度的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
若不成立,则基于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利用得到的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对各热风风阀进行开度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包括:
利用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均值温度;
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差值;
根据各所述差值,利用预设公式:K′i=Ki-β*Ki*Tai/Tas,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其中,i=1、2、…、n;Tas=|Ta1|+|Ta2|+...+|Tan|;Tai为第i个烘干区域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所述差值;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调整前的开度;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β为风量与温度相关联影响系数。
进一步地,若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为首个升温阶段,对应的所述初始开度控制策略为:将各热风风阀的开度调整至预设开度值;
若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为非首个升温阶段,对应的所述初始开度控制策略为:
针对各热风风阀,以进入所述当前升温阶段时对应的开度,作为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的初始控制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结束、进入对应的维温阶段时,根据所述维温阶段下的预设维温逻辑判定周期,在每个维温逻辑判定周期下,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判断第一维温条件和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其中,所述第一维温条件成立时,任两个烘干区域检测温度的温差是否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维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成立时,针对所述维温阶段的目标维持温度和由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的均值温度,两者之间的温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维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结果,对烤房烘干系统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结果,对烤房烘干系统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成立,但所述第二维温条件不成立时,通过所述目标维持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得到结果值,若所述结果值大于或者等于零,则升高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而若所述结果值小于零,则降低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结果,对烤房烘干系统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不成立,但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成立时,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和所述均值温度之间的差值;
根据各所述差值,利用预设公式:K′i=Ki-β*Ki*Tai/Tas,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其中,i=1、2、…、n;Tas=|Ta1|+|Ta2|+...+|Tan|;Tai为第i个烘干区域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所述差值;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调整前的开度;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β为风量与温度相关联影响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结果,对烤房烘干系统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均不成立时,先执行如下操作步骤:通过所述目标维持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得到结果值,若所述结果值大于或者等于零,则升高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而若所述结果值小于零,则降低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
待当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成立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和所述均值温度之间的差值;
根据各所述差值,利用预设公式:K′i=Ki-β*Ki*Tai/Tas,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其中,i=1、2、…、n;Tas=|Ta1|+|Ta2|+...+|Tan|;Tai为第i个烘干区域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所述差值;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调整前的开度;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β为风量与温度相关联影响系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烤房烘干系统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初始开度控制模块,用于在进入当前升温阶段时,针对各热风风阀,执行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下的初始开度控制策略,其中,在烤房内,一个热风风阀对应一个烘干区域;
升温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的预设升温逻辑判定周期,在每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执行如下步骤,直至将温度调整至目标温度:
利用各烘干区域的检测温度,判断升温控制条件是否成立,所述升温控制条件成立时,任两个所述检测温度的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
若不成立,则基于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利用得到的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对各热风风阀进行开度调整。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烤房烘干系统,所述烤房烘干系统中,通过公共风道输送烘干热风,所述公共风道沿热风输送方向,依次开始有多个用于向烤房输送热风的热风送风口,每个所述热风送风口配置有对应的热风风阀,在烤房内,一个热风风阀对应一个烘干区域,每个烘干区域配置有温度检测元件;
所述烤房烘干系统还包括: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热风风阀和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连接,用于执行可执行程序,以实现上述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应用中,烤房内各烘干区域烘干热风可调,在进入当前升温阶段时,针对各热风风阀,执行当前升温阶段下的初始开度控制策略,然后在每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执行如下步骤,直至将温度调整至目标温度:利用各烘干区域的检测温度,判断升温控制条件是否成立,升温控制条件成立时,任两个检测温度的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当前升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当前升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用于判断当前升温阶段下烤房内各烘干区域间的烘干温度是否一致,若不成立,表明各烘干区域间的烘干温度不一致,则基于各检测温度,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利用得到的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对各热风风阀进行开度调整,实现烘干热风再分配处理,以此保障烤房内各烘干区域间的烘干温度一致性,进而保障烤房内烘干作物烘干质量的一致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烤房烘干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烘干干球温度控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烤房烘干系统控制装置的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在进入当前升温阶段时,针对各热风风阀,执行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下的初始开度控制策略,其中,在烤房内,一个热风风阀对应一个烘干区域;
步骤S12、根据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的预设升温逻辑判定周期,在每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执行如下步骤,直至将温度调整至目标温度:
利用各烘干区域的检测温度,判断升温控制条件是否成立,所述升温控制条件成立时,任两个所述检测温度的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
若不成立,则基于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利用得到的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对各热风风阀进行开度调整。
对于本申请方法应用的烤房烘干系统,请参阅图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烤房烘干系统的示意图,图2示出烘干系统中,通过烘干设备21制造出烘干热风,图2中箭头指示烘干热风流动方向,该烘干设备21可以是热泵烘干设备,通过风扇驱动空气经过冷凝器,制造出烘干热风,该烘干设备21中,可进一步配置电加热模块,通过风扇驱动空气经过电加热模块,制造出烘干热风。烘干设备21通过出风工程风道22接入公共风道23,通过公共风道23输送烘干热风,该公共风道23沿热风输送方向,依次开始有多个用于向烤房24输送热风的热风送风口,每个所述热风送风口配置有对应的热风风阀25,在烤房24内,一个热风风阀25对应一个烘干区域(图2中用虚线分割出的区域),通过在公共风道23不同位置设置风口的设计,让烘干热风分散进入烤房24,对烤房24中的烘干作物进行烘干,进风状态不易受烘干作物影响,热风循环风阻小。烤房24中,每个烘干区域配置有温度检测元件26,各热风风阀25的开度可调。烤房24还通过回风工程风道27与烘干设备21连接,将烘干热风回风送回烘干设备21,利用回风的余热,以提高能效。
因各区域烘干作物的多少、摆放等情况不同,烤房24中不同区域的烘干温度容易出现差异化,当烤房24中不同区域烘干温度差异较大时,对于在烤房24中烘干的烘干作物来说,其烘干质量一致性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可能存在部分烘干作物烘干效果不佳。
利用本申请方案,烤房24内各烘干区域烘干热风可调,在进入当前升温阶段时,针对各热风风阀25,执行当前升温阶段下的初始开度控制策略,请参阅图3,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烘干干球温度控制的示意图,图3示出中三个大的烘干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每个烘干阶段下又分为升温阶段和维温阶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为首个升温阶段(请参阅图3示出的第一阶段下的升温阶段),对应的所述初始开度控制策略为:将各热风风阀25的开度调整至预设开度值;若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为非首个升温阶段(请参阅图3示出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下的升温阶段),对应的所述初始开度控制策略为:针对各热风风阀25,以进入所述当前升温阶段时对应的开度,作为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的初始控制开度。
然后在每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执行如下步骤,直至将温度调整至目标温度:利用各烘干区域的检测温度,判断升温控制条件是否成立,升温控制条件成立时,任两个检测温度的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当前升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当前升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用于判断当前升温阶段下烤房24内各烘干区域间的烘干温度是否一致,若不成立,表明各烘干区域间的烘干温度不一致,则基于各检测温度,得到各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利用得到的各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对各热风风阀25进行开度调整,实现烘干热风再分配处理,以此保障烤房24内各烘干区域间的烘干温度一致性,进而保障烤房24内烘干物烘干质量的一致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各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包括:
利用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均值温度;
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差值;
根据各所述差值,利用预设公式:K′i=Ki-β*Ki*Tai/Tas,得到各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其中,i=1、2、…、n;Tas=|Ta1|+|Ta2|+...+|Tan|;Tai为第i个烘干区域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所述差值;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25调整前的开度;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β为风量与温度相关联影响系数。
下述以公共风道23配置有三个风阀为例(请参阅图2所示),结合图3所示,对上述实施例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3中的升温阶段①,升温阶段①为首个升温阶段,其升温目标:Th→Ty(t=ta);
步骤1:烘干设备21开启,热风开始循环;
步骤2:初始开度:K1=K2=K3=1K∈[0,1],K1、K2和K3分别为三个热风风阀25的开度,K表示开度;
步骤3:t=t1(t为烘烤干时间,t1为升温阶段①下的升温逻辑判定周期,t=t1表示第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
判定以下条件是否成立:|T1-T2|≤△1、且|T1-T3|≤△1、且|T2-T3|≤△1(△1为升温阶段①下的阈值温度);
步骤4:若步骤3成立,机组保持状态运行;
而步骤3若不成立,按以下条件判别调整风阀开度K
T1-(T1+T2+T3)/3=Ta1,
T2-(T1+T2+T3)/3=Ta2,
T3-(T1+T2+T3)/3=Ta3,
K′1=K1-0.2*K1*Ta1/(|Ta1|+|Ta2|+|Ta3|)(K′1为更新后热风风阀251开度)
K′2=K2-0.2*K2*Ta2/(|Ta1|+|Ta2|+|Ta3|)(K′2为更新后热风风阀252开度)
K′3=K3-0.2*K3*Ta3/(|Ta1|+|Ta2|+|Ta3|)(K′3为更新后热风风阀253开度)
(注:开度K大于1时,按K=1;式中,β取值0.2,作为风量与温度相关联影响系数)
其中,Ta1如果为正,表示温度超平均温度,需要降低风阀开度,这个调整是所有风阀联动的,因为总风量是固定的,因此需要使用一个相关参数,0.2*Ki是一个反应值,不影响最终温度结果,但是影响温度结果的快慢与精度。
步骤5:t=2*t1(表示第二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t=3*t1(表示第三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
每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重复步骤3、步骤4进行判别、调整
步骤6:完成阶段①,t=ta
|T1-Ty|≤△1、且|T2-Ty|≤△1、且|T3-Ty|≤△1。
对于图3中示出的升温阶段③和升温阶段⑤,请参照上述升温阶段①的相关说明。控制过程与升温阶段①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参数设定有差异,主要有:
初始开度:升温阶段①(K1=K2=K3=1)、升温阶段③(K为②进入③时瞬间状态值)、升温阶段⑤(K为④进入⑤时瞬间状态值);
逻辑判定周期:升温阶段①(t1)、升温阶段③(t3)、升温阶段⑤(t5)
阈值温度:升温阶段①(△1)、升温阶段③(△3)、升温阶段⑤(△5)。
上述实施例方案下,可保障升温控制过程中各烘干区域间的温度一致性。
请参阅图4,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1、在进入当前升温阶段时,针对各热风风阀25,执行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下的初始开度控制策略,其中,在烤房24内,一个热风风阀25对应一个烘干区域;
步骤S42、根据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的预设升温逻辑判定周期,在每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执行如下步骤,直至将温度调整至目标温度:
利用各烘干区域的检测温度,判断升温控制条件是否成立,所述升温控制条件成立时,任两个所述检测温度的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
若不成立,则基于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各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利用得到的各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对各热风风阀25进行开度调整。
步骤S43、在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结束、进入对应的维温阶段时,根据所述维温阶段下的预设维温逻辑判定周期,在每个维温逻辑判定周期下,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判断第一维温条件和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其中,所述第一维温条件成立时,任两个烘干区域检测温度的温差是否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维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成立时,针对所述维温阶段的目标维持温度和由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的均值温度,两者之间的温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维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结果,对烤房烘干系统进行控制。
其中,对于步骤S41至步骤S42,可参阅上述相关实施例说明。
对于步骤S43,其用于实现在维温阶段,来保障维温阶段中各烘干区域间的温度一致性。
在具体应用中,可通过第一维温条件和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的不同情况组合,来对烤房烘干系统进行针对性控制。下述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结果,对烤房烘干系统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成立,但所述第二维温条件不成立时,通过所述目标维持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得到结果值,若所述结果值大于或者等于零,则升高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而若所述结果值小于零,则降低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成立,但所述第二维温条件不成立时,说明该维温阶段下,各烘干区域间温度一致性能得到保障,但烘干热风携带的总热量不够或者过多。若结果值大于或者等于零,表明烘干热风携带的总热量不够,由此,升高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直至两个维温条件均成立;若结果值小于零,表明烘干热风携带的总热量多余,由此,降低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直至两个维温条件均成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结果,对烤房烘干系统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不成立,但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成立时,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和所述均值温度之间的差值;
根据各所述差值,利用预设公式:K′i=Ki-β*Ki*Tai/Tas,得到各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其中,i=1、2、…、n;Tas=|Ta1|+|Ta2|+...+|Tan|;Tai为第i个烘干区域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所述差值;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25调整前的开度;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β为风量与温度相关联影响系数。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不成立,但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成立时,说明该维温阶段下,烘干热风携带的总热量正好,但各烘干区域间温度一致性出现不能得到保障,由此,通过上述方案,调整各热风风阀25的开度,让各烘干区域间温度一致性得到保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结果,对烤房烘干系统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均不成立时,先执行如下操作步骤:通过所述目标维持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得到结果值,若所述结果值大于或者等于零,则升高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而若所述结果值小于零,则降低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
待当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成立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和所述均值温度之间的差值;
根据各所述差值,利用预设公式:K′i=Ki-β*Ki*Tai/Tas,得到各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其中,i=1、2、…、n;Tas=|Ta1|+|Ta2|+...+|Tan|;Tai为第i个烘干区域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所述差值;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25调整前的开度;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β为风量与温度相关联影响系数。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均不成立时,说明该维温阶段下,各烘干区域间温度一致性不能得到保障,且烘干热风携带的总热量不够或者过多。对此,通过上述方案,先将烘干热风携带的总热量不够或者过多问题解决,然后,再将各烘干区域间温度一致性不能得到保障问题解决。
下述仍以公共风道23配置有三个风阀为例(请参阅图2所示),结合图3所示,对上述实施例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3中的维温阶段②,目标:烤房24温度保持Ty(t∈[ta,tb]);
步骤1:可确定当前状态参数值:K1、K2、K3、A、A1、A2、A3等等,其中,K1、K2和K3分别为三个热风风阀25的开度,A1、A2和A3分别表示通过三个热风风阀25的风量,A为A1、A2和A3三者之和;
步骤2:t=ta+t2(t2为维温阶段②下的维温逻辑判定周期,t=ta+t2表示第一个维温逻辑判定周期)
判定1:判定第一维温条件是否成立:|T1-T2|≤△2、且|T1-T3|≤△2、且|T2-T3|≤△2(△2为维温阶段②下的阈值温度);
判定2:判定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Ty-(T1+T2+T3)/3|≤△2;
步骤3:
结果1:判定1、判定2均成立,机组保持状态运行
结果2:判定1成立、判定2不成立,调整机组压缩机状态
若Ty-(T1+T2+T3)/3≥0,则升高压缩机频率
若Ty-(T1+T2+T3)/3≤0,则降低压缩机频率
结果3:判定1不成立,判定2成立,按以下条件判别调整风阀开度K
T1-(T1+T2+T3)/3=Ta1,
T2-(T1+T2+T3)/3=Ta2,
T3-(T1+T2+T3)/3=Ta3,
K′1=K1-0.2*K1*Ta1/(|Ta1|+|Ta2|+|Ta3|)(K′1为更新后热风风阀251开度)
K′2=K2-0.2*K2*Ta2/(|Ta1|+|Ta2|+|Ta3|)(K′2为更新后热风风阀252开度)
K′3=K3-0.2*K3*Ta3/(|Ta1|+|Ta2|+|Ta3|)(K′3为更新后热风风阀253开度)
(注:开度K大于1时,按K=1;式中,β取值0.2,作为风量与温度相关联影响系数)
结果4:判定1、判定2均不成立
先实行结果2操作步骤,待后续判定2成立后,再实行结果3操作步骤
步骤4:t=ta+2*t2(表示第二个维温逻辑判定周期)、t=ta+3*t2(表示第三个维温逻辑判定周期)…
重复步骤2、步骤3进行判别、调整
步骤5:完成阶段②,t=tb
|T1-T2|≤△2、且
|T1-T3|≤△2、且
|T2-T3|≤△2、且
|Ty-(T1+T2+T3)/3|≤△2。
对于图3中示出的维温阶段④和维温阶段⑥,请参照上述维温阶段②的相关说明。控制过程与维温阶段②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参数设定有差异,主要有:
初始开度:维温阶段②(K为①进入②时瞬间状态值)、维温阶段④(K为③进入④时瞬间状态值)、维温阶段⑥(K为⑤进入⑥时瞬间状态值)
逻辑判定周期:维温阶段②(t2)、维温阶段④(t4)、维温阶段⑥(t6)
阈值温度:维温阶段②(△2)、维温阶段④(△4)、维温阶段⑥(△6)。
通过上述相关实施例方案,可实现维温阶段下,烘干热风携带的总热量适合,且各烘干区域间温度一致性能得到保障。
请参阅图5,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烤房烘干系统控制装置的框图示意图,该烤房烘干系统控制装置5包括:
初始开度控制模块51,用于在进入当前升温阶段时,针对各热风风阀25,执行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下的初始开度控制策略,其中,在烤房24内,一个热风风阀25对应一个烘干区域;
升温处理模块52,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的预设升温逻辑判定周期,在每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执行如下单元,直至将温度调整至目标温度:
升温控制条件成立判断单元,用于利用各烘干区域的检测温度,判断升温控制条件是否成立,所述升温控制条件成立时,任两个所述检测温度的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
得到调整开度单元,用于若不成立,则基于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各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调整单元,用于利用得到的各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对各热风风阀25进行开度调整。
进一步地,得到调整开度单元,具体用于:利用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均值温度;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差值;根据各所述差值,利用预设公式:K′i=Ki-β*Ki*Tai/Tas,得到各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其中,i=1、2、…、n;Tas=|Ta1|+|Ta2|+...+|Tan|;Tai为第i个烘干区域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所述差值;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25调整前的开度;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β为风量与温度相关联影响系数。
进一步地,初始开度控制模块51中,若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为首个升温阶段,对应的所述初始开度控制策略为:将各热风风阀25的开度调整至预设开度值;若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为非首个升温阶段,对应的所述初始开度控制策略为:针对各热风风阀25,以进入所述当前升温阶段时对应的开度,作为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的初始控制开度。
进一步地,该烤房烘干系统控制装置5还包括:
维温处理模块53,用于在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结束、进入对应的维温阶段时,根据所述维温阶段下的预设维温逻辑判定周期,在每个维温逻辑判定周期下,执行如下单元:
维温控制条件成立判断单元,用于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判断第一维温条件和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其中,所述第一维温条件成立时,任两个烘干区域检测温度的温差是否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维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成立时,针对所述维温阶段的目标维持温度和由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的均值温度,两者之间的温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维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
维温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结果,对烤房烘干系统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维温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成立,但所述第二维温条件不成立时,通过所述目标维持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得到结果值,若所述结果值大于或者等于零,则升高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而若所述结果值小于零,则降低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
进一步地,维温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不成立,但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成立时,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和所述均值温度之间的差值;
根据各所述差值,利用预设公式:K′i=Ki-β*Ki*Tai/Tas,得到各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其中,i=1、2、…、n;Tas=|Ta1|+|Ta2|+...+|Tan|;Tai为第i个烘干区域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所述差值;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25调整前的开度;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β为风量与温度相关联影响系数。
进一步地,维温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均不成立时,先执行如下操作步骤:通过所述目标维持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得到结果值,若所述结果值大于或者等于零,则升高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而若所述结果值小于零,则降低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
待当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成立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和所述均值温度之间的差值;
根据各所述差值,利用预设公式:K′i=Ki-β*Ki*Tai/Tas,得到各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其中,i=1、2、…、n;Tas=|Ta1|+|Ta2|+...+|Tan|;Tai为第i个烘干区域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所述差值;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25调整前的开度;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25所需调整到的开度;β为风量与温度相关联影响系数。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烤房烘干系统控制装置5,其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上述相关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此外,本申请提供一种烤房烘干系统,请参阅图2,所述烤房烘干系统中,通过公共风道23输送烘干热风,所述公共风道23沿热风输送方向,依次开始有多个用于向烤房24输送热风的热风送风口,每个所述热风送风口配置有对应的热风风阀25,在烤房24内,一个热风风阀25对应一个烘干区域,每个烘干区域配置有温度检测元件26;
所述烤房烘干系统还包括: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热风风阀25和所述温度检测元件26连接,用于执行可执行程序,以实现上述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烤房烘干系统,其控制器执行程序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此外,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所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应该理解,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进入当前升温阶段时,针对各热风风阀,执行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下的初始开度控制策略,其中,在烤房内,一个热风风阀对应一个烘干区域;
根据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的预设升温逻辑判定周期,在每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执行如下步骤,直至将温度调整至目标温度:
利用各烘干区域的检测温度,判断升温控制条件是否成立,所述升温控制条件成立时,任两个所述检测温度的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
若不成立,则基于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利用得到的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对各热风风阀进行开度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包括:
利用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均值温度;
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差值;
根据各所述差值,利用预设公式:K′i=Ki-β*Ki*Tai/Tas,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其中,i=1、2、…、n;Tas=|Ta1|+|Ta2|+...+|Tan|;Tai为第i个烘干区域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所述差值;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调整前的开度;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β为风量与温度相关联影响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为首个升温阶段,对应的所述初始开度控制策略为:将各热风风阀的开度调整至预设开度值;
若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为非首个升温阶段,对应的所述初始开度控制策略为:
针对各热风风阀,以进入所述当前升温阶段时对应的开度,作为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的初始控制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结束、进入对应的维温阶段时,根据所述维温阶段下的预设维温逻辑判定周期,在每个维温逻辑判定周期下,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判断第一维温条件和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其中,所述第一维温条件成立时,任两个烘干区域检测温度的温差是否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维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成立时,针对所述维温阶段的目标维持温度和由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的均值温度,两者之间的温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维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结果,对烤房烘干系统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结果,对烤房烘干系统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成立,但所述第二维温条件不成立时,通过所述目标维持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得到结果值,若所述结果值大于或者等于零,则升高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而若所述结果值小于零,则降低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结果,对烤房烘干系统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不成立,但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成立时,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和所述均值温度之间的差值;
根据各所述差值,利用预设公式:K′i=Ki-β*Ki*Tai/Tas,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其中,i=1、2、…、n;Tas=|Ta1|+|Ta2|+...+|Tan|;Tai为第i个烘干区域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所述差值;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调整前的开度;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β为风量与温度相关联影响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是否成立的判断结果,对烤房烘干系统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第一维温条件和所述第二维温条件均不成立时,先执行如下操作步骤:通过所述目标维持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得到结果值,若所述结果值大于或者等于零,则升高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而若所述结果值小于零,则降低烤房烘干系统的压缩机频率;
待当所述第二维温条件成立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各所述检测温度和所述均值温度之间的差值;
根据各所述差值,利用预设公式:K′i=Ki-β*Ki*Tai/Tas,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其中,i=1、2、…、n;Tas=|Ta1|+|Ta2|+...+|Tan|;Tai为第i个烘干区域的所述检测温度减去所述均值温度所得到的所述差值;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调整前的开度;K′i为一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第i个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β为风量与温度相关联影响系数。
8.一种烤房烘干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初始开度控制模块,用于在进入当前升温阶段时,针对各热风风阀,执行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下的初始开度控制策略,其中,在烤房内,一个热风风阀对应一个烘干区域;
升温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升温阶段的预设升温逻辑判定周期,在每个升温逻辑判定周期下,执行如下步骤,直至将温度调整至目标温度:
利用各烘干区域的检测温度,判断升温控制条件是否成立,所述升温控制条件成立时,任两个所述检测温度的温差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当前升温阶段下的阈值温度;
若不成立,则基于各所述检测温度,得到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
利用得到的各热风风阀所需调整到的开度,对各热风风阀进行开度调整。
9.一种烤房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烤房烘干系统中,通过公共风道输送烘干热风,所述公共风道沿热风输送方向,依次开始有多个用于向烤房输送热风的热风送风口,每个所述热风送风口配置有对应的热风风阀,在烤房内,一个热风风阀对应一个烘干区域,每个烘干区域配置有温度检测元件;
所述烤房烘干系统还包括: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热风风阀和所述温度检测元件连接,用于执行可执行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86539.9A CN114279180B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86539.9A CN114279180B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79180A CN114279180A (zh) | 2022-04-05 |
CN114279180B true CN114279180B (zh) | 2022-08-12 |
Family
ID=80871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86539.9A Active CN114279180B (zh) | 2021-12-07 | 2021-12-07 | 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79180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05349B2 (ja) * | 2004-09-28 | 2009-07-2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浴室換気乾燥機 |
CN110108098A (zh) * | 2019-05-31 | 2019-08-09 | 河南农业大学 | 一种多用途热泵烤房 |
CN110715475B (zh) * | 2019-11-28 | 2021-06-1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运行控制方法、压缩空气换热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
JP2021156469A (ja) * | 2020-03-26 | 2021-10-07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浴室暖房乾燥機 |
CN111692846A (zh) * | 2020-06-29 | 2020-09-22 | 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化低温烘烤装置及其烘烤方法 |
CN112304040A (zh) * | 2020-10-29 | 2021-02-02 |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烘干机干湿球温度的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烘干机 |
-
2021
- 2021-12-07 CN CN202111486539.9A patent/CN11427918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79180A (zh) | 2022-04-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88239B (zh) | 一种空调运行的控制方法 | |
CN107062549B (zh) | 空调器制热运行控制方法 | |
WO2018176621A1 (zh) | 空调器制热运行的控制方法 | |
CN107014036B (zh) | 制热控制方法、制热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 |
WO2020038114A1 (zh) | 制热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US20020166332A1 (en) | Automatic windglass fog prevention method for a vehicle climate control system | |
CN106482294B (zh) | 空调运行控制方法 | |
CN108731211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373530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6839200A (zh) | 一种具有干衣组件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210875B (zh) | 一种采用热泵烘干的烘房温湿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04005214A (zh) | 一种热泵干衣机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 |
CN106679081A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烘干控制方法 | |
CN113475733B (zh) | 用于烟草烘干的方法及装置、烘干设备 | |
CN110425692A (zh) |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6322685A (zh) | 空调恒温除湿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 |
CN103443350A (zh) | 操作热泵干燥器的方法及热泵干燥器 | |
CN107036237A (zh) |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
CN114279180B (zh) | 烤房烘干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1076531B (zh) | 烘干装置的控制方法、烘干装置和控制器 | |
CN104214905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965296B (zh) |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衣物处理装置 | |
CN107036236B (zh) |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9210692A (zh) | 一种空调自动控制方法和空调 | |
CN112665111B (zh) | 新风机控制方法、系统、新风机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