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37086B - 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37086B
CN114237086B CN202111318782.XA CN202111318782A CN114237086B CN 114237086 B CN114237086 B CN 114237086B CN 202111318782 A CN202111318782 A CN 202111318782A CN 114237086 B CN114237086 B CN 1142370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diode
module
twenty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187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37086A (zh
Inventor
吕凯
谢臻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wertok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wertok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wertok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wertoki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87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370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37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37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37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37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5Pc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 G05B2219/25257Microcontroll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包括:线控器模块,包括第一输出口、第二输出口、第三输出口、第四输出口和第五输出口;头部升降模块,包括第一上升控制端、第一下降控制端和第二下降控制端,第一上升控制端与第一输出口相连接,第一下降控制端与第二输出口相连接,用于控制头部电机P2工作;脚部升降模块,包括第二上升控制端、第三下降控制端和第四下降控制端,第二上升控制端与第三输出口相连接,第三下降控制端与第四输出口相连接,用于控制脚部电机P6工作;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与第二下降控制端和第四下降控制端连接,控制头部电机P2和脚部电机P6工作。本申请具有降低制作成本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床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床可以根据人的需要,实现头部上升、头部下降、脚部上升和脚部下降等功能,所述头部上升是指电动床的床头部分的床板转动角度,抬高床头;所述头部下降是指在床头抬高状态下,转动电动床的床头部分的床板,使得床头下降;所述脚部上升是指电动床的床尾部分的床板转动角度,抬高床尾;所述脚部下降是指在床尾抬高状态下,转动电动床的床尾部分的床板,使得床尾下降。使用者可在床上选取适宜起坐角度,以满足进餐、吃药、饮水、洗脚、读书看报、看电视及适度肢体锻炼的需要。
通过蓝牙或者2.4G遥控技术使得遥控器和控制盒配对使用,通过遥控器发出命令控制盒接收命令来控制智能电动床的升降,并实现一键放平、一键打断等功能。所述一键放平是指在电动床的床头和床尾部分的床板同时转动角度,使得电动床的床头和床尾同时下降,直至床板表面平齐。所述一键打断是指在一键放平过程中,控制电动床的床头和床尾同时停止下降。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现有的遥控技术制作的电动床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成本,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包括:
线控器模块,包括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输出口、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输出口、用于输出第三控制信号的第三输出口、用于输出第四控制信号的第四输出口和用于输出第五控制信号的第五输出口;
头部升降模块,包括第一上升控制端、第一下降控制端和第二下降控制端;所述第一上升控制端与所述线控器模块的第一输出口相连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头部电机P2工作;所述第一下降控制端与所述线控器模块的第二输出口相连接,接收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头部电机P2工作;
脚部升降模块,包括第二上升控制端、第三下降控制端和第四下降控制端;所述第二上升控制端与所述线控器模块的第三输出口相连接,接收第三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脚部电机P6工作;所述第三下降控制端与所述线控器模块的第四输出口相连接,接收第四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脚部电机P6工作;
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用于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基于第五控制信号控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与头部升降模块的第二下降控制端和脚部升降模块的第四下降控制端连接,第一电压信号控制头部电机P2和脚部电机P6工作,使得床的头部和脚部同时下降或者同时停止下降;
外接电源模块,用于为线控器模块、头部升降模块、脚部升降模块和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供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控器模块的第一输出口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时,头部升降模块响应第一控制信号,控制头部电机P2工作,使得床的头部上升;线控器模块的第二输出口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时,头部升降模块响应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头部电机P2工作,使得床的头部下降;线控器模块的第三输出口输出第三控制信号时,脚部升降模块响应第三控制信号,控制脚部电机P6工作,使得床的脚部上升;线控器模块的第四输出口输出第四控制信号时,脚部升降模块响应第四控制信号,控制脚部电机P6工作,使得床的脚部下降;线控器模块的第五输出口输出第五控制信号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响应第五控制信号,头部升降模块和脚部升降模块响应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控制头部电机P2和脚部电机P6工作,使得床的头部和脚部同时下降或者同时停止下降。通过纯硬件电路,实现电动床的头部和脚部的升降功能,还能实现电动床的头部和脚部的同时下降或者同时停止两个工能,使得使用者在操控电动床时能够更加便捷;仅通过纯硬件电路,能够降低电动床的生产成本。
可选的,所述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连接有节点开闭模块,节点开闭模块用于控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的变化;
所述节点开闭模块包括节点充电子模块,节点充电子模块包括第三电阻器R3、第六二极管D6和第一稳压二极管Dz1,节点充电子模块还设置有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用于输出第二电压信号;
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与线控器模块的第五输出口相连接;
第三电阻器R3的一端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
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与第三电阻器R3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接地;
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处接出,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第一电压信号;
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从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处接出,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输出第二电压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节点充电子模块可以控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能否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当外接电源模块与节点充电子模块相接通,能在第三电阻器R3产生电压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头部升降模块和脚部升降模块,控制头部电机P2和脚部电机P6工作,使得床的头部和脚部同时下降。
可选的,所述节点开闭模块还包括状态锁存子模块和开关控制子模块;
状态锁存子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线控器模块的第五输出口相连接;
开关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状态锁存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输出第六控制信号,第六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第六控制信号还用于控制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输出第二电压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控器模块所输出的信号时是通过按键或者按钮的动作实现的,线控器模块输出的第五控制信号是瞬时的,状态锁存子模块能够输出两种持续的电压状态,在状态锁存子模块接收到一次第五控制信号时,状态锁存子模块变化一种电压状态,并且通过这两种电压状态控制开关控制子模块,控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处的信号变化,以此来控制头部电机P2和脚步电机P6的工作。
可选的,所述开关控制子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六电阻器R6、第七电阻器R7、第八电阻器R8、第十电阻器R10、第十二电阻器R12、第二十一电阻器R2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和第六三极管Q6;
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状态锁存子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
第二十一电阻器R21的一端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第二十一电阻器R21的另一端接地;
第七电阻器R7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相连接;
第十二电阻器R12的一端与第七电阻器R7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二电阻器R12的另一端与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
第八电阻器R8的两端分别与第七电阻器R7的两端相连接;
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在第七电阻器R7和第十二电阻器R12之间,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
第十电阻器R10的一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
第六电阻器R6的一端与第十电阻器R10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六电阻器R6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第六电阻器R6和第十电阻器R10之间,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接;
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器R2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一电阻器R1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一电阻器R1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
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外接电源模块相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关控制子模块通过状态锁存模块所输出的两种不同的电压状态控制,通过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和第六三极管Q6来控制外接电源模块是否能与节点充电子模块相连通,以此来控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能否输出第一电压信号,以此来控制头部电机P2和脚步电机P6的工作变化,线控器模块第一次输出第五控制信号时,状态锁存模块处于第一种输出状态,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头部电机P2和脚步电机P6同时反转,床的头部和脚部同时下降;线控器模块再次输出第五控制信号时,状态锁存模块处于第二种输出状态,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不会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头部电机P2和脚步电机P6同时停止工作,床的头部和脚部同时停止下降。
可选的,所述节点开闭模块还包括连接子模块,所述连接子模块包括第五电阻器R5、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和第五二极管D5;
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线控器模块的第一输出口相连接;
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线控器模块的第二输出口相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接;
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线控器模块的第三输出口相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接;
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与线控器模块的第四输出口相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接;
第五电阻器R5的一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接,第五电阻器R5的另一端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有在线控器模块的第一输出口、第二输出口、第三输出口或第四输出口处有信号输出以后,才能通过开关控制子模块控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处的信号变化。
可选的,所述状态锁存子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和状态锁存单元;
所述状态锁存单元包括第九电阻器R9、第十一电阻器R11、第十三电阻器R13、第十四电阻器R14、第二十四电阻器R24、第二十八电阻器R28、第三十二电阻器R32、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十八二极管D18、第十九二极管D19、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七电容器C7和第八电容器C8;
第九电阻器R9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相连接;
第十三电阻器R13的一端与第九电阻器R9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十九二极管D19的正极与第十三电阻器R13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与第十九二极管D19的负极相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
第十一电阻器R11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相连接;
第十四电阻器R14的一端与第十一电阻器R11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十八二极管D18的正极与第十四电阻器R14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十八二极管D18的负极相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
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在第九电阻器R9和第十三电阻器R13之间;
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在第十一电阻器R11和第十四电阻器R14之间;
第七电容器C7的一端与第十八二极管D18的正极相连接;
第八电容器C8的一端与第十九二极管D19的正极相连接;
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第一正极脚与第八电容器C8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第二正极脚与第七电容器C7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二十四电阻器R24的一端连接在第九电阻器R9和第十三电阻器R13之间,第二十四电阻器R24的另一端与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第一正极脚相连接;
第二十八电阻器R28的一端连接在第十一电阻器R11和第十四电阻器R14之间,第二十八电阻器R28的另一端与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第二正极脚相连接;
第十二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在第九电阻器R9和第十三电阻器R13之间,第十二二极管D12的负极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
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负极脚从控制单元接收触发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状态锁存子模块为计数型双稳态电路,能够在输出两种稳定的状态,线控器模块第一次输出第五控制信号时,状态锁存模块处于第一种输出状态;线控器模块再次输出第五控制信号时,状态锁存模块处于第二种输出状态。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十五电阻器R15、第三十二电阻器R32、第三十三电阻器R33、第三十四电阻器R34和第十三极管Q10;
第十五电阻器R15的一端与所述线控器模块的第五输出口相连接;
第三十三电阻器R33的一端与第十五电阻器R15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三十四电阻器R34的一端与第三十三电阻器R33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十四电阻器R34的另一端接地;
第十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在第三十三电阻器R33和第三十四电阻器R34之间,第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
三十二电阻器R32的一端与第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三十二电阻器R32的另一端与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负极脚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控器模块的第五输出口输出的第五控制信号控制第十三极管Q10的开闭,给状态锁存子模块提供输入信号。
可选的,所述节点开闭模块连接有延时子模块,延时子模块包括第十六电阻器R16、第二十电阻器R20、第二十五电阻器R25、第二十九电阻器R29、第十七二极管D17、第二十二极管D20、第九电容器C9和场效应管Q9,第三输入电压节点A从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处取电压信号;
第十六电阻器R16的一端与线控器模块的第五输出口相连接;
第二十二极管D20的正极与第十六电阻器R16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九电容器C9的正极与第二十二极管D20的负极相连接,第九电容器C9的负极接地;
第二十五电阻器R25的一端与第九电容器C9的正极相连接;
第二十九电阻器R29的一端与第二十五电阻器R25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十九电阻器R29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十电阻器R20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相连接;
场效应管Q9的漏极与第二十电阻器R20的另一端相连接,场效应管Q9的栅极连接在第二十五电阻器R25和第二十九电阻器R29之间,场效应管Q9的源极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前设定电动床的头部和脚部同时下降的时间,在时间到时,控制头部电机P2和脚步电机P6同时停止转动。
可选的,所述延时子模块还包括第十七电阻器R17和第二十一二极管D21;
第十七电阻器R17的一端与线控器模块的第五输出口相连接;
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的正极与第十七电阻器R17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的负极连接在第二十五电阻器R25和第二十九电阻器R29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十七电阻器R17和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组成的电路是第十六电阻器R16和第二十二极管D20的替换电路,在第十六电阻器R16和第二十二极管D20有损坏时,能够替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模块划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线控器模块的电路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外接电源模块和节点充电子模块的电路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开关控制子模块和连接子模块的电路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状态锁存子模块的电路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延时子模块的电路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头部升降模块的电路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脚部升降模块的电路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钳位模块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线控器模块;2、外接电源模块;3、节点开闭模块;31、节点充电子模块;32、开关控制子模块;33、连接子模块;34、状态锁存子模块;35、延时子模块;4、头部升降模块;41、头部上升控制子模块;42、头部下降控制子模块;43、头部电机驱动子模块;5、脚部升降模块;51、脚部上升控制子模块;52、脚部下降控制子模块;53、脚部电机驱动子模块;6、钳位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现有的一种电动床包括床体、用于控制床头升降的头部电机P2、用于控制床尾升降的脚部电机P6和用于控制头部电机P2与脚部电机P6工作的线控盒。头部电机P2正转,电动床的床头上升;头部电机P2反转,电动床的床头下降。脚部电机P6正转,电动床的床尾上升;脚部电机P6反转,电动床的床尾下降。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参照图1,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包括线控器模块1、外接电源模块2、节点开闭模块3、头部升降模块4、脚部升降模块5和钳位模块6。
线控器模块1用于接收操作人员的动作,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第四控制信号或第五控制信号;外接电源模块2用于给线控器模块1、节点开闭模块3、头部升降模块4和脚部升降模块5供电;节点开闭模块3接收来自线控器模块1的第五控制信号,将第五控制信号处理后,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到头部升降模块4和脚部升降模块5,控制头部电机P2和脚部电机P6同时反转或者同时停止;头部升降模块4还可以接收来自线控器模块1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性,脚部升降模块5还可以接收来自线控器模块1的第二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控制头部电机P2和脚部电机P6工作;钳位模块6用于优化电动床实现各项功能时的使用感受。
参照图1和图2,线控器模块1包括线控器内部电路和排针元件P1。
线控器内部电路不是本申请重点所解决的问题,因此采用现有技术能够实现即可。线控器内部电路包括头部上升按键、头部下降按键、脚部上升按键、脚部下降按键和一键放平按键。
电动床能够实现的功能有头部上升、头部下降、脚部上升、脚部下降、一键放平和一键打断六项功能,线控器内部电路的五个按键分别对应于电动床的六项功能。按下头部上升按键后,电动床的床头抬高;按下头部下降按键后,电动床的床头下降;按下脚部上升按键后,电动床的床尾抬高;按下脚部下降按键后,电动床的床尾下降;按下一键放平按键后,电动床的床头和床尾同时下降;在一键放平过程中,再次按下一键放平按键后,电动床的床头和床尾同时停止下降。
排针元件P1用的是八脚排针。排针元件P1的1脚用于给线控器内部电路供电;按下头部上升按键,排针元件P1的2脚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按下脚部上升按键,排针元件P1的3脚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按下头部下降按键,排针元件P1的4脚输出第三控制信号;按下脚部下降按键,排针元件P1的5脚输出第四控制信号;按下一键放平按键,排针元件P1的6脚输出第五控制信号;排针元件P1的8脚接地。
参照图3,外接电源模块2包括电源接口P3、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器C1和保险丝F1。
电源接口P3的2脚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接,电源接口P3的1脚接地。电源接口P3用于外接电源,可以给线控器模块1、节点开闭模块3、头部升降模块4和脚部升降模块5供电。
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一电容器C1的正极相连接,第一电容器C1的负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容器C1组成稳压电路,可以保护电源接口P3。
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保险丝F1一端相连接,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与排针元件P1的1脚相连接。电源接口P3外接电源后,可以通过排针元件P1的1脚给线控器模块1的线控器内部电路供电。保险丝F1可以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
电源接口P3的2脚处接出有第一输出电源节点+Ub,第一输出电源节点+Ub可以取出电源接口P3的2脚处的电压信号。
节点开闭模块3包括节点充电子模块31、开关控制子模块32、连接子模块33、状态锁存子模块34和延时子模块35。
参照图3,节点充电子模块31包括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六二极管D6、第一稳压二极管Dz1和第三电容器C3。
排针元件P1的6脚与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与第三电阻器R3的一端相连接,第三电阻器R3的另一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相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接地。
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处接出有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取出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处的电压信号,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将电压信号传输至延时子模块35、头部升降模块4和脚部升降模块5。
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处接出有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取出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处的电压信号,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将电压信号传输至开关控制子模块32和状态锁存子模块34。
第三电容器C3的正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相连接,第三电容器C3的负极接地。第四电阻器R4的一端与第三电容器C3的正极相连接,第四电阻器R4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容器C3和第四电阻器R4用于稳压。
开关控制子模块32包括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六电阻器R6、第七电阻器R7、第八电阻器R8、第十电阻器R10、第十二电阻器R12、第二十一电阻器R21、第十一二极管D1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六三极管Q6、第二电容器C2、第四电容器C4、第五电容器C5和第六电容器C6。
第二十一电阻器R21的一端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第二十一电阻器R21的另一端接地,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
第六电容器C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十一电阻器R21的两端相连接,第六电容器C6用于保护第六三极管Q6。
第十一二极管D11的正极处接出有第一输入电压节点B,第一输入电压节点B接收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输出的电压信号。
第十一二极管D11的负极与第七电阻器R7的一端相连接,第七电阻器R7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器R12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二电阻器R12的另一端与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
第八电阻器R8的两端分别与第七电阻器R7的两端相连接。
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在第七电阻器R7和第十二电阻器R12之间,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
第五电容器C5的两端分别与第十二电阻器R12的两端相连接,第五电容器C5用于保护第三三极管Q3。
第十电阻器R10的一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十电阻器R10的另一端与第六电阻器R6的一端相连接,第六电阻器R6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第六电阻器R6和第十电阻器R10之间,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第四电容器C4的一端与第十一二极管D11的负极相连接,第四电容器C4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器C4用于保护第二三极管Q2。
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电阻器R2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
第一电阻器R1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一电阻器R1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
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排针元件P1的1脚相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
第二电容器C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阻器R1的两端相连接,第二电容器C2用于保护第一三极管Q1。
当第一三极管Q1导通时,第三电阻器R3有电流通过,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和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有电压信号输出;当第一三极管Q1截止时,第三电阻器R3没有电流通过,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和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没有电压信号输出。
连接子模块33包括第五电阻器R5、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和第五二极管D5。
排针元件P1的2脚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接;排针元件P1的3脚与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接;排针元件P1的4脚与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接;排针元件P1的5脚与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接。
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接。
第五电阻器R5的一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接,第五电阻器R5的另一端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
状态锁存子模块34包括状态锁存单元和控制单元。
状态锁存单元包括第九电阻器R9、第十一电阻器R11、第十三电阻器R13、第十四电阻器R14、第二十四电阻器R24、第二十八电阻器R28、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十八二极管D18、第十九二极管D19、第二稳压二极管Dz2、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七电容器C7和第八电容器C8。
第九电阻器R9的一端处接出有第二输入电压节点A,第二输入电压节点A接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的电压信号。
第九电阻器R9的另一端与第十三电阻器R13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三电阻器R13的另一端与第十九二极管D19的正极相连接,第十九二极管D19的负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
第十一电阻器R11的一端与第二输入电压节点A相连接,第十一电阻器R11的另一端与第十四电阻器R14的一端相连接,第十四电阻器R14的另一端与第十八二极管D18的正极相连接,第十八二极管D18的负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
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在第九电阻器R9和第十三电阻器R13之间。
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在第十一电阻器R11和第十四电阻器R14之间。
第十八二极管D18的正极与第七电容器C7的一端相连接,第七电容器C7的另一端与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2脚相连接。
第十九二极管D19的正极与第八电容器C8的一端相连接,第八电容器C8的另一端与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1脚相连接。
第二十四电阻器R24的一端连接在第九电阻器R9和第十三电阻器R13之间,第二十四电阻器R24的另一端与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1脚相连接。
第二十八电阻器R28的一端连接在第十一电阻器R11和第十四电阻器R14之间,第二十八电阻器R28的另一端与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2脚相连接。
第十二二极管D12的正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第十二二极管D12的负极与第二稳压二极管Dz2的负极相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Dz2的正极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
状态锁存单元工作的前提是第二输入电压节点A接收到电压信号,状态锁存单元为计数型双稳态电路,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3脚用于接收触发信号,从第二稳压二极管Dz2的正极处可以输出两种不同的电压信号。
当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3脚处第一次接收到触发信号时,第二稳压二极管Dz2的正极处保持在持续输出第一种电压信号的状态下;当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3脚处第二次接收到触发信号时,第二稳压二极管Dz2的正极处保持在持续输出第二种电压信号的状态下。此后每一个触发信号都使得第二稳压二极管Dz2的正极输出的信号翻转一次。当第二稳压二极管Dz2的正极处保持在持续输出第一种电压信号的状态时,通过开关控制子模块32,使得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和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有电压信号输出;当第二稳压二极管Dz2的正极处保持在持续输出第二种电压信号的状态时,通过开关控制子模块32,使得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和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没有电压信号输出。
控制单元包括第十五电阻器R15、第三十二电阻器R32、第三十三电阻器R33、第三十四电阻器R34、第十三极管Q10和第十电容器C10。
排针元件P1的6脚与第十五电阻器R15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五电阻器R15的另一端与第三十三电阻器R33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十三电阻器R33的另一端与第三十四电阻器R34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十四电阻器R34的另一端接地。
第十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在第三十三电阻器R33和第三十四电阻器R34之间,第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第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与第三十二电阻器R32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十二电阻器R32的另一端与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3脚相连接。
按下一次一键放平按键,排针元件P1的6脚会输出一个电压信号,使得第十三极管Q10导通,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3脚处接收到一个触发信号。
延时子模块35包括第十六电阻器R16、第十七电阻器R17、第二十电阻器R20、第二十五电阻器R25、第二十九电阻器R29、第十七二极管D17、第二十二极管D20、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第三稳压二极管Dz3、第九电容器C9和场效应管Q9。
排针元件P1的6脚与第十六电阻器R16的一端相连接,第十六电阻器R16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二极管D20的正极相连接,第二十二极管D20的负极与第九电容器C9的正极相连接,第九电容器C9的负极接地。如果排针元件P1接收到一次一键放平的控制信号,排针元件P1的6脚会输出一个电压,第九电容器C9完成充电。
第九电容器C9的正极与第二十五电阻器R25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十五电阻器R25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九电阻器R29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十九电阻器R29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容器C9完成一次充电后,通过第二十五电阻器R25和第二十九电阻器R29放电。
第二十电阻器R20的一端处接出有第三输入电压节点A,第三输入电压节点A接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的电压信号。
第二十电阻器R20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9的漏极相连接,场效应管Q9的栅极连接在第二十五电阻器R25和第二十九电阻器R29之间,场效应管Q9的源极接地。
第十七二极管D17的正极与场效应管Q9的漏极相连接,第十七二极管D17的负极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
当第九电容器C9在放电过程中时,场效应管Q9打开,第十七二极管D17的负极不输出电压,通过开关控制子模块32,控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和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有电压信号输出;当第九电容器C9放电完成后,场效应管Q9关闭,第十七二极管D17的负极输出电压,通过开关控制子模块32,控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和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没有电压信号输出。
第三稳压二极管Dz3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9的栅极相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Dz3的正极接地,第三稳压二极管Dz3用于保护场效应管Q9。
排针元件P1的6脚与第十七电阻器R17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七电阻器R17的另一端与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的正极相连接,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的负极连接在第二十五电阻器R25和第二十九电阻器R29之间。第十七电阻器R17和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用做第十六电阻器R16和第二十二极管D20的备用组件,当第十六电阻器R16和第二十二极管D20发生损坏时,第十七电阻器R17和第二十一二极管D21可以给第九电容器C9充电。
头部升降模块4包括头部上升控制子模块41、头部下降控制子模块42和头部电机驱动子模块43。
头部上升控制子模块41包括第一继电器K1、第二十六电阻器R26和第十三二极管D13。
排针元件P1的2脚与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正极相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负极与第二十六电阻器R26一端相连接,第二十六电阻器R26的另一端接地。排针元件P1接收到头部上升的控制信号后,排针元件P1的2脚输出电压,第一继电器K1打开。
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正极与第十三二极管D13负极相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负极与第十三二极管D13正极相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用于保护第一继电器K1。
头部下降控制子模块42包括第二继电器K2、第十八电阻器R18、第二十二电阻器R22、第三十电阻器R30、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十五二极管D15和第七三极管Q7。
排针元件P1的4脚与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相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与第十八电阻器R18一端相连接,第十八电阻器R18另一端与第二十二电阻器R22一端相连接,第二十二电阻器R22另一端与第三十电阻器R30一端相连接,第三十电阻器R30另一端接地。
排针元件P1的1脚与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正极相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负极与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在第二十二电阻器R22和第十八电阻器R18之间。
按下头部下降按键,排针元件P1的4脚输出电压信号,使得第七三极管Q7导通,第二继电器K2打开。
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正极与第十五二极管D15负极相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线圈负极与第十五二极管D15正极相连接,第十五二极管D15用于保护第二继电器K2。
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处接出有第四输入电压节点A,第四输入电压节点A接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的电压信号,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相连接。
如果第四输入电压节点A输出电压信号,第七三极管Q7导通,第二继电器K2打开;如果第四输入电压节点A不输出电压信号,则第七三极管Q7截止,第二继电器K2关闭。
头部电机驱动子模块43包括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
头部电机P2的正极与第一继电器K1的开关静触点相连接,头部电机P2的负极与第二继电器K2的开关静触点相连接。
第一继电器K1的动合触点处接出有第一输入电源节点+Ub,第一输入电源节点+Ub接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Ub输出的电压信号,第一继电器K1的动断触点接地。
第二继电器K2的动合触点与第一输入电源节点+Ub相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动断触点接地。
打开第一继电器K1,关闭第二继电器K2时,头部电机P2正转,床的头部上升;关闭第一继电器K1,打开第二继电器K2时,头部电机P2反转,床的头部下降。
头部电机P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两端相连接,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用于保护头部电机P2。
脚部升降模块5包括脚部上升控制子模块51、脚部下降控制子模块52和脚部电机驱动子模块53。
脚部上升控制子模块51包括第三继电器K3、第二十七电阻器R27和第十四二极管D14。
排针元件P1的3脚与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正极相连接,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负极与第二十七电阻器R27一端相连接,第二十七电阻器R27的另一端接地。如果排针元件P1接收到脚部上升的控制信号,排针元件P1的3脚会输出一个电压,使得第三继电器K3打开。
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正极与第十四二极管D14负极相连接,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负极与第十四二极管D14正极相连接,第十四二极管D14用于保护第三继电器K3。
脚部下降控制子模块52包括第四继电器K4、第十九电阻器R19、第二十三电阻器R23、第三十一电阻器R31、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六二极管D16和第八三极管Q8。
排针元件P1的5脚与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相连接,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与第十九电阻器R19一端相连接,第十九电阻器R19另一端与第二十三电阻器R23一端相连接,第二十三电阻器R23另一端与第三十一电阻器R31一端相连接,第三十一电阻器R31另一端接地。
排针元件P1的1脚与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正极相连接,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负极与第八三极管Q8的集电极相连接,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在第二十三电阻器R23和第十九电阻器R19之间。
按下脚部下降按键后,排针元件P1的5脚输出电压信号,使得第八三极管Q8导通,第四继电器K4打开。
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正极与第十六二极管D16负极相连接,第四继电器K4的线圈负极与第十六二极管D16正极相连接,第十六二极管D16用于保护第四继电器K4。
第九二极管D9的正极处接出有第五输入电压节点A,第五输入电压节点A接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的电压信号,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相连接。
如果第五输入电压节点A输出电压信号,第八三极管Q8导通,第四继电器K4打开;如果第五输入电压节点A不输出电压信号,则第八三极管Q8截止,第四继电器K4关闭。
脚部电机驱动子模块53包括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
脚部电机P6的正极与第三继电器K3的开关静触点相连接,脚部电机P6的负极与第四继电器K4的开关静触点相连接。
第三继电器K3的动合触点处接出有第二输入电源节点+Ub,第二输入电源节点+Ub接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Ub输出的电压信号,第三继电器K3的动断触点接地。
第四继电器K4的动合触点与第二输入电源节点+Ub相连接,第四继电器K4的动断触点接地。
打开第三继电器K3,关闭第四继电器K4时,脚部电机P6正转,床的脚部上升;关闭第三继电器K3,打开第四继电器K4时,脚部电机P6反转,床的脚部下降。
脚部电机P6的两极分别与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的两极相连接,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2用于保护脚部电机P6。
钳位模块6包括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3。
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3的1脚连接在第十九电阻器R19和第二十三电阻器R23之间;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3的2脚连接在第十八电阻器R18和第二十二电阻器R22之间;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3的3脚与第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相连接。
按下一键放平按键时,第十三极管Q10处于导通状态,第七极管Q7和第八极管Q8被钳制在截止状态,床的头部和脚部不能下降。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的实施原理为:
电源接口P3插上电后,线控器模块1、头部升降模块4和脚部升降模块5均通电。按住头部上升按键后,第一继电器K1打开,床的头部上升;按住头部下降按键后,第二继电器K2打开,床的头部下降;按住脚部上升按键后,第三继电器K3打开,床的脚部上升;按住脚部下降按键后,第四继电器K4打开,床的头部下降。第一次按下一键放平按键后,节点开闭模块3控制第二继电器K2和第四继电器K4同时打开,头部电机P2和脚部电机P6同时反转,床的头部和脚部均下降,按照预设的下降时间,时间到后,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不输出电压信号,第二继电器K2和第四继电器K4都关闭,头部电机P2和脚部电机P6同时停止工作,床的头部和脚部均停止下降。在一键放平的过程中,再次按下一键放平按键,节点开闭模块3控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不输出电压信号,第二继电器K2和第四继电器K4同时关闭头部电机P2和脚部电机P6同时停止工作,床的头部和脚部均停止下降。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控器模块(1),包括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输出口、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输出口、用于输出第三控制信号的第三输出口、用于输出第四控制信号的第四输出口和用于输出第五控制信号的第五输出口;
头部升降模块(4),包括第一上升控制端、第一下降控制端和第二下降控制端;所述第一上升控制端与所述线控器模块(1)的第一输出口相连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头部电机P2工作;所述第一下降控制端与所述线控器模块(1)的第二输出口相连接,接收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头部电机P2工作;
脚部升降模块(5),包括第二上升控制端、第三下降控制端和第四下降控制端;所述第二上升控制端与所述线控器模块(1)的第三输出口相连接,接收第三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脚部电机P6工作;所述第三下降控制端与所述线控器模块(1)的第四输出口相连接,接收第四控制信号,用于控制脚部电机P6工作;
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用于输出第一电压信号,基于第五控制信号控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与头部升降模块(4)的第二下降控制端和脚部升降模块(5)的第四下降控制端连接,第一电压信号控制头部电机P2和脚部电机P6工作,使得床的头部和脚部同时下降或者同时停止下降;
外接电源模块(2),用于为线控器模块(1)、头部升降模块(4)、脚部升降模块(5)和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连接有节点开闭模块(3),节点开闭模块(3)用于控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的变化;
所述节点开闭模块(3)包括节点充电子模块(31),节点充电子模块(31)包括第三电阻器R3、第六二极管D6和第一稳压二极管Dz1,节点充电子模块(31)还设置有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用于输出第二电压信号;
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与线控器模块(1)的第五输出口相连接;
第三电阻器R3的一端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
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与第三电阻器R3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接地;
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处接出,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第一电压信号;
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从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处接出,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输出第二电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开闭模块(3)还包括状态锁存子模块(34)和开关控制子模块(32);
状态锁存子模块(34)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线控器模块(1)的第五输出口相连接;
开关控制子模块(32)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状态锁存子模块(34)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输出第六控制信号,第六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输出第一电压信号,第六控制信号还用于控制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输出第二电压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子模块(32)包括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第六电阻器R6、第七电阻器R7、第八电阻器R8、第十电阻器R10、第十二电阻器R12、第二十一电阻器R2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和第六三极管Q6;
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与所述状态锁存子模块(34)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
第二十一电阻器R21的一端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第二十一电阻器R21的另一端接地;
第七电阻器R7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电压节点B相连接;
第十二电阻器R12的一端与第七电阻器R7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二电阻器R12的另一端与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
第八电阻器R8的两端分别与第七电阻器R7的两端相连接;
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在第七电阻器R7和第十二电阻器R12之间,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
第十电阻器R10的一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
第六电阻器R6的一端与第十电阻器R10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六电阻器R6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在第六电阻器R6和第十电阻器R10之间,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接;
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器R2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一电阻器R1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一电阻器R1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
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外接电源模块(2)相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开闭模块(3)还包括连接子模块(33),所述连接子模块(33)包括第五电阻器R5、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和第五二极管D5;
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线控器模块(1)的第一输出口相连接;
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线控器模块(1)的第二输出口相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接;
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线控器模块(1)的第三输出口相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接;
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与线控器模块(1)的第四输出口相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与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接;
第五电阻器R5的一端与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接,第五电阻器R5的另一端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锁存子模块(34)包括控制单元和状态锁存单元;
所述状态锁存单元包括第九电阻器R9、第十一电阻器R11、第十三电阻器R13、第十四电阻器R14、第二十四电阻器R24、第二十八电阻器R28、第三十二电阻器R32、第十二二极管D12、第十八二极管D18、第十九二极管D19、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七电容器C7和第八电容器C8;
第九电阻器R9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相连接;
第十三电阻器R13的一端与第九电阻器R9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十九二极管D19的正极与第十三电阻器R13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与第十九二极管D19的负极相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
第十一电阻器R11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相连接;
第十四电阻器R14的一端与第十一电阻器R11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十八二极管D18的正极与第十四电阻器R14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十八二极管D18的负极相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
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在第九电阻器R9和第十三电阻器R13之间;
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在第十一电阻器R11和第十四电阻器R14之间;
第七电容器C7的一端与第十八二极管D18的正极相连接;
第八电容器C8的一端与第十九二极管D19的正极相连接;
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第一正极脚与第八电容器C8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第二正极脚与第七电容器C7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二十四电阻器R24的一端连接在第九电阻器R9和第十三电阻器R13之间,第二十四电阻器R24的另一端与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第一正极脚相连接;
第二十八电阻器R28的一端连接在第十一电阻器R11和第十四电阻器R14之间,第二十八电阻器R28的另一端与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第二正极脚相连接;
第十二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在第九电阻器R9和第十三电阻器R13之间,第十二二极管D12的负极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相连接;
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负极脚从控制单元接收触发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十五电阻器R15、第三十二电阻器R32、第三十三电阻器R33、第三十四电阻器R34和第十三极管Q10;
第十五电阻器R15的一端与所述线控器模块(1)的第五输出口相连接;
第三十三电阻器R33的一端与第十五电阻器R15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三十四电阻器R34的一端与第三十三电阻器R33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十四电阻器R34的另一端接地;
第十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在第三十三电阻器R33和第三十四电阻器R34之间,第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
三十二电阻器R32的一端与第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三十二电阻器R32的另一端与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22的负极脚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开闭模块(3)还包括延时子模块(35),延时子模块(35)包括第十六电阻器R16、第二十电阻器R20、第二十五电阻器R25、第二十九电阻器R29、第十七二极管D17、第二十二极管D20、第九电容器C9和场效应管Q9;
第十六电阻器R16的一端与线控器模块(1)的第五输出口相连接;
第二十二极管D20的正极与第十六电阻器R16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九电容器C9的正极与第二十二极管D20的负极相连接,第九电容器C9的负极接地;
第二十五电阻器R25的一端与第九电容器C9的正极相连接;
第二十九电阻器R29的一端与第二十五电阻器R25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十九电阻器R29的另一端接地;
第二十电阻器R20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电压节点A相连接;
场效应管Q9的漏极与第二十电阻器R20的另一端相连接,场效应管Q9的栅极连接在第二十五电阻器R25和第二十九电阻器R29之间,场效应管Q9的源极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子模块(35)还包括第十七电阻器R17和第二十一二极管D21;
第十七电阻器R17的一端与线控器模块的第五输出口相连接;
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的正极与第十七电阻器R17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的负极连接在第二十五电阻器R25和第二十九电阻器R29之间。
CN202111318782.XA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 Active CN1142370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8782.XA CN114237086B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8782.XA CN114237086B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37086A CN114237086A (zh) 2022-03-25
CN114237086B true CN114237086B (zh) 2024-03-22

Family

ID=80748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8782.XA Active CN114237086B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3708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93475U (zh) * 2015-10-20 2016-04-27 惠州市汉泰科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床的驱动控制电路
WO2018058861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 oled 驱动电源装置及 oled 电视
CN108768188A (zh) * 2018-07-30 2018-11-06 宁波通导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船用稳压电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93475U (zh) * 2015-10-20 2016-04-27 惠州市汉泰科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床的驱动控制电路
WO2018058861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 oled 驱动电源装置及 oled 电视
CN108768188A (zh) * 2018-07-30 2018-11-06 宁波通导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船用稳压电源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光控触摸延时开关设计;邝爱华;李平;;河南科技;20141205(2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37086A (zh) 2022-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54561A (zh) 一种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驱动保护电路
CN212676181U (zh) 继电器驱动电路和应用其的电力设备
CN114237086B (zh) 一种电动床控制电路
CN104768258A (zh) 恒流驱动led过流过压保护电路
CN217469748U (zh) 一种可变换输出电源极性的驱动电路
CN102651925B (zh) 两线调光器的辅助电源
CN103929104A (zh) 无外加驱动电源的驱动电路
CN106652822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208284997U (zh) 一种用于开关电源的igbt故障保护电路
CN207853467U (zh) 一种基于防反接电路的车用抛负载防护电路
CN209586759U (zh) 一种双马达风扇控制电路
CN204633663U (zh) 一种三相交流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CN214674887U (zh) 一种基于igbt单管驱动的正负电源电路
CN211266446U (zh) 一种断路器保护装置
CN114765361A (zh) 一种过压保护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及车辆
CN2812405Y (zh) 红外遥控墙壁开关
CN207678051U (zh) 一种恒流调光保护电路、恒流驱动装置及电视机
CN1404406A (zh) 除纤颤器
CN206584926U (zh) 一种栅极保护电路
CN215417491U (zh) 一种软件可控制的小屏背光驱动电路
CN207691634U (zh) 一种变频调速电机
CN2174800Y (zh) 家用电压环路过压保护器
CN220754344U (zh) 适用于降压型控制器的短路保护电路
CN2490756Y (zh) 晶闸管交流高压开关
CN2400051Y (zh) 吸尘器的电机软启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