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36935A -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36935A
CN114236935A CN202111574271.4A CN202111574271A CN114236935A CN 114236935 A CN114236935 A CN 114236935A CN 202111574271 A CN202111574271 A CN 202111574271A CN 114236935 A CN114236935 A CN 114236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ub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reflectiv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742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智强
康昭
黄华
刘伟星
李小龙
张春芳
王铁石
郭凯
滕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742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369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36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369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6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reflectors or 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85Operation of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affecting the entire ce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墨水结构层;墨水结构层包括墨水溶剂和黑色微粒;第一基板包括透镜层、第一电极和第一介电层,第二基板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第一子电极为反射电极;在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第一子电极被配置为与第一电极形成第一电场强度,第二子电极被配置为与第一电极形成第二电场强度,且第一电场强度小于第二电场强度。如此设计,在显示亮态时黑色微粒聚集在第二子电极,第一子电极反射进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光线,经反射的光线通过第一基板射出,从而提高光线利用率。

Description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Clear-Ink(缩写CID)显示面板是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通过对入射至CID显示面板内的外部光线进行反射来实现显示。CID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填充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墨水结构层。墨水结构层包括墨水溶剂以及位于墨水溶剂中的黑色微粒。彩膜基板朝向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透镜、公共电极和第一介电层,阵列基板设置有像素电极。
在CID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控制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压差,使黑色微粒远离透镜向阵列基板的方向移动,此时墨水溶剂与第一介电层接触。第一介电层的折射率大于墨水溶剂的折射率,当外部光线入射到第一介电层与墨水溶剂的界面时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穿过彩膜基板使该CID显示面板呈现亮态。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CID显示面板在显示亮态时需要入射光在第一介电层与墨水溶剂界面发生全反射;但是通常会存在一部分光无法发生全反射,导致亮态反射率偏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墨水结构层;所述墨水结构层包括墨水溶剂和位于所述墨水溶剂中的黑色微粒;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透镜层、第一电极和第一介电层,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为反射电极;
在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所述第一子电极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第一电场强度,所述第二子电极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第二电场强度,且所述第一电场强度小于所述第二电场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显示面板中,通过对第二基板进行结构上的改进,在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控制第一子电极与第一电极形成第一电场强度,第二子电极与第一电极形成第二电场强度,第一电场强度小于第二电场强度;使得墨水结构层中的黑色微粒聚集在第二子电极,又由于第一子电极为反射电极,可以用于反射进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光线,也即反射从第一介电层和墨水溶剂交界面“漏过”的光线,经第一子电极反射的光线又通过第一基板射出,从而提高光线利用率,提高该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亮态时的显示亮度,使得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以及亮态亮度得到明显提高,进而会提高该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方向,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距离为d2;其中,d1与d2不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相连,且d1>d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板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层叠设置有衬底基板、驱动电路层、有机层和电极层,所述有机层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电极凹槽;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为所述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电极凹槽的部分为所述第一子电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栅线、数据线和薄膜晶体管,所述栅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数据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独立设置,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子电极相连的第一电路,以及,与所述第二子电极相连的第二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向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分别输入驱动电压,以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电场强度和所述第二电场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d1<d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板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层叠设置有衬底基板、驱动电路层、有机层和电极层;所述有机层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电极凹槽,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所述第一子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位于所述电极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独立设置,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子电极相连的第一电路,以及,与所述第二子电极相连的第二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向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分别输入驱动电压,以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电场强度和所述第二电场强度;
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方向,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距离为d2,d1与d2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路包括第一栅线、第一数据线和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栅线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相连;
所述第二电路包括第二栅线、第二数据线和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栅线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所述第二子电极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相连;
所述第二电极两侧的栅线分别为所述第一栅线和所述第二栅线,所述第二电极两侧的数据线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所述第一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子电极输入的驱动电压为U1,所述第二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子电极输入的驱动电压为U2;
其中,U1/d1<U2/d2。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图;
图3为图1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对应子像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挡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像素驱动电路图;
图6为图5中像素驱动电路对应子像素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等效电路图;
图8为图1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暗态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9为图1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亮态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对应子像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像素驱动电路图;
图13为图12中像素驱动电路对应子像素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0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暗态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15为图10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亮态时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基板、11-第一衬底、12-滤光层、121-黑矩阵、122-彩色滤光片、13-透镜、14-第一电极层、15-第一介电层、2-第二基板、21-第二衬底、22-驱动电路层、23-有机层、24-第二介电层、25-第二电极层、26-第二电极、261-第一子电极、262-第二子电极、3-墨水结构层、31-黑色微粒、32-墨水溶剂、4-挡墙结构、41-挡墙壁、42-像素腔、5-像素单元、51-子像素、6-栅线、7-数据线、8-薄膜晶体管;
X:显示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Clear-Ink(缩写CID)显示面板是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通过对入射至CID显示面板内的外部光线进行反射来实现显示。CID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填充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墨水结构层。墨水结构层包括墨水溶剂以及位于墨水溶剂中的黑色微粒。彩膜基板朝向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透镜、公共电极和第一介电层,阵列基板设置有像素电极。
在CID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控制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压差,使黑色微粒远离透镜向阵列基板的方向移动,此时墨水溶剂与第一介电层接触。第一介电层的折射率大于墨水溶剂的折射率,当外部光线入射到第一介电层与墨水溶剂的界面时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穿过彩膜基板使该CID显示面板呈现亮态。
全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缩写TIR)是一种光学现象,当光线从较高折射率的介质进入到较低折射率的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某一临界角θc(光线远离法线)时,折射光线将会消失,所有的入射光线将被反射而不进入低折射率的介质。
根据上述对该CID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的显示原理可知,在该CID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需尽可能地控制入射光线在第一介电层与墨水溶剂的交界面实现全反射;为了实现全反射,需要满足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大于全反射的临界角。但是,由于第一介电层与墨水溶剂的交界面为曲面结构,且入射光线方向复杂多变,通常会有一部分光在第一介电层与墨水溶剂交界面无法满足全反射条件,从而导致入射光线中的一部分会被反射用于实现亮态显示,一部分则会从界面“漏过”进入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照射到光线被位于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的黑色微粒吸收,从而导致CID显示面板在亮态显示时出现反射率低的问题,使得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以及亮态亮度降低,进而会降低CID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在该反射式显示面板中,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墨水结构层,第一基板包括透镜层、第一电极和第一介电层,第二基板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第一子电极为反射电极。
在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第一子电极被配置为与第一电极形成第一电场强度,第二子电极被配置为与第一电极形成第二电场强度,第一电场强度小于第二电场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显示面板中,通过对第二基板进行结构上的改进,在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控制第一子电极与第一电极形成第一电场强度,第二子电极与第一电极形成第二电场强度,第一电场强度小于第二电场强度;使得墨水结构层中的黑色微粒聚集在第二子电极,又由于第一子电极为反射电极,可以用于反射进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光线,也即反射从第一介电层和墨水溶剂交界面“漏过”的光线,经第一子电极反射的光线又通过第一基板射出,从而提高光线利用率,提高该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亮态时的显示亮度,使得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以及亮态亮度得到明显提高,进而会提高该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该反射式显示面板为Clear-Ink(本文中缩写为CID)显示面板,CID显示面板是利用外部光线进行显示的面板结构。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墨水结构层3和挡墙结构4,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为相对设置的板状结构,墨水结构层3和挡墙结构4设置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中的一方为具有彩色滤光片122的彩膜基板(CF),另一方则为阵列基板(Array),阵列基板包括阵列排布的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用于控制该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
本文以第一基板1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2为阵列基板为例进行描述,另外,本文中定义第二基板2指向第一基板1的方向为该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第一基板1远离第二基板2的一侧为显示侧,使用者在显示侧观看该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内容。以图1所示方位为例,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沿纵向方向上下设置,且第一基板1位于第二基板2的上方,也就是说,第一基板1为上基板,第二基板2为下基板;该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为自下向上的纵向方向,可参考图中箭头X所示方向,显示侧位于第一基板1的上方区域。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图,如图2所示,该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排布成像素阵列多个像素单元5,像素阵列包括沿行方向延伸的像素行,以及,沿列方向延伸的像素列。每个像素单元5均包括能够发出单一颜色的子像素51,子像素51可以设置有多种,多种子像素51能够发出不同的颜色,通过不同的颜色组合实现彩色显示。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像素单元5包括能够发出红光的红色(R)子像素,能够发出绿光的绿色(G)子像素,以及能够发出蓝光的蓝色(B)子像素。
图3为图1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对应子像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基板1包括第一衬底11、滤光层12、透镜层、第一电极层14与第一介电层15,其中,第一衬底11为透明的板状结构,为第一基板1的衬底基板。第一衬底11在靠近第二基板2的一侧设置有滤光层12。滤光层12可以包括多种彩色滤光片122,彩色滤光片122采用色阻材料制成,光线通过不同彩色滤光片122后能够显示不同的颜色。彩色滤光片122与子像素51的颜色对应,子像素51通过对应的彩色滤光片122进行颜色显示。以本实施例中RGB子像素51为例,滤光层12包括与红色子像素对应的红色滤光片,与蓝色子像素组成的蓝色滤光片,以及,与绿色子像素对应的绿色滤光片。
滤光层12在相邻彩色滤光片122之间还设置有黑矩阵121(Black Matrix,缩写BM),黑矩阵121为遮光结构,用于避免相邻子像素51间不同颜色光之间的串扰,以及阻止外部光线自子像素51之间的位置照射到反射式显示面板内部。
该反射式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基板1,在滤光层12靠近第二基板2的一侧设置有透镜层,透镜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透镜13,每个子像素51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透镜13。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子像素51对应多有透镜13。
透镜13为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自滤光层12朝向第二基板2凸出,具有朝向第二基板2的外凸曲面。该外凸曲面可以为球面(例如,圆球面或者椭球面)的一部分。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透镜13为球体的一半,外凸曲面为半球形曲面。该透镜13的材料可以为透明的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例如,形成该透镜13有机材料可以包括聚苯乙烯和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之一,形成该透镜13的无机材料可以包括二氧化硅、氮氧化硅和氮化硅中的至少之一,该透镜13还可以由二氧化钛材料形成。
该反射式显示面板中的第一基板1,在透镜层靠近第二基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极层14,第一电极层14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制作第一电极层14的透明材料可以采用如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缩写IT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缩写IZO)等透明的导电氧化物材料。第一电极层14包括与子像素51对应的第一电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14为公共电极,用于在显示驱动时为多个子像素51提供公共电压。也就是说,多个子像素51共用同一个第一电极。
第一电极层14靠近第二基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介电层15,第一介电层15可以采用无机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第一介电层15包括氮化硅SiNx、氧化硅SiOx和氮氧化硅SiNxOy中的至少一种。第一介电层15具有第一折射率。
透镜13的折射率以及第一电极层14的折射率可以与第一介电层15的折射率相同或基本相同,从而使得自显示侧入射的外部光线通过透镜13和第一电极层14照射到第一介电层15时,入射光的传播方向基本不变。
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设置有墨水结构层3,墨水结构层3填充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包括墨水溶剂32和黑色微粒31,黑色微粒31位于墨水溶剂32中。墨水溶剂32中的黑色微粒31具有两个主要特性:(1)对电压或电场敏感,在电场或电压下能够发生快速移动;例如,对于正电的黑色微粒31,在一定强度的电场中能够沿电场方向运动;对于负电的黑色微粒31,在一定强度的电场中能够沿电场方向的反方向运动。(2)黑色微粒31本身有吸光能力。
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还设置有挡墙结构4,图4为图1中挡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挡墙结构4包括挡墙壁41以及挡墙壁41限制出的与子像素51对应的像素腔42,像素腔42为沿第一基板1至第二基板2之间方向贯通的腔体结构,挡墙结构4如此设计能够将墨水结构层3对应子像素51的部分进行分隔,避免相邻子像素51之间的相互干扰,便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26对墨水结构层3的控制。并且,挡墙结构4中的挡墙壁41能够与黑矩阵121配合,实现对光线的进一步隔离,从而避免子像素51之间光线的相互干扰。
为了避免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直接导通,该挡墙结构4的材料可以采用绝缘材料制作,例如聚酰亚胺、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二氧化硅等。
墨水结构层3中的墨水溶剂32在一些情况下与第一介电层15接触,墨水溶剂32具有第二折射率,且第二折射率小于第一介电层15的第一折射率。由于第一介电层15的折射率大于墨水溶剂32的折射率,自显示侧入射的外部光线可以在第一介电层15和墨水溶剂32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
墨水结构层3中的黑色微粒31具有第三折射率,第三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
请继续参考图3,第二基板2包括沿靠近第一基板1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二衬底21、驱动电路层22、有机层23和第二电极层25;第二衬底21靠近第一基板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路层22,驱动电路层22中设置有像素驱动电路。
有机层23设置于驱动电路层22靠近第一基板1的一侧,包括靠近第一基板1的第一表面以及开设于第一表面的电极凹槽。此处,电极凹槽可以贯通有机层23,也可以不贯通有机层23,也就是说,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有机层23对应电极凹槽的槽底部分还具有材料。
有机层23为在第二衬底21上制作驱动电路层22后,采用有机材料通过构图工艺制成,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有机材料可以选用树脂。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说的“构图工艺”包括沉积膜层、涂覆光刻胶、掩模曝光、显影、刻蚀、剥离光刻胶等处理,是已知的成熟的制备工艺。沉积可采用溅射、蒸镀、化学气相沉积等已知工艺,涂覆可采用已知的涂覆工艺,刻蚀可采用已知的方法,在此不做限定。
第二电极层25设置于有机层23远离驱动电路层22的一侧,包括与子像素51对应的第二电极26,第二电极26即像素电极,像素电极通过有机层23与像素驱动电路相连。第二电极26位于有机层23第一表面的部分为第二子电极262,第二电极26位于有机层23电极凹槽的部分为第一子电极261。也就是说,第一子电极261和第二子电极262为同一电极层的不同部分,且第二子电极262相对于第一子电极261靠近第一电极。
第二基板2在第二电极层25靠近第一基板1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第二介电层24,第二介电层24可以与第一介电层15采用相同材料,第二介电层24的设置能够避免第一电极层14和第二电极层25的导通。本文中定义沿显示方向距离第二衬底21的距离为高度距离,沿显示方向距离第二衬底21的距离越大,高度越高;可以理解的,第二子电极262的高度高于第一子电极261。第二子电极262相较于第一子电极261更靠近第一电极。同时,定义沿该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第一子电极261与第一电极的距离为d1,第二子电极262距离第一电极的距离为d2,d1>d2。
第二电极26可以采用金属材料通过构图工艺制作而成,金属材料可以为包括镁、铝和银中的至少一种,如此设计使得第一子电极261和第二子电极262均为反射率较高的反射电极。
示例性地,第二基板2在制作过程中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二衬底21上制作驱动电路层22后,制作有机层23,并对有机层23部分进行挖空处理形成电极凹槽;
在有机层23上沉积金属层,此时金属层形成高低起伏的结构。
对金属层进行刻蚀,生成像素电极,并与驱动电路层22连接。
通过以上步骤,便可以形成有机层23以及位于有机层23的电极凹槽,还可以形成高低起伏的像素电极结构,像素电极位于高处,也即位于有机层23第一表面的部分为第二子电极262;像素电极位于低处,也即位于电极凹槽中的部分为第二子电极262。
图5为图1中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像素驱动电路图,图6为图5中像素驱动电路对应子像素的示意图,如图5和6所示,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沿像素阵列中行方向延伸的多根栅线(Gate)6,以及,沿像素阵列中列方向延伸的多根数据线(Data)7;多根栅线6沿列方向并列排布,多根数据线7沿方向并列排布。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与子像素51对应的薄膜晶体管8,薄膜晶体管8包括控制极、第一极和第二极。薄膜晶体管8的控制极与栅线6连接,薄膜晶体管8的第一极与数据线7连接,薄膜晶体管8的第二极与第二电极26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薄膜晶体管8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因为在一些情况下,源极、漏极是可以互换的,因此本文将薄膜晶体管8中源极和漏极中的一个称为第一极,将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个称为第二极。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等效电路图,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显示面板中,第一子电极261与第一电极(公共电极)之间可以等效为第一电容C1,第二子电极262与第一电极(公共电极)之间可以等效为第二电容C2,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26之间可以等效为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并联。第一子电极261与第一电极的距离为d1,第二子电极262与第一电极的距离为d2,在第二电极26施加驱动电压U时,根据电容器原理,第一电容C1的第一电场强度E1=U/d1;第二电容C2之间的第二电场强度E2=U/d2;由于d1>d2,第一电场强度E1小于第二电场强度E2。
该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原理为:
图8为图1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暗态时的原理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该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暗态时,控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26之间的压差,使得黑色微粒31吸附到第一介电层15的表面,第一介电层15被黑色微粒31包裹;由于第一介电层15的折射率小于黑色微粒31的折射率,在第一介电层15的表面的全反射条件被破坏;使得自显示侧入射的外部光线,在照射到第一介电层15与黑色微粒31交界面时,被黑色微粒31吸收,无光线传出,该反射式显示面板呈现暗态。
图9为图1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亮态时的原理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该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控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26之间的压差,使得黑色微粒31脱离透镜13,并向靠近第二基板2的方向迁移;此时,墨水溶剂32与第一介电层15接触,由于第一介电层15的折射率大于墨水溶剂32的折射率,使得自显示侧入射的外部光线,在第一介电层15与墨水溶剂32之间的交界面上可以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穿过第一基板1后朝向显示侧射出,该反射式显示面板呈现亮态。
在进行亮态显示时,可能会有一部分入射光从第一介电层15与墨水溶剂32之间的交界面“漏过”进入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照射到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光线被位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黑色微粒31吸收,从而导致反射式显示面板在亮态显示时出现反射率低的问题,使得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以及亮态亮度降低,进而会降低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显示面板中,在该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第一电场强度E1小于第二电场强度E2,在较高电场强度的作用下,黑色微粒31会聚集到第二子电极262的位置;又由于第一子电极261为反射电极,且没有黑色微粒31聚集,因此透过第一介电层15和墨水溶剂32交界面“漏过”的光会被第一子电极261反射,经第一子电极261反射的光线又通过第一基板1射出,从而提高光线利用率,提高该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亮态时的显示亮度,使得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以及亮态亮度得到明显提高,进而会提高该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到,第一电场强度E1和第二电场强度E2的大小与d1和d2直接相关,d1和d2差异越大,第一电场强度E1和第二电场强度E2的差异越大,更大的电场强度差异有利于黑色微粒31聚集在第二子电极262。因此,第一表面和电极凹槽之间的高度差应尽可能大,以使d1和d2差异尽可能的大。
需要说明的是,从上述对显示原理的描述可以看出,第一子电极261为反射电极即可实现上述技术效果,但是第一子电极261与第二子电极262通常为同一电极层的不同部分,即第一子电极261和第二子电极262通过同一构图工艺形成,因此通常将第一子电极261和第二子电极262均设置为相同的反射电极。但是,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26中仅第一子电极261设置为反射电极。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有机层23设置电极凹槽,以实现第一子电极261和第二子电极262高度的不同,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有机层23在靠近第一基板1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朝向第一基板1凸出的电极凸起,第二电极26位于电极凸起的部分为第二子电极262,位于第一表面的部分为第一子电极261,其工作原理和技术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为了尽可能地增大d1和d2之间的差异,有机层23在靠近第一基板1的第一表面同时设置电极凸起和电极凹槽,第二电极26位于电极凸起的部分为第二子电极262,位于电极凹槽的部分为第一子电极261。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对应子像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和11所示,该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墨水结构层3和挡墙结构4,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为相对设置的板状结构,墨水结构层3和挡墙结构4设置于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之间。其中,第一基板1、墨水结构层3和挡墙结构4的描述可以参考上文中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包括沿靠近第一基板1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二衬底21、驱动电路层22和第二电极层25;第二衬底21靠近第一基板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路层22,驱动电路层22中设置有像素驱动电路。
有机层23设置于驱动电路层22靠近第一基板1的一侧,包括靠近第一基板1的第一表面以及开设于第一表面的电极凹槽。有机层23为在第二衬底21上制作驱动电路层22后,采用有机材料通过构图工艺制成,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有机材料可以选用树脂。
第二电极层25设置于有机层23远离一侧,包括与子像素51对应的第二电极26,第二电极26即像素电极。第二电极26包括独立设置的第一子电极261和第二子电极262,第一子电极261位于有机层23的第一表面,第二子电极262位于有机层23的电极凹槽。也就是说,第一子电极261相对于第二子电极262更靠近第一电极。本文中定义沿该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第一子电极261与第一电极层14的距离为d1,第二子电极262距离第一电极层14的距离为d2,d1<d2。
第一子电极261为反射率较高的反射电极,可以采用金属材料通过构图工艺形成,金属材料可以为包括镁、铝和银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子电极262可以与第一子电极261采用相同的材料通过同一构图工艺形成,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通过不同的构图工艺形成。
示例性地,第二基板2在制作过程中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二衬底21上制作驱动电路层22后,制作有机层23,并对有机层23部分进行挖空处理形成电极凹槽;
在有机层23上沉积金属层,此时金属层形成高低起伏的结构。
对金属层进行刻蚀,生成条状像素电极,像素电极包括独立的第一子电极261和第二子电极262,连接第一子电极261、第二子电极262与像素驱动电路。
通过上述步骤,便可以形成有机层23以及位于有机层23的电极凹槽,还可以形成高低起伏的像素电极结构,第一子电极261位于有机层23第一表面;第二子电极262位于电极凹槽中。
图12为图10中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像素驱动电路图,图13为图12中像素驱动电路对应子像素的示意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与独立的第一子电极261和第二子电极262相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沿像素阵列中行方向延伸的多根栅线6,沿像素阵列中列方向延伸的多根数据线7,以及,与子像素51对应的两个薄膜晶体管8;两个薄膜晶体管8分别为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
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栅线相连,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数据线相连,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子电极261相连;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栅线相连,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数据线相连,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子电极262相连。
其中,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为位于子像素51左右两侧的两根栅线6,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为位于子像素51上下两侧的两根数据线7。并且,当前子像素51的第一栅线与左侧子像素51的第二栅线为同一栅线6,当前子像素51的第二栅线与右侧子像素51的第一栅线为同一栅线6,当前子像素51的第一数据线与下方子像素51的第二数据线为同一数据线7,当前子像素51的第二数据线与上方子像素51的第一数据线为同一数据线7,
第一栅线、第一数据线和第一薄膜晶体管合称为第一电路,第二栅线、第二数据线和第二薄膜晶体管合称为第二电路。也就是说,第一子电极261与第一电路相连,第二子电极262与第二电路相连。
第一电路为第一子电极261提供第一驱动电压U1,第一子电极261与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一电场强度E1=U1/d1;第二电路为第二子电极262提供第二驱动电压U2,第二子电极262与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二电场强度E2=U2/d2。
图10与图1中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区别在于:
在图1提供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子电极261和第二子电极262相连,为同一电极层的不同部分,且通过同一薄膜晶体管8、数据线7和栅线6控制并提供驱动电压,第一子电极261和第二子电极262的驱动电压相同。
在图10提供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子电极261和第二子电极262为相互独立的电极结构,第一子电极261与第一电路相连,第一电路为第一子电极261提供第一驱动电压;第二子电极262与第二电路相连,第二电路为第二子电极262提供第二驱动电压,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是独立的。
如此设计,使得第一子电极261与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一电场强度E1,第二子电极262与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二电场强度E2调节更为灵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图1提供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场强度E1和第二电场强度E2与d1和d2直接相关,工艺完成后不能调整。而在图10提供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第一驱动电压U1和第二驱动电压U2,实现对第一电场强度E1和第二电场强度E2的调整。
该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原理为:
图14为图10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暗态时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该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暗态时,控制第一电路向第一子电极261输入第一驱动电压U1,第二电路向第二子电极262输入第二驱动电压U2,并满足U1/d1=U2/d2,即第一电场强度E1与第二电场强度E2相等;使得黑色微粒31吸附到第一介电层15的表面,第一介电层15被黑色微粒31包裹;由于第一介电层15的折射率小于黑色微粒31的折射率,在第一介电层15的表面的全反射条件被破坏;使得自显示侧入射的外部光线,在照射到第一介电层15与黑色微粒31交界面时,被黑色微粒31吸收,无光线传出,该反射式显示面板呈现暗态。
图15为图10中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暗态时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该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控制第一电路向第一子电极261输入第一驱动电压U1,第二电路向第二子电极262输入第二驱动电压U2,并满足U1/d1<U2/d2,第一电场强度E1小于第二电场强度E2;得黑色微粒31脱离透镜13,并向靠近第二基板2的方向迁移;在较高电场强度的作用下,黑色微粒31会聚集到第二子电极262的位置;又由于第一子电极261为反射电极,且没有黑色微粒31聚集,因此透过第一介电层15和墨水溶剂32交界面“漏过”的光会被第一子电极261反射,经第一子电极261反射的光线又通过第一基板1射出,从而提高光线利用率,提高该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显示亮态时的显示亮度,使得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以及亮态亮度得到明显提高,进而会提高该反射式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从图15中可以看出,用于反射光线的第一子电极261相较于第二子电极262更靠近第一基板1,如此设计能够使更多的光线反射并通过第一基板1射出,更有利于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通过前文描述可知,第一电场强度E1和第二电场强度E2的差异越大,越有利于黑色微粒31聚集在第二子电极262。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驱动电压U1和第二驱动电压U2,实现尽可能大的电场强度差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大电极凹槽的深度,增大d1和d2之间的差异,以实现尽可能大的电场强度差异。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有机层23设置电极凹槽,以实现第一子电极261和第二子电极262高度的不同,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有机层23在靠近第一基板1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朝向第一基板1凸出的电极凸起,第一子电极261位于电极凸起,第二子电极262位于第一表面,其工作原理和技术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为了尽可能地增大d1和d2之间的差异,有机层23在靠近第一基板1的第一表面同时设置电极凸起和电极凹槽,第一子电极261位于电极凸起,第二子电极262位于电极凹槽。
上述实施例中以第一子电极261与第二子电极262高度不同为例进行描述,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子电极261和第二子电极262的高度相同,即d1=d2,仅通过控制第一驱动电压U1和第二驱动电压U2,实现对第一电场强度E1和第二电场强度E2的控制。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反射式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或者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上文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墨水结构层;所述墨水结构层包括墨水溶剂和位于所述墨水溶剂中的黑色微粒;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透镜层、第一电极和第一介电层,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为反射电极;
在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所述第一子电极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第一电场强度,所述第二子电极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第二电场强度,且所述第一电场强度小于所述第二电场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方向,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距离为d2;其中,d1与d2不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相连,且d1>d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层叠设置有衬底基板、驱动电路层、有机层和电极层,所述有机层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电极凹槽;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为所述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电极凹槽的部分为所述第一子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栅线、数据线和薄膜晶体管,所述栅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数据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独立设置,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子电极相连的第一电路,以及,与所述第二子电极相连的第二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向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分别输入驱动电压,以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电场强度和所述第二电场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d1<d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层叠设置有衬底基板、驱动电路层、有机层和电极层;所述有机层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以及开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电极凹槽,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所述第一子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位于所述电极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独立设置,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子电极相连的第一电路,以及,与所述第二子电极相连的第二电路;
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向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分别输入驱动电压,以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电场强度和所述第二电场强度;
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方向,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的距离为d2,d1与d2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包括第一栅线、第一数据线和第一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栅线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所述第一子电极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相连;
所述第二电路包括第二栅线、第二数据线和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栅线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相连,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相连,所述第二子电极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相连;
所述第二电极两侧的栅线分别为所述第一栅线和所述第二栅线,所述第二电极两侧的数据线分别为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亮态时,所述第一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子电极输入的驱动电压为U1,所述第二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子电极输入的驱动电压为U2;
其中,U1/d1<U2/d2。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
CN202111574271.4A 2021-12-21 2021-12-21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2369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4271.4A CN114236935A (zh) 2021-12-21 2021-12-21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74271.4A CN114236935A (zh) 2021-12-21 2021-12-21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36935A true CN114236935A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60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74271.4A Pending CN114236935A (zh) 2021-12-21 2021-12-21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3693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7728B (zh) * 2022-03-28 2023-07-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泳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7728B (zh) * 2022-03-28 2023-07-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泳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8037C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888033B1 (ko) 횡전계형 액정표시장치
WO2020024742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80124384A1 (en) Light fiel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759643B1 (ko) 전기영동 표시장치
US8669920B2 (en) Pixel array
US11662635B2 (e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20100194704A1 (en) Display device, touch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KR101913244B1 (ko) 표시 장치
CN110703941B (zh) 触控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触控基板、触控显示装置
CN102135675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665690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EP4130945A1 (en) Touch structur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896587B (zh)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WO2023109239A1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KR2007003374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240143105A1 (en)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200529450A (en) Arr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4236935A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102914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200082739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5407570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85223A (zh) 触控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320203A1 (en)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317816A1 (en)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