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62900A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62900A CN114162900A CN202111019327.XA CN202111019327A CN114162900A CN 114162900 A CN114162900 A CN 114162900A CN 202111019327 A CN202111019327 A CN 202111019327A CN 114162900 A CN114162900 A CN 1141629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filter element
- water outlet
- inlet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nanofiltr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路系统和净水器。其中所述水路系统具有水源入口、纯水出口和废水出口,所述水路系统包括滤芯和单向阀回流组件。所述滤芯包括脱盐滤芯,所述脱盐滤芯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废水出水口,所述水源入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并形成进水流路,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纯水出口连通并形成出水流路,所述第一废水出水口与所述废水出口连通;所述单向回流阀组件具有回流入水口和回流出水口,所述回流入水口与所述出水流路连通,所述回流出水口与所述进水流路连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含有脱盐滤芯的水路系统上设置单向回流阀组件,从而降低进水TDS值,混合的水流再次进入脱盐滤芯中,从而达到提升整体脱盐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器也叫净水机、水质净化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其技术核心为滤芯装置中的过滤膜,主要技术来源于超滤膜、RO反渗透膜、纳滤膜三种。净水器按管路设计等级划分可分为渐紧式净水器和自洁式净水器两大类。传统净水器是渐紧式净水器,它的内部管路设计滤芯前松后紧,由PP熔喷滤芯、颗粒碳、压缩碳、RO反渗透膜或超滤膜、后置活性炭,一般是此5级依次首尾相连组成。
净水器的功能是过滤水中的漂浮物、重金属、细菌、病毒、余氯、泥沙、铁锈、微生物等,它具备精度高的过滤技术,家庭使用的净水器五级过滤技术第一级为滤芯又称PP棉滤芯(PPF),第二级颗粒活性碳(UDF)滤芯,第三级为精密压缩活性炭(CTO)滤芯,第四级为反渗透膜或超滤膜,第五级为后置活性炭(小T33)。净水器不仅对自来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适用,也能过滤到常规自来水中的余氯,同时可以改善用水口感。
净水器作为一种净化生活饮用水的家用设备,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家庭中,但是随着用户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净水器自身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般净水系统多为反渗透净水器,反渗透膜片一般脱盐率在95%以上,而纳滤膜片的脱盐率则多数低于50%,现在市场中主要的膜元件卷制为多页单一的反渗透膜片进行卷制,或者单一纳滤膜片制为纳滤滤芯,卷制成为与膜片脱盐率较一致。
目前,市场上对矿物质保留对于不同的人群而言,具有不同的要求,然而,现有的反渗透、纳滤净水器中,均含有反渗透和/或纳滤滤芯,在净化水质时,其脱盐率根据每种卷制方式的不一样而不同,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卷制的滤芯10,其水路的出水脱盐率均为单一值,不可调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路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净水器在净化水时,脱盐率不可调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水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具有水源入口、纯水出口和废水出口,所述水路系统包括:
滤芯,所述滤芯包括混卷滤芯,所述混卷滤芯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废水出水口,所述水源入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并形成进水流路,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纯水出口连通并形成出水流路,所述第一废水出水口与所述废水出口连通;
单向回流阀组件,所述单向回流阀组件具有回流入水口和回流出水口,所述回流入水口与所述出水流路连通,所述回流出水口与所述进水流路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包括混卷滤芯或纳滤滤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回流阀组件的回流量可调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单向回流阀组件包括回流阀和单向阀,所述回流阀与所述单向阀串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流路上设置有增压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回流出水口与所述进水流路的连通处位于所述增压泵的上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芯还包括与所述混卷滤芯或纳滤滤芯整合为一体的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水源入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泵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的流路上,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增压泵之间的流路与所述回流出水口连通;所述纯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的流路与所述回流入水口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卷滤芯具有第一废水出水口,所述废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废水出水口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废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废水出水口连通形成废水流路,所述废水流路上设置有废水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卷滤芯包括至少一个纳滤膜片和至少一个反渗透膜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膜片的脱盐率不小于90%,且不大于99%,所述纳滤膜片的脱盐率不大于9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净水器,包括水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具有水源入口、纯水出口和废水出口,所述水路系统包括:
滤芯,所述滤芯包括混卷滤芯,所述混卷滤芯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废水出水口,所述水源入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并形成进水流路,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纯水出口连通并形成出水流路,所述第一废水出水口与所述废水出口连通;
单向回流阀组件,所述单向回流阀组件具有回流入水口和回流出水口,所述回流入水口与所述出水流路连通,所述回流出水口与所述进水流路连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含有混卷滤芯的水路系统上设置单向回流阀组件,从而通过将经过混卷滤芯过滤的纯水回流至与没有过滤的水流进行混合,从而降低进水TDS值,混合的水流再次进入混卷滤芯中,从而达到提升整体脱盐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十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十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十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十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十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十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十九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二十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水路系统的混卷滤芯内膜单元组合的第二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在安装单向回流阀组件之前本发明水路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在安装单向回流阀之前本发明水路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2中安装有单向回流阀组件的本发明水路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3中安装有单向回流阀组件的本发明水路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24中单向回流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1 | 水源入口 | 102 | 纯水出口 |
103 | 废水出口 | 10 | 滤芯 |
10a<sub>1</sub> | 第一进水口 | 10b<sub>1</sub> | 第一出水口 |
10c | 第一废水出水口 | 10a<sub>2</sub> | 第二进水口 |
10b<sub>2</sub> | 第二出水口 | 11 | 单向回流阀组件 |
11a | 单向阀 | 11b | 回流阀 |
111 | 回流入水口 | 112 | 回流出水口 |
12 | 增压泵 | 60 | 混卷滤芯 |
63 | 反渗透膜片 | 62 | 纳滤膜片 |
61 | 中心管 | 13 | 废水阀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提出了一种水路系统及包含有该水路系统的净化器。
请参阅图1,该水路系统具有水源入口101、纯水出口102和废水出口103,所述水路系统包括滤芯10和单向阀11a回流组件。其中所述滤芯10具有第一进水口10a1、第一出水口10b1和第一废水出水口10c,所述水源入口101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0a1连通并形成进水流路,所述第一出水口10b1与所述纯水出口102连通并形成出水流路,所述第一废水出水口10c与所述废水出口103连通。所述单向回流阀组件11具有回流入水口111和回流出水口112,所述回流入水口111与所述出水流路连通,所述回流出水口112与所述进水流路连通。在此,所述滤芯10可以是纳滤滤芯或混卷滤芯60。
一般净水系统多为反渗透净水器,反渗透膜片63一般脱盐率较高,一般在90%~99%,而纳滤膜片62的脱盐率较低,一般在30%~70%。现在市场中主要的膜元件卷制有两种,一种为多页单一的反渗透膜片63进行卷制,卷制成为与膜片脱盐率较一致的膜元件;另一种是多页单一的纳滤膜片62卷制为纳滤滤芯。前者由于脱盐率过高,虽然其不易结垢,但是也达不到用户对矿物离子的需求。后者脱盐率偏低,虽然矿物离子保留较多,但是其出水容易结垢,用户体验效果较差。
而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用不同脱盐率的膜片进行混合卷制,形成混卷滤芯60,使最终的成品混合膜达到需要的脱盐率,使出水既能保证不结垢,还能保留部分矿物质。以反渗透膜片63脱盐率为95%,纳滤膜片62脱盐率为50%为例,二者混卷后的混合膜片脱盐率处于50%~95%之间,例如可以是60%、65%、70%、75%、80%等。如果需要将脱盐率提高,可以将反渗透膜片63的占有比率提高;入股需要将脱盐率降低,可以将纳滤膜片62的占有比率提高。
下面将对混卷滤芯60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至图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卷滤芯60包括中心管61和过滤膜元件,所述过滤膜元件卷绕于所述中心管61的外周,所述过滤膜元件包括至少一个纳滤膜片62和至少一个反渗透膜片63。
膜元件卷制方案如图1至21所示,膜元件的膜页数包含两种或以上不同脱盐率的膜片。膜元件卷制时,将不同的膜片一页一页放置卷制,不同膜片的放置顺序不做限制,可以先放低脱盐率的膜片,也可以先放高脱盐率的膜片,其中两种膜片的脱盐率范围:高脱盐率膜片(反渗透膜也称RO膜)脱盐率范围90%-99%,低脱盐率膜片(纳滤膜)的脱盐率范围0%-90%,如果用第三种脱盐率的膜片,其脱盐率范围为40%-90%;最终可以调节膜元件的整体脱盐率范围至0%-99%。
一般大于两页及以上的膜元件,适用于混合卷制方案,从而达到调节出水脱盐率的目的:
两页膜滤芯可进行一页纳滤和一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进行脱盐率调节;两种膜片的放置顺序没有特殊要求。
三页膜滤芯可进行一页纳滤和两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或者两页纳滤和一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进行脱盐率调节;两种膜片的放置顺序没有特殊要求。
四页膜滤芯可进行一页纳滤和三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两页纳滤和两页反渗透进行卷制,三页纳滤和一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进行脱盐率调节;两种膜片的放置顺序没有特殊要求。
五页膜滤芯可进行一页纳滤和四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两页纳滤和三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三页纳滤和两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四页纳滤和一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进行脱盐率调节;两种膜片的放置顺序没有特殊要求。
六页膜滤芯可进行一页纳滤和五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两页纳滤和四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三页纳滤和三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四页纳滤和两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五页纳滤和一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进行脱盐率调节;两种膜片的放置顺序没有特殊要求。
七页膜滤芯可进行一页纳滤和六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两页纳滤和五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三页纳滤和四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四页纳滤和三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五页纳滤和两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六页纳滤和一页反渗透进行混合卷制,进行脱盐率调节;两种膜片的放置顺序没有特殊要求。如此一等等类推。
从而使得该混卷滤芯60的出水脱盐率根据不同的膜页数及配比有所不同,其脱盐率范围大致可以在10%至99%。当然,用户在使用这种混卷滤芯60时,其脱盐率是一定的。例如,儿童或者少年,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其对矿物离子需求较大(尤其是钙离子及其他微量元素),这类人群对水质中的矿物离子具有较高需求,所以对脱盐率的要求较低。
成年人对矿物离子需求不大,这类人群更趋向于软水(矿物离子含量极低);另外,对于衣物、毛巾等的洗涤用水,为了避免衣物和毛巾硬化,一般使用软水较佳。
老年人的身体矿物流失严重(尤其是钙),容易患骨质疏松,这类人群对饮用水中的矿物离子需求较高,所以对脱盐率要求较低。
混卷滤芯60的脱盐率根据每种卷制方式的不一样而不同,但是该水路系统的出水脱盐率为单一值,无法进行脱盐率调节,仅为带混卷滤芯60的特定脱盐率。而不同配比的混卷滤芯60其脱盐率根据配比不同而不同,且其脱盐率在一定范围内的某个特定值,例如一页反渗透加一页纳滤膜的脱盐率由于膜片波动,会是55%-65%之间的某个数值;想要不同的脱盐率,可在下表进行选择,其脱盐率举例如下:
表1.RO页数与NF页数的数量与脱盐率的关系表
RO页数 | NF页数 | 脱盐率 |
1 | 1 | 55%-65% |
2 | 1 | 65%-80% |
1 | 2 | 50%-60% |
3 | 1 | 75%-85% |
2 | 2 | 55%-65% |
1 | 3 | 45%-55% |
4 | 1 | 80%-90% |
3 | 2 | 60%-70% |
也就是,用户如果想到得到不同脱盐率的纯水,就需要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滤芯10。
请参阅图1,在该水路中,水流先经过水泵进入混卷滤芯60中,经过混卷滤芯60过滤后,废水由废水阀13排出,纯水出水为特定脱盐率的水质,经过上述不同组合的混卷滤芯,得到的水流具有不同的脱盐率。
请参阅图2,在该水路中,原水从水源入口101进入水路系统,经过前置滤芯过滤后,粗滤水从前置出水口进入水泵中,经过水泵增压后,重新进入混卷滤芯60中,经过混卷滤芯60过滤后,废水经过废水阀13或废水塞后从废水口排出,纯水供用户使用。
但是作为同一个混卷滤芯60,上述两种水路系统显然都难以同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果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就需要更换不同类型的滤芯10,或者配备多种水路系统,这种方式显然过于复杂。
虽然上述两种水路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但是,上述混卷滤芯60可作为调节脱盐率的过滤组件,其可调原理为通过纯水回流至与没有过滤的水流进行混合,从而降低进水TDS值,混合的水流再次进入混卷滤芯60中,从而达到提升整体脱盐率的效果。
为了达到回流的效果,在本方案中,单向回流阀组件11在将过滤后的纯水回流至与没有过滤的水流进行混合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单向回流阀组件11可以是单个的单向阀11a,也可以是单个的单向阀11a与回流阀11b串联在一起。下述内容将以混卷滤芯60的脱盐率为75%为例进行阐述。
对于单个的单向阀11a而言,该单向阀11a可以具有打开和关闭两个功能。当单向阀11a关闭时,由该水路系统净化后的水流脱盐率为75%;当单向阀11a打开时,由该水路系统净化后的水流脱盐率会高于75%(例如78%、80%、82%等)。
请参阅图26,对于单向阀11a加回流阀11b的情况而言,该单向回流阀组件11是可以调节出水量的,其回流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来调整。例如,该回流阀11b的阀孔大小可以调节,使出水脱盐率可以可调。在此,该单向阀11a可以是常开的,单向回流阀组件11整体的回流量可以由回流阀11b来控制;该单向阀11a也可以是具有打开和关闭两个档位的,单向回流阀组件11整体的回流量可以由单向阀11a和回流阀11b共同控制。
另外,单向回流阀组件11可以整合为一个整体,也可以是两个分体部件,在此不做限制。
通过将上面不同混卷滤芯60放入至水路系统中,对不同初始脱盐率的滤芯10进行出水脱盐率调节,调节范围在±10%;例如两页纳滤五页反渗透组合滤芯10初始脱盐率为70%左右,则在该系统中,通过单向回流阀组件11的调节,可做到60%-80%脱盐率可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含有混卷滤芯60的水路系统上设置单向回流阀组件11,从而通过将经过混卷滤芯60过滤的纯水回流至与没有过滤的水流进行混合,从而降低进水TDS值,混合的水流再次进入混卷滤芯60中,从而达到提升整体脱盐率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因为自来水自身具有一定的水压,水源如果是自来水,自来水由水源入口101进入水路系统后,在自来水的水压作用下,水流完全可以穿过混卷滤芯60,并且部分经由混卷滤芯60过滤的水流可以由单向回流阀组件11回流至混卷滤芯60的上游,并与没有经过混卷滤芯60的水流汇合,汇合后的水流混合,然后继续进入混卷滤芯60中进行过滤。
考虑到混卷滤芯60自身具有较大的水流阻力,即便是在自来水压存在的情况下,也会给自来水带来不小的阻力,从而可能会影响出水速率。
另外,该水路系统不一定拥有自来水的使用环境,一旦没有自来水的水压,该水路系统将无法对水流进行脱盐(例如,水源为一个装满水的水箱,或者是低压水源)。
鉴于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2至图25,所述进水流路上设置有增压泵12。在此,增压泵12的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例如,该增压泵12可以设置在混卷滤芯60的上游,此时的增压泵12主要为混卷滤芯60提供正压,通过正压使水流穿过混卷滤芯60。该增压泵12还可以设置在混卷滤芯60的下游,此时的增压泵12主要为混卷滤芯60提供负压,但是负压可能会使混卷滤芯60受损,降低混卷滤芯60是使用寿命,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增压泵12较佳的实施方式是设置在混卷滤芯60的上游。
虽然增压泵12设置在混卷滤芯60的上游,但是增压泵12的具体位置还需要讨论:
(1)、增压泵12设置在回流出水口112与所述进水流路连通处的下游。
(2)、增压泵12设置在回流出水口112与所述进水流路连通处的上游。
对于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可行的,但是二者的效果存在部分差异。
对于(1),虽然经过一次混卷滤芯60过滤后的水流与增压泵12泵出的水流二者混合后可以顺利进入混卷滤芯60,但是由于增压泵12的泵压比较高,回流出水口112的水流可能会受到增压泵12的压力牵制,从而导致由回流出水口112流出的水流流量不够(甚至直接被增压泵12的水压封堵),从而影响两股水流的混合,进而影响过滤效果。
对于(2),由于泵的正压和负压都比较大,在泵的上游,受到泵的负压作用,一方面来自水源入口101的水流可以进入增压泵12,另一方面由回流出水口112的水流也可以顺利进入增压泵12,从而利于两股水流的混合。除此之外,增压泵12对水流释加的正压会促使部分水流由回流入水口111回流至增压泵12的上游,如此,形成一个水流循环,回流的水流源源不断,混合效果较佳。
另外,由于增压泵12的上游到混卷滤芯60还有一定的流路行程,在该流路行程中,两股水流可以充分混合,从而可以使两股水流混合更均匀,过滤效果更佳。由此可见,较佳的选择为(2)。
上述实施例中,水流由水源入口101进入水路系统之后,水流直接进入混卷滤芯60了,而水流中一般还存在一些杂质,尤其是自来水,该杂质一般是泥沙、漂浮物、油脂等,如果这些杂质进入混卷滤芯60,那么将会导致混卷滤芯60堵塞,从而降低混卷滤芯60的使用寿命。鉴于此,与上述单个混卷滤芯60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水路系统对水流的过滤效果,所述滤芯10还包括与所述混卷滤芯60整合为一体的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具有第二进水口10a2和第二出水口10b2,所述水源入口101与所述第二进水口10a2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10b2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0a1连通。在此,所述前置滤芯可以是PP棉滤芯或者活性炭滤芯。
加入前置滤芯后,请参阅图24,在该水路系统中,经过前置滤芯过滤后,粗滤水从前置出水口进入水泵中,经过水泵增压后,重新进入滤芯10中的混卷滤芯60中,经过混卷滤芯60过滤后,得到纯水,纯水出水后,一个支路的水流由纯水出口102流出,另一个支路的水流回流至增压泵12的上游,作为混合进水降低原水TDS,调节出水脱盐率。单向回流阀组件11可以选择打开或者关闭,当回流阀11b关闭时,该水路为普通的过滤水路系统(不可调);当回流阀11b打开时,纯水一部分回流至泵前,降低了原水的TDS值,从而降低了出水的TDS值,提高整个系统的脱盐率,且该阀孔开关大小能够调节出水脱盐率大小,若选择的原混卷滤芯60为70%的脱盐率,则打开回流阀11b孔大小不同,其脱盐率的变化如下表:
表2.单向回流阀组件11的回流量与脱盐率的对应关系表
回流量 | 脱盐率 |
0L | 71.75% |
0.5L/min | 77.08% |
1.0L/min | 80.8% |
1.5L/min | 83.9% |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由于前置滤芯的加入,导致增压泵12的位置有多种选择,下面就此进行讨论:
(1)、增压泵12位于水源入口101与所述第二进水口10a2之间的流路上。
(2)、增压泵12位于第二出水口10b2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0a1之间的流路上。
对于(1)而言,由于自来水自身具有一定的水压(在此以自来水为例),水流流速较快,此时将增压泵12放在水源入口101与所述第二进水口10a2之间的流路上,对水压的提高贡献不大。而后水流经过前置滤芯之后,受到前置滤芯过滤的阻力,水压下降严重,水压下降后的水流再次进入混卷滤芯之,水压损失更严重,从而可能严重影响纯水出水速率。
对于(2),自来水进入前置滤芯之后,虽然水压有所下降,但是此时在增压泵12的接力作用下,可以将水压提高,从而达到自来水进入前置滤芯之前的水压,甚至超过该水压(即使没有比之前的水压高,也不会过低),从而当该水流进入混卷滤芯60时,依然具备较高的水压,进入混卷滤芯60更顺利,纯水出水口流出的水流流量可以得到保障。
也即是,所述增压泵12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10b2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0a1之间的流路上,所述第二出水口10b2与所述增压泵12之间的流路与所述回流出水口112连通;所述纯水出口102与所述第一出水口10b1之间的流路与所述回流入水口111连通。
上述水路系统中,是否要设置废水出口103是可以更具需求制定的。例如,对于水质较好的地区,自来水中的杂质比较少,矿物离子也不多。这种情况,就不需要设置废水出口103,由混卷滤芯60过滤出的杂质可以保留在其中,待混卷滤芯60使用一定时间后,将混卷滤芯60更换即可。
但是在我们国家,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自来水中的杂质无论是泥沙、铁锈、漂浮物、有机物等杂质含量相对较高,如果在水路系统中不设置废水出口103,那么将会导致混卷滤芯60的更换频率较高。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系统还具有废水出口103,所述混卷滤芯60具有第一废水出水口10c,所述废水出口103与所述第一废水出水口10c连通。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废水出口103与所述第一废水出水口10c连通形成废水流路,所述废水流路上设置有废水阀13。
在此,所述废水阀13可以用来调节的废水出水流量,从而一方面可以调整混卷滤芯60的内部水压,另一方面还可以针对混卷滤芯60的出水流量进行调节,也就是当废水阀13打开时,混卷滤芯60内部水压会降低,其纯水出水速率也会降低,当废水阀13关闭时,混卷滤芯60内部压力升高,其纯水出水速率同步提升。在此,所述废水阀13可以是电磁阀或者废水塞。
请参阅图25,这种水路系统是水流先经过增压泵12,而后进入混卷滤芯60中,经过混卷滤芯60过滤后,一路水直接连纯水出口102,另一路水回流至泵前,作为混合进水降低原水TDS,调节出水脱盐率。单向回流阀组件11可以选择打开或者关闭,当回流阀11b关闭时,该水路为普通的过滤水路系统,当回流阀11b打开时,纯水一部分回流至增压泵12的上游,从而降低了原水的TDS值,进而降低了出水的TDS值,提高整个系统的脱盐率,且该回流阀11b的阀孔开关大小能够调节出水脱盐率大小。若选择的原混卷滤芯60为70%的脱盐率,则打开回流阀11b孔大小不同,其脱盐率变化如表2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水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具有水源入口、纯水出口和废水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系统包括:
滤芯,所述滤芯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一废水出水口,所述水源入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并形成进水流路,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纯水出口连通并形成出水流路,所述第一废水出水口与所述废水出口连通;
单向回流阀组件,所述单向回流阀组件具有回流入水口和回流出水口,所述回流入水口与所述出水流路连通,所述回流出水口与所述进水流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混卷滤芯或纳滤滤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回流阀组件的回流量可调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回流阀组件包括回流阀和单向阀,所述回流阀与所述单向阀串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路上设置有增压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出水口与所述进水流路的连通处位于所述增压泵的上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还包括与所述混卷滤芯或纳滤滤芯整合为一体的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水源入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的流路上,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增压泵之间的流路与所述回流出水口连通;所述纯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的流路与所述回流入水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具有第一废水出水口,所述废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废水出水口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废水出水口连通形成废水流路,所述废水流路上设置有废水阀。
11.如权利要求2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至少一个纳滤膜片和至少一个反渗透膜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的脱盐率不小于90%,且不大于99%,所述纳滤膜片的脱盐率不大于90%。
13.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水路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19327.XA CN114162900A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19327.XA CN114162900A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62900A true CN114162900A (zh) | 2022-03-11 |
Family
ID=80476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19327.XA Pending CN114162900A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62900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095731U (zh) * | 2012-12-20 | 2013-07-31 | 上海泉瑞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反渗透纯水系统 |
CN104556457A (zh) * | 2015-01-30 | 2015-04-29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净水系统 |
CN208327551U (zh) * | 2018-02-12 | 2019-01-04 | 广州全屋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净水装置 |
CN209010264U (zh) * | 2018-08-28 | 2019-06-21 | 吉茂军 | 一种环保净水装置以及饮水机 |
CN110885112A (zh) * | 2019-11-29 | 2020-03-17 | 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不同水质的复合膜元件及制作方法 |
-
2021
- 2021-08-31 CN CN202111019327.XA patent/CN11416290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095731U (zh) * | 2012-12-20 | 2013-07-31 | 上海泉瑞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反渗透纯水系统 |
CN104556457A (zh) * | 2015-01-30 | 2015-04-29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 净水系统 |
CN208327551U (zh) * | 2018-02-12 | 2019-01-04 | 广州全屋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净水装置 |
CN209010264U (zh) * | 2018-08-28 | 2019-06-21 | 吉茂军 | 一种环保净水装置以及饮水机 |
CN110885112A (zh) * | 2019-11-29 | 2020-03-17 | 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不同水质的复合膜元件及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590452U (zh) | 一种新型节水型反渗透净水机 | |
CN203610050U (zh) | 一种净水机 | |
CN218089046U (zh) | 反渗透净水系统及净水设备 | |
CN215975217U (zh)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
CN216426895U (zh)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
CN215975218U (zh)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
CN207243582U (zh) | 净水系统 | |
CN114275846A (zh) | 带有废水直排和纯水回流的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
CN216426893U (zh)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
CN216426890U (zh)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
CN114162900A (zh)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
CN215975219U (zh)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
CN109553204A (zh) | 一种反渗透纯水机处理系统 | |
CN114162995A (zh)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
CN216711670U (zh) | 带有双回路的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
CN204417231U (zh) | 净水设备 | |
CN114163002A (zh)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
CN114163003A (zh)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
CN114162998A (zh)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
CN204874060U (zh) | 一种具有水质调节功能的净水器 | |
US20080128355A1 (en) | Filt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211255492U (zh) | 双ro滤芯的无排废水净水机 | |
CN218951096U (zh) | 三出水的净水系统 | |
CN114162997A (zh) | 水路系统及净水器 | |
CN214764560U (zh) | 一种具有双ro系统旁路电磁阀的净水系统和净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1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