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36973A - 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36973A CN114136973A CN202111265335.2A CN202111265335A CN114136973A CN 114136973 A CN114136973 A CN 114136973A CN 202111265335 A CN202111265335 A CN 202111265335A CN 114136973 A CN114136973 A CN 1141369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along
- automobile hub
- automobile
- h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B65G47/248—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turning over or inverting the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02—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rovided with drive systems incorporating rotary and rectilinear movemen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95—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shape of the object to be examined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G01N2021/0106—General arrangement of respective parts
- G01N2021/0112—Apparatus in one mechanical, optical or electronic block
Landscapes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包括置料单元、上料单元以及检测单元三部分。置料单元双向夹持汽车轮毂并根据汽车轮毂对其所施加的压力控制电机转轴的电性连接状态,从而有效提高传动效率,通过升降式上料单元对已检测完成的汽车轮毂进行置换,实现对汽车轮毂不同工作面的检测,上料单元控制汽车轮毂的转动角度,驱动组件通过调节元件以及弹性件双重缓冲,改变工件与置料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位移过程中保证工件传动稳定性,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复位为夹持组件提供动力,将第二驱动组件的运动通过伸缩元件进行运动方向的转换,从而转化为夹持组件的推力,实现汽车轮毂的有效转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轮毂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内部质量直接决定影响到汽车驾驶的安全性问题,所以在汽车轮毂出厂过程中,最后需要对其内部进行无损探伤检测,避免轮毂内部存在缺陷而引起安全隐患。
传统检测装置在进行检测过程中,对汽车轮毂通过传输链传输至检测检测装置下方,并对其表面进行缺陷检测,而传输链仅能对其一面进行传送与检测装置相对,后续需要通过人工翻转,增加劳动力,并且在翻转过程中,容易使汽车轮毂与传输装置发生撞击,造成双向损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并进一步提供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包括置料单元、上料单元以及检测单元三部分。
其中,置料单元,沿框架中部横向对称并以预定距离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方,用于根据汽车轮毂放置情况进行判断接通电信号传输系统;
上料单元,分别沿所述置料单元对称固定连接,沿所述框架升降运动控制所述汽车轮毂放置情况;
检测单元,以预定距离对称固定连接所述置料单元两端,分别于所述框架以及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置料单元同步运动。置料单元双向放置有待检测汽车轮毂,同时带动两个待检测轮毂同步运动,并与检测单元相对应,实现同时检测,提高检测效率,上料单元带动检测轮毂以预定路线进行位置,将待检测轮毂进行位置置换,从而实现双面检测,上料单元以预定距离活动在置料单元两侧,从而有效防止上料单元活动范围与置料单元产生碰撞,影响检测汽车轮毂的表面质量。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置料单元包括中部轴向延伸的电机转轴,沿所述电机转轴端部对称间隙固定连接的夹持座,以及沿所述夹持座周向阵列并轴向延伸至所述夹持座端部固定连接的伸缩组件。电机转轴驱动整体置料单元沿周向转动,与检测单元相对应,以便于检测单元对轮毂表面不同位置进行视觉检测,判断汽车轮毂的合格性。夹持座以与电机转轴上下位置关系分为第一夹持座以及第二夹持座,夹持座能够有效固定汽车轮毂,在电机转轴带动转动时,避免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置料单元,夹持座与电机转轴根据汽车轮毂的放置情况实现电性连接,第一夹持座以及第二夹持座均初始放松状态于电机转轴连接端口上方,便于与汽车轮毂重力相匹配,实现电性连接,从而减少电机转轴单向工作的功率损耗,并在汽车轮毂放置完毕后带动电机转轴启动,减少启动误差。伸缩组件采用空气压缩推杆,对夹持座与电机转轴的连接处进性保护,提高电性连接响应率。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座与所述上料组件以轴向预定尺寸差相对设置,包括沿所述电机转轴径向延伸预定距离并以所述电机转轴中心对称固定连接的弹性件,以及与所述弹性件垂直固定连接沿所述电机转轴周向对称的紧固件。弹性件以及紧固件成对分布在电机转轴周向位置,从而对汽车轮毂中部进行有效分力,以保证电机转轴在工作过程中,夹持座对汽车轮毂的有效夹持。同时弹性件在紧固件对汽车轮毂进行支撑时,其弹性变形力转化为对汽车轮毂支撑力的补偿,提高夹持座的工作质量,并有效防止汽车轮毂在转动过程中偏移,影响检测效果。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沿所述电机转轴周向延伸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沿所述连接杆轴向延伸至预定距离活动连接并沿所述连接杆径向移动的贴合件。连接杆固定支撑贴合件,使其与汽车轮毂内壁紧密贴合,贴合件与连接杆伸缩连接,以适应于不同规格的汽车轮毂直径,同时在对汽车轮毂扇形结构进行固定时,贴合件沿扇形内部凹槽旋转贴合,适用于扇形不同宽度的凹槽,有效提高置料单元的工作范围,提高整体装置的普适性。针对第一夹持座汽车轮毂扇形结构的紧固情况,弹性件与扇形内部端面贴合,同时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以及有效提高贴合件对凹槽的紧固效果。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上料单元包括成对沿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支撑座,成对与所述支撑座活动连接并绕所述支撑座以预定角度转动的驱动组件,分别为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端部固定连接的夹持组件,以及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两端对称固定连接的感应组件。驱动组件沿支撑座转动,形成不同角度,从而控制端部夹持组件的运动轨迹,进一步控制夹持组件与置料单元之间的相对实现,实现有效上料。第一驱动组件控制第二驱动组件的位移方向,第二驱动组件控制夹持组件的位移方向。夹持组件沿第二驱动组件端部周向转动,改变与置料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汽车轮毂远离置料单元,实现有效位移,上料单元沿框架升降运动带动汽车轮毂直线运动,改变夹持方位,从而实现不同加工面的检测。感应组件周向设置的第二驱动组件两端,与夹持组件同步工作,感应组件控制工件的直线位移,从而实现工件的有效放置。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所述支撑座轴向延伸并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的推动杆,沿所述推动杆中部预定距离固定连接的调节元件,以及沿所述夹持组件端口轴向延伸并与所述推动杆端部间歇接触的弹性元件,所述调节元件直径大于推动杆直径。调节元件内部填充有气体介质,提高驱动组件的传动平稳性,其端部与推动杆周面密封连接,推动杆内部中空与调节元件串通连接,调节元件采用伸缩材质从而便于改变其内部容积,通过推动调节元件进一步介质压缩推动推动杆位移,第二驱动杆带动工件沿其内部位移,防止工件升降过程中,与周边零部件的碰撞。弹性元件固定设置在推动杆端部,驱动组件在对汽车轮毂进行放置至置料单元时,驱动组件内部的推动杆复位延伸与弹性元件接触,从而减少推动杆对与其端部固定连接装置的缓冲。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沿所述推送杆周向固定连接的衔接元件,沿所述衔接元件周向贴合运动的伸缩元件,沿所述伸缩元件径向预定距离垂直贴合运动的连接元件,一端沿所述连接元件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持组件端口活动连接的分离杆。推动杆以及伸缩元件沿周向预定位置均设置有剖口,伸缩元件端部与剖口衔接贴合实现伸缩元件有效升降,连接元件端部固定设置有与剖口角度配合的贴合面,将推动杆的直线位移转换成夹持件组件端口与之相反的直线位移,将夹持组件对工件的放置工作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运动同步,从而有效提高置料效率。连接元件套接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端部与分离杆固定连接,从而有效减少分离杆对夹持组件端口的冲击,提高放置工件时的稳定性。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待检测汽车轮毂分别放置在第一夹持座上方,完成电机转轴的电性接通;
S2、电机转轴转动,检测单元对汽车轮毂表面进行检测;
S3、检测完毕,电机转轴停止转动,上料单元启动,带动汽车轮毂升降位移,进行位置置换;
S4、上料单元周向转动完成汽车轮毂的放置,检测装置继续检测。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包括置料单元、上料单元以及检测单元三部分。置料单元双向夹持汽车轮毂并根据汽车轮毂对其所施加的压力控制电机转轴的电性连接状态,从而有效提高传动效率,通过升降式上料单元对已检测完成的汽车轮毂进行置换,实现对汽车轮毂不同工作面的检测,上料单元控制汽车轮毂的转动角度,驱动组件通过调节元件以及弹性件双重缓冲,改变工件与置料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位移过程中保证工件传动稳定性,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复位为夹持组件提供动力,将第二驱动组件的运动通过伸缩元件进行运动方向的转换,从而转化为夹持组件的推力,实现汽车轮毂的有效转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上料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置料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夹持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驱动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框架1、置料单元2、上料单元3、检测单元4、第一夹持座201、第二夹持座202、电机转轴203、伸缩组件204、弹性件2011、连接杆2012、贴合件2013、支撑座301、夹持组件302、第一驱动组件303、第二驱动组件304、感应组件305、调节元件3031、推动杆3032、夹持组件端口3033、弹性元件3034、衔接元件3051、分离杆3052、连接元件3053、伸缩元件3054。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包括置料单元2、上料单元3以及检测单元4三部分。
其中,置料单元2,沿框架1中部横向对称并以预定距离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方,用于根据汽车轮毂放置情况进行判断接通电信号传输系统;上料单元3,分别沿所述置料单元2对称固定连接,沿所述框架1升降运动控制所述汽车轮毂放置情况;以及检测单元4,以预定距离对称固定连接所述置料单元2两端,分别于所述框架1以及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单元4与所述置料单元2同步运动。现有对汽车轮毂的检测通过传输装置传送后,由于传输装置与轮毂表面形成面接触,检测装置只能对其一面进行检测,对于双面同步检测的要求需要通过翻转装置对其进行夹持翻转,而在翻转过程中,轮毂受不同位置的重力以及其运动产生的摩擦阻力,使其在运动过程中极其不稳定,而导致汽车轮毂脱落,同时针对不同车型的汽车轮毂其规格尺寸具有一定差异,在翻转过程中,受周边零部件的空间限制,极易发生碰撞。置料单元2双向放置有待检测汽车轮毂,同时带动两个待检测轮毂同步运动,并与检测单元4相对应,实现同时检测,提高检测效率,上料单元3带动检测轮毂以预定路线进行位置,将待检测轮毂进行位置置换,从而实现双面检测,上料单元3以预定距离活动在置料单元2两侧,从而有效防止上料单元3活动范围与置料单元2产生碰撞,影响检测汽车轮毂的表面质量。
上料单元3对待检测汽车轮毂进行放置时,在保证汽车轮毂稳定放置的情况下,需要对装置额外设置有预定时间,从而保证上料单元3的有效工作,而此需要对上料单元3的工作行程以及速度进行反复计算而达到一个合适时间点,从而减少电机转轴203无用功的时间,如此需要耗费众多精力以及时间,同时电机转轴203始终具有一定的空载功率耗损。所述置料单元2包括中部轴向延伸的电机转轴203,沿所述电机转轴203端部对称间隙固定连接的夹持座,以及沿所述夹持座周向阵列并轴向延伸至所述夹持座端部固定连接的伸缩组件204。电机转轴203驱动整体置料单元2沿周向转动,与检测单元4相对应,以便于检测单元4对轮毂表面不同位置进行视觉检测,判断汽车轮毂的合格性。夹持座以与电机转轴203上下位置关系分为第一夹持座201以及第二夹持座202,夹持座能够有效固定汽车轮毂,在电机转轴203带动转动时,避免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置料单元2,夹持座与电机转轴203根据汽车轮毂的放置情况实现电性连接,第一夹持座201以及第二夹持座202均初始放松状态于电机转轴203连接端口上方,便于与汽车轮毂重力相匹配,实现电性连接,汽车轮毂放置在夹持座上,沿上部分的第一夹持座201受在汽车轮毂自身重力的影响下,与电机转轴203电性连接,同时汽车轮毂放置在第二夹持座202上时,下方第二夹持座202在汽车轮毂重力的拉扯下,与电机转轴203电性连接,从而减少电机转轴203单向工作的功率损耗,并在汽车轮毂放置完毕后带动电机转轴203启动,减少启动误差。伸缩组件204采用空气压缩推杆,减少汽车轮毂在夹持座上方放置时,其使得电性连接突然接触撞击而导致连接点损坏,对夹持座与电机转轴203的连接处进性保护,提高电性连接响应率。所述夹持座与所述上料组件以轴向预定尺寸差相对设置,包括沿所述电机转轴203径向延伸预定距离并以所述电机转轴203中心对称固定连接的弹性件2011,以及与所述弹性件2011垂直固定连接沿所述电机转轴203周向对称的紧固件。弹性件2011以及紧固件成对分布在电机转轴203周向位置,与汽车轮毂内壁面接触实现有效贴合,从而对汽车轮毂中部进行有效分力,以保证电机转轴203在工作过程中,夹持座对汽车轮毂的有效夹持。同时弹性件2011在紧固件对汽车轮毂进行支撑时,其弹性变形力转化为对汽车轮毂支撑力的补偿,提高夹持座的工作质量。并弹性件2011增大与汽车轮毂内部的摩擦阻力,有效防止汽车轮毂在转动过程中偏移,影响检测效果。
传统汽车轮毂其外形两端面结构不同,其中一端面结构具有预定规格尺寸的扇形结构,所述紧固件包括沿所述电机转轴203周向延伸固定连接的连接杆2012,沿所述连接杆2012轴向延伸至预定距离活动连接并沿所述连接杆2012径向移动的贴合件2013。现有的汽车轮毂其根据不同车型尺寸,需要生产针对性的不同规格尺寸,在进行大批量检测过程中,时常会产生同时检测不同规格的汽车轮毂,连接杆2012固定支撑贴合件2013,使其与汽车轮毂内壁紧密贴合,贴合件2013与连接杆2012伸缩连接,以适应于不同规格的汽车轮毂直径,同时在对汽车轮毂扇形结构进行固定时,贴合件2013沿扇形内部凹槽旋转贴合,适用于扇形不同宽度的凹槽,有效提高置料单元2的工作范围,提高整体装置的普适性。针对第一夹持座201汽车轮毂扇形结构的紧固情况,弹性件2011与扇形内部端面贴合,同时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以及有效提高贴合件2013对凹槽的紧固效果。传统针对检测装置上料通过传送装置进行传送,其并不适用与汽车轮毂,而针对本发明中的置料单元2,通过单方位的翻转汽车轮毂,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并增加检测单元4与置料单元2之间的结构空间,所述上料单元3包括成对沿所述框架1固定连接的支撑座301,成对与所述支撑座301活动连接并绕所述支撑座301以预定角度转动的驱动组件,分别为第一驱动组件303以及第二驱动组件304,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4端部固定连接的夹持组件302,以及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04两端对称固定连接的感应组件305。驱动组件沿支撑座301转动,形成不同角度,从而控制端部夹持组件302的运动轨迹,进一步控制夹持组件302与置料单元2之间的相对实现,实现有效上料。第一驱动组件303控制第二驱动组件304的位移方向,第二驱动组件304控制夹持组件302的位移方向。夹持组件302沿第二驱动组件304端部周向转动,改变与置料单元2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通过第一驱动组件303直线运动,拉动第二驱动组件304与夹持组件302的相对位置,使得汽车轮毂远离置料单元2,实现有效位移,上料单元3沿框架1升降运动带动汽车轮毂直线运动,第一驱动组件303反向运动,使得第二驱动组件304相对于置料单元2水平位置,并通过位移完成放置,改变夹持方位,从而实现不同加工面的检测。感应组件305周向设置的第二驱动组件304两端,与夹持组件302同步工作,感应组件305控制工件的直线位移,从而实现工件的有效放置。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所述支撑座301轴向延伸并与所述支撑座301固定连接的推动杆3032,沿所述推动杆3032中部预定距离固定连接的调节元件3031,以及沿所述夹持组件端口3033轴向延伸并与所述推动杆3032端部间歇接触的弹性元件3034,所述调节元件3031直径大于推动杆3032直径。调节元件3031内部填充有气体介质,提高驱动组件的传动平稳性,其端部与推动杆3032周面密封连接,推动杆3032内部中空与调节元件3031串通连接,调节元件3031采用伸缩材质从而便于改变其内部容积,通过推动调节元件3031进一步介质压缩推动推动杆3032位移,第二驱动杆内部与第一驱动杆的工作方式相同,与第二驱动杆端部固定连接的夹持组件端口3033沿第二驱动组件304内部直线位移,同时带动工件沿其内部位移,防止工件升降过程中,与周边零部件的碰撞。弹性元件3034固定设置在推动杆3032端部,驱动组件在对汽车轮毂进行放置至置料单元2时,驱动组件内部的推动杆3032复位延伸与弹性元件3034接触,从而减少推动杆3032对与其端部固定连接装置的缓冲。
第一驱动组件303伸缩推动与夹持组件302衔接并完成对工件的装夹,而在夹持组件302带动工件转动同时,第二驱动组件304具有相应的响应时间,在此过程中,第二驱动组件304与夹持组件302同步运动以提高其传动效率,具体方案如下:所述感应组件305包括沿所述推送杆周向固定连接的衔接元件3051,沿所述衔接元件3051周向贴合运动的伸缩元件3054,沿所述伸缩元件3054径向预定距离垂直贴合运动的连接元件3053,一端沿所述连接元件3053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持组件端口3033活动连接的分离杆3052。推动杆3032以及伸缩元件3054沿周向预定位置均设置有剖口,伸缩元件3054端部与剖口衔接贴合实现伸缩元件3054有效升降,连接元件3053端部固定设置有与剖口角度配合的贴合面,将推动杆3032的直线位移转换成夹持件组件端口与之相反的直线位移,将夹持组件302对工件的放置工作与第二驱动组件304的运动同步,从而有效提高置料效率。推动杆3032反向位移拉动衔接元件3051与其同步运动,与衔接元件3051贴合的伸缩元件3054周向运动,同时推动连接元件3053与伸缩元件3054垂直运动,使得与连接元件3053端部固定连接的分离杆3052推动夹持组件端口3033脱离,工件与置料单元2相对,完成放置。连接元件3053套接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端部与分离杆3052固定连接,从而有效减少分离杆3052对夹持组件端口3033的冲击,提高放置工件时的稳定性。
此外,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具体工作方式如下:手动或者通过夹持组件302将待检测汽车轮毂分别放置在第一夹持座201上方,贴合件2013初始位置靠近电机转轴203,在汽车轮毂放置过程中自动沿连接杆2012位移与汽车轮毂内部贴合,以及根据汽车轮毂扇形曲线自动调节,完成夹持,弹性件2011与汽车轮毂端面或者内壁接触,增加摩擦阻力,第一夹持座201在汽车轮毂的重力作用下,下沉至与电机转轴203端部电性连接,伸缩组件204缓解其下沉加速度,同时第二夹持座202在汽车轮毂的拉力下,下沉至与电机转轴203另一端部电性连接,电机转轴203电流串通完成通电并启动带动汽车轮毂进行转动工作,检测单元4工作对其表面进行视觉检测,检测完毕,与置料单元2相对的上料组件开始工作,电机转轴203停止转动,第一驱动组件303内调节元件3031位移推动推动杆3032延伸,推动杆3032推动第二驱动组件304沿支撑座301转动带动夹持组件302与汽车轮毂相对,夹持组件302带动汽车轮毂脱离置料单元2,第二驱动组件304以与第一驱动组件303同样工作原理反向运动带动汽车轮毂进一步远离置料单元2,同时第一驱动组件303复位,上料单元3沿框架1直线位移,带动汽车轮毂相对于置料单元2进行置换,实现对汽车轮毂不同方向的夹持,第一驱动组件303再次推动,将夹持组件302上的汽车轮毂与置料单元2向对应,第二驱动组件304复位,衔接元件3051推动伸缩元件3054位移,伸缩元件3054推动连接元件3053与之垂直运动,连接元件3053推动与夹持组件端口3033活动连接的分离杆3052位移,夹持组件端口3033脱离,汽车轮毂完成置换,检测单元4继续工作,并对其相关数据进行保存,完成检测。
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置料单元,沿框架中部横向对称并以预定距离固定连接在工作台上方,用于根据汽车轮毂放置情况进行判断接通电信号传输系统;
上料单元,分别沿所述置料单元对称固定连接,沿所述框架升降运动控制所述汽车轮毂放置情况;
以及
检测单元,以预定距离对称固定连接所述置料单元两端,分别于所述框架以及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单元与所述置料单元同步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料单元包括中部轴向延伸的电机转轴,沿所述电机转轴端部对称间隙固定连接的夹持座,以及沿所述夹持座周向阵列并轴向延伸至所述夹持座端部固定连接的伸缩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与所述上料组件以轴向预定尺寸差相对设置,包括沿所述电机转轴径向延伸预定距离并以所述电机转轴中心对称固定连接的弹性件,以及与所述弹性件垂直固定连接沿所述电机转轴周向对称的紧固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沿所述电机转轴周向延伸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沿所述连接杆轴向延伸至预定距离活动连接并沿所述连接杆径向移动的贴合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单元包括成对沿所述框架固定连接的支撑座,成对与所述支撑座活动连接并绕所述支撑座以预定角度转动的驱动组件,分别为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端部固定连接的夹持组件,以及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两端对称固定连接的感应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所述支撑座轴向延伸并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的推动杆,沿所述推动杆中部预定距离固定连接的调节元件,以及沿所述夹持组件端口轴向延伸并与所述推动杆端部间歇接触的弹性元件,所述调节元件直径大于推动杆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周向固定连接的衔接元件,沿所述衔接元件周向贴合运动的伸缩元件,沿所述伸缩元件径向预定距离垂直贴合运动的连接元件,一端沿所述连接元件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持组件端口活动连接的分离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待检测汽车轮毂分别放置在第一夹持座上方,完成电机转轴的电性接通;
S2、电机转轴转动,检测单元对汽车轮毂表面进行检测;
S3、检测完毕,电机转轴停止转动,上料单元启动,带动汽车轮毂升降位移,进行位置置换;
S4、上料单元周向转动完成汽车轮毂的放置,检测装置继续检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65335.2A CN114136973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65335.2A CN114136973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36973A true CN114136973A (zh) | 2022-03-04 |
Family
ID=80395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65335.2A Withdrawn CN114136973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3697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817839A (zh) * | 2024-09-19 | 2024-10-22 | 南通双欧木业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家具板材加工用暗裂检测装置及方法 |
-
2021
- 2021-10-28 CN CN202111265335.2A patent/CN114136973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817839A (zh) * | 2024-09-19 | 2024-10-22 | 南通双欧木业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家具板材加工用暗裂检测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08264U (zh) | 一种顶升旋转装置 | |
CN110052648B (zh) | 一种用于空调配管的热熔钻孔装置 | |
KR101574597B1 (ko) | 볼트 자동체결장치 | |
CN114136973A (zh) | 一种自动翻转汽车轮毂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
CN111761381A (zh) | 一种用于管状件的机床夹具 | |
CN201446601U (zh) | 一种楠竹自动开片机 | |
CN210655199U (zh) | 电机与连杆驱动的产品上料转角装置 | |
CN218925763U (zh) | 一种沟槽管件整形装置 | |
CN116448579A (zh) | 一种金属饰面板连接处法向强度测试工装 | |
CN210997397U (zh) | 一种气瓶瓶阀装卸装置 | |
CN112338429B (zh) | 一种自动焊接回转工装 | |
CN111113291A (zh) | 一种机械制造操作装置 | |
CN215546459U (zh) | 非标电机齿壳箱体智能装配系统 | |
CN104625247A (zh) | 一种内螺纹攻丝装置 | |
WO2023246153A1 (zh) | 自动换电装置及agv车辆 | |
CN213258324U (zh) | 一种自动锁紧的曲轴箱加工定位平台 | |
CN212100927U (zh) | 一种多自由度可控机构式码垛机器人 | |
CN217167379U (zh) | 双臂锁螺丝机器人 | |
CN210524836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止推面磨削定位装置 | |
CN111136645A (zh) | 一种分拆机器人专用转向机械手臂 | |
CN219320367U (zh) | 一种电气试验检测设备 | |
CN113211352A (zh) | 一种基于提高稳定性的气动液压元件检测用辅助固定夹具 | |
CN118720576B (zh) | 一种用于多角度旋转焊接压力表的机械手及其方法 | |
CN217102144U (zh) | 一种环形零件上料机构 | |
CN209936860U (zh) | 用于配电柜加工的翻转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