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3509A - 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方法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方法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3509A
CN114123509A CN202111417354.2A CN202111417354A CN114123509A CN 114123509 A CN114123509 A CN 114123509A CN 202111417354 A CN202111417354 A CN 202111417354A CN 114123509 A CN114123509 A CN 114123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aligning
automatic
central controller
distribu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73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挺
黄缙华
李玎
刘宇豪
汪绪先
李志勇
吴跃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73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35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3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35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e.g.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DER] or load-side generation
    • Y04S10/123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e.g. distributed energy generation [DER] or load-side generation the energy generation units being or involving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方法及介质,该系统包括:自动对点装置,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器发送的对点指令,并根据所述对点指令生成对应的测试指令;模拟测试仪,用于接收所述测试指令,将所述测试指令转换成对应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并发送至分布式资源,以使所述分布式资源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进行并行自动对点。本发明提供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采用并行对点方式实现了分布式资源的同时对点,大大提高了对点效率,减少了作业成本;通过自动对点系统,无需依赖人工业务能力或通信质量的外界因素,提高了对点结果的准确性,具有易实施、适用性强的优点。

Description

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方法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网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方法及介质。
背景技术
微电网内一般包含多种分布式资源,如光伏、风电、储能及充电桩等。为了实现分布式资源的集中监视控制和协调优化运行,在分布式资源安装在现场后,正式投运之前需完成分布式资源与微电网中的中央控制器的对点工作。目前,微电网中的中央控制器与分布式资源通常采用串行对点方式,即当前一个分布式资源厂家在现场完成对点之后,再由下一个分布式资源厂家到现场开展对点工作,依次排队进行直至所有分布式资源对点工作结束。
然而这种对点方式存在其自身的不足:第一,由于是依次对各分布式资源对点,因此花费的周期长,工作效率低,特别对于微电网中的中央控制器的厂家来说,还需要长期派驻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配合各分布式资源厂家对点,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第二,由于目前主要采用人工对点的方式,需通过语音通话对数据点一一核对,因此每次对点时间都比较长,且对点准确性完全依赖于对点人员的个人水平,进而导致对点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障;第三,由于微电网所处的地理条件一般比较复杂,因此增大了对点人员现场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且由于微电网所处的位置对通信质量影响很大,进一步也会增大对点工作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方法及介质,以解决现有的微电网采用人工串行对点方法中存在的耗时长、成本高、实施难度大且对点结果准确度无法保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包括:
自动对点装置,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器发送的对点指令,并根据所述对点指令生成对应的测试指令;
模拟测试仪,用于接收所述测试指令,将所述测试指令转换成对应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并发送至分布式资源,以使所述分布式资源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进行并行自动对点。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测试指令包括对所述分布式资源发起遥信、遥测及遥控测试。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自动对点装置,还用于,
在所述分布式资源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进行并行自动对点时,监听所述分布式资源向所述中央控制器发送的遥信或遥测信息。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自动对点装置,还用于,
在监听所述分布式资源向所述中央控制器发送的遥信或遥测信息时,对所述遥信或遥测信息自动分析,并生成对点结果分析报告。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自动对点装置与所述模拟测试仪均部署在所述分布式资源的预设范围内。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分布式资源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充电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方法,包括:
接收中央控制器发送的对点指令,根据所述对点指令下载对应的标准点表;
根据所述标准点表中的信号点类别并行启动对点测试,以使所述分布式资源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进行并行自动对点。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标准点表中的信号点类别并行启动对点测试,包括:
若信号点为遥信点或遥测点,则发送测试指令至模拟测试仪,以使所述模拟测试仪生成对应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并发送至分布式资源,并监听分布式资源上送给中央控制器的遥信或遥测信息;
若信号点为遥控点,则发送遥控指令至所述分布式资源,并监听所述分布式资源发送给所述中央控制器的遥控信息。
进一步,作为优选地,在所述监听分布式资源上送给中央控制器的遥信或遥测信息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遥信或遥测信息是否一致,若是,则通过对点测试;若否,则触发不通过提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方法及介质,该系统包括:自动对点装置,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器发送的对点指令,并根据所述对点指令生成对应的测试指令;模拟测试仪,用于接收所述测试指令,将所述测试指令转换成对应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并发送至分布式资源,以使所述分布式资源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进行并行自动对点。
本发明提供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采用并行对点方式实现了分布式资源的同时对点,大大提高了对点效率,减少了作业成本;通过自动对点系统,无需依赖人工业务能力或通信质量的外界因素,提高了对点结果的准确性,具有易实施、适用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现有微电网分布式资源串行对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对点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文中所使用的步骤编号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不对作为对步骤执行先后顺序的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电网分布式资源04并行自动对点系统。如图1所示,该微电网分布式资源04并行自动对点系统包括以下结构:
自动对点装置01,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器03发送的对点指令,并根据所述对点指令生成对应的测试指令;
模拟测试仪02,用于接收所述测试指令,将所述测试指令转换成对应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并发送至分布式资源04,以使所述分布式资源04与所述中央控制器03进行并行自动对点。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微电网中的中央控制器03采取对分布式资源04串行对点的方式,如图2所示,当前一个分布式资源04厂家在现场完成对点之后,再由下一个分布式资源04厂家到现场开展对点工作,依次排队进行。如此以来就会导致耗时长,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高,且这种人工对点方式会依赖于人工经验能力,进一步导致对点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障。此外,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时实施难度也比较大,不仅对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有要求,且对于通信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这对于地处复杂地理环境中的微电网来说也是较大的考验,同时也增加了在现场作业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因此,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对点系统和对点方式,以解决上述问题。
具体地,请参阅图3,图3提供了本实施例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04并行自动对点系统的架构。如图3所示,相对于串行对点,本实施例提出更加高效的自下而上的并行处理机制,然后结合微电网监控系统的特点,构建自动对点系统的架构,设计系统的通信网络和装置的接入方式,最后形成易于实施的自动对点方法,可供现场推广应用。当微电网中的中央控制器03完成部署之后,各分布式资源04可根据自身建设情况开展与中央控制器03的对点工作。由于分布式资源04相互独立,可并行处理,同时向微电网中的中央控制器03发起对点申请,微电网中的中央控制器03作相应功能开发即可同步开展对点工作。其中,分布式资源04包括但不限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充电桩。
进一步地,结合图1对自动对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说明。由图1可知,自动对点系统由自动对点装置01和模拟测试仪02构成,其中自动对点装置01在对点过程中负责承接中央控制器03的对点指令功能,然后生成对应的测试指令。可选地,该测试指令主要包括对所述分布式资源04发起遥信、遥测及遥控测试。然后,自动对点装置01还负责监听分布式资源04向中央控制器03发送的遥信或遥测信息;作为可选地,在自动对点装置01监听到相关信息后,还需要对所述遥信或遥测信息自动分析,以生成对点结果分析报告。
进一步地,模拟测试仪02主要负责接收自动对点装置01的测试指令,然后向分布式资源04发出相应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其中,自动对点装置01和模拟测试仪02均部署在分布式资源04的预设范围内,通常设在分布式资源04附近,并采用便携式设计,方便分布式资源04厂家的工程技术人员携带到现场。自动对点装置01和模拟测试仪02需具备以下功能:
1)自动对点装置01:支持中央控制器03下装标准点表,支持点表自定义,支持逐点顺序启动及其他启动方式,支持对点过程自动分析,支持生成对点结果分析报告,支持通用通信接口及通信规约。
2)模拟测试仪02:支持模拟量、数字量输出,支持通用通信接口及通信规约。
综上所述,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04并行自动对点系统,可实现微电网分布式资源04同步对点,避免分布式资源04对点排队现象,减少工程技术人员在复杂环境的作业时间和作业风险,降低对工程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依赖,提升系统对点效率。
请参阅图4,在某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微电网分布式资源04并行自动对点方法,包括步骤S10至S20。如图4所示,各步骤的具体内容如下:
S10、接收中央控制器03发送的对点指令,根据所述对点指令下载对应的标准点表;
S20、根据所述标准点表中的信号点类别并行启动对点测试,以使所述分布式资源04与所述中央控制器03进行并行自动对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步骤S10之前,首先完成自动对点装置01与中央控制器03、分布式资源04和模拟测试仪02的通信接线,完成模拟测试仪02与分布式资源04的电气二次接线。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中,首先由中央控制器03向自动对点装置01下发对点指令,然后自动对点装置01根据该指令下载标准点表。作为可选地的实施方式,自动对点装置01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点表。
然后,进入步骤S20,在这一步中,自动对点装置01根据信号点的类别同时启动对点测试;具体地,针对不同信号点的类别会有不同的测试方法,包括:
如果信号点是遥信点与遥测点,则由自动对点装置01控制模拟测试仪02发出指定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然后自动对点装置01监听分布式资源04上送给中央控制器03的遥信或遥测信息,如果一致则通过对点测试,如果不一致则发出提示;
如果信号点是遥控点,则由自动对点装置01向分布式资源04下发遥控指令,然后自动对点装置01监听分布式资源04上送给中央控制器03的遥控指令执行情况;
最后,在自动对点流程结束之后,由自动对点装置01自动分析并给出结果分析报告。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方法,可实现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同步对点,避免分布式资源对点排队现象,减少工程技术人员在复杂环境的作业时间和作业风险,降低对工程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依赖,提升系统对点效率。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方法的步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至少(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指令执行系统、输入法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射频(Radio Frequency,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自动对点装置,用于接收中央控制器发送的对点指令,并根据所述对点指令生成对应的测试指令;
模拟测试仪,用于接收所述测试指令,将所述测试指令转换成对应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并发送至分布式资源,以使所述分布式资源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进行并行自动对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指令包括对所述分布式资源发起遥信、遥测及遥控测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对点装置,还用于,
在所述分布式资源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进行并行自动对点时,监听所述分布式资源向所述中央控制器发送的遥信或遥测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对点装置,还用于,
在监听所述分布式资源向所述中央控制器发送的遥信或遥测信息时,对所述遥信或遥测信息自动分析,并生成对点结果分析报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对点装置与所述模拟测试仪均部署在所述分布式资源的预设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资源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充电桩。
7.一种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中央控制器发送的对点指令,根据所述对点指令下载对应的标准点表;
根据所述标准点表中的信号点类别并行启动对点测试,以使所述分布式资源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进行并行自动对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准点表中的信号点类别并行启动对点测试,包括:
若信号点为遥信点或遥测点,则发送测试指令至模拟测试仪,以使所述模拟测试仪生成对应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并发送至分布式资源,并监听分布式资源上送给中央控制器的遥信或遥测信息;
若信号点为遥控点,则发送遥控指令至所述分布式资源,并监听所述分布式资源发送给所述中央控制器的遥控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监听分布式资源上送给中央控制器的遥信或遥测信息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遥信或遥测信息是否一致,若是,则通过对点测试;若否,则触发不通过提示。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方法。
CN202111417354.2A 2021-11-25 2021-11-25 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方法及介质 Pending CN1141235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7354.2A CN114123509A (zh) 2021-11-25 2021-11-25 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方法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7354.2A CN114123509A (zh) 2021-11-25 2021-11-25 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方法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3509A true CN114123509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73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7354.2A Pending CN114123509A (zh) 2021-11-25 2021-11-25 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方法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350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3235A (ja) * 1993-05-28 1994-12-13 Toshiba Corp 監視制御装置
CN106532931A (zh) * 2016-10-09 2017-03-22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调度主子站智能批量对点方法
CN107515344A (zh) * 2017-10-18 2017-12-26 南京能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化变电站整站信息智能对点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US20190103743A1 (en) * 2017-09-29 2019-04-04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Synchronization of Micro-grids with Multiple Points of Interconnection
CN110689238A (zh) * 2019-09-11 2020-01-1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智能变电站mms信息模拟及对点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0942400A (zh) * 2019-11-09 2020-03-31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自动对点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3235A (ja) * 1993-05-28 1994-12-13 Toshiba Corp 監視制御装置
CN106532931A (zh) * 2016-10-09 2017-03-22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系统调度主子站智能批量对点方法
US20190103743A1 (en) * 2017-09-29 2019-04-04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Synchronization of Micro-grids with Multiple Points of Interconnection
CN107515344A (zh) * 2017-10-18 2017-12-26 南京能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化变电站整站信息智能对点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0689238A (zh) * 2019-09-11 2020-01-1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智能变电站mms信息模拟及对点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0942400A (zh) * 2019-11-09 2020-03-31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自动对点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4024B (zh) 一种无线设备吞吐量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9444582B (zh) 基于现场移动终端和模拟主站的配电终端侧自动调试方法
CN211905539U (zh) 一种储能系统一次调频电网测试装置
CN104391244A (zh) 继电保护设备闭环检验方法和系统
CN105388416A (zh)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遥试试验系统
CN105511585A (zh) 终端待机时长调整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8418726A (zh) 用户无线设备的吞吐量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23509A (zh) 微电网分布式资源并行自动对点系统、方法及介质
CN107255788B (zh) 一种电源开断电冲击的测试方法、系统及智能插座
CN112596651B (zh) 一种配电终端调试的验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34385B (zh) 综合能源系统中央控制器的测试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656193A (zh) 一种配电终端自动化检测的组网测试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382288B (zh) 一种语音调试设备的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908296B (zh) 一种对虚拟电厂调控系统进行自动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CN113824613B (zh) 网络可靠性测试方法、测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205139323U (zh)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遥试试验系统
CN210294386U (zh) 一种基于语音控制的智能验电器
CN112346996B (zh) 负荷辨识模块可靠性的自主编排测试方法
CN111541589B (zh) 对智能终端的扩展模块接口进行测试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780885B (zh) Cbtc中ats和联锁软件数据自动部署和环境启动装置及方法
CN112003656A (zh) 一种用于测试车载无线通讯终端总成产品的系统及方法
CN221686617U (zh) 基于双模切换电路的电能表校验装置
CN111506502A (zh) 一种移动端ui自动化配网流程测试系统及方法
CN211427482U (zh) 一种avc闭环测试装置
CN109800167B (zh) 测试方法、测试客户端以及测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