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0944A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10944A CN114110944A CN202111326168.8A CN202111326168A CN114110944A CN 114110944 A CN114110944 A CN 114110944A CN 202111326168 A CN202111326168 A CN 202111326168A CN 114110944 A CN114110944 A CN 1141109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ndoor
- indoor unit
- air conditioner
- 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6—Sleep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壳体;固定风道,设置在壳体内部,固定风道与室外环境连通;升降风道,与固定风道连接;排风口,与升降风道的端部连接,排风口与室内环境连通,以使室内空气能够经由升降风道和固定风道排出室外;其中,升降风道能够伸缩,以调节排风口相对室内地面的高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升降风道以调节排风口相对室内地面的高度,从而高效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及灰尘,并促进新风在室内流通,有效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同时也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器一般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为了保持室内的温度,用户通常会将室内的门窗关闭,从而长时间下去,引起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等室内空气质量变差的问题,易使人出现恶心、头晕、精神不振等不良症状,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大多数空调产品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一般搭载新风系统功能,从而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室内,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新风空调器并未设置专用的排风装置或者排风口的位置是固定的,导致新风在室内流通速率低下,无法高效快速地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空调室内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排风口位置固定而导致无法高效快速地将室内污浊空气及灰尘排出室外,不能有效利用新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
固定风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固定风道与室外环境连通;
升降风道,与所述固定风道连接;
排风口,与所述升降风道的端部连接,所述排风口与室内环境连通,以使室内空气能够经由所述升降风道和所述固定风道排出室外;
其中,所述升降风道能够伸缩,以调节所述排风口相对室内地面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风道内设置有排风风机,在所述排风风机的带动下,将室内空气通过所述排风口引入所述升降风道,并经过所述固定风道排出室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风道包括:
第一风道管;
第二风道管,所述第二风道管能够容纳于所述第一风道管的内部,或者部分伸出所述第一风道管的外部,以调整所述升降风道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风道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与室外连通,所述新风风道的端部与设置于壳体上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出风口与室内环境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道内设置有新风风机,在所述新风风机的带动下,将室外空气引入所述新风风道,并通过所述出风口排至室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调节所述排风口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运行模式调节所述排风口的高度,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除尘模式,或者为制热模式且未开启睡眠模式和除尘模式,则所述排风口的高度调节至H1;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睡眠模式,则所述排风口的高度调节至H2;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新风模式,或者为制冷模式且未开启睡眠模式和除尘模式,则所述排风口的高度调节至H3;
其中,H1、H2和H3为所述排风口相对室内地面的高度,H3大于H2,H2大于H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排风口的高度为H1时,若所述运行模式为除尘模式,则启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且控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以最高转速运转;
当所述排风口的高度为H1时,若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且未开启睡眠模式和除尘模式,则启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
当所述排风口的高度为H2时,若所述运行模式为睡眠模式,则启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
当所述排风口的高度为H3时,若所述运行模式为新风模式,则关闭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风机;
当所述排风口的高度为H3时,若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未开启睡眠模式和除尘模式,则启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中,通过设置升降风道以调节排风口相对室内地面的高度,从而高效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及灰尘,有效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同时也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排风口第一种高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排风口第二种高度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排风口第三种高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未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为了节省使用空间,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室内机,壁挂式室内机悬挂固定在室内墙壁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升降风道以调节排风口相对室内地面的高度,从而高效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并促进新风在室内快速流通,有效提升室内空气质量。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固定风道22、升降风道21及排风口20。壳体10可安装固定于室内的墙壁上,壳体10上设置有出风口11和回风口12,壳体10上还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3和第二安装孔14,壳体10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固定风道22位于壳体10内部,固定风道22穿过第一安装孔13并延伸至室外,固定风道22与室外环境联通的一端形成排风出口24,固定风道22远离排风出口24的一端与升降风道21连接,升降风道21穿过第二安装孔14并延伸至室内,升降风道21的端部与排风口20连接,排风口20与室内环境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风道22和升降风道21一起形成排风风道,室内空气可以自排风口20进入排风风道内并沿排风风道流动,最终由排风出口24排出室外。
其中,固定风道22内设置有排风风机23,在排风风机23的带动下,将室内空气通过排风口20引入升降风道21,并经过固定风道22排出室外。示例性的,排风风机23可以设置在固定风道22的排风出口24位置,以利于排风风机23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同时为了方便清理固定风道22内的灰尘及杂物,排风风机23可以设置成与固定风道22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升降风道21能够伸缩,以调节排风口20相对室内地面201的高度。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风道21可以包括第一风道管和第二风道管,第二风道管能够容纳于第一风道管的内部,或者部分伸出第一风道管的外部,以调整升降风道21的长度。示例性的,升降风道21可以包括多个风道管,多个风道管按照第一风道管和第二风道管的装配方式依次连接形成升降风道21,升降风道21在外部推拉力的作用下可以伸长或缩短。
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风道21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可以使得升降风道21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复至初始状态。其中,升降风道21可以由丁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氟橡胶、氯丁橡胶或者硅胶等弹性体制作。为方便进行固定风道22的加工,固定风道22的材料也可以与升降风道21的材料相同。
请参考图2至图4,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排风口20第一种高度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排风口20第二种高度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排风口20第三种高度的示意图。
升降风道21能够伸缩,以调节排风口20相对室内地面201的高度。如图2所示,升降风道21具有收缩状态,升降风道21处于收缩状态时,升降风道21可以缩入到壳体10内或与壳体10内表面平齐,此时对应排风口20相对室内地面201的高度为H3,排风口20的位置接近出风口11。当升降风道21长度伸长,对应出风口11相对地面的距离缩短,如图3所示,排风口20相对室内地面201的高度为H2,此时,排风口20相对室内地面201的高度与室内床具202的高度一致,示例性的,排风口20相对室内地面201的高度可以设定为0.4m至1.2m,与床沿或者家具的高度相一致。如图4所示,升降风道21的长度为可伸长的最大长度,对应的排风口20与室内地面201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室内机100停止工作时,升降风道21可以收缩到壳体10内,使整个升降风道21隐藏在壳体10的容纳腔内,不影响空调室内机100的美观。另外,排风口20相对室内地面201的高度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调节不同的高度,不限于上述H1、H2、H3三种。
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风道21的伸缩长度调节可由电机控制实现自动伸缩,也可以手动操作拉伸升降风道21,以实现升降风道21的不同长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0内部的新风风道30,壳体10上设置第三安装孔15,新风风道30一端穿过第三安装孔15并延伸至室外形成新风入口32,新风风道30另一端的端部与设置于壳体10上的出风口11连接,出风口11与室内环境联通。新风风道30内设置有新风风机31,在新风风机31的带动下,将室外空气引入新风风道,并通过所述出风口11排至室内。示例性的,新风风机31可以设置在新风风道30的新风入口32位置,以利于新风风机31将室外新风引入新风风道30,然后通过排风口20排入室内。为了方便清理新风风道30内的灰尘及杂物,新风风机31可以设置成与新风风道30可拆卸连接。通过引入室外新风,可以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同时引入的新风与空调出风口11排出的冷风或热风相混合,避免空调在送风量大时出现的出风过冷或过热的现象。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相比传统的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如下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解决了现有的空调室内密闭环境中空气质量差,室内污浊空气不能有效排出室外的问题,通过升降风道21的伸缩以调节排风口20相对室内地面201的高度,从而实现有效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其次,当排风口20相对室内地面201的高度较低时,进入排风口20的室内空气与出风口11的新风形成对流,提高新风在室内的流通速率,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另外,当升降风道21拉伸至最长,出风口11的位置与室内地面201接触,此时,排风口20排出室内污浊空气时还兼具除尘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0和空调室外机,其中,空调室内机100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100,如图5和图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S110,获取空调的运行模式。
其中,运行模式包括新风模式、睡眠模式、除尘模式、制热模式、制冷模式等。
S120,根据运行模式调节排风口20的高度。
其中,排风口20的高度为排风口20相对于室内地面201的高度,如前述的H1、H2、H3等,H3大于H2,H2大于H1。
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空调的运行模式为不进入新风模式,则升降风道21为收缩状态,调节排风口20位于H3位置,排风口20与出风口11位置平齐。升降风道21可以收缩到壳体10内并使整个升降风道21隐藏在壳体10的容纳腔内,不影响空调室内机100的美观。室外新风在新风风机31作用下从新风入口32进入新风风道30,并通过出风口11排入室内,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空调的运行模式为睡眠模式,则升降风道21长度伸长,调节排风口20位于H2位置。此时,排风口20的高度与室内床沿的高度平齐,可以通过排风口将用户睡眠状态的高度层的污浊空间及时排出室外,充分利用新风,提升室内空气新鲜度,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空调的运行模式为除尘模式,则升降风道21拉伸至最长,调节排风口20位于H3位置,排风口20与地面接触。此时,由于排风口20与地面平齐,可以有效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同时兼具除尘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则升降风道21拉伸至最长,调节排风口20位于H1位置,可有效排出沉积在室内的较冷空气。
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则升降风道21为收缩状态,调节排风口20位于H3位置,可有效排出室内房间的较热空气。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6,空调开启后,当用户选择不进入新风模式,则升降风道21为收缩状态,调节排风口20位于H3位置,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23关闭,此时,升降风道21收缩到壳体10内并使整个升降风道21隐藏在壳体10的容纳腔内,不影响空调室内机100的美观。室外新风在新风风机31作用下从新风入口32进入新风风道30,并通过出风口11排入室内,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开启后,在新风模式下,当用户选择进入睡眠模式,则升降风道21长度伸长,调节排风口20位于H2位置,并启动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23。此时,排风口20的高度与室内床沿的高度平齐,可以通过排风口将用户睡眠状态的高度层的污浊空间及时排出室外,充分利用新风,提升室内空气新鲜度,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开启后,在新风模式下,当用户选择进入除尘模式,则升降风道21拉伸至最长,调节排风口20位于H3位置,同时启动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23且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23的转速设定未最高转速,排风口20与地面接触。此时,由于排风口20与地面平齐,可以有效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同时兼具除尘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开启后,在新风模式下,当用户选择不进入睡眠模式和除尘模式,开启制热模式,则升降风道21拉伸至最长,调节排风口20位于H1位置,启动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23,可有效排出沉积在室内的较冷空气,并实现新风功能,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开启后,在新风模式下,当用户选择不进入睡眠模式和除尘模式,开启制冷模式,则升降风道21为收缩状态,调节排风口20位于H3位置,启动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可有效排出室内房间的较热空气,并实现新风功能,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设置升降风道21以调节排风口20相对室内地面201的高度,从而高效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并促进新风在室内快速流通,有效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同时也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线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固定风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固定风道与室外环境连通;
升降风道,与所述固定风道连接;
排风口,与所述升降风道的端部连接,所述排风口与室内环境连通,以使室内空气能够经由所述升降风道和所述固定风道排出室外;
其中,所述升降风道能够伸缩,以调节所述排风口相对室内地面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风道内设置有排风风机,在所述排风风机的带动下,将室内空气通过所述排风口引入所述升降风道,并经过所述固定风道排出室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风道包括:
第一风道管;
第二风道管,所述第二风道管能够容纳于所述第一风道管的内部,或者部分伸出所述第一风道管的外部,以调整所述升降风道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风道由弹性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与室外连通,所述新风风道的端部与设置于壳体上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出风口与室内环境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内设置有新风风机,在所述新风风机的带动下,将室外空气引入所述新风风道,并通过所述出风口排至室内。
7.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8.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调节所述排风口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运行模式调节所述排风口的高度,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除尘模式,或者为制热模式且未开启睡眠模式和除尘模式,则所述排风口的高度调节至H1;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睡眠模式,则所述排风口的高度调节至H2;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未进入新风模式,或者为制冷模式且未开启睡眠模式和除尘模式,则所述排风口的高度调节至H3;
其中,H1、H2和H3为所述排风口相对室内地面的高度,H3大于H2,H2大于H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排风口的高度为H1时,若所述运行模式为除尘模式,则启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且控制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以最高转速运转;
当所述排风口的高度为H1时,若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且未开启睡眠模式和除尘模式,则启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
当所述排风口的高度为H2时,若所述运行模式为睡眠模式,则启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
当所述排风口的高度为H3时,若所述运行模式为不进入新风模式,则关闭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
当所述排风口的高度为H3时,若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且未开启睡眠模式和除尘模式,则启动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排风风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26168.8A CN114110944B (zh) | 2021-11-10 | 2021-11-10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26168.8A CN114110944B (zh) | 2021-11-10 | 2021-11-10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10944A true CN114110944A (zh) | 2022-03-01 |
CN114110944B CN114110944B (zh) | 2023-05-02 |
Family
ID=80378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26168.8A Active CN114110944B (zh) | 2021-11-10 | 2021-11-10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10944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42968A (ja) * | 1993-07-30 | 1995-02-10 |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 熱交換換気空調システム |
CN203964179U (zh) * | 2014-07-21 | 2014-11-26 | 深圳市沃森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 利用室外风机换气的空调器 |
CN107166516A (zh) * | 2017-04-21 | 2017-09-15 | 柳吉东 | 一种室内外空气交换保温调节装置 |
CN211204342U (zh) * | 2019-12-26 | 2020-08-07 | 福建省建筑轻纺设计院 | 一种可下垂排风装置 |
WO2021025480A2 (ko) * | 2019-08-07 | 2021-02-11 | 한국화학연구원 | 공기 정화 시스템 |
-
2021
- 2021-11-10 CN CN202111326168.8A patent/CN1141109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42968A (ja) * | 1993-07-30 | 1995-02-10 |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 熱交換換気空調システム |
CN203964179U (zh) * | 2014-07-21 | 2014-11-26 | 深圳市沃森空调技术有限公司 | 利用室外风机换气的空调器 |
CN107166516A (zh) * | 2017-04-21 | 2017-09-15 | 柳吉东 | 一种室内外空气交换保温调节装置 |
WO2021025480A2 (ko) * | 2019-08-07 | 2021-02-11 | 한국화학연구원 | 공기 정화 시스템 |
CN211204342U (zh) * | 2019-12-26 | 2020-08-07 | 福建省建筑轻纺设计院 | 一种可下垂排风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10944B (zh) | 2023-05-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91846C (zh) | 一种通讯基站空调机组及基站内空气循环的方法 | |
CN110986256B (zh) | 空调器的自清洁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
CN109458700A (zh) | 多联机化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及空调 | |
CN20344297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4110944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WO2023279723A1 (zh) | 一种空调器的新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208765076U (zh) | 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209910113U (zh) | 新风装置 | |
CN209944632U (zh) |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
CN106322512B (zh) | 一种新型壁挂式空调器 | |
CN205717540U (zh) | 室内空调器 | |
CN212005960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6274186U (zh) | 超薄空调室内机 | |
CN209991539U (zh) | 壁挂式分体空调及其室内机 | |
CN105890101A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06145805U (zh) | 一种立式空调器 | |
CN214469063U (zh) | 一种风传导混合式空气调节器 | |
CN201081340Y (zh) | 一种通讯基站空调机组 | |
CN205747639U (zh) | 一种高效节能风冷商用冷柜 | |
CN111457507A (zh) | 加湿制冷风扇 | |
CN110873443A (zh) | 一种自控系统 | |
CN213066322U (zh) | 一种低音降噪的风机盘管机组 | |
CN221055132U (zh) | 上回风前出风空调 | |
CN210373899U (zh) | 一种温控节能空调扇 | |
CN111692690A (zh) | 一种实现温度调节的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