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03087B - 一种导电膜贴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电膜贴附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03087B CN114103087B CN202111424358.3A CN202111424358A CN114103087B CN 114103087 B CN114103087 B CN 114103087B CN 202111424358 A CN202111424358 A CN 202111424358A CN 114103087 B CN114103087 B CN 1141030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film
- display module
- module
- pressing
- attac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00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00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63/0013—Removing old coat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052—Testing, e.g. testing for the presence of pinho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2—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sheet or web-like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4—Electrical apparatus, e.g. sparking plugs or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475—Displays, monitors, TV-sets, computer scree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膜贴附设备,该发明涉及自动化机械技术领域,该导电膜贴附设备包括初贴模块、预压模块以及保压模块,其中初贴模块用于将导电膜的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与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贴合;预压模块位于初贴模块的下游,预压模块用于将导电膜的第一部分整体与金属背板相贴合;保压模块位于预压模块的下游,保压模块用于将导电膜的第三部分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贴合,并使导电膜的第二部分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相贴合。该导电膜贴附设备用于导电膜和显示模组的贴合。该导电膜贴附设备能够提高导电膜与显示模组的贴合精度,从而提高导电膜与显示模组的贴合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膜贴附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如应用于手机上,也有应用于电脑显示器上等。为了防止液晶显示器外壳存在静电荷,同时使液晶显示器具有较低的重量,液晶显示器的外壳一般采用塑料制成。液晶显示器在生产及工作过程中,会在其表面积累储存静电荷,而塑料外壳并不能释放所积累的静电荷。因而,通过在液晶显示器的背面贴附金属背板,再用导电膜将液晶显示器与金属背板电连接导通,以及时将静电荷释放。
在液晶显示器的被面贴附金属背板时,金属背板和液晶显示器之间通常会形成台阶,使得导电膜的一部分会位于液晶显示器和金属背板形成的台阶处。因此,当贴附压头将导电膜与液晶显示器和金属背板相贴合时,若导电膜在台阶处的长度预留的较大,容易导致导电膜在贴附的过程中在台阶处或者靠近台阶的金属背板上或者靠近台阶的液晶显示器上形成褶皱,若导电膜在台阶处的长度预留的较小,容易导致导电膜在贴附的过程中贴附于液晶显示器上的导电膜部分和贴附于金属背板上的导电膜的部分相互拉扯,从而导致导电膜撕裂,造成贴附失败,使得导电膜与液晶显示器的贴合良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电膜贴附设备,能够提高导电膜的贴附精度,从而提高导电膜的贴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电膜贴附设备,用于将导电膜贴附于设有金属背板的显示模组上,所述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超出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所述导电膜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包括:
初贴模块,所述初贴模块用于将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边沿与所述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贴合;
预压模块,所述预压模块位于所述初贴模块的下游,所述预压模块用于将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整体与所述金属背板相贴合;
保压模块,所述保压模块位于所述预压模块的下游,所述保压模块用于将所述导电膜的第三部分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贴合,并使所述导电膜的第二部分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相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初贴模块将导电膜的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与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贴合,使得导电膜的边沿先与金属背板进行贴合,然后通过预压模块将导电膜的第一部分整体与金属背板相贴合,由此可保证导电膜与金属背板的贴合长度达到预设贴合长度,以保证导电膜与金属背板能够充分连接导通,具有较高的贴合精度,提高了导电膜与金属背板的贴合质量。最后通过保压模块将导电膜的第三部分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贴合,并使导电膜的第二部分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相贴合,使得导电膜能够将金属背板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电导通,以将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的静电通过金属背板及时释放掉。并且,导电膜先与金属背板相贴合,此时导电膜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处于悬空状态,由此,不仅可防止导电膜的第一部分在与金属背板贴合时受到拉扯而撕裂,还可防止因第二部分的长度超出预设长度而使第一部分在贴合时出现褶皱;然后导电膜再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贴合,此时导电膜的第一部分已经完成贴合,由此,不仅可防止导电膜的第三部分在与显示模组贴合时受到拉扯而撕裂,还可防止因第二部分的长度超出预设长度而使第三部分在贴合时出现褶皱,进一步提高了导电膜和显示模组的贴合质量。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初贴模块包括:
初贴工位,所述初贴工位用于放置待贴附导电膜的显示模组;
导电膜贴附装置,所述导电膜贴附装置包括初贴驱动装置、初贴压头和吸附头,所述初贴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初贴压头和所述吸附头运动,以使所述吸附头吸附所述导电膜,并使所述初贴压头将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边沿与所述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挤压贴合。
由此,初贴驱动装置既可带动吸附头完成吸附导电膜的动作,又可以带动初贴压头移动完成导电膜的第一部分远离第二部分的边沿与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挤压贴合的动作,节省了零部件。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初贴压头包括初压面,所述初压面上设置有吸附孔,所述吸附孔连通有抽真空装置。由此可使得吸附头吸附导电膜的一端,初贴压头吸附导电膜的另一端,使得导电膜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始终处于平铺状态,以方便将导电膜与金属背板相贴合。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初贴模块还包括第一对位检测装置、第一控制单元以及第一监控装置,所述第一对位检测装置用于确定所述导电膜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导电膜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初贴驱动装置的运动轨迹,以使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边沿与所述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对位贴合,所述第一监控装置用于监控所述初贴压头与所述导电膜的压合状态以及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边沿与所述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的贴合状态。
由此,第一对位检测装置、第一控制单元以及第一监控装置的使用提高了该导电膜贴附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压模块包括:
预压工位,所述预压工位用于放置初贴完导电膜的显示模组;
预压装置,所述预压装置包括预压驱动装置和预压压头,所述预压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预压压头移动,以使所述预压压头将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整体与所述金属背板相挤压贴合。
由此,预压驱动装置可带动预压压头对位于预压工位上的导电膜和显示模组完成预压动作,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压压头包括预压面,所述预压面为平面。由此,预压面为平面能够使得预压压头充分与导电膜的第一部分接触压合。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压模块还包括:
预压治具调整装置、第二对位检测装置、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二监控装置,所述预压治具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所述第二对位检测装置用于确定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预压治具调整装置的调整轨迹,以使所述预压压头对位压合于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监控装置用于监控所述预压压头与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的压合状态以及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整体与与所述金属背板的贴合状态。
由此,能够对因将显示模组从初贴工位移动至预压工位产生的位置误差进行补偿,以使得预压压头能够较为精确将导电膜的第一部分整体与金属背板相挤压贴合。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监控装置包括第一工业相机,所述第一工业相机位于所述预压工位的两侧,所述第一工业相机用于监控所述预压压头沿第一方向的位置信息、所述导电膜沿第一方向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显示模组沿第一方向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且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
由此,可为工作人员提供视频、图像参考,以便及时调整显示模组的位置,以防止预压压头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干涉,并同时对预压压头的形状进行监控,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更换预压压头。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压模块还包括:
预压压头检测装置,所述预压压头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预压压头的尺寸,当所述预压压头的尺寸大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对所述预压压头进行更换。
由此,可防止因预压压头的变形量超出预设范围而导致预压压头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产生干涉,避免了由此导致预压压头对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进行挤压而造成损坏。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保压模块包括:
保压工位,所述保压工位用于放置完成预压的显示模组;
保压装置,所述保压装置包括保压驱动装置和保压压头,所述保压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保压压头移动,以使所述保压压头将所述导电膜的第三部分整体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挤压贴合,并使所述导电膜的第二部分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相贴合。
由此,保压驱动装置可带动保压压头对位于保压工位上的导电膜和显示模组完成保压动作,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保压压头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水平保压面和第二水平保压面,所述第一水平保压面与所述第二水平保压面之间具有高度差且通过竖直保压面连接,所述第一水平保压面用于压合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所述竖直保压面用于压合所述导电膜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三水平保压面用于压合所述导电膜的第三部分。
由此,在第二水平保压面压合导电膜的第三部分时,第一水平保压面会与导电膜的第一部分压合,防止了导电膜的第一部分出现翘起的情况,竖直保压面会与导电膜的第二部分压合,防止了导电膜的第二部分出现褶皱的情况。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保压模块还包括:
保压治具调整装置、第三对位检测装置、第三控制单元和第三监控装置,所述保压治具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所述第三对位检测装置用于确定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三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保压治具调整装置的调整轨迹,以使所述保压压头对位压合于所述导电膜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监控装置用于监控所述保压压头与所述导电膜的第三部分的压合状态以及所述导电膜的第三部分整体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的贴合状态。
由此,保压治具调整装置、第三对位检测装置、第三控制单元以及第三监控装置的使用提高了该导电膜贴附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撕膜模块,所述撕膜模块位于所述初贴模块的下游且位于所述保压模块的上游,所述撕膜模块用于将所述导电膜的底膜撕除,所述底膜贴附于所述导电膜的上表面。由此,能够使得导电膜的第三部分整体在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贴合时,导电膜不受底膜的影响,防止了与金属背板相贴合的导电膜的第一部分发生翘曲。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显示模组传送装置,所述显示模组传送装置用于将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初贴模块、所述预压模块以及所述保压模块之间传送。由此,通过显示模组传送装置能够带动显示模组在初贴模块、预压模块以及保压模块之间传送,使得显示模组能够被快速、准确的搬运,节省了显示模组的传送时间,提高了导电膜与显示模组的贴附效率。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导电膜剥离装置,所述导电膜剥离装置位于所述初贴模块的上游,所述导电膜剥离装置用于将所述导电膜由载膜带上剥离。由此,可将导电膜通过导电膜剥离装置自动剥离,速度快且剥离效果好。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位于所述保压模块的下游,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显示模组上所述导电膜的贴附位置是否合格,当所述显示模组上所述导电膜的贴附位置合格时,所述显示模组进入待料盘,当所述显示模组上所述导电膜的贴附位置不合格时,所述显示模组进入废料盘。
由此,通过检测模块可对导电膜与显示模组之间的贴合质量进行自动检测,并能够将合格的显示模组和不合格的显示模组进行自动分拣,速度快且检测效果较好。
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检测工位,所述检测工位用于放置完成保压的显示模组;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工业相机,所述第二工业相机位于所述检测工位的上方,所示第二工业相机用于拍摄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导电膜的位置信息。
由此,可使得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较高,提高了对显示模组的检测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显示器与导电膜的贴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膜和显示模组的贴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膜和显示模组的贴合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膜贴附设备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初贴模块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膜贴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大图;
图8为图7的B大图;
图9为初贴压头的立体图;
图10为初贴治具的立体图;
图11为初贴治具、第一水平轨道以及第一对位检测装置装配的立体图;
图12为第一对位检测装置的的立体图;
图13为第二监控相机固定座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预压模块、撕膜模块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4的D放大图;
图16为预压驱动装置和第三龙门轨道装配的立体图;
图17为图16的C放大图;
图18为预压压头的立体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压模块的立体图;
图20为图19的E放大图;
图21为保压压头的立体图;
图22为易撕贴剥离装置、易撕贴撕除装置和保护膜撕膜治具装配的立体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模块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液晶显示器;011-液晶显示器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02-金属背板;021-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03-导电膜;
1-初贴模块;11-初贴治具;111-XXY对位平台;12-导电膜贴附装置;121-初贴驱动装置;1211-四轴机器人;12111-第一气缸;12112-第二气缸;12113-第三气缸;12114-XY对位平台;122-初贴压头;1221-初贴胶垫;1222-初贴面;1223-初贴吸附孔;1224-第一初贴压头;1225-第二初贴压头;123-吸附头;13-第一对位检测装置;131-导电膜对位检测装置;132-显示模组对位检测装置;14-第一监控装置; 141-初贴工业相机;142-第一监控相机固定座;143-水平固定杆;144-第二监控相机固定座;1441-水平固定爪;1442-安装孔;1443-竖直固定爪;
2-预压模块;21-预压治具;22-预压装置;221-预压驱动装置;2211-预压直线电机;2212-预压压头气缸;222-预压压头;2221-预压压头底座;2222-预压压头本体;2223-预压面;2224-预压胶垫;23-第二对位检测装置;24-第二监控装置;241-第一工业相机;25-预压压头检测装置;
3-保压模块;31-保压治具;32-保压装置;321-保压驱动装置;3211-保压压头气缸;322-保压压头; 3221-保压压头底座;3222-保压压头本体;3223-第一水平保压面;3224-第二水平保压面;3225-竖直保压面;3226-保压胶垫;33-第三对位检测装置;34-第三监控装置;
4-显示模组传送装置;41-第一平台轨道;42-第二平台轨道;43-第三平台轨道;44-第四平台轨道; 45-第三龙门轨道;
5-撕膜模块;52-撕膜装置;521-撕膜夹子;522-撕膜气缸;
6-导电膜剥离装置;
7-保护膜撕除装置;71-保护膜撕膜治具;72-易撕贴剥离装置;73-夹持件;
8-上料机器人;
9-检测模块;91-检测装置;911-第二工业相机;92-待料盘;93-废料盘;94-检测治具;95-抽检平台;
a1-初贴工位;a2-预压工位;a3-保压工位;a4-撕膜工位;a5-保护膜撕离工位;a6-检测工位;
100-导电膜;101-第一部分;102-第二部分;103-第三部分;200-显示模组;201-金属背板;202- 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4-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液晶显示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如应用于手机上,也有应用于电脑显示器上等。为了防止液晶显示器外壳存在静电荷,同时使液晶显示器具有较低的重量,液晶显示器的外壳一般采用塑料制成。液晶显示器在生产及工作过程中,会在其表面积累储存静电荷,而塑料外壳并不能释放所积累的静电荷。因而,通过在液晶显示器的背面贴附金属背板,再用导电膜将液晶显示器与金属背板电连接导通,以及时将静电荷释放。
导电膜是一种带高导电背胶的金属箔或导电布,其导电背胶和导电基材组成完整的导电体,可以与任何金属面以粘接方式形成电搭接和缝隙的电封闭,广泛应用于密封电磁屏蔽室,壳体和电子设备的接缝,缠绕电缆进行屏蔽等,可提供可靠的接地表面,对不能焊接的表面提供电接触。
在液晶显示器的被面贴附金属背板时,如图1所示,通常会将金属背板02的第一边沿超出液晶显示器01的第一边沿,即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021和液晶显示器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011会形成台阶,然后贴附压头将导电膜03与液晶显示器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011和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021相贴合,以将液晶显示器01和金属背板02电连接导通。
导电膜03在贴附的过程中,贴附压头会同时将导电膜03与液晶显示器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011 和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021相贴合。但是,由于金属背板02和液晶显示器01之间存在高度差,导电膜03会有一部分位于液晶显示器01和金属背板02形成的台阶处,由此,当导电膜03在台阶处的长度预留的较大时,容易导致导电膜03在贴附的过程中在台阶处或者靠近台阶的金属背板02 上或者靠近台阶的液晶显示器01上形成褶皱;当导电膜03在台阶处的长度预留的较小时,容易导致导电膜03在贴附的过程中贴附于液晶显示器01上的导电膜03部分和贴附于金属背板02上的导电膜 03的部分相互拉扯,从而导致导电膜03撕裂,造成贴附失败。故,此种贴附方法使得导电膜03与液晶显示器01的贴合良率较低。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膜贴附设备,能够提高导电膜与显示模组的贴合精度,从而提高导电膜与显示模组的贴合质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该导电膜贴附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膜贴附设备,如图2和图3所示,用于将导电膜100贴附于设有金属背板201的显示模组200上,金属背板201的第一边沿超出显示模组200的第一边沿,导电膜100 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部分101、第二部分102和第三部分103,如图4所示,包括初贴模块1、预压模块2以及保压模块3,其中初贴模块1用于将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远离第二部分102的边沿与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2相贴合;预压模块2位于初贴模块1的下游,预压模块2用于将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整体与金属背板201相贴合;保压模块3位于预压模块2的下游,保压模块 3用于将导电膜100的第三部分103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相贴合,并使导电膜100的第二部分102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204相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预压模块2位于初贴模块1的下游是指在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的贴合工艺流程中预压模块2位于初贴模块1的下游,而不是指在该导电膜贴附设备中预压模块2位于初贴模块1的下方或者是后方。上述的保压模块3位于预压模块2的下游是指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 的贴合工艺流程中保压模块3位于预压模块2的下游,而不是指在该导电膜贴附设备中保压模块3位于预压模块2的下方或者是后方。
在导电膜贴附设备上对导电膜100和显示模组200进行贴合时,首先将导电膜100和显示模组200 在上料区进行上料,然后通过初贴模块1、预压模块2和保压模块3将导电膜100和显示模组200相贴合,并对导电膜100的贴合检测是否合格,合格则将贴合有导电膜100的显示模组200放至排料区,不合格则将贴合有导电膜100的显示模组200放至废料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初贴模块1将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远离第二部分102的边沿与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2相贴合,使得导电膜100的边沿先与金属背板201进行贴合,然后通过预压模块2将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整体与金属背板201相贴合,由此可保证导电膜100与金属背板201的贴合长度达到预设贴合长度,以保证导电膜100与金属背板201能够充分连接导通,具有较高的贴合精度,提高了导电膜100与金属背板201的贴合质量。最后通过保压模块3将导电膜100的第三部分103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相贴合,并使导电膜100的第二部分102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204相贴合,使得导电膜100能够将金属背板201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电导通,以将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的静电通过金属背板201及时释放掉。并且,导电膜100先与金属背板201相贴合,此时导电膜100的第二部分102和第三部分103处于悬空状态,由此,不仅可防止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在与金属背板201贴合时受到拉扯而撕裂,还可防止因第二部分102的长度超出预设长度而使第一部分101在贴合时出现褶皱;然后导电膜100再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相贴合,此时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已经完成贴合,由此,不仅可防止导电膜100的第三部分103在与显示模组200贴合时受到拉扯而撕裂,还可防止因第二部分102的长度超出预设长度而使第三部分103在贴合时出现褶皱,进一步提高了导电膜100和显示模组200的贴合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导电膜100的第二部分102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204相贴合,并不是指导电膜100的第二部分102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204完全贴合,而是导电膜100的第二部分102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204的部分相贴合。
上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包括显示模组传送装置4,显示模组传送装置4用于将显示模组200在初贴模块1、预压模块2以及保压模块3之间传送。当然,显示模组200从上料至与导电膜100贴合完成到最后到达排料区或者是废料区均可通过显示模组传送装置4进行传送。并且显示模组传送装置 4可以是水平导轨也可以是龙门轨道,水平导轨或者龙门导轨上可以设置有直线马达,直线马达上设置有搬运机械臂或者治具,搬运机械臂上可以设置有真空吸盘,真空吸盘能够吸附显示模组200以便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搬运;治具上可以设置吸附孔,吸附孔连通有抽真空装置,通过将吸附孔抽真空可以将显示模组200固定,直线马达驱动治具移动以带动显示模组200进行传送。由此,通过显示模组传送装置4能够带动显示模组200在初贴模块1、预压模块2以及保压模块3之间传送,使得显示模组200能够被快速、准确的搬运,节省了显示模组200的传送时间,提高了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 200的贴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显示模组200在初贴模块1、预压模块2以及保压模块3之间传送是指,显示模组200在初贴模块1中进行初贴动作的工位、预压模块2中进行预压动作的工位以及保压模块 3中进行保压动作的工位之间传送。
如图5所示,初贴模块1包括初贴工位a1和导电膜贴附装置12,其中初贴工位a1用于放置待贴附导电膜100的显示模组200。在一些实施例中,初贴工位a1靠近导电膜100的上料区设置,待贴附导电膜100的显示模组200可以通过显示模组传送装置4将显示模组200从上料区搬运至初贴治具11 上,初贴治具11可以携带显示模组200处于初贴工位a1上,并且初贴治具11能够将显示模组200进行固定,以防止显示模组200在初贴治具11上移动,避免了由此而导致显示模组200与导电膜100 初贴失败。
具体地,初贴治具11对显示模组200的固定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初贴治具11上开设有吸附孔,初贴治具11的一侧开设有抽气孔,抽气孔与吸附孔连通,且抽气孔连接有抽真空装置,由此可通过抽真空装置将吸附孔内的气体抽出,以使吸附孔能够将显示模组200吸附固定,该真空吸附固定的方式,无需额外设置固定件,减小了初贴治具11的占用空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初贴治具11上设置有限位块和挡位块,限位块和挡位块相对设置,显示模组200可位于限位块和挡位块之间,且限位块上开设有腰型孔,初贴治具11上开设有螺纹孔,限位块可通过依次穿过腰型孔和螺纹孔的螺栓固定在初贴治具11上。具体地,拧松螺栓即可对限位块进行滑动调节,以调节限位块和挡位块之间的距离,以便于将显示模组200放置在限位块和挡位块之间,拧紧螺栓即可将限位块固定在初贴治具11上,从而将显示模组200固定在初贴治具11上,结构简单易实现。
导电膜贴附装置12包括初贴驱动装置121、初贴压头122和吸附头123,初贴驱动装置121用于带动初贴压头122和吸附头123运动,以使吸附头123吸附导电膜100,并使初贴压头122将导电膜 100的第一部分101远离第二部分102的边沿与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2相挤压贴合。由此,初贴驱动装置121既可带动吸附头123完成吸附导电膜100的动作,又可以带动初贴压头122移动完成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远离第二部分102的边沿与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2相挤压贴合的动作,节省了零部件。
具体地,如图5-图8所示,初贴驱动装置121可以包括四轴机器人1211,四轴机器人1211的机械臂的末端连接有第一气缸12111,第一气缸12111的伸缩臂与机械臂的末端连接,第一气缸12111 与YZ平面平行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XY对位平台12114。由此,通过XY对位平台12114可使四轴机器人1211能够带动吸附头123和初贴压头122在X轴、Y轴方向移动,以使吸附头123和初贴压头 122能够沿X轴、Y轴做移动路径较大且较为精确的移动。XY对位平台12114远离第一气缸12111 的一面与第二气缸12112连接,第二气缸12112的伸缩臂与吸附头123连接。由此,通过第二气缸12112 的伸缩臂的伸长或者缩短能够使吸附头123沿Y轴做微小且精确的移动,以使吸附头123能够精确的将导电膜100从上料区吸附,以便将导电膜100移动至初贴工位a1处。第一气缸12111与XY平面平行的一侧面上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气缸12113,第三气缸12113的伸缩臂与初贴压头 122连接,由此,通过第三气缸12113的伸缩臂的伸长或者缩短能够带动初贴压头122沿Y轴方向做微小且精确的移动,以使初贴压头122能够精确的将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远离第二部分102的边沿与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2相贴合。
如图9所示,初贴压头122的端面上设置有初贴胶垫1221,初贴胶垫1221能够挤压导电膜100 将导电膜100进行贴合,以使初贴压头122与导电膜100之间为软接触,使得初贴压头122在对导电膜100进行挤压压合时能够逐渐变形,避免初贴压头122对导电膜100造成挤压损伤。初贴压头122 和初贴胶垫1221可以通过粘接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形。初贴压头122包括初贴面1222,初贴面1222 位于初贴胶垫1221上,且初贴面1222为平面,初贴面1222上设置有初贴吸附孔1223,初贴吸附孔 1223连接有抽真空装置,以使初贴吸附孔1223能够抽真空吸附导电膜100,结构简单易实现,且由此可使得吸附头123吸附导电膜100的一端,初贴压头122吸附导电膜100的另一端,使得导电膜100 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始终处于平铺状态,以方便将导电膜100与金属背板201相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初贴压头122包括第一初贴压头1224和第二初贴压头1225,第一初贴压头1224与第三气缸12113的伸缩臂连接,第二初贴压头1225与第二气缸12112的伸缩臂连接,第一初贴压头1224与第二初贴压头1225相互靠近,吸附头123位于第二气缸12112的外侧,吸附头123与第一初贴压头1224和第二初贴压头1225沿X轴方向相对设置,且第一初贴压头1224的初贴面1222、第二初贴压头1225的初贴面1222与吸附头123的吸附面在同一个平面内。
由此,可使得吸附头123和初贴压头122带动导电膜100移动至显示模组200处时。此时,第一初贴压头1224位于金属背板201的上方,第二初贴压头1225位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 的上方,吸附头123和第二初贴压头1225停止移动,而第一初贴压头1224继续向金属背板201移动,以将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远离第二部分102的边沿与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2贴合,并且能够使得导电膜100的第二部分102和第三部分103均可以不与显示模组200贴合;或者是第二贴附压头位于金属背板201的上方,第一初贴压头1224位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的上方,第一初贴压头1224停止移动,而吸附头123和第二初贴压头1225继续向金属背板201移动,以将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远离第二部分102的边沿与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2贴合,并且同样能够使得导电膜100的第二部分102和第三部分103均可以不与显示模组200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吸附头123和初贴压头122带动导电膜100移动至显示模组200处是指: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非常靠近,即导电膜100并未与显示模组200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贴治具1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还可以是两个以上,且每个治具上均可固定一个显示模组200;相应的吸附头123和初贴压头122可以均是一个,也可以均是两个,还可以均是两个以上。由此,可对一个导电膜100和一个显示模组200进行初贴,也可以是两个导电膜100 和两个显示模组200同时进行初贴,还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导电膜100和两个以上的显示模组200同时进行初贴,从而能够提高导电膜100和显示模组200的贴合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包括第一平台轨道41,且第一平台轨道41的一端可靠近导电膜100的上料区设置,另一端靠近预压模块2设置,初贴治具11能够在第一平台轨道41上进行移动,以将显示模组200快速搬运至初贴工位a1上,使得显示模组200的搬运快捷方便,提高了导电膜 100与显示模组200的贴附效率。当然,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龙门轨道,第一龙轨道上滑动连接有搬运机械臂,搬运机械臂上设置有真空吸盘,从而能够将显示模组200搬运至初贴工位a1,且能够充分利用初贴工位a1上方的空间,提高了导电膜贴附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初贴治具11连接有初贴治具11调整装置,初贴治具11调整装置用于调整初贴治具11的位置。初贴治具11调整装置可以包括XXY对位平台111,XXY对位平台 111能够对初贴治具11进行X方向、Y方向的微小移动以及XY平面内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初贴模块1还包括第一对位检测装置13、第一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一监控装置14,第一对位检测装置13与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接,第一控制单元与初贴驱动装置121电连接。第一对位检测装置13用于确定导电膜100的位置信息和显示模组200的位置信息,为导电膜100和显示模组200的贴合提供数据支持。然后第一控制单元能够根据导电膜100的位置信息和显示模组200的位置信息控制初贴驱动装置121的运动轨迹,以及时调整导电膜100的位置。当然,也可同时使第一控制单元控制XXY对位平台111以调整初贴治具11的位置,从而能够调整显示模组200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得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远离第二部分102的边沿与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2对位贴合。第一监控装置14用于摄像监控初贴压头122与导电膜100的压合状态以及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远离第二部分102的边沿与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2的贴合状态,为工作人员提供图像参考,以便及时调整初贴驱动装置121的运动参数,以防止初贴压头122 与显示模组200的第一边沿干涉,同时还能及时监控到初贴压头122的形变量,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将形变量超出预设范围的初贴压头122进行更换。由此,第一对位检测装置13、第一控制单元以及第一监控装置14的使用提高了该导电膜贴附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对位检测装置13包括导电膜对位检测装置131和显示模组对位检测装置 132,导电膜对位检测装置131用于对导电膜100进行拍照定位,并将导电膜100的位置信息反馈给第一控制单元;显示模组对位检测装置132用于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拍照定位,并将显示模组200的位置信息反馈给第一控制单元。由此,可使得第一控制单元能够根据导电膜100的位置信息和显示模组 200的位置信息控制四轴机器人1211的运动轨迹,从而能够调整导电膜100的位置,还可以控制XXY 对位平台111对显示模组200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将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远离第二部分102的边沿与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2贴合。
具体地,导电膜100检测装置靠近初贴工位a1设置,且位于四轴机器人1211的转动范围内,四轴机器人1211在带着导电膜100在XZ平面内转动时能够经过导电膜对位检测装置131的上方,能够使得导电膜对位检测装置131对导电膜100进行拍照定位。显示模组对位检测装置132设置于显示模组200的上方,且位于显示模组200从上料区移动至初贴工位a1的路径中,由此,显示模组200在向初贴工位a1移动的过程中能够经过显示模组对位检测装置132的下方,从而能够使得显示模组对位检测装置132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拍照定位。故,导电膜100和显示模组200均能够在移动的过程中被拍照定位,以便及时调整导电膜100的移动轨迹,能够提高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的贴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膜对位检测装置131可以包括CCD(Charge CoupledDevice,电耦合元件) 相机,显示模组对位检测装置132可以包括CCD相机,易于安装,且能够持续进行拍照,使用寿命较长。当然导电膜对位检测装置131也可以包括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相机,显示模组对位检测装置132也可以包括CMOS相机,数据传输速度快可使得第一控制单元的反馈更及时;或者其中一个包括CCD相机,另一个包括CMOS相机,在此并不做限制。
如图11所示,第一监控装置14位于初贴工位a1的两侧,且第一监控装置14的镜头沿第一方向(即图11中M所示的方向)与显示模组200相对设置,以使得第一监控装置14能够拍摄到初贴压头122压合导电膜100时的状态以及导电膜100与金属背板201的贴合状态,为工作人员提供视频、图像参考,以便及时调整四轴机器人1211的运动参数,以防止初贴压头122与显示模组200的第一边沿干涉,并同时对初贴压头122的形状进行监控,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更换初贴压头122,由此,可避免因未监控而未及时发现初贴压头122压坏显示模组200或者导电膜100在金属背板201上的贴附位置超出预设位置区域的情况,提高了导电膜100和显示模组200的贴合精度。
具体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监控装置14包括初贴工业相机141,初贴工业相机141连接有第一监控相机固定座142,第一监控相机固定座142的一侧与水平固定杆143的一端连接,水平固定杆14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监控相机固定座144,第二监控相机固定座144的一侧连接有竖直固定杆;竖直固定杆、水平固定杆143和初贴工业相机141的光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并且第二监控相机固定座144上设置有两个水平固定爪1441,两个水平固定爪1441之间具有间隙,两个水平固定爪 1441的端部开设有沿竖直固定杆延伸方向的紧固孔,紧固孔内穿设有紧固螺栓,两个水平固定爪1441 上均设置有沿水平固定杆143延伸方向的半圆槽,两个半圆槽可围设形成安装孔1442,安装孔1442 的延伸方向与紧固孔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水平固定杆143穿设于安装孔1442内。如此,拧紧紧固螺栓即可将水平固定杆143进行固定,拧松紧固螺栓即可使得水平固定杆143在安装孔1442内滑动,以调整初贴工业相机141沿水平固定杆143延伸方向的位置。第二监控相机固定座144上还设置有两个竖直固定爪1443,竖直固定爪1443的结构与水平固定爪1441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只是竖直固定爪1443内的安装孔1442内穿设的是竖直固定杆,如此,拧紧紧固螺栓即可将竖直固定杆进行固定,拧松紧固螺栓即可使得竖直固定杆在安装孔1442内滑动,以调整初贴工业相机141沿竖直固定杆延伸方向的位置。该初贴工业相机141的固定形式调试方便,易于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初贴工业相机141为两个,沿第一方向两个初贴工业相机141分别位于初贴工位a1的两侧,且初贴工业相机141的光轴与第一方向平行,两个初贴工业相机141的镜头均朝向显示模组200,以使得初贴工业相机141能够拍摄到初贴压头122的两侧的位置和形状,且能够从两侧拍摄到导电膜100与金属背板201的贴合过程,为工作人员提供更为精确的参考视频、图像。
上述的初贴工业相机141可以是CCD相机,也可以是CMOS相机,在此并不做限定。
如图14-图16所示,预压模块2包括预压工位a2和预压装置22,预压工位a2用于放置初贴完导电膜100的显示模组200;预压装置22包括预压驱动装置221和预压压头222,预压驱动装置221用于带动预压压头222移动,以使预压压头222将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整体与金属背板201相挤压贴合。由此,预压驱动装置221可带动预压压头222对位于预压工位a2上的导电膜100和显示模组 200完成预压动作,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初贴完导电膜100的显示模组200可通过搬运机械臂搬运至预压治具21上,预压治具21可以携带着显示模组200位于预压工位a2上,以使初贴完导电膜100的显示模组200能够停留在预压工位a2上。并且预压治具21可以将显示模组200进行固定,以防止显示模组200在预压治具21上移动,避免由此而导致显示模组200 与导电膜100预压失败。
并且,预压治具21对显示模组200的固定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其固定方式与初贴治具11对显示模组200的固定方式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上述的预压驱动装置221可以带动预压压头222移动,具体地,如图16所示,预压驱动装置221 可以包括预压直线电机2211,预压压头222固定在预压直线电机2211上。且由于直线电机具有移动精度高、移动距离不受限制的优点,因此,预压直线电机2211能够使得的预压压头222的移动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远的距离,防止由于预压压头222的移动误差较大而使预压压头222与显示模组200的第一边沿产生干涉,并且能够使得预压压头222进行较远距离的移动。当然预压驱动装置221也可以包括预压气缸,预压气缸的伸缩臂与预压压头222连接,由此通过预压气缸的伸缩臂的伸长或者缩短使预压压头222靠近显示模组200或者远离显示模组200,结构简单易实现。
如图16和图17所示,上述的预压压头222还连接有预压压头气缸2212,预压压头气缸2212通过安装板固定在预压直线电机2211上,预压压头气缸2212的伸缩臂通过压头安装板连接预压压头 222,由此,预压压头气缸2212通过伸缩臂伸长或者缩短能够对靠近导电膜100的预压压头222进行较小路径的移动。
故,当预压直线电机2211带动预压压头222移动至导电膜100附近时,预压压头气缸2212能够带动预压压头222继续向导电膜100移动,提高了预压压头222的移动精度,防止了预压压头222向导电膜100移动了较大距离而使得预压压头222对导电膜100的压合力较大,避免了由此导致的金属背板201受到较大的压合力而变形,同时也防止了预压压头222向导电膜100的移动距离较小而使得预压压头222对导电膜100的压合力较小,避免了由此而导致的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整体与金属背板201之间的贴合不牢固。
具体地,如图18所示,预压压头222包括预压压头底座2221和预压压头本体2222,预压压头底座2221与压头安装板固定连接,具体地,压头安装板上开设有沉头通孔,预压压头底座2221上开设有螺纹孔,预压压头底座2221通过依次穿过沉头通孔和螺纹孔的螺栓与压头安装板螺纹固定连接,使得预压压头222能够较为方便的进行拆装。预压压头底座2221远离压头安装板的一面与预压压头本体 2222固定连接,预压压头底座2221和预压压头本体2222可以是一体成形,也可以通过粘接固定连接。预压压头本体2222包括预压胶垫2224和为平面的预压面2223,预压面2223为平面能够使得预压压头222充分与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接触压合,且预压压头本体2222与预压胶垫2224可以粘接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形,预压面2223位于预压胶垫2224上,从而能够使得预压面2223与导电膜 100的第一部分101之间的贴合过程中预压压头222可以变形,以缓冲预压压头222在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整体与金属背板201相贴合时形成的挤压力。
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包括第二平台轨道42,且第二平台轨道42的一端位于预压工位a2附近,另一端位于保压工位a3附近,预压治具21能够在第二平台轨道42上进行移动,以将显示模组200能够快速从预压工位a2搬运至保压工位a3上,使得显示模组200的搬运快捷方便,提高了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的贴附效率。当然,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龙门轨道,第二龙轨道上滑动连接有搬运机械臂,搬运机械臂能够将显示模组200从预压工位a2搬运至保压工位a3,且能够充分利用预压工位a2上方的空间,提高了导电膜贴附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龙门轨道45,第三龙门轨道45上设置有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可与预压压头222连接,以使直线电机带动预压压头222在第三龙门轨道45上滑动,从而能够使得预压压头222能够对不同位置的显示模组200进行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与金属背板201的压合。
在本实施例中,预压模块2还包括预压治具调整装置、第二对位检测装置23、第二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监控装置24,第二对位检测装置23与第二控制单元电连接,第二控制单元与预压治具调整装置电连接。其中,预压治具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显示模组200的位置,具体地,预压治具调整装置的输出端与预压治具21固定连接,使得预压治具调整装置能够对预压治具21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固定在预压治具21上的显示模组200的位置能够得到调整,从而能够对因将显示模组200 从初贴工位a1移动至预压工位a2产生的位置误差进行补偿,以使得预压压头222能够较为精确将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整体与金属背板201相挤压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压治具调整装置包括XXY对位平台111,XXY对位平台111的表面连接有治具底板,治具底板远离XXY对位平台111的一面与预压治具21固定连接,以将预压治具21与XXY 对位平台111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易实现。具体地,治具底板的四周开设有螺纹孔,预压治具21上相应的开设有通孔,螺栓依次穿过通孔和螺纹孔以将预压治具21固定在治具底板上,易于对预压治具 21进行安装和拆卸。
上述的第二对位检测装置23用于确定显示模组200的位置信息,为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 和金属背板201的贴合提供数据支持。然后第二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显示模组200的位置信息控制预压治具调整装置的调整轨迹,以及时调整显示模组200的位置,使得预压压头222能够精确对位压合于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上。第二监控装置24用于监控预压压头222与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 的压合状态以及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整体与金属背板201的贴合状态,为工作人员提供图像参考,以便及时调整预压驱动装置221的运动参数,以防止预压压头222与显示模组200的第一边沿干涉,同时还能及时监控到预压压头222的形变量,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将形变量超出预设范围的预压压头222进行更换。由此,预压治具调整装置、第二对位检测装置23、第二控制单元以及第二监控装置24的使用提高了该导电膜贴附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
具体地,第二对位检测装置23位于预压工位a2的上方,且位于显示模组200从初贴工位a1移动至预压工位a2的路径中,由此,显示模组200在从初贴工位a1向预压工位a2移动的过程中能够经过第二对位检测装置23的下方,且第二对位检测装置23的镜头能够正对着显示模组200的上表面进行拍照,从而能够使得第二对位检测装置23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拍照定位。故,显示模组200能够在移动的过程中被拍照定位,节省了时间,且能够通过XXY对位平台111及时调整显示模组200的位置,提高了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的贴附质量。第二对位检测装置23的结构可以与显示模组对位检测装置132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第二监控装置24位于预压工位a2的两侧,且第二监控装置24的镜头沿第一方向M与显示模组 200相对设置,以使得第二监控装置24能够拍摄到预压压头222压合导电膜100时的状态以及导电膜 100与金属背板201的贴合状态,为工作人员提供视频、图像参考,以便及时调整显示模组200的位置,以防止预压压头222与显示模组200的第一边沿干涉,并同时对预压压头222的形状进行监控,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更换预压压头222,由此,可避免因未监控而未及时发现预压压头222压坏显示模组200或者导电膜100在金属背板201上的贴附位置超出预设位置区域的情况。
第二监控装置24包括第一工业相机241,第一工业相机241为两个,两个第一工业相机241沿第一方向M分别位于预压工位a2的两侧,第一工业相机241的光轴与第一方向M平行,且第一工业相机241的镜头朝向显示模组200,以使得第一工业相机241能够监控预压压头222沿第一方向M的位置、导电膜100沿第一方向M的位置和显示模组200沿第一方向M的位置,为工作人员提供精确的参考视频、图像。
第一工业相机241可以与初贴工业相机141为相同的相机,且安装方式也可以相同,具体可参考上述描述。
如图14所示,预压模块2还包括预压压头检测装置25,预压压头检测装置25用于检测预压压头 222的尺寸,当预压压头222的尺寸大于预设值时第二控制单元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工作人员及时对预压压头222进行更换,防止了因预压压头222的变形量超出预设范围而导致预压压头222与显示模组200的第一边沿产生干涉,避免了由此导致预压压头222对显示模组200的第一边沿进行挤压而造成损坏。
具体地,预压压头检测装置25设置在预压压头222的下方,且位于预压工位a2的一侧,预压压头检测装置25中的镜头朝向预压压头222的预压面2223,以对预压压头222的正面进行拍照检测,预压压头222在对导电膜100进行压合之前或者压合之后可移动至预压压头检测装置25的正上方,从而能够使得预压压头检测装置25对预压压头222的预压面2223进行拍照检测,以及时监控预压压头 222的形变量,从而及时对形变量超出预设范围的预压压头222进行更换,以保证预压压头222对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的压合质量。
如图19和图20所示,保压模块3包括保压工位a3和保压装置32,保压工位a3用于放置完成预压的显示模组200;保压装置32包括保压驱动装置321和保压压头322,保压驱动装置321用于带动保压压头322移动,以使保压压头322将导电膜100的第三部分103整体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相挤压贴合,并使导电膜100的第二部分102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204相贴合。由此,保压驱动装置321可带动保压压头322对位于保压工位a3上的导电膜100和显示模组200完成保压动作,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完成预压的显示模组200可通过搬运机械臂搬运至保压治具31上,此时保压治具31处于保压工位a3上,从而保压治具31可以将显示模组200固定在保压工位a3上,以使完成预压的显示模组200能够停留在保压工位a3上。并且保压治具31将显示模组200进行固定,可以防止显示模组200在保压治具31上移动,避免由此而导致显示模组200与导电膜100预压失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完成预压的显示模组200可通过搬运机械臂搬运至保压治具31上,并固定在保压治具31上,保压治具31可以携带着显示模组200在第二平台轨道42滑动至保压工位a3上,以使完成预压的显示模组200能够停留在保压工位a3上。
在第三种实施例中,保压治具31和预压治具21还可以是同一个治具,由此完成预压的显示模组 200可直接通过预压治具21在第二平台轨道42上滑动至保压工位a3上,从而简化了显示模组200的移动路径,提高了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贴附效率。
另外,保压治具31对显示模组200的固定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其固定方式与初贴治具11对显示模组200的固定方式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上述的保压驱动装置321可以带动保压压头322移动,保压驱动装置321的实现形式与预压驱动装置221大致相同,具体可参考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保压压头322还连接有保压压头气缸3212,保压压头322和保压压头气缸3212的连接形式与预压压头222和预压压头气缸2212的连接形式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由此,当直线电机带动保压压头322移动至导电膜100附近时,保压压头气缸 3212能够带动保压压头322继续向导电膜100移动,提高了保压压头322的移动精度,防止了保压压头322向导电膜100移动了较大距离而使得保压压头322对导电膜100的压合力较大,避免了由此导致的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受到较大的压合力而损坏,同时也防止了保压压头322向导电膜100的移动距离较小而使得保压压头322对导电膜100的压合力较小,避免了由此而导致的导电膜 100的第三部分103整体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之间的贴合不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保压压头322包括保压压头底座3221和保压压头本体3222,保压压头底座3221通过压头安装板与保压压头气缸3212的伸缩臂固定连接,使得保压压头322易于拆装。保压压头本体3222包括保压胶垫3226、相互平行的第一水平保压面3223和第二水平保压面3224,第一水平保压面3223与第二水平保压面3224之间具有高度差且通过竖直保压面3225连接,第一水平保压面3223用于压合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竖直保压面3225用于压合导电膜100的第二部分102,第二水平保压面3224用于压合导电膜100的第三部分103。由此,在第二水平保压面3224压合导电膜100的第三部分103时,第一水平保压面3223会与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压合,防止了导电膜 100的第一部分101出现翘起的情况,竖直保压面3225会与导电膜100的第二部分102压合,防止了导电膜100的第二部分102出现褶皱的情况。保压压头本体3222与保压胶垫3226可以粘接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形,第一水平保压面3223、第二水平保压面3224和竖直保压面3225均位于保压胶垫3226上,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水平保压面3223、第二水平保压面3224和竖直保压面3225与导电膜100的贴合过程中保压压头322可以变形,以缓冲保压压头322在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相贴合时形成的挤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保压模块3还包括保压治具调整装置、第三对位检测装置33、第三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三监控装置34,第三对位检测装置33与第三控制单元电连接,第三控制单元与保压治具调整装置电连接。其中,保压治具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显示模组200的位置,具体地,保压治具调整装置的输出端与保压治具31固定连接,使得保压治具调整装置能够对保压治具31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固定在保压治具31上的显示模组200的位置能够得到调整,从而能够对因将显示模组200 从预压工位a2移动至保压工位a3产生的位置误差进行补偿,以使得保压压头322能够较为精确的将导电膜100的第三部分103整体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相挤压贴合。
第三对位检测装置33用于确定显示模组200的位置信息,为导电膜100的第三部分103和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的贴合提供数据支持。然后第三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显示模组200的位置信息控制保压治具调整装置的调整轨迹,以及时调整显示模组200的位置,使得保压压头322能够精确对位压合于导电膜100的第三部分103上。第三监控装置34用于监控保压压头322与导电膜100的第三部分103的压合状态以及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的贴合状态,为工作人员提供视频、图像参考,以便及时调整保压驱动装置321的运动参数,以防止保压压头322与显示模组200的第一边沿干涉,同时还能及时监控到保压压头322的形变量,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将形变量超出预设范围的保压压头322进行更换。由此,保压治具调整装置、第三对位检测装置33、第三控制单元以及第三监控装置 34的使用提高了该导电膜贴附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
具体地,第三对位检测装置33位于保压工位a3的上方,且位于显示模组200从预压工位a2移动至保压工位a3的途径中,由此,显示模组200在从预压工位a2向保压工位a3移动的过程中能够经过第三对位检测装置33的下方,且第三对位检测装置33的镜头能够正对着显示模组200的上表面进行拍照,从而能够使得第三对位检测装置33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拍照定位。故,显示模组200能够在移动的过程中被拍照定位,节省了时间,且能够通过XXY对位平台111及时调整显示模组200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的贴附效率。其中第三对位检测装置33的结构可以与显示模组对位检测装置132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第三监控装置34位于保压工位a3的两侧,且第三监控装置34的镜头沿第一方向M与显示模组 200相对设置,以使得第三监控装置34能够拍摄到保压压头322压合导电膜100时的状态以及导电膜 100与显示模组200的贴合状态,为工作人员提供视频、图像参考,以便及时调整显示模组200的位置,以防止保压压头322与显示模组200的第一边沿干涉,并同时对保压压头322的形状进行监控,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更换保压压头322,由此,可避免因未监控而未及时发现保压压头322压坏显示模组200或者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贴附的过程中出现褶皱或者撕裂的情况。第三监控装置34 的结构形式与第一监控装置14的结构形式大致相同,具体可参考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导电膜贴附设备除包括上述的初贴模块1、预压模块2和保压模块3外,还包括撕膜模块5,撕膜模块5位于初贴模块1的下游且位于保压模块3的上游,撕膜模块5用于将导电膜100的底膜撕除,底膜贴附于导电膜100的上表面,且底膜的硬度硬于导电膜100的硬度。由此,能够使得导电膜100 的第三部分103整体在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相贴合时,导电膜100不受底膜的影响,防止了与金属背板201相贴合的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发生翘曲,且与保压后再撕除底膜相比,避免了因撕除底膜而导致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的贴合不牢固甚至导致导电膜100部分与显示模组200相互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撕膜模块5位于初贴模块1的下游且位于保压模块3的上游是指,在导电膜 100与显示模组200的贴附工艺流程中,撕膜模块5位于初贴模块1的之后保压模块3之前。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完成预压动作后,会移动至撕膜模块5上进行撕膜动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200会在完成撕膜动作后,再移动至预压工位a2上进行预压动作,在此并不做限定。
当显示模组200是在完成预压动作后,再进行撕膜动作时,如图14-图17所示,撕膜模块5包括撕膜工位a4和撕膜装置52,撕膜工位a4用于放置完成预压的显示模组200,撕膜装置52包括撕膜驱动装置和撕膜夹子521,撕膜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撕膜夹子521移动,以使撕膜夹子521将底膜从导电膜100上撕除。由此,撕膜驱动装置可带动撕膜夹子521对位于撕膜工位a4上的导电膜100和显示模组200完成撕膜动作,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压后的显示模组200可通过搬运机械臂从预压工位a2搬运至撕膜治具上,撕膜治具可以携带着显示模组200位于撕膜工位a4上,以使预压完的显示模组200能够停留在撕膜工位 a4上。并且撕膜治具可以将显示模组200进行固定,以防止显示模组200在撕膜治具上移动,避免由此而导致撕膜失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预压工位a2和撕膜工位a4可以是同一个工位,由此可避免显示模组200再次进行移动,节省了时间。此时,撕膜驱动装置可以包括撕膜直线电机,撕膜夹子521固定在撕膜直线电机上。且撕膜直线电机可以和预压直线电机2211为同一个直线电机,即撕膜夹子521可以与预压直线电机2211固定连接,节省了成本。并且撕膜夹子521还连接有撕膜气缸522,撕膜气缸522通过安装板固定在预压直线电机2211上,撕膜气缸522的伸缩臂可通过压头安装板与撕膜夹子521中的其中一个夹持臂连接,另一个撕膜夹子521的夹持臂可安装于压头安装板上。由此,撕膜气缸522通过伸缩臂伸长或者缩短能够使撕膜夹子521夹紧或松开,以使撕膜夹子521能够夹持底膜或者松开对底膜的夹持。
且撕膜夹子521和预压压头222可并列安装于压头安装板上,撕膜夹子521位于预压治具21沿显示模组200厚度方向的投影区域的外面,以防止预压压头222对显示模组200进行预压时撕膜夹子521 与显示模组200产生干涉,避免了由此导致的撕膜夹子521对显示模组200的挤压损坏。
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包括导电膜剥离装置6,导电膜剥离装置6位于初贴模块1的上游,导电膜剥离装置6用于将导电膜100由载膜带上剥离。由此,可将导电膜100通过导电膜剥离装置6自动剥离,速度快且剥离效果好。具体地,导电膜剥离装置6位于导电膜100的上料区内,将具有导电膜100的载膜带放入导电膜剥离装置6内,导电膜剥离装置6能够将导电膜100从载膜带上剥离出来,然后通过四轴机器人1211上的吸附头123和初贴压头122将导电膜100放入导电膜100料盘内,为导电膜 100与显示模组200的初贴做好准备。
如图22所示,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包括保护膜撕除装置7,以将显示模组200上的保护膜撕除。显示模组200在与导电膜100初贴之前,显示模组200的表面会贴附有一层保护膜,以防止显示模组200 的表面粘附有灰尘,避免了因显示模组200表面有灰尘而影响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的贴合质量。因此,在显示模组200与导电膜100初贴之前,需要将保护膜从显示模组200上撕除。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膜撕除装置7包括易撕贴剥离装置72、夹持件73和驱动件,易撕贴剥离装置72用于将易撕贴由易撕贴料带上剥离,夹持件73用于夹持易撕贴,驱动件用于驱动夹持件73夹持易撕贴贴附于显示模组200的保护膜上并将保护膜与显示模组200撕离,且夹持件73从将易撕贴从易撕贴料带上剥离,到易撕贴贴附于显示模组200的保护膜上,再到通过易撕贴将保护膜从显示模组200上撕离的整个过程中,夹持件73始终夹持着易撕贴的一端,工艺流程简单,能够提高显示模组200的保护膜的撕除效率。
具体地,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包括保护膜撕离工位a5和保护膜撕膜治具71,显示模组200在与导电膜100初贴之前表面会贴附有一层保护膜,以防止显示模组200上附着有灰尘,保护膜撕离工位a5 用于放置待撕保护膜的显示模组200,保护膜撕膜治具71用于固定显示模组200,保护膜撕膜治具71 可携带显示模组200处于保护膜撕离工位a5上,以方便易撕贴撕除装置将易撕贴贴附于保护膜上并将保护膜与显示模组200撕离。
另外,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包括第三平台轨道43,保护膜撕膜治具71能够在第三平台轨道43上滑动,且第三平台轨道43的一端靠近显示模组200的上料区,另一端靠近保护膜撕离工位a5,待贴附导电膜100的显示模组200通过上料机器人8从上料区搬运至保护膜撕膜治具71上,保护膜撕膜治具 71在第三平台上滑动至保护膜撕离工位a5,以将待撕保护膜的显示模组200移动至保护膜撕离工位 a5上,传送快捷方便。
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包括预对位检测装置,预对位检测装置靠近显示模组200的上料区设置,且当上料机器人8搬运显示模组200从上料区移动至保护膜撕膜治具71的过程中,显示模组200会经过预对位检测装置的上方,预对位检测装置中的镜头朝向显示模组200,并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拍照,以得到显示模组200的初步位置信息,从而能够为易撕贴撕除装置夹持易撕贴贴附于显示模组200的保护膜上提供数据参考。预对位检测装置可以与导电膜对位检测装置131大致相同,即可以使包括CCD 相机,也可以是包括CMOS相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包括扫码设备,用以对显示模组200扫码识别信息。扫码设备可以设置在第三平台轨道43的上方,使得显示模组200在从上料区移动至保护膜撕离工位a5的过程中,能够经过扫码设备的下方,以使扫码设备能够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扫码识别。
如图23所示,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包括检测模块9,检测模块9位于保压模块3的下游,检测模块 9用于检测显示模组200上导电膜100的贴附位置是否合格,当显示模组200上导电膜100的贴附位置合格时,显示模组200进入待料盘92,当显示模组200上导电膜100的贴附位置不合格时,显示模组200进入废料盘93。由此,通过检测模块9可对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之间的贴合质量进行自动检测,并能够将合格的显示模组200和不合格的显示模组200进行自动分拣,速度快且检测效果较好。
具体地,检测模块9包括检测工位a6和检测装置91,检测工位a6用于放置完成保压的显示模组 200;检测装置91包括第二工业相机911,第二工业相机911位于检测工位a6的上方,所示第二工业相机911用于拍摄显示模组200的位置信息和导电膜100的位置信息,检测精度高,提高了检测合格率。且第二工业相机911可以与初贴工业相机141为同一种相机,在此并不做限定。
具体地,完成保压的显示模组200可通过显示模组传送装置4从保压工位a3传送至检测工位a6,即显示模组200可以从保压治具31上传送至检测治具94上,检测治具94将显示模组200进行固定并处于检测工位a6上,以使检测装置91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拍照检测。检测装置91位于显示模组200 的上方,且检测装置91中的镜头朝向显示模组200的正面,以使检测装置91能够对导电膜100在显示模组200上的位置进行检测,以及对导电膜100和显示模组200的贴合质量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包括第四平台轨道44,且第四平台轨道44的一端位于待料盘 92附近,第四平台轨道44的另一端位于废料盘93附近,第四平台轨道44上设置有直线马达,直线马达能够驱动检测治具94在第四平台轨道44上滑动,且检测装置91位于第四平台轨道44的上方,能够使得检测治具94上的显示模组200在经过检测装置91检测后,合格的则能够通过第四平台轨道 44滑动至待料盘92附近,然后将合格的显示模组200放置待料盘92附近,不合格的则能够通过第四平台轨道44滑动至废料盘93附近,然后将不合格的显示模组200放至废料盘93内。
并且在待料盘92处还设置有抽检平台95和抽检搬运机械臂,抽检搬运机械臂能够将待料盘92 内的显示模组200搬运至抽检平台95上,以供工作人员对检测合格的显示模组200进行人工检测。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导电膜贴附设备还包括除静电装置,除静电装置可以包括静电消除棒,静电消除棒可以固定在易撕贴撕膜工位a4、初贴工位a1、预压工位a2以及保压工位a3之间,以使得显示模组200在上述工位之间传送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消除静电的动作,以防止灰尘粘附于显示模组200 上,避免由此影响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的贴附效果。
在该导电膜贴附设备上,待贴附导电膜100的显示模组200在上料区上料,上料机器人8将显示模组200搬运至保护膜撕膜治具71上,此时保护膜撕膜治具71靠近上料区,上料机器人8搬运显示模组200至保护膜撕膜治具71的过程中会通过预对位检测装置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拍照定位,然后固定有显示模组200的保护膜撕膜治具71在第三平台轨道43上移动至保护膜撕离工位a5,且显示模组 200在第三平台轨道43上移动的过程中扫码机会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扫码,以对显示模组200进行信息确认。
易撕贴通过易撕贴剥离装置72将易撕贴从易撕贴料带上剥离,然后夹持件73夹持易撕贴移动至保护膜撕离工位a5,并将易撕贴的一部分贴附于显示模组200上,移动夹持件73将显示模组200表面的保护膜撕离。
然后撕除了保护膜的显示模组200通过保护膜撕膜治具71在第三平台轨道43上滑动,重新回到靠近上料区的位置,显示模组传送装置4将显示模组200并搬运至初贴治具11上,即显示模组200 在第一平台轨道41上的初始位置,初贴治具11将显示模组200吸附固定并在第一平台轨道41上移动,将显示模组200移动至初贴工位a1,在移动过程中第一对位检测装置13会对显示模组200进行较为精确的拍照定位。
导电膜100通过导电膜剥离装置6从载膜带上剥离并被放置到导电膜100料盘内,四轴机器人1211 吸附并移动导电膜100至初贴工位a1,在四轴机器人1211移动导电膜100的过程中根据显示模组200 的位置信息和导电膜100的位置信息控制四轴机器人1211的移动轨迹,并通过XXY对位平台111对显示模组200的位置进行调整,以将导电膜100的第一部分101远离第二部分102的边沿贴附在显示模组200内的预设位置上,并且第一监控装置14会对贴合过程进行摄像,然后贴合平台将初贴完导电膜100的显示模组200重新移动至显示模组200在第一平台轨道41上的初始位置处。
然后显示模组传送装置4将显示模组200搬运至预压治具21,即显示模组200在第二平台轨道42 上的初始位置处,第二对位检测装置23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拍照定位,第二控制单元根据显示模组 200的位置信息控制预压治具调整装置对预压治具21进行移动调整,并控制预压压头222将导电膜100 的第一部分101整体与金属背板201贴合,在此贴合过程中,第二监控装置24会对贴合过程进行摄像监控,并同时对预压压头222的寿命进行监控。
完成预压的显示模组200在预压工位a2上,通过撕膜模块5将导电膜100上的底膜进行撕除;完成撕除底膜的显示模组200通过预压治具21在第二平台轨道42上移动至保压工位a3,在此移动过程中第三对位检测装置33会对显示模组200进行拍照定位,第三控制单元会根据定位信息控制保压治具调整装置对保压治具31进行移动调整,并控制保压压头322将导电膜100的第三部分103整体与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203贴合,在此贴合过程中,第三监控装置34会对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 200的贴合过程进行摄像监控,并同时对保压压头322的寿命进行监控。至此,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完成贴合,以使显示模组200上的静电能够传送至金属背板201上释放掉。
完成保压的显示模组200再通过显示模组传送装置4搬运至检测治具94上,检测治具94吸附固定显示模组200并在第四平台轨道44上移动至检测工位a6,检测装置91将对显示模组200和显示模组200上的导电膜100进行拍照定位,以检测导电膜100与显示模组200的贴合是否合格,若合格,则通过检测治具94在第四平台轨道44上移动并靠近待料盘92,然后将合格的显示模组200移动至待料盘92内,若不合格,则通过检测治具94在第四平台轨道44上移动并靠近废料盘93,然后将不合格的显示模组200移动至废料盘93内。另外抽检运臂可以将检测合格的贴附有导电膜100的显示模组 200搬运至抽检平台95上,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抽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导电膜贴附设备,用于将导电膜贴附于设有金属背板的显示模组上,所述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超出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所述导电膜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贴附设备包括:
初贴模块,所述初贴模块用于将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边沿与所述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贴合;
预压模块,所述预压模块位于所述初贴模块的下游,所述预压模块用于将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整体与所述金属背板相贴合;
保压模块,所述保压模块位于所述预压模块的下游,所述保压模块用于将所述导电膜的第三部分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贴合,并使所述导电膜的第二部分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贴模块包括:
初贴工位,所述初贴工位用于放置待贴附导电膜的显示模组;
导电膜贴附装置,所述导电膜贴附装置包括初贴驱动装置、初贴压头和吸附头,所述初贴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初贴压头和所述吸附头运动,以使所述吸附头吸附所述导电膜,并使所述初贴压头将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边沿与所述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挤压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贴压头包括初压面,所述初压面上设置有吸附孔,所述吸附孔连通有抽真空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贴模块还包括第一对位检测装置、第一控制单元以及第一监控装置,所述第一对位检测装置用于确定所述导电膜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导电膜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初贴驱动装置的运动轨迹,以使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边沿与所述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对位贴合,所述第一监控装置用于监控所述初贴压头与所述导电膜的压合状态以及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边沿与所述金属背板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的贴合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模块包括:
预压工位,所述预压工位用于放置初贴完导电膜的显示模组;
预压装置,所述预压装置包括预压驱动装置和预压压头,所述预压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预压压头移动,以使所述预压压头将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整体与所述金属背板相挤压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压头包括预压面,所述预压面为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预压模块还包括:
预压治具调整装置、第二对位检测装置、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二监控装置,所述预压治具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所述第二对位检测装置用于确定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预压治具调整装置的调整轨迹,以使所述预压压头对位压合于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监控装置用于监控所述预压压头与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的压合状态以及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整体与与所述金属背板的贴合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监控装置包括第一工业相机,所述第一工业相机位于所述预压工位的两侧,所述第一工业相机用于监控所述预压压头沿第一方向的位置信息、所述导电膜沿第一方向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显示模组沿第一方向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且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预压模块还包括:
预压压头检测装置,所述预压压头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预压压头的尺寸,当所述预压压头的尺寸大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发出提示信息,以提示对所述预压压头进行更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模块包括:
保压工位,所述保压工位用于放置完成预压的显示模组;
保压装置,所述保压装置包括保压驱动装置和保压压头,所述保压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保压压头移动,以使所述保压压头将所述导电膜的第三部分整体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相挤压贴合,并使所述导电膜的第二部分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侧壁相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压头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水平保压面和第二水平保压面,所述第一水平保压面与所述第二水平保压面之间具有高度差且通过竖直保压面连接,所述第一水平保压面用于压合所述导电膜的第一部分,所述竖直保压面用于压合所述导电膜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三水平保压面用于压合所述导电膜的第三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保压模块还包括:
保压治具调整装置、第三对位检测装置、第三控制单元和第三监控装置,所述保压治具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所述第三对位检测装置用于确定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三控制单元能够根据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信息控制所述保压治具调整装置的调整轨迹,以使所述保压压头对位压合于所述导电膜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监控装置用于监控所述保压压头与所述导电膜的第三部分的压合状态以及所述导电膜的第三部分整体与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边沿的上表面的贴合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撕膜模块,所述撕膜模块位于所述初贴模块的下游且位于所述保压模块的上游,所述撕膜模块用于将所述导电膜的底膜撕除,所述底膜贴附于所述导电膜的上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模组传送装置,所述显示模组传送装置用于将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初贴模块、所述预压模块以及所述保压模块之间传送。
15.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膜剥离装置,所述导电膜剥离装置位于所述初贴模块的上游,所述导电膜剥离装置用于将所述导电膜由载膜带上剥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位于所述保压模块的下游,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显示模组上所述导电膜的贴附位置是否合格,当所述显示模组上所述导电膜的贴附位置合格时,所述显示模组进入待料盘,当所述显示模组上所述导电膜的贴附位置不合格时,所述显示模组进入废料盘。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电膜贴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检测工位,所述检测工位用于放置完成保压的显示模组;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工业相机,所述第二工业相机位于所述检测工位的上方,所示第二工业相机用于拍摄所述显示模组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导电膜的位置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24358.3A CN114103087B (zh) | 2021-11-26 | 2021-11-26 | 一种导电膜贴附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24358.3A CN114103087B (zh) | 2021-11-26 | 2021-11-26 | 一种导电膜贴附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03087A CN114103087A (zh) | 2022-03-01 |
CN114103087B true CN114103087B (zh) | 2022-07-29 |
Family
ID=80370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24358.3A Active CN114103087B (zh) | 2021-11-26 | 2021-11-26 | 一种导电膜贴附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030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03088B (zh) * | 2021-11-26 | 2022-07-08 | 惠州深科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导电膜贴附方法及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75255A (ja) * | 2007-09-19 | 2009-04-09 | Asahi Glass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CN106103083A (zh) * | 2014-02-18 | 2016-11-09 | 夏普株式会社 | 层叠膜和贴膜方法 |
CN208514961U (zh) * | 2018-06-13 | 2019-02-19 | 珠海凯蒂亚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薄膜贴附设备 |
CN210148735U (zh) * | 2019-04-08 | 2020-03-17 | 苏州威驰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度贴膜检测机 |
CN111300953A (zh) * | 2020-02-28 | 2020-06-19 |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板材五面复合设备 |
CN112731695A (zh) * | 2020-12-25 | 2021-04-30 | 东莞市鼎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贴合机及贴合方法 |
CN113561512A (zh) * | 2021-07-31 | 2021-10-29 | 江苏阳铭互联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器用支架贴合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05639B (zh) * | 2016-06-27 | 2018-11-30 |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全自动贴标机 |
CN110588125A (zh) * | 2019-10-15 | 2019-12-20 | 深圳市集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玻璃表面保护膜的撕膜、切割和贴附装置 |
CN110802910A (zh) * | 2019-11-29 | 2020-02-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剥离贴附装置、剥离贴附方法及自动贴合设备 |
-
2021
- 2021-11-26 CN CN202111424358.3A patent/CN1141030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75255A (ja) * | 2007-09-19 | 2009-04-09 | Asahi Glass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CN106103083A (zh) * | 2014-02-18 | 2016-11-09 | 夏普株式会社 | 层叠膜和贴膜方法 |
CN208514961U (zh) * | 2018-06-13 | 2019-02-19 | 珠海凯蒂亚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薄膜贴附设备 |
CN210148735U (zh) * | 2019-04-08 | 2020-03-17 | 苏州威驰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度贴膜检测机 |
CN111300953A (zh) * | 2020-02-28 | 2020-06-19 |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板材五面复合设备 |
CN112731695A (zh) * | 2020-12-25 | 2021-04-30 | 东莞市鼎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贴合机及贴合方法 |
CN113561512A (zh) * | 2021-07-31 | 2021-10-29 | 江苏阳铭互联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器用支架贴合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03087A (zh) | 2022-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331872B1 (ko) |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자동 합착 장치 | |
CN112076947A (zh) | 一种粘接组装设备 | |
CN114103087B (zh) | 一种导电膜贴附设备 | |
CN108327239A (zh) | 全自动电子产品双面贴膜生产线 | |
CN106936277B (zh) | 马达框架的全自动贴合机 | |
WO2019061725A1 (zh) | 一种手机辅料自动贴合机及其运行方法 | |
CN210064698U (zh) | 一种fpc贴胶分条设备 | |
CN113909861B (zh) | 电池安装保压设备 | |
WO2023050601A1 (zh) | 贴膜设备 | |
JP2012001291A (ja) | フィルム剥離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ム剥離方法 | |
CN214174765U (zh) | 一种全自动多工位软对硬贴附设备 | |
CN210590559U (zh) | 用于光学胶的重离型下撕膜结构 | |
CN213302715U (zh) | 一种屏幕返修贴合机 | |
CN114103088B (zh) | 一种导电膜贴附方法及设备 | |
CN219179736U (zh) | 用于lcd和cg组装的高精度贴合设备 | |
CN218804028U (zh) | 一种自动贴膜设备 | |
CN218315241U (zh) | 镜片贴膜设备以及ar眼镜生产线 | |
CN211208483U (zh) | 一种oled的fpc贴合设备 | |
CN219362489U (zh) | 一种双工位贴膜机 | |
CN217626320U (zh) | Opencell全自动贴合装置 | |
CN210136666U (zh) | 一种贴合装置 | |
CN214608294U (zh) | 一种贴膜设备 | |
CN218926815U (zh) | 一种背光组装机 | |
JP2012047815A (ja) | フィルム剥離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ム剥離方法 | |
CN217455275U (zh) | 一种撕膜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