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2138A - 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2138A
CN114082138A CN202111174031.5A CN202111174031A CN114082138A CN 114082138 A CN114082138 A CN 114082138A CN 202111174031 A CN202111174031 A CN 202111174031A CN 114082138 A CN114082138 A CN 114082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fixedly connected
gear
groov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740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2138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17403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21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2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2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2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21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6User-manipulated weights
    • A63B21/062User-manipulated weights including guide for vertical or non-vertical weights or array of weights to move against gravity forces
    • A63B21/0626User-manipulated weights including guide for vertical or non-vertical weights or array of weights to move against gravity forces with substantially vertical guiding means
    • A63B21/0628User-manipulated weights including guide for vertical or non-vertical weights or array of weights to move against gravity forces with substantially vertical guiding means for vertical array of weigh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1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upper limbs or related muscles, e.g. chest, upper back or shoulder mus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6Indicating or scoring devices for games or players, or for other sports activit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属于医疗康复训练器材领域。躺椅和配重装置设置在底座上;躺板上端开设有阻尼滑槽,阻尼滑槽内可滑动地连接有压力传感器,蜂鸣器信号连接至控制器,支撑块设置在第一支撑杆,支撑块可滑动地连接有套板,套板固定连接有臂挡,第一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套板、另一端固定连接至配重装置;第一滑块可滑动的连接至第一滑槽,铰接剪叉一侧铰接至第一滑块,铰接剪叉一端通过销轴可滑动地连接至限位滑槽,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至第一滑块,第二电机传动连接至第一螺纹杆,支撑台上设置有躺椅,臂挡定位训练者小臂与大臂的活动范围,躺椅防止训练者的胯部下垂,压力传感器判定训练者姿势是否标准。

Description

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训练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的能力,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
肘关节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肘关节僵硬和肘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为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术后需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加速肘关节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发生,肘关节康复训练时,不能完全依赖康复训练装置的辅助功能,病人在康复训练时也需要进行发力训练,让康复装置仅仅提供辅助。
肘关节术后恢复训练动作通常为:
训练者手握两根固定的拉绳,并调整姿势至呈倾斜状态,且面部朝上,训练者通过手肘活动拉动身体改变身体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使小臂与大臂之间的角度改变,进行活动恢复训练,动作要点为:
1.大臂紧贴身体沿肩部做周转摆动,使大臂的周转摆动方向保持一致,减少关节负担;
2.小臂紧贴身体沿大臂做周转摆动,使小臂的周转摆动方向保持一致,减少关节负担;
3.腰背保持挺直,使活动部位为手肘,提高训练效果。
由于术后手肘活动受限,手肘恢复训练时会给训练者带来一定程度的痛苦,训练者本能得会倾向于减少痛苦,因此动作容易变形,常表现为:
1.小臂沿大臂摆动至受限位置时,训练者会自然的使小臂和大臂的离开身体,达到看似更大的训练摆动角度,但实际动作在小臂和大臂的离开身体后的活动部位不再以手肘活动为主,对手肘的恢复训练帮助极小;
2.腰背不挺直,依靠肩胛骨的前后活动达到看似更大的训练摆动角度,弊端同上;
3.在重力作用下,活动过程中胯部下垂,使下半身与地面的角度和上半身与地面的角度不一致,使上半身几乎与地面垂直,不仅加重腰部负担,而且容易使动作变成全身运动的“引体向上”,更容易引起上述动作变形。
因此现有技术的训练过程需要不断的有人指导并纠正动作,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但训练者由于身体与地面倾斜,容易打滑,动作很难保持,且训练者训练时所受拉力均由自身体重、身体形成的杠杆长度和受力角度决定,因此不利于针对不同恢复期的进行合适的配重,且由于训练时受力角度不断变化,且动作变形时身体形成的杠杆长度也不断变化,因此训练负重也不断变化,变化的力容易使训练者超出自身受力极限,导致手肘受伤,因此为便于训练者的自主正确训练,并保持训练配重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便于训练者的自主正确训练,动作容易变形的问题。
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一种训练用设备,所述训练用设备包括机架、躺椅、锻炼装置和配重装置,其中:
所述机架包括底座、支撑柱和第一支撑杆,所述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躺椅设置在所述底座,所述配重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躺椅包括躺板、脚垫、压力传感器和蜂鸣器,所述躺板上端开设有阻尼滑槽,所述阻尼滑槽内可滑动地连接有两个阻尼滑块,所述阻尼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至控制器,所述蜂鸣器固定连接至所述躺板,所述蜂鸣器信号连接至所述控制器,所述躺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脚垫;
两个所述锻炼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躺板的两侧,所述锻炼装置包括套板、臂挡、支撑块、握把、导向辊和第一拉绳,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支撑块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可滑动地连接有所述套板,所述套板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握把,所述套板远离所述躺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臂挡,所述臂挡伸出所述套板固定连接有所述握把的一侧,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套板、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配重装置;
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配重装置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为双向螺杆,两个所述配重装置分别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杆旋向相反的两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为双向螺杆,两个所述支撑块分别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旋向相反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
S2:调节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位置,使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肩部下方;
S3:肩部抵靠在所述压力传感器上,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螺纹杆转动,所述第一螺纹杆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滑块带动所述铰接剪叉的下端一侧移动,调节所述躺椅的高度;
S4:启动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第二螺纹杆转动,通过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杆转动,带动所述支撑块移动,所述第二滑块的移动与所述支撑块移动同步;S5:通过配重调节步骤调节所述配重装置;
S6:拉动所述握把带动所述套板在所述支撑块上滑动,所述套板拉动所述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带动配重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一支撑杆与第二螺纹杆的联动分别带动配重装置与训练装置对应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装置包括第二滑块、限位角板、配重块和限位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所述限位角板,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内可滑动地连接有所述限位滑块,若干所述配重块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限位角板,所述第一拉绳固定连接至所述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用于卡接所述配重块。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角板与所述配重块接触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有多个滚子,所述滚子与所述配重块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滑块内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转轴可转动地所述限位滑块,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限位滑块开设有让位槽,所述配重块固定连接有组装齿条,任意两个所述组装齿条拼接可保持齿条连续,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分别通过所述让位槽啮合至所述组装齿条,所述第一齿轮开设有棘轮槽,所述转轴设置有止动块,所述止动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齿轮的转动方向,所述容纳槽可滑动地连接有配合齿条,所述转轴开设有配合齿槽,所述配合齿条与所述配合齿槽啮合,所述配合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拉绳,所述第三拉绳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配合齿条、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
所述锻炼装置还包括第二抠块,所述第二抠块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握把,所述第三拉绳远离所述配合齿条的一端架设在所述导向辊上并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抠块;
所述配重调节步骤包括S51和S52;
S51:拉动所述第二抠块,所述第二抠块带动所述第三拉绳移动,所述第三拉绳带动所述配合齿条移动,所述配合齿条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止动块转动,所述止动块通过所述棘轮槽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使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组装齿条上同方向移动,带动所述限位滑块移动,从而调节所述限位滑块与所述配重块的啮合位置;
S52:松开所述第二抠块,在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所述配合齿条复位,所述配合齿条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止动块转动,所述止动块复位,拉动所述推板,所述配重块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齿轮反转,在所述止动块作用下限制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配合齿条在行程限位的限制下克服配重块的重力通过所述限位滑块带动所述配重块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棘轮槽的一端开设有通槽,所述转轴通过花键可滑动地连接有止动块,所述容纳槽可滑动地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止动块开设有楔形面,所述楔形块与所述楔形面配合,所述楔形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楔形块、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所述止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齿轮;
所述锻炼装置还包括第一抠块,所述第一抠块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握把,所述第二拉绳远离所述楔形块的一端架设在所述导向辊上并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抠块;
所述第一齿轮至少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当所述第一齿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抠块位于所述握把靠近所述滑板的一端,所述楔形块一端与所述止动块接触,所述止动块与所述棘轮槽配合,所述第一齿轮单向转动;
当所述第一齿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抠块位于所述握把远离所述滑板的一端,所述楔形块另一端与所述止动块接触,所述止动块与所述通槽配合,所述第一齿轮可双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内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皮带驱动连接至所述第三齿轮,所述配重块的下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限位滑块对应所述定位槽位置的两侧开设有定位通槽,两个所述定位通槽分别可滑动地连接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所述第二定位块均固定连接有定位齿条,两个所述定位齿条分别与所述第三齿轮的两侧啮合,所述定位槽的垂直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定位块和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垂直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的下端开设有定位销孔,所述第一定位块和所述第二定位块对应所述定位销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销轴;
所述配重调节步骤还包括快速复位步骤S53;
S53:拉动所述第一抠块,所述第一抠块带动所述第二拉绳移动,所述第二拉绳带动所述楔形块移动,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止动块离开所述棘轮槽,并使所述止动块进入所述通槽,令所述第一齿轮进入第二工作状态,此时拉动所述滑板通过所述第一拉绳带动所述限位滑块移动,松开所述第一抠块,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楔形块复位并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带动所述止动块从所述通槽进入所述棘轮槽,令第一齿轮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均架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內
有益效果:通过臂挡定位训练者小臂与大臂的活动范围,躺椅防止训练者的胯部下垂,躺板上的压力传感器使用时传递压力信号,调整至训练者的肩部位置,当两个压力传感器接收到的压力差值超出预设阈值、或者单个压力传感器接收到的压力波动范围超出预设阈值时,控制器接收信号判定训练者姿势不标准,发出信号至蜂鸣器对训练者提供提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的西北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的东北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的西南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B-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6中F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E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的配重装置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的配重装置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C-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的配重装置的轴侧结构示剖视图;
图15为图13中G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H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11-底座,111-第一滑槽,112-第二滑槽,113-第一螺纹杆,114-第二螺纹杆,12-支撑柱,13-第一支撑杆,21-第一电机、22-第二电机,23-第三电机,3-调高装置,31-第一滑块,32-铰接剪叉,33-支撑台,331-限位滑槽,332-第三滑槽,4-躺椅,41-躺板,411-阻尼滑槽,42-脚垫,43-压力传感器,44-蜂鸣器,5-锻炼装置,51-套板,52-臂挡,53-支撑块,54-握把,541-第一抠块,542-第二抠块,55-导向辊,56-第二限位槽,57-第一拉绳,58-第二拉绳,59-第三拉绳,6-配重装置,61-第二滑块,611-限位框,62-限位角板,621-滚子,63-配重块,631-定位槽,632-组装齿条,64-限位滑块,641-容纳槽,642-让位槽,65-第一齿轮,651-棘轮槽,652-止动块,66-第二齿轮,67-第三齿轮,671-第一定位块,672-第二定位块,68-楔形块,681-第一弹簧,69-配合齿条,691-第二弹簧,7-调位装置,71-固定块,72-滑动块,721-滑动杆,73-拨杆,74-拨叉,75-传动杆,751-拨块,752-传动块,753-卡接头,754-转杆,76-第三螺纹杆,761-第三滑块,762-第一传动腔,77-第四螺纹杆,771-第四滑块,772-第二传动腔,78-卡接槽,79-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一种训练用设备,训练用设备包括机架1、躺椅4、锻炼装置5和配重装置6,其中:
机架1包括底座11、支撑柱12和第一支撑杆13,底座11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2,支撑柱12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3,躺椅4设置在底座11,配重装置6设置在底座11上;
躺椅4包括躺板41、脚垫42、压力传感器43和蜂鸣器,躺板41上端开设有阻尼滑槽411,阻尼滑槽411内可滑动地连接有两个阻尼滑块,阻尼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43,压力传感器43信号连接至控制器,蜂鸣器固定连接至躺板41,蜂鸣器信号连接至控制器,躺板41一侧固定连接有脚垫42,压力传感器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信号连接至控制器;
两个锻炼装置5对称设置在躺板41的两侧,锻炼装置5包括套板51、臂挡52、支撑块53、握把54、导向辊55和第一拉绳57,支撑块53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3上,支撑块53远离第一支撑杆13的一端可滑动地连接有套板51,套板51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把54,套板51远离躺板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臂挡52,臂挡52伸出套板51固定连接有握把54的一侧,第一拉绳57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套板51、另一端固定连接至配重装置6,臂挡52靠近握把54的一侧粘接有海绵垫;
还包括调高装置3,调高装置3包括第一滑块31、铰接剪叉32和支撑台33,支撑台33的下端开设有限位滑槽331,底座11开设有第一滑槽111,第一滑块31可滑动的连接至第一滑槽111,铰接剪叉32下端的一侧铰接至底座11、另一侧铰接至第一滑块31,铰接剪叉32的上端一侧铰接至支撑台33的下端,另一端通过销轴可滑动地连接至限位滑槽331,第一滑槽111内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13,第一螺纹杆113螺纹连接至第一滑块31,底座11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至第一螺纹杆113,支撑台33上设置有躺椅4。
使用时,训练者躺卧在躺板41上,调节压力传感器43的位置,使压力传感器43位于训练者的肩部下方,训练者躺在躺椅4上,肩部抵靠在压力传感器43上,控制第二电机22带动第一螺纹杆113转动,第一螺纹杆113带动第一滑块31在第一滑槽111内滑动,第一滑块31带动铰接剪叉32的下端一侧移动,实现对躺椅4的高度调节,调节便于不同训练者使用锻炼装置5,躺板41提供支撑力,防止训练者胯部下垂,脚垫42用于防止训练者脚部的支撑,防止滑动,当训练者训练时,当两个压力传感器43接收到的压力差值超出预设阈值、或者单个压力传感器43接收到的压力波动范围超出预设阈值时,控制器接收信号判定训练者姿势不标准,发出信号至蜂鸣器对训练者提供提醒,便于训练者保持腰背部挺直,使训练部位以手肘为主,提升训练效果;
训练者手持握把54,拉动握把54带动套板51在支撑块53上滑动,套板51拉动第一拉绳57,第一拉绳57带动配重装置6,通过调节配重装置6的配重,使训练者能够调节训练配重,用来适应不同恢复期的训练要求,提高适应性;
训练时小臂贴靠在臂挡52上,保证小臂和大臂的活动范围稳定在一平面内,提升训练效果。
具体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由于,因此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由于不同身高及体型的训练者需要的躺椅4的角度和躺椅4与锻炼装置5的距离也不同,为便于躺椅4调节角度和躺椅4与锻炼装置5的距离,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躺椅4上通过调位装置7连接至支撑台33,调位装置7包括第三螺纹杆76、第四螺纹杆77和转套79,支撑台33开设有第三滑槽332,第三滑槽332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三螺纹杆76的一端,第三螺纹杆76远离支撑台3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有转套79,转套79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有第四螺纹杆77,第四螺纹杆77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至第三滑槽332的侧壁,第三螺纹杆76上螺纹连接有第三滑块761,第三滑块761可滑动地连接至第三滑槽332,第三滑块761铰接有第一铰接杆,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至躺椅4的下端,第四螺纹杆77上螺纹连接有第四滑块771,第四滑块771可滑动地连接至第三滑槽332,第四滑块771铰接至躺椅4的下端,支撑台33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23;
调位装置7还包括切换装置,第三电机23传动连接至切换装置,切换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当切换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切换装置传动连接至第三螺纹杆76;
当切换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切换装置传动连接至第三螺纹杆76和第四螺纹杆77。
使用时,当需要调节躺板41角度时,训练者将切换装置的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一工作状态,启动第三电机23,第三电机23带动第三螺纹杆76转动,第三螺纹杆76带动第三滑块761沿第三滑槽332滑动,第三滑块761带动第一铰接杆推动躺板41,改变躺板41与支撑台33的角度;
当需要调节躺椅4与锻炼装置5的距离时,训练者将切换装置的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启动第三电机23,第三电机23带动第三螺纹杆76和第四螺纹杆77同步转动,第三螺纹杆76带动第三滑块761沿第三滑槽332滑动,第四螺纹杆77带动第四滑块771沿第三滑槽332滑动,第三滑块761和第四滑块771的同步移动带动躺板41改变躺板41与支撑台33的距离,便于适应不同身高及体型的训练者的使用。
具体实施例3:
在实施例2中,由于切换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四螺纹杆77相对第三螺纹杆76容易发生转动,为保证切换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因此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切换装置还包括传动杆75,第三螺纹杆76内部开设有第一滑孔,传动杆75套接至第一滑孔,第三螺纹杆76靠近转套79的一端开设有第一传动腔762,第一传动腔762开设有花键槽,第四螺纹杆77靠近转套79的一端开设有第二传动腔772,第二传动腔772开设有花键槽,传动杆75固定连接有传动块752,传动块752开设有花键,花键可滑动地连接至花键槽;
传动块752至少包括第三工作状态和第四工作状态:
当传动块752位于第三工作状态时,花键完全位于第一传动腔762的花键槽,花键完全脱离第二传动腔772的花键槽;
当传动块752位于第四工作状态时,花键部分位于第一传动腔762的花键槽,花键另一部分位于第二传动腔772的花键槽;
传动杆75的一端贯穿至外界,并通过花键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块752,第一传动块752可转动地连接至支撑台33,第三电机23传动连接至第一传动块752;
第一传动块752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第三电机2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通过皮带相互传动连接;
调位装置7还包括操作装置,操作装置包括固定块71,滑动块72、滑动杆721和拨叉74,固定块71固定连接至支撑台33的一侧,固定块71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可滑动地连接有滑动块72,滑动块72固定连接有滑动杆721,滑动杆721穿过固定块71,滑动杆721可滑动地连接至固定块71,传动杆7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拨块751,滑动杆721远离滑动块7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拨叉74,滑动块7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拨杆73,拨叉74卡接至拨块751,操作装置用于切换传动块752的工作状态;
调位装置7还包括卡接槽78和转杆754,第四螺纹杆77开设有第二滑孔,第二滑孔套接有转杆754,转杆754靠近传动块75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至传动块752,转杆754远离传动块752的一端贯穿至外界并固定连接有卡接头753,卡接槽78套接至转杆754,卡接槽78固定连接至支撑台33,卡接槽78对应卡接头753设置。
使用时,当需要调节躺椅4与锻炼装置5的距离时,拨动拨杆73,拨杆73带动滑动块72滑动,滑动块72通过滑动杆721带动拨叉74移动,拨叉74带动拨块751从而带动传动杆75移动,传动块752进入第四工作状态,启动第三电机23,第三电机23通过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带动传动杆75转动,传动杆75带动第三螺纹杆76和第四螺纹杆77同步转动,此时传动块752带动转杆754移动,转杆754带动卡接头753离开卡接槽78,此时第四螺纹杆77能够转动,第三螺纹杆76带动第三滑块761沿第三滑槽332滑动,第四螺纹杆77带动第四滑块771沿第三滑槽332滑动,第三滑块761和第四滑块771的同步移动带动躺板41改变躺板41与支撑台33的距离,便于适应不同身高及体型的训练者的使用;
当需要调节躺板41角度时,拨动拨杆73,拨杆73带动滑动块72滑动,滑动块72通过滑动杆721带动拨叉74移动,拨叉74带动拨块751从而带动传动杆75移动,传动块752进入第三工作状态,启动第三电机23,第三电机23通过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带动传动杆75转动,传动杆75带动第三螺纹杆76转动,此时传动块752带动转杆754移动,转杆754带动卡接头753与卡接槽78卡合,此时第四螺纹杆77相对支撑台33固定,第三电机23带动第三螺纹杆76转动,第三螺纹杆76带动第三滑块761沿第三滑槽332滑动,第三滑块761带动第一铰接杆推动躺板41,改变躺板41与支撑台33的角度。
具体实施例4:
在实施例2中,由于训练者体型不同,两臂之间的距离不同,为能够对应训练者双臂间距不同进行调整,因此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11开设有第二滑槽112,配重装置6可滑动地连接至第二滑槽112,第二滑槽112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螺纹114杆,第二螺纹114杆为双向螺杆,两个配重装置6分别螺纹连接至第二螺纹114杆旋向相反的两侧,底座11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1,第一电机21传动连接至第二螺纹114杆;
第一支撑杆13为双向螺杆,两个支撑块53分别螺纹连接至第一支撑杆13旋向相反的两侧,第一电机21传动连接至第一支撑杆13;
第一支撑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第二螺纹114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一支撑杆13与第二螺纹114杆的联动分别带动配重装置6与训练装置对应移动;
S2:调节压力传感器43的位置,使压力传感器43位于肩部下方;
S3:肩部抵靠在压力传感器43上,控制第二电机22带动第一螺纹杆113转动,第一螺纹杆113带动第一滑块31在第一滑槽111内滑动,第一滑块31带动铰接剪叉32的下端一侧移动,调节躺椅4的高度;
S4:启动第一电机21,第一电机21带动第二螺纹114杆转动,通过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带动第一支撑杆13转动,带动支撑块53移动,第二滑块61的移动与支撑块53移动同步;S5:通过配重调节步骤调节配重装置6;
S6:拉动握把54带动套板51在支撑块53上滑动,套板51拉动第一拉绳57,第一拉绳57带动配重装置6。
使用时,启动第一电机21,第一电机21带动第二螺纹114杆转动,通过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带动第一支撑杆13转动,第一支撑杆13与第二螺纹114杆均为双向螺杆,带动支撑块53移动,实现装置能够对应训练者双臂间距的不同进行调整,第二滑块61的移动与支撑块53移动同步,使第一拉绳57的受力角度趋于一致,使训练配重更加稳定。
具体实施例5:
在实施例4中,由于训练者肘部活动不便,训练者对配重的调节十分不便,为便于训练者训练时能够方便的调节配重,因此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配重装置6包括第二滑块61、限位角板62、配重块63和限位滑块64,第二滑块61螺纹连接至第二螺纹114杆,第二滑块6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角板62,第二滑块6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框611,限位框611内可滑动地连接有限位滑块64,若干配重块63可滑动地连接至限位角板62,第一拉绳57固定连接至限位滑块64,限位滑块64用于卡接配重块63。
限位角板62与配重块63接触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有多个滚子621,滚子621与配重块63接触。
限位滑块64内部开设有容纳槽641,容纳槽641内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齿轮65和第二齿轮66,转轴可转动地限位滑块64,第一齿轮65与第二齿轮66啮合,限位滑块64开设有让位槽642,配重块63固定连接有组装齿条632,任意两个组装齿条632拼接可保持齿条连续,第一齿轮65与第二齿轮66分别通过让位槽642啮合至组装齿条632,第一齿轮65开设有棘轮槽651,转轴设置有止动块652,止动块652用于限制第一齿轮65的转动方向,容纳槽641可滑动地连接有配合齿条69,转轴开设有配合齿槽,配合齿条69与配合齿槽啮合,配合齿条6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拉绳59,第三拉绳59套接有第二弹簧691,第二弹簧691的一端固定连接至配合齿条69、另一端固定连接至容纳槽641的内侧壁;
锻炼装置5还包括第二抠块542,第二抠块542可滑动地连接至握把54,第三拉绳59远离配合齿条69的一端架设在导向辊55上并固定连接至第二抠块542;
配重调节步骤包括S51和S52;
S51:拉动第二抠块542,第二抠块542带动第三拉绳59移动,第三拉绳59带动配合齿条69移动,配合齿条69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止动块652转动,止动块652通过棘轮槽651带动第一齿轮65转动,第一齿轮65带动第二齿轮66转动,使第一齿轮65和第二齿轮66在组装齿条632上同方向移动,带动限位滑块64移动,从而调节限位滑块64与配重块63的啮合位置;
S52:松开第二抠块542,在第二弹簧691的作用力下,配合齿条69复位,配合齿条69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止动块652转动,止动块652复位,拉动推板,配重块63在重力作用下带动第一齿轮65反转,在止动块652作用下限制第一齿轮65转动,配合齿条69在行程限位的限制下克服配重块63的重力通过限位滑块64带动配重块63移动。
进行配重调节时,训练者拉动第二抠块542,第二抠块542带动第三拉绳59移动,第三拉绳59带动配合齿条69移动,配合齿条69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止动块652转动,止动块652通过棘轮槽651带动第一齿轮65转动,第一齿轮65带动第二齿轮66转动,使第一齿轮65和第二齿轮66在组装齿条632上同方向移动,带动限位滑块64移动,从而改变限位滑块64与配重块63的啮合位置,改变配重,松开第二抠块542,在第二弹簧691的作用力下,配合齿条69复位,配合齿条69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止动块652转动,止动块652复位,拉动推板,配重块63在重力作用下带动第一齿轮65反转,在止动块652作用下限制第一齿轮65转动,配合齿条69在行程限位的限制下克服配重块63的重力通过限位滑块64带动配重块63移动,滚子621减少配重块63沿限位框611移动,实现训练配重的调节。
具体实施例6:
在实施例5中,由于不便于限位滑块64的反向移动,为便于限位滑块64的快速复位,因此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棘轮槽651的一端开设有通槽,转轴通过花键可滑动地连接有止动块652,容纳槽641可滑动地连接有楔形块68,止动块652开设有楔形面,楔形块68与楔形面配合,楔形块6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绳58,第二拉绳58套接有第一弹簧681,第一弹簧681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楔形块68、另一端固定连接至容纳槽641的内侧壁,止动块65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齿轮65;
锻炼装置5还包括第一抠块541,第一抠块541可滑动地连接至握把54,第二拉绳58远离楔形块68的一端架设在导向辊55上并固定连接至第一抠块541;
第一齿轮65至少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当第一齿轮65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抠块541位于握把54靠近滑板的一端,楔形块68一端与止动块652接触,止动块652与棘轮槽651配合,第一齿轮65单向转动;
当第一齿轮65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抠块541位于握把54远离滑板的一端,楔形块68另一端与止动块652接触,止动块652与通槽配合,第一齿轮65可双向转动。
容纳槽641内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三齿轮67,第一齿轮65通过皮带驱动连接至第三齿轮67,配重块63的下端开设有定位槽631,限位滑块64对应定位槽631位置的两侧开设有定位通槽,两个定位通槽分别可滑动地连接有第一定位块671和第二定位块672,第一定位块671和第二定位块672均固定连接有定位齿条,两个定位齿条分别与第三齿轮67的两侧啮合,定位槽631的垂直高度大于第一定位块671和第二定位块672的垂直高度;
定位槽631的下端开设有定位销孔,第一定位块671和第二定位块672对应定位销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销轴;
支撑块53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56,第一拉绳57、第二拉绳58和第三拉绳59均架设在第二限位槽56內;
配重调节步骤还包括快速复位步骤S53;
S53:拉动第一抠块541,第一抠块541带动第二拉绳58移动,第二拉绳58带动楔形块68移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推动止动块652离开棘轮槽651,并使止动块652进入通槽,令第一齿轮65进入第二工作状态,此时拉动滑板通过第一拉绳57带动限位滑块64移动,松开第一抠块541,在第一弹簧681的作用下,楔形块68复位并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带动止动块652从通槽进入棘轮槽651,令第一齿轮65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使用时,需要限位滑块64快速复位时,训练者拉动第一抠块541,第一抠块541带动第二拉绳58移动,第二拉绳58带动楔形块68移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推动止动块652离开棘轮槽651,并使止动块652进入通槽,令第一齿轮65进入第二工作状态,此时拉动滑板通过第一拉绳57带动限位滑块64移动并与配重块63啮合,松开第一抠块541,在第一弹簧681的作用下,楔形块68复位并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带动止动块652从通槽进入棘轮槽651,另第一齿轮65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进行配重调节时,训练者拉动第二抠块542,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第三齿轮67转动,带动第一定位块671和第二定位块672移动,此时定位销轴脱离定位销孔,解除第一定位块671和第二定位块672对配重块63的连接,第三齿轮67带动第一定位块671和第二定位块672移动,使限位滑块64能够实现训练配重的调节,
训练时拉动第一拉绳57带动限位滑块64上升,带动第一定位块671和第二定位块672上升,当第一定位块671和第二定位块672接触到定位槽631的底部带动配重块63上升,此时定位销轴进入定位销孔,此时第三齿轮67无法带动第一定位块671和第二定位块672移动,转轴与第三齿轮67联动,即无法拉动第二抠块542,训练时防止误触第二抠块542,使配重块63意外脱落发生危险。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一种训练用设备,所述训练用设备包括机架(1)、躺椅(4)、锻炼装置(5)和配重装置(6),其中:
所述机架(1)包括底座(11)、支撑柱(12)和第一支撑杆(13),所述底座(11)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3),所述躺椅(4)设置在所述底座(11),所述配重装置(6)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
所述躺椅(4)包括躺板(41)、脚垫(42)、压力传感器(43)和蜂鸣器,所述躺板(41)上端开设有阻尼滑槽(411),所述阻尼滑槽(411)内可滑动地连接有两个阻尼滑块,所述阻尼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压力传感器(43),所述压力传感器(43)信号连接至控制器,所述蜂鸣器固定连接至所述躺板(41),所述蜂鸣器信号连接至所述控制器,所述躺板(41)一侧固定连接有所述脚垫(42);
两个所述锻炼装置(5)对称设置在所述躺板(41)的两侧,所述锻炼装置(5)包括套板(51)、臂挡(52)、支撑块(53)、握把(54)、导向辊(55)和第一拉绳(57),所述支撑块(5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3)上,所述支撑块(53)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13)的一端可滑动地连接有所述套板(51),所述套板(51)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握把(54),所述套板(51)远离所述躺板(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臂挡(52),所述臂挡(52)伸出所述套板(51)固定连接有所述握把(54)的一侧,所述第一拉绳(57)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套板(51)、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配重装置(6);
所述底座(11)开设有第二滑槽(112),所述配重装置(6)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滑槽(112),所述第二滑槽(112)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二螺纹(114)杆,所述第二螺纹(114)杆为双向螺杆,两个所述配重装置(6)分别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114)杆旋向相反的两侧,所述底座(11)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1),所述第一电机(21)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114)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13)为双向螺杆,两个所述支撑块(53)分别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13)旋向相反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机(21)传动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13);
S2:调节所述压力传感器(43)的位置,使所述压力传感器(43)位于肩部下方;
S3:肩部抵靠在所述压力传感器(43)上,控制所述第二电机(22)带动所述第一螺纹杆(113)转动,所述第一螺纹杆(113)带动所述第一滑块(31)在所述第一滑槽(111)内滑动,所述第一滑块(31)带动所述铰接剪叉(32)的下端一侧移动,调节所述躺椅(4)的高度;
S4:启动所述第一电机(21),所述第一电机(21)带动所述第二螺纹(114)杆转动,通过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杆(13)转动,带动所述支撑块(53)移动,所述第二滑块(61)的移动与所述支撑块(53)移动同步;S5:通过配重调节步骤调节所述配重装置(6);
S6:拉动所述握把(54)带动所述套板(51)在所述支撑块(53)上滑动,所述套板(51)拉动所述第一拉绳(57),所述第一拉绳(57)带动配重装置(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螺纹(114)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一支撑杆(13)与第二螺纹(114)杆的联动分别带动配重装置(6)与训练装置对应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装置(6)包括第二滑块(61)、限位角板(62)、配重块(63)和限位滑块(64),所述第二滑块(61)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114)杆,所述第二滑块(6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所述限位角板(62),所述第二滑块(6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框(611),所述限位框(611)内可滑动地连接有所述限位滑块(64),若干所述配重块(63)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限位角板(62),所述第一拉绳(57)固定连接至所述限位滑块(64),所述限位滑块(64)用于卡接所述配重块(6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角板(62)与所述配重块(63)接触一侧可转动地连接有多个滚子(621),所述滚子(621)与所述配重块(63)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块(64)内部开设有容纳槽(641),所述容纳槽(641)内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齿轮(65)和第二齿轮(66),所述转轴可转动地所述限位滑块(64),所述第一齿轮(65)与所述第二齿轮(66)啮合,所述限位滑块(64)开设有让位槽(642),所述配重块(63)固定连接有组装齿条(632),任意两个所述组装齿条(632)拼接可保持齿条连续,所述第一齿轮(65)与所述第二齿轮(66)分别通过所述让位槽(642)啮合至所述组装齿条(632),所述第一齿轮(65)开设有棘轮槽(651),所述转轴设置有止动块(652),所述止动块(652)用于限制所述第一齿轮(65)的转动方向,所述容纳槽(641)可滑动地连接有配合齿条(69),所述转轴开设有配合齿槽,所述配合齿条(69)与所述配合齿槽啮合,所述配合齿条(6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拉绳(59),所述第三拉绳(59)套接有第二弹簧(691),所述第二弹簧(691)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配合齿条(69)、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容纳槽(641)的内侧壁;
所述锻炼装置(5)还包括第二抠块(542),所述第二抠块(542)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握把(54),所述第三拉绳(59)远离所述配合齿条(69)的一端架设在所述导向辊(55)上并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抠块(542);
所述配重调节步骤包括S51和S52;
S51:拉动所述第二抠块(542),所述第二抠块(542)带动所述第三拉绳(59)移动,所述第三拉绳(59)带动所述配合齿条(69)移动,所述配合齿条(69)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止动块(652)转动,所述止动块(652)通过所述棘轮槽(651)带动所述第一齿轮(65)转动,所述第一齿轮(65)带动所述第二齿轮(66)转动,使所述第一齿轮(65)和所述第二齿轮(66)在所述组装齿条(632)上同方向移动,带动所述限位滑块(64)移动,从而调节所述限位滑块(64)与所述配重块(63)的啮合位置;
S52:松开所述第二抠块(542),在所述第二弹簧(691)的作用力下,所述配合齿条(69)复位,所述配合齿条(69)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止动块(652)转动,所述止动块(652)复位,拉动所述推板,所述配重块(63)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齿轮(65)反转,在所述止动块(652)作用下限制所述第一齿轮(65)转动,所述配合齿条(69)在行程限位的限制下克服配重块(63)的重力通过所述限位滑块(64)带动所述配重块(63)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槽(651)的一端开设有通槽,所述转轴通过花键可滑动地连接有止动块(652),所述容纳槽(641)可滑动地连接有楔形块(68),所述止动块(652)开设有楔形面,所述楔形块(68)与所述楔形面配合,所述楔形块(6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绳(58),所述第二拉绳(58)套接有第一弹簧(681),所述第一弹簧(681)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楔形块(68)、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容纳槽(641)的内侧壁,所述止动块(65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齿轮(65);
所述锻炼装置(5)还包括第一抠块(541),所述第一抠块(541)可滑动地连接至所述握把(54),所述第二拉绳(58)远离所述楔形块(68)的一端架设在所述导向辊(55)上并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抠块(541);
所述第一齿轮(65)至少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当所述第一齿轮(65)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抠块(541)位于所述握把(54)靠近所述滑板的一端,所述楔形块(68)一端与所述止动块(652)接触,所述止动块(652)与所述棘轮槽(651)配合,所述第一齿轮(65)单向转动;
当所述第一齿轮(65)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抠块(541)位于所述握把(54)远离所述滑板的一端,所述楔形块(68)另一端与所述止动块(652)接触,所述止动块(652)与所述通槽配合,所述第一齿轮(65)可双向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641)内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三齿轮(67),所述第一齿轮(65)通过皮带驱动连接至所述第三齿轮(67),所述配重块(63)的下端开设有定位槽(631),所述限位滑块(64)对应所述定位槽(631)位置的两侧开设有定位通槽,两个所述定位通槽分别可滑动地连接有第一定位块(671)和第二定位块(672),所述第一定位块(671)和所述第二定位块(672)均固定连接有定位齿条,两个所述定位齿条分别与所述第三齿轮(67)的两侧啮合,所述定位槽(631)的垂直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定位块(671)和所述第二定位块(672)的垂直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631)的下端开设有定位销孔,所述第一定位块(671)和所述第二定位块(672)对应所述定位销孔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销轴;
所述配重调节步骤还包括快速复位步骤S53;
S53:拉动所述第一抠块(541),所述第一抠块(541)带动所述第二拉绳(58)移动,所述第二拉绳(58)带动所述楔形块(68)移动,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止动块(652)离开所述棘轮槽(651),并使所述止动块(652)进入所述通槽,令所述第一齿轮(65)进入第二工作状态,此时拉动所述滑板通过所述第一拉绳(57)带动所述限位滑块(64)移动,松开所述第一抠块(541),在所述第一弹簧(681)的作用下,所述楔形块(68)复位并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带动所述止动块(652)从所述通槽进入所述棘轮槽(651),令第一齿轮(65)进入第一工作状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53)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56),所述第一拉绳(57)、第二拉绳(58)和第三拉绳(59)均架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56)內。
CN202111174031.5A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0821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4031.5A CN114082138B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4031.5A CN114082138B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2138A true CN114082138A (zh) 2022-02-25
CN114082138B CN114082138B (zh) 2022-09-16

Family

ID=80296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403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082138B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21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4231A (zh) * 2022-03-10 2022-04-29 黄燕 一种多功能膝关节康复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8505A (zh) * 2009-10-19 2011-05-04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背部支撑减重静态平衡评定训练方法
US20140309087A1 (en) * 2007-11-29 2014-10-16 Balanced Body, Inc. Exercise apparatus with a pull cord looped about a central pulley and first and second free pulleys
CN206081484U (zh) * 2016-10-17 2017-04-12 刘娟 一种体育仰卧起坐练习装置
CN107080918A (zh) * 2017-06-05 2017-08-22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模拟失重抗阻力锻炼平台
CN207221211U (zh) * 2017-09-27 2018-04-13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提高肌体耐力的训练装置
CN109464795A (zh) * 2017-09-07 2019-03-15 南京佳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体能考核系统
CN209984863U (zh) * 2019-05-22 2020-01-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活动器
CN110882525A (zh) * 2019-12-02 2020-03-17 界首泰谷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骨科用间歇式腿部康复训练架
CN210698668U (zh) * 2019-09-29 2020-06-09 开封市中心医院 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
US10926125B1 (en) * 2019-01-07 2021-02-23 Kevin M. Candler Self-spotting bench press
CN212662600U (zh) * 2020-07-17 2021-03-09 赣南医学院 一种可调节臂力拉伸体能训练装置
CN212757158U (zh) * 2020-07-13 2021-03-23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羽毛球发球装置
CN214232578U (zh) * 2021-02-07 2021-09-21 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体育体能训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09087A1 (en) * 2007-11-29 2014-10-16 Balanced Body, Inc. Exercise apparatus with a pull cord looped about a central pulley and first and second free pulleys
CN102038505A (zh) * 2009-10-19 2011-05-04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背部支撑减重静态平衡评定训练方法
CN206081484U (zh) * 2016-10-17 2017-04-12 刘娟 一种体育仰卧起坐练习装置
CN107080918A (zh) * 2017-06-05 2017-08-22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模拟失重抗阻力锻炼平台
CN109464795A (zh) * 2017-09-07 2019-03-15 南京佳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体能考核系统
CN207221211U (zh) * 2017-09-27 2018-04-13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提高肌体耐力的训练装置
US10926125B1 (en) * 2019-01-07 2021-02-23 Kevin M. Candler Self-spotting bench press
CN209984863U (zh) * 2019-05-22 2020-01-2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 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活动器
CN210698668U (zh) * 2019-09-29 2020-06-09 开封市中心医院 一种神经外科术后护理康复装置
CN110882525A (zh) * 2019-12-02 2020-03-17 界首泰谷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骨科用间歇式腿部康复训练架
CN212757158U (zh) * 2020-07-13 2021-03-23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羽毛球发球装置
CN212662600U (zh) * 2020-07-17 2021-03-09 赣南医学院 一种可调节臂力拉伸体能训练装置
CN214232578U (zh) * 2021-02-07 2021-09-21 成都拟合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体育体能训练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4231A (zh) * 2022-03-10 2022-04-29 黄燕 一种多功能膝关节康复装置
CN114404231B (zh) * 2022-03-10 2024-02-09 佛山市华复康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膝关节康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2138B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9505743A (ja) 体力良好維持、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および治療のためのストレッチ療法器械
CN213190685U (zh) 一种带有下肢振动理疗功能的康复站立床
WO2021228041A1 (zh) 床面板组件、护理床及其一键变椅的控制方法
CN114082138B (zh) 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CN109077888A (zh) 一种辅助治疗的康复机器人
CN113101599A (zh) 骨科护理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
CN114042293A (zh) 一种外科肘部康复训练用设备
CN113926150B (zh) 一种外科肘关节术后恢复用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
CN113926151B (zh) 一种外科肘关节术后恢复用训练装置
CN113499566B (zh) 一种骨科用膝关节康复辅助设备
CN113616994A (zh) 老年衰弱患者综合功能康复训练装置
CN110772396A (zh) 一种躺卧式腿部锻炼器械及方法
CN213553005U (zh) 一种脑出血患者康复装置
CN208770309U (zh) 一种医用产科产后护理锻炼装置
CN113331826A (zh) 一种肢体关节功能评估康复训练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9846637A (zh) 一种具有手部康复功能的偏瘫康复病床
CN214232539U (zh) 一种舞蹈形体训练装置
CN220632921U (zh) 一种腿部关节锻炼康复装置
CN213994160U (zh) 一种背部矫正按摩椅
CN221206650U (zh) 一种健美操教学用的力量训练装置
CN118453218A (zh) 一种可跟随患者移动的肘关节支撑架
CN114681866B (zh) 一种防脱力的四肢牵引训练装置
CN217391514U (zh) 一种手外科护理康复用患肢屈伸练习装置
CN112807190B (zh) 一种脊髓损伤康复用智能辅助系统
CN113975101B (zh) 一种上肢骨科康复训练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 Huiqiang

Inventor after: Xi Yongming

Inventor after: Zhao Zheng

Inventor after: Sun Yanni

Inventor after: Other inventors ask not to disclose names

Inventor before: Do not announce the inventor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1

Address after: No. 16, Jiangsu Road, Souther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after: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215000 room 307, building 22, Zhonghua Park, Yushan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i Cha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