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9448A - 索塔及斜拉桥 - Google Patents
索塔及斜拉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59448A CN114059448A CN202111678530.8A CN202111678530A CN114059448A CN 114059448 A CN114059448 A CN 114059448A CN 202111678530 A CN202111678530 A CN 202111678530A CN 114059448 A CN114059448 A CN 1140594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late
- connecting plates
- cable
- anchoring
- pyl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4—Towers; Anchors ; Connection of cables to bridge parts; Saddle suppor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1/00—Suspension or cable-stayed bridges
- E01D11/04—Cable-stayed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索塔及斜拉桥,索塔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锚固结构,其中,锚固结构包括第一箱体及多个锚固件。第一箱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板以及沿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依次首尾相连以围设出第一容纳腔,多个锚固件设于第一容纳腔内,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本申请通过锚固结构层叠设置形成索塔,锚固结构上还设有锚固件,因此,索塔既可以固定拉索,又可以承载主梁的重力,索塔的结构简单,其筑建过程省时省力,进而解决了目前的索塔的筑建过程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索塔及斜拉桥。
背景技术
斜拉桥是由塔、梁、索为主要构件组成的一种桥型,也是一种由索塔受压、主梁受弯、索体受拉的结构体系,其中,主梁通过若干拉索与索塔连接。斜拉桥的索塔上设置锚固结构,拉索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锚固结构和主梁,以将主梁的力通过拉索传递到索塔。
目前,为将锚固结构设于索塔上,索塔内需先构筑内外塔壁,再把锚固结构固定于塔壁上,整个筑建过程繁琐,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索塔的筑建过程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一种索塔及斜拉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索塔,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锚固结构;其中,锚固结构包括第一箱体及多个锚固件,第一箱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板以及沿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依次首尾相连以围设出第一容纳腔,多个锚固件设于第一容纳腔内,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箱体还包括设于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板的内侧和两个第二连接板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箱体还包括设于第一容纳腔内的第四连接板;第四连接板沿第一方向布设,且第四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板彼此相向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锚固件设于第一容纳腔内,且锚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个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锚固件包括四个;第四连接板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各设有两个锚固件,设于第四连接板同一端的两个锚固件沿第二方向分居第四连接板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锚固结构还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箱体;每一第二箱体包括第五连接板及两个第六连接板;两个第六连接板沿第二方向设置,且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板的外侧,第五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六连接板彼此远离的一端,以围设出第二容纳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六连接板垂直连接于第二连接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箱体还包括设于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七连接板;第七连接板连接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第六连接板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箱体的两个第六连接板关于第一箱体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沿锚固结构的层叠向下的方向,两个第二箱体位于第二连接板同一侧的两个第六连接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斜拉桥,包括:如上述的索塔。
本申请的索塔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锚固结构,其中,锚固结构包括第一箱体及多个锚固件。第一箱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板以及沿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依次首尾相连以围设出第一容纳腔,多个锚固件设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本申请通过锚固结构层叠设置形成索塔,锚固结构上还设有锚固件,因此,索塔既可以固定拉索,又可以承载主梁的重力,索塔的结构简单,其筑建过程省时省力,进而解决了目前的索塔的筑建过程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锚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锚固结构;110、第一箱体;111、第一连接板;112、第二连接板;113、第一容纳腔;114、第三连接板;115、第四连接板;116、加强板;117、第一通孔;118、第二通孔;120、锚固件;121、连接孔;130、第二箱体;131、第五连接板;132、第六连接板;133、第二容纳腔;134、第七连接板;135、减重孔;136、第八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目前,为将锚固结构设于索塔上,索塔内需先筑建混凝土塔壁,再把锚固结构固定于混凝土塔壁上,整个筑建过程繁琐,费时费力。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锚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索塔,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锚固结构100,其中,锚固结构100包括第一箱体110及多个锚固件120。第一箱体110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板111以及沿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板112,第一连接板111和第二连接板112依次首尾相连以围设出第一容纳腔113,多个锚固件120固定设于第一容纳腔113内,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设置形成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因此,多个第一箱体110也是层叠设置,每一第一箱体110承载位于其上方的各第一箱体110的重力,以此使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设置形成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
同时,第一箱体110的第一容纳腔113内设有多个锚固件120,锚固件120用来固定连接于斜拉索140的一端,斜拉索14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主梁,以此通过斜拉索140将斜拉桥的主梁的重力传递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通过锚固结构100层叠设置形成,锚固结构100上还设有锚固件120,因此,索塔既可以固定拉索,又可以承载主梁的重力。索塔的结构简单,其筑建过程省时省力,进而解决了目前的索塔的筑建过程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箱体110层叠设置,每一第一箱体110需要承载位于其上方的各第一箱体110的重力和主梁的重力,因此,第一箱体110的结构强度需满足较高的要求。
为提高第一箱体110的结构强度,第一箱体110还包括设于第一容纳腔113内的第三连接板114,第三连接板114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板111的内侧及两个第二连接板112的内侧。
具体地,在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的方向上,第一容纳腔113的形状被构造成矩形,因此,第三连接板114的形状也被构造成矩形。且第三连接板114的板面垂直于两个第一连接板111的板面及两个第二连接板112的板面,以此使第三连接板114的四个侧边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板111及两个第二连接板112。
也就是说,通过第三连接板114的四个侧边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板111及两个第二连接板112,以提高第一箱体110的结构强度,进而使每一第一箱体110能够承载位于其上方的各第一箱体110的重力和主梁的重力。
同时,为提高第一箱体110在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的方向上的抗变形能力。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10还包括设于第一容纳腔113内的加强板116,加强板116沿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的方向布设,且加强板116连接于第一箱体110的内壁。
可选地,加强板116焊接于第一箱体110的内壁。
通过加强板116提高第一箱体110在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的方向上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第一箱体110在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的方向上的抗变形能力,以此使第一箱体110能够承载位于其上的各个第一箱体110的重力和主梁的重力。
优选地,加强板116设有多个,多个加强板116间隔设于第一箱体110的内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板114上还分别设有第一通孔117和第二通孔118。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通孔117的层叠设置和多个第二通孔118的层叠设置,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内部在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的方向上形成两个内腔。
其中,多个第一通孔117的层叠形成的内腔内可以设置楼梯,多个第二通孔118的层叠形成的内腔内可以设置电梯。电梯和楼梯的设置能够方便维修人员到达索塔的塔顶进行维修。
同时,第一通孔117和第二通孔118的设置也可以减轻第三连接板114的重量,进而减轻锚固结构100的重量。
进一步地,第一箱体110还包括设于第一容纳腔113内的第四连接板115,第四连接板115沿第一方向布设,且第四连接板1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板111彼此相向的一侧。
具体地,第四连接板115的两端分别焊接于两个第一连接板111彼此相向的一侧,且第四连接板115的板面垂直于第三连接板114的板面。以此提高第一箱体110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第一箱体110在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的方向上的抗变形能力。
同时,第四连接板115沿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的方向上也布设有加强板116,且加强板116连接于第四连接板115。以此提高第四连接板115在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的方向上的抗变形能力,进而提高第一箱体110在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的方向上的抗变形能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连接板115设有多个,多个第四连接板115在第二方向上间隔且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锚固件120设于第一容纳腔113内,且锚固件1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个第二连接板112和第四连接板115之间。
锚固件120上设有连接孔121,斜拉索1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孔121和主梁,通过斜拉索140以将主梁的重力传递给锚固件120,进而锚固件120将主梁的重力传递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1上设有连接孔(图中未示出),斜拉索140的一端依次穿设于第一连接板111上设有的连接孔和锚固件120上设有的连接孔121,且固定于锚固件120上。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孔121的纵长延伸方向与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的方向呈角度设置,以使斜拉索1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和主梁,进而将主梁的重力传递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
可选地,斜拉索140的一端焊接于连接孔121的孔壁。
更进一步地,锚固件120包括四个,第四连接板115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各设有两个锚固件120,设于第四连接板115同一端的两个锚固件120沿第二方向分居第四连接板115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锚固件120的数量与斜拉索140的数量相同,四个斜拉索140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锚固件120,四个斜拉索140的另一端均连接于主梁,以将主梁的重力通过四个斜拉索140的共同作用传递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
优选地,第四连接板115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各设有的两个锚固件120,关于第一箱体110在第二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第四连接板115的纵长延伸方向与第一箱体1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心线的纵长延伸方向一致,以将设于同一端的两个锚固件120关于第一箱体110在第一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合理布置四个锚固件120在第一箱体110上的位置,以使四个斜拉索140将主梁的重力均匀传递至第一箱体110,进而提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锚固件120的数量可设有多个。具体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变动,在此不做限定。
为进一步提高锚固结构100的结构强度,锚固结构100还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箱体130,每一第二箱体130包括第五连接板131及两个第六连接板132。
两个第六连接板132沿第二方向设置,且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板112的外侧,第五连接板13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六连接板132彼此远离的一端,以围设出第二容纳腔133。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箱体130,且两个第二箱体130分别连接于第一箱体110在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一方面能够增加锚固结构100上的受力点,使多个锚固结构100能够层叠设置以形成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锚固结构100的结构强度,进而使锚固结构100能够承载位于其上的多个锚固结构100的重力和主梁的重力。
进一步地,第六连接板132垂直连接于第二连接板112,以此减少第六连接板132作用于第二连接板112上的分力,进而避免第二连接板112因受力不均而产生的形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六连接板132与第二连接板112呈角度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二箱体130还包括设于第二容纳腔133内的第七连接板134,第七连接板134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1、第二连接板112、第五连接板131及第六连接板132的内侧,以此提高第二箱体130的结构强度。
示例地,第七连接板134的板面垂直于第一连接板111的板面、第二连接板112的板面、第五连接板131的板面及第六连接板132的板面。以此使第七连接板134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1、第二连接板112、第五连接板131及第六连接板132。
在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的方向上,第五连接板131的截面的形状被构造成弧形,以此使第五连接板131的两端能够分别连接于两个第六连接板132。
可以理解的是,在多个锚固结构100层叠的方向上,第二容纳腔133的形状被构造成三角形,因此,第七连接板134的形状也被构造成三角形。以此使第七连接板134的各侧边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1、第二连接板112、第五连接板131及第六连接板132,进而提高第二箱体13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第七连接板134上设有减重孔135,以此能够减轻第七连接板134的重量,进而减轻锚固结构100的重量。减重孔135可为圆形孔,也可为三角形孔。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减重孔135设有多个,多个减重孔135彼此间隔设于第七连接板134上。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提高第一箱体110和第二箱体130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锚固结构100的结构强度。第二箱体130还包括设于第二容纳腔133内的第八连接板136,第八连接板136沿第一方向布设,第八连接板136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五连接板131和第一连接板111,且第八连接板136的纵长延伸方向与第四连接板115的纵长延伸方向一致。
可选地,第八连接板136设有多个,多个第八连接板136沿第二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
更近一步地,第二箱体130的两个第六连接板132关于第一箱体110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沿锚固结构100的层叠向下的方向,两个第二箱体130位于第二连接板112同一侧的两个第六连接板132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具体到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箱体110层叠以构造成花芯,位于第一箱体110的同一侧的多个第二箱体130层叠以构造成一片花瓣的形状,进而,位于第一箱体110两侧的第二箱体130层叠以构造成两片花瓣的形状。且两个第二箱体110沿第一方向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以此使两片花瓣被呈现出盛开的状态,且结合多个第一箱体110层叠以构造成的花芯,进而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被构造成花朵的形状,满足景观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整各个锚固结构100在其层叠方向上的高度,进而能够调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的高度,以满足不同斜拉桥对索塔高度的要求。同时,通过调整各个锚固结构100的宽度,能够调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的宽度,以满足不同斜拉桥对索塔宽度的要求。进而扩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的适用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斜拉桥,包括上述索塔,该索塔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锚固结构100,其中,锚固结构100包括第一箱体110及多个锚固件120。第一箱体110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板111以及沿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板112,且第一连接板111和第二连接板112依次首尾相连以围设出第一容纳腔113,多个锚固件120设于第一容纳腔113内,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相垂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索塔通过锚固结构100层叠设置形成,锚固结构100上还设有锚固件120,因此,索塔既可以固定拉索,又可以承载主梁的重力。索塔的结构简单,其筑建过程省时省力,进而解决了目前的索塔的筑建过程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索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层叠设置的锚固结构;
其中,所述锚固结构包括第一箱体及多个锚固件,所述第一箱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板,以及沿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依次首尾相连以围设出第一容纳腔,多个所述锚固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第三连接板;
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侧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第四连接板;
所述第四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布设,且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彼此相向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锚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件包括四个;
所述第四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各设有两个所述锚固件,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板同一端的两个所述锚固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居所述第四连接板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箱体;
每一所述第二箱体包括第五连接板及两个第六连接板;
两个所述第六连接板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且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侧,所述第五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六连接板彼此远离的一端,以围设出第二容纳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连接板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七连接板;
所述第七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和所述第六连接板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的两个所述第六连接板关于所述第一箱体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沿所述锚固结构的层叠向下的方向,两个所述第二箱体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第六连接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10.一种斜拉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索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78530.8A CN114059448A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索塔及斜拉桥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78530.8A CN114059448A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索塔及斜拉桥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59448A true CN114059448A (zh) | 2022-02-18 |
Family
ID=80230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78530.8A Pending CN114059448A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索塔及斜拉桥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59448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768811U (zh) * | 2014-02-21 | 2014-08-13 | 同济大学 | 一种嵌入型钢锚梁组合索塔锚固结构 |
CN104060534A (zh) * | 2014-06-11 | 2014-09-24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塔外横梁斜拉索锚固系统 |
CN108374323A (zh) * | 2018-04-04 | 2018-08-07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拱承斜拉桥的索塔集束锚固结构 |
CN109736183A (zh) * | 2019-02-22 | 2019-05-10 | 华侨大学 | 钢壁箱式钢锚梁组合索塔锚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216765578U (zh) * | 2021-12-31 | 2022-06-17 |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索塔及斜拉桥 |
-
2021
- 2021-12-31 CN CN202111678530.8A patent/CN11405944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768811U (zh) * | 2014-02-21 | 2014-08-13 | 同济大学 | 一种嵌入型钢锚梁组合索塔锚固结构 |
CN104060534A (zh) * | 2014-06-11 | 2014-09-24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塔外横梁斜拉索锚固系统 |
CN108374323A (zh) * | 2018-04-04 | 2018-08-07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拱承斜拉桥的索塔集束锚固结构 |
CN109736183A (zh) * | 2019-02-22 | 2019-05-10 | 华侨大学 | 钢壁箱式钢锚梁组合索塔锚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216765578U (zh) * | 2021-12-31 | 2022-06-17 | 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索塔及斜拉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765578U (zh) | 索塔及斜拉桥 | |
AU2017304226B2 (en) | Precast concrete formwork, floor system and a method of construction | |
CN109137720B (zh) | 预制箱梁的施工方法 | |
KR101157638B1 (ko) | 아치 블록조립체, 그 제작방법 및 시공방법 | |
KR101335382B1 (ko) | 내부힌지를 활용한 복합트러스 거더교의 시공법 | |
KR20120011043A (ko) | 하프 프리캐스트 플로어판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슬래브 구축 방법 | |
KR101203724B1 (ko) | 하프 프리캐스트 패널을 이용한 캔틸레버 바닥판 시공방법 | |
WO2012044013A2 (ko) | 개단면 상현재를 갖는 트러스구조물과 이의 제작방법 및 개단면 상현재를 갖는 트러스구조물을 이용한 트러스교와 이의 시공방법 | |
JP3701250B2 (ja) | 斜張橋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 |
KR101026117B1 (ko) | 트러스구조물과 이의 제작방법 및 트러스구조물을 이용한 트러스교와 이의 시공방법 | |
CN113931348A (zh) | L形预制混凝土组件及建筑结构 | |
CN114059448A (zh) | 索塔及斜拉桥 | |
KR101910081B1 (ko) | 분절 프리캐스트 세그먼트를 이용한 아치교량의 시공방법 | |
CN216399995U (zh) | 筒节和塔筒 | |
GB2495319A (en) | Beam and slab floor construction | |
CN215800942U (zh) | 新型多肢矩形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 | |
CN212582723U (zh) | 一种设备底座梁 | |
US6341456B1 (en) | Long-span in-situ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he same | |
CN113958056A (zh) | 预制混凝土构件、一字形预制混凝土组件及建筑结构 | |
CN114182623A (zh) | 桥塔与承台的连接构造 | |
CN213062505U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剪力墙 | |
CN214194627U (zh) | 二次灌浆嵌入式法兰模板装置及风机基础 | |
CN217840582U (zh) | 一种钢筋机械连接结构及预制件 | |
CN221646433U (zh) | 一种用于支撑桁架的胎架装置 | |
KR20140140954A (ko) | 강재와 콘크리트 합성 거더교 및 그 시공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