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5425B - 一种儿科防护病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儿科防护病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55425B CN113855425B CN202111120366.9A CN202111120366A CN113855425B CN 113855425 B CN113855425 B CN 113855425B CN 202111120366 A CN202111120366 A CN 202111120366A CN 113855425 B CN113855425 B CN 1138554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rope
- rod
- rotating rod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44000309464 bull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9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24453 Ligament spr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52904 Musculoskeletal stiff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4210 Pressure Ul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0040 Sprains and Strai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0112 Myalg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06 disease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30 mental develop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5001 muscle sore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87 musc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0 relax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61G7/015—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adjustable sections, e.g. for Gatch posi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1—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with means for turning-over the pati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7—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G7/0573—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mattress frames having alternately movable par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 A63B22/06—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with support elements performing a rotating cycling movement, i.e. a closed path movement
- A63B22/060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with support elements performing a rotating cycling movement, i.e. a closed path movement performing a circular movement, e.g. ergome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1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upper limbs or related muscles, e.g. chest, upper back or shoulder musc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0/00—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kind of patient or his position
- A61G2200/10—Type of patient
- A61G2200/14—Childre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3/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 A61G2203/7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with special adaptations, e.g. for safety or comfor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科防护病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床板,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移动口,所述床板的底部边缘处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床体的底部前后两端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向背一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当病人需要进行翻身的时候,病人可以自己通过把手转动转盘,根据自己的需要左翻或右翻身来转动转盘的方向,通过床板的倾斜,从而达到辅助病人翻身,这样可以让病人在休息的时候更加的舒适,使整个病床更加具有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科防护病床。
背景技术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在实践的基础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水平。世界各国的儿科范围年龄各有不同,在中国从出生断脐到14周岁末为儿科范围。
现有专利(公告号:202021411028.1)一种可避免儿童掉落的儿科病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避免儿童掉落的儿科病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腿,所述升降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制动滚轮,所述床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滑动放置箱,所述床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表面设置有活动轴套,所述活动轴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护栏门,所述护栏门的正面设置有插栓,所述床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插套,所述固定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围栏。该可避免儿童掉落的儿科病床,通过设置活动轴套,能够使护栏门在固定柱上转动,便于打开护栏门,通过设置插栓和插套,能够使护栏门在床体上固定,通过设置护栏门和围栏,能够在床体上起到防护作用,防止好动的儿童在治疗时从床上掉落下来,避免儿童受伤。
上述案件中,解决了防止儿童乱动使防止跌落,但是若果儿童受伤的部位是腰部的时候,儿童在病床上必须在护士以及家属的帮助下才可以进行翻身,不能够自主的进行翻身,长期的卧床,姿势不动,会引起背部长褥疮,以及肌肉的酸痛,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适。
为此,提出一种儿科防护病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科防护病床,当病人需要进行翻身的时候,病人可以自己通过把手转动转盘,根据自己的需要左翻或右翻身来转动转盘的方向,通过床板的倾斜,从而达到辅助病人翻身,这样可以让病人在休息的时候更加的舒适,使整个病床更加具有实用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防护病床,包括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床板,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移动口,所述床板的底部边缘处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床体的底部前后两端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向背一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移动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绳索分为前后两组且每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位于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滑轮,所述床体的底部前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定滑轮,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定滑轮,所述支撑杆的内部左侧开设有矩形开口,所述床体的右侧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定滑轮,所述床体的顶部左侧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左侧靠近上下两端内的位置均转动连接有第五定滑轮,所述绳索依次与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四定滑轮和第五定滑轮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右侧设有收线机构。
当病人需要进行侧翻的时候,通过收线机构拉动绳索,此时通过第一定滑轮与第三定滑轮的位置设计,可以使转动需要的力是体重的四分之一,在第二定滑轮、第四定滑轮的牵引下,带动支撑杆向上移动,支撑杆向上移动的时候带动支撑块向上移动,支撑块向上移动的时候带动滑块在固定板开设的滑槽内部向上移动,支撑杆向上移动带动多个移动杆向上移动,此时移动杆将多个床板顶起。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三空腔,所述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堵塞,所述堵塞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空腔的内部设有非牛顿液体。
在进行复位的时候,由于床板等部件的自重,此时滑块在滑槽的内部下移,此时滑块带动连接杆向下移动,这是可能因为重力的原因快速的下降,此时连接杆带动堵塞向下移动,因为固定板的内部下端开设的第三空腔内部设有非牛顿液体,在下降的时候非牛顿液体通过堵塞开设的多个通孔流出,非牛顿液体在受力越大的时候流动性越小,所以在复位时的自重,减小了非牛顿液体流动性,这样可以使床板缓慢的下降。
优选的,所述收线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转杆、收线轮、外壳、内壳、回力弹簧、凸块、履带、凸条、第二转杆和圆孔,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支撑柱的右侧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支撑柱的右侧中心处,所述第一转杆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的下端,所述收线轮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杆的杆壁靠近上下两端内的位置,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于下端绳索的左侧,所述第二转杆转动连接于外壳的内部中心处,所述内壳固定连接于第二转杆的杆壁,所述回力弹簧固定连接于内壳与第二转杆之间,所述圆孔开设于外壳的上端,上端所述绳索的下端穿过圆孔与内壳固定连接,所述凸块固定连接于收线轮的内侧,所述履带套接于上端绳索的外表面且位于收线轮的左侧,所述凸条固定连接于履带的上端。
在顺时针转动第一转杆的时候,第一转杆带动两个收线轮转动,此时下端的收线轮进行绕线,因为两个收线轮的绕卷方向不同,所述当下端的收线轮收线时,上端的收线轮904将履带从表面展开释放,此时前端在回力弹簧的作用下,内壳绕着第二转杆转动,将绳索左侧上端的部分进行绕卷,此时后端的外壳处于绷紧状态,不收纳绳索,当复位时,因为重力的原因,此时前端的绳索左侧下端和外壳固定连接保持不动,将被前端内壳绕卷的绳索进行释放,此时上端收线轮的内部先将履带右侧的绳索进行收卷,当履带右侧的绳索手腕后,此时履带上的凸条与收线轮上的凸块卡住,此时整个装置复位,此时两个内壳都不收纳绳索,这样可以通过一个第一转杆控制两个方向的翻身。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的杆壁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支撑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右侧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左侧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床体的内部左侧上端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右侧固定连接卡块,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平齿轮且平齿轮位于第一空腔的内部,所述平齿轮与卡块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转盘。
当当第一转杆转动的时后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右侧的第二锥齿轮转动,右侧的第二锥齿轮带动横杆转动,横杆转动带动左侧的第二锥齿轮转动,左侧的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转动带动竖杆转动,竖杆转动带动平齿轮转动,因为平齿轮与卡块啮合连接,这样支撑柱与床体的左侧上端发生相对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的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上部为矩形,所述第二空腔的下部为圆形,所述第一转杆与转盘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的上端贯穿第一转杆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方形块,所述第二空腔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二凹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转盘下端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把手。
当需要进行锻炼的时候,向下拉动转盘,转盘带动第三转杆向下移动,第三转杆带动方形块向下移动,在方形块向下移动的时候,挤压第二空腔左右两侧的限位块,两个限位块挤压相应的第一弹簧收缩至第二凹槽的内部,当方形块移动到第二空腔的底部时,因为底部为圆形,所以方形块在第二空腔内部发生转动,所以病人可以通过两个把手转动转盘。
优选的,所述第二空腔的下端直径与方形块的对角线的长度相同。
这样方形块在第二空腔的内部下端可以发生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可以根据病人自己的需求自主的进行侧翻身,避免了病人长久卧躺导致的身体不适,同时可以保持在转动的时候,手与身体同时移动,避免了腰部再次扭伤的可能。
2、可以通过转盘在休息的额外时间进行手臂的放松锻炼,增加的病人的舒适度,同时固定板底部设有非牛顿液体,可以避免船板在快速复位的产生的动作对病人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收线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外壳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外壳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转杆剖视图。
图中:1、床体;2、第一凹槽;3、床板;4、移动口;5、移动杆;6、固定板;7、滑块;8、滑槽;9、收线机构;10、支撑块;11、支撑杆;12、第一定滑轮;13、绳索;14、第二定滑轮;15、第三定滑轮;16、矩形开口;17、第四定滑轮;18、支撑柱;19、第五定滑轮;20、第一锥齿轮;21、横杆;22、第二锥齿轮;23、第三锥齿轮;24、竖杆;25、卡块;26、第一空腔;27、平齿轮;28、第二空腔;29、第三转杆;30、方形块;31、第二凹槽;32、第一弹簧;33、转盘;34、限位块;35、把手;36、第三空腔;37、连接杆;38、堵塞;39、通孔;40、非牛顿液体。
901、第一支撑板;902、第二支撑板;903、第一转杆;904、收线轮;905、外壳;906、内壳;907、回力弹簧;908、凸块;909、履带;910、凸条;911、第二转杆;912、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儿科防护病床,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床板3,所述第一凹槽2的底部开设有移动口4,所述床板3的底部边缘处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杆5,所述床体1的底部前后两端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向背一端均开设有滑槽8,所述滑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远离滑槽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上端与移动杆5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床体1的底部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绳索13,所述绳索13分为前后两组且每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杆11的位于固定板6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滑轮12,所述床体1的底部前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定滑轮14,所述支撑杆11的下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定滑轮15,所述支撑杆11的内部左侧开设有矩形开口16,所述床体1的右侧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定滑轮17,所述床体1的顶部左侧连接有支撑柱18,所述支撑柱18的左侧靠近上下两端内的位置均转动连接有第五定滑轮19,所述绳索13依次与第一定滑轮12、第二定滑轮14、第三定滑轮15、第四定滑轮17和第五定滑轮19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柱18的右侧设有收线机构9。
当病人在腰部受伤的时候,想自主的进行翻身则十分的困难,如果侧翻甚至可能导致受伤处造成二次受伤,长期的卧躺可能造成肌肉酸痛,背部生长褥疮等现象。
工作时,当病人需要进行侧翻的时候,通过收线机构9拉动绳索13,此时通过第一定滑轮12与第三定滑轮15的位置设计,可以使转动需要的力是体重的四分之一,在第二定滑轮14、第四定滑轮17的牵引下,带动支撑杆11向上移动,支撑杆11向上移动的时候带动支撑块10向上移动,支撑块10向上移动的时候带动滑块7在固定板6开设的滑槽8内部向上移动,支撑杆11向上移动带动多个移动杆5向上移动,此时移动杆5将多个床板3顶起,从而使病人的身体向一侧翻转,这样病人可以自主的进行身体的翻转,使病人在卧床修养的时候更加的舒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所述固定板6的底部开设有第三空腔36,所述滑块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7,所述连接杆3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堵塞38,所述堵塞38的内部开设有通孔39,所述第三空腔36的内部设有非牛顿液体40。
工作时,在进行复位的时候,由于床板3等部件的自重,此时滑块7在滑槽8的内部下移,此时滑块7带动连接杆37向下移动,这是可能因为重力的原因快速的下降,此时连接杆37带动堵塞38向下移动,因为固定板6的内部下端开设的第三空腔36内部设有非牛顿液体40,在下降的时候非牛顿液体40通过堵塞38开设的多个通孔39流出,非牛顿液体40在受力越大的时候流动性越小,所以在复位时的自重,减小了非牛顿液体40流动性,这样可以使床板3缓慢的下降,这样不会在复位的时候突然的复位,避免床板3快速的复位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所述收线机构9包括第一支撑板901、第二支撑板902、第一转杆903、收线轮904、外壳905、内壳906、回力弹簧907、凸块908、履带909、凸条910、第二转杆911和圆孔912,所述第一支撑板901固定连接于支撑柱18的右侧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板902固定连接于支撑柱18的右侧中心处,所述第一转杆903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901的下端,所述收线轮904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杆903的杆壁靠近上下两端内的位置,所述外壳905固定连接于下端绳索13的左侧,所述第二转杆911转动连接于外壳905的内部中心处,所述内壳906固定连接于第二转杆911的杆壁,所述回力弹簧907固定连接于内壳906与第二转杆911之间,所述圆孔912开设于外壳905的上端,上端所述绳索13的下端穿过圆孔912与内壳906固定连接,所述凸块908固定连接于收线轮904的内侧,所述履带909套接于上端绳索13的外表面且位于收线轮904的左侧,所述凸条910固定连接于履带909的上端。
在进行翻转的时候,因为病人根据需要进行左侧翻身还是右侧翻身,这样导致需要两个收线轮904单独来控制不同方向的翻转,这样就需要放置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操控,这样会导致病人操作不便的情况。
工作时,在顺时针转动第一转杆903的时候,第一转杆903带动两个收线轮904转动,此时下端的收线轮904进行绕线,因为两个收线轮904的绕卷方向不同,所述当下端的收线轮904收线时,上端的收线轮904将履带909从表面展开释放,此时前端在回力弹簧907的作用下,内壳906绕着第二转杆911转动,将绳索13左侧上端的部分进行绕卷,此时后端的外壳905处于绷紧状态,不收纳绳索13,当复位时,因为重力的原因,此时前端的绳索13左侧下端和外壳905固定连接保持不动,将被前端内壳906绕卷的绳索13进行释放,此时上端收线轮904的内部先将履带909右侧的绳索13进行收卷,当履带909右侧的绳索13手腕后,此时履带909上的凸条910与收线轮904上的凸块908卡住,此时整个装置复位,此时两个内壳906都不收纳绳索13,这样可以通过一个第一转杆903控制两个方向的翻身,向一个方向转动的时候不会影响另一个方向的绳索13,这样病人在操作的时候更加的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转杆903的杆壁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0,所述第二支撑板90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横杆21,所述横杆2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2,所述支撑柱1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竖杆24,所述竖杆2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23,右侧所述第二锥齿轮22与第一锥齿轮20啮合连接,左侧所述第二锥齿轮22与第三锥齿轮23啮合连接,所述床体1的内部左侧上端开设有第一空腔26,所述第一空腔26的内部右侧固定连接卡块25,所述竖杆2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平齿轮27且平齿轮27位于第一空腔26的内部,所述平齿轮27与卡块25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杆903的下端活动连接有转盘33。
在进行辅助翻身的时候,身体会向一侧倾斜,如果控制的位置保持不变的话,则身体在倾斜时手的位置不变,这样会使身体发生扭曲,这样可能导致腰部再次受伤。
工作时,当第一转杆903转动的时后带动第一锥齿轮20转动,第一锥齿轮20转动带动右侧的第二锥齿轮22转动,右侧的第二锥齿轮22带动横杆21转动,横杆21转动带动左侧的第二锥齿轮22转动,左侧的第二锥齿轮22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23转动,第三锥齿轮23转动带动竖杆24转动,竖杆24转动带动平齿轮27转动,因为平齿轮27与卡块25啮合连接,这样支撑柱18与床体1的左侧上端发生相对转动,这样在进行翻身的同时支撑柱18与身体的转动保持一致,这样避免了在翻身的时候使腰部二次扭伤,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4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转杆903的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空腔28,所述第二空腔28的上部为矩形,所述第二空腔28的下部为圆形,所述第一转杆903与转盘33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三转杆29,所述第三转杆29的上端贯穿第一转杆903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方形块30,所述第二空腔28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31,所述第二凹槽3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2,所述第一弹簧32远离第二凹槽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4,所述转盘33下端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把手35。
工作时,当需要进行锻炼的时候,向下拉动转盘33,转盘33带动第三转杆29向下移动,第三转杆29带动方形块30向下移动,在方形块30向下移动的时候,挤压第二空腔28左右两侧的限位块34,两个限位块34挤压相应的第一弹簧32收缩至第二凹槽31的内部,当方形块30移动到第二空腔28的底部时,因为底部为圆形,所以方形块30在第二空腔28内部发生转动,所以病人可以通过两个把手35转动转盘33,可以在病人在休息的额外时间锻炼,可以避免长久的卧躺造成的肌肉僵硬,提高身体的舒适度。
工作原理。
工作时,当病人需要进行侧翻的时候,通过收线机构9拉动绳索13,此时通过第一定滑轮12与第三定滑轮15的位置设计,可以使转动需要的力是体重的四分之一,在第二定滑轮14、第四定滑轮17的牵引下,带动支撑杆11向上移动,支撑杆11向上移动的时候带动支撑块10向上移动,支撑块10向上移动的时候带动滑块7在固定板6开设的滑槽8内部向上移动,支撑杆11向上移动带动多个移动杆5向上移动,此时移动杆5将多个床板3顶起,从而使病人的身体向一侧翻转,这样病人可以自主的进行身体的翻转,使病人在卧床修养的时候更加的舒适,在进行复位的时候,由于床板3等部件的自重,此时滑块7在滑槽8的内部下移,此时滑块7带动连接杆37向下移动,这是可能因为重力的原因快速的下降,此时连接杆37带动堵塞38向下移动,因为固定板6的内部下端开设的第三空腔36内部设有非牛顿液体40,在下降的时候非牛顿液体40通过堵塞38开设的多个通孔39流出,非牛顿液体40在受力越大的时候流动性越小,所以在复位时的自重,减小了非牛顿液体40流动性,这样可以使床板3缓慢的下降,这样不会在复位的时候突然的复位,避免床板3快速的复位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在顺时针转动第一转杆903的时候,第一转杆903带动两个收线轮904转动,此时下端的收线轮904进行绕线,因为两个收线轮904的绕卷方向不同,所述当下端的收线轮904收线时,上端的收线轮904将履带909从表面展开释放,此时前端在回力弹簧907的作用下,内壳906绕着第二转杆911转动,将绳索13左侧上端的部分进行绕卷,此时后端的外壳905处于绷紧状态,不收纳绳索13,当复位时,因为重力的原因,此时前端的绳索13左侧下端和外壳905固定连接保持不动,将被前端内壳906绕卷的绳索13进行释放,此时上端收线轮904的内部先将履带909右侧的绳索13进行收卷,当履带909右侧的绳索13手腕后,此时履带909上的凸条910与收线轮904上的凸块908卡住,此时整个装置复位,此时两个内壳906都不收纳绳索13,这样可以通过一个第一转杆903控制两个方向的翻身,向一个方向转动的时候不会影响另一个方向的绳索13,这样病人在操作的时候更加的方便,当第一转杆903转动的时后带动第一锥齿轮20转动,第一锥齿轮20转动带动右侧的第二锥齿轮22转动,右侧的第二锥齿轮22带动横杆21转动,横杆21转动带动左侧的第二锥齿轮22转动,左侧的第二锥齿轮22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23转动,第三锥齿轮23转动带动竖杆24转动,竖杆24转动带动平齿轮27转动,因为平齿轮27与卡块25啮合连接,这样支撑柱18与床体1的左侧上端发生相对转动,这样在进行翻身的同时支撑柱18与身体的转动保持一致,这样避免了在翻身的时候使腰部二次扭伤,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当需要进行锻炼的时候,向下拉动转盘33,转盘33带动第三转杆29向下移动,第三转杆29带动方形块30向下移动,在方形块30向下移动的时候,挤压第二空腔28左右两侧的限位块34,两个限位块34挤压相应的第一弹簧32收缩至第二凹槽31的内部,当方形块30移动到第二空腔28的底部时,因为底部为圆形,所以方形块30在第二空腔28内部发生转动,所以病人可以通过两个把手35转动转盘33,可以在病人在休息的额外时间锻炼,可以避免长久的卧躺造成的肌肉僵硬,提高身体的舒适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儿科防护病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床板(3),所述第一凹槽(2)的底部开设有移动口(4),所述床板(3)的底部边缘处均转动连接有移动杆(5),所述床体(1)的底部前后两端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向背一端均开设有滑槽(8),所述滑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远离滑槽(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0),所述支撑块(10)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上端与移动杆(5)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床体(1)的底部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绳索(13),所述绳索(1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收线机构(9)内,所述绳索(13)分为前后两组且每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杆(11)的位于固定板(6)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定滑轮(12),所述床体(1)的底部前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定滑轮(14),所述支撑杆(11)的下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定滑轮(15),所述支撑杆(11)的内部左侧开设有矩形开口(16),所述床体(1)的右侧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定滑轮(17),所述床体(1)的顶部左侧连接有支撑柱(18),所述支撑柱(18)的左侧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均转动连接有第五定滑轮(19),所述绳索(13)中每组的第一个绳索(13)一端与外壳(90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四定滑轮(17)、第三定滑轮(15)、第二定滑轮(14)和第一定滑轮(12)活动连接;所述绳索(13)中每组的第二个绳索(13)一端穿过圆孔(912)与内壳(90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五定滑轮(19)、收线轮(904)连接,所述支撑柱(18)的右侧通过第一支撑板(901)与第二支撑板(902)固定连接有收线机构(9);
所述收线机构(9)包括第一支撑板(901)、第二支撑板(902)、第一转杆(903)、收线轮(904)、外壳(905)、内壳(906)、回力弹簧(907)、凸块(908)、履带(909)、凸条(910)、第二转杆(911)和圆孔(912),所述第一支撑板(901)固定连接于支撑柱(18)的右侧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板(902)固定连接于支撑柱(18)的右侧中心处,所述第一转杆(903)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901)的下端,所述收线轮(904)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杆(903)的杆壁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所述外壳(905)固定连接于下端绳索(13)的左侧,所述第二转杆(911)转动连接于外壳(905)的内部中心处,所述内壳(906)固定连接于第二转杆(911)的杆壁,所述回力弹簧(907)固定连接于内壳(906)与第二转杆(911)之间,所述圆孔(912)开设于外壳(905)的上端,上端所述绳索(13)的下端穿过圆孔(912)与内壳(906)固定连接,所述凸块(908)固定连接于收线轮(904)的内侧,所述履带(909)套接于上端绳索(13)的外表面且位于收线轮(904)的左侧,所述凸条(910)固定连接于履带(909)的上端;
工作时,在顺时针转动第一转杆(903)的时候,第一转杆(903)带动两个收线轮(904)转动,此时下端的收线轮(904)进行绕线,因为两个收线轮(904)的绕卷方向不同,当下端的收线轮(904)收线时,上端的收线轮(904)将履带(909)从表面展开释放,此时前端在回力弹簧(907)的作用下,内壳(906)绕着第二转杆(911)转动,将绳索(13)左侧上端的部分进行绕卷,此时后端的外壳(905)处于绷紧状态,不收纳绳索(13),当复位时,此时前端的绳索(13)左侧下端和外壳(905)固定连接保持不动,将被前端内壳(906)绕卷的绳索(13)进行释放,此时上端收线轮(904)的内部先将履带(909)右侧的绳索(13)进行收卷,当履带(909)右侧的绳索(13)收完后,此时履带(909)上的凸条(910)与收线轮(904)上的凸块(908)卡住,此时整个装置复位,此时两个内壳(906)都不收纳绳索(13),这样可以通过一个第一转杆(903)控制两个方向的翻身,向一个方向转动的时候不会影响另一个方向的绳索(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防护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的底部开设有第三空腔(36),所述滑块(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7),所述连接杆(3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堵塞(38),所述堵塞(38)的内部开设有通孔(39),所述第三空腔(36)的内部设有非牛顿液体(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防护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903)的杆壁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0),所述第二支撑板(90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横杆(21),所述横杆(2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2),所述支撑柱(1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竖杆(24),所述竖杆(2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23),右侧所述第二锥齿轮(22)与第一锥齿轮(20)啮合连接,左侧所述第二锥齿轮(22)与第三锥齿轮(23)啮合连接,所述床体(1)的内部左侧上端开设有第一空腔(26),所述第一空腔(26)的内部右侧固定连接卡块(25),所述竖杆(2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平齿轮(27)且平齿轮(27)位于第一空腔(26)的内部,所述平齿轮(27)与卡块(25)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杆(903)的下端活动连接有转盘(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儿科防护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903)的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空腔(28),所述第二空腔(28)的上部为矩形,所述第二空腔(28)的下部为圆形,所述第一转杆(903)与转盘(33)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三转杆(29),所述第三转杆(29)的上端贯穿第一转杆(903)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方形块(30),所述第二空腔(28)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31),所述第二凹槽(3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32),所述第一弹簧(32)远离第二凹槽(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4),所述转盘(33)下端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把手(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儿科防护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28)的下端直径与方形块(30)的对角线的长度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20366.9A CN113855425B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儿科防护病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20366.9A CN113855425B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儿科防护病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55425A CN113855425A (zh) | 2021-12-31 |
CN113855425B true CN113855425B (zh) | 2024-06-04 |
Family
ID=78993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20366.9A Active CN113855425B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儿科防护病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5542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92776B (zh) * | 2022-05-12 | 2023-10-24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一种重症护理用臀部自清理防护装置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21398B1 (en) * | 1999-06-30 | 2001-11-27 | Yi-Lung Wang | Multipurpose body-turn-over apparatus |
CN206577061U (zh) * | 2016-08-30 | 2017-10-24 |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 辅助翻身装置 |
CN108175598A (zh) * | 2018-03-20 | 2018-06-19 | 郑州爱博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翻身功能的病床 |
CN109552993A (zh) * | 2018-12-04 | 2019-04-02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一种绝缘斗臂车用的吊具 |
CN208770959U (zh) * | 2018-04-20 | 2019-04-23 | 何春霞 | 一种具有多级过滤功能的污水处理设备 |
CN210170341U (zh) * | 2019-05-14 | 2020-03-24 | 阜阳科技工程学校 | 老年人自动翻身护理床 |
CN111727750A (zh) * | 2020-07-29 | 2020-10-02 | 广州耀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秸秆粉碎机防止机器卡死烧毁的保险装置 |
CN213346667U (zh) * | 2020-09-07 | 2021-06-04 | 刘毅 | 一种骨科临床用腿部拉伸装置 |
CN113133885A (zh) * | 2021-05-13 | 2021-07-20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一种卧床翻身装置 |
-
2021
- 2021-09-24 CN CN202111120366.9A patent/CN1138554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21398B1 (en) * | 1999-06-30 | 2001-11-27 | Yi-Lung Wang | Multipurpose body-turn-over apparatus |
CN206577061U (zh) * | 2016-08-30 | 2017-10-24 |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 辅助翻身装置 |
CN108175598A (zh) * | 2018-03-20 | 2018-06-19 | 郑州爱博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翻身功能的病床 |
CN208770959U (zh) * | 2018-04-20 | 2019-04-23 | 何春霞 | 一种具有多级过滤功能的污水处理设备 |
CN109552993A (zh) * | 2018-12-04 | 2019-04-02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一种绝缘斗臂车用的吊具 |
CN210170341U (zh) * | 2019-05-14 | 2020-03-24 | 阜阳科技工程学校 | 老年人自动翻身护理床 |
CN111727750A (zh) * | 2020-07-29 | 2020-10-02 | 广州耀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秸秆粉碎机防止机器卡死烧毁的保险装置 |
CN213346667U (zh) * | 2020-09-07 | 2021-06-04 | 刘毅 | 一种骨科临床用腿部拉伸装置 |
CN113133885A (zh) * | 2021-05-13 | 2021-07-20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一种卧床翻身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55425A (zh) | 2021-12-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74601A (zh) | 介入科护理用康复锻炼装置 | |
CN110812051A (zh) | 一种用于辅助老人起身与上下床的助老床 | |
CN113855425B (zh) | 一种儿科防护病床 | |
CN211067639U (zh) | 重症病人移动架 | |
CN211658573U (zh) | 一种骨科护理床 | |
US2873457A (en) | Bed with adjustable invalid lift | |
CN211409837U (zh) | 一种用于辅助老人起身与上下床的助老床 | |
CN113041098B (zh) | 一种医疗用手部康复设备 | |
CN113133882B (zh) | 一种危重症患者护理用患者体位转换装置 | |
CN115054478A (zh) | 一种用于仰俯卧位抬升转换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0991603U (zh) | 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活动安全助行器 | |
CN211301915U (zh) | 一种老年病人锻炼平衡能力器具 | |
CN114569371A (zh) | 一种烧伤康复悬吊防护装置 | |
CN215960983U (zh) | 一种骨科医疗用病人手术后康复锻炼护理装置 | |
CN112587334A (zh) | 一种卧床病人的护理装置 | |
CN220989566U (zh) | 一种心内科康复训练床 | |
CN211723895U (zh) | 一种儿童康复助行装置 | |
CN218357112U (zh) | 儿童康复腿部训练器 | |
CN215385415U (zh) | 一种心内科康复训练床 | |
CN114533410B (zh) | 一种户外用具有缓震效果的紧急医疗床 | |
CN220546532U (zh) | 一种方便使用的患者康复辅助机构 | |
CN215875305U (zh) | 一种康复治疗用助起床 | |
CN220141990U (zh) | 一种护理辅助装置 | |
CN114307062B (zh) | 一种脑血管术后用康复椅 | |
CN219721113U (zh) | 一种辅助起床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