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4199A - 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54199A CN113754199A CN202111162534.0A CN202111162534A CN113754199A CN 113754199 A CN113754199 A CN 113754199A CN 202111162534 A CN202111162534 A CN 202111162534A CN 113754199 A CN113754199 A CN 1137541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shell
- gap
- source pollution
- filter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401—Gullies for use in roads or pavements
- E03F5/0404—Gullies for use in roads or pavements with a permanent or temporary filtering device; Filte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42—Arrangements of means against overflow of water, backing-up from the drai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2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8—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1—Runoff or storm wat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包括共同围成过滤空间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及收容于过滤空间内的过滤层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活动连接,第一壳体包括与第二壳体正对设置的第一顶壁、自第一顶壁的周缘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及沿第一顶壁与第一侧壁的厚度方向分别贯穿第一顶壁与第一侧壁的多个进水口,第二壳体正对第一顶壁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过滤层组抵接并卡设固定于出水口;当城市径流水位上涨时,第一壳体自动朝远离第二壳体的方向移动,当城市径流水位下降时,第一壳体自动朝靠近第二壳体的方向移动。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结构简单、安置方便且能够全面解决因城市径流而导致的道路面源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
背景技术
城市径流是城市化造成的雨水的地表径流,这种径流是世界许多城市化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暴风雨和其他强降雨过程中,这些不透水的表面(由沥青、水泥、混凝土等建造)以及屋顶会使污水流入下水道,而不是让土壤对污水进行过滤。这会导致地下水位的降低(因为地下水的补给减少)和洪水(因为留在地表的水量增加了)。如今,大多数城市的雨水排水系统会将未处理的雨水直接排入溪流、江河和海湾,利用大自然对面源污染自行净化。
在此基础上,水流流过这些不透水的表面时,往往会从道路和停车场冲走汽油、机油、重金属、垃圾和其他污染物,从草坪冲走化肥和农药,进而导致水体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以及硝酸盐和磷。这样的城市径流,在直接排放后,容易导致河流、溪流的水温升高,危害鱼类和其他生物,最终对人类自己造成伤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置方便且能够全面解决因城市径流而导致的道路面源污染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置方便且能够全面解决因城市径流而导致的道路面源污染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设置于城市道路的排水口并用于清理因城市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包括相互组配并共同围成过滤空间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及收容于所述过滤空间内的过滤层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正对设置的第一顶壁、自所述第一顶壁的周缘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及沿所述第一顶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方向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顶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多个进水口,所述第二壳体正对所述第一顶壁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过滤层组抵接并卡设固定于所述出水口;
当城市径流水位上涨时,所述第一壳体自动朝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移动,当城市径流水位下降时,所述第一壳体自动朝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壁远离所述过滤空间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顶壁处于同一平面的第二顶壁、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过滤空间一侧的第二侧壁、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远离所述第二顶壁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设置形成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沿所述连接壁的厚度方向贯穿形成的限位孔,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顶壁相对设置并开设有所述出水口的底壁、自所述底壁的周缘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支撑壁、及自所述底壁向靠近所述第一顶壁方向延伸形成的限位壁,所述限位壁包括与所述底壁垂直的多根第一限位臂、及连接多根所述第一限位臂的多根第二限位臂,所述第一限位臂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限位孔的横截面形状匹配,且所述第二限位臂设置于所述连接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自所述支撑壁远离所述底壁的端部向远离所述过滤空间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安装壁,在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的常规状态下,所述安装壁远离所述底壁的表面、所述第二限位臂远离所述底壁的表面、所述第一顶壁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及所述第二顶壁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间隙内并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挡壁、及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挡壁的多个贯穿孔,所述挡壁将所述间隙分隔并形成依次连通的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及第四间隙,所述第四间隙通过开设于所述挡壁上的所述贯穿孔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多个所述贯穿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及所述第四间隙长度方向的进水端。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组包括沿所述第一顶壁至所述第二壳体方向依次叠设的砂石滤层、生物滤层及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抵接并卡设固定于所述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砂石滤层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顶壁的第一滤层、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滤层远离所述第一顶壁一侧的第二滤层,所述第一滤层用于放置大颗粒石块,所述第二滤层用于放置细砂。
优选的,所述生物滤层包括靠近所述第二滤层的第三滤层、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滤层远离所述第二滤层一侧的第四滤层,所述第三滤层用于放置藻类植物,所述第四滤层用于放置厌氧菌。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由硬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密度小于水,所述第二壳体采用金属一体成型工艺或金属焊接成型工艺加工成型。
优选的,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的横截面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或椭圆形。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通过将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设置在城市道路的排水口,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活动连接,并限定所述第一壳体能够随着城市径流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当城市雨水较小无法形成城市径流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完全贴近状态,雨水仅能通过开设于所述第一顶壁上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过滤空间,经过所述过滤层组过滤后排放,当城市径流形成且水位越来越高时,所述第一壳体逐渐自动朝远离所述第二壳体方向移动,使其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与实时水位相匹配,使得城市径流的水能够同时通过开设于所述第一顶壁及所述第一侧壁上的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过滤空间,加快了城市径流的流出速度;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顶壁及所述第二侧壁,并使得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呈环形的所述间隙,使得城市径流带来的枯枝残叶、塑料袋等物体无法进入所述过滤空间,而是直接流入所述间隙,同时,为了避免所述进水口的堵塞,通过将所述贯穿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及所述第四间隙长度方向的进水端,为所述间隙内的水流提供一个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冲力,将所述间隙内的枯枝残叶、塑料袋等物体在所述挡壁处堆积,避免了所述进水口堵塞的同时也方便了后期收集;通过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过滤空间的城市径流,依次通过所述砂石滤层、所述生物滤层及所述活性炭层,利用所述砂石滤层滤除水体内的大颗粒杂质,利用所述生物滤层吸收水体内的氮磷营养物及重金属阳离子,避免水体富养化,并利用所述活性炭层进一步吸附水体中残留的氮磷营养物与重金属阳离子,使得经所述出水口排出的雨水符合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的一种工作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的B部分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沿A-A线的剖视图。
图中,100、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10、第一壳体;11、第一顶壁;12、第一侧壁;13、进水口;14、第二顶壁;15、第二侧壁;16、连接壁;17、限位孔;18、挡壁;19、贯穿孔;20、第二壳体;21、底壁;22、支撑壁;23、限位壁;231、第一限位臂;232、第二限位臂;24、安装壁;30、过滤层组;31、砂石滤层;311、第一滤层;312、第二滤层;32、生物滤层;321、第三滤层;322、第四滤层;33、活性炭层;101、过滤空间;102、间隙;1021、第一间隙;1022、第二间隙、1023、第三间隙;1024、第四间隙;103、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下述实验例和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100,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100设置于城市道路的排水口并用于清理因城市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
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100包括相互组配并共同围成过滤空间101的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及收容于所述过滤空间101内的过滤层组30。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活动连接,且当城市径流水位上涨时,所述第一壳体10自动朝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0的方向移动,当城市径流水位下降时,所述第一壳体10自动朝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0的方向移动。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壳体10由硬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第一壳体10的密度小于水,如此保证所述第一壳体10在城市径流水位上升时能够随着水位相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0的方向移动。当然,这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的位移,也可以通过例如传感器、驱动装置的安装来实现,均在本发明的保护方位之内。
优选的,为了提升所述第二壳体20的稳定性来抵抗城市径流的冲击,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所述第二壳体20采用金属一体成型工艺或金属焊接成型工艺加工成型。
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20正对设置的第一顶壁11、自所述第一顶壁11的周缘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12、沿所述第一顶壁11与所述第一侧壁12的厚度方向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顶壁11与所述第一侧壁12的多个进水口13、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壁11远离所述过滤空间101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顶壁11处于同一平面的第二顶壁14、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2远离所述过滤空间101一侧的第二侧壁15、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2与所述第二侧壁15的连接壁16、沿所述连接壁16的厚度方向贯穿形成的限位孔(图未示)、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2与所述第二侧壁15的挡壁18及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壁15与所述挡壁18的多个贯穿孔19。
其中,所述第一顶壁11与所述第一侧壁12为所述第一壳体10直接与所述过滤空间101接触的部分,所述进水口13与所述过滤空间101连通。
具体的,开设于所述第一顶壁11上的所述进水口13的孔径大于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2上的所述进水口13的孔径。其中,开设于所述第一顶壁11上的所述进水口13为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100的常规进水口,即在没有城市径流产生的大部分时间内,城市内的常规降雨雨水仅通过开设于所述第一顶壁11上的所述进水口13进入所述过滤空间101进行过滤排出;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2上的所述进水口13为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100的非常规进水口,只有当城市径流形成,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发生位置变化时,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2上的所述进水口13才会漏出并进行排水工作。
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顶壁14,由于所述第二顶壁14为与所述第二侧壁14垂直的平面,能够增加所述第一壳体10与水面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所述第一壳体10的浮力,确保在城市径流到来时,所述第一壳体10能够正常上浮。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所述第一壳体10的整体浮力,也可将所述第二顶壁14的触水面设置为圆弧型,通过增加所述第二顶壁14的排水体积,进而增加浮力。
所述第二侧壁15与所述第一侧壁12间隔设置形成间隙102。通过设置所述间隙102,相当于为城市径流进入通过所述进水口13进入所述过滤空间101前提供一道筛除,一方面由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上浮,使得所述第二顶壁14基本保持与城市径流的水平面持平,随着城市径流送来的枯枝残叶或塑料袋等垃圾首先会被所述第二顶壁14阻挡,同时,即便是所述第二顶壁14无法阻挡时,枯枝残叶或塑料袋等垃圾会落入所述间隙102内,避免了对进水口13的堵塞。
所述连接壁16远离所述第二顶壁14设置。
所述挡壁18设置于所述间隙102内。同时,所述挡壁18将所述间隙102分隔并形成依次连通的第一间隙1021、第二间隙1022、第三间隙1023及第四间隙1024。所述第四间隙1024通过开设于所述挡壁18上的所述贯穿孔19与所述第一间隙1021连通。
具体的,多个所述贯穿孔19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1021、所述第二间隙1022、所述第三间隙1023及所述第四间隙1024长度方向的进水端。如此一来,通过多个所述贯穿孔19的设置,当外部水流通过所述贯穿孔19流入所述间隙时,使得水流在所述间隙102内沿一定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最终,将流入所述间隙102内的垃圾堆叠于所述挡壁18处,避免垃圾对所述进水口13的堵塞。
所述第二壳体20正对所述第一顶壁11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103,所述过滤层组30抵接并卡设固定于所述出水口103。
具体的,所述第二壳体20包括与所述第一顶壁11相对设置并开设有所述出水口103的底壁21、自所述底壁21的周缘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支撑壁22、自所述底壁21向靠近所述第一顶壁11方向延伸形成的限位壁23、及自所述支撑壁22远离所述底壁21的端部向远离所述过滤空间101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安装壁24。
所述限位壁23包括与所述底壁21垂直的多根第一限位臂231、及连接多根所述第一限位臂231的多根第二限位臂232。同时,所述第一限位臂231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限位孔的横截面形状匹配,且所述第二限位臂232设置于所述连接壁16远离所述底壁21的一侧。如此设置,利用所述第一限位臂231为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上浮或下沉提供导向作用,同时利用所述第二限位臂232为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上浮或下沉提供限位作用,确保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的正常活动。
所述安装壁24的作用在于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100的安装,在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100的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100替代现有的下水井盖,利用混凝土将所述安装壁24封固于下水道口处。因此,为了与下水道口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100的横截面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或椭圆形。
优选的,为了保证在没有城市径流形成时路面的平整性,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定在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100的常规状态下,所述安装壁24远离所述底壁21的表面、所述第二限位臂232远离所述底壁21的表面、所述第一顶壁11远离所述第一侧壁12的表面、及所述第二顶壁14远离所述第二侧壁15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过滤层组30包括沿所述第一顶壁11至所述第二壳体20方向依次叠设的砂石滤层31、生物滤层32及活性炭层33。其中,所述活性炭层33抵接并卡设固定于所述出水口103。
所述砂石滤层31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顶壁11的第一滤层311、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滤层311远离所述第一顶壁11一侧的第二滤层312。其中,所述第一滤层311用于放置大颗粒石块,所述第二滤层312用于放置细砂。利用所述第一滤层311及所述第二滤层312过滤水体中碎叶、碎枝、及小块塑料等垃圾,避免其随水流进入河流。
所述生物滤层32包括靠近所述第二滤层312的第三滤层321、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滤层321远离所述第二滤层312一侧的第四滤层322。其中,所述第三滤层用于放置藻类植物,所述第四滤层用于放置厌氧菌。利用US噢书第三滤层321及所述第四滤层322吸收净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阳离子。
利用所述活性炭层33进一步吸附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阳离子、以及水体冲刷下来的油污。
本申请提供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大部分无城市径流产生的时候,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为紧密贴合状态,此时,所述安装壁24远离所述底壁21的表面、所述第二限位臂232远离所述底壁21的表面、所述第一顶壁11远离所述第一侧壁12的表面、及所述第二顶壁14远离所述第二侧壁15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通过降雨产生的小量雨水,直接通过开设于所述第一顶壁11的所述进水口13进入所述过滤空间101内,利用所述过滤层组30对雨水进行净化后排放。
当城市降雨量突增,城市道路内形成城市径流时,所述第一壳体10在城市径流形成后,通过自身受到的浮力保持与水位的同步上浮,此时,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2上的进水口13露出,增加了水流排入所述过滤空间101的速度,同时,利用所述间隙102,将漂浮于水面上的枯枝残叶、塑料袋等垃圾进行收集,避免了污染的同时也能避免对所述进水口13的堵塞,保证了城市道路水流的排出速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通过将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设置在城市道路的排水口,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活动连接,并限定所述第一壳体能够随着城市径流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当城市雨水较小无法形成城市径流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完全贴近状态,雨水仅能通过开设于所述第一顶壁上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过滤空间,经过所述过滤层组过滤后排放,当城市径流形成且水位越来越高时,所述第一壳体逐渐自动朝远离所述第二壳体方向移动,使其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与实时水位相匹配,使得城市径流的水能够同时通过开设于所述第一顶壁及所述第一侧壁上的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过滤空间,加快了城市径流的流出速度;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顶壁及所述第二侧壁,并使得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呈环形的所述间隙,使得城市径流带来的枯枝残叶、塑料袋等物体无法进入所述过滤空间,而是直接流入所述间隙,同时,为了避免所述进水口的堵塞,通过将所述贯穿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及所述第四间隙长度方向的进水端,为所述间隙内的水流提供一个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冲力,将所述间隙内的枯枝残叶、塑料袋等物体在所述挡壁处堆积,避免了所述进水口堵塞的同时也方便了后期收集;通过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过滤空间的城市径流,依次通过所述砂石滤层、所述生物滤层及所述活性炭层,利用所述砂石滤层滤除水体内的大颗粒杂质,利用所述生物滤层吸收水体内的氮磷营养物及重金属阳离子,避免水体富养化,并利用所述活性炭层进一步吸附水体中残留的氮磷营养物与重金属阳离子,使得经所述出水口排出的雨水符合排放标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设置于城市道路的排水口并用于清理因城市径流产生的面源污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组配并共同围成过滤空间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及收容于所述过滤空间内的过滤层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正对设置的第一顶壁、自所述第一顶壁的周缘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侧壁、及沿所述第一顶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厚度方向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顶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的多个进水口,所述第二壳体正对所述第一顶壁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过滤层组抵接并卡设固定于所述出水口;
当城市径流水位上涨时,所述第一壳体自动朝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移动,当城市径流水位下降时,所述第一壳体自动朝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顶壁远离所述过滤空间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顶壁处于同一平面的第二顶壁、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过滤空间一侧的第二侧壁、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远离所述第二顶壁设置,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设置形成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沿所述连接壁的厚度方向贯穿形成的限位孔,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顶壁相对设置并开设有所述出水口的底壁、自所述底壁的周缘垂直弯折延伸形成的支撑壁、及自所述底壁向靠近所述第一顶壁方向延伸形成的限位壁,所述限位壁包括与所述底壁垂直的多根第一限位臂、及连接多根所述第一限位臂的多根第二限位臂,所述第一限位臂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限位孔的横截面形状匹配,且所述第二限位臂设置于所述连接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自所述支撑壁远离所述底壁的端部向远离所述过滤空间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安装壁,在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的常规状态下,所述安装壁远离所述底壁的表面、所述第二限位臂远离所述底壁的表面、所述第一顶壁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及所述第二顶壁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间隙内并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挡壁、及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挡壁的多个贯穿孔,所述挡壁将所述间隙分隔并形成依次连通的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及第四间隙,所述第四间隙通过开设于所述挡壁上的所述贯穿孔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多个所述贯穿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及所述第四间隙长度方向的进水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组包括沿所述第一顶壁至所述第二壳体方向依次叠设的砂石滤层、生物滤层及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抵接并卡设固定于所述出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石滤层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顶壁的第一滤层、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滤层远离所述第一顶壁一侧的第二滤层,所述第一滤层用于放置大颗粒石块,所述第二滤层用于放置细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层包括靠近所述第二滤层的第三滤层、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滤层远离所述第二滤层一侧的第四滤层,所述第三滤层用于放置藻类植物,所述第四滤层用于放置厌氧菌。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由硬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密度小于水,所述第二壳体采用金属一体成型工艺或金属焊接成型工艺加工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的横截面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或椭圆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62534.0A CN113754199B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62534.0A CN113754199B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54199A true CN113754199A (zh) | 2021-12-07 |
CN113754199B CN113754199B (zh) | 2022-08-16 |
Family
ID=78798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62534.0A Active CN113754199B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54199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22579A1 (en) * | 2000-10-31 | 2004-02-05 | Peter Hagen | Device for covering shafts |
US20040040901A1 (en) * | 2002-04-22 | 2004-03-04 | Page Ardle E. | Continuous roll basin insert |
CN103074934A (zh) * | 2013-02-21 | 2013-05-01 | 吴超 | 一种下水道井盖 |
CN106592643A (zh) * | 2016-12-20 | 2017-04-26 | 范瑶飞 | 市政道路井盖 |
CN206971358U (zh) * | 2017-07-10 | 2018-02-06 | 南京工程学院 | 一种排水沟盖板 |
CN207047995U (zh) * | 2017-06-12 | 2018-02-27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以及城市排水系统 |
CN111270706A (zh) * | 2020-03-10 | 2020-06-12 | 四川凯琳展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的下水井盖 |
CN214005817U (zh) * | 2020-11-18 | 2021-08-20 | 深圳市恒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 |
-
2021
- 2021-09-30 CN CN202111162534.0A patent/CN1137541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22579A1 (en) * | 2000-10-31 | 2004-02-05 | Peter Hagen | Device for covering shafts |
US20040040901A1 (en) * | 2002-04-22 | 2004-03-04 | Page Ardle E. | Continuous roll basin insert |
CN103074934A (zh) * | 2013-02-21 | 2013-05-01 | 吴超 | 一种下水道井盖 |
CN106592643A (zh) * | 2016-12-20 | 2017-04-26 | 范瑶飞 | 市政道路井盖 |
CN207047995U (zh) * | 2017-06-12 | 2018-02-27 | 重庆交通大学 |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以及城市排水系统 |
CN206971358U (zh) * | 2017-07-10 | 2018-02-06 | 南京工程学院 | 一种排水沟盖板 |
CN111270706A (zh) * | 2020-03-10 | 2020-06-12 | 四川凯琳展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的下水井盖 |
CN214005817U (zh) * | 2020-11-18 | 2021-08-20 | 深圳市恒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排洪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54199B (zh) | 2022-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40953B2 (en) | Integrated below-ground vault with a filtered catch basin | |
US7163635B2 (en) | Integrated below-ground vault with a filtered catch basin | |
KR100949325B1 (ko) | 저류지 전단 설치용 자연형 비점오염저감시설 | |
US20220186486A1 (en) | Hydrodynamic separator for stormwater treatment | |
KR101218344B1 (ko) | 초기우수처리를 위한 식생여과장치 | |
KR100904177B1 (ko) | 초기우수에 의한 오염을 정화시키는 장치 및 방법 | |
KR100891656B1 (ko) | 수로형 인공습지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 |
CN109797839B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及截污操作方法 | |
CN2767522Y (zh) | 雨水分级排放装置 | |
KR101239389B1 (ko) | 자연형 침투도랑형 재이용수 활용 비점오염저감시설 | |
KR100904081B1 (ko) | 바이패스 수로가 부설된 비점오염물질 저감을 위한 여과형 수로 | |
KR101122040B1 (ko) | 녹지(綠地) 통합형 빗물 정화(淨化) 저장(貯藏) 장치 | |
KR101339617B1 (ko) | 교량용 초기우수 비점오염 정화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KR100491866B1 (ko) | 초기우수유출수의 비점오염물 정화장치 | |
KR100814790B1 (ko) | 비점오염물질 저감을 위한 여과형 수로 | |
KR100810556B1 (ko) | 토양 및 식생을 이용한 강우 유출수 처리 장치 | |
CN113754199B (zh) | 道路面源污染处理器 | |
KR100437075B1 (ko) | 저류지를 이용한 빗물 정화방법 및 장치 | |
KR100763119B1 (ko) | 우수처리시스템 | |
KR20040101903A (ko) | 수처리 기능형 집수 및 저류 장치 | |
US20210087804A1 (en) | Removable trash filter basket with hinged wier for catch basins | |
KR100453194B1 (ko) | 비점오염원 제거장치 | |
KR101532191B1 (ko) | 비점오염저감을 위한 역세척 기능이 가능한 여과블록 시스템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 |
KR101725527B1 (ko) | 비점오염을 정화하는 기능을 갖는 우수받이 | |
KR101501925B1 (ko) | 비점오염을 정화하는 기능을 갖는 우수받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