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5410B -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5410B
CN113735410B CN202111122579.5A CN202111122579A CN113735410B CN 113735410 B CN113735410 B CN 113735410B CN 202111122579 A CN202111122579 A CN 202111122579A CN 113735410 B CN113735410 B CN 1137354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winding roller
driving
storage tank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25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35410A (zh
Inventor
王文刚
王雷
余波
严寒
杨凯
任龙刚
赵浩
赵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Wat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Wat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Wat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Wat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225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35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35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5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35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5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3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he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21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 C02F11/127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by centrifug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53/00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solid raw materials or solid raw materials in special for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及其系统,属于市政污泥处理方法领域,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投入薄层蒸发器中得到污泥渣;S2.将污泥渣切碎得污泥条,将污泥条投入带式干燥机中,得到干化污泥;S3.将干化污泥制成污泥颗粒;S4.将污泥颗粒投入气化炉中,污泥颗粒中的有机物质裂解产生可燃气体,污泥中的无机物形成残渣;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可燃气体通入热风炉充分燃烧,形成高温烟气;S6.将步骤S5中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余热锅炉,使余热锅炉中的水形成饱和蒸汽,将饱和蒸汽通入薄层蒸发器中。本申请中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各步骤优势互补,提高了市政污泥的干化效果,也能够有效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市政污泥处理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污泥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若污泥不能得到规范化的处理,则会造成“二次污染”。
初始的污泥处理方式主要以填埋及堆肥方式为主,处置手段落后,随着国家对污泥农用、填埋处置的限制,污泥焚烧可以较为快速地将污泥变废为宝,日渐成为污泥最终处置的研究方向,但由于市政污泥由于含水率过高,在焚烧前需进一步脱水处理,满足自持燃烧要求。目前的干化方式一般是在放置污泥的料腔中设置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对含固率约为20%的污泥进行烘干,使污泥的含固率达90%。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目前干化方式耗时长且能耗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更加便捷节能地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市政污泥投入薄层蒸发器中,通过饱和蒸汽间接加热,得到含固率为45-50%的污泥渣;
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污泥渣切碎得污泥条,将污泥条投入带式干燥机中,污泥条与蒸汽直接接触,得到含固率为85-90%的干化污泥;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干化污泥制成污泥颗粒;
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污泥颗粒投入气化炉,气化炉内的温度为900-1100℃,且气化炉内的氧气含量低于5%,污泥颗粒中的有机物质裂解产生可燃气体,污泥中的无机物形成残渣;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可燃气体通入热风炉,充分燃烧形成高温烟气;
S6将步骤S5中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余热锅炉,使余热锅炉中的水形成饱和蒸汽,将饱和蒸汽通入薄层蒸发器中进行循环利用,使用后烟气达标排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市政污泥依次经过步骤S1中的薄层蒸发器和步骤S2中的带式干燥机后可被充分干燥,由于利用了薄层蒸发器和带式干燥机各自的优势,提高了市政污泥的干化效果,也能够降低单一化设备单独烘干市政污泥耗能过高的缺陷;步骤S3中将干化污泥制成污泥颗粒,再进入步骤S4中的气化炉中,可使污泥颗粒中的有机物质裂解为CO、H2、烷类气体为主的可燃气体,市政污泥余料以残渣形式排出,可作为建材进行后续利用;热解气化过程为不充分燃烧,烟气量较少,重金属大部分固定在残渣中,烟气中重金属含量大大降低,因此NOx、HCl、灰尘的浓度也大幅降低,有助于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将污泥渣切碎成污泥条以及将干化污泥制成污泥颗粒均有助于市政污泥能够被充分干化。
将可燃气体通入热风炉中,可燃气体在热风炉内充分然烧后形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中,与余热锅炉中的水进行传质传热,使余热锅炉中的水形成饱和蒸汽,将饱和蒸汽通入薄层蒸发器中可进行循环利用,有助于节约能源,且市政污泥中的可燃气体组分经充分燃烧后形成稳定无害的烟气排放,使市政污泥既发挥了价值,又能不易污染环境。
可选的,步骤S1中的饱和蒸汽温度为170-200℃,污泥在薄层蒸发器内干化时间为10-15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薄层蒸发器中的饱和蒸汽温度处于合适区间,且干化时间合适时,有助于在满足达到市政污泥干化要求的基础上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可选的,步骤S2中带式干燥机所使用的热源为步骤S1中换热冷却后的蒸汽,蒸汽温度为100-1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蒸汽循环利用,进一步有助于减少整个系统的能耗。
可选的,步骤S2中的污泥条的粒径为3-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污泥渣裸露的表面积较大,进而使污泥渣能够充分与热蒸汽接触,而使污泥渣快速失水而达到快速干化的目的。
可选的,步骤S1中的污泥还包括预处理步骤,将含固率为20%的初始市政污泥置于离心机构中进行离心,得含固率30-40%的浆状市政污泥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市政污泥置于离心机构中,离心机构可初步对含固率较低的市政污泥进行脱水,使进入薄层蒸发器能够更加快速地达到干化市政污泥的目的,进而有助于起到节能作用。
第二方面,本申请中还公开一种实施上述市政污泥处理方法的市政污泥处理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设系统,包括离心机构、薄层蒸发器、带式干燥机、气化炉、热风炉和余热锅炉,离心机构、薄层蒸发器、带式干燥机、气化炉、热风炉、余热锅炉依次放置且连通,市政污泥依次经过离心机构、薄层蒸发器、带式干燥机、气化炉、热风炉和余热锅炉进行干化处理,薄层蒸发器与余热锅炉连通,带式干燥机与薄层蒸发器连通,薄层蒸发器与带式干燥机之间设有切碎机,带式干燥机与气化炉之间设有皮带输送机和造粒机,造粒机靠近气化炉。
所述离心机构包括底座、存料罐和转筒,存料罐与底座连接,转筒位于存料罐中且与存料罐转动连接,转筒的侧壁开设有漏水孔,底座上设有用于驱动转筒转动的驱动件,驱动件包括转动件、第一缠带辊、第二缠带辊、拉扯带、第一驱动件和复位弹性件,第一缠带辊和第二缠带辊位于存料罐中轴线的两侧且均与底座转动连接,转动件包括主动辊和从动辊,主动辊和从动辊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均位于第一缠带辊和第二缠带辊之间,主动辊和从动辊均与存料罐转动连接,主动辊与转筒连接,拉扯带长度方向的一端缠绕在第一缠带辊上,另一端经过主动辊和从动辊相互靠近的周壁后绕设在第二缠带辊上,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缠带辊转动,复位弹性件用于使拉扯带在第二缠带辊上复位,第一缠带辊与第一驱动件之间设有卡接件,底座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驱动件向靠近或者远离底座的方向移动的移动件,存料罐连通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件驱动第一驱动件与第一缠带辊卡接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缠带辊转动,拉扯带在饶设第一缠带辊上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可使主动辊转动,进而带动转筒转动,使市政污泥中的水经漏水孔落入存料罐与转筒之间,再经排水管流出;当第一驱动件停止驱动后,移动件驱动第一驱动件远离第一缠带辊,此时第二缠带辊在复位弹性件的驱动下使拉扯带再次饶设在第二缠带辊上,此时,主动辊反向转动,带动转筒反向转动,也可达到使市政污泥脱水的效果,且在转筒反转的过程中,是依靠复位弹性件的弹力作用,而不需要任何电气设备驱动,有助于节约能源。
市政污泥依次经过离心机构、薄层蒸发器、带式干燥机、气化炉、热风炉和余热锅炉进行干化处理后,可高效且节能地达到干化市政污泥的效果;且薄层蒸发器、带式干燥机及余热锅炉之间的能源流通,有助于充分发挥能源的价值,也能使整个市政污泥干化系统节约能源;干化市政污泥的过程中,市政污泥能够发挥较大价值,且有助于达到市政污泥减量化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卡接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缠带辊中空,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缠带辊的内周壁,第一驱动件的活动端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件和第一缠带辊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便捷,有助于快速使第一驱动件和第一缠带辊之间相互分离或者连接。
可选的,所述存料罐的底壁倾斜设置,排水管与存料罐的地势低处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进入存料罐与转筒之间的水能够快速经排水管排出,降低转筒在换向的过程中,存料罐与转筒之间的水进入转筒中打湿污泥的可能性,有助于提高离心机构的工作效率,进而也有助于缩短离心机构的工作时间,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转筒的下方设有托盘,托盘与转筒之间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卡接条,托盘的顶壁开设有卡接槽,卡接槽与托盘靠近转筒的侧壁连通,卡接条位于卡接槽中且与托盘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槽对卡接条起到限位作用,有助于使转筒在托盘的上方稳定放置,且转筒与托盘的连接方式简单便捷。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使市政污泥间接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余热锅炉,使余热锅炉中的水形成饱和蒸汽,将饱和蒸汽通入薄层蒸发器中进行循环利用,既可达到降低蒸汽耗量,节约能源的效果,又可以使市政污泥得到充分应用;
2.通过在将污泥颗粒投入气化炉进行不充分燃烧,热解气化为烟气量较少,烟气中重金属含量大大降低,降低对环境污染,重金属大部分固定在残渣中,残渣可作为建材进行后续利用;
3.通过在步骤S1中的污泥进行预处理步骤,离心机构可初步对进行含固率较低的市政污泥进行脱水,使进入薄层蒸发器能够更加快速地达到干化市政污泥的目的,进而有助于起到节能作用;
4.通过在离心机构中设置驱动件,驱动件使转筒反向转动,且在转筒反向转动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电气设备驱动,有助于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市政污泥处理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设备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存料罐;3、转筒;4、漏水孔;5、排水管;6、驱动件;61、转动件;611、主动辊;612、从动辊;62、第一缠带辊;63、第二缠带辊;64、拉扯带;65、第一驱动件;67、移动件;68、卡接件;681、第二齿轮;7、托盘;8、连接件;81、卡接槽;82、卡接条;9、离心机构;101、薄层蒸发器;102、带式干燥机;103、气化炉;104、热风炉;105、余热锅炉;106、螺杆泵;107、切碎机;108、造粒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0.5t含固率20%的市政污泥先置于储存仓(图中未示出)中,然后将储存仓中的市政污泥持续输送至薄层蒸发器101中,饱和蒸汽的温度为170℃,污泥在薄层蒸发器101内干化时间为15min,通过饱和蒸汽间接加热,得到含固率为45%的污泥渣;
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污泥渣切碎成直径为8mm的柱状体,得污泥条,将污泥条置于带式干燥机102中,带式干燥机102所使用的热源为步骤S1中换热冷却后的蒸汽,带式干燥机102中的蒸汽温度为110℃,污泥条与蒸汽直接接触干燥,得到含固率为85%的干化污泥;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干化污泥制成5mm的污泥颗粒;
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污泥颗粒输送至气化炉103,气化炉103内的温度为900℃,且气化炉103内的氧气含量低于5%,污泥颗粒中的有机物质裂解产生以CO、H2、烷类气体为主的可燃气体,污泥中的无机物以残渣形式排出,作为建材利用;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可燃气体通入热风炉104,充分燃烧形成高温烟气;
S6.将步骤S5中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余热锅炉105,通过热量交换,使余热锅炉105中的水形成饱和蒸汽,将饱和蒸汽通入薄层蒸发器101中进行循环利用,使用后烟气通过烟气处理系统后达标排放。
实施例2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S1还包括污泥的预处理步骤:
将储存仓中含固率20%的市政污泥置于离心机构9中进行离心,得含固率为35%的污泥浆,然后将污泥浆置于步骤S1中的薄层蒸发器101中,完成后续步骤。
实施例3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1中薄层蒸发器101中饱和蒸汽的温度为200℃,污泥在薄层蒸发器101内干化时间为10min,得到含固率为50%的污泥渣;
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污泥渣切碎成直径为7mm的污泥条,污泥条为柱状体,带式干燥机102中的蒸汽温度为100℃,得到含固率为90%的干化污泥;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干化污泥制成3mm的污泥颗粒;
S4.将步骤S3中气化炉103内的温度为1100℃;
实施例4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1中,储存仓中电连接有金属探测器,检测污泥中金属物质,有助于对后续设备起到保护作用;储存仓电连接有臭气收集系统,对产生的臭气进行收集后处理,薄层蒸发器101中饱和蒸汽的温度为180℃,污泥在薄层蒸发器101内干化时间为13min,得到含固率为48%的污泥渣;
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污泥渣切碎成直径为9mm的污泥条,污泥条为柱状体,带式干燥机102中的蒸汽温度为105℃,得到含固率为90%的干化污泥;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干化污泥制成4mm的污泥颗粒;
S4.将步骤S3中气化炉103内的温度为1000℃。
对比例
对比例1
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未进行步骤S1。
对比例2
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未进行步骤S2。
对比例3
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未进行步骤S3。
对比例4
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未将污泥渣切碎得污泥条。
对比例5
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未进行步骤S6中将高温烟气通过余热锅炉105的步骤,直接将烟气达标排放。
对比例6
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1中薄层蒸发器101中饱和蒸汽的温度为100℃,污泥在薄层蒸发器101内干化时间为20min,得到含固率为50%的污泥渣;
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污泥渣切碎成直径为7mm的污泥条,带式干燥机102中的蒸汽温度为200℃,得到含固率为90%的干化污泥;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干化污泥制成3mm的污泥颗粒;
S4将步骤S3中气化炉103内的温度为2000℃;
性能检测实验
1.污泥减量化的检测
将处理前的污泥进行称重,然后再将干化后剩余的固体渣进行称重,二者的差值与处理前的污泥质量的比值即可表征污泥减量化。污泥减量化用以表示污泥处理后剩余量的多少,实施例1-4与对比例1-6中的污泥减化量数据见表1。
蒸汽耗量的检测
通过气体流量计检测污泥干化过程中的蒸汽流通量,通过计算得整个污泥干化过程中的蒸汽耗量。实施例1-4与对比例1-6中的蒸汽耗量数据见表1。
表1:
项目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对比例4 对比例5 对比例6
污泥减量化(%) 85.0 87.4 88.9 90.0 75.3 76.6 78.1 80.9 86.4 77.5
蒸汽耗量(t蒸汽/t污泥) 0.46 0.50 0.43 0.40 2.3 1.8 0.9 0.7 3.2 2.0
由表1中的数据可得,通过比较实施例1-4和对比例1-6的数据可知,经过本申请中的方法可以在减少蒸汽耗量的基础上提高污泥的量,降低污泥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通过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可以发现污泥预处理步骤,有助于提高污泥减量化数据,即有助于减少污泥的量,且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整个干化过程中的蒸汽耗量;通过比较实施例2和实施例3-4可知,采用本申请中的污泥处理方法,均能够提高污泥减量化,且能达到降低蒸汽耗量、节约能源的目的,再结合实施例6可知,当采用本申请范围外的工艺参数时,蒸汽耗量大,且污泥减量化低,污泥的干化效果较差。
通过比较对比例1-2、对比例5和实施例4的数据可以得出,步骤S1、步骤S2和步骤S3对污泥干化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蒸汽耗量方面,足以说明,单一化设备单独烘干市政污泥时,存在耗能较高的缺陷;尤其是通过对比例5和实施例4的数据可以发现,当步骤S6中未将高温烟气通入余热锅炉105中,会引起能源的大量消耗。通过对比例3-4和实施例4可知,市政污泥在进入薄层蒸发器101及带式干燥机102中的粒径也影响着污泥干化过程中的污泥减量化和蒸汽耗量,不利于污泥的干化及节约能源。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污泥处理系统,参照图2,市政污泥处理系统包括离心机构9、薄层蒸发器101、带式干燥机102、气化炉103、热风炉104和余热锅炉105,离心机构9、薄层蒸发器101、带式干燥机102、气化炉103、热风炉104、余热锅炉105依次放置在底座1上方且连通。薄层蒸发器101与余热锅炉105连通,带式干燥机102与薄层蒸发器101连通,薄层蒸发器101中的饱和蒸汽来源为余热锅炉105产生的蒸汽和从饱和蒸汽罐中输入的蒸汽。离心机构9和薄层蒸发器101之间设有螺杆泵106,薄层蒸发器101与带式干燥机102之间设有切碎机107,带式干燥机102与气化炉103之间设有皮带输送机(图中未示出)和造粒机108,造粒机108靠近气化炉103。市政污泥依次经过离心机构9、薄层蒸发器101、带式干燥机102、气化炉103、热风炉104和余热锅炉105进行干化处理。
使用时,市政污泥依次经过离心机构9可实现初步脱水,然后通过螺杆泵106输送至薄层蒸发器101中,通过饱和蒸汽对市政污泥进行间接加热,得到污泥渣,然后将污泥渣通过切碎机107切碎,形成污泥条,将污泥条输送至带式干燥机102中,带式干燥机102所使用的热源为步骤S1中换热冷却后的蒸汽;干化污泥经皮带输送机及斗提方式输送至造粒机108中进行造粒,得到污泥颗粒,污泥颗粒进入气化炉103后,市政污泥中的有机成分裂解为可燃气体,可燃气体通入热风炉104中形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105中,可将余热锅炉105中的水加热形成饱和蒸汽,将余热锅炉105中的饱和蒸汽通入薄层蒸发器101中可促进饱和蒸汽的循环利用,有助于节约能源。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上述离心机构9包括底座1、存料罐2和转筒3,存料罐2与底座1通过支撑架焊接固定,转筒3位于存料罐2中且与存料罐2同轴转动连接。转筒3的侧壁开设有漏水孔4,存料罐2的侧壁连通有排水管5。底座1上设有用于驱动转筒3转动的驱动件6。使用时,将市政污泥置于转筒3中,驱动件6驱动转筒3转动,可使市政污泥中的水经漏水孔4落入存料罐2与转筒3之间,再经排水管5排出,达到对市政污泥进行初步脱水的目的,有助于市政污泥后续干化的过程。
如图3所示,存料罐2的底壁倾斜设置,排水管5与存料罐2的地势低处连通。转筒3的下方设有托盘7,托盘7与转筒3之间设有连接件8,连接件8包括卡接条82,托盘7的顶壁开设有卡接槽81,卡接槽81与托盘7靠近转筒3的侧壁连通,卡接条82位于卡接槽81中且与托盘7竖直滑动连接。将转筒3放置在托盘7上时,卡接条82位于卡接槽81中,卡接槽81对卡接条82起到限位作用,使转筒3稳定放置在托盘7的上方。
结合图3和图4所示,驱动件6包括转动件61、第一缠带辊62、第二缠带辊63、拉扯带64、第一驱动件65和复位弹性件,第一缠带辊62和第二缠带辊63位于存料罐2中轴线的两侧且均与底座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动件61包括主动辊611和从动辊612,主动辊611和从动辊612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均位于第一缠带辊62和第二缠带辊63之间,主动辊611和从动辊612均与存料罐2转动连接,主动辊611自带的转轴与托盘7的底壁焊接固定,主动辊611与转筒3同轴且与存料罐2通过转轴转动,从动辊612与存料罐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如图4所示,拉扯带64长度方向的一端缠绕在第一缠带辊62上,另一端经过主动辊611和从动辊612相互靠近的周壁后绕设在第二缠带辊63上,第一驱动件65为电机,电机的机壳与底座1连接,电机的驱动轴与第一缠带辊62之间设有卡接件68。底座1上设有移动件67,移动件67为气缸,气缸的缸体与底座1通过螺栓连接,气缸的活塞杆与电机的机壳通过螺栓连接。第一缠带辊62中空,复位弹性件为卷簧,卷簧的两端均焊接在第二缠带辊63的内周壁。
使用时,气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电机向靠近第一缠带辊62的方向移动,直至电机的驱动轴与第一缠带辊62连接,电机的驱动轴驱动第一缠带辊62转动,拉扯带64在饶设在第一缠带辊62的过程中,可使主动辊611转动,进而带动转筒3转动,转筒3在转动过程中,市政污泥中的水经漏水孔4落入存料罐2与转筒3之间,再快速经排水管5流出,实现了市政污泥的脱水目的;当电机停止驱动后,气缸的活塞杆缩回,使电机的驱动轴与第一缠带辊62分离,此时第二缠带辊63在复位弹簧的驱动下使拉扯带64再次饶设在第二缠带辊63上,主动辊611反向转动,带动转筒3反向转动,也可达到使市政污泥脱水的效果,且转筒3是依靠复位弹性件的弹力作用进行反转,而不需要任何电气设备驱动,有助于节约能源。
如图3所示,卡接件68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681,第一齿轮焊接在第一缠带辊62的内周壁且位于卷簧的下方,电机的驱动轴与第二齿轮681键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681啮合。当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681啮合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681不易脱离,有助于使电机的驱动轴持续驱动第一缠带辊62转动,当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681相互分离后,可使拉扯带64在第二缠带辊63上复位,第一驱动件65和第一缠带辊62之间的分离或者连接方式简单便捷。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市政污泥处理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市政污泥依次经过离心机构9、薄层蒸发器101、带式干燥机102、气化炉103、热风炉104和余热锅炉105进行干化处理,利用了薄层蒸发器101和带式干燥机102各自的优势,提高了市政污泥的干化效果,也能够降低单一化设备单独烘干市政污泥耗能过高的缺陷。饱和蒸汽在薄层蒸发器101和余热锅炉105之间循环利用,有助于节约能源,经过干化市政污泥的过程,能够使市政污泥发挥较大价值,且达到了市政污泥减量化的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含固率为20%的初始市政污泥先置于离心机构(9)中进行离心,得含固率为30-40%的浆状市政污泥,再将浆状市政污泥投入薄层蒸发器(101)中,通过饱和蒸汽间接加热,得到含固率为45-50%的污泥渣;饱和蒸汽温度为170-200℃,污泥在薄层蒸发器(101)内干化时间为10-15min;
所述离心机构(9)包括底座(1)、存料罐(2)和转筒(3),存料罐(2)与底座(1)连接,转筒(3)位于存料罐(2)中且与存料罐(2)转动连接,转筒(3)的侧壁开设有漏水孔(4),底座(1)上设有用于驱动转筒(3)转动的驱动件(6),驱动件(6)包括转动件(61)、第一缠带辊(62)、第二缠带辊(63)、拉扯带(64)、第一驱动件(65)和复位弹性件,第一缠带辊(62)和第二缠带辊(63)位于存料罐(2)中轴线的两侧且均与底座(1)转动连接,转动件(61)包括主动辊(611)和从动辊(612),主动辊(611)和从动辊(612)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均位于第一缠带辊(62)和第二缠带辊(63)之间,主动辊(611)和从动辊(612)均与存料罐(2)转动连接,主动辊(611)与转筒(3)连接,拉扯带(64)长度方向的一端缠绕在第一缠带辊(62)上,另一端经过主动辊(611)和从动辊(612)相互靠近的周壁后绕设在第二缠带辊(63)上,第一驱动件(65)用于驱动第一缠带辊(62)转动,复位弹性件用于使拉扯带(64)在第二缠带辊(63)上复位,第一缠带辊(62)与第一驱动件(65)之间设有卡接件(68),底座(1)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驱动件(65)向靠近或者远离底座(1)的方向移动的移动件(67),存料罐(2)连通有排水管(5);
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污泥渣切碎得污泥条,污泥条的粒径为3-5mm,将污泥条投入带式干燥机(102)中,污泥条与蒸汽直接接触,得到含固率为85-90%的干化污泥;该步骤带式干燥机(102)所使用的热源为步骤S1中换热冷却后的蒸汽,蒸汽温度为100-110℃;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干化污泥制成污泥颗粒;
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污泥颗粒投入气化炉(103),气化炉(103)内的温度为900-1100℃,且气化炉(103)内的氧气含量低于5%,污泥颗粒中的有机物质裂解产生可燃气体,污泥中的无机物形成残渣;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可燃气体通入热风炉(104),充分燃烧形成高温烟气;
S6.将步骤S5中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余热锅炉(105),使余热锅炉(105)中的水形成饱和蒸汽,将饱和蒸汽通入薄层蒸发器(101)中进行循环利用,使用后烟气达标排放。
2.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市政污泥处理方法的市政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薄层蒸发器(101)、带式干燥机(102)、气化炉(103)、热风炉(104)、余热锅炉(105)和离心机构(9),离心机构(9)、薄层蒸发器(101)、带式干燥机(102)、气化炉(103)、热风炉(104)和余热锅炉(105)依次放置且连通,市政污泥依次经过离心机构(9)、薄层蒸发器(101)、带式干燥机(102)、气化炉(103)、热风炉(104)和余热锅炉(105)进行干化处理,薄层蒸发器(101)与余热锅炉(105)连通,带式干燥机(102)与薄层蒸发器(101)连通,薄层蒸发器(101)与带式干燥机(102)之间设有切碎机(107),带式干燥机(102)与气化炉(103)之间设有皮带输送机和造粒机(108),造粒机(108)靠近气化炉(103);
所述离心机构(9)包括底座(1)、存料罐(2)和转筒(3),存料罐(2)与底座(1)连接,转筒(3)位于存料罐(2)中且与存料罐(2)转动连接,转筒(3)的侧壁开设有漏水孔(4),底座(1)上设有用于驱动转筒(3)转动的驱动件(6),驱动件(6)包括转动件(61)、第一缠带辊(62)、第二缠带辊(63)、拉扯带(64)、第一驱动件(65)和复位弹性件,第一缠带辊(62)和第二缠带辊(63)位于存料罐(2)中轴线的两侧且均与底座(1)转动连接,转动件(61)包括主动辊(611)和从动辊(612),主动辊(611)和从动辊(612)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均位于第一缠带辊(62)和第二缠带辊(63)之间,主动辊(611)和从动辊(612)均与存料罐(2)转动连接,主动辊(611)与转筒(3)连接,拉扯带(64)长度方向的一端缠绕在第一缠带辊(62)上,另一端经过主动辊(611)和从动辊(612)相互靠近的周壁后绕设在第二缠带辊(63)上,第一驱动件(65)用于驱动第一缠带辊(62)转动,复位弹性件用于使拉扯带(64)在第二缠带辊(63)上复位,第一缠带辊(62)与第一驱动件(65)之间设有卡接件(68),底座(1)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驱动件(65)向靠近或者远离底座(1)的方向移动的移动件(67),存料罐(2)连通有排水管(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68)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681),第一缠带辊(62)中空,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缠带辊(62)的内周壁,第一驱动件(65)的活动端连接有第二齿轮(681),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681)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料罐(2)的底壁倾斜设置,排水管(5)与存料罐(2)的地势低处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市政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3)的下方设有托盘(7),托盘(7)与转筒(3)之间设有连接件(8),连接件(8)包括卡接条(82),托盘(7)的顶壁开设有卡接槽(81),卡接槽(81)与托盘(7)靠近转筒(3)的侧壁连通,卡接条(82)位于卡接槽(81)中且与托盘(7)滑动连接。
CN202111122579.5A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Active CN113735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2579.5A CN113735410B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2579.5A CN113735410B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5410A CN113735410A (zh) 2021-12-03
CN113735410B true CN113735410B (zh) 2022-07-22

Family

ID=78740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2579.5A Active CN113735410B (zh) 2021-09-24 2021-09-24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354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1205A (zh) * 2022-09-19 2022-11-08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污泥基生物炭粒的制备方法及其生物炭粒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1602U1 (de) * 1996-09-11 1997-08-25 Binder Co A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schlämmen
CN202558749U (zh) * 2012-05-07 2012-11-28 浙江利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热解处理的改良装置
CN207498252U (zh) * 2017-10-13 2018-06-15 重庆远通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两段式污泥干化系统
CN109384364A (zh) * 2018-10-26 2019-02-26 宋超 一种复合式离心污泥脱水机
CN213803467U (zh) * 2020-10-13 2021-07-27 永清县宏强容器清理有限公司 污泥脱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5410A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71074U (zh) 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系统
RU2659924C1 (ru) Способ пиролизной утилизации твердых углеродсодержащих отходов и мусоропере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8218177B (zh) 一种污泥干化装置与干化方法
CN105439404A (zh) 一种污泥脱水干化焚烧系统及方法
CN106987257B (zh) 一种村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装置
CN113735410B (zh)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10498589A (zh) 一种利用炉烟处理城市污泥的系统及方法
CN107814472B (zh) 一种污泥干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5300185U (zh) 一种热平衡式烘干机
CN204135040U (zh) 一种垃圾综合处理系统
CN105486065A (zh) 一种热平衡式烘干机
CN108072033A (zh) 一种增加垃圾燃烧效率的装置
CN106995265A (zh) 电磁能快速杀菌污泥除湿干化系统
CN113280344A (zh) 用于处理含油污泥的工艺及系统
CN100592014C (zh) 废弃物干燥方法及其系统装置
CN216408989U (zh) 一种污泥焚烧炉烟气再循环装置
CN213407831U (zh) 一种用于处理海绵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
CN210394130U (zh) 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干化炭化系统
CN210861115U (zh)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泥燃烧系统
CN209940804U (zh) 一种燃煤耦合污泥供热系统
CN111701984A (zh) 一种油田固体废弃物微波降解处置装置
CN220186824U (zh) 一种节能型垃圾焚烧设备
CN110566975A (zh)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泥燃烧系统
CN204356213U (zh) 利用锅炉烟气余热干化造纸污泥的设备
CN201678579U (zh) 一种污泥超声波滚筒干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