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8730A - 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68730A CN113668730A CN202110849060.0A CN202110849060A CN113668730A CN 113668730 A CN113668730 A CN 113668730A CN 202110849060 A CN202110849060 A CN 202110849060A CN 113668730 A CN113668730 A CN 1136687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board
- recycled aggregate
- aggregate concrete
- recycled
- concrete compo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74—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 E04B1/76—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specifically with respect to heat only
- E04B1/78—Heat insulating elements
- E04B1/80—Heat insulating elements slab-shaped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2—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low bending resistance
- E04C5/04—Mat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再生混凝土和复合墙板领域。具体是一种节能保温承重一体化的再生混凝土复合墙板,可应用于低层、多层建筑。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所用粗骨料主要成分为天然粗骨料、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碎砖再生粗骨料,其中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至少50%。该类型墙板由内叶墙板、EPS保温板及外叶墙板三者之间通过GFRP连接件连接成一体。底部连接方式采用套筒灌浆的方式连接,在墙板侧面预设支模埋件,使顶部和两侧外露钢筋与梁柱浇筑为一个整体。达到了节能保温承重一体化的技术要求,实现了建筑保温与结构同寿命的目的。具有节能环保、节约成本及保温隔热等优点,响应了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并且符合当今社会绿色发展的理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混凝土和复合墙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国,城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快速发展,大量建筑不断拆除和改建,建筑被拆除后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废弃物,目前对于建筑废弃物采取的处理措施多为填埋处理,由于建筑废弃物难以降解,填埋处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土体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拆除后的废弃物成分复杂,分离困难。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既能将建筑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可大量减少天然砂石的使用量,而且该类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对于实际工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的不足,发明一种装配式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具有绿色环保、经济性高等优点,并且装配式工业化生产技术要求低,制作方法简单,可有效提高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该墙板利用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工厂预制而成;包括内叶墙板、EPS保温板、外叶墙板、GFRP连接件、钢筋网片、预埋吊装点、支模埋件、预埋套筒;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于工厂标准化生产完成后出厂。
上述混合型再粗骨料的成分主要包括天然粗骨料、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碎砖再生粗骨料。
上述混合型再生粗骨料符合颗粒级配要求。
上述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指由建筑拆除废弃物中混凝土构件破碎筛分得到的粗骨料。
上述碎砖再生粗骨料指由建筑拆除废弃物中烧结粘土砖破碎筛分得到的粗骨料。
上述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为:水胶比0.5、砂率35%、减水剂1.5%、再生粗骨料取代率50%。
上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52.5。
上述GFRP连接件最小锚固长度30mm,最小保护层25mm,外叶墙板厚度不小于55mm,连接件采用矩形布置,间距一般300~400mm。
上述预埋吊装点每块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至少预埋6个吊点,平面至少4个。
上述用于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的钢筋网片与梁柱连接处外漏300mm钢筋。
上述平面4个吊装点作为安装斜撑连接点,顶部吊装点周围不设置EPS保温板。
上述支模埋件用于现浇柱与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之间模具固定。
上述预埋套筒设置于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底部,通过预埋套筒灌浆的方式连接底梁,固定墙板。
上述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窗口周围预留50mm保护层,并在薄弱区(窗口四角)加筋处理。
上述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搭建模板,清洁表面,刷脱模剂,留置保护层并搭设外墙钢筋网片,预埋吊点和套筒等预埋件,浇筑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
b:振捣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至外墙均匀厚度后,立即把预先钻好孔的EPS保温板平铺在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上;
c:在EPS保温板预先钻孔的位置插入GFRP连接件,并在随机方向旋转90度;
d: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平台振动保证未初凝的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与GFRP连接件黏结一起;
e:放置内叶墙板钢筋网片,浇筑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并振捣内叶混凝土,检查吊点位置,发生位置偏移,及时调整,最后对墙板表面进行抹平;
f:试件浇筑完成24小时后脱模,并放置规定位置养护28天。
有益效果
本申请基于预制夹芯墙板和再生混凝土技术,采用混合型再生混凝土结构,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其再生循环利用率高、强度高并节约资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再生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墙板保温性能差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无窗口);
图2为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有窗口);
图3为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安装工艺;
图中:1-GFRP连接件;2-内叶墙板;3-EPS保温板;4-外叶墙板;5-钢筋网片;6-顶部安装吊点;7-斜撑连接点;8-支模埋件;9-连接套筒;10-灌浆口;11-连接挂板;12-斜支撑;13-预埋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符合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结构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噪音污染和湿作业少等优势。夹芯复合墙板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新一代高性能建筑内隔板,内外墙板组合形式多为非组合形式,即内叶墙板作为结构层,外叶墙板作为装饰层。而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由内叶墙板、EPS保温板及外叶墙板三者之间通过GFRP连接件连接组成,内外叶墙板厚度相同并共同受力,传递到主体结构上。而且利用装配化和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相结合的方式发明一种装配式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可有效降低建筑行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为围护结构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所述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利用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而成,包括内叶墙板2、EPS保温板3、外叶墙板4、GFRP连接件1、钢筋网片5、预埋吊点7、支模埋件8、预埋套筒9。
上述技术方案中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是一种工厂标准化生产完成的预制件,通过预埋连接件13的方式安装固定,保证了墙板的强度、运输的便捷、现场装配式施工的高效率。解决了我国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问题,且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可用于村镇低层或多层承重外墙。其中,每一块复合墙板的整体结构为内叶墙板2、外叶墙板4,内外叶墙板4之间为EPS保温板3,在内外叶墙板4中设置有钢筋网片5,并且,在内外叶墙板4底部设有灌浆口10,通过灌浆实现底梁与墙板的可靠连接。
内外叶墙板4、EPS保温板3之间通过GFRP连接件1连接,并且在整个墙板的四周垂直于墙板方向上设有支模埋件8,其用于现浇柱与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之间模具固定,在整个墙板内部设有若干斜撑连接点7。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是一种组合式复合结构,内外叶墙板4厚度相同,由内叶墙板2、EPS保温板3及外叶墙板4三者之间通过GFRP连接件1连接组成。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体现形式,可以在本申请复合墙板上开设窗洞口,如图2所示,图2中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墙板预留窗洞口,窗洞口周围薄弱区预留50mm保护层,并在薄弱区加筋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中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该类混凝土水胶比0.5、砂率35%、减水剂1.5%,采用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52.5。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GFRP连接件1的锚固长度51mm,保护层25mm,外叶墙板4厚度不小于100mm,GFRP连接件1采用矩形布置,间距一般300~400mm。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预埋若干吊点,内叶墙板2表面设有四个吊点7;顶部两个吊点6周围不设置EPS保温板3,内叶墙板2表面四个吊点作为安装斜撑连接点7,用于固定墙板,部的两个吊点是用于安装的吊点,表面四个用于脱模运输的。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的钢筋网片5与梁柱连接处外漏300mm钢筋。在墙板两侧预埋支模埋件8,用于现浇柱与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之间模具固定。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底部预埋套筒9,通过预埋套筒灌浆的方式连接底梁,固定墙板。
本发明实施例,经第三方机构检测,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38.6MPa,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抗压强度19MPa;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抗弯破坏荷载约为17.6倍自重;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墙厚250mm)传热系数为0.7W/(m2·K)。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与现有技术中对应技术方案实现原理一致的部分并未详细说明,以免过多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墙板包括内叶墙板、EPS保温板及外叶墙板,三者之间通过GFRP连接件连接组成,其中,所述内叶墙板和外叶墙板利用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浇筑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在内叶墙板和外叶墙板底部设有灌浆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墙板的四周垂直于墙板方向上设有支模埋件,其用于现浇柱与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之间模具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墙板内部设有若干吊装点,顶部设置顶部吊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叶墙板和外叶墙板中设置有钢筋网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成分包含天然粗骨料、混凝土再生粗骨料、碎砖再生粗骨料,所述混合型再生骨料取代率不小于50%,抗压强度不低于C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墙板顶部吊装点周围不设置EPS保温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内外叶墙板钢筋网片墙板边缘处外漏300mm钢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窗口周围预留50mm保护层,并在所述窗口的四角位置加筋处理。
10.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搭建模板,清洁表面,刷脱模剂,留置保护层并搭设外墙钢筋网片,预埋吊点和套筒等预埋件,浇筑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
b:振捣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至外墙均匀厚度后,把预先钻好孔的EPS保温板平铺在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上;
c:在EPS保温板预先钻孔的位置插入GFRP连接件,并在随机方向旋转设定角度;
d:使用平台振动保证未初凝的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与GFRP连接件黏结一起;
e:放置内叶墙板钢筋网片,浇筑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并振捣内叶混凝土,检查吊点位置,发生位置偏移,及时调整,最后对墙板表面进行抹平;
f:脱模,并放置规定位置进行养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49060.0A CN113668730A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49060.0A CN113668730A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68730A true CN113668730A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540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49060.0A Pending CN113668730A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6873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31730A (zh) * | 2021-12-03 | 2022-03-04 | 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高层建筑装配式预制墙板钢筋灌浆工艺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41707A (en) * | 1987-01-05 | 1989-06-27 | Novoa Jose M | Composite double or multiple wall |
CN104110095A (zh) * | 2014-07-07 | 2014-10-22 | 深圳海龙建筑制品有限公司 | 预制剪力墙及其生产方法 |
CN106894541A (zh) * | 2017-03-16 | 2017-06-27 | 南昌大学 | 一种可拼装的预制再生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 |
CN107268818A (zh) * | 2017-07-05 | 2017-10-20 | 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 Pc轻质复合夹心保温一体墙板 |
CN107859214A (zh) * | 2017-10-12 | 2018-03-3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带键槽形凹槽的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及其施工方法 |
CN110241950A (zh) * | 2019-06-17 | 2019-09-17 | 沈阳建筑大学 | 一种新型轻质装配式夹心复合保温墙及其制作方法 |
CN110790543A (zh) * | 2019-12-09 | 2020-02-14 | 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 |
-
2021
- 2021-07-27 CN CN202110849060.0A patent/CN11366873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41707A (en) * | 1987-01-05 | 1989-06-27 | Novoa Jose M | Composite double or multiple wall |
CN104110095A (zh) * | 2014-07-07 | 2014-10-22 | 深圳海龙建筑制品有限公司 | 预制剪力墙及其生产方法 |
CN106894541A (zh) * | 2017-03-16 | 2017-06-27 | 南昌大学 | 一种可拼装的预制再生混凝土夹芯保温墙体 |
CN107268818A (zh) * | 2017-07-05 | 2017-10-20 | 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 Pc轻质复合夹心保温一体墙板 |
CN107859214A (zh) * | 2017-10-12 | 2018-03-3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带键槽形凹槽的装配式双向复合墙板及其施工方法 |
CN110241950A (zh) * | 2019-06-17 | 2019-09-17 | 沈阳建筑大学 | 一种新型轻质装配式夹心复合保温墙及其制作方法 |
CN110790543A (zh) * | 2019-12-09 | 2020-02-14 | 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31730A (zh) * | 2021-12-03 | 2022-03-04 | 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高层建筑装配式预制墙板钢筋灌浆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71797A (zh) | 纤维增强免抹灰免拆一体化保温模板和外墙保温施工工艺 | |
CN102182260B (zh) | 一种泡沫混凝土复合装甲保温墙体及施工方法 | |
CN204252269U (zh) | 一种预制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组合装配单元 | |
CN101858114A (zh) | 现场浇筑整体式轻体隔墙施工方法 | |
CN101967851A (zh) | 一种板混结构装配式住宅及其建造方法 | |
CN103993679B (zh) | 低层装配式复合墙体房屋螺栓连接节点结构 | |
CN106522359A (zh) | 一种全装配式村镇民居类复合墙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4252324U (zh) | 带窗洞或门洞的预制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 | |
CN104947846B (zh) | 一种装配整体式框架填充轻质内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71166A (zh) | 一种型钢骨架石膏板、新型免拆模板 | |
CN112324017A (zh) | 轻质混凝土钢筋网架复合保温墙板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1075107A (zh) | 一种装配式组合混凝土外挂墙板及其制备与安装方法 | |
CN205116541U (zh) | 一种发泡轻骨料混凝土隔墙板 | |
WO2018028040A1 (zh) | 一种楼盖梁柱体系的叠合装配整体式地下室 | |
CN113668730A (zh) | 一种装配式混合型再生骨料混凝土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3856100U (zh) | 绿色节能现浇保温复合外墙体系 | |
CN201495627U (zh) | 一种石膏-混凝土混合结构节能住宅建筑结构 | |
CN210621917U (zh) | 装配式轻钢房屋系统 | |
CN206205140U (zh) | 一种全装配式村镇民居类复合墙结构体系 | |
CN208105502U (zh) | 装配式内置保温层混凝土复合墙-轻钢框架连接节点 | |
CN206625450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环保复合墙板 | |
CN210530002U (zh) | 一种泡沫混凝土预制墙体 | |
CN207812658U (zh) | 一种带柱帽的装配式钢筋砼组合框架结构 | |
CN101906830B (zh) | 一种纤维混凝土复合保温墙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3837176U (zh) | 一种小型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