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37434A - 一种低粘性压敏胶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粘性压敏胶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37434A CN113637434A CN202110897000.6A CN202110897000A CN113637434A CN 113637434 A CN113637434 A CN 113637434A CN 202110897000 A CN202110897000 A CN 202110897000A CN 113637434 A CN113637434 A CN 1136374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 shaft
- parts
- stirring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8—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粘性压敏胶及其制备工艺,其中低粘性压敏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甲基丙烯酸酯的乙酸乙酯溶液22~30份;软化水20~40份;消泡剂0.2~0.7份;交联剂0.8~1.9份;氨基硅油0.12~1.4份;催化剂0.004~0.061份;乙酸乙酯59~70份;还包括:润湿剂0.2~1.1份;缓冲剂0.2~0.7份;还包括:附着力促进剂0.4~2.6份;过硫酸盐引发剂0.4~1.2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敏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粘性压敏胶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压敏胶是一种同时具备液体粘性性质和固体弹性性质的粘弹性体,这种粘弹性体同时具备能够承受粘结的接触过程和破坏过程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和性质,这是对压敏胶的学术性定义。
关于压敏胶的专利及其他文献很多,如美国专利US7862888、US7056413、US6608143、US5696199,和中国专利CN00819089.5、CN03106672.0等,但均没有有关超低粘性压敏胶及其在PE电子保护膜方面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粘性压敏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聚甲基丙烯酸酯的乙酸乙酯溶液22~30份;
软化水20~40份;
消泡剂0.2~0.7份;
交联剂0.8~1.9份;
氨基硅油0.12~1.4份;
催化剂0.004~0.061份;
乙酸乙酯59~70份。
优选的,还包括:
润湿剂0.2~1.1份;
缓冲剂0.2~0.7份。
优选的,还包括:
附着力促进剂0.4~2.6份;
过硫酸盐引发剂0.4~1.2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粘性压敏胶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聚甲基丙烯酸酯的乙酸乙酯溶液22~30份溶解于20~40份的软化水中,利用搅拌装置搅拌0.6~1小时;
步骤2:依次向搅拌装置内添加乙酸乙酯59~70份、氨基硅油0.12~1.4份、交联剂0.8~1.9份,并搅拌1.2~2小时;
步骤3:向搅拌装置内添加催化剂0.004~0.061份、消泡剂0.2~0.7份,并搅拌2~4小时。
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
往复式位移座;
搅拌釜,所述搅拌釜呈卧式安装于所述往复式位移座上。
优选的,所述搅拌釜包括:
釜体,所述釜体呈卧式设置,并安装于所述往复式位移座上;
加料口,所述加料口开设于所述釜体顶端;
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釜体内中心轴端;
搅拌叶片,若干个所述搅拌叶片安装于所述搅拌轴上;
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安装于所述釜体外表面,所述搅拌电机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轴连接;
出料泵口,所述出料泵口安装于所述釜体侧端远离搅拌电机位置,并靠近所述往复式位移座设置。
优选的,所述往复式移动座包括:
座体;
动力加热室,所述动力加热室设于所述座体内,所述动力加热室内顶部安装有加热棒;
搅拌釜安装槽,所述搅拌釜安装槽安装于所述座体顶端,所述搅拌釜安装槽槽底端自所述座体顶端连通于所述动力加热室内,所述釜体滑动连接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内;
前转动辊,所述前转动辊安装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内;
后转动辊,所述后转动辊安装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内;
中间转动辊,所述中间转动辊安装于所述动力加热室内;
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套设于所述前转动辊、后转动辊、以及中间转动辊上,所述输送带上安装有横向条块,所述横向条块与所述前转动辊平行设置,所述釜体安装于所述输送带上,所述釜体底端设有适配所述横向条块设置的条形槽;
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安装于所述动力加热室内,所述动力机构输出端与所述前转动辊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横向安装于所述动力加热室内;
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竖直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板上;
往复电机,所述往复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板上;
动力辊,所述动力辊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动力辊的输入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
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带轮安装于所述往复电机输出端,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一带轮安装于所述动力辊的一个输入轴上;
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带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带轮上;
第一花键轴,所述第一花键轴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花键轴的两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花键轴位于所述动力辊上方;
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带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花键轴上,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二带轮安装于所述动力辊的另一个输入轴上;
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带轮上;
转齿安装壳,所述转齿安装壳通过花键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花键轴上,所述转齿安装壳远离动力辊端伸入所述搅拌釜安装槽内;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横向安装于所述动力加热室内,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第一花键轴上方,所述限位杆穿设所述转齿安装壳设置;
第一转齿,所述第一转齿位于所述转齿安装壳内,所述第一转齿安装于所述花键套上;
第二转齿,第二转齿安装于所述转齿安装壳内,所述第二转齿与所述第一转齿啮合,所述第二转齿的外齿伸出所述所述转齿安装壳远离动力辊端设置;
斜槽,所述斜槽呈螺旋状开设于所述动力辊上;
滑柱,所述滑柱滑动连接于所述斜槽内,所述滑柱与所述转齿安装壳固定连接;
横移轴,所述横移轴安装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内,所述横移轴位于所述前转动辊下方;
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安装于所述横移轴上;
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套设于所述横移轴上,所述转动柱外壁与所述转动套外壁共面设置;
齿槽,所述齿槽分别开设于所述转动柱外壁与所述转动套外壁,所述齿槽与所述第二转齿啮合;
第三带轮,所述第三带轮设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内,所述第三带轮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带轮安装于所述横移轴上,并位于所述转动柱远离转动套端,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三带轮安装于所述前转动辊的一个输入轴上;
第三传动带,所述第三传动带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三带轮上;
第三转齿,所述第三转齿安装于所述前转动辊的另一个输入轴上,所述第三转齿与所述转动套外壁的齿槽啮合。
优选的,所述往复式移动座还包括:
姿态调整槽,所述姿态调整槽安装于所述座体顶端,所述姿态调整槽槽底端自所述座体顶端连通于所述动力加热室内,所述姿态调整槽靠近所述前转动辊设置;
姿态调整板,所述姿态调整板通过翻转轴安装于所述姿态调整槽内,所述翻转轴靠近前转动辊设置;
调整室,所述调整室设于所述座体内;
翻转花键轴,所述翻转花键轴一端伸入所述调整室内,所述翻转花键轴另一端伸入所述动力加热室内;
T型顶杆,所述T型顶杆底端伸入所述动力加热室内,并与所述翻转花键轴连接,所述T型顶杆顶端伸入所述姿态调整槽内,并抵设于所述姿态调整板上;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一端伸入所述调整室内,所述翻转花键轴另一端伸入所述动力加热室内,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翻转花键轴下方;
传动柱,所述传动柱设于所述调整室内,所述传动柱上开设有齿槽,所述传动柱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
转动盘,所述转动盘设于所述调整室内,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与所述传动柱上齿槽啮合的外传动齿,所述转动盘通过花键套安装于所述翻转花键轴上;
弹簧安装环座,所述弹簧安装环座设于所述调整室内,所述弹簧安装环座安装于所述翻转花键轴上;
复位弹簧,多个所述复位弹簧以所述翻转花键轴为中心周向连接于所述弹簧安装环座和转动盘之间;
T型环槽,所述T型环槽以所述翻转花键轴为中心周向开设于所述转动盘远离复位弹簧端;
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T型环槽内;
绳轮安装室,所述绳轮安装室设于所述座体内,所述绳轮安装室位于所述调整室下方;
绳轮,所述绳轮安装于所述绳轮安装室内;
传动绳,所述传动绳一端伸入所述调整室内,并与所述T型滑块连接,所述传动绳另一端穿设绳轮安装室、绕于绳轮上,并伸入所述动力加热室内,与所述转齿安装壳连接;
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设于所述动力加热室内,所述第四带轮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四带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其中另一个所述第四带轮安装于穿设所述支撑板的所述动力辊的输入轴上;
第四传动带,所述第四传动带套设于两个所述第四带轮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图;
图2为本发明中往复式位移座和搅拌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搅拌釜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往复式位移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前转动辊、后转动辊、中间转动辊、以及输送带的位置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中搅拌釜由右向左运动时的传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搅拌釜由左向右运动时的传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姿态调整槽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搅拌釜左端上倾斜时传动示意图。
图中:1.往复式位移座;2.搅拌釜;11.座体;12.动力加热室;13.搅拌釜安装槽;14.前转动辊;15.后转动辊;16.中间转动辊;17.输送带;18.电机安装板;19.支撑板;10.往复电机;21.釜体;22.加料口;23.搅拌轴;24.搅拌叶片;25.搅拌电机;26.出料泵口;27.姿态调整槽;28.第四带轮;29.第四传动带;31.斜槽;32.滑柱;33.横移轴;34.转动柱;35.转动套;36.第三带轮;37.第三传动带;38.第三转齿;39.姿态调整板;30.调整室;41.翻转花键轴;42.T型顶杆;43.第一转轴;44.传动柱;45.转动盘;46.弹簧安装环座;47.复位弹簧;48.T型滑块;49.绳轮安装室;40.传动绳;51.动力辊;52.第一带轮;53.第一传动带;54.第一花键轴;55.第二带轮;56.第二传动带;57.转齿安装壳;58.限位杆;59.第一转齿;50.第二转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粘性压敏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聚甲基丙烯酸酯的乙酸乙酯溶液22~30份;
软化水20~40份;
消泡剂0.2~0.7份;
交联剂0.8~1.9份;
氨基硅油0.12~1.4份;
催化剂0.004~0.061份;
乙酸乙酯59~70份。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粘性压敏胶,利用以上原料制成的压敏胶,其粘性几乎达到了低粘性保护膜剥离强度的最低极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润湿剂0.2~1.1份;
缓冲剂0.2~0.7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附着力促进剂0.4~2.6份;
过硫酸盐引发剂0.4~1.2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低粘性压敏胶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聚甲基丙烯酸酯的乙酸乙酯溶液22~30份溶解于20~40份的软化水中,利用搅拌装置搅拌0.6~1小时;
步骤2:依次向搅拌装置内添加乙酸乙酯59~70份、氨基硅油0.12~1.4份、交联剂0.8~1.9份,并搅拌1.2~2小时;
步骤3:向搅拌装置内添加催化剂0.004~0.061份、消泡剂0.2~0.7份,并搅拌2~4小时。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利用搅拌装置充分完成压敏胶原料的混合,从而制得几乎达到了低粘性保护膜剥离强度的最低极限的压敏胶。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
往复式位移座1;
搅拌釜2,所述搅拌釜2呈卧式安装于所述往复式位移座1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往复式位移座1带动搅拌釜2左右运动,从而使原料在搅拌釜2内流动性增强,提高了各原料的混合效率。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釜2包括:
釜体21,所述釜体21呈卧式设置,并安装于所述往复式位移座1上;
加料口22,所述加料口22开设于所述釜体21顶端;
搅拌轴23,所述搅拌轴23位于所述釜体21内中心轴端;
搅拌叶片24,若干个所述搅拌叶片24安装于所述搅拌轴23上;
搅拌电机25,所述搅拌电机25安装于所述釜体21外表面,所述搅拌电机25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轴23连接;
出料泵口26,所述出料泵口26安装于所述釜体21侧端远离搅拌电机25位置,并靠近所述往复式位移座1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自加料口22向釜体21内加入各原料,搅拌电机25工作,进而带动安装于搅拌电机25输出端的搅拌轴23在釜体21内转动,从而带动安装于搅拌轴23上的搅拌叶片24转动,以完成釜体21内各原料的搅拌,提高了各原料的混合效率,充分混合后的压敏胶自出料泵口26排出。
如图4、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往复式移动座1包括:
座体11;
动力加热室12,所述动力加热室12设于所述座体11内,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顶部安装有加热棒;
搅拌釜安装槽13,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安装于所述座体11顶端,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槽底端自所述座体11顶端连通于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所述釜体21滑动连接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内;
前转动辊14,所述前转动辊14安装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内;
后转动辊15,所述后转动辊15安装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内;
中间转动辊16,所述中间转动辊16安装于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
输送带17,所述输送带17套设于所述前转动辊14、后转动辊15、以及中间转动辊16上,所述输送带17上安装有横向条块,所述横向条块与所述前转动辊14平行设置,所述釜体21安装于所述输送带17上,所述釜体21底端设有适配所述横向条块设置的条形槽;
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安装于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所述动力机构输出端与所述前转动辊14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动力机构带动前转动辊14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17在搅拌釜安装槽13内左右移动,动力加热室12内的加热棒工作,从而对釜体21底端进行加热,此时,输送带17带动釜体21在搅拌釜安装槽13内左右移动,增加了釜体21内原料的流动性。
如图6、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电机安装板18,所述电机安装板18横向安装于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
支撑板19,两个所述支撑板19竖直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板18上;
往复电机10,所述往复电机10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板18上;
动力辊51,所述动力辊51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19之间,所述动力辊51的输入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9上;
第一带轮52,所述第一带轮52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带轮52安装于所述往复电机10输出端,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一带轮52安装于所述动力辊51的一个输入轴上;
第一传动带53,所述第一传动带53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带轮52上;
第一花键轴54,所述第一花键轴54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19之间,所述第一花键轴54的两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9上,所述第一花键轴54位于所述动力辊51上方;
第二带轮55,所述第二带轮55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带轮55安装于所述第一花键轴54上,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二带轮55安装于所述动力辊51的另一个输入轴上;
第二传动带56,所述第二传动带56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带轮55上;
转齿安装壳57,所述转齿安装壳57通过花键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花键轴54上,所述转齿安装壳57远离动力辊51端伸入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内;
限位杆58,所述限位杆58横向安装于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所述限位杆58位于所述第一花键轴54上方,所述限位杆58穿设所述转齿安装壳57设置;
第一转齿59,所述第一转齿59位于所述转齿安装壳57内,所述第一转齿59安装于所述花键套上;
第二转齿50,第二转齿50安装于所述转齿安装壳57内,所述第二转齿50与所述第一转齿59啮合,所述第二转齿50的外齿伸出所述所述转齿安装壳57远离动力辊51端设置;
斜槽31,所述斜槽31呈螺旋状开设于所述动力辊51上;
滑柱32,所述滑柱32滑动连接于所述斜槽31内,所述滑柱32与所述转齿安装壳57固定连接;
横移轴33,所述横移轴33安装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内,所述横移轴33位于所述前转动辊14下方;
转动柱34,所述转动柱34安装于所述横移轴33上;
转动套35,所述转动套35套设于所述横移轴33上,所述转动柱34外壁与所述转动套35外壁共面设置;
齿槽,所述齿槽分别开设于所述转动柱34外壁与所述转动套35外壁,所述齿槽与所述第二转齿50啮合;
第三带轮36,所述第三带轮36设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内,所述第三带轮36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带轮36安装于所述横移轴33上,并位于所述转动柱34远离转动套35端,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三带轮36安装于所述前转动辊14的一个输入轴上;
第三传动带37,所述第三传动带37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三带轮36上;
第三转齿38,所述第三转齿38安装于所述前转动辊14的另一个输入轴上,所述第三转齿38与所述转动套35外壁的齿槽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安装于电机安装板18上的往复电机10转动,进而带动与往复电机10通过第一带轮52、第一传动带53连接的动力辊51在两个支撑板19之间转动,动力辊51上的斜槽31、滑柱32带动转齿安装壳57沿着限位杆58横向左右运动,同时,动力辊51通过第二带轮55、第二传动带56带动第一花键轴54在两个支撑板19之间转动,第一花键轴54带动第一转齿59在转齿安装壳57内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一转齿59啮合的第二转齿50在转齿安装壳57内转动,第二转齿50通过齿槽的配合带动转动柱34和转动套35转动,当第二转齿50与转动柱34配合转动时,转动柱34带动横移轴33转动,横移轴33通过第三带轮36、第三传动带37带动前转动辊14在搅拌釜安装槽13内转动,此时搅拌釜2在搅拌釜安装槽13内自左向右运动,当第二转齿50与转动套35配合转动时,转动套35通过第三转齿38带动前转动辊14反向转动,此时搅拌釜2在搅拌釜安装槽13内自右向左运动,这样在往复电机10单向转动时,实现了搅拌釜2在搅拌釜安装槽13内的左右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往复式移动座1还包括:
姿态调整槽27,所述姿态调整槽27安装于所述座体11顶端,所述姿态调整槽27槽底端自所述座体11顶端连通于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所述姿态调整槽27靠近所述前转动辊14设置;
姿态调整板39,所述姿态调整板39通过翻转轴安装于所述姿态调整槽27内,所述翻转轴靠近前转动辊14设置;
调整室30,所述调整室30设于所述座体11内;
翻转花键轴41,所述翻转花键轴41一端伸入所述调整室30内,所述翻转花键轴41另一端伸入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
T型顶杆42,所述T型顶杆42底端伸入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并与所述翻转花键轴41连接,所述T型顶杆42顶端伸入所述姿态调整槽27内,并抵设于所述姿态调整板39上;
第一转轴43,所述第一转轴43一端伸入所述调整室30内,所述翻转花键轴41另一端伸入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所述第一转轴43位于所述翻转花键轴41下方;
传动柱44,所述传动柱44设于所述调整室30内,所述传动柱44上开设有齿槽,所述传动柱44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43上;
转动盘45,所述转动盘45设于所述调整室30内,所述转动盘45上开设有与所述传动柱44上齿槽啮合的外传动齿,所述转动盘45通过花键套安装于所述翻转花键轴41上;
弹簧安装环座46,所述弹簧安装环座46设于所述调整室30内,所述弹簧安装环座46安装于所述翻转花键轴41上;
复位弹簧47,多个所述复位弹簧47以所述翻转花键轴41为中心周向连接于所述弹簧安装环座46和转动盘45之间;
T型环槽,所述T型环槽以所述翻转花键轴41为中心周向开设于所述转动盘45远离复位弹簧47端;
T型滑块48,所述T型滑块48滑动连接于所述T型环槽内;
绳轮安装室49,所述绳轮安装室49设于所述座体11内,所述绳轮安装室49位于所述调整室30下方;
绳轮,所述绳轮安装于所述绳轮安装室49内;
传动绳40,所述传动绳40一端伸入所述调整室30内,并与所述T型滑块48连接,所述传动绳40另一端穿设绳轮安装室49、绕于绳轮上,并伸入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与所述转齿安装壳57连接;
第四带轮28,所述第四带轮28设于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所述第四带轮28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四带轮28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43上,其中另一个所述第四带轮28安装于穿设所述支撑板19的所述动力辊51的输入轴上;
第四传动带29,所述第四传动带29套设于两个所述第四带轮28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动力辊51通过第四带轮28、第四传动带29带动第一转轴43在调整室30内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柱44转动,此时,当第二转齿50和转动套35上的齿槽啮合,搅拌釜2在搅拌釜安装槽13内自右向左运动,此时转齿安装壳57向右运动时,通过传动绳40拉动转动盘45向复位弹簧47拉伸方向运动,搅拌釜2的左端运动到姿态调整槽27内,并位于姿态调整板39上时,转动盘45和传动柱44的齿槽啮合,转动盘45带动翻转花键轴41转动,进而带动安装于翻转花键轴41上的T型顶杆42在姿态调整槽27内抵住姿态调整板39底端,从而使姿态调整板39以翻转轴为中心转动,从而使搅拌釜2的左端小角度上扬,提高了搅拌釜2内原料的流动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低粘性压敏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聚甲基丙烯酸酯的乙酸乙酯溶液22~30份;
软化水20~40份;
消泡剂0.2~0.7份;
交联剂0.8~1.9份;
氨基硅油0.12~1.4份;
催化剂0.004~0.061份;
乙酸乙酯59~7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粘性压敏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润湿剂0.2~1.1份;
缓冲剂0.2~0.7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粘性压敏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附着力促进剂0.4~2.6份;
过硫酸盐引发剂0.4~1.2份。
4.一种低粘性压敏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聚甲基丙烯酸酯的乙酸乙酯溶液22~30份溶解于20~40份的软化水中,利用搅拌装置搅拌0.6~1小时;
步骤2:依次向搅拌装置内添加乙酸乙酯59~70份、氨基硅油0.12~1.4份、交联剂0.8~1.9份,并搅拌1.2~2小时;
步骤3:向搅拌装置内添加催化剂0.004~0.061份、消泡剂0.2~0.7份,并搅拌2~4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粘性压敏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
往复式位移座(1);
搅拌釜(2),所述搅拌釜(2)呈卧式安装于所述往复式位移座(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粘性压敏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釜(2)包括:
釜体(21),所述釜体(21)呈卧式设置,并安装于所述往复式位移座(1)上;
加料口(22),所述加料口(22)开设于所述釜体(21)顶端;
搅拌轴(23),所述搅拌轴(23)位于所述釜体(21)内中心轴端;
搅拌叶片(24),若干个所述搅拌叶片(24)安装于所述搅拌轴(23)上;
搅拌电机(25),所述搅拌电机(25)安装于所述釜体(21)外表面,所述搅拌电机(25)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轴(23)连接;
出料泵口(26),所述出料泵口(26)安装于所述釜体(21)侧端远离搅拌电机(25)位置,并靠近所述往复式位移座(1)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低粘性压敏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式移动座(1)包括:
座体(11);
动力加热室(12),所述动力加热室(12)设于所述座体(11)内,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顶部安装有加热棒;
搅拌釜安装槽(13),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安装于所述座体(11)顶端,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槽底端自所述座体(11)顶端连通于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所述釜体(21)滑动连接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内;
前转动辊(14),所述前转动辊(14)安装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内;
后转动辊(15),所述后转动辊(15)安装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内;
中间转动辊(16),所述中间转动辊(16)安装于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
输送带(17),所述输送带(17)套设于所述前转动辊(14)、后转动辊(15)、以及中间转动辊(16)上,所述输送带(17)上安装有横向条块,所述横向条块与所述前转动辊(14)平行设置,所述釜体(21)安装于所述输送带(17)上,所述釜体(21)底端设有适配所述横向条块设置的条形槽;
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安装于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所述动力机构输出端与所述前转动辊(1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粘性压敏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电机安装板(18),所述电机安装板(18)横向安装于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
支撑板(19),两个所述支撑板(19)竖直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板(18)上;
往复电机(10),所述往复电机(10)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板(18)上;
动力辊(51),所述动力辊(51)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19)之间,所述动力辊(51)的输入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9)上;
第一带轮(52),所述第一带轮(52)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带轮(52)安装于所述往复电机(10)输出端,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一带轮(52)安装于所述动力辊(51)的一个输入轴上;
第一传动带(53),所述第一传动带(53)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带轮(52)上;
第一花键轴(54),所述第一花键轴(54)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板(19)之间,所述第一花键轴(54)的两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9)上,所述第一花键轴(54)位于所述动力辊(51)上方;
第二带轮(55),所述第二带轮(55)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带轮(55)安装于所述第一花键轴(54)上,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二带轮(55)安装于所述动力辊(51)的另一个输入轴上;
第二传动带(56),所述第二传动带(56)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带轮(55)上;
转齿安装壳(57),所述转齿安装壳(57)通过花键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花键轴(54)上,所述转齿安装壳(57)远离动力辊(51)端伸入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内;
限位杆(58),所述限位杆(58)横向安装于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所述限位杆(58)位于所述第一花键轴(54)上方,所述限位杆(58)穿设所述转齿安装壳(57)设置;
第一转齿(59),所述第一转齿(59)位于所述转齿安装壳(57)内,所述第一转齿(59)安装于所述花键套上;
第二转齿(50),第二转齿(50)安装于所述转齿安装壳(57)内,所述第二转齿(50)与所述第一转齿(59)啮合,所述第二转齿(50)的外齿伸出所述所述转齿安装壳(57)远离动力辊(51)端设置;
斜槽(31),所述斜槽(31)呈螺旋状开设于所述动力辊(51)上;
滑柱(32),所述滑柱(32)滑动连接于所述斜槽(31)内,所述滑柱(32)与所述转齿安装壳(57)固定连接;
横移轴(33),所述横移轴(33)安装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内,所述横移轴(33)位于所述前转动辊(14)下方;
转动柱(34),所述转动柱(34)安装于所述横移轴(33)上;
转动套(35),所述转动套(35)套设于所述横移轴(33)上,所述转动柱(34)外壁与所述转动套(35)外壁共面设置;
齿槽,所述齿槽分别开设于所述转动柱(34)外壁与所述转动套(35)外壁,所述齿槽与所述第二转齿(50)啮合;
第三带轮(36),所述第三带轮(36)设于所述搅拌釜安装槽(13)内,所述第三带轮(36)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带轮(36)安装于所述横移轴(33)上,并位于所述转动柱(34)远离转动套(35)端,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三带轮(36)安装于所述前转动辊(14)的一个输入轴上;
第三传动带(37),所述第三传动带(37)套设于两个所述第三带轮(36)上;
第三转齿(38),所述第三转齿(38)安装于所述前转动辊(14)的另一个输入轴上,所述第三转齿(38)与所述转动套(35)外壁的齿槽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低粘性压敏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式移动座(1)还包括:
姿态调整槽(27),所述姿态调整槽(27)安装于所述座体(11)顶端,所述姿态调整槽(27)槽底端自所述座体(11)顶端连通于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所述姿态调整槽(27)靠近所述前转动辊(14)设置;
姿态调整板(39),所述姿态调整板(39)通过翻转轴安装于所述姿态调整槽(27)内,所述翻转轴靠近前转动辊(14)设置;
调整室(30),所述调整室(30)设于所述座体(11)内;
翻转花键轴(41),所述翻转花键轴(41)一端伸入所述调整室(30)内,所述翻转花键轴(41)另一端伸入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
T型顶杆(42),所述T型顶杆(42)底端伸入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并与所述翻转花键轴(41)连接,所述T型顶杆(42)顶端伸入所述姿态调整槽(27)内,并抵设于所述姿态调整板(39)上;
第一转轴(43),所述第一转轴(43)一端伸入所述调整室(30)内,所述翻转花键轴(41)另一端伸入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所述第一转轴(43)位于所述翻转花键轴(41)下方;
传动柱(44),所述传动柱(44)设于所述调整室(30)内,所述传动柱(44)上开设有齿槽,所述传动柱(44)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43)上;
转动盘(45),所述转动盘(45)设于所述调整室(30)内,所述转动盘(45)上开设有与所述传动柱(44)上齿槽啮合的外传动齿,所述转动盘(45)通过花键套安装于所述翻转花键轴(41)上;
弹簧安装环座(46),所述弹簧安装环座(46)设于所述调整室(30)内,所述弹簧安装环座(46)安装于所述翻转花键轴(41)上;
复位弹簧(47),多个所述复位弹簧(47)以所述翻转花键轴(41)为中心周向连接于所述弹簧安装环座(46)和转动盘(45)之间;
T型环槽,所述T型环槽以所述翻转花键轴(41)为中心周向开设于所述转动盘(45)远离复位弹簧(47)端;
T型滑块(48),所述T型滑块(48)滑动连接于所述T型环槽内;
绳轮安装室(49),所述绳轮安装室(49)设于所述座体(11)内,所述绳轮安装室(49)位于所述调整室(30)下方;
绳轮,所述绳轮安装于所述绳轮安装室(49)内;
传动绳(40),所述传动绳(40)一端伸入所述调整室(30)内,并与所述T型滑块(48)连接,所述传动绳(40)另一端穿设绳轮安装室(49)、绕于绳轮上,并伸入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与所述转齿安装壳(57)连接;
第四带轮(28),所述第四带轮(28)设于所述动力加热室(12)内,所述第四带轮(28)设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第四带轮(28)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43)上,其中另一个所述第四带轮(28)安装于穿设所述支撑板(19)的所述动力辊(51)的输入轴上;
第四传动带(29),所述第四传动带(29)套设于两个所述第四带轮(28)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97000.6A CN113637434B (zh) | 2021-08-05 | 2021-08-05 | 一种低粘性压敏胶及其制备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97000.6A CN113637434B (zh) | 2021-08-05 | 2021-08-05 | 一种低粘性压敏胶及其制备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37434A true CN113637434A (zh) | 2021-11-12 |
CN113637434B CN113637434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78419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97000.6A Active CN113637434B (zh) | 2021-08-05 | 2021-08-05 | 一种低粘性压敏胶及其制备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37434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18471A (en) * | 1950-10-11 | 1952-11-18 | Courtaulds Ltd | Churn for the production of viscose |
CN1434844A (zh) * | 1999-12-22 | 2003-08-06 | 综研化学株式会社 | 丙烯酸类聚合物组合物、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533180A (zh) * | 2011-12-15 | 2012-07-04 | 广东达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超低粘性压敏胶 |
CN107442055A (zh) * | 2017-09-22 | 2017-12-08 | 济宁新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化工搅拌釜反应装置 |
-
2021
- 2021-08-05 CN CN202110897000.6A patent/CN1136374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18471A (en) * | 1950-10-11 | 1952-11-18 | Courtaulds Ltd | Churn for the production of viscose |
CN1434844A (zh) * | 1999-12-22 | 2003-08-06 | 综研化学株式会社 | 丙烯酸类聚合物组合物、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533180A (zh) * | 2011-12-15 | 2012-07-04 | 广东达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超低粘性压敏胶 |
CN107442055A (zh) * | 2017-09-22 | 2017-12-08 | 济宁新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化工搅拌釜反应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37434B (zh) | 2022-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637434B (zh) | 一种低粘性压敏胶及其制备工艺 | |
CN115069125B (zh) | 环保型uv油墨防迁移助剂同轴异向自卸式搅拌混合装置 | |
CN211358609U (zh) | 一种药物颗粒搅拌设备 | |
CN207887025U (zh) | 一种粘胶剂生产用反应罐 | |
CN212348451U (zh) | 一种胶粘剂生产用高效混料装置 | |
CN111569811A (zh) | 一种基于行星齿轮传动原理的高分子水性涂料反应釜 | |
CN111617671A (zh) | 一种基于离心力的高分子水性涂料生产用搅拌装置 | |
CN217257423U (zh) | 一种混合效果好的pvc配料混料设备 | |
CN216024430U (zh) | 用于功能膜涂层浆料的搅拌设备 | |
CN115487725A (zh) | 一种用于健康显性与高效抑菌多功能凝胶材料及其加工装置 | |
CN214076087U (zh) | 一种单体罐搅拌装置 | |
CN213253901U (zh) | 一种耐腐蚀性高的卧式捏合机 | |
CN218905918U (zh) | 一种搅拌组件及pe颗粒生产设备 | |
CN219429023U (zh) | 一种便于下料的螺旋输送机 | |
CN213254233U (zh) | 一种用于捏合机加工的调节内衬机构 | |
CN219129046U (zh) | 一种双桶摆动式硅胶酮流体物混合装置 | |
CN219441556U (zh) | 一种粘合剂搅拌加温设备 | |
CN213264745U (zh) | 一种避免物料粘附的新型卸料器 | |
CN219232095U (zh) | 一种高效自动化配料装置 | |
CN209034157U (zh) | 一种四转子强力混合机 | |
CN214681080U (zh) | 一种微凝胶树脂加工用乳化釜 | |
CN219441463U (zh) | 一种催化剂配置釜 | |
CN216856868U (zh) | 一种几丁质纳米纤维混合物的研磨装置 | |
CN216024331U (zh) | 带胶膜涂层用搅拌装置 | |
CN214637342U (zh) | 一种防污助剂搅拌分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