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9828A - 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19828A CN113619828A CN202110709273.3A CN202110709273A CN113619828A CN 113619828 A CN113619828 A CN 113619828A CN 202110709273 A CN202110709273 A CN 202110709273A CN 113619828 A CN113619828 A CN 1136198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distribution
- distribution plate
- outlet
- plate
- shu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00—Packaging plastic material, semiliquids, liquids or mixed solids and liquids, in individual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e.g. bags, sacks, boxes, cartons, cans, or jars
- B65B3/04—Methods of, or means for, filling the material into the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7/00—Supplying or feeding fluent-solid, plastic, or liquid material, or loose masses of small articles, to be packaged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土工袋具有进口,灌装用的输泥管的出口穿过进口并延伸至土工袋内,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包括分流板以及固定带;固定带的一端与分流板连接,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在土工袋的内壁上,以将分流板固定在土工袋内;分流板设置在出口的下方,分流板的朝向出口的一面形成为导流面,且导流面的面积大于出口的面积,以使导流面对经出口排出的液体进行分流。通过在出口的下方设置分流板,能够对经出口排出的液体进行分流,从而避免了输泥管出口处的水压直接冲击土工袋底部的污泥絮体而对沉淀的污泥絮体形成扰流的缺陷,有利于絮体沉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土工袋的絮凝脱水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土工袋絮凝脱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土工袋是一种由聚丙烯纱线编织而成的具有过滤结构的管状土工袋,通常应用在淤泥处理工程中。土工袋顶部的进口处连通有输泥管,输泥管的出口位于土工袋内,河湖底泥通过输泥管泵送至土工袋中。其中,输泥管中注有一定量的絮凝剂,经管道混合器充分混合均匀后会形成污泥絮体,污泥絮体填充进入土工袋中,并沉淀在土工袋的底部。通过反复填充,污泥絮体的厚度不断增加,当土工袋的含泥量达到极限时停止充填,随后在自然环境下借助泥浆自重及渗水压力进一步脱水固结,从而通过土工袋实现疏浚淤泥的脱水减容。
然而,现有技术中,输泥管出口处的水压会直接冲击土工袋底部的污泥絮体,对沉淀的污泥絮体形成扰流,即,将沉淀下来的污泥絮体再次冲起来,不利于絮体沉淀,影响土工袋滤水效果,从而导致土工袋的絮凝脱水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所述土工袋具有进口,灌装用的输泥管的出口穿过所述进口并延伸至所述土工袋内,所述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包括分流板以及固定带;
所述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分流板连接,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土工袋的内壁上,以将所述分流板固定在所述土工袋内;
所述分流板设置在所述出口的下方,所述分流板的朝向所述出口的一面形成为导流面,且所述导流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出口的面积,以使所述导流面对经所述出口排出的液体进行分流。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为中心对称结构,所述出口的中轴线的延长线经过所述导流面的对称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的中部朝向所述出口的方向凸出。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为圆锥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上开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位于所述出口在所述分流板上的投影的区域之外。
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孔至少为两组;
在沿所述分流板的中心至所述分流板的边缘的方向上,两组所述透水孔间隔排布;各组所述透水孔包括多个子透水孔,多个所述子透水孔沿所述分流板的周向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带匹配的固定口,所述固定口靠近所述分流板的边缘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口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所述固定口沿所述分流板的周向间隔开设;
所述固定带至少为三个,一个所述固定带对应一个所述固定口。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土工袋的连接处靠近所述进口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分流板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土工袋可拆卸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通过设置分流板以及固定带,固定带的一端与分流板连接,固定带的另一端连接在土工袋的内壁上,从而将分流板固定在土工袋内;分流板布置在输泥管的出口的下方,分流板的朝向出口的一面具有导流面,且导流面的面积大于出口的面积。具体使用时,经输泥管的出口排出的液体会先喷洒到分流板上的导流面上,液体在导流面上朝着靠近分流板边缘处的方向流动并流下至土工袋的底部,也就是说,该导流面能够对经输泥管的出口排出的液体进行分流,从而避免了输泥管出口处的水压直接冲击土工袋底部的污泥絮体而对沉淀的污泥絮体形成扰流的缺陷,有利于絮体沉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土工袋的絮凝脱水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的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的装配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的分流板和固定带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分流板;2、固定带;3、导流面;4、子透水孔;5、固定口;6、输泥管;61、出口;7、土工袋;71、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考图1和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工袋7灌装用分流装置,土工袋7具有进口71,灌装用的输泥管6的出口61穿过进口71并延伸至土工袋7内,土工袋7灌装用分流装置包括分流板1以及固定带2,固定带2的一端与分流板1连接,固定带2的另一端连接在土工袋7的内壁上,以将分流板1固定在土工袋7内。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板1可以是金属板,例如铝合金分流板,当然,分流板1也可以是强度高、承载性能优良的非金属板,例如聚乙烯分流板、聚酰亚胺分流板等。根据实际工况可以任意选用,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其中,固定带2可以是任意合适的材质制成的带状结构,能够将分流板1稳定地固定在土工袋7的内壁上即可。例如钢丝固定绳、尼龙固定绳等。
具体实现时,分流板1设置在出口61的下方,分流板1的朝向出口61的一面形成为导流面3,且导流面3的面积大于出口61的面积,以使导流面3对经出口61排出的液体进行分流。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板1布置在土工袋7内,且分流板1的边缘与土工袋7内壁之间具有供液体流过的间隙。液体从输泥管6的出口61处喷洒到分流板1上,液体在分流板1上会朝着靠近分流板1的边缘处的方向流动,并经过分流板1的边缘与土工袋7内壁之间的间隙流下至土工袋7的底部,从而在土工袋7底部进行絮体沉淀。
其中,导流面3的面积大于出口61的面积,即导流面3在出口61所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大于出口61的面积,由于导流面3位于输泥管6的出口61和土工袋7的底部之间,从而经输泥管6的出口61处排出的液体会完全喷洒在导流面3上,从而避免了出口61处的液体直接喷洒冲击在土工袋7底部而导致对沉淀的污泥絮体形成扰流,也就是说,通过在输泥管6的出口61的下方设置分流板1,可以避免经出口61排出的液体对土工袋7底部的污泥絮体形成扰流,从而有助于提高土工袋7的滤水效果,进而利于污泥絮体絮凝沉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土工袋7的絮凝脱水效果。
另外,输泥管6的出口61处的水力冲击会对絮体进行絮体剪切,从而使絮体变小,不利于沉淀,也会影响土工袋7的脱水效果,因此,通过在输泥管6的出口61的下方设置分流板1,还可以降低对絮体的水力剪切,以保留大颗粒絮体,有助于土工袋7内的絮体进行絮凝沉降。
此外,经输泥管6的出口61排出的液体直接喷洒在土工袋7的底部,液体中的泥浆往往在土工袋7内分布不均,从而导致泥浆少的地方絮体形成不理想,因此,通过在输泥管6的出口61的下方设置分流板1,该分流板1可以将输送至土工袋7的液体打散并分流,从而使液体中的泥浆在密封土工袋7内均匀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土工袋7灌装用分流装置,通过设置分流板1以及固定带2,固定带2的一端与分流板1连接,固定带2的另一端连接在土工袋7的内壁上,从而将分流板1固定在土工袋7内;分流板1布置在输泥管6的出口61的下方,分流板1的朝向出口61的一面具有导流面3,且导流面3的面积大于出口61的面积。具体使用时,经输泥管6的出口61排出的液体会先喷洒到分流板1上的导流面3上,液体在导流面3上朝着靠近分流板1边缘处的方向流动并流下至土工袋7的底部,也就是说,该导流面3能够对经输泥管6的出口61排出的液体进行分流,从而避免了输泥管6出口61处的水压直接冲击土工袋7底部的污泥絮体而对沉淀的污泥絮体形成扰流的缺陷,有利于絮体沉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土工袋7的絮凝脱水效果。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分流板1为中心对称结构,出口61的中轴线的延长线经过导流面3的对称中心,即,出口61在分流板1上的投影位于导流面3的几何中心,如此设计,分流板1对经出口61排出的液体的承载力比较均匀,分流板1的导流面3的分流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导流分流效果,分流板1的中部朝向出口61的方向凸出形成为导流面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自分流板1的远离出口61的一侧看,分流板1的中部朝向出口61的方向凹陷。如此设计,经出口61排出的液体直接冲击喷洒在凸出的导流面3上,在避免对土工袋7底壁的污泥絮体形成扰流的基础上,液体以及液体中携带的泥浆并不会在分流板1上聚集,导流效果好,使用寿命高。
具体实现时,分流板1的靠近出口61的一面可以朝向出口61的方向全部凸出形成导流面3,也可以部分凸出形成导流面3。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分流板1也可以是矩形分流板1、圆形分流板1等平面分流板1。
优选的,参考图1中所示,分流板1为圆锥形板,其中,圆锥形板的靠近出口61一侧的孔径小、圆锥形板的远离出口61的一侧的孔径大,分流效果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分流板1还可以是弧形板、圆台形板等。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中所示,分流板1上开设有透水孔,透水孔位于出口61在分流板1上的投影的区域之外,从而可以避免出口61排出的液体不经过分流板1而直接贯穿透水孔直接喷洒在土工袋7的底部,进而避免对土工袋7底部的沉淀絮体形成扰流。
其中,透水孔的设计会使分流板1上的液体在不同位置处流下至土工袋7的底部,也就是说,分流板1的底部也会分布絮凝污泥,泥浆可以均匀打散在土工袋7内,絮体形成均匀,从而有利于土工袋7的滤水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使絮凝污泥在分流板1的底部分布更加均匀,透水孔至少为两组,在沿分流板1的中心至分流板1的边缘的方向上,两组透水孔间隔排布;各组透水孔包括多个子透水孔4,多个子透水孔4沿分流板1的周向间隔排布。
其中,子透水孔4可以是圆形孔、矩形孔、三角形孔等,根据具体的使用工况可以任意选用,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具体实现时,子透水孔4为多个,多个子透水孔4中的部分子透水孔4沿分流板1的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多个子透水孔4中的部分子透水孔4沿分流板1的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分流板1是矩形分流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者是长度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另一者是宽度方向;如果分流板1是圆形分流板1,则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者是径向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另一者是圆周方向。示例性地,部分子透水孔4沿矩形分流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部分子透水孔4沿矩形分流板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
如果分流板1是朝向出口61的方向凸出的分流板,例如圆锥形分流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者是轴向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另一者是周向方向。示例性地,部分子透水孔4沿圆锥形分流板的周向间隔排布,部分子透水孔4沿圆锥形分流板的轴向方向间隔排布。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透水孔也可以是一组,该组透水孔设置在分流板1的中心至分流板1的边缘的中间位置处,该组透水孔包括至少三个子透水孔4,至少三个子透水孔4沿分流板的周向间隔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连接,分流板1上具有与固定带2匹配的固定口5,固定口5靠近分流板1的边缘处设置。具体使用时,将固定带2例如固定绳贯穿固定口5,并在固定口5处缠绕至少一圈,然后将固定带2在固定口5处打结即可将分流板1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3中所示,固定口5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固定口5沿分流板1的周向间隔开设,优选的,至少三个固定口5沿分流板1的周向等间距间隔排布,外形美观,固定带2的拉力均匀,使用寿命高。与此同时,固定带2至少为三个,一个固定带2对应一个固定口5,也就是说,固定带2的数量与固定口5的数量一一对应,使用时,每个固定口5上连接有一个固定带2。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时方式,固定口5为三个,三个固定口5沿分流板1的周向等间距开设在分流板1的边缘处,对应的,固定绳为三个,且三个固定绳的受力长度相等,一个固定口5对应一个固定绳,三个固定绳将分离板牢固地固定在出口61的下方。
其中,固定带2的有效悬挂长度为20cm-30cm,固定带2将分流板1固定在土工袋7的进口71处。
优选的,固定带2的受力长度相等,如此设计,可以将分流板1水平布置在出口61的下方,分流板1受力均匀,分流效果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带2的受力长度即为固定带2的施加拉力部分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带2与土工袋7的连接处靠近进口71设置,即,固定带2在土工袋7内壁上的连接位置靠近土工袋7的进口71处设置,如此设计,固定带2的受力长度可以减小,省力,将分离板固定的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固定带2的一端与分流板1可拆卸连接,和/或,固定带2的另一端与土工袋7可拆卸连接,如此设计,施工完毕后,可以将分流装置从土工袋7的进口71处取出重复使用,节省成本。
具体实现时,固定带2可以仅与分流板1可拆卸连接,固定带2也可以仅与土工袋7可拆卸连接,当然,固定带2还可以与分流板1和土工袋7同时可拆卸连接,即,固定带2的一端与分流板1可拆卸连接,同时,固定带2的另一端与土工袋7可拆卸连接。根据具体的使用工况可以任意选用,在此不作过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所述土工袋(7)具有进口(71),灌装用的输泥管(6)的出口(61)穿过所述进口(71)并延伸至所述土工袋(7)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袋(7)灌装用分流装置包括分流板(1)以及固定带(2);
所述固定带(2)的一端与所述分流板(1)连接,所述固定带(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土工袋(7)的内壁上,以将所述分流板(1)固定在所述土工袋(7)内;
所述分流板(1)设置在所述出口(61)的下方,所述分流板(1)的朝向所述出口(61)的一面形成为导流面(3),且所述导流面(3)的面积大于所述出口(61)的面积,以使所述导流面(3)对经所述出口(61)排出的液体进行分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为中心对称结构,所述出口(61)的中轴线的延长线经过所述导流面(3)的对称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的中部朝向所述出口(61)的方向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为圆锥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上开设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位于所述出口(61)在所述分流板(1)上的投影的区域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至少为两组;
在沿所述分流板(1)的中心至所述分流板(1)的边缘的方向上,两组所述透水孔间隔排布;各组所述透水孔均包括多个子透水孔(4),多个所述子透水孔(4)沿所述分流板(1)的周向间隔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带(2)匹配的固定口(5),所述固定口(5)靠近所述分流板(1)的边缘处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口(5)至少为三个,至少三个所述固定口(5)沿所述分流板(1)的周向间隔开设;
所述固定带(2)至少为三个,一个所述固定带(2)对应一个所述固定口(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2)与所述土工袋(7)的连接处靠近所述进口(71)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2)的一端与所述分流板(1)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固定带(2)的另一端与所述土工袋(7)可拆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09273.3A CN113619828A (zh) | 2021-06-25 | 2021-06-25 | 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09273.3A CN113619828A (zh) | 2021-06-25 | 2021-06-25 | 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19828A true CN113619828A (zh) | 2021-11-09 |
Family
ID=78378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09273.3A Pending CN113619828A (zh) | 2021-06-25 | 2021-06-25 | 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19828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67193A (zh) * | 2011-09-13 | 2012-03-07 |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土工滤袋填埋处理城市污泥的方法 |
CN205340234U (zh) * | 2015-12-08 | 2016-06-29 | 浙江联池水务设备有限公司 | 斜板净化装置 |
CN206033548U (zh) * | 2016-08-29 | 2017-03-22 | 天津市华博水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快速处理装置 |
CN208320075U (zh) * | 2018-04-28 | 2019-01-04 |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的沉沙池及沉沙系统 |
CN111437636A (zh) * | 2020-04-09 | 2020-07-24 | 杭州鼎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ss多层混合流沉淀装置及其沉淀方法 |
-
2021
- 2021-06-25 CN CN202110709273.3A patent/CN11361982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67193A (zh) * | 2011-09-13 | 2012-03-07 |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土工滤袋填埋处理城市污泥的方法 |
CN205340234U (zh) * | 2015-12-08 | 2016-06-29 | 浙江联池水务设备有限公司 | 斜板净化装置 |
CN206033548U (zh) * | 2016-08-29 | 2017-03-22 | 天津市华博水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快速处理装置 |
CN208320075U (zh) * | 2018-04-28 | 2019-01-04 |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的沉沙池及沉沙系统 |
CN111437636A (zh) * | 2020-04-09 | 2020-07-24 | 杭州鼎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ss多层混合流沉淀装置及其沉淀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北京化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合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745755U (zh) | 一种旋流式高效澄清池 | |
FI114899B (fi) | Menetelmä ja laite lietteen selkeyttämiseksi ja/tai sakeuttamiseksi | |
CN107883079A (zh) | 防堵排污管 | |
CN113619828A (zh) | 土工袋灌装用分流装置 | |
CN205804273U (zh) | 河水引流净化系统 | |
CN201209274Y (zh) | 一种连续偏侧流雨污分离器 | |
CN101508512A (zh) | 加核三循环组合水处理方法 | |
CN209052450U (zh) | 一种用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平流式多斗沉淀池 | |
CN208829295U (zh) | 一种粗细导流网及应用该粗细导流网的滤芯 | |
CN208327488U (zh) | 一种盘管式混凝沉淀装置 | |
CN105858839B (zh) | 一种切向入水式澄清池 | |
CN209352630U (zh) | 一种废水处理用厌氧罐 | |
JP3402434B2 (ja) | 汚泥類の脱水処理方法および脱水処理用袋体 | |
CN206777975U (zh) | 一种超密膜格栅过滤装置 | |
CN209556086U (zh) |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 | |
CN207892009U (zh) | 排水盖板 | |
CN206700858U (zh) | 一种带泥沙聚集功能的排泥装置 | |
CN205328657U (zh) | 一种共聚浮沉池 | |
CN215924734U (zh) | 一种自压式除泥装置 | |
CN210933931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环流沉砂池 | |
CN109133340A (zh) | 一种厌氧反应罐 | |
CN217377418U (zh) | 一种用于污泥浓缩池富磷上清液的高效除磷装置 | |
CN215004470U (zh) | 一种水质取样器 | |
CN209628294U (zh) | 一种移动式田间首部 | |
CN210656453U (zh) | 一种河道整治用污水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