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3921B - 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63921B CN113363921B CN202110633959.9A CN202110633959A CN113363921B CN 113363921 B CN113363921 B CN 113363921B CN 202110633959 A CN202110633959 A CN 202110633959A CN 113363921 B CN113363921 B CN 1133639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wer
- lead
- jumper
- wire
- cor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0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211 strain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7/00—Overhead 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 H02G7/20—Spatial 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s of lines or cables on poles, posts or towers
Landscapes
- Suspension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所述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包括被π接架空线路和新建架空线路,被π接架空线路包括转角塔、第一导线组、第二导线组和第一跳线,第一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第二导线组包括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新建架空线路包括终端塔、第三导线组、第二跳线和第三跳线,第三导线组包括第五导线和第六导线,终端塔和转角塔沿预设水平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第一导线和第五导线通过第二跳线电连接,第二导线和第六导线通过第三跳线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具有工程造价低和停电时间短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平原地带,由于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在电力建设时多采用同塔双回或者同塔多回架设的输电线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线路走廊,增加电网输送能量,节省工程投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电力系统网架结构也日趋复杂及完善。在已有的输电线路(如图1所示)进行单侧开断并π接入新建变电站(如图2所示),是目前比较广泛的电网网架完善形式。例如,完善前,第一变电站200和第二变电站300之间通过已有的输电线路500(被π接架空线路)电连接;完善后,在第一变电站200和第二变电站300之间单侧开断并π接入新建的第三变电站400。相关技术中,在已有的输电线路500进行单侧开断并π接入新建变电站的方法存在停电时间长和工程造价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已有的输电线路进行单侧开断并π接入新建变电站时存在的停电时间长和工程造价高为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上述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的连接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已有的输电线路进行单侧开断并π接入新建变电站时存在的停电时间长和工程造价高为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包括:
被π接架空线路,所述被π接架空线路包括转角塔、第一导线组、第二导线组和第一跳线,所述第一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组包括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组和所述第二导线组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或者预设竖直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转角塔上,所述第三导线和所述第四导线通过所述第一跳线电连接;和
新建架空线路,所述新建架空线路包括终端塔、第三导线组、第二跳线和第三跳线,所述第三导线组包括第五导线和第六导线,所述终端塔和所述转角塔沿预设水平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第五导线和所述第六导线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终端塔上,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五导线通过所述第二跳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六导线通过所述第三跳线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具有工程造价低和停电时间短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塔在所述预设水平方向上与所述转角塔之间具有预设水平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线与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线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水平方向为转角塔的横担方向,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线与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线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水平距离为米13-17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第五导线、所述第六导线、所述第二跳线和所述第三跳线中的每一者包括m根分裂导线,其中m为大于等于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角塔为双回路转角塔,所述第一导线组和所述第二导线组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终端塔的结构和所述转角塔的结构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跳线通过第一引流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三跳线通过第二引流板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转角塔的旁侧沿预设水平方向间隔开地新建一座终端塔,并在所述终端塔上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第五导线和第六导线;
步骤2、在停电状态下,拆除连接在转角塔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原跳线,以便断开所述转角塔的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转角塔的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电连接;
步骤3、在停电状态下,将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五导线通过第二跳线电连接,同时将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六导线通过第三跳线电连接,其中所述步骤2和所述步骤3没有先后顺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方法具有工程造价低和停电时间短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2中,拆除所述第一导线上与原跳线电连接的第一引流板的第一引流板螺栓以及所述第二导线上与原跳线连接的第二引流板的第二引流板螺栓,以便拆除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原跳线;
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跳线通过所述第一引流板电连接,以便将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五导线通过第二跳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三跳线通过所述第二引流板电连接,以便将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六导线通过第三跳线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被π接架空输电线路的电网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侧π接架空输电线路的电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单侧π接架空输电线路的π节点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转角塔和终端塔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第二跳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第一引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
第一铁塔10;第二铁塔20;第一基分歧塔30;第二基分歧塔40;第三基分歧塔50;原导线60;新导线70;第一变电站200;第二变电站300;第三变电站400;输电线路500;
连接结构100;
被π接架空线路101;
转角塔1;第一导线组23;第一导线2;原跳线201;第一耐张绝缘子串202;第一引流板203;第二导线3;第二耐张绝缘子串302;第二引流板303;
第二导线组45;第三导线4;第一跳线401;第四导线5;终端塔6;
新建架空线路102;
第三导线组78;第五导线7;第二跳线701;第三耐张绝缘子串702;第三引流板703;第六导线8;第三跳线801;第四耐张绝缘子串802;第四引流板8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4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100包括被π接架空线路101和新建架空线路102。
被π接架空线路101包括转角塔1、第一导线组23、第二导线组45和第一跳线401。第一导线组23包括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3,第二导线组45包括第三导线4和第四导线5,第一导线组23和第二导线组45沿转角塔1的横担方向或者预设竖直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转角塔1上。第三导线4和第四导线5通过第一跳线401电连接。
新建架空线路102包括终端塔6、第三导线组78、第二跳线701和第三跳线801。第三导线组78包括第五导线7和第六导线8,终端塔6和转角塔1沿预设水平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第五导线7和第六导线8沿所述终端塔6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终端塔6上。第一导线2和第五导线7通过第二跳线701电连接。第二导线3和第六导线8通过第三跳线801电连接。
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被π接架空线路101为同塔双回架空输电线路,转角塔1为同塔双回转角塔,终端塔6为同塔双回终端塔。第一导线组23和第二导线组45沿转角塔1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转角塔1的两侧。第五导线7和第六导线8沿终端塔6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终端塔6的两侧。当然,被π接架空线路101还可以为同塔三回架空输电线路、同塔四回架空输电线路等,此时,第一导线组和第二导线组可以沿预设竖直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转角塔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100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转角塔1的旁侧沿预设水平方向间隔开地新建一座终端塔6,并在终端塔6上沿所述终端塔6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第五导线7和第六导线8;
步骤2、在停电状态下,拆除连接在转角塔1的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3之间的原跳线201,以便断开转角塔1的第一导线2和转角塔1的第二导线3之间的电连接;
步骤3、在停电状态下,将第一导线2和第五导线7通过第二跳线701电连接,同时将第二导线3和第六导线8通过第三跳线801电连接。
其中,上述步骤2和步骤3没有先后顺序,可以在停电状态下,先将第一导线2和第五导线7通过第二跳线701电连接,同时将第二导线3和第六导线8通过第三跳线801电连接,然后拆除连接在转角塔1的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3之间的原跳线201。也可以在停电状态下,先拆除连接在转角塔1的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3之间的原跳线201,然后将第一导线2和第五导线7通过第二跳线701电连接,同时将第二导线3和第六导线8通过第三跳线801电连接。
从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100只需要在建好新建变电站后,在被π接架空线路101的转角塔1的旁侧新建一座终端塔6;在停电状态下,拆除连接在转角塔1的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3之间的原跳线201;将第一导线2和第五导线7通过第二跳线701电连接,并将第二导线3和第六导线8通过第三跳线801电连接。即在已有的被π接架空线路101上单侧π接入新建变电站,例如,在图1所示的第一变电站200、第二变电站300之间单侧π接入第三变电站400(如图2所示)。
如图1至图3所示,相关技术中的在已有的输电线路500进行单侧开断并π接入新建变电站的方法为:在已有的输电线路500正下方新建第一基分歧塔30和第二基分歧塔40,在已有的输电线路500附近于第一基分歧塔30和第二基分歧塔40之间新建一个第三基分歧塔50,并在第三基分歧塔50上新建导线70。然后将π接点处的原铁塔(第一铁塔10和第二铁塔20)和部分原导线60(输电线路500的一部分导线)拆除,进行原导线60与第一基分歧塔30以及原导线60与第二基分歧塔40之间的连接。最后,进行原导线60和新建导线70之间的电连接。
上述在已有的输电线路500进行单侧开断并π接入新建变电站的方法,由于需要在已有的输电线路500正下方建立第一基分歧塔30和第二基分歧塔40,并在已有的输电线路500附近建立第三基分歧塔50,共需要新建三个分歧塔,工程造价较高。在建立第一基分歧塔30和第二基分歧塔40时,由于第一基分歧塔30和第二基分歧塔40处于已有的输电线路500正下方,因此,为了保证安全,需要将已有的输电线路500停电,导致停电时间较长。此外,在原铁塔(第一铁塔10和第二铁塔20)上拆除原导线60以及进行新建分歧塔之间的电连接时也需要停电,进一步增加停电时间,长期影响某个地区的电力供应。综上所述,相关技术中,在已有的输电线路500进行单侧开断并π接入新建变电站的方法存在停电时间长和工程造价高的问题。
由此,与相关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100新建铁塔数量少(相关技术需要新建三个分歧塔,本发明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100只需要新建一座终端塔),拆除和新建的线路少,从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100的工程投资少、施工工期短。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100具有工程造价低和停电时间短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100的连接方法具有工程造价低和停电时间短等优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线2、第二导线3、第三导线4、第四导线5、第五导线7、第六导线8、第一跳线401、第二跳线701和第三跳线801中的每一者均设有A相、B相和C相三相。其中,第一导线1的A相和第五导线7的A相通过第二跳线701的A相电连接,第一导线1的B相和第五导线7的B相通过第二跳线701的B相电连接,第一导线1的C相和第五导线7的C相通过第二跳线701的C相电连接。第二导线3的A相和第六导线8的A相通过第三跳线801的A相电连接,第二导线3的B相和第六导线8的B相通过第三跳线801的B相电连接,第二导线3的C相和第六导线8的C相通过第三跳线801的C相电连接。第三导线4的A相和第四导线5的A相通过第一跳线401的A相电连接,第三导线4的B相和第四导线5的B相通过第一跳线401的B相电连接,第三导线4的C相和第四导线5的C相通过第一跳线401的C相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角塔1为双回路转角塔,第一导线组23和第二导线组45沿转角塔1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终端塔6的结构和转角塔1的结构相同。
由此,不需要对终端塔6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工程投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线2、第二导线3、第五导线7、第六导线8、第二跳线701和第三跳线801中的每一者包括m根分裂导线,其中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导线2、第二导线3、第五导线7、第六导线8、第二跳线701和第三跳线801中的每一者包括两根分裂导线,即第一导线2、第二导线3、第五导线7、第六导线8、第二跳线701和第三跳线801中的每一者均为二分裂导线。由此,不仅能够减小输电线路的电晕损耗,而且可以采用更小截面的导线,从而有利于减低输电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线2通过第一耐张绝缘子串202设置在转角塔1上,第二导线3通过第二耐张绝缘子串302设置在转角塔1上,第五导线7通过第三耐张绝缘子串702设置在终端塔6上,第六导线8通过第四耐张绝缘子串802设置在终端塔6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线2和第二跳线701通过第一引流板203电连接,第二导线3和第三跳线801通过第二引流板303电连接。
例如,在上述步骤2中,拆除第一导线2上与原跳线201电连接的第一引流板203的第一引流板螺栓以及第二导线3上与原跳线201连接的第二引流板303的第二引流板螺栓,以便拆除连接在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3之间的原跳线201。
在步骤3中,第一导线2和第二跳线701通过第一引流板203电连接,以便将第一导线2和第五导线7通过第二跳线701电连接。第二导线3和第三跳线801通过第二引流板303电连接,以便将第二导线3和第六导线8通过第三跳线801电连接。
由此,第一导线2和第二跳线701通过第一引流板203电连接,第二导线3和第三跳线801通过第二引流板303电连接,有利于提高第一导线2和第二跳线701之间第二导线3和第三跳线80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地,第五导线7和第二跳线701通过第三引流板703电连接,以便将第二导线3和第五导线7通过第二跳线701电连接。第六导线8和和第三跳线801通过第四引流板803电连接,以便将第二导线3和第六导线8通过第三跳线801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塔6在预设水平方向上与转角塔1之间具有预设水平距离。
终端塔6在预设水平方向上与转角塔1之间具有预设水平距离,可以在被π接架空线路101不停电情况下,新建终端塔6。由此,可以在不停电情况下,新建好终端塔6,并在终端塔6上沿终端塔6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第五导线7和第六导线8在终端塔6上设置第五导线7和第六导线8;然后,在停电状态下,拆除连接在转角塔1的第一导线2和第二导线3之间的原跳线201,将第一导线2和第五导线7通过第二跳线701电连接,同时将第二导线3和第六导线8通过第三跳线801电连接。
从而,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100,仅需要在拆除原跳线201、在第一导线2和第五导线7通过第二跳线701电连接以及第二导线3和第六导线8通过第三跳线801电连接时停电,有利于进一步缩短停电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终端塔6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线与沿转角塔1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线相交。换言之,终端塔6的横担方向和转角塔1的横担方向不平行。
终端塔6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线与沿转角塔1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线相交,使得第一导线2和第五导线7之间的距离,第二导线3和第六导线8之间的距离均不至过远或过近。从而,在第二跳线701的两个连接点(第二跳线701与第一导线2的连接点和第二跳线701与第五导线7之间的连接点)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以及第三跳线803的两个连接点(第三跳线801与第二导线3的连接点和第三跳线801与第六导线8之间的连接点)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终端塔6和转角塔1之间的预设水平距离不至过大。进而,有利于缩小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100的占地面积。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塔的横担方向和转角塔的横担方向可以平行。
优选地,预设水平方向为转角塔1的横担方向。换言之,终端塔6和转角塔1沿转角塔1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沿终端塔6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线与沿转角塔1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线相垂直。换言之,终端塔6的横担方向垂直于转角塔1的横担方向。
由此,在第二跳线701的两个连接点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以及第三跳线803的两个连接点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终端塔6和转角塔1之间的预设水平距离可以设置的更小。进而,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100的占地面积。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水平方向可以与转角塔的横担方向呈锐角或钝角,只需要使沿终端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线与沿转角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线相垂直即可。
优选地,预设水平距离为13米-17米。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预设水平距离L为15米。
由此,在第二跳线701的两个连接点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以及第三跳线803的两个连接点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终端塔6和转角塔1之间的预设水平距离足够小。
下面以图4至图8为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100的连接方法:
首先,在同塔多回线路(被π接架空线路101)的π接侧,距离转角塔1约15米处,新建一座和该转角塔1呈垂直布置的终端塔6,并在终端塔6的一侧建好导线(图4中的第五导线7和第六导线8);
然后,将原线路停电,拆除转角塔1的π接侧的原跳线201(解开与原跳线201相连的耐张线夹的引流板螺栓,即可拆除转角塔1的π接侧的原跳线201);
最后,新建跳线(第二跳线701和第三跳线801),第一导线2和第五导线7通过第二跳线701电连接,同时将第二导线3和第六导线8通过第三跳线801电连接,并恢复送电,就实现了π接改造,全过程停电几个小时即可。
该连接方法不需要使用特殊结构的铁塔,不需要对原线路的铁塔、耐张绝缘子串、导线和其他附件(间隔棒、防振锤等)进行拆除和改造。仅需巧妙设置铁塔的位置和跳线的布置,即在原线路π接侧垂直布置一座常规终端塔,然后解除原线路π接侧的跳线,并新建跳线将原线路和新建线路连接,即可实现π接功能。全过程仅需停电几个小时。具有工程造价低、停电时间短、方便快捷灵活、适用范围和通用性广等优点。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弦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弦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π接架空线路,所述被π接架空线路包括转角塔、第一导线组、第二导线组和第一跳线,所述第一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组包括第三导线和第四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组和所述第二导线组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或者沿预设竖直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转角塔上,所述第三导线和所述第四导线通过所述第一跳线电连接;和
新建架空线路,所述新建架空线路包括终端塔、第三导线组、第二跳线和第三跳线,所述第三导线组包括第五导线和第六导线,所述终端塔和所述转角塔沿预设水平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第五导线和所述第六导线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终端塔上,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五导线通过所述第二跳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六导线通过所述第三跳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塔在所述预设水平方向上与所述转角塔之间具有预设水平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线与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线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水平方向为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线与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线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水平距离为13-17米。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线、所述第五导线、所述第六导线、所述第二跳线和所述第三跳线中的每一者包括m根分裂导线,其中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塔为双回路转角塔,所述第一导线组和所述第二导线组沿所述转角塔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所述终端塔的结构和所述转角塔的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跳线通过第一引流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三跳线通过第二引流板电连接。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被π接架空线路的转角塔的旁侧沿预设水平方向间隔开地新建一座终端塔,并在所述终端塔上沿所述终端塔的横担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第五导线和第六导线;
步骤2、在停电状态下,拆除连接在转角塔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原跳线,以便断开所述转角塔的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转角塔的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电连接;
步骤3、在停电状态下,将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五导线通过第二跳线电连接,同时将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六导线通过第三跳线电连接,其中所述步骤2和所述步骤3没有先后顺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拆除所述第一导线上与原跳线电连接的第一引流板的第一引流板螺栓以及所述第二导线上与原跳线连接的第二引流板的第二引流板螺栓,以便拆除连接在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原跳线;
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跳线通过所述第一引流板电连接,以便将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五导线通过第二跳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三跳线通过所述第二引流板电连接,以便将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第六导线通过第三跳线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33959.9A CN113363921B (zh) | 2021-06-07 | 2021-06-07 | 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33959.9A CN113363921B (zh) | 2021-06-07 | 2021-06-07 | 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63921A CN113363921A (zh) | 2021-09-07 |
CN113363921B true CN113363921B (zh) | 2022-10-28 |
Family
ID=77533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33959.9A Active CN113363921B (zh) | 2021-06-07 | 2021-06-07 | 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63921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292766C (en) * | 1986-05-23 | 1991-12-03 | Tsuneo Nakano | Monitoring device for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
US6142434A (en) * | 1997-07-01 | 2000-11-07 | Trost; Michael D. | Utility pole clamp |
WO2000077903A1 (en) * | 1999-06-13 | 2000-12-21 | The Israel Electric Corporation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electrical clearances of an overhead electrical conductor |
JP2006311774A (ja) * | 2005-05-02 | 2006-11-09 |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 電線取付アーム |
CN206607950U (zh) * | 2016-12-28 | 2017-11-03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1000kV特高压交流双回路永临方案结合塔 |
CN212867076U (zh) * | 2020-07-17 | 2021-04-02 | 合肥志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π接的双回路直线耐张塔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5712B (zh) * | 2010-10-20 | 2013-03-13 | 甘肃省电力设计院 | 双回紧凑型输电线路跳线为水平绕跳的耐张转角塔 |
CN203684771U (zh) * | 2014-01-15 | 2014-07-02 |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 双回输电线路T型单侧π接塔 |
CN204645805U (zh) * | 2015-05-06 | 2015-09-16 | 苏文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 双回变单回角钢塔 |
-
2021
- 2021-06-07 CN CN202110633959.9A patent/CN1133639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292766C (en) * | 1986-05-23 | 1991-12-03 | Tsuneo Nakano | Monitoring device for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
US6142434A (en) * | 1997-07-01 | 2000-11-07 | Trost; Michael D. | Utility pole clamp |
WO2000077903A1 (en) * | 1999-06-13 | 2000-12-21 | The Israel Electric Corporation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electrical clearances of an overhead electrical conductor |
JP2006311774A (ja) * | 2005-05-02 | 2006-11-09 |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 電線取付アーム |
CN206607950U (zh) * | 2016-12-28 | 2017-11-03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1000kV特高压交流双回路永临方案结合塔 |
CN212867076U (zh) * | 2020-07-17 | 2021-04-02 | 合肥志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π接的双回路直线耐张塔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63921A (zh) | 2021-09-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98201A (zh) | 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 | |
WO2021031729A1 (zh) | 换流阀 | |
CN205116866U (zh) | 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 | |
CN113363921B (zh) | 同塔多回架空输电线路单侧π接的连接结构和连接方法 | |
CN109066320B (zh) | 应用于双母线出线的hgis设备 | |
CN107386771A (zh) | 一种110kV架空线路前后电缆式双回钢管杆式终端塔 | |
CN212453879U (zh) | 一种双回路t接钢管杆 | |
CN211930447U (zh) | 一种具有阶梯布置结构的汇流排 | |
CN115324411A (zh) | 一种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T接塔 | |
CN210888265U (zh) | 一种开环塔 | |
CN203813047U (zh) | 一种绝缘母线的连接装置 | |
CN205502703U (zh) | 输电线路π接塔 | |
CN104577928B (zh) | 三相架空导线 | |
CN221652213U (zh) | 一种新能源场站内架空集电线路主、分支线t接结构 | |
CN113090096B (zh) | 双回输电线路开断杆塔、开断系统及方法 | |
CN221747936U (zh) | 海上风电场220kV单回路双根电缆终端塔安装结构 | |
CN216162365U (zh) |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的直线段连接装置 | |
CN206135347U (zh) | 一种十字水平四通弯头 | |
CN221428555U (zh) | 海上风电场220kV双回路双根电缆终端塔安装结构 | |
CN113258506B (zh) | 架空输电线路的临时连接送电方法 | |
CN206128802U (zh) | 一种输电线路塔杆 | |
CN218352256U (zh) | 一种特高压换流站站用电备用电源线路 | |
CN210768073U (zh) | 一种500kV双回路直线换位塔 | |
CN216157294U (zh) | 电缆终端杆塔和输变电系统 | |
CN219138564U (zh) | 一种电缆终端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