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4704A - 组合斜顶脱模机构 - Google Patents
组合斜顶脱模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34704A CN113334704A CN202110488008.7A CN202110488008A CN113334704A CN 113334704 A CN113334704 A CN 113334704A CN 202110488008 A CN202110488008 A CN 202110488008A CN 113334704 A CN113334704 A CN 1133347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ejector
- ejector rod
- pitched roof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4—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 B29C2045/445—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for undercut articles using the movable undercut forming element for ejection of the moulded article
Abstract
一种组合斜顶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第一组斜顶和第二组斜顶,所述的第一组斜顶包括第一斜顶块,与第一斜顶块连接的第一顶杆,第一顶杆的下端连接有滑脚组件;所述的第二组斜顶包括第二斜顶块,与第二斜顶块连接的第二顶杆,所述的第二斜顶块上设置有斜顶导向条、所述的斜顶导向条滑动插接于第一斜顶块内、且所述的斜顶导向条为倾斜状设置,所述的第二顶杆的下端为自由端;所述的第一顶杆的倾斜方向与第二顶杆的倾斜方向相反。具有仅需要设置一组斜顶的滑脚结构,不会出现滑脚彼此干涉,而且还能够实现相对脱模方向的同时脱模效果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具中的斜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组合斜顶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塑件按照主脱模方向放正后,倒扣部分通常由常规斜顶等抽芯机构来辅助成型与脱模。但有时由于塑件结构的限制,在有限的空间里做不了常规的斜顶,因此需要另辟蹊径针对常规斜顶来进行改造以便解决上述问题,能使塑件正常脱模。
如图1所示的塑件是汽车保险杠灯罩处的一部分区域,塑件材料为PP/EPDM+TD10,塑件为左右镜像件,单只右件外形尺寸为600X520X750,并外观面做喷漆处理。
从附图1可知,该塑件上起码包括了两类倒扣形状,第一组倒扣a和第二组倒扣b,而且两组倒扣的方向是相对的,以图示方向一组要向着左侧抽芯脱模,另一组要向着右侧抽芯脱模;而且此倒扣在主脱模方向有20mm,且倒扣退出方向有水平夹角为30°,给定塑件脱模的安全距离3mm,抽芯机构需要向下抽出至少23mm方可安全脱模;而且第一组倒扣a与第二组倒扣b正好是相对的脱模方向,根据模具结构的合理性,塑件第一组倒扣a处用一个连成整体的斜顶来脱模,而第二组倒扣b也要设置一组斜顶来进行脱模。如果按照常规的斜顶来设计,由于斜顶较多导致斜顶底部的顶出位置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滑脚,两组斜顶之间的滑脚就会产生干涉,机构无法成立。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仅需要设置一组斜顶的滑脚结构,不会出现滑脚彼此干涉,而且还能够实现相对脱模方向的同时脱模效果的组合斜顶脱模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斜顶脱模机构,该机构包括第一组斜顶和第二组斜顶,所述的第一组斜顶包括第一斜顶块,与第一斜顶块连接的第一顶杆,第一顶杆的下端连接有滑脚组件;所述的第二组斜顶包括第二斜顶块,与第二斜顶块连接的第二顶杆,所述的第二斜顶块上设置有斜顶导向条、所述的斜顶导向条滑动插接于第一斜顶块内、且所述的斜顶导向条为倾斜状设置,所述的第二顶杆的下端为自由端;所述的第一顶杆的倾斜方向与第二顶杆的倾斜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设置了两组斜顶,可以分别对应于两组相对脱模的倒扣,而且仅仅在第一组斜顶的下端设置滑脚组件、第二组斜顶的的下端为自由端,这样只有一组滑脚,因此不会出现滑脚之间产生干涉而造成机构无法成立的情况,这种设置有效的节约的空间,并且还能够保证脱模时候的足够空间;此外,本申请通过在第一斜顶块和第二斜顶块之间设置了可滑动的、倾斜状的斜顶导向条,这样在第一组斜顶顶出过程中、在与一个脱模方向的倒扣脱离过程,根据斜顶导向条的设置可以带动第二组斜顶与另一个脱模方向的倒扣进行脱离,从而实现了相对的脱模方向的两组倒扣的同时抽芯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脚组件包括斜顶座,斜顶座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的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的滑块与固定块连接,所述的第一顶杆设置于固定块上;采用该结构,在开模顶出过程,可以引导第一顶杆沿着滑槽的轨迹向着脱模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顶杆顶部的第一斜顶块与倒扣之间进行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顶杆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套,所述的第一导向套为两个,分别位于靠近第一斜顶块位置和靠近第一顶杆中部位置;采用该结构,可以对第一顶杆运动过程起到很好的角度引导作用,从而实现与倒扣之间的有效准确的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斜顶块上设置有供第一顶杆插入的第一安装孔和供第一固定键装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顶杆上设置有横向的第一键槽,第一顶杆插入安装孔后所述的第一键槽与第一凹槽配合构成供第一固定键装配的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一固定键与第一斜顶块螺栓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拆卸安装方便,而且键连接还有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为倒扣的准确脱离提供有效保障。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顶杆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套,所述的第二导向套为两个,分别位于靠近第二斜顶块位置和靠近第二顶杆中部位置;采用该结构,可以对第一顶杆运动过程起到很好的角度引导作用,从而实现与倒扣之间的有效准确的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斜顶导向条的横截面呈方形;采用该结构,在斜顶导向条与第一斜顶块内滑动过程,二者之间可以实现良好的配合、从而保证稳定的滑动,为精准的倒扣脱离提供保证。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组斜顶设置有两根第一顶杆和一块第一斜顶块,每根第一顶杆的下端均连接有一套滑脚组件,且每根第一顶杆的上端均连接于第一斜顶块上,两根第一顶杆的倾斜方向一致;采用该结构,可以很好的实现的对第一斜顶块的顶起,为该组斜顶需要脱离的倒扣有效的配合,实现准确的抽芯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组斜顶设置有两根第二顶杆和一块第二斜顶块,每根第二顶杆的上端均连接于第二斜顶块上,两根第二顶杆的倾斜方向一致;采用该结构,可以很好的实现的对第二斜顶块的顶起,为该组斜顶需要脱离的倒扣有效的配合,实现准确的抽芯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斜顶块和斜顶导向条的前端之间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槽用于辅助工艺固定块的安装,所述的辅助工艺固定块用于与斜顶导向条的前端通过螺栓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在没有在实际生产中正常开合模时,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实现第一斜顶块和第二斜顶块之间的固定和连接,这样可以将两组斜顶结构以一个整体来研配斜顶与斜顶槽之间的配合、实现斜顶在模具中的准确定位,当在实际生产中正常开合模时,则将辅助工艺固定块移除、以使得第一斜顶块和斜顶导向条之间为滑动连接的非固定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的第二斜顶块上设置有供第二顶杆插入的安装孔和供第二固定键装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顶杆上设置有纵向的第二键槽,第二顶杆插入安装孔后所述的第二键槽与第二凹槽配合构成供第二固定键装配的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二固定键与第二斜顶块螺栓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拆卸安装方便,而且键连接还有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为倒扣的准确脱离提供有效保障。
附图说明
图1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申请组合斜顶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申请组合斜顶脱模机构局部爆开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申请组合斜顶脱模机构斜顶导向条可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申请安装辅助工艺固定块的组合斜顶脱模机构的局部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6本申请第二斜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申请组合斜顶脱模机构第一组斜顶剖视图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申请组合斜顶脱模机构第二组斜顶剖视图的的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a.第一组倒扣,b.第二组倒扣,1.第一组斜顶,1.1.第一斜顶块,1.2.第一顶杆,1.21.第一键槽,1.3.滑脚组件,1.31.斜顶座,1.32.滑槽,1.33.滑块,1.4.第一导向套,2.第二组斜顶,2.1.第二斜顶块,2.2.第二顶杆,2.21.第二键槽,2.3.斜顶导向条,2.4.第二导向套,3.固定块,4.第一安装孔,5.第一固定键,6.第一凹槽,7.固定槽,8.辅助工艺固定块,9.第二安装孔,10.第二固定键,11.第二凹槽,12.动模板,13/14.卡簧,15.定位销,16.螺丝,17.顶针板。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例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制造和使用本申请的最佳模式。为了教导发明原理,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例的变型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结合以形成本申请的多个变型。由此,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下述特定实施例,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本申请的轴向或者周向或者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的限定,均以附图中所示的方向方式,是为了更清楚的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能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下述的实施例描述的左、右,前、后,第一、第二...等等对零部件的命名和描述,均以附图展示的方向作为定义,且仅仅是为了清楚的展现本申请的发明构思,清楚的展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能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2-3,7-8所示,本申请的一种组合斜顶脱模机构,该机构包括第一组斜顶1和第二组斜顶2,所述的第一组斜顶1包括第一斜顶块1.1,与第一斜顶块1.1连接的第一顶杆1.2,第一顶杆1.2的下端连接有滑脚组件1.3;所述的第二组斜顶2包括第二斜顶块2.1,与第二斜顶块连接的第二顶杆2.2,所述的第二斜顶块2.2上设置有斜顶导向条2.3、所述的斜顶导向条2.3滑动插接于第一斜顶块1.1内、且所述的斜顶导向条2.3为倾斜状设置,所述的第二顶杆2.2的下端为自由端;所述的第一顶杆1.2的倾斜方向与第二顶杆2.2倾斜方向相反。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设置了两组斜顶,可以分别对应于两组相对脱模的倒扣,而且仅仅在第一组斜顶的下端设置滑脚组件、第二组斜顶的的下端为自由端,这样只有一组滑脚,因此不会出现滑脚之间产生干涉而造成机构无法成立的情况,这种设置有效的节约的空间,并且还能够保证脱模时候的足够空间;此外,本申请通过在第一斜顶块和第二斜顶块之间设置了可滑动的、倾斜状的斜顶导向条,这样在第一组斜顶顶出过程中、在与一个脱模方向的倒扣脱离过程,根据斜顶导向条的设置可以带动第二组斜顶与另一个脱模方向的倒扣进行脱离,从而实现了相对的脱模方向的两组倒扣的同时抽芯脱离。
如附图2-3所示,本申请所述的滑脚组件1.3包括斜顶座1.31,斜顶座1.31上设置有滑槽1.32,所述的滑槽1.32内滑动设置有滑块1.33,所述的滑块1.33与固定块3连接,所述的第一顶杆1.2设置于固定块3上;采用该结构,在开模顶出过程,可以引导第一顶杆沿着滑槽的轨迹向着脱模方向移动(即第一组斜顶可以实现水平和上升两个方向的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顶杆顶部的第一斜顶块与倒扣之间进行脱离。
如附图2-3所示,本申请所述的第一顶杆1.2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套1.4,所述的第一导向套1.4为两个,分别位于靠近第一斜顶块1.1位置和靠近第一顶杆1.2中部位置;采用该结构,可以对第一顶杆运动过程起到很好的角度引导作用,从而实现与倒扣之间的有效准确的脱离。
如附图2-3所示,本申请所述的第一斜顶块1.1上设置有供第一顶杆1.2插入的第一安装孔4和供第一固定键5装配的第一凹槽6,所述的第一顶杆1.2上设置有横向的第一键槽1.21,第一顶杆1.2插入安装孔3后所述的第一键槽1.21与第一凹槽6配合构成供第一固定键5装配的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一固定键5固定在容置空间内并与第一斜顶块1.1之间螺栓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拆卸安装方便,而且键连接还有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为倒扣的准确脱离提供有效保障。
如附图2-3所示,本申请所述的第二顶杆2.2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套2.4,所述的第二导向套2.4为两个,分别位于靠近第二斜顶块2.1位置和靠近第二顶杆2.2中部位置;采用该结构,可以对第一顶杆运动过程起到很好的角度引导作用,从而实现与倒扣之间的有效准确的脱离。
如附图6所示,本申请所述的斜顶导向条2.3的横截面呈方形,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横截面呈;采用该结构,在斜顶导向条与第一斜顶块内滑动过程,二者之间可以实现良好的配合、从而保证稳定的滑动,为精准的倒扣脱离提供保证。
如附图所示,本申请所述的第一组斜顶1设置有两根第一顶杆1.2和一块第一斜顶块1.1,每根第一顶杆1.2的下端均连接有一套滑脚组件1.3,且每根第一顶杆1.2的上端均连接于第一斜顶块1.1上,两根第一顶杆1.2的倾斜方向一致;采用该结构,可以很好的实现的对第一斜顶块的顶起,为该组斜顶需要脱离的倒扣有效的配合,实现准确的抽芯脱离。
如附图所示,本申请所述的第二组斜顶2设置有两根第二顶杆2.2和一块第二斜顶块2.1,每根第二顶杆2.2的上端均连接于第二斜顶块2.1上,两根第二顶杆2.2的倾斜方向一致;采用该结构,可以很好的实现的对第二斜顶块的顶起,为该组斜顶需要脱离的倒扣有效的配合,实现准确的抽芯脱离。
如附图所示,本申请所述的第一斜顶块1.1和斜顶导向条2.3的前端之间设置有固定槽7,所述的固定槽7用于辅助工艺固定块8的安装,所述的辅助工艺固定块8用于与斜顶导向条2.3的前端通过螺栓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在没有在实际生产中正常开合模时,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实现第一斜顶块和第二斜顶块之间的固定和连接,这样可以将两组斜顶结构以一个整体来研配斜顶与斜顶槽之间的配合、实现斜顶在模具中的准确定位,当在实际生产中正常开合模时,则将辅助工艺固定块移除、以使得第一斜顶块和斜顶导向条之间为滑动连接的非固定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申请所述的第二斜顶块2.1上设置有供第二顶杆2.2插入的第二安装孔9和供第二固定键10装配的第二凹槽11,所述的第二顶杆2.2上设置有纵向的第二键槽2.21,第二顶杆2.2插入第二安装孔9后所述的第二键槽2.21与第二凹槽11配合构成供第二固定键10装配的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二固定键10与第二斜顶块2.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本实施例的第二凹槽11呈孔状,第二固定键10为圆柱状,第二固定键10插入第二凹槽11内、并与第二键槽2.21相干涉,实现第二顶杆与第二斜顶块之间的连接和固定;采用上述结构,拆卸安装方便,而且键连接还有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为倒扣的准确脱离提供有效保障。
本申请的组合斜顶脱模机构的工作原理:如图6-7所示,为模具局部结构,倒扣部分主要由第一斜顶块1.1与第二斜顶块2.1成型与脱模;第一斜顶块1.1由第一固定键4把第一顶杆固定在第一斜顶块1.1上,第一斜顶块1.1安放在动模板12上,两个卡簧13/14与第一导向套1.4固定在动模板12上,第一顶杆1.2由定位销15与螺丝16固定在滑脚组件1.3中的固定块3上,滑脚组件1.3由定位销15与螺丝16固定在顶针板17上;第二斜顶块2.1通过斜顶导向条2插入第一斜顶块1.1中,第二斜顶块2.1安放在动模板8上,两个卡簧13/11与第二导向套2.4固定在动模板8上,第二导向杆2.2由第二固定键8固定在第二斜顶块2.1上,第二斜顶块2.1的下端不设置滑脚组件;
塑件的注射冷却完成后,模具动定模开模,顶针板17在注塑机的顶出机构带动下做顶出运动,滑脚组件1.3固定在顶针板17上被带动一起做顶出运动;第一顶杆1.2被滑脚组件6驱动在第一导向套1.4里做定向运动,同时固定块3与自润滑板25在滑脚组件6内做滑动。第一斜顶块1.1固定在第一顶杆1.2上,故与第一顶杆1.2做相同的运动,即第一斜顶块1.1被顶出与塑件脱离。同时第一斜顶块1.1驱动斜顶导向条2,使导向杆4在导向套3/12下进行联动,第二斜顶块2.1被带动顶出与塑件脱离;
产品取件后,模具动定模合模,顶针板17在注塑机的顶出机构回退作用下做复位运动,滑脚组件6固定在顶针板17上被带动一起做复位运动。第一顶杆1.2被滑脚组件6驱动在第一导向套1.4里做定向运动,同时固定块3与滑块1.33在滑脚组件1.3的滑槽1.32做滑动;第一斜顶块1.1固定在第一顶杆1.2上,故与第一顶杆1.2做相同的运动,即第一斜顶块1.1复位至动模板12,同时第一斜顶块1.1驱动斜顶导向条2.3,使第二顶杆2.2在第二导向套2.4下进行联动,第二斜顶块2.1被带动复位至动模板12,模具合模;后面就可以进行注射等循环动作。
Claims (10)
1.一种组合斜顶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第一组斜顶和第二组斜顶,所述的第一组斜顶包括第一斜顶块,与第一斜顶块连接的第一顶杆,第一顶杆的下端连接有滑脚组件;所述的第二组斜顶包括第二斜顶块,与第二斜顶块连接的第二顶杆,所述的第二斜顶块上设置有斜顶导向条、所述的斜顶导向条滑动插接于第一斜顶块内、且所述的斜顶导向条为倾斜状设置,所述的第二顶杆的下端为自由端;所述的第一顶杆的倾斜方向与第二顶杆的倾斜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斜顶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脚组件包括斜顶座,斜顶座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的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的滑块与固定块连接,所述的第一顶杆设置于固定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斜顶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顶杆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套,所述的第一导向套为两个,分别位于靠近第一斜顶块位置和靠近第一顶杆中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斜顶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斜顶块上设置有供第一顶杆插入的第一安装孔和供第一固定键装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顶杆上设置有横向的第一键槽,第一顶杆插入第一安装孔后所述的第一键槽与第一凹槽配合构成供第一固定键装配的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一固定键与第一斜顶块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斜顶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顶杆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套,所述的第二导向套为两个,分别位于靠近第二斜顶块位置和靠近第二顶杆中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斜顶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顶导向条的横截面呈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斜顶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斜顶设置有两根第一顶杆和一块第一斜顶块,每根第一顶杆的下端均连接有一套滑脚组件,且每根第一顶杆的上端均连接于第一斜顶块上,两根第一顶杆的倾斜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斜顶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组斜顶设置有两根第二顶杆和一块第二斜顶块,每根第二顶杆的上端均连接于第二斜顶块上,两根第二顶杆的倾斜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斜顶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斜顶块和斜顶导向条的前端之间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槽用于辅助工艺固定块的安装,所述的辅助工艺固定块用于与斜顶导向条的前端通过螺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斜顶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斜顶块上设置有供第二顶杆插入的第二安装孔和供第二固定键装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顶杆上设置有纵向的第二键槽,第二顶杆插入第二安装孔后所述的第二键槽与第二凹槽配合构成供第二固定键装配的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二固定键与第二斜顶块螺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88008.7A CN113334704B (zh) | 2021-05-06 | 2021-05-06 | 组合斜顶脱模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88008.7A CN113334704B (zh) | 2021-05-06 | 2021-05-06 | 组合斜顶脱模机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34704A true CN113334704A (zh) | 2021-09-03 |
CN113334704B CN113334704B (zh) | 2022-11-01 |
Family
ID=77469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88008.7A Active CN113334704B (zh) | 2021-05-06 | 2021-05-06 | 组合斜顶脱模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3470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52493A (zh) * | 2021-09-14 | 2021-12-07 |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注塑模具交叉斜顶脱倒扣机构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38152B1 (ko) * | 2008-09-23 | 2010-01-22 | 장호석 | 금형장치 |
CN105773935A (zh) * | 2016-05-19 | 2016-07-20 |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汽车保险杠模具的顶出装置 |
CN106393602A (zh) * | 2016-08-31 | 2017-02-15 |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用于保险杠模具的顶出装置 |
CN108582697A (zh) * | 2018-05-24 | 2018-09-28 |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门板注塑模具脱模机构 |
CN110091477A (zh) * | 2019-06-11 | 2019-08-06 | 广东科龙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模具脱模结构 |
CN112622206A (zh) * | 2020-12-25 | 2021-04-09 |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斜顶脱模机构 |
-
2021
- 2021-05-06 CN CN202110488008.7A patent/CN1133347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38152B1 (ko) * | 2008-09-23 | 2010-01-22 | 장호석 | 금형장치 |
CN105773935A (zh) * | 2016-05-19 | 2016-07-20 |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汽车保险杠模具的顶出装置 |
CN106393602A (zh) * | 2016-08-31 | 2017-02-15 |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 用于保险杠模具的顶出装置 |
CN108582697A (zh) * | 2018-05-24 | 2018-09-28 |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门板注塑模具脱模机构 |
CN110091477A (zh) * | 2019-06-11 | 2019-08-06 | 广东科龙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模具脱模结构 |
CN112622206A (zh) * | 2020-12-25 | 2021-04-09 |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斜顶脱模机构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52493A (zh) * | 2021-09-14 | 2021-12-07 |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注塑模具交叉斜顶脱倒扣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34704B (zh) | 2022-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34704B (zh) | 组合斜顶脱模机构 | |
CN110193916B (zh) | 汽车后背门注塑模具双斜顶结构 | |
CN210705853U (zh) | 注塑模具导杆结合加长斜顶杆的保护机构 | |
CN217047338U (zh) | 二次顶出模具结构 | |
CN214294246U (zh) | 一种注塑模具 | |
CN214056297U (zh) | 一种直顶进胶斜顶辅助脱模模具结构 | |
CN110900987B (zh) | 一种装饰圈注塑模具 | |
CN114559616A (zh) | 一种延迟脱模方法 | |
CN218966062U (zh) | 二次顶出脱模机构 | |
CN214294247U (zh) | 一种模具抽芯结构 | |
CN217144752U (zh) | 一种三次顶出模具 | |
CN115384002B (zh) | 一种具有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 | |
CN219968673U (zh) | 一种生产储油杯盖的注射模具 | |
CN217144708U (zh) | 一种电动工具上盖注塑模具 | |
CN215550602U (zh) | 一种模具成型塑料壳体内侧boss柱的结构 | |
CN211662562U (zh) | 一种侧向抽芯模具 | |
CN215550590U (zh) | 一种模具的斜顶定位装置 | |
CN211279538U (zh) | 摩托车置物箱注塑模具凹模双向分离滑动脱模机构 | |
CN218749088U (zh) | 一种挡泥板用模具 | |
CN114801082B (zh) | 一种大型汽车仪表板类的注塑模具结构 | |
CN113043543B (zh) | 一种具有汽车门板卡扣与垫片自组装功能的注塑模具 | |
CN218399270U (zh) | 一种新型后模抽芯结构 | |
CN215750543U (zh) | 加固型模具斜顶顶出机构 | |
CN215791519U (zh) | 一种后背门上饰板注塑模具 | |
CN215661666U (zh) | 一种二次行位脱模的注塑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