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8214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8214A
CN113168214A CN201980077242.1A CN201980077242A CN113168214A CN 113168214 A CN113168214 A CN 113168214A CN 201980077242 A CN201980077242 A CN 201980077242A CN 113168214 A CN113168214 A CN 113168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cooling target
cooling
spac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72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凤康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168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82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54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H05K7/20163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the components being isolated from air flow, e.g. hollow heat sinks, wind tunnels or fun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电子设备(10)具有多个冷却风扇(15),用于将空气输送到散热器(30)。多个冷却风扇(15)产生从散热器(30)的第一侧(H1)到散热器(30)的第二侧(H2)穿过散热器(30)的气流(Fh)。散热器(30)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倾斜地布置。外部构件(40)具有沿散热器(30)的第一侧(H1)相对于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倾斜地形成的进气口(41i)。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改进电子设备的冷却性能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美国专利No.8,228,671的说明书中公开的电子设备中,散热器布置在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上方。冷却风扇布置在散热器的上游,电源单元布置在散热器的下游。从冷却风扇送出的空气先经过散热器,然后再经过电源单元,然后再排放到外面。
发明内容
通常,随着电子设备性能的提高,其微处理器和其他部件的散热增加,其电源单元的散热也增加。这意味着要求电子设备具有更高的冷却性能。
本公开提出的电子设备包括:护套构件;布置在护套构件内的冷却目标部件;以及布置在护套构件内的多个冷却风扇。冷却目标部件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多个冷却风扇被配置为产生从第一侧到第二侧或者从第二侧到第一侧穿过冷却目标部件的气流。护套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外表面。冷却目标部件相对于第一方向和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倾斜地布置。护套构件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倾斜地形成的第一通风口。第一通风口沿冷却目标部件的第一侧布置。
在电子设备中,第一通风口沿着冷却目标部件倾斜地形成。这为第一通风口提供了足够的面积,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提出的电子设备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电子设备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电子设备的示例的侧视图。
图4是描绘电子设备的示例的正视图。
图5是描绘电子设备的背侧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电子设备的示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电子设备的上壳体被去除的平面图。
图8是电子设备的侧盖的透视图。
图9是描绘本公开提出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示例的正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公开提出的电子设备的又一示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本公开提出的电子设备。在随后的描述中,将讨论电子设备10作为由本公开提出的电子设备的示例。顺便提及,本文提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应用于例如游戏机的开发机以及与游戏机不同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服务器装置),在开发机上执行正在开发的各种程序(例如,游戏程序)。
在下面的描述中,由图1中的附图标记X1和X2表示的方向分别称为右方向和左方向,由Y1和Y2表示的方向分别称为前方向和后方向。由Z1和Z2表示的方向分别称为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这些方向用于解释电子设备10的构成元件(部件、构件和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没有指定使用中的电子设备10的姿势。例如,电子设备10可以以如图1所示的水平姿势使用或以垂直姿势使用。可替代地,电子设备10可以被配置为以与图2中描绘的姿势相反的姿势使用。
(概述)
在使用中,电子设备10例如与诸如游戏控制器或键盘的输入装置以及与显示装置连接。电子设备10从记录有游戏程序的光盘或通过网络加载游戏程序。然后,电子设备10基于从输入装置输入的信号来执行游戏程序,并且使显示装置显示由于执行而产生的游戏图像。
电子设备10具有电路板11(参见图3和图4),该电路板11安装有诸如CPU(中央处理单元)、GPU(图形处理单元)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的集成电路。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电路板11水平布置。即,电路基板11与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平行地布置。如图6所示,电路板11的上侧可以被屏蔽件12(金属板)覆盖以抑制不必要的辐射。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10具有散热器30。散热器30与安装在电路板11上并用作热源的集成电路11a(见图6)连接,散热器30因此从集成电路11a吸收热量。电子设备10具有多个冷却风扇15(见图6)。散热器30通过接收由冷却风扇15产生的气流来冷却。散热器30是所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冷却目标部件之一。
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散热器30布置在电路板11的上侧。如图6所示,散热器30具有板状基部31和在该基部31上形成的多个散热片32。该基部31与集成电路11a接触。来自集成电路11a的热量从基部31传播到散热片32。屏蔽件12可以具有开口以暴露集成电路11a,以允许与散热器30接触。
基部31例如可以由蒸气室构成。即,基部31可以是金属板,例如,在金属板中形成有填充有易于蒸发的液体的空间。可替代地,基部31可以是不具有这种空间的金属板(即,金属块)。散热片32以沿着电路板11排列的方式焊接到基部31。
散热器30的结构不限于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的结构。例如,散热器30的基部31和散热片32可以一体地形成。多个散热片32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排列。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10还包括电源单元20。使用来自电子设备10外部的电源的电力,电源单元20生成工作电源并将其提供给集成电路和安装在电路上的其他部件。电源单元20在运行时会发热。电子设备10具有多个冷却风扇17,其产生用于冷却电源单元20的气流。电源单元20也是所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冷却目标部件之一。
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电源单元20与散热器30一样布置在电路板11的上侧。电源单元20具有基板21和安装在基板21上的多个电气部件22。电气部件22包括例如整流二极管和用于电压转换的变压器。
电子设备10的其他构成元件可以布置在电路板11的下侧。例如,光盘驱动器和硬盘驱动器可以布置在电路板11的下方。
部件的布局不限于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的布局。例如,散热器30和电源单元20可以布置在电路板11的下侧,而其他部件可以安装在电路板11的上侧。作为另一示例,可以将所有部件布置在电路板11的上侧。作为另一示例,可以将散热器30或电源单元20安装在电路板11的上侧,而将其他部件布置在电路板11的下侧。
(护套构件的概述)
电子设备10具有护套构件40。上述电路板11、散热器30和电源单元20布置在护套构件40内(见图1)。电子设备10的形状基本上像矩形固体。由护套构件40构成的外表面在横向方向上具有正面10f(见图1)和背面10r(见图2),在纵向方向上具有右侧面10m(见图1)和左侧面10h(见图2)。正面10f和背面10r可以是平坦的、弯曲的或不平坦的。同样,侧面10m和10h可以是平坦的、弯曲的或不平坦的。侧面10m和10h可以垂直于或倾斜于正面10f和背面10r。例如,电子设备10在平面图中可以成形为梯形或平行四边形。
在由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如图2所示,背面10r整体上略微弯曲,使得背面10r的左右部分稍微向后突出。如图5所示,在背面10r的左右两侧形成有空气出口45j。空气出口45j将在后面讨论。在背面10r的下侧形成有两个凹部40b。在两个凹部40b之间是例如电源连接器6。另外,在凹部40b的左右两侧形成有空气出口40n。
如图1中所示,正面10f例如配备有多个连接器3、多个按钮4和多个发光元件5。正面10f可以设置有插入开口40d,通过插入开口40d插入光盘。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设置在正面10f上的部件的类型和数量。
在由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如图2所示,在侧面10m,10h上分别形成有设有百叶窗45a的空气出口45i,45j。空气出口45i和45j将在后面更详细地讨论。如图5所示,在侧面10m,10h的下侧形成有空气入口40g。从空气入口40g吸入的空气从形成在背面10r上的上述空气出口40n排出。冷却风扇设置在空气出口40n的内部以产生这种气流。替代地,电子设备10可以不配备空气入口40g和空气出口40n。
在由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如图6所示,护套构件40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彼此结合的下壳体40L和上壳体40U。下壳体40L容纳电路板11(参见图4)以及布置在其下侧的装置和部件。下壳体40L的形状像向上打开的盒子。散热器30和电源单元20布置在电路板11的上侧并且被上壳体40U覆盖。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上壳体40U具有主体盖41和附接至主体盖41的右侧和左侧的侧盖45R和45L。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10的背面10r的上侧部分由上壳体40U的后壁构成,背面10r的下侧部分由下壳体40L的后壁构成。侧面10m和10h的上侧部分由上壳体40U构成,侧面10m和10h的下侧部分由下壳体40L构成(见图4)。正面10f由上壳体40U的前侧的壁部41e构成(见图6)。
护套构件40的结构不限于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的结构。例如,上壳体40U可以不配备有侧盖45R和45L。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侧盖45R和45L上并且稍后将讨论的百叶窗45a(见图8)可以与主体盖41一体地形成。即,上壳体40U可以是由单个整体形成的构件构成。可替代地,主体盖41可以由多个独立形成的构件构成。
(散热器和电源单元的倾斜布置)
散热器30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倾斜地布置。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多个散热片32(见图6)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倾斜地排列。换句话说,多个散热片32布置在两条直线Lh1和Lh2(见图6)之间,两条直线Lh1和Lh2与电子设备10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都倾斜。该布置允许使用足够长的散热器30(图2中的宽度Wh2)。而且,每个散热片32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倾斜地定位。
在由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如图7所示,直线Lh1和与纵向方向对齐的直线Lc之间的角度θ1小于45度。尽管散热器30在纵向方向Dh1(见图2)上的宽度(长度)Wh2(见图7)大于电子设备10在横向方向上的总宽度的一半,但是散热器30在电子设备10的横向方向上的尺寸Wh1小于电子设备10在横向方向上的总宽度的一半。因此,当倾斜地布置散热器30时,具有足够的宽度(长度)Wh2的散热器30可以布置成占据电子设备10的整个区域的一半。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散热器30布置在电子设备10的左半区域中。
与散热器30一样,电源单元20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倾斜地布置。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安装在基板21上的多个电子部件22(见图6)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倾斜设置。换言之,多个电子部件22布置在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倾斜的两条直线Lp1,Lp2(参照图6)之间。这种布置允许使用足够尺寸的电源单元20。
在由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如图7所示,直线Lp1和与纵向方向对齐的直线Lc之间的角度θ2小于45度。尽管电源单元20在纵向方向Dp1(参见图2)上的宽度(长度)Wp2(参见图7)大于电子设备10在横向方向上的总宽度的一半,但是电源单元20在电子设备10的横向方向上的尺寸Wp1小于电子设备10在横向方向上的总宽度的一半。因此,当倾斜地布置电源单元20时,具有大宽度(长度)Wp2的电源单元20可以布置为占据电子设备10的整个区域的一半。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电源单元20布置为占据电子设备10的右半区域。
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散热器30和电源单元20布置为形成向前打开的近似V形。分别具有纵向延伸的宽度(长度)Wh2和Wp2(参见图7)的散热器30和电源单元20在容纳在护套构件40中时彼此倾斜地布置。散热器30和电源单元20可以彼此切换位置。即,电源单元20可以布置在电子设备10的左半区域中,并且散热器30可以布置在电子设备10的右半区域中。
(散热器的冷却结构)
(气流路径)
如图6所示,多个冷却风扇15布置在护套构件40内部以产生流过散热器30的气流。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三个冷却风扇15沿着散热器30排列。更具体地,三个冷却风扇15倾斜地布置在散热器30的后方和左侧,并且以倾斜于电子设备10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的方式沿着散热器30(即,沿着翅片32)排列。如图2所示,当在操作中时,冷却风扇15产生从散热器30的第一侧(倾斜的右前侧H1)到散热器30的第二侧(倾斜的左后侧H2)穿过散热器30的气流Fh。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在散热器30和电源单元20的前部形成在平面图中三角形的空间Sv(见图5)。空气从空间Sv抽吸到散热器30的第一侧(H1)。因此,在电子设备10的示例中,第一侧(H1)是空气入口侧,第二侧(H2)是空气出口侧。在此,“空间Sv”是指在护套构件40的外部划定的区域,在该区域中不存在妨碍气流的部件或构件。足够小以不阻碍气流的部件或构件可以布置在空间Sv中。
如图2所示,护套构件40具有沿散热器30的第一侧(H1)并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倾斜的空气入口41i。护套构件40外部的空气在被送入散热器30之前通过空气入口41i吸入。空气入口41i中形成有多个百叶窗板41a(见图4)。这些百叶窗41a沿着散热器30延伸并且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百叶窗41a可以形成为防止空气入口41i的内部露出,或者通过相邻的百叶窗41a使空气入口41i的内部部分露出。
因此,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散热器30倾斜地布置,并且空气入口41i沿着散热器30倾斜地形成。这种结构确保了空气入口41i的尺寸足以应付散热器30。结果,大量的空气被发送到散热器30。
如图4所示,散热器30布置在电子设备10的上部10U上。电子设备10的下部10L设置有电路板11、覆盖电路板11的屏蔽件12以及例如布置在电路板11下方的各种装置(例如,光盘驱动器和硬盘驱动器)。下部10L具有中央部分10c(见图2和4)。在电子设备10的平面图中,中央部分10c在从散热器30的第二侧(H2)到第一侧(H1)的方向上倾斜地位于空气入口41i的前方。在中央部10c的上方形成有空间Sv。空间Sv倾斜地设置在空气入口41i的前方。因此,当冷却风扇15运转时,空气从空气入口41i通过空间Sv被吸入散热器30。空间Sv向前和向上敞开。即,电子设备10没有在其顶部和前方覆盖空间Sv的任何东西(例如,用壁)。这意味着空气入口41i向前和向上暴露。这允许空气通过空气入口41i被平稳地吸入散热器30。
散热器30在平面图中被成形为矩形。散热器30在纵向方向Dh1(见图2)上的宽度Wh2(见图7)大于在垂直于纵向方向Dh1的横向方向Dh2上的宽度。优选地,空气入口41i的宽度(长度)可以对应于或大于散热器30在纵向方向Dh1上的宽度Wh2。这在整个散热器30上提供了均匀的气流。
如图6所示,护套构件40(即,主体盖41)具有容纳散热器30和冷却风扇15的容纳部分41A。容纳部分41A的形状类似于向下开口的盒子。壳体部分41A具有沿着散热器30的第一侧(H1,图2)形成的倾斜壁部41f。该倾斜壁部41f与上述直线Lh1,Lh2平行(参照图7),散热片32沿着上述直线排列。空气入口41i形成在倾斜壁部41h中。
空气入口41i靠近散热器30的第一侧(图1的H1)。在散热器30和空气入口41i之间没有其他电气部件。因此,通过空气入口41i吸入到护套构件40中的低温空气(即,未被其他电气部件加热的空气)被送到散热器30。结果,散热器30被有效地冷却。可替代地,与这里说明的示例不同,冷却风扇15可以布置在空气入口41i和散热器3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冷却风扇15是散热器30和空气入口41i之间的唯一电气部件,在其之间没有其他电气部件。
如图2所示,护套构件40在散热器30的第二侧(H2)上具有空气出口45i。多个百叶窗45a设置到空气出口45i。穿过散热器30的气流Fh从空气出口45i排放到护套构件40的外部。
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空气出口45i也靠近散热器30。即,尽管冷却风扇15布置在散热器30和空气出口45i之间,但是在其之间没有其他电气部件。这允许穿过散热器30的气流Fh从空气出口45i顺畅地排放到外部。
如上所述,空气入口41i沿着散热器30的第一侧(H1)形成,并且空气出口45i沿着散热器30的第二侧(H2)形成。空气入口41i和空气出口45i在散热器30的横向方向(图2中的方向Dh2)上隔着散热器30彼此相对地定位。在空气入口41i和空气出口45i之间,仅散热器30作为冷却目标部件存在。如上所述,散热器在平面图中呈矩形,并且其在横向方向Dh2上的宽度小于在纵向方向Dh1上的宽度Wh2(见图7)。结果,从空气入口41i到空气出口45i的气流路径缩短。这允许气流Fh即使在低压下也平稳地通过散热器30。空气入口41i形成在散热器30的沿纵向方向Dh1的整个宽度Wh2上。这使得可以将空气供应到整个散热器30。替代地,与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相反,冷却风扇15可以布置在散热器30和空气入口41i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散热器30和空气出口45i之间不布置电气部件。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10的下部10L在其左部具有悬垂部10F。(在图7中,阴影区域表示悬垂部10F。)悬垂部10F倾斜地位于散热器30的后方和左侧。即,悬垂部10F位于从散热器30的空气入口侧到空气出口侧的方向上。在悬垂部10F的上方且在主体盖41的左侧设置有气流路径。因此,在散热器30的空气出口侧(在悬垂部10F上方)形成气流路径,在散热器30的空气入口侧也形成气流路径(空间Sv)。即使在将多件电子设备10沿横向方向布置的情况下,悬垂部10F的存在也有助于降低排气背压。
(左侧盖)
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上壳体40U具有主体盖41和与主体盖41分离地形成并附接到其上的左侧盖45L。空气出口45i形成在侧盖45L中。侧盖45L设置到上述悬垂部10F。
如图2和图3所示,侧盖45L是弯曲的,并且具有构成电子设备10的上侧的部分和构成其左侧面10h的部分。侧盖45L的上部构成电子设备10的上侧,侧盖45L的下部构成电子设备10的左侧面10h的上部。空气出口45i形成在从侧盖45L的上部到下部的范围内。这为空气出口45i提供了足够的开口面积,从而允许通过其的空气顺利排出。
如图8所示,空气出口45i配备有沿纵向方向排列的多个百叶窗45a。每个百叶窗45a的形状像板,并且布置成沿倾斜的向后方向(即,向后和向左)引导气流。因此,穿过散热器30的空气被平稳地排放到电子设备10的背面。
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侧盖45L由两个构件构成。具体地,如图8所示,侧盖45L具有构成电子设备10的上侧和左侧面10h的外部构件45e。侧盖45L还具有内部构件45f,该内部构件45f包括多个百叶窗45a并且附接到外部构件45e的内部。侧盖45L的结构不限于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的结构。可替代地,侧盖45L可以与单个构件一体地形成。
在电子设备10的侧视图中,优选地,每个百叶窗45a与相邻的百叶窗45a部分地重叠。如图3所示,这防止电子设备10的内部(例如,冷却风扇15)暴露于外部。
在由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侧盖45L除了空气出口45i之外,还具有形成电子设备10的背面10r的后空气出口45h。因此,穿过散热器30的气流Fh不仅可以从上述空气出口45i排出,而且可以从后空气出口45h排出。这进一步降低了排气背压。电子设备10可以可替代地被配置为以竖直姿势设置,左侧面10h面向下。在将电子设备10以左侧面10h面向下的方式放置在地板上的情况下,空气出口45i被地板部分地封闭,但是后空气出口45h的功能与电子设备10以水平姿势放置时一样。
空气出口45i的结构不限于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的结构。例如,与空气入口40i一样,空气出口45i可以沿着散热器30并且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倾斜地形成。作为另一种选择,空气出口45i可以与主体盖41一体地形成。
(冷却风扇的布置)
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如上所述,沿着散热器30布置了三个冷却风扇15。这三个冷却风扇15被放置在散热器30和空气出口45i之间。冷却风扇15的这种布置允许在经过散热器30之后被加热的空气被可靠地排放到护套构件40的外部。
冷却风扇15沿其旋转轴线方向传送空气,即,它们用作轴流风扇。冷却风扇15被布置成面向电子设备10的左侧。与例如被称为离心式风扇的那些垂直于其旋转轴线方向发送空气的风扇相比,使用轴流风扇使得向散热器30发送更大量的空气变得容易。另外,使用轴流风扇有助于减小冷却风扇15在气流方向上(在从散热器30的第一侧H1到第二侧H2的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7所示,三个冷却风扇15的总宽度(即,散热器30的纵向方向Dh1上的宽度)大致对应于散热器30的宽度(长度)Wh2。因此,散热器30整体上均匀冷却。冷却风扇15的数量不限于三个。可以提供两个,四个或更多冷却风扇15。
如稍后将讨论的,在由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电源单元20还配备有三个冷却风扇17(参见图6)。用于散热器30的冷却风扇15的数量和用于电源单元20的冷却风扇17的数量可以彼此不同。
(散热器盖)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10具有布置在护套构件40内的散热器盖35。散热器盖35的形状类似于向下开口的盒子。在容纳散热器30的状态下,散热器盖35安装在覆盖电路板11的屏蔽件12的上侧。散热器盖35具有开口35a,该开口35a形成为沿形成在主体盖41中的空气入口41i的方向暴露散热器30的第一侧(H1,见图2)。在开口35a的相对侧,散热器盖35具有多个开口,这些开口的尺寸设计成对应于冷却风扇15。例如,多个冷却风扇15可以单独地附接到这些开口的边缘。气流路径由散热器盖35和屏蔽件12(和/或电路板11)确定。使用散热器盖35允许空气仅流过散热器30并且不流过其他任何东西,从而有效地冷却散热器30。在将散热器30容纳在散热器盖35内并且将冷却风扇15附接到散热器盖35的状态下,这些部件被主体盖41的容纳部分41A覆盖。
(电源单元的冷却结构)
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心线Lc,用于电源单元20的冷却结构与用于散热器30的冷却结构大致对称。下面是对用于电源单元20的冷却结构的详细描述。
(气流路径)
如图6所示,多个冷却风扇布置在护套构件40内,以产生穿过电源单元20的气流。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三个冷却风扇17沿着电源单元20排列。三个冷却风扇17倾斜地布置在电源单元20的后部和右侧。这些冷却风扇17沿着电源单元20(具体地,沿着多个电气部件22)并且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倾斜地排列。参照图2,当在操作中时,冷却风扇17产生沿从电源单元20的第一侧(P1,倾斜到左前侧)到第二侧(P2,倾斜到右后侧)的方向穿过电源单元20的气流Fp。在电子设备10的示例中,在散热器3和电源单元20的前方形成平面图中的三角形空间Sv。空气从该空间Sv被抽吸到电源单元20的第一侧(P1)。因此,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第一侧(P1)是空气入口侧,而第二侧(P2)是空气出口侧。
如图2所示,护套构件40具有沿电源单元20的第一侧(P1)且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倾斜形成的空气入口41j。护套构件40外部的空气在被输送到电源单元20之前通过空气入口41j被吸入其中。在空气入口41j中形成有多个百叶窗41a(见图4)。多个百叶窗41a沿着电源单元20延伸并且垂直地排列。百叶窗41a可被构造为防止空气入口41j的内部暴露,或者通过相邻形成的百叶窗41a使空气入口41j的内部部分暴露。
如上所述,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电源单元20倾斜地布置,并且空气入口41j也沿着电源单元20倾斜地形成。这种结构确保了空气入口41j的尺寸足够应付电源单元20。结果,大量空气可以被输送到电源单元20。
电源单元20在平面图中被成形为矩形。电源单元20在纵向方向Dp1上的宽度Wp2大于在垂直于纵向方向Dp1的横向方向Dp2上的宽度(见图7)。空气入口41j的宽度在纵向方向Dp1上对应于电源单元20的宽度Wp2(参见图7)。在另一示例中,空气入口41j的宽度可以优选地制成大于电源单元20的宽度Wp2。这允许整个电源单元20中的均匀气流。
如图4所示,电源单元20布置在电子设备10的上部10U上。电子设备10具有中央部分10c(见图2和4)。在电子设备10的平面图中,中央部分10c在从电源单元20的第二侧(P2,参见图2)到第一侧(P1,参见图2)的方向上相对于空气入口41j的前部倾斜地定位。在中央部分10c的上方形成有空间Sv。空间Sv倾斜地设置在空气入口41j的前方。因此,当冷却风扇17运转时,空气从空气入口41j通过空间Sv被吸入电源单元20。如上所述,空间Sv向前和向上开口。这意味着空气入口41j向前和向上暴露。这允许空气通过空气入口41j被平滑地吸入电源单元20中。
如图6所示,护套构件40(即,主体盖41)具有容纳电源单元20和冷却风扇17的容纳部分41B。容纳部分41B的形状类似于向下开口的盒子。壳体部分41B具有沿电源单元20的第一侧(P1,见图2)形成的倾斜壁部41g。倾斜壁部41g与上述直线Lp1和Lp2平行(参见图7),多个电气部件22沿上述直线排列。空气入口41j形成在倾斜壁部41g中。
空气入口41j靠近电源单元20的第一侧(P1)。在电源单元20和空气入口41j之间没有其他电气部件。因此,通过空气入口41j吸入到护套构件40中的低温空气(即,未被其他电气部件加热的空气)被输送至电源单元20。结果,电源单元20被有效地冷却。可替代地,与这里说明的示例不同,冷却风扇17可以布置在空气入口41j和电源单元2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冷却风扇17是电源单元20和空气入口41j之间的唯一电气部件,电源单元和空气入口41j之间没有其他电气部件。
如图2所示,护套构件40在电源单元20的第二侧(P2)上具有空气出口45j。多个百叶窗45a设置到空气出口45j。穿过电源单元20的气流Fp从空气出口45j排放到护套构件40的外部。
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空气出口45j也靠近电源单元20。即,尽管冷却风扇17布置在电源单元20和空气出口45j之间,它们之间没有其他电气部件。这允许通过电源单元20的气流Fp从空气出口45j平稳地排放到外部。
因此,空气入口41j沿着电源单元20的第一侧(P1)形成,而空气出口45j沿着电源单元20的第二侧(P2)形成。空气入口41j和空气出口45j在电源单元20的横向方向(图2中的方向Dp2)上隔着电源单元20彼此相对地定位。在空气入口41j和空气出口45j之间,仅电源单元20作为冷却目标部件存在。如上所述,电源单元20在平面图中呈矩形,并且其在横向方向Dp2上的宽度小于在纵向方向Dp1上的宽度Wp2(见图7)。结果,从空气入口41j到空气出口45j的气流路径缩短。这允许气流Fp即使在低压下也平稳地通过电源单元20。空气入口41j在电源单元20的纵向方向Dp1上形成在电源单元20的整个宽度Wp2上。这使得可以将空气供应到整个电源单元20。替代地,与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相反,冷却风扇17可以布置在电源单元20和空气入口41j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散热器30和空气出口45j之间不布置电气部件。
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10的下部10L在其右部具有悬垂部分10E。(在图7中,阴影区域表示悬垂部分10F。)右侧悬垂部分10E倾斜地位于电源单元20的后方和右侧。即,悬垂部分10E在从电源单元20的空气入口侧到空气出口侧的方向上相对于电源单元20定位。在悬垂部分10E的上方且在主体盖41的右侧设置有气流路径。因此,在电源单元20的空气出口侧(悬垂部分10E的上方)形成有气流路径,在电源单元20的空气入口侧也形成有气流路径(空间Sv)。即使在将多件电子设备10沿横向方向排列的情况下,悬垂部分10E的存在也有助于降低排气背压。
(右侧盖)
在由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如图6所示,上壳体40U具有与主体盖41分开形成并附接到其上的右侧盖45R。空气出口45j形成在侧盖45R中。侧盖45R附接到悬垂部分10E。
如图1中所示,右侧盖45R与左侧盖45L一样弯曲,并且具有构成电子设备10的上侧的部分和构成其右侧面10m的部分。侧盖45R的上部构成电子设备10的上侧,侧盖45R的下部构成电子设备10的右侧面10m的上部。空气出口45j形成为从侧盖45R的上部到下部。这为空气出口45j提供了足够的开口面积,从而允许通过其的空气顺利排出。
与图8所示的左侧盖45L相同,右侧盖45R的空气出口45j设置有沿纵向方向排列的多个百叶窗45a。每个百叶窗45a的形状像板,并且布置成在倾斜的向后方向(即,向后并向右)上引导气流。因此,通过电源单元20的空气被平稳地排放到电子设备10的背面。
与左侧盖45L一样,右侧盖45R由两个构件构成。具体地,右侧盖45R具有构成电子设备10的上侧和右侧面10m的外部构件45e。右侧盖45R还具有包括多个百叶窗45a的内部构件45f,并且被附接到外部构件的内部。右侧盖45R的结构不限于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的结构。可替代地,右侧盖45R可以与单个构件一体地形成。
如图5所示,右侧盖45R除了空气出口45j之外,还具有形成电子设备10的背面10r的后空气出口45h。因此,通过电源单元20的气流Fp不仅可以从上述空气出口45j排出,而且可以从后空气出口45h排出。这进一步降低了排气背压。电子设备10可以可替代地被配置为以竖直姿势设置,其中右侧面10m面向下。在将电子设备10以右侧面10m朝下的方式放置在地板上的情况下,空气出口45j被地板部分地封闭,但是后空气出口45h的功能与电子设备10以水平姿势放置时一样。
空气出口45j的结构不限于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的结构。例如,如同空气入口40j一样,空气出口45j可以沿着电源单元20并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倾斜地形成。替代地,空气出口45j可以与主体盖41一体地形成。
(冷却风扇的布置)
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如上所述,沿着电源单元20布置了三个冷却风扇17。三个冷却风扇17被放置在电源单元20和空气出口45j之间。冷却风扇17的这种布置使得在经过电源单元20之后被加热的空气被可靠地排放到护套构件40的外部。
与冷却风扇15一样,冷却风扇17是轴流风扇。冷却风扇17被布置为面对电子设备10的右侧。例如,轴流风扇的使用使得比离心式风扇更容易将更多的空气发送到电源单元20。另外,使用轴流风扇有助于减小冷却风扇17在气流方向上(在从电源单元20的第一侧P1到第二侧P2的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7所示,三个冷却风扇17的总宽度(即,电源单元20的纵向方向Dp1上的宽度)大致对应于电源单元20的宽度(长度)Wp2。因此,散热器30整体均匀冷却。冷却风扇17的数量不限于三个。可以提供两个,四个或更多冷却风扇17。
(电源单元盖)
电子设备10具有布置在护套构件40内的电源单元盖25(参见图6)。电源单元盖25的形状像向下开口的盒子。在容纳电源单元20的状态下,电源单元盖25安装在覆盖电路板11的屏蔽件12的上侧。电源单元盖25具有面对形成在主体盖41中的空气入口41j的前壁25a。前壁25a上形成有多个孔。这种结构允许从空气入口41j吸入的空气被输送到电源单元20。此外,该结构可靠地防止了电源单元20暴露。在前壁25a的相反侧,电源单元盖25具有多个开口,该多个开口的尺寸对应于冷却风扇17。例如,多个冷却风扇17分别附接到这些开口的边缘。气流路径由电源单元盖25和屏蔽件12(和/或电路板11)确定。使用电源单元盖25允许空气仅流过电源单元20并且不流过其他任何东西,从而有效地冷却电源单元20。在将电源单元20容纳在电源单元盖25的内部并且将冷却风扇17附接到电源单元盖25的状态下,这些部件被主体盖41的容纳部分41B覆盖。
(两个空气入口的布置)
如上所述,电子设备10具有电源单元20和散热器30作为冷却目标部件,以接收由冷却风扇17和15产生的气流Fh和Fp。为电源单元设置的空气入口41j和为散热器30设置的空气入口41i彼此面对地布置。这里,表述“两个空气入口41i和41j彼此面对”是指两个空气入口41i和41j面对在纵向方向上在其间穿过的直线Lc(见图2)。两个空气入口41i和41j相对于纵向方向倾斜,其间的距离朝着前方逐渐增加。在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中,空气入口41i和41j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如图2所示。可替代地,与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不同,空气入口41i和41j之间的角度可以大于90度。
(空气入口前方的空间)
如上所述,散热器30和电源单元20布置在电子设备10的上部10U上。如图1所示,上部10U包括分别容纳散热器30和电源单元20的两个容纳部分41A和41B(见图6),上部10U具有向前开口的近似V形。用于吸入空气以冷却散热器30的空气入口41i和用于引入空气以冷却电源单元20的空气入口41j形成为彼此面对,并且在两者之间设置有空间Sv。即,给相对于空气入口41j的前方倾斜定位的区域和相对于空气入口41j的前方倾斜定位的区域两者提供了共用的空间Sv。空间Sv与空气入口41i和41j相邻地形成。空气入口41i和空气入口41j之间的距离朝向前方逐渐增加。因此,在电子设备10的平面图中,空间Sv的形状近似为三角形(见图2)。
下部10L的形状大致为矩形。在电子设备10的平面图中,下部10L具有位于两个空气入口41i和41j之间的中央部分10c。如图1中所示,中央部分10c倾斜地定位到左侧空气入口41i的前方和右侧。即,中央部分10c在从散热器30的空气出口侧到空气入口侧的方向上相对于左侧空气入口41i定位。而且,中央部分10c倾斜地定位到右侧空气入口41j的前方和左侧。即,中央部分10c在从电源单元20的空气出口侧到空气入口侧的方向上相对于右侧空气入口41j定位。空间Sv形成在中央部分10c上方。空间Sv倾斜地设置到左侧空气入口41i的前方和右侧且倾斜地设置到右侧空气入口41j的前方和左侧。
如图1中所示,空间Sv向前和向上敞开,从而空气入口41i和41j通过空间Sv向前和向上暴露。换句话说,电子设备10在空间Sv的前方和顶部没有部分防止两个空气入口41i和41j暴露。例如,护套构件40没有壁部(例如,装有百叶窗的壁部)以封闭空间Sv的前侧。而且,护套构件40没有壁部(例如,装有百叶窗的壁部)以封闭空间Sv的上侧。这减小了进气阻力,并且允许将大量的空气供应到散热器30和电源单元20。
(右侧和左侧悬垂部)
如图7所示,下部10L在其右侧和左侧具有悬垂部10E和10F。左侧悬垂部10F倾斜地定位到散热器30和冷却风扇15的后方和左侧。在电子设备10的平面图中,悬垂部10F相对于散热器30在从散热器的空气入口侧到空气出口侧的方向上定位。悬垂部10F的左侧面(电子设备10的下部10L的左侧面10h)在纵向方向上形成。上述左侧盖45L布置在悬垂部10F的上侧和主体盖41的左侧。
右侧悬垂部10E倾斜地定位到电源单元20和冷却风扇17的后方和右侧。在电子设备10的平面图中,悬垂部10E沿从电源单元20的空气入口侧到空气出口侧的方向定位。悬垂部10E的右侧面(电子设备10的下部10L的右侧面10m)在纵向方向上形成。上述的右侧盖45R布置在悬垂部10E的上侧和主体盖41的右侧。
即使在横向方向上布置多件电子设备10的情况下,悬垂部10F和10E的存在也以减小排气背压的方式在电子设备10的右侧和左侧提供了气流路径。如上所述,确保散热器30和电源单元20在空气出口侧和空气入口侧均具有气流路径(即,在空气出口侧的气流路径和空气入口侧的空间Sv)。
(结论)
如上所述,电子设备10具有护套构件40、布置在护套构件40内的散热器30以及布置在护套构件40内的多个冷却风扇15,以将空气传送到散热器30。散热器30具有第一侧(H1,见图2)和第二侧(H2,见图2)。多个冷却风扇15产生从散热器30的第一侧(H1)到第二侧(H2)通过散热器30的气流Fh。散热器30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倾斜地布置。配备有百叶窗45a,沿着散热器30的第一侧(H1)且相对于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倾斜地形成护套构件40的空气入口41i。通过使空气入口41i倾斜地形成于散热器30,该结构提供了空气入口41i,该空气入口41i的尺寸足以应对散热器30。结果,大量的空气可以被发送到散热器30。
电子设备10具有布置在护套构件40内部的电源单元20和布置在护套构件40内部的多个冷却风扇17,以将空气输送到电源单元20。电源单元20具有第一侧(P1,参见图2)和第二面(P2,参见图2)。多个冷却风扇17产生从电源单元20的第一侧(P1)到第二侧(P2)通过电源单元20的气流Fp。电源单元20相对于电子设备10的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倾斜地布置。配备有百叶窗45a,沿电源单元的第一侧(P1)且相对于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倾斜地形成护套构件40的空气入口41j。通过使空气入口41j相对于电源单元20倾斜地形成,该结构提供了尺寸足以应对电源单元20的空气入口41j。结果,大量的空气可以被输送至电源单元20。
(替代示例)
本公开提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电子设备10给出的示例的结构。
例如,在图9描绘的电子设备110中,在空气入口41i和41j的前方形成的空间Sv向前开口,但不向上开口。即,图9中的电子设备110具有位于空间SV上方的部分(壁部)110c,以提供封闭。空气穿过空间Sv前方的开口,流向空气入口41i和41j。在壁部110c上可以设置有百叶窗以允许气流从中穿过。
在图10中描绘的电子设备210中,空气入口41j和41j的前方的空间Sv向上开口但不向前开口。即,图9中的电子设备110具有在空间Sv前方的部分(壁部)210c,以提供封闭。空气穿过空间Sv上方的开口,流向空气入口41i和41j。在壁部210c上可以设置有百叶窗,以允许气流从中穿过。
电子设备10、110和210分别包括散热器30和电源单元20。散热器30和电源单元20分别设有空气入口41i和41j。可替代地,电子设备10、110和210的每一个可以仅具有散热器30或电源单元20。在这种情况下,护套构件40仅具有空气入口41i或空气入口41j。作为另一种选择,电源单元20可以布置在电子设备10的外部,仅散热器30设置在护套构件40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护套构件40可以仅具有空气入口41i以用于发送空气到散热片30,同时省略空气入口41j。
作为另一种选择,空气入口41i和41j以及空气出口45i和45j可以在其位置上相反。即,电子设备10、110和210可以通过护套构件40的右侧和左侧上的空气入口吸入空气,并且使所吸入的空气从空气出口在否则将被空气入口41i和41j占据的位置排出。

Claims (24)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护套构件;
冷却目标部件,布置在护套构件内部;和
多个冷却风扇,布置在护套构件内部,其中,
所述冷却目标部件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
所述多个冷却风扇被配置为产生从第一侧到第二侧或从第二侧到第一侧穿过冷却目标部件的气流,
所述护套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外表面,
所述冷却目标部件相对于第一方向和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倾斜地布置,
所述护套构件具有相对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倾斜地形成的第一通风口,
所述第一通风口沿着冷却目标部件的第一侧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冷却目标部件彼此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第一通风口和冷却目标部件之间没有布置与多个冷却风扇不同的电气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护套构件具有沿着冷却目标部件的第二侧形成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配备有百叶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第二通风口和冷却目标部件之间没有布置与多个冷却风扇不同的电气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多个冷却风扇布置在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中的一个与冷却目标部件之间,
在一个通风口和冷却目标部件之间没有布置与多个冷却风扇不同的电气部件,
在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中的另一个与冷却目标组件之间没有布置电气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方向是横向方向,并且所述第二方向是纵向方向,则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布置有冷却目标部件的上部以及下部,
所述下部具有沿从第二侧到第一侧的方向倾斜地定位在第一通风口的前方的部分,
在下部的一部分上方提供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空间向前开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具有位于所述空间上方并提供空间封闭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空间向上开放。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具有位于所述空间的前方并提供空间封闭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该空间向上和向前开放。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护套构件具有沿着冷却目标部件的第二侧形成的第二通风口,
所述下部具有沿从第一侧到第二侧的方向倾斜地定位在第二通风口的后方的部分,
在所述下部的一部分上方设置有气流路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如果所述第一方向是横向方向,并且所述第二方向是纵向方向,则所述护套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冷却目标部件的第二侧形成的第二通风口,
该电子设备具有布置有冷却目标部件的上部以及下部,
所述下部具有沿从第一侧到第二侧的方向倾斜地定位在冷却目标部件的后方的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散热器或电源单元,作为冷却目标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多个冷却风扇沿冷却目标部件的第一侧或第二侧倾斜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布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多个冷却风扇沿着冷却目标部件的第二侧布置,
由多个冷却风扇产生的气流从第一侧到第二侧穿过冷却目标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冷却目标部件包括第一冷却目标部件和第二冷却目标部件,
设置在第一冷却目标部件的第一侧上的第一通风口和设置在第二冷却目标部件的第一侧上的第一通风口彼此面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气流从第一冷却目标部件的第一侧到第二侧穿过第一冷却目标部件,
气流从第二冷却目标部件的第一侧到第二侧穿过第二冷却目标部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一方面设置在第一冷却目标部件的第一侧上的第一通风口与另一方面设置在第二冷却目标部件的第一侧上的第一通风口之间设置有空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不具有相对于空间沿第二方向封闭空间的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相对于空间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封闭空间的部分。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不具有相对于空间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上封闭空间的部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用于相对于空间在第二方向上封闭空间的部分。
CN201980077242.1A 2018-11-30 2019-11-29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1682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5447 2018-11-30
JP2018225447 2018-11-30
PCT/JP2019/046911 WO2020111274A1 (ja) 2018-11-30 2019-11-29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8214A true CN113168214A (zh) 2021-07-23

Family

ID=70853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7242.1A Pending CN113168214A (zh) 2018-11-30 2019-11-2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51364B2 (zh)
JP (1) JP7201705B2 (zh)
CN (1) CN113168214A (zh)
WO (1) WO20201112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1282B1 (ja) * 2020-07-17 2021-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US20240284630A1 (en) * 2021-06-23 2024-08-22 Sony Group Corporation Medical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68343A (ja) * 2004-03-16 2005-09-29 Sharp Corp Av機器
CN101072492A (zh) * 2006-04-19 2007-11-1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电子设备
WO2011045866A1 (ja) * 2009-10-16 2011-04-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および複合電子装置
JP2014153562A (ja) * 2013-02-08 2014-08-25 Ricoh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160034007A1 (en) * 2014-07-31 2016-02-04 Dell Products, Lp Triangular System for Modifiable Thermal Control
US20180070475A1 (en) * 2010-09-20 2018-03-0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with rack-mounted ac fa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6769A (en) * 1977-12-23 1979-07-10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Cooling method
JPS6322791U (zh) * 1986-07-26 1988-02-15
JP2825369B2 (ja) * 1991-07-15 1998-11-18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H0878872A (ja) * 1994-09-08 1996-03-22 Nec Corp 通信装置筺体の放熱構造
US7542288B2 (en) 2007-05-16 2009-06-02 Emerson Network Power - Embedded Computing, Inc. Skewed cardcage orientation for increasing cooling in a chassis
JP5314481B2 (ja) 2009-04-02 2013-10-16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電子機器
JP5056987B2 (ja) * 2009-10-16 2012-10-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
DE102015111298B3 (de) * 2015-07-13 2016-10-13 Stego-Holding Gmbh Gehäuse für eine elektrische Vorrichtung sowie Anordnung umfassend ein solches Gehäuse mit einer darin angeordneten elektrischen Vorrichtung
US10512193B1 (en) * 2018-08-28 2019-12-17 Quanta Computer Inc. Cooling chassis for a cool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68343A (ja) * 2004-03-16 2005-09-29 Sharp Corp Av機器
CN101072492A (zh) * 2006-04-19 2007-11-1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电子设备
WO2011045866A1 (ja) * 2009-10-16 2011-04-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および複合電子装置
US20180070475A1 (en) * 2010-09-20 2018-03-0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with rack-mounted ac fans
JP2014153562A (ja) * 2013-02-08 2014-08-25 Ricoh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160034007A1 (en) * 2014-07-31 2016-02-04 Dell Products, Lp Triangular System for Modifiable Thermal Contr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01705B2 (ja) 2023-01-10
WO2020111274A1 (ja) 2020-06-04
US11751364B2 (en) 2023-09-05
US20220046829A1 (en) 2022-02-10
JPWO2020111274A1 (ja)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14188B2 (ja)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装置
US997420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00776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cooling unit
US8649173B2 (en) Operation processor
US11079815B2 (en) Cool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0313227B (zh) 控制盘
US10624234B2 (en) Housing and cooling structure including partition providing dedicated airflow space
CN113168214A (zh) 电子设备
JP6580573B2 (ja) 数値制御工作機械のための制御コンソール
JP6941005B2 (ja) 電気機器
JP5700528B2 (ja) 導風板を用いたシェルフの冷却装置、冷却装置を持つシェルフ、及び冷却方法
JP6615630B2 (ja) 電気機器
TWI527360B (zh) Motor drive
JP7298254B2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ユニット
TWM481581U (zh) 一體式水冷模組
US20220413575A1 (en) Computing devices with integrated and isolated liquid cooling
WO2023199796A1 (ja) 電子機器
JP2003218569A (ja)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
JP6113801B2 (ja)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装置
CN115581004A (zh) 电子设备
US20210007239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7011975A (ja) 電子機器筐体の冷却構造
JPH11145662A (ja) プリント板の冷却構造
JP2006093429A (ja) 電子機器
JP2008186844A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