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04572A - 一种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04572A CN113104572A CN202110365283.XA CN202110365283A CN113104572A CN 113104572 A CN113104572 A CN 113104572A CN 202110365283 A CN202110365283 A CN 202110365283A CN 113104572 A CN113104572 A CN 1131045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uggage
- group transmission
- plate group
- assembly
- transmission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965 ro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claims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4 chron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64 nutr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6709 nutriti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7/00—Other furniture or furnishings
- B61D37/003—Other furniture or furnishings luggage rack and umbrella-stand for rail vehicl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consisting of a wireless interrogation device in combination with a device for optically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及方法,其至少包括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获取的乘客信号分别向其控制的机架主体、板组传动组件和提拉组件发出驱动指令,其中,机架主体根据接收到的第一驱动指令而调节板组传动组件的位置,使得板组传动组件能够在机架主体所限定地平面内移动至任意位置;板组传动组件根据接收的第二驱动指令调节其悬置状态,使得板组传动组件能够对行李进行姿态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行李取放需求,第二驱动指令是与控制提拉组件运动的第三驱动指令同时发出的,提拉组件能够与板组传动组件配合活动,从而在提拉组件可调节地限定行李位置的情况下,板组传动组件同步地对行李进行姿态调节和输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的内容可以了解到,我国18-44岁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0厘米。然后,国内现有的列车的行李架均采用上置法设置于车厢靠近顶部的两侧,使得行李架离车厢地面的距离一般都在2.1米左右。从而我国的男女平均身高和行李架高度来看,不少人应该存在取放行李困难的问题。实际上,人们乘火车出行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方面的困扰。尤其是当行李比较重时,将行李托上高高的行李架以及将行李从高高的行李架取下来均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放上去和取下来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行李摔落或磕撞到其他乘客的危险。在乘坐列车出行时,将行李托上高高的行李架以及将行李从高高的行李架取下来均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放上去和取下来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行李摔落或磕碰到其他乘客的危险。另外,车厢空间有限,在较多乘客集中登车时,存在行李存放不方便,容易造成通行道堵塞,耽误乘客落座,容易造成短时间拥堵的现象以及拥挤的感觉,甚至有可能存在乘客还未来得及将行李平稳放置在行李架上列车就开始运动,导致乘客摔倒或行李掉落等伤害乘客安全的危险发生。
中国专利CN110712661A公开了一种列车自动存放行李装置,包括位于车厢顶部的行李架,所述行李架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车厢两侧,两个所述行李架的同一端设置有用以将行李抬升至大于行李架位置高度的行李升降机构,两个所述行李架之间设置有固定于车厢顶部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滑移配合有可将抬升的行李进行抓取并水平送至行李架上的抓取存放机构,所述滑轨上还设置有驱动抓取存放机构沿车厢长度方向进行移动的行走机构。该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这种设备可实现对行李的自动存放,以大大便利旅客的乘车出行。但是该专利没有做出和乘客身份相互对应的识别模块,可能存在行李盗拿、忘拿等现象。此外,现有的行李架上的行李放置散乱,在发车或行进过程中需要列车工作人员进行巡检,但仍存在行李掉落的风险,此外散乱的放置行为还可能导致乘客在下车时拿错或遗漏行李。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及方法人作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乘客的可识别标签进行乘客信息获取,并根据识别结果控制行李存取机构分级逐步运动,使得不同外形、体积、质量行李能够跟随机构的运动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合理化存取的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其至少包括中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获取的乘客信号分别向其控制的机架主体、板组传动组件和提拉组件发出驱动指定,其中,所述机架主体根据接收到的第一驱动指令而调节所述板组传动组件的位置,使得所述板组传动组件能够在所述机架主体所限定地平面内移动至任意位置;所述板组传动组件根据接收的第二驱动指令调节其悬置状态,使得板组传动组件能够对行李进行姿态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行李取放需求,所述第二驱动指令是与控制所述提拉组件运动的第三驱动指令同时发出的,所述提拉组件能够与所述板组传动组件配合活动,从而在所述提拉组件可调节地限定行李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板组传动组件同步地对行李进行姿态调节和输送。其优势在于将机构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单片机技术相结合,实现将行李翻转、运送的功能,使行李以适宜的姿态存入行李架,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单片机编程,实现信息采集和信号处理,在列车内提供方便快捷的大件行李存取及监管服务,有效防止行李失窃,保障乘客行李的安全。本发明能够帮助乘客方便快捷地存放重、大件行李,有效减小行李在存放过程中掉落等安全隐患,同时为乘客提供行李存取和监管服务等服务,避免行李被盗拿,提高乘客出行舒适度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扫描模块、处理模块和分析模块,其中,所述扫描模块设置于乘客座位区域,扫描模块通过识别车票、二维码、有效证件或刷脸技术获取与乘客相关的有效信息,所述分析模块能够根据所述扫描模块获取的乘客身份信息与预设的存取身份信息进行对比验证乘客的存取权限,且所述分析模块还依据分析结果选择性地向所述处理模块发送行李存放指令或行李取出指令。本发明以方便旅客存取行李为目标,将机构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单片机技术相结合,模拟旅客存取行李的过程,帮助旅客存取行李,提高旅客出行舒适度。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进行行李存放操作时的三个阶段包括:第一阶段,所述机架主体根据接收的第一指令调节与其连接的所述板组传动组件的位置;第二阶段,所述板组传动组件和提拉组件同步运动,在所述提拉组件根据接收到的第三指令上提行李至设定位置后,所述板组传动组件根据第二指令调节行李的姿态;第三阶段:所述机架主体、板组传动组件和提拉组件根据指令相互配合运动,将完成姿态调节后的行李传输至行李架,且所述提拉组件按照收缩绳索和抓钩锁定的方式将行李限定在行李架上。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纵向导轨内设置有根据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指令而进行运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有调节行李位置并输送行李地板组传动组件,使得所述板组传动组件能够跟随第二滑块在设定空间平面内进行多方向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进行行李取出操作时的三个阶段包括:第一阶段,所述机架主体和板组传动组件同步运动,所述机架主体根据接收的第一指令将所述板组传动组件移动至行李架边缘,且所述板组传动组件抵靠在行李架上;第二阶段,所述板组传动组件和提拉组件同步运动,所述提拉组件带动行李脱离行李架后移动到板组传动组件上;第三阶段:所述机架主体、板组传动组件和提拉组件根据指令相互配合运动,完成行李的取出操作。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机架主体包括第一横向导轨、第二纵向导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上安装有传动丝杆、第一滑块和丝杆驱动单元,其中,所述传动丝杆上套设有能够将丝杆的转动转化为沿所述第一横向导轨的轨道进行平行移动的第一滑块,所述丝杆驱动单元位于所述传动丝杆的端部,所述丝杆驱动单元按照驱动所述传动丝杆发生正转或反转的方式控制第一滑块在轨道内往复移动;所述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横向导轨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纵向导轨连接,所述第二纵向导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横向导轨内的第一滑块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横向导轨的轨道进行平行移动时,所述第二纵向导轨跟随改变其工作位置。其优势在于,运用模块化设计将整个装置设计成若干可拼装组件,安装时可根据实际需要搭配任意数量的信号源和提拉装置,使单个装置可以控制多个座位的行李取放,简化了装置的装配和拆卸过程,使空间布局更加灵活,提高实用性。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板组传动组件至少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板和拉索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按照所述第一调节杆调节第二调节板与所述机架主体之间距离的方式连接在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一调节杆远离第二滑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板的连接,且第二调节板能够在所述拉索组件的作用下绕其与所述第一调节杆的连接位置进行转动,其中,所述拉索组件至少包括安装板、拉索滑轮、卷线轮和卷线轮驱动单元,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块上,且所述安装板边缘设置有若干所述拉索滑轮,所述卷线轮上的拉索线穿过所述拉索滑轮后与所述第二调节板连接,使得所述卷线轮驱动单元驱动卷线轮进行拉索线的缩放时,所述第二调节板能够跟随拉索线的缩放进行转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提拉组件至少包括第三导轨、第三滑块、滑轮单元和抓钩单元,其中,所述第三滑块上设置有所述滑轮单元,所述滑轮单元能够使得控制所述抓钩单元活动的绳索转向,所述绳索远离抓钩单元的一端还连接有安装在所述第三导轨端部的绳索驱动单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列车车厢行李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架主体、提拉组件和中央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机架主体上还安装有能够调节行李位置并输送行李地板组传动组件;所述板组传动组件将所述提拉组件抓取并提升的行李进行姿态调节并选择性地运送至行李架空缺位置,所述提拉组件能够跟随所述板组传动组件对行李的输送而调节其与行李的连接情况,使得所述提拉组件按照限制放入行李架中的行李可活动区域的方式锁定行李。其优势在于通过板组机构的设计,利用二级板的翻转和二级板上传送带的传动,实现将行李翻转、运送的功能,使行李以适宜的姿态存入行李架,从而实现一种新型的行李搬运方式来模拟旅客人工搬运过程,即:行李先提升至合适高度再转动成能够放入行李架的形态,最后再横向推入行李架。另外,采用输出功率较高的动力装置,大大提高了装置的承载能力。同时设计更加省力且符合人力放置的操作方式的板组结构设计,提高机构载荷能力。另外利用转换式电气抓钩,有效地应对不同外形的行李,亦可使操作更加便捷。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上设有扫描模块,所述扫描模块能够识别的车票、二维码、有效证件信息或通过刷脸技术将行李信息与识别出的有效信息;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心理处理结果向设定模块发出行李存取指令,使得所述机架主体、板组传动单元以及提拉组件做出与指令相对应的运动,其中,所述板组传动单元和提拉组件能够根据指令相互配合的同步运动,所述板组传动单元进行行李姿态调节时,所述提拉组件根据行李的移动而调节其释放的绳索长度。其优势在于,以方便旅客存取行李为目标,将机构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单片机技术相结合,模拟旅客存取行李的过程,设计出新型自动化行李取放装置。帮助旅客存取行李,提高旅客出行舒适度。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单片机编程,实现信息采集和信号处理,在列车内提供方便快捷的大件行李存取及监管服务,有效防止行李失窃,保障乘客行李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及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及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及方法的机架主体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机架主体 2:板组传动组件 3:提拉组件
4:中央控制系统 11:第一横向导轨 12:第二纵向导轨
111:传动丝杆 112:第一滑块 113:丝杆驱动单元
121:第二滑块 21:第一调节杆 22:第二调节板
23:拉索组件 231:安装板 232:拉索滑轮
233:卷线轮 234:卷线轮驱动单元 31:第三导轨
32:第三滑块 33:滑轮单元 34:抓钩单元
35:绳索驱动单元 41:扫描模块 42:处理模块
43:分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其包括能够获取乘客信息并对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后向搬运机构发出行李搬运指令的中央控制系统4以及受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的驱动指令控制的机架主体1、板组传动组件2和提拉组件3。
根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中央控制系统4包括扫描模块41、处理模块42和分析模块43。列车车厢内的座椅区域设置有能够对乘客信息进行获取的扫描模块41。扫描模块41通过识别乘客提供的车票、二维码、有效证件或刷脸技术获取与乘客相关的有效信息。分析模块43能够根据扫描模块41获取的乘客身份信息与其预先存储的该趟列车对应位置的乘客身份信息进行对比验证乘客的存取权限。分析模块43还依据分析结果选择性地向处理模块42发送行李存放指令或行李取出指令。
优选的,处理模块42分别向机架主体1、板组传动组件2和提拉组件3发送控制不同机构单元在行李存取过程中持续运动的第一驱动指令、第二驱动指令和第三驱动指令。机架主体1根据接收到的第一驱动指令而调节板组传动组件2的位置,使得板组传动组件2能够在机架主体1所限定地平面内移动至任意位置;板组传动组件2根据接收的第二驱动指令调节其悬置状态,使得板组传动组件2能够对行李进行姿态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行李取放需求,第二驱动指令是与控制提拉组件3运动的第三驱动指令同时发出的,提拉组件3能够与板组传动组件配合活动,从而在提拉组件3可调节地限定行李位置的情况下,板组传动组件2同步的对行李进行姿态调节和输送。
实施例2
图2示出一种行李自动取放装置,其包括机架主体1、板组传动组件2、提拉组件3和中央控制系统4。
机架主体1安装于列车顶部,其本体上可拆卸的安装有若干个功能组件模块。如图3所示,机架主体1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横向导轨11、设置于两个第一横向导轨11之间的第二纵向导轨12,其中,第一横向导轨11上设置有与其轨道的轴线方向平行且能够在其内部转动的传动丝杆111。传动丝杆111上套设有能够将传动丝杆111的转动转化为沿第一横向导轨11的轨道方向平行移动的第一滑块112。第一横向导轨11的端部还安装有能够控制传动丝杆111转动的丝杆驱动单元113。使用时,通过丝杆驱动单元113的正转和反转实现第一滑块112带动第二横向导轨沿第一横向导轨11的轨道往复移动。本发明运用的模块化设计将整个装置设计成若干可拼装组件,安装时可根据实际需要搭配任意数量的信号源和提拉装置,使单个装置可以控制多个座位的行李取放,简化了装置的装配和拆卸过程,使空间布局更加灵活,提高实用性
优选的,第二纵向导轨12垂直于第一横向导轨11。在两个第一滑块112以相同的速度沿第一横向导轨11的轨道同方向的平移时,第二纵向导轨12跟随第一滑块112进行移动。两个第一横向导轨11中的第一滑块112的驱动相互关联,使得第二纵向导轨12始终沿垂直于其自身轴线方向进行移动。
板组传动组件2安装在第二纵向导轨12上。板组传动组件2与安装在第二纵向导轨12的内轨道中的第二滑块121连接。第二滑块121能够根据指令在第二纵向导轨12中运动。板组传动组件2能够跟随第二滑块121沿第二纵向导轨12的轨道进行运动。优选的,板组传动组件2能够随第二滑块121沿列车的宽度方向进行运动,从而将其托举的行李传输至位于列车顶部两侧的行李放置区域。优选的,第二纵向导轨12和第二滑块121采用自驱动滑块的直线导轨,自驱动滑块中的驱动件受单片机或控制系统的控制,使得第二滑块121能够根据需求运动或停止第二纵向导轨12内的某一设定位置。本发明通过板组机构的设计,利用二级板的翻转和二级板上传送带的传动,实现将行李翻转、运送的功能,使得行李以适宜的姿态存入行李架,从而实现一种新型的行李搬运方式来模拟旅客人工搬运过程,即:行李先提升至合适高度再转动成能够放入行李架的形态,最后再横向推入行李架
优选的,板组传动组件2包括与第二滑块121连接的第一调节杆21、能够支撑行李的第二调节板22以及能够调节第二调节板22状态的拉索组件23。第一调节杆21由两根相互平行且可伸缩的液压杆组成,其中,液压杆的一端与第二滑块121远离第二纵向导轨12的表面连接,液压杆远离第二滑块121的一端与第二调节板22的边缘铰接。使用时,通过改变第一调节杆21的伸缩长度来调节第二调节板22与机架主体1之间的距离,即根据需求使得第二调节板22向远离机架主体1的方向运动。优选的,第二调节板22包括调节板主体、设置在调节板主体上的输送带、穿设在输送带中部的若干滚轴。进一步优选的,包裹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滚轴的输送带能够跟随位于第二调节板22内且远离第一液压杆21的单个滚轴进行运动,具体的,传送带是由第二调节板22远离第一液压杆21方向末端的摩擦滚轴通过摩擦力驱动的,摩擦滚轴通过锥齿轮组与电动机相连,由电动机驱动。行李的输送至少包括了将第二调节板22上的行李输送至放置区和将放置区上的行李重新输送回第二调节板22上。优选的,若干相互平行的滚轴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实现转动,摩擦滚轴的活动受中央控制系统4的控制。
拉索组件23包括拉索滑轮232、卷线轮233、卷线轮驱动单元234和安装板231。优选的,安装板231与第二滑块121连接,且安装板231所限定地平面与第二纵向导轨12的轴线相互平行。进一步优选的,安装板231包括具有四个延伸板面的工字型板,其中,工字型板的主板体按照与第二纵向导轨12的轴线相互平行的方式与第二滑块121表面连接,四个延伸板面设置在主板体的两侧,使得四个延伸板体分别位于第二纵向导轨12的两侧。优选的,四个延伸板靠近列车车顶的表面分别安装有拉索滑轮232。安装板231还包括与工字型板的主板体连接的U型板。U型板与工字型板相互连接构成套设在第二纵向导轨12上的安装板231。安装板231远离第二纵向导轨12的表面设置有卷线轮233和卷线轮驱动单元234。卷线轮驱动单元234通过控制卷线轮233的转动来调节拉索线的伸长和缩短。优选的,卷线轮233至少设置有两个,一个卷线轮233通过拉索线与位于主板体两侧且相互对称两个拉索滑轮232连接。绕过两个对称设置的拉索滑轮232的拉索线还与第二调节板22远离第一调节杆21的板体的侧边缘连接,从而通过卷线轮驱动单元234的驱动使得位于第二纵向导轨12同一侧的两个卷线轮233放线转动,位于第二纵向导轨12另一侧的两个卷线轮233收线转动,使得第二调节板22与某一侧的两个拉索滑轮232之间的拉索线的长度变短,同时第二调节板22与位于工字型板另一侧的两个拉索滑轮232之间的长度变长,进而第二调节板22从垂直向下的竖直状态转变为用于托举行李的水平状态。卷线轮驱动单元234转动收紧位于工字型板一侧的拉索滑轮232上拉索线,同时位于工字型板另一侧的拉索滑轮232上拉索线则同步伸长,拉索线的拉力产生力矩驱动第二调节板22绕第一调节杆21与第二调节板22连接处的铰链转动。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第二调节板22能够根据需求绕其与第一调节杆21的拉索线发生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调节板22水平托举的行李可以放入到位于列车顶部两侧的行李放置区域中。
提拉组件3包括第三导轨31、第三滑块32、滑轮单元33和抓钩单元34。优选的,第三滑块32设置于第三导轨31中,且第三滑块32能够在中央控制系统4的控制下沿第三导轨31的轨道往复运动。第三导轨31按照与第一横向导轨11平行的方式设置于列车车顶。优选的,第三导轨31与机架主体1相互分离,第三导轨31按照与列车上每排座位相互对应的方式沿列车的宽度方向进行安装,且在同一排座位对应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三导轨31,使得第三导轨31上的第三滑块32能够分别在机架主体和列车一侧行李架之间移动。第三滑块32远离第三导轨31的表面安装有滑轮单元33。滑轮单元33能够对其本体上绕过的绳索进行转向。第三导轨31的端部设置有控制绳索的缩放抓钩绳索驱动单元35。优选的,绳索驱动单元35为能够控制收卷或放出绳索的绳索电机。绳索远离绳索驱动单元35一端穿过滑轮单元33后与抓钩单元34连接。使用时,通过中央控制系统4控制绳索驱动单元35的转动来调节抓钩单元34的下放或上提,从而实现了对行李的上下拉动。优选的,根据实际需要放入列车左侧的行李架或右侧行李架的不同,中央控制系统4能够驱动位于不同宽度方向上的绳索驱动单元35和滑轮单元33进行运动。
如图1所示,中央控制系统4包括能够对乘客信息进行扫描的扫描模块41、能够根据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并发出指令的分析模块和根据接收的指令控制板组传动组件2、提拉组件3等组件分步骤进行运动的处理模块42。具体的,中央控制系统4读取到乘客信息后,中央控制系统4调用程序控制车顶的机架主体1移动至相应位置并将第二调节板22垂下。接着提拉装置的第三滑块32推动绳索和抓钩单元34运动到机架主体上安装的工字型板的主板体与延伸板面之间形成的板面缺口区域。提拉组件3的绳索放下,由乘客将行李侧向把手挂到与绳索连接的抓钩单元34上,绳索收紧带动行李上升至第二调节板22所在的高度。拉索组件23控制第二调节板22进行旋转为水平状态并托起行李。第二调节板22在第一滑块112的驱动作用下向行李架靠近,同时依靠安装在第二调节板22的滚轴及传送带的转动将行李运送至行李放置区域的行李架上。上述过程完成后,提拉装置及板组传动组件2复位,绳索收紧。
当需要取下行李时,首先机架主体1运动到指定位置,第二调节板22旋转至水平并靠至李架边缘。提拉装置通过绳索驱动单元35驱动绳索的方式拉动行李运动至第二调节板22上,在行李接触第二调节板22后,调节板主体上的滚轴及传送带反转,辅助行李运动输送在调节板主体的板体上。第一滑块112带动第二调节板22运动至列车走廊区域后,第二调节板22按照缓慢转动的方式垂下,使得行李脱离第二调节板22的托举。最后,通过绳索的伸长将行李放至地面,乘客取下行李。提拉装置及板组复位,绳索收紧。
实施例3
在本发明提供的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及方法不需要工作时,第一调节杆21收缩至最短,第二调节板22在拉索组件23的拉索线的作用下发生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后板面与车顶平行。
在拉取行李时,乘客在于对应的行李放置区域相关联的扫描模块41进行身份证扫描。中央控制系统4读取到乘客信息后,中央控制系统4调用程序控制车顶的机架主体1移动至相应位置。拉索组件23根据处理模块42的操作指令调节拉索线的长短,使得第二调节板22旋转至与地面垂直的状态。在第二调节板22旋转过程中,第一连接杆也缓慢伸长。此外,提拉组件3的第三滑块32推动绳索和抓钩单元34运动到安装板231的下方,且抓钩单元34位于第二调节板22接触行李的一侧。提拉组件3的绳索和抓钩单元34持续下放。当抓钩单元34能够挂系行李后,乘客将行李侧把手挂到抓钩单元34上。在抓钩单元34完成行李抓取后,提拉组件3的绳索驱动单元35收缩已放出的绳索,使得绕过滚轮单元的绳索、抓钩单元34及行李上升。当绳索带动行李提升至设定高度后,即行李最低位置与第二调节板22的最低侧边齐平时,绳索驱动单元35暂停绳索收缩。第二调节板22在拉索组件23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使得第二调节板22逐渐转变为对行李进行托举的水平状态。当第一调节杆21进一步伸长至最长状态后,第二纵向导轨12带动板组传动组件2向行李放置区域运动。当第二调节板22的边缘抵靠在行李架边缘后,第二调节板22上的传送带和滚轴发生转动,使得调节板主体上的行李在传送带的作用下运动到行李架上。在行李脱离第二调节板22后,板组传动组件2和导轨复位。
在需要取出行李时,乘客再次在扫描模块41上刷乘客身份证,第一调节杆21伸展至最长状态,第二调节板22转动至水平状态后,第一滑块112带动板组传动组件2运动至对应行李放置的边缘。提拉组件3的第三滑块32拉动绳索和抓钩单元34向靠近第二调节板22的方向运动,同时绳索驱动单元35收缩绳索,从而行李随着绳索的收缩而向第二调节板22的调节板主体运动。当行李接触到第二调节板22上的传送带后,滚轴反向转动并带动传送带反向传送行李,使得行李从行李架移动到第二调节板22上。在行李脱离行李架后,第一滑块112带动板组传动组件2运动至列车走廊上方,此过程中,绳索跟随行李的运动的伸长。第二调节板22开始转动并逐渐消除对行李的托举作用力,在第二调节板22完全与行李分离后,提拉组件3逐渐下放绳索,使得行李不断向下运动至列车底部。乘客解除抓钩单元34与行李的连接,提拉组件3收紧,板组传动组件2复位。
优选的,扫描模块41设于列车座椅旁,读取乘客信息。第一次扫到乘客信息时,处理启动放置行李程序,控制机构开始运动。在机构运动过程中电气抓钩电控锁处于未锁状态,乘客可以将行李挂上或取出;在没有行李或行李已经置于行李架上的场合,中央控制系统4控制电气抓钩的电控锁处于锁死状态,无法挂上或取出行李,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若第二次扫到同一乘客的信息,则启动取下行李的程序;若读到的信息与之前不同,则不控制机构运动,同时发出警报;若乘客即将到站,系统将提前发信息给乘客提醒其及时取下行李。扫描装置读取到一个的乘客身份信息后,直至再次读取到同一乘客的身份信息为止为整套装置的一个工作周期。本发明采用输出功率较高的动力装置,大大提高了装置的承载能力。同时设计更加省力且符合人力放置的操作方式的板组结构设计,提高机构载荷能力。另外利用转换式电气抓钩,有效地应对不同外形的行李,亦可使操作更加便捷。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其至少包括中央控制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4)能够根据获取的乘客信号分别向其控制的机架主体(1)、板组传动组件(2)和提拉组件(3)发出驱动指令,其中,
所述机架主体(1)根据接收到的第一驱动指令而调节所述板组传动组件(2)的位置,使得所述板组传动组件(2)能够在所述机架主体(1)所限定地平面内移动至任意位置;
所述板组传动组件(2)根据接收的第二驱动指令调节其悬置状态,使得板组传动组件(2)能够对行李进行姿态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行李取放需求,所述第二驱动指令是与控制所述提拉组件(3)运动的第三驱动指令同时发出的,
所述提拉组件(3)能够与所述板组传动组件配合活动,从而在所述提拉组件(3)可调节地限定行李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板组传动组件(2)同步地对行李进行姿态调节和输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4)至少包括扫描模块(41)、处理模块(42)和分析模块(43),其中,所述扫描模块(41)设置于乘客座位区域,扫描模块(41)通过识别车票、二维码、有效证件或刷脸技术获取与乘客相关的有效信息,
所述分析模块(43)能够根据所述扫描模块(41)获取的乘客身份信息与预设的存取身份信息进行对比验证乘客的存取权限,且所述分析模块(43)还依据分析结果选择性地向所述处理模块(42)发送行李存放指令或行李取出指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42)根据接收所述分析模块(43)的分析结果指令分别向所述机架主体(1)、板组传动组件(2)和提拉组件(3)发出驱动指定,其中,所述机架主体(1)、板组传动组件(2)和提拉组件(3)在行李存取操作中至少包括三个阶段的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行李存放操作时的三个阶段包括:
第一阶段,所述机架主体(1)根据接收的第一指令调节与其连接的所述板组传动组件(2)的位置;
第二阶段,所述板组传动组件(2)和提拉组件(3)同步运动,在所述提拉组件(3)根据接收到的第三指令上提行李至设定位置后,所述板组传动组件(2)根据第二指令调节行李的姿态;
第三阶段:所述机架主体(1)、板组传动组件(2)和提拉组件(3)根据指令相互配合运动,将完成姿态调节后的行李传输至行李架,且所述提拉组件(3)按照收缩绳索和抓钩锁定的方式将行李限定在行李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行李取出操作时的三个阶段包括:
第一阶段,所述机架主体(1)和板组传动组件(2)同步运动,所述机架主体(1)根据接收的第一指令将所述板组传动组件(2)移动至行李架边缘,且所述板组传动组件(2)抵靠在行李架上;
第二阶段,所述板组传动组件(2)和提拉组件(3)同步运动,所述提拉组件(3)带动行李脱离行李架后移动到板组传动组件(2)上;
第三阶段:所述机架主体(1)、板组传动组件(2)和提拉组件(3)根据指令相互配合运动,完成行李的取出操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主体(1)包括第一横向导轨(11)、第二纵向导轨(12),所述第一横向导轨(11)上安装有传动丝杆(111)、第一滑块(112)和丝杆驱动单元(113),其中,
所述传动丝杆(111)上套设有能够将丝杆的转动转化为沿所述第一横向导轨(11)的轨道进行平行移动的第一滑块(112),所述丝杆驱动单元(113)位于所述传动丝杆(111)的端部,所述丝杆驱动单元(113)按照驱动所述传动丝杆(111)发生正转或反转的方式控制第一滑块(112)在轨道内往复移动;
所述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横向导轨(11)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纵向导轨(12)连接,所述第二纵向导轨(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横向导轨(11)内的第一滑块(112)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滑块(112)沿所述第一横向导轨(11)的轨道进行平行移动时,所述第二纵向导轨(12)跟随改变其工作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组传动组件(2)至少包括第一调节杆(21)、第二调节板(22)和拉索组件(23),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杆(21)的一端按照所述第一调节杆(21)调节第二调节板(22)与所述机架主体(1)之间距离的方式连接在第二滑块(121)上,所述第一调节杆(21)远离第二滑块(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板(22)的连接,且第二调节板(22)能够在所述拉索组件(23)的作用下绕其与所述第一调节杆(21)的连接位置进行转动,其中,
所述拉索组件(23)至少包括安装板(231)、拉索滑轮(232)、卷线轮(233)和卷线轮驱动单元(234),所述安装板(231)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块(121)上,且所述安装板(231)边缘设置有若干所述拉索滑轮(232),所述卷线轮(233)上的拉索线穿过所述拉索滑轮(232)后与所述第二调节板(22)连接,使得所述卷线轮驱动单元(234)驱动卷线轮(233)进行拉索线的缩放时,所述第二调节板(22)能够跟随拉索线的缩放进行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组件(3)至少包括第三导轨(31)、第三滑块(32)、滑轮单元(33)和抓钩单元(34),其中,所述第三滑块(32)上设置有所述滑轮单元(33),所述滑轮单元(33)能够使得控制所述抓钩单元(34)活动的绳索转向,所述绳索远离抓钩单元(34)的一端还连接有安装在所述第三导轨(31)端部的绳索驱动单元(35)。
9.一种列车车厢行李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架主体(1)、提拉组件(3)和中央控制系统(4),其中,所述机架主体(1)上还安装有能够调节行李位置并输送行李地板组传动组件(2);
所述板组传动组件(2)将所述提拉组件(3)抓取并提升的行李进行姿态调节并选择性地运送至行李架空缺位置,所述提拉组件(3)能够跟随所述板组传动组件(2)对行李的输送而调节其与行李的连接情况,使得所述提拉组件(3)按照限制放入行李架中的行李可活动区域的方式锁定行李。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列车车厢行李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4)上设有扫描模块(41),所述扫描模块(41)能够识别的车票、二维码、有效证件信息或通过刷脸技术将行李信息与识别出的有效信息;所述处理模块(42)根据心理处理结果向设定模块发出行李存取指令,使得所述机架主体(1)、板组传动单元(2)以及提拉组件(3)作出与指令相对应的运动,其中,所述板组传动单元(2)和提拉组件(3)能够根据指令相互配合的同步运动,所述板组传动单元(2)进行行李姿态调节时,所述提拉组件(3)根据行李的移动而调节其释放的绳索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65283.XA CN113104572A (zh) | 2021-04-02 | 2021-04-02 | 一种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65283.XA CN113104572A (zh) | 2021-04-02 | 2021-04-02 | 一种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04572A true CN113104572A (zh) | 2021-07-13 |
Family
ID=76713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65283.XA Pending CN113104572A (zh) | 2021-04-02 | 2021-04-02 | 一种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0457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04573A (zh) * | 2021-04-02 | 2021-07-13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列车车厢行李自动取放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56634A1 (fr) * | 2011-05-13 | 2012-11-22 | Sbs | Installation de transfert pour le transport aerien |
CN103287448A (zh) * | 2013-06-18 | 2013-09-11 | 上海海事大学 | 硬座列车行李拖动架 |
CN108257317A (zh) * | 2017-12-28 | 2018-07-06 | 河南辉煌信通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火车车厢内自助存放行李系统 |
CN110435919A (zh) * | 2019-09-02 | 2019-11-12 | 刘子暄 | 一种机场行李处理系统 |
CN210895515U (zh) * | 2020-01-14 | 2020-06-3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基于rfid技术的行李存取管理系统 |
CN113104573A (zh) * | 2021-04-02 | 2021-07-13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列车车厢行李自动取放装置及方法 |
-
2021
- 2021-04-02 CN CN202110365283.XA patent/CN11310457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56634A1 (fr) * | 2011-05-13 | 2012-11-22 | Sbs | Installation de transfert pour le transport aerien |
CN103287448A (zh) * | 2013-06-18 | 2013-09-11 | 上海海事大学 | 硬座列车行李拖动架 |
CN108257317A (zh) * | 2017-12-28 | 2018-07-06 | 河南辉煌信通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火车车厢内自助存放行李系统 |
CN110435919A (zh) * | 2019-09-02 | 2019-11-12 | 刘子暄 | 一种机场行李处理系统 |
CN210895515U (zh) * | 2020-01-14 | 2020-06-3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基于rfid技术的行李存取管理系统 |
CN113104573A (zh) * | 2021-04-02 | 2021-07-13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列车车厢行李自动取放装置及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04573A (zh) * | 2021-04-02 | 2021-07-13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列车车厢行李自动取放装置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90461B2 (en) |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ystem and a multi trolley vehicle | |
DE102010011585B4 (de)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Übergabe eines Gegenstandes | |
CN103264862A (zh) | 一种物品自动存储、自动提取系统 | |
EP0133472B1 (en) | Vertical stacking terminal for containers | |
US20210032027A1 (en) |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eival system comprising a relay modul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a system | |
CN110712661B (zh) | 一种列车自动存放行李装置及其存放方法 | |
US20080152467A1 (en) | Cableway Installation with a Garage for Transportation Devices | |
DE2406378A1 (de) | Lagerhauseinrichtung | |
CN113104572A (zh) | 一种列车车厢行李搬运系统及方法 | |
CN112573063A (zh) | 一种智能仓储系统 | |
CN209052338U (zh) | 叉式升降转运平台 | |
CN113104573A (zh) | 一种列车车厢行李自动取放装置及方法 | |
CN111661668B (zh) | 无人配送系统 | |
CN102939187A (zh) | 整备车 | |
CN201865384U (zh) | 立体车库 | |
CN213537164U (zh) | 垃圾箱搬运机器人 | |
CN108275426B (zh) | 一种列车行李自动装载系统 | |
CN210418125U (zh) | 一种青年鸡智能化转运装备系统 | |
US11208263B2 (en) | Storage rack for stored goods and storage and retrieval device for the storage and retrieval of the stored goods | |
SK278890B6 (sk) | Zariadenie na pokladanie podvalov | |
CN110127493A (zh) | 一种方便运输货物至电梯的装置 | |
CN112012537B (zh) | 一种车辆升降交接装置、方法及一种智能车库 | |
CN211733725U (zh) | 一种桶装水输送装车装置 | |
CN212802765U (zh) | 搬运器及重列车库 | |
CN210000320U (zh) | 自动拨轨装置及钢轨运输车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