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9500A - 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89500A CN113089500A CN202110541426.8A CN202110541426A CN113089500A CN 113089500 A CN113089500 A CN 113089500A CN 202110541426 A CN202110541426 A CN 202110541426A CN 113089500 A CN113089500 A CN 1130895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bar
- tensile
- bearing platform
- notch
- conca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2—Piers; Abutments ; Protecting same against drifting ic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施工方法包括步骤:a、现浇或预制承台,使承台的上端口形成纵截面为T形的槽口,在承台对应大口的底壁预埋向上伸出的第一抗剪钢筋,在承台对应大口的侧壁预埋朝向大口的中心伸出的第一抗拉钢筋,预制用于插装在槽口中的墩柱,在墩柱的侧面预埋向墩柱的外侧伸出的第二抗拉钢筋;b、在承台对应小口的底壁铺设灌浆料调平层,将墩柱插入架设在槽口中;c、调整墩柱的平面坐标、高程和垂直度;d、将第一抗拉钢筋和第二抗拉钢筋通过抗拉连接钢筋连接;e、在槽口中浇筑混凝土,该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承插式连接结构耐久和抗震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承插式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装配式桥梁下构墩身与承台的连接,既有主要连接技术均存在一定问题:①钢筋焊接或搭接并采用湿接缝连接:力学性能往往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桥墩类似,但湿接缝会增加施工时间,还需较多养护时间;②有粘结后张预应力筋连接:墩身造价相对传统现浇混凝土桥墩要高许多,施工工艺复杂,且施工时间较长;③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目前国外已有少数桥梁使用这种连接构造进行施工,高地震危险区域内应用较少,其抗震性能需研究;④灌浆套筒连接:造价略高,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桥墩类似,抗震性能需研究,且根据目前的工程案例,其灌浆密实度保证一直是个难题。⑤承插式连接:工序简单、精度要求低、现场作业少,不足是接缝处的力学行为尚需研究,包括常规和地震作用下的性能。
根据上述比较可知,承插式连接在施工精度、速度、质量和便捷性方面相比其它连接方式具有显著优势,但该类连接的目前实际应用依旧寥寥。这是因为国内外对其在常规和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研究非常之少,导致目前仅有的相关地标规范(广东省《DBJT15-169-2019装配式市政桥梁工程技术规范》公开预览版)中只能对其设计参数过分保守取值,不仅造价高且只能应用于不超过7度的抗震设防烈度地区,从而鲜见应用案例。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承插式连接结构耐久和抗震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a、现浇或预制承台,使所述承台的上端口形成纵截面为T形的槽口,所述槽口包括从下至上连通的小口和大口,所述小口的直径小于所述大口的直径,在所述承台对应所述大口的底壁预埋向上伸出的第一抗剪钢筋,在所述承台对应所述大口的侧壁预埋朝向所述大口的中心伸出的第一抗拉钢筋,预制用于插装在所述槽口中的墩柱,在所述墩柱的侧面预埋向所述墩柱的外侧伸出的第二抗拉钢筋,所述第二抗拉钢筋用于与所述第一抗拉钢筋连接;
b、在所述承台对应所述小口的底壁铺设灌浆料调平层,将墩柱插入架设在所述槽口中,使墩柱的底部支撑于所述小口的底壁;
c、调整所述墩柱的平面坐标、高程和垂直度,然后小口上端邻接大口的位置在墩柱周围塞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楔形块;
d、将第一抗拉钢筋和第二抗拉钢筋通过抗拉连接钢筋连接,弯折第一抗剪钢筋,使其与抗拉连接钢筋连接(例如采用绑扎的方式);
e、在所述槽口中浇筑混凝土。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步骤:现浇或预制承台时,使承台对应所述槽口的侧壁设置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一凹凸面,预制所述墩柱时,在墩柱的侧表面设置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二凹凸面,当墩柱插入架设在所述槽口中时,所述第一凹凸面的凹部与所述第二凹凸面的凸部沿竖直方向对齐,所述第一凹凸面的凸部与所述第二凹凸面的凹部沿竖直方向对齐;在所述步骤d中还包括步骤:在所述墩柱的外侧和槽口的侧壁之间放入抗剪连接钢筋,抗剪连接钢筋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筋和从上至下间隔排布在所述竖筋上的横筋,以竖直方向为转轴旋转抗剪连接钢筋,使抗剪连接钢筋的横筋卡在墩柱和承台各自的凹部之间,并将抗剪连接钢筋的竖筋与第二抗拉钢筋和抗拉连接钢筋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d中还包括步骤:在使抗剪连接钢筋的横筋卡在墩柱和承台各自的凹部之间,并将抗剪连接钢筋的竖筋与第二抗拉钢筋和抗拉连接钢筋连接后,撤除预制钢筋混凝土楔形块。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一抗拉钢筋和第二抗拉钢筋采用闭环式钢筋。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通过上述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得到。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包括:
承台,所述承台的具有上端口,所述上端口形成纵截面为T形的槽口,所述槽口包括从下至上连通的小口和大口,所述小口的直径小于所述大口的直径,所述承台对应所述大口的底壁设置有向上伸出的第一抗剪钢筋,所述承台对应所述大口的侧壁设置有朝向所述大口的中心伸出的第一抗拉钢筋;
墩柱,墩柱插装在所述槽口中,所述墩柱的侧面设置有向所述墩柱的外侧伸出的第二抗拉钢筋,所述第二抗拉钢筋与所述第一抗拉钢筋通过抗拉连接钢筋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台对应所述槽口的侧壁设置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一凹凸面,所墩柱的侧表面设置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二凹凸面,所述第一凹凸面的凹部与所述第二凹凸面的凸部沿竖直方向对齐,所述第一凹凸面的凹部与所述第二凹凸面的凸部沿竖直方向对齐,所述墩柱的外侧和槽口的侧壁之间具有抗剪连接钢筋,抗剪连接钢筋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筋和从上至下间隔排布在所述竖筋上的横筋,所述横筋卡在墩柱和承台各自的凹部之间,所述竖筋与第二抗拉钢筋和抗拉连接钢筋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抗拉钢筋和第二抗拉钢筋分别为闭环式钢筋。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
巧妙利用T形槽的结构,使得在T形槽的大口中具有充足的设置钢筋的空间,该承插式连接结构在水平地震力、支座摩阻力作用下接缝顶部存在较大拉应力,在T形槽的顶部的大口中设置水平贯通的钢筋以确保其耐久和抗震性能,承台设置T形槽口,可很方便接缝顶部(顶部的大口中)贯通钢筋的连接施工,对总体施工进度的影响非常小;由于本发明所述的承插式构造设有贯通的钢筋,后浇T形槽口混凝土可采用普通细石水泥混凝土,不需其它昂贵的材料,可有效降低建造成本;同样,由于本发明所述的承插式结构设有贯通的钢筋,承插槽口深度相比现有技术进一步降低,从而大幅降低建造成本。
根据图13和图13对应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可知,本发明所述承插式连接仅不到1/2高度的单元发生开裂,最大裂缝宽度0.149mm且处于“Partially Open-loading”这种单元应变在塑性区间的开裂状态,相比上述现有研究和技术的开裂情况有显著改善,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情况基本一致。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可以像常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那样同时通过混凝土受拉开裂与钢筋变形进行能量耗散,满足现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在E1地震作用下B类桥梁结构总体反应在弹性范围且基本无损伤”的要求。
即使在高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对本发明所述承插式连接结构的破坏也是延性的,且破坏点先发生在T形槽口的翼缘处,如果别处构造未发生明显破坏,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桥梁不需加固即可供维持应急交通使用,进一步经简单修复即可恢复正常使用。
优选方案中,承插式连接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接缝处存在较大竖向剪应力,设置一定的抗剪钢筋并通过凹凸面卡住以增强其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正视断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俯视断面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俯视断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抗剪钢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的示意简图;
图7为针对论文《承插式预制拼装桥墩的最小合理承插深度》中承插式连接结构的线弹性主应力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8为针对论文《承插式预制拼装桥墩的最小合理承插深度》中承插式连接结构的裂缝宽度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9为针对论文《承插式预制拼装桥墩的最小合理承插深度》中承插式连接结构的裂缝状态及趋势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10为针对发明专利 CN 110886202 A 中承插式连接结构的裂缝宽度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11为针对发明专利 CN 110886202 A 中承插式连接结构的开裂状态及趋势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12为针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裂缝宽度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13为针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开裂状态及趋势分析结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承台,2-墩柱,3-小口,4-大口,5-第一抗剪钢筋,6-第一抗拉钢筋,7-第二抗拉钢筋,8-预制钢筋混凝土楔形块,9-抗拉连接钢筋,10-第一凹凸面,11-第二凹凸面,12-灌浆料调平层,13-混凝土,100-抗剪连接钢筋,101-竖筋,102-横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2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传动连接”等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动力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a、现浇或预制承台1(混凝土承台),使承台1的上端口形成纵截面为T形的槽口,槽口包括从下至上连通的小口3和大口4,小口3的直径小于大口4的直径,在承台1对应大口4的底壁预埋向上伸出的第一抗剪钢筋5,在承台1对应大口4的侧壁预埋朝向大口4的中心伸出的第一抗拉钢筋6,预制用于插装在槽口中的墩柱2(钢筋混凝土墩柱),在墩柱2的侧面预埋向墩柱2的外侧伸出的第二抗拉钢筋7,第二抗拉钢筋7用于与第一抗拉钢筋6连接;
b、在承台1对应小口3的底壁铺设灌浆料调平层12(优选较薄的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调平层),将墩柱2插入架设在槽口中,使墩柱2的底部支撑于小口3的底壁;
c、调整墩柱2的平面坐标、高程和垂直度,然后小口3上端邻接大口4的位置在墩柱2周围塞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楔形块8;
d、将第一抗拉钢筋6和第二抗拉钢筋7通过抗拉连接钢筋9连接(具体可通过单面焊接或绑扎连接),弯折第一抗剪钢筋5并双面焊接,使其与抗拉连接钢筋9连接(例如采用绑扎的方式);
e、在槽口中浇筑混凝土13,后浇T形槽口混凝土(可采用普通细石水泥混凝土或更高标准的混凝土材料),按相应材料的要求进行简单养护后,至此完成本发明承插式连接结构的施工,并可进行后续的架梁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步骤a中还包括步骤:现浇或预制承台1时,使承台1对应槽口的侧壁设置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一凹凸面10,预制墩柱2时,在墩柱2的侧表面设置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二凹凸面11,当墩柱2插入架设在槽口中时,第一凹凸面10的凹部与第二凹凸面11的凸部沿竖直方向对齐,第一凹凸面10的凸部与第二凹凸面11的凹部沿竖直方向对齐;在步骤d中还包括步骤:在墩柱2的外侧和槽口的侧壁之间放入抗剪连接钢筋100,抗剪连接钢筋100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筋101和从上至下间隔排布在竖筋101上的横筋102,以竖直方向为转轴旋转抗剪连接钢筋100,使抗剪连接钢筋100的横筋102卡在墩柱2和承台1各自的凹部之间,并将抗剪连接钢筋100的竖筋101与第二抗拉钢筋7和抗拉连接钢筋9连接(可通过绑扎的方式),以实现定位和稳固。在步骤d中还包括步骤:在使抗剪连接钢筋100的横筋102卡在墩柱2和承台1各自的凹部之间,并将抗剪连接钢筋100的竖筋101与第二抗拉钢筋7和抗拉连接钢筋9连接后,由于抗剪连接钢筋100和抗拉连接钢筋9的水平限位作用可保证墩柱施工期间的稳定性,故可撤除预制钢筋混凝土楔形块8,避免影响本发明承插式连接结构的整体传力性能。第一抗拉钢筋6和第二抗拉钢筋7采用闭环式钢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通过上述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得到。
此外,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其中,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包括:
承台1,承台1的具有上端口,上端口形成纵截面为T形的槽口,槽口包括从下至上连通的小口3和大口4,小口3的直径小于大口4的直径,承台1对应大口4的底壁设置有向上伸出的第一抗剪钢筋5,承台1对应大口4的侧壁设置有朝向大口4的中心伸出的第一抗拉钢筋6;
墩柱2,墩柱2插装在槽口中,墩柱2的侧面设置有向墩柱2的外侧伸出的第二抗拉钢筋7,第二抗拉钢筋7与第一抗拉钢筋6通过抗拉连接钢筋9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承台1对应槽口的侧壁设置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一凹凸面10,所墩柱2的侧表面设置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二凹凸面11,第一凹凸面10的凹部与第二凹凸面11的凸部沿竖直方向对齐,第一凹凸面10的凸部与第二凹凸面11的凹部沿竖直方向对齐,墩柱2的外侧和槽口的侧壁之间具有抗剪连接钢筋100,抗剪连接钢筋100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筋101和从上至下间隔排布在竖筋101上的横筋102,横筋102卡在墩柱2和承台1各自的凹部之间,竖筋101与第二抗拉钢筋7和抗拉连接钢筋9连接。第一抗拉钢筋6和第二抗拉钢筋7分别为闭环式钢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为了证明本发明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参见图7至图13,以下将其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比对:
以下三项现有技术所述承插式连接接缝处均为素混凝土,其受力特性相似,故统一考虑为一个模型开展分析;所述三项现有技术为:发明专利CN 105421222 B“桥梁预制桥墩立柱与承台承插式连接结构及其拼装方法”、发明专利CN 109853363 A“管墩与承台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上2020年刊发的EI索引学术论文《承插式预制拼装桥墩的最小合理承插深度》。以上现有技术以装配式桥梁为分析对象,主要构造尺寸为:上构为30m预应力小箱梁、单幅桥宽12m,单幅桥下构为双柱墩接盖梁、墩径1.4m、桩径0.8m,支座顶距承台顶10m,单柱下设单个承台,承台长宽均为4.2m、厚1.5m,承插式槽口深度1m、侧面接缝厚6cm、底面接缝厚2cm。主要建模参数为: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加密处单元尺寸1cm、非加密处单元尺寸10cm,钢筋为与实体单元耦合的钢筋单元并按实际尺寸、位置和数量建模;线弹性分析时各材料和单元均按弹性考虑;非线性分析时的裂缝模型选用总应变裂缝模型,钢筋混凝土的受拉本构关系采用Hordijk函数模拟、素混凝土的受拉本构关系采用脆性函数模拟,两者的受压本构关系均采用Thorenfeldt函数模拟;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分析方法为反应谱法,按现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最不利组合进行E1地震作用下的验算。图7至图9为《承插式预制拼装桥墩的最小合理承插深度》中相关结构对应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根据附图7可知,相应承插式连接结构的线弹性水平方向主应力最大值达到9.395MPa,发生在后浇接缝顶面,远超现行《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该处混凝土将发生开裂;根据附图8可知,相应承插式连接结构超过2/3高度发生开裂,裂缝宽度达到0.283mm,超过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抗裂验算容许值;根据附图9可知,相应承插式连接结构接缝超过2/3高度的单元处于“Fully Open-loading”开裂状态,该状态代表“单元应力为0的状态下,应变持续增大”,即该处的开裂是非收敛的,实际开裂情况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考虑到反应谱法为拟静力方法,该方法不能模拟实际地震作用下地震加速度方向通常会快速反复变化的情况,因此可认为实际地震中所述承插式连接的开裂情况将更为严重;即使不考虑地震作用,在支座摩阻力、收缩徐变等作用下,接缝处亦存在耐久性问题。
以下两项现有技术所述承插式连接接缝处受力特性相似,相比前述论文《承插式预制拼装桥墩的最小合理承插深度》中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墩底1/2半径范围内存在与承台贯通的钢筋、墩侧壁存在伸入接缝但不与承台贯通的剪力钉,故统一考虑为一个模型开展分析;所述两项现有技术为:发明专利CN 110886202 A“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桥墩承插式节点连接构造及作法”、发明专利CN 108411771 A“单轨桥墩的墩底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单轨桥墩”。为方便比较,该模型直接在上述模型基础上增加与承台贯通的钢筋和剪力钉的模拟,均采用与实体单元耦合的钢筋单元并按实际尺寸、位置和数量建模。图10和图11为对应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根据图10和图11可知,相应承插式连接结构接近2/3高度的单元发生开裂,裂缝宽度达到0.202mm且处于“Fully Open-loading”这种可能进一步增大的开裂状态。因此,图10和图11中相应承插式连接结构相比上述论文《承插式预制拼装桥墩的最小合理承插深度》中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开裂情况仅有细微改善,实际地震中仍可能严重开裂;即使不考虑地震作用,在支座摩阻力、收缩徐变等作用下,接缝处同样存在耐久性问题。
究其原因,上述现有的承插式构造在地震作用下接缝处存在较大拉应力且无贯通钢筋,接缝处素混凝土在墩柱大偏压状态下会出现一侧受拉而张开的现象;而地震力方向是周期性反复变化的,导致这些现有的承插式构造变成一种“摇摆体系”,使得受压区局部应力更大,甚至墩身与承台槽口出现反复碰撞、冲击的现象。此外,上述现有的研究和技术无法明确后浇接缝在收缩徐变、温度及上构支座摩阻力等常见可变作用下的开裂问题,其耐久性和可靠度均难以保障。综上分析可认为,这些现有的承插式构造很难像常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那样同时通过混凝土受拉开裂与钢筋变形进行能量耗散,难以满足现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在E1地震作用下B类桥梁结构总体反应在弹性范围且基本无损伤”的要求,其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均不如常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以上是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承插式连接结构的缺点的详细分析介绍,反观本发明,根据图12和图13对应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可知,本发明所述承插式连接仅不到1/2高度的单元发生开裂,最大裂缝宽度0.149mm且处于“Partially Open-loading”这种单元应变在塑性区间的开裂状态,相比上述现有研究和技术的开裂情况有显著改善,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情况基本一致。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可以像常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那样同时通过混凝土受拉开裂与钢筋变形进行能量耗散,满足现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在E1地震作用下B类桥梁结构总体反应在弹性范围且基本无损伤”的要求。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a、现浇或预制承台,使所述承台的上端口形成纵截面为T形的槽口,所述槽口包括从下至上连通的小口和大口,所述小口的直径小于所述大口的直径,在所述承台对应所述大口的底壁预埋向上伸出的第一抗剪钢筋,在所述承台对应所述大口的侧壁预埋朝向所述大口的中心伸出的第一抗拉钢筋,预制用于插装在所述槽口中的墩柱,在所述墩柱的侧面预埋向所述墩柱的外侧伸出的第二抗拉钢筋,所述第二抗拉钢筋用于与所述第一抗拉钢筋连接;
b、在所述承台对应所述小口的底壁铺设灌浆料调平层,将墩柱插入架设在所述槽口中,使墩柱的底部支撑于所述小口的底壁;
c、调整所述墩柱的平面坐标、高程和垂直度,然后小口上端邻接大口的位置在墩柱周围塞入预制钢筋混凝土楔形块;
d、将第一抗拉钢筋和第二抗拉钢筋通过抗拉连接钢筋连接,弯折第一抗剪钢筋,使其与抗拉连接钢筋连接;
e、在所述槽口中浇筑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步骤:现浇或预制承台时,使承台对应所述槽口的侧壁设置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一凹凸面,预制所述墩柱时,在墩柱的侧表面设置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二凹凸面,当墩柱插入架设在所述槽口中时,所述第一凹凸面的凹部与所述第二凹凸面的凸部沿竖直方向对齐,所述第一凹凸面的凸部与所述第二凹凸面的凹部沿竖直方向对齐;在所述步骤d中还包括步骤:在所述墩柱的外侧和槽口的侧壁之间放入抗剪连接钢筋,抗剪连接钢筋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筋和从上至下间隔排布在所述竖筋上的横筋,以竖直方向为转轴旋转抗剪连接钢筋,使抗剪连接钢筋的横筋卡在墩柱和承台各自的凹部之间,并将抗剪连接钢筋的竖筋与第二抗拉钢筋和抗拉连接钢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中还包括步骤:在使抗剪连接钢筋的横筋卡在墩柱和承台各自的凹部之间,并将抗剪连接钢筋的竖筋与第二抗拉钢筋和抗拉连接钢筋连接后,撤除预制钢筋混凝土楔形块。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一抗拉钢筋和第二抗拉钢筋采用闭环式钢筋。
5.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得到。
6.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包括:
承台,所述承台的具有上端口,所述上端口形成纵截面为T形的槽口,所述槽口包括从下至上连通的小口和大口,所述小口的直径小于所述大口的直径,所述承台对应所述大口的底壁设置有向上伸出的第一抗剪钢筋,所述承台对应所述大口的侧壁设置有朝向所述大口的中心伸出的第一抗拉钢筋;
墩柱,墩柱插装在所述槽口中,所述墩柱的侧面设置有向所述墩柱的外侧伸出的第二抗拉钢筋,所述第二抗拉钢筋与所述第一抗拉钢筋通过抗拉连接钢筋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对应所述槽口的侧壁设置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一凹凸面,所墩柱的侧表面设置从上至下排布的第二凹凸面,所述第一凹凸面的凹部与所述第二凹凸面的凸部沿竖直方向对齐,所述第一凹凸面的凹部与所述第二凹凸面的凸部沿竖直方向对齐,所述墩柱的外侧和槽口的侧壁之间具有抗剪连接钢筋,抗剪连接钢筋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筋和从上至下间隔排布在所述竖筋上的横筋,所述横筋卡在墩柱和承台各自的凹部之间,所述竖筋与第二抗拉钢筋和抗拉连接钢筋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拉钢筋和第二抗拉钢筋分别为闭环式钢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41426.8A CN113089500B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41426.8A CN113089500B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89500A true CN113089500A (zh) | 2021-07-09 |
CN113089500B CN113089500B (zh) | 2022-05-24 |
Family
ID=76665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41426.8A Active CN113089500B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89500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94365B1 (ja) * | 1998-09-17 | 1999-12-27 | 住友建設株式会社 | コンクリート部材の補強構造 |
CN103374881A (zh) * | 2012-04-24 | 2013-10-30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CN104088230A (zh) * | 2014-07-29 | 2014-10-08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预制钢筋混凝土块体装配式桥梁墩台的连接方法 |
CN106381804A (zh) * | 2016-09-06 | 2017-02-08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一种采用u形钢筋制作的预制拼装桥墩及其连接工艺 |
CN209353576U (zh) * | 2018-11-14 | 2019-09-06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外包式柱脚节点 |
CN209836781U (zh) * | 2019-03-25 | 2019-12-24 | 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股份公司 | 一种预制混凝土墩柱与承台的连接结构 |
CN111608325A (zh) * | 2020-07-01 | 2020-09-01 | 上海森松制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抗剪键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
CN211848867U (zh) * | 2020-04-02 | 2020-11-03 |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齿槽式预制桥墩与承台连接结构 |
CN112502030A (zh) * | 2020-11-04 | 2021-03-16 |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插槽式与承插式组合连接结构 |
-
2021
- 2021-05-18 CN CN202110541426.8A patent/CN1130895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94365B1 (ja) * | 1998-09-17 | 1999-12-27 | 住友建設株式会社 | コンクリート部材の補強構造 |
CN103374881A (zh) * | 2012-04-24 | 2013-10-30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节段预制拼装桥墩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CN104088230A (zh) * | 2014-07-29 | 2014-10-08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预制钢筋混凝土块体装配式桥梁墩台的连接方法 |
CN106381804A (zh) * | 2016-09-06 | 2017-02-08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一种采用u形钢筋制作的预制拼装桥墩及其连接工艺 |
CN209353576U (zh) * | 2018-11-14 | 2019-09-06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外包式柱脚节点 |
CN209836781U (zh) * | 2019-03-25 | 2019-12-24 | 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股份公司 | 一种预制混凝土墩柱与承台的连接结构 |
CN211848867U (zh) * | 2020-04-02 | 2020-11-03 |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齿槽式预制桥墩与承台连接结构 |
CN111608325A (zh) * | 2020-07-01 | 2020-09-01 | 上海森松制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抗剪键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
CN112502030A (zh) * | 2020-11-04 | 2021-03-16 |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插槽式与承插式组合连接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89500B (zh) | 2022-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66574B (zh) | 一种斜缆加固简支箱梁桥的方法 | |
CN103046478B (zh) | 一种组装式板梁桥铰缝加固对拉装置 | |
CN102086629B (zh) | 纵向可滑动的钢-混凝土抗掀起连接件及其施工方法 | |
Moreillon et al. | Rehabilit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existing RC structures with UHPFRC: various applications | |
CN105544385A (zh) | 一种预制节段式混凝土桥梁的接缝构造 | |
CN108867310A (zh) |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矮肋t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133486A (zh) | 波形钢腹板少主梁结构 | |
Shim et al. |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recast decks for composite bridges | |
JP2009041272A (ja) | 橋梁の施工方法 | |
Luo et al. | Developments of prefabricated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with novel steel-yielding demountable bolt connectors | |
CN105019350A (zh) | 一种预制t型梁及用其建造连续梁桥的方法 | |
CN203007819U (zh) | 一种组装式板梁桥铰缝加固对拉装置 | |
CN109024219A (zh) | 一种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组合梁桥梁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3088939B (zh) | 一种拼装互锁预应力剪力墙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3089500B (zh) | 一种基于t形槽的承插式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205930A (zh) | 一种既有简支空心板梁桥连续化改造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Ingebrigtsen | Stolma bridge, norway | |
Garder | Use of UHPC piles in integral abutment bridges | |
Arzoumanidis et al. |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analysis and design of suspension bridges | |
CN203256627U (zh) | 一种既有简支空心板梁桥连续化改造的结构 | |
CN105178165A (zh) | 受拉面层复合增强的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及其施工方法 | |
Bao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fabricated frame piers | |
Hewson | Desig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 | |
Sritharan | Problem Statement | |
CN107237252A (zh) | 一种组合箱梁及其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