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6109B - 一种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06109B CN113006109B CN202110229261.0A CN202110229261A CN113006109B CN 113006109 B CN113006109 B CN 113006109B CN 202110229261 A CN202110229261 A CN 202110229261A CN 113006109 B CN113006109 B CN 1130061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e
- jet grouting
- foundation pit
- hole
- elev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2—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2—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8—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making use of sealing aprons, e.g. diaphragms made from bituminous or clay materi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属于基坑防水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护桩施工→咬合桩施工→外侧旋喷桩施工→内侧旋喷桩施工,其中外侧旋喷桩位于支护桩外侧,咬合桩位于支护桩内侧,内侧旋喷桩位于咬合桩和支护桩之间。本申请选用两排高压喷射灌浆旋喷桩加咬合桩,在基坑已施工支护桩外侧布置一排高压喷射灌浆旋喷桩,在支护桩内侧布置一排高压喷射灌浆旋喷桩,支护桩内侧高压喷射灌浆旋喷桩内侧再布置一排咬合桩,由内到外形成咬合桩、内侧旋喷桩、支护桩和外侧旋喷桩组成的止水帷幕,有效提升了基坑的防水挡水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坑防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止水帷幕指的是用于阻止或减少基坑侧壁及基坑底地下水流入基坑而采取的连续止水体。目前,在基坑槽底处于地下水位线以下时,常常存在降水困难的问题,基本都需要设置止水帷幕,以防止地下水渗漏进入基坑内而影响工程施工。
公布号为CN11173385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富水砂卵石地质条件下旋喷止水帷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待施工桩位处向下开挖桩位孔,且随着开挖深度于桩位孔内下放防护筒直至开挖完成;于防护筒内下放底部封闭的防砂管使防砂管贯通桩位孔;向上抽出防护筒至防护筒全部移除;于防砂管内下放旋喷管至防砂管底部位置;利用旋喷管于防砂管内旋喷高压空气和浆液,高压空气及浆液冲碎防砂管管壁并切削周围土体,使浆液填充地层空隙并凝结硬化形成旋喷桩。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采用单一的旋喷桩进行止水帷幕施工,在强透水地层区基坑防水中的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富水强透水地层中开挖基坑的防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S1、支护桩施工,确定好支护桩的孔位,在待开挖基坑的四周钻进支护桩桩孔至设计标高,桩孔底部低于地层地下水位线和基坑的槽底,支护桩施工完毕后进行冠梁施工;
S2、咬合桩施工,咬合桩位于支护桩内侧,测量放线,确定好咬合桩的孔位,利用钻机成孔至设计标高,咬合桩桩孔底部不高于支护桩的底部;成孔后,灌注混凝土,咬合桩采用隔桩跳打施工;
S3、外侧旋喷桩施工,在支护桩外侧放样定孔,确定外侧旋喷桩孔位,之后利用钻机引孔至设计标高,下设喷管进行高压喷射灌浆,形成外侧旋喷桩;外侧旋喷桩的桩顶高于地下水位线,外侧旋喷桩的桩底低于支护桩的桩底,相邻外侧旋喷桩之间咬合搭接,外侧旋喷桩之间采用跳跃法施工;
S4、内侧旋喷桩施工,内侧旋喷桩位于咬合桩和支护桩之间;测量放线确定内侧旋喷桩孔位,之后利用钻机引孔至设计标高,下设喷管进行高压喷射灌浆,形成内侧旋喷桩;内侧旋喷桩的桩顶高于地下水位线,内侧旋喷桩的桩底低于支护桩的桩底,相邻内侧旋喷桩之间咬合搭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坑周围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施工支护桩、咬合桩、外侧旋喷桩和内侧旋喷桩,形成高强度止水帷幕,在地下水位线以下能够良好的防水挡水效果,尤其适用于砂卵石地层及地下水流速较快地质条件,或基坑开挖过程中因特殊原因水位上涨的情况。
优选的,在S3中,外侧旋喷桩与支护桩咬合搭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侧旋喷桩与支护桩咬合搭接,提高止水帷幕的防水效果。
优选的,在S4中,内侧旋喷桩与咬合桩咬合搭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内侧旋喷桩与咬合桩咬合搭接,使内侧旋喷桩与咬合桩形成一体,提高止水能力。
优选的,在S3中,外侧旋喷桩采用三管法进行作业,喷射灌浆的参数如下:
①灌浆压力:35~40MPa;
②水泥浆流量:70~110L/min;
③高压水压力:35~40MPa;
④水流量:70~100L/min;
⑤空气压力:0.6~0.8MPa;
⑥空气流量:0.8~1.2m3/min;
⑦提升速度为10~12cm/min;
⑧旋转速度为6~10r/min;
⑨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0,浆液中掺加20%膨润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外侧旋喷桩的喷射灌浆效果以及成桩效果。
优选的,在S4中,内侧旋喷桩采用三管法进行作业,喷射灌浆的参数如下:
①灌浆压力:40~45Mpa;
②浆液流量:80~110L/min;
③高压水流压力:40~45MPa;
④水流量:80~100L/min;
⑤空气压力:0.7~1.0MPa;
⑥空气流量:0.9~1.2m3/min;
⑦提升速度:10-12cm/min;
⑧旋转速度:6~10r/min;
⑨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0,浆液中掺加20%膨润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内侧旋喷桩的喷射灌浆效果以及成桩效果。
优选的,在S2中,咬合桩采用旋挖钻机成孔,使用缓凝素混凝土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施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挖钻机适应地层能力强,机动性能好;水下混凝土灌注法能够保证灌注质量。
优选的,在S3中,喷射灌浆材料选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不少于850kg/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外侧旋喷桩的喷射灌浆质量。
优选的,在S4中,喷射灌浆材料选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不少于1000kg/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内侧旋喷桩的喷射灌浆质量。
优选的,在S2中,咬合桩引孔长度大于桩身有效长度,桩孔上部在灌注完成后进行回填,待成桩后开挖桩间土方进行桩头剔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咬合桩的桩头质量。
优选的,内侧旋喷桩的桩径大于往外侧旋喷桩的桩径,内侧旋喷桩的桩顶标高不低于外侧旋喷桩的桩顶标高,内侧旋喷桩的桩底标高不高于外侧旋喷桩的桩底标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内侧旋喷桩的止水效果和止水能力高于外侧旋喷桩,止水强度有一定的变化,由外向内依次增强。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在基坑四周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咬合桩、内侧旋喷桩、支护桩和外侧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并且相邻内侧旋喷桩咬合搭接,相邻外侧旋喷桩咬合搭接,内侧旋喷桩与咬合桩咬合搭接,外侧旋喷桩与支护桩咬合搭接,从而提高了强透水地层区基坑的防水效果和止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局部位置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咬合桩布桩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细部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的咬合桩施工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的旋喷桩施工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11、槽底;2、咬合桩;3、支护桩;4、内侧旋喷桩;5、外侧旋喷桩;6、土钉墙;7、地下水位线;8、冠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参照图1,止水帷幕位于基坑1的四周从而阻止强透水地层中的地下水进入基坑1内,起到基坑1防水的效果。
图2、图3,止水帷幕从基坑1内向外依次为咬合桩2、内侧旋喷桩4、支护桩3和外侧旋喷桩5。本实施例中基坑1的深度为16.0m。基坑1顶端为正负零标高处,地下水位线7位于相对高程-14.0m处。地下水位线7高于基坑1的槽底11的距离为2.0m。由于地下水位高于基坑1的坑底,基坑1容易产生渗水而对正常施工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用止水帷幕对基坑1进行止水作业,保证基坑1内部的正常施工。
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包括:
S1、基坑开挖
测量放线,设备入场。将基坑1首先开挖至相对高程-3.0m,放坡施工土钉墙6,坡比为1:0.50。
S2、支护桩施工
确定好支护桩3桩孔位置,支护桩3桩径800mm,桩间距1600mm。支护桩3从相对高程-3.0m处成孔。支护桩3桩孔底部相对高程为-22.0m。支护桩3有效长度为19.0m。支护桩3浇筑施工完成后进行冠梁8的施工。
S3、咬合桩施工
参照图3、图4,支护桩3施工完毕后,将基坑1继续开挖至相对高程-12.0m处,进行咬合桩2的施工。咬合桩3桩径为800m,桩间距500mm,咬合搭接300mm。咬合桩2的有效桩顶相对高程为-16.5m,桩顶上部铺设500mm厚碎石垫层。施工时,在相对高程-12.0m处开始成孔,成孔深度16.5m,即咬合桩2的底部标高为-28.5m。咬合桩2浇筑至相对高程-16.5m处,空桩长度为4.5m,有效长度为12.0m。咬合桩2与支护桩3的重叠长度为5.5m。
参照图5,具体的施工方法如下:
S31、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对现场测量控制点做好有效保护,咬合桩2孔位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孔口定位误差的允许值严格按不大于20mm控制,从而保证咬合桩2底部有足够厚度的咬合量。
S32、埋设护筒。埋设护筒时,护筒中心轴线对正测定的桩位中心,严格保持护筒的垂直度,要求护筒长度不小于2.0m。护筒固定在正确位置后,用水准仪抄测对称四点标高,标高误差不大于2mm,并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以保证其垂直度及防止泥浆流失及位移、掉落。
S33、成孔。钻机就位后,进行成孔作业。咬合桩2采用旋挖钻机成孔。钻孔时静态泥浆护壁,泥浆在泥浆池中人工搅拌后用泥浆泵注入孔口,泥浆池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砌筑。在施工第一根桩时,慢速运转,掌握地层对钻机的影响情况,以确定在该地层条件下的钻进参数。在钻进过程中,避免进尺过快。由于采取泥浆护壁,因此,要给一定的护壁时间。在钻进过程中,要保持泥浆面不得低于护筒顶40cm。在提钻时,须及时向孔内补浆,以保证泥浆高度。
由相对高程-12.0m开始钻孔,在钻进到设计深度-28.5m处时,应立即清孔。采用封底钻头捞渣,可一次或多次进行捞渣。在清孔后,孔底沉渣不得大于200mm,并将孔口处杂物清理干净,验孔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钻孔的垂直度标准为不大于3‰。
S34、混凝土灌注施工。混凝土灌注全部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施工。居中下放导管,导管下入长度和实际孔深做严格控制,使导管底口与孔底的距离能保持在0.3~0.5m左右。初灌混凝土面保证导管埋深不小于1.5m。在实际操作中,投入球胆,放入锥塞,当混凝土灌满漏斗,立即拔起塞子,同时继续向漏斗补加混凝土,使混凝土连续浇注。混凝土初灌量应不少于1.5m3。在完成初灌后,灌注混凝土要连续从漏斗口边侧溜滑入导管内,不可一次放满,以避免产生气囊。拔起导管时,要准确测量混凝土灌注深度和计算导管埋深后,方可进行。导管埋深不大于6m,也不小于2m。
咬合桩2首先浇筑至相对高程-16.5m处。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加灌一定高度,不宜小于0.5m,一般在0.8-1.0m。
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减少,压力差降低,如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可适当减小导管埋深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在拔出最后一节长导管前,要用探棒探明灌注混凝土面标高,符合要求后方可拔管,管内要留有一定混凝土量,以防拔护筒后混凝土面下降。拔管速度要慢,避免孔内上部泥浆压入桩中。护筒在灌注结束、混凝土初凝前拔出,起吊护筒时要保持其垂直性。
混凝土初凝后,将桩孔上方未灌注混凝土段回填。
咬合桩2施工采用缓凝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水泥为P.O42.5。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60~200,初凝时间不小于60h。
咬合桩2采用隔桩跳打施工,成桩24h后再施工相邻咬合桩2。
S35、桩头剔凿。为保证咬合桩2的桩头质量,一般要求咬合桩2超灌0.5m,成桩后开挖桩间土方,将桩头剔凿至设计标高-16.5m处。之后在上方铺设500mm厚碎石垫层。
S4、外侧旋喷桩施工
外侧旋喷桩5采用三管法进行作业。外侧旋喷桩5桩径800mm,桩间距530mm,咬合搭接270mm。外侧旋喷桩5与支护桩3排距575mm。外侧旋喷桩5引孔深度28.5m,从相对高程正负零处开始引孔。桩顶标高为-12.0m,桩底标高-28.5m,灌浆喷射长度16.5m。
高压喷射灌浆材料选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不少于850kg/m。水泥浆液的水灰比0.6-1.0。为增强桩身早期强度、保证桩体质量,可掺加适量速凝剂、水玻璃等外加剂及膨润土进行施工。
详细的,灌浆喷射的各项指标如下:
①灌浆压力:35~40MPa;
②水泥浆流量:70~110L/min;
③高压水压力:35~40MPa;
④水流量:70~100L/min;
⑤空气压力:0.6~0.8MPa;
⑥空气流量:0.8~1.2m3/min;
⑦提升速度为10~12cm/min;
⑧旋转速度为6~10r/min;
⑨水泥(P.O 42.5)浆液水灰比为0.8~1.0,浆液中掺加20%膨润土。
参照图6,具体的施工方法如下:
S41、放样定孔,放样时由现场测量人员根据桩位布置图测放,冠梁8上的孔位要根据已经施工的锚杆位置确定,冠梁8上的孔位尽可能的不破坏已经施工完的锚杆,确定喷射孔位,桩位放样误差小于5cm。检验复核完成后,高压喷射灌浆孔从正负零处进行施工。
S42、钻机引孔,成孔采用全套管跟进钻机进行引孔,引孔过程中为防止发生地层塌孔,在引孔后及时放入PVC塑料套管。成孔时用水平尺检查钻机机架垂直度,桩机垫平垫稳,钻进中不得发生倾斜和移动,钻孔偏斜率不应超过1%,孔位偏差不大于50mm。
S43、喷射灌浆,向引孔内下设喷管,下喷管须垂直对准孔心,保证喷管提升和旋转,当喷管下至设计深度以下10cm左右开始拌送水泥浆,然后开启高压水及压缩空气,使用高速搅拌机的水泥浆搅拌时间不应少于30s;从制备到使用完毕的时间不超过其初凝时间。
喷嘴达到设计标高后喷射灌浆,先原位停留喷射灌浆3分钟,之后再按照施工工艺要求提升喷管,喷射灌浆由下往上进行作业;灌浆中途拆卸喷管时,搭接段应进行复喷,复喷长度不得小于0.5m。
高压喷射至相对高程-12.0m处停止。
为防止孔间串浆,高压喷射灌浆孔施工时采用跳跃法,相邻两孔的施工间隔时间不小于48h,间距不少于4m。
S44、复喷与回灌,对个别不返浆的高压喷射灌浆孔采取复喷措施。
S5、内侧旋喷桩施工
内侧旋喷桩4同样采用三管法进行作业。内侧旋喷桩4桩径1200mm,桩间距800mm,咬合搭接400mm。内侧旋喷桩4与咬合桩2排距700mm。内侧旋喷桩4与支护桩3排距900mm。内侧旋喷桩4引孔深度16.5m,即从相对高程-12.0m处开始引孔。桩顶标高为-12.0m,桩底标高为-28.5m,灌浆喷射长度16.5m。内侧旋喷桩4和外侧旋喷桩5有效长度相等并且顶底标高一致。
高压喷射灌浆材料选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不少于1000kg/m,水泥浆液的水灰比0.6-1.0。
详细的,灌浆喷射的各项指标如下:
①灌浆压力:40~45Mpa;
②浆液流量:80~110L/min;
③高压水流压力:40~45MPa;
④水流量:80~100L/min;
⑤空气压力:0.7~1.0MPa;
⑥空气流量:0.9~1.2m3/min;
⑦提升速度:10-12cm/min;
⑧旋转速度:6~10r/min;
⑨水泥(P.O 42.5)浆液水灰比为0.8~1.0,浆液中掺加20%膨润土。
内侧旋喷桩4钻机引孔从从-12.0m进行施工,其他方法同外侧旋喷桩5施工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在开挖基坑1四周施工支护桩3,之后在支护桩3内侧施工咬合桩2,咬合桩2施工完毕后在支护桩3外侧施工外侧旋喷桩5,最后在咬合桩2和支护桩3之间施工内侧旋喷桩4,形成由内到外由咬合桩2、内侧旋喷桩4、支护桩3和外侧旋喷桩5组成的止水帷幕。
内侧旋喷桩4和外侧旋喷桩5的桩顶标高高于地下水位线7的距离不小于1m。
本申请选用两排高压喷射灌浆旋喷桩加咬合桩2,在目前基坑已施工支护桩3外侧布置一排三管法高压喷射灌浆旋喷桩,在支护桩3内侧布置一排新三管法高压喷射灌浆旋喷桩,支护桩3内侧高压喷射灌浆旋喷桩内侧再布置一排咬合桩2,咬合桩2与内侧高压喷射灌浆旋喷桩咬合套接,形成搭接止水帷幕,有效提升了基坑的防水挡水能力。
本申请的止水帷幕施工方法尤其适用于砂卵石地层及地下水流速较快地质条件,或基坑开挖过程中因特殊原因水位上涨的情况。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S1、基坑开挖,基坑(1)的槽底(11)低于地下水位线(7),首先将基坑(1)开挖到放坡深度,施工土钉墙(6)进行边坡加固;
S2、支护桩施工,确定好支护桩(3)的孔位,在待开挖基坑(1)的四周从边坡坡底标高处钻进支护桩(3)桩孔至设计标高,桩孔底部低于地层地下水位线(7)和基坑(1)的槽底(11),成桩后支护桩(3)的桩底位于基坑(1)槽底以下,支护桩(3)施工完毕后进行冠梁(8)施工;
S3、咬合桩施工,将基坑(1)继续开挖至地下水位线(7)以上位置,咬合桩(2)位于支护桩(3)内侧并与咬合桩(2)隔开,测量放线,确定好咬合桩(2)的孔位,利用钻机成孔至设计标高,咬合桩(2)底部低于支护桩(3)的底部;成孔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浇筑至槽底(11)上方被在桩顶预留空桩段,咬合桩(2)采用隔桩跳打施工,混凝土初凝后将空桩段回填,成桩后开挖桩间土方剔凿桩头不高于槽底(11)标高并在桩顶铺设碎石垫层;
S4、外侧旋喷桩施工,在支护桩(3)外侧放样定孔,确定外侧旋喷桩(5)孔位,之后利用钻机从地面引孔至设计标高,下设喷管进行高压喷射灌浆,形成外侧旋喷桩(5);外侧旋喷桩(5)的桩顶高于地下水位线(7)且标高与咬合桩(2)的引孔起始标高相同,外侧旋喷桩(5)的桩底低于支护桩(3)的桩底并与咬合桩(2)的桩底标高相同,相邻外侧旋喷桩(5)之间咬合搭接,外侧旋喷桩(5)之间采用跳跃法施工,外侧旋喷桩(5)与支护桩(3)咬合搭接;
S5、内侧旋喷桩施工,内侧旋喷桩(4)位于咬合桩(2)和支护桩(3)之间;测量放线确定内侧旋喷桩(4)孔位,之后利用钻机引孔至设计标高,内侧旋喷桩(4)的引孔起始标高与咬合桩(2)的引孔起始标高相同,下设喷管进行高压喷射灌浆,形成内侧旋喷桩(4);内侧旋喷桩(4)的桩顶高于地下水位线(7)并与引孔起始标高相同,内侧旋喷桩(4)的桩底低于支护桩(3)的桩底并与咬合桩(2)的桩底标高相同,相邻内侧旋喷桩(4)之间咬合搭接,内侧旋喷桩(4)与咬合桩(2)咬合搭接,内侧旋喷桩(4)和外侧旋喷桩(5)有效长度相等并且顶底标高一致;最后将基坑(1)开挖至槽底(11)标高;
其中,内侧旋喷桩(4)和外侧旋喷桩(5)的桩顶标高高于地下水位线(7)的距离不小于1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外侧旋喷桩(5)采用三管法进行作业,喷射灌浆的参数如下:
①灌浆压力:35~40MPa;
②水泥浆流量:70~110L/min;
③高压水压力:35~40MPa;
④水流量:70~100L/min;
⑤空气压力:0.6~0.8MPa;
⑥空气流量:0.8~1.2m3/min;
⑦提升速度为10~12cm/min;
⑧旋转速度为6~10r/min;
⑨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0,浆液中掺加20%膨润土;
在S5中,内侧旋喷桩(4)采用三管法进行作业,喷射灌浆的参数如下:
①灌浆压力:40~45Mpa;
②浆液流量:80~110L/min;
③高压水流压力:40~45MPa;
④水流量:80~100L/min;
⑤空气压力:0.7~1.0MPa;
⑥空气流量:0.9~1.2m3/min;
⑦提升速度:10-12cm/min;
⑧旋转速度:6~10r/min;
⑨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0,浆液中掺加20%膨润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咬合桩(2)采用旋挖钻机成孔,钻孔前先在孔顶安装护筒,钻孔时静态泥浆护壁,持泥浆面不得低于护筒顶40cm,使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缓凝素混凝土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施工,灌浆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为2-6m,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60~200,初凝时间不小于60h,护筒在灌注结束、混凝土初凝前拔出,成桩24h后再施工相邻咬合桩(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 4中,外侧旋喷桩(5)施工布孔时,冠梁(8)上的孔位避开已经施工完的锚杆,引孔时利用PVC套管跟进进行护壁,喷射灌浆由下向上进行,相邻两孔的施工间隔时间不小于48h,间距不少于4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4中,喷射灌浆材料选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不少于850kg/m;在S5中,喷射灌浆材料选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不少于1000kg/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内侧旋喷桩(4)的桩径大于往外侧旋喷桩(5)的桩径,内侧旋喷桩(4)的桩顶标高不低于外侧旋喷桩(5)的桩顶标高,内侧旋喷桩(4)的桩底标高不高于外侧旋喷桩(5)的桩底标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土钉墙(6)坡比为1:0.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护桩(3)桩径800mm,桩间距1600mm;咬合桩(2)桩径为800m,桩间距500mm,咬合搭接300mm;外侧旋喷桩(5)桩径800mm,桩间距530mm,咬合搭接270mm;内侧旋喷桩(4)桩径1200mm,桩间距800mm,咬合搭接40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29261.0A CN113006109B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一种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29261.0A CN113006109B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一种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06109A CN113006109A (zh) | 2021-06-22 |
CN113006109B true CN113006109B (zh) | 2022-09-09 |
Family
ID=76402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29261.0A Active CN113006109B (zh) | 2021-03-02 | 2021-03-02 | 一种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061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22409A (zh) * | 2021-08-06 | 2021-11-09 | 中电建振冲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建筑基坑地下水止水工法 |
CN113636810B (zh) * | 2021-08-09 | 2022-12-09 | 上海圣珑环境修复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垂直防污屏障的帷幕灌浆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50144A (ja) * | 1996-03-15 | 1997-09-22 | Mitsuo Nakayama | 地下室の外防水工法 |
CN204059366U (zh) * | 2014-09-11 | 2014-12-31 |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深基坑内侧堵漏的倾斜式高压旋喷桩 |
CN104499495A (zh) * | 2014-12-23 | 2015-04-08 |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墙 |
CN205012357U (zh) * | 2015-10-12 | 2016-02-03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降水管井结合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的防水结构 |
CN105350544A (zh) * | 2015-09-25 | 2016-02-24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用于含有块石区域的止水帷幕及其施工方法 |
CN105464119A (zh) * | 2014-09-11 | 2016-04-06 |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深基坑内侧堵漏的倾斜式高压旋喷桩及施工方法 |
CN106480889A (zh) * | 2016-11-14 | 2017-03-08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深基坑支护桩补强设计方法 |
CN207846429U (zh) * | 2017-11-20 | 2018-09-11 |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高地下水位、高基岩出露面的基坑支护体系 |
KR102065174B1 (ko) * | 2019-06-11 | 2020-01-10 | 조준성 | 차수형 토류벽 및 그 시공방법 |
CN111560964A (zh) * | 2020-05-29 | 2020-08-21 | 北京市地质工程公司 | 一种基坑后防渗体系施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31470B (zh) * | 2014-12-26 | 2016-05-18 | 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高水位大粒径砂砾石地质深基坑组合支护施工方法 |
-
2021
- 2021-03-02 CN CN202110229261.0A patent/CN1130061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50144A (ja) * | 1996-03-15 | 1997-09-22 | Mitsuo Nakayama | 地下室の外防水工法 |
CN204059366U (zh) * | 2014-09-11 | 2014-12-31 |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深基坑内侧堵漏的倾斜式高压旋喷桩 |
CN105464119A (zh) * | 2014-09-11 | 2016-04-06 |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深基坑内侧堵漏的倾斜式高压旋喷桩及施工方法 |
CN104499495A (zh) * | 2014-12-23 | 2015-04-08 |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墙 |
CN105350544A (zh) * | 2015-09-25 | 2016-02-24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用于含有块石区域的止水帷幕及其施工方法 |
CN205012357U (zh) * | 2015-10-12 | 2016-02-03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降水管井结合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的防水结构 |
CN106480889A (zh) * | 2016-11-14 | 2017-03-08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深基坑支护桩补强设计方法 |
CN207846429U (zh) * | 2017-11-20 | 2018-09-11 |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高地下水位、高基岩出露面的基坑支护体系 |
KR102065174B1 (ko) * | 2019-06-11 | 2020-01-10 | 조준성 | 차수형 토류벽 및 그 시공방법 |
CN111560964A (zh) * | 2020-05-29 | 2020-08-21 | 北京市地质工程公司 | 一种基坑后防渗体系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06109A (zh) | 2021-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20103672A4 (en) |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otary drilling hole-forming and jet mixing cement-soil occlusion curtain piles | |
CN110230309B (zh) | 岩溶区桥梁溶洞桩基施工方法 | |
CN106545005B (zh) | 一种地铁隧道盾构端头的加固体和加固方法 | |
CN107524138B (zh) | 一种超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 |
CN108035335A (zh) | 一种冻结法施工井筒式地下停车库方法 | |
CN113006109B (zh) | 一种强透水地层区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方法 | |
CN102286984A (zh) | 一种止水帷幕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951612A (zh) | 一种地铁隧道盾构端头加固方法 | |
CN113174958A (zh) | 一种劣质地况下临近道路基坑施工方法 | |
CN108755671B (zh) | 一种富水砾砂层三轴搅拌桩施工方法 | |
CN111455988A (zh) | 一种高压旋喷桩的施工方法 | |
CN110747848A (zh) | 砂砾层地基深层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施工方法 | |
CN110616707A (zh) |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 |
CN102235007B (zh) | 上钉下桩组合的深基支护方法 | |
CN113089655A (zh) | 动水环境三管旋喷桩坑内施工方法 | |
CN112282767A (zh) | 一种富水粉细砂地质下盾构端头土体超深加固施工方法 | |
CN112609686A (zh) | 一种填海地质复杂区域三轴搅拌桩加固墩施工方法 | |
CN111270665A (zh) | 三轴搅拌桩施工方法 | |
CN111456021A (zh) | 利用rjp桩逆做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10344418A (zh) | 一种深基坑中支护体系的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
CN115748786A (zh) | 顶管圆形沉井排水下沉施工方法 | |
CN206752413U (zh) | 一种海工驳船作业设备 | |
CN114575355A (zh) | 一种土护降施工方法 | |
CN111560964B (zh) | 一种基坑后防渗体系施工方法 | |
CN114293567A (zh) | 基础筏板嵌入护坡桩提高天然地基承载力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