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2623B - 一种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2623B
CN113002623B CN201911328890.8A CN201911328890A CN113002623B CN 113002623 B CN113002623 B CN 113002623B CN 201911328890 A CN201911328890 A CN 201911328890A CN 113002623 B CN113002623 B CN 1130026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bframe
sub
cross beam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88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02623A (zh
Inventor
王龙强
苏亮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yu Group JSCL
Original Assignee
Hanyu Group JSC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yu Group JSCL filed Critical Hanyu Group JSCL
Priority to CN2019113288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26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2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2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02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2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车辆,其车架(1)包括中车架(12)、前副车架(11)、后副车架(13),前副车架(11)与中车架(12)可拆卸地紧固连接;后副车架(13)与中车架(12)可拆卸地紧固连接。本发明通过将车架(1)分为中车架(12)、前副车架(11)、后副车架(13)三个独立的模块先行制造,然后将该三个独立模块中的前副车架与中车架之间和后副车架与中车架之间可拆卸地紧固连接为一个整体。这样,在客户需求不同的转向系统(9)时,可以只更换前副车架(11);在客户需求不同的悬架系统时,可以更换前副车架(11)及后副车架(13)。提高了车辆改换型号生产及售后服务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车辆,IPC分类可属B62D 21/02或B60P 3/025。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的运输车辆的车身骨架也称车架,一般由纵梁和横梁组成,经由悬挂系统、前桥、后桥支撑在车轮上,起到承重和支撑覆盖件的作用。该车架一般采用焊接工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改型难度大。这样,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车架会根据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选型的不同,需整体重新更换。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结构的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车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车辆,以利改型生产及售后服务。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架,包括中车架、前副车架、后副车架;
所述中车架包括纵梁和横梁,支梁;
所述纵梁为2条及以上数量,且其长度方向与车架中轴线Y方向相同,相对车架中轴面M对称布置的侧纵梁;
所述横梁包括前横梁及后下横梁、后上横梁,前横梁位于纵梁前端,后下横梁、后上横梁位于纵梁后端,且后上横梁位于后下横梁上方,与后下横梁平行;;
所述支梁垂直车架平面P,支撑及固定连接后上横梁;
所述前副车架包括前副车架底架、前悬挂梁和前副车架支梁;
所述前副车架底架包括与车架中轴线Y平行且对称中轴面M布置的前桥梁与1条或以上数量固定连接前桥梁的前副车架横梁;
所述前悬挂梁位于前副车架底架上方,其在车架平面P的投影与车架中轴面M平行且对称车架中轴面M布置;
所述前副车架支梁垂直于前副车架底架,固定连接前副车架底架与前悬挂梁;
所述前副车架与中车架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所述后副车架包括后副车架底架、后悬挂梁和后副车架支梁;
所述后副车架底架包括与车架中轴线Y平行且对称中轴面M布置的后桥梁与1条或以上数量固定连接后桥梁的后副车架横梁;
所述后悬挂梁位于前副车架底架上方,其在车架平面P的投影与车架中轴面M平行且对称中轴面M布置;
所述后副车架支梁垂直于后副车架底架,固定连接后副车架底架与后悬挂梁;
所述后副车架与中车架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本发明通过将车架分为中车架、前副车架、后副车架三个独立的模块先行制造,然后将该三个独立模块中的前副车架与中车架之间和后副车架与中车架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为一个固定的整体。这样,在客户需求不同的转向系统时,可以只更换前副车架;在客户需求不同的悬架系统时,可以只更换前副车架及后副车架,因而提高车辆改换型号生产及售后服务便利性。
进一步的,所述中车架的纵梁还包括1条位于车架中轴面M且其长度方向与车架中轴线Y方向相同的中纵梁。这样,中车架的结构强度得到加强。
进一步的,所述前副车架底架还包括1条位于车架中轴面M且长度方向与车架中轴线Y方向相同的前中纵梁,前中纵梁与前副车架横梁焊接固定,在前中纵梁后端两侧,焊接固定有连接横梁,连接横梁离开中轴面M的两端逐渐向上倾斜接近中车架侧纵梁。
更进一步的,所述前中纵梁两侧的连接横梁与中车架侧纵梁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更进一步的,中车架的侧纵梁套设固定有B1固定支座;B1固定支座内侧端套设有前中纵梁两侧的连接横梁,且采用螺栓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更进一步的,B1固定支座外侧端开有适配中车架侧纵梁的通孔或槽,B1固定支座的内侧端开有适配前中纵梁两侧的连接横梁的凹槽及贯穿槽壁的凹槽通孔。
一方面,前中纵梁的设置可以加强前副车架强度;另一方面,前中纵梁与中车架侧纵梁可拆卸连接固定,可以强化前副车架与中车架的连接,防止前副车架前倾受力导致连接失效。
另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前副车架的前悬挂梁与前副车架支梁采用一条方管弯曲制成,方管下端垂直于前副车架底架,方管上端与车架中轴线Y平行,方管上、下两端通过圆弧过渡。可以减少焊接点,避免工艺可靠性带来的质量风险。
另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后副车架的后悬挂梁与后副车架支梁采用一条方管弯曲制成,方管下端垂直于后副车架底架,方管上端与车架中轴线Y平行,方管上、下两端通过圆弧过渡。可以减少焊接点,避免工艺可靠性带来的质量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前副车架与中车架可拆卸地紧固连接,包括在中车架的前横梁固定设置有A1固定支座,A1固定支座的下端套接设置有前副车架的前连接管或前副车架横梁或前桥梁,且采用螺栓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更进一步的,A1固定支座上端开有适配中车架前横梁的A1通孔或槽,及贯穿孔壁或槽壁的A1通孔螺栓孔;A1固定支座的下端开有适配前副车架的前连接管或前副车架横梁或前桥梁的A1凹腔或槽,及贯穿腔壁或槽壁的A1凹腔通孔。
通过采用A1固定支座套设在中车架前横梁再固定,可以保障连接强度。同理,A1固定支座下端采用通孔或槽与前副车架套设定位再采用螺栓连接,定位及安装容易,易于拆卸,也可以保障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后副车架与中车架可拆卸地紧固连接,包括中车架的后下横梁固定设置有C1固定支座,C1固定支座的下端套接设置有后副车架的后桥梁或后连接管,且采用螺栓可拆卸地紧固连接;还包括中车架的后上横梁固定设置有C2固定支座,后副车架的后悬挂梁套接入C2固定支座后端的C2凹腔,且采用螺栓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更进一步的,:C1固定支座上端开有适配后下横梁的C1通孔或槽,及贯穿孔壁或槽壁的C1通孔螺栓孔;C1固定支座的下端开有适配后副车架的后连接管或后桥梁的C1凹腔或槽,及贯穿腔壁或槽壁的C1凹腔通孔。
更进一步的,C2固定支座前端开有适配中车架的后上横梁的C2通孔或槽,C2固定支座的后端开有适配后副车架的后悬挂梁的C2凹腔或槽,及贯穿腔壁或槽壁的C2凹腔通孔。
通过采用C1固定支座、C2固定支座套设在中车架横梁固定,可以保障连接强度。同理,C1固定支座、C2固定支座的另一端采用通孔或槽与后副车架套设定位再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定位及安装容易,易于拆卸,也可以保障连接强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车轮、后车轮和车架。所述前车轮上设置有前悬挂系统及前桥,并通过前悬挂系统及前桥与前副车架可拆卸地紧固连接;所述后车轮上设置有后悬挂系统及后桥,并通过后悬挂系统及后桥与后副车架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前副车架上固定设置有前悬挂固定块,前悬挂系统与前悬挂固定块采用螺栓、螺母紧固连接;前副车架上固定设置有前连接耳,前桥与前连接耳通过螺栓、螺母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后副车架上固定设置有后悬挂固定块,后悬挂系统与后悬挂固定块采用螺栓、螺母紧固连接;后副车架上固定设置有后连接耳,后桥与后连接耳通过螺栓、螺母紧固连接。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新型低速电动汽车的车架结构模块化设计方式,在原有车架整体焊接工艺基础上,改为分模块先行制造,再采用可拆卸地连接的方式将各模块及前车轮、后车轮连接为整体,达到提高车辆改换型号生产及售后服务的便利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前副车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后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后副车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前副车架与中车架连接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车架与后副车架连接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车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前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前副车架与中车架A1固定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前副车架与中车架B1固定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后副车架与中车架C1固定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后副车架与中车架C2固定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应用实施例1车架的整车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前车轮与前副车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后车轮与后副车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架1,前车轮2,后车轮3,前悬挂系统4,前桥5,后悬挂系统6,后桥7,电动机8,转向系统9,前副车架11,中车架12,后副车架13;
前副车架底架111,前悬挂梁112,前副车架支梁113,前中纵梁114,连接横梁115,连接横梁通孔1151,前连接耳116,前悬挂固定块117,前桥梁1111,前副车架横梁1112,前连接管1113,前连接管通孔1114;
纵梁121,横梁122,支梁123,侧纵梁1211,前横梁1221,前横梁螺栓孔12211,后下横梁1222,后下横梁通孔12221,后上横梁1223,中纵梁1212,A1固定支座124,A1上通孔1241,A1凹腔1242,A1凹腔通孔1243,A1通孔螺栓孔1244,C1固定支座125,C1通孔1251,C1凹腔1252,C1凹腔通孔1253,C1通孔螺栓孔1254,C2固定支座126,C2通孔1261,C2凹腔1262,C2凹腔通孔1263,B1固定支座127,B1通孔1271,B1凹腔1272,B1凹腔通孔1273;
后副车架底架131,后悬挂梁132,后悬挂梁通孔1321,后副车架支梁133,后连接耳134,后悬挂固定块135,后副车架横梁1311,后桥梁1312,后连接管1313,后连接管通孔1314;中轴面M,车架平面P,车架中轴线Y。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说明车架的结构时,从车辆驾驶员落座于驾驶座朝汽车的行驶方向而言,以前方作为前方向或前侧、以后方作为后方向或后侧、以左侧方作为左方向或左侧、以右侧方作为右方向或右侧、以驾驶员头部作为上方向或上侧、以驾驶员脚部作为下方向或下侧来进行说明。图14是一款低速电动车整车结构,其中:使左右两侧车轮对称的中间面称为车架1的中轴面M;经过中车架12最上沿的水平面称为车架平面P,中轴面M与车架平面P的交线称为车架中轴线Y。
图14是一款低速电动车整车结构,由前车轮2、后车轮3、车架1、电动机8(未图示)和转向系统9(未图示)组成,车架1由三个独立模块前副车架11、中车架12和后副车架13组成,前副车架11与中车架12可拆卸地紧固连接在一起,后副车架13与中车架12可拆卸地紧固连接在一起。前车轮2通过前悬挂系统4、前桥5与前副车架11可拆卸地紧固连接在一起,后车轮3通过后悬挂系统6、后桥7与后副车架13可拆卸地紧固连接在一起。以上各组件及连接结构在下文会详细给以描述,其它结构与传统车辆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车架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架,包括中车架12、前副车架11、后副车架13。前副车架底架111与中车架前横梁122可拆卸地紧固连接,后副车架底架131与中车架后下横梁123可拆卸地紧固连接,后副车架的后悬挂梁132与中车架后上横梁124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综上所述,一方面,通过前副车架11与中车架12之间、后副车架13与中车架12之间采用可拆卸地紧固连接代替焊接固定,可以避免车架1整体固化,非破坏不可拆卸的问题,通过装配不同型号的前副车架11与后副车架13,就可以更换不同的转向方式,及更换不同的悬架系统,派生出不同的产品系列,从而减少新车型的开发时间、试验验证时间,提升了车辆改换型号生产及售后服务的便利性。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车架结构,所述中车架12包括纵梁121和横梁122,支梁123;
纵梁为4条长度方向与车架中轴线Y方向相同,相对车架中轴面M对称布置的侧纵梁1211;
所述横梁122包括位于纵梁前后两端,与纵梁固定连接的前横梁1221及后下横梁1222,位于后下横梁1222上方,与后下横梁平行的后上横梁1223;
所述支梁123垂直车架平面P,支撑及固定连接于后上横梁1223;在本实施例1中,2条支梁123的下端垂直且焊接固定于靠近车架中轴面的2条侧纵梁1211上,上端与中车架后上横梁1223焊接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梁下端也可以与中车架的后下横梁1222焊接固定连接。
纵梁121和横梁122,支梁123的材料采用标准件方管或角铁,优选30mm×50mm的方管。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前副车架结构,所述前副车架11包括前副车架底架111、前悬挂梁112和前副车架支梁113;
前副车架底架111包括2条与车架中轴面M平行且对称车架中轴面M布置的前桥梁1111与位于前桥梁前端及后端的焊接固定连接前桥梁的前副车架横梁1112。在本实施例1中,在前桥梁后端,焊接固定设置有2个前连接管1113,前连接管1113垂直于前桥梁1111,前连接管1113上端开设有2个及以上用于穿设螺栓的前连接管通孔1114,用于与A1固定支座124可拆卸地紧固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前连接管1113,A1固定支座124直接与前桥梁1111或前副车架横梁1112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本实施例1的前悬挂梁112数量为2条,与车架中轴面M平行且对称中轴面M布置,在前悬挂梁112前后端,各采用1条前副车架横梁1112对其焊接固定。在其它实施例中,在前悬挂梁112间也可以采用1条或以上数量前副车架横梁1112对其进行焊接固定。本实施例1的前副车架支梁113数量为4条,前后各2条,垂直于前副车架底架111,焊接固定连接前副车架底架111与底架上方的前副车架横梁111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前副车架支梁113可以是其它数量,如前后各1,前1后2,前2后1等能对前副车架底架111与底架上方的前副车架横梁1112起可靠固定连接作用的数量。另外,前副车架支梁113也可以焊接固定连接前副车架底架111与底架上方的前悬挂梁112。
作为可实现的另一种方式,见图3a,前副车架的前悬挂梁112可与前副车架支梁113采用同一条方管弯曲制成,方管下端垂直固定于前副车架底架111,方管上端与车架中轴线Y平行,方管上、下两端通过圆弧过渡。
前副车架底架111、前悬挂梁112和前副车架支梁113的材料采用标准件方管或角铁,优选30mm×50mm的方管。
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前桥梁1111固定设置有连接前桥5的前连接耳116,前悬挂梁112固定设置有安装前悬挂系统4的前悬挂固定块117。本实施例1采用焊接固定,其它实施例也可以采用螺接固定。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后副车架结构,包括后副车架底架131、后悬挂梁132和后副车架支梁133;
所述后副车架底架131包括2条与车架中轴线Y平行且对称布置的后桥梁1312与1条或以上数量固定连接后桥梁1312的后副车架横梁1311。作为可实现的一种方式,在本实施例1中,见图4所示,采用1条后副车架横梁1311设置在后桥梁1312后端,且与后桥梁1312焊接固定连接。在后桥梁前端上部,垂直焊接固定设置有2个后连接管1313,后连接管上端开设有2个以上或以上数量用于穿设螺栓的后连接管通孔1314,用于与C1固定支座125可拆卸地紧固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后连接管1313,C1固定支座125直接与后桥梁1312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本实施例1的后悬挂梁132数量为2条,与车架中轴面M平行且对称中轴面M布置,后副车架支梁133垂直焊接固定于后副车架底架131且与后悬挂梁132焊接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在后悬挂梁132的前端或后端,可以采用后副车架横梁1311对其焊接固定连接,以加强连接强度。
作为可实现的另一种方式,见图4a,后悬挂梁132与后副车架支梁133可以采用同一条方管弯曲制成,方管下端垂直于后副车架底架,方管上端与车架中轴线Y平行,方管上、下两端通过圆弧过渡。
后副车架底架131、后悬挂梁132和后副车架支梁133的材料采用标准件方管或角铁,优选30mm×50mm的方管。
进一步的,如图16所示,后桥梁1312固定设置有连接后桥的后连接耳134,后悬挂梁132固定设置有安装后悬挂系统6的后悬挂固定块135。本实施例1采用焊接固定,其它实施例也可以采用螺接固定。
如图10所示,A1固定支座(124)上端开有适配中车架前横梁(1221)的A1上通孔(1241),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适配中车架前横梁的槽,A1上通孔(1241)或槽的侧壁开有穿越螺栓的上通孔螺栓孔(1244)。A1固定支座(124)的下端开有适配前副车架底架(111)的前连接管(1113)的A1凹腔(1242)及贯穿该腔腔壁的A1凹腔通孔(1243)。在其它实施例中,A1固定支座(124)的下端也可以是开有适配前副车架底架111的前桥梁1111或前副车架横梁1112或前连接管1113的槽。
本实施例1的前副车架11与中车架12的连接结构见图5,2个A1固定支座124通过A1上通孔(1241)套设在中车架的前横梁1221上,并采用螺栓穿过A1上通孔螺栓孔1244及前横梁螺栓孔12211紧固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也可以采用焊接固定连接。前副车架11的前连接管1113套接入固定在中车架前横梁1221上的A1固定支座124的下端A1凹腔1242内,再用螺栓穿过腔壁的A1凹腔通孔1243及前连接管通孔1114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如图12所示,C1固定支座(125)上端开有适配中车架后下横梁(1222)的C1通孔(1251),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适配中车架后下横梁(1222)的槽,C1通孔(1251)或槽的侧壁开有穿越螺栓的C1通孔螺栓孔(1254)。C1固定支座125的下端开有适配后副车架底架(131)的后连接管(1313)的C1凹腔(1252),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适配后副车架底架(131)的后桥梁(1312)或后连接管(1313)的槽。C1凹腔(1252)或槽的侧壁开有可穿设螺栓的C1凹腔通孔(1253)。
如图13所示,C2固定支座(126)前端开有适配中车架后上横梁(1223)的C2通孔(1261),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适配中车架后上横梁(1223)的槽。C2固定支座(126)的后端开有适配后副车架(13)的后悬挂梁(132)的C2凹腔(1262),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适配后副车架(13)的后悬挂梁(132)的槽。C2凹腔(1262)或槽的侧壁开有可穿设螺栓的C2凹腔通孔(1263)。
本实施例1的后副车架13与中车架12的连接结构见图6,2个C1固定支座125通过C1通孔1251套设在中车架的后下横梁1222上,再采用螺栓穿过C1通孔螺栓孔(1244)及后下横梁通孔12221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也可以采用焊接固定。后副车架13的后连接管1313套接入C1固定支座125的下端C1凹腔1252内,再用螺栓穿过腔壁的C1凹腔通孔1263及后连接管通孔1314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2个C2固定支座126通过C2通孔1261套设在中车架的后上横梁1223上,再采用焊接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也可以采用螺丝连接固定。后副车架13的后悬挂梁132套接入C2固定支座126的后端C2凹腔1262内,再用螺栓穿过腔壁的C2凹腔通孔1263及后悬挂梁通孔1321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车架实施例2
本实施例2的车架整体结构见图7所示,与实施例1的主要变化是前副车架11增加了前中纵梁114及中车架12增加了中纵梁1212,以及前副车架11的前中纵梁114与中车架12的连接结构。
中车架结构见图8,所述中车架12仍然包括纵梁121和横梁122,支梁123;
所述纵梁121包括1条位于车架中轴面且其长度方向与车架中轴线方向相同的中纵梁1212及4条长度方向和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侧纵梁1211,侧纵梁1211相对车架中轴面对称布置;
中车架12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前副车架结构,所述前副车架11包括前副车架底架111、前悬挂梁112和前副车架支梁113;
所述前副车架底架111包括1条位于车架中轴面M且平行于车架中轴线Y的前中纵梁114,2条与车架中轴线Y平行且对称中轴面M布置的前桥梁1111与2条设置于前桥梁1111两端,且与其焊接固定连接的前副车架横梁1112。前中纵梁114与前副车架横梁1112焊接固定,在前中纵梁114后端两侧,焊接固定有连接横梁115,连接横梁115离开中轴面端逐渐向上倾斜接近中车架侧纵梁1211。连接横梁115接近中车架侧纵梁1211的两端开设有用于螺栓穿越的连接横梁通孔1151。
前副车架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B1固定支座127外侧端开有适配中车架侧纵梁1211的B1通孔(1271),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适配侧纵梁1211的槽,B1固定支座127通过B1通孔1271或槽套设在侧纵梁1211上。B1固定支座127的内侧端开有适配前副车架11的连接横梁115的B1凹槽1272及贯穿槽壁的B1凹槽通孔1273。
前副车架111的前中纵梁114与中车架12的连接见图7,B1固定支座127通过B1通孔1271套设在最接近中纵梁1212两侧的侧纵梁1211上,本实施例2中,B1固定支座127采用焊接紧固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前副车架11的连接横梁115两端套设入B1固定支座127内侧端的B1凹槽1272内,再采用螺栓穿过连接横梁通孔1151及B1凹槽通孔1273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前车轮2与前副车架11的连接结构见图15,前车轮2安装有前悬挂系统4,前副车架11的前悬挂梁112固定设置有前悬挂固定块117,前悬挂系统4与前悬挂固定块117采用螺母紧固连接。前车轮2还安装有前桥5,前副车架11的前桥梁1111固定设置有前连接耳116,前桥5与前连接耳116通过螺栓、螺母紧固连接。
后车轮3与后副车架13的连接结构见图16,后车轮3安装有后悬挂系统6,后副车架13的后悬挂梁132固定设置有后悬挂固定块135,后悬挂系统6与后悬挂固定块135采用螺母紧固连接。后车轮3还安装有后桥7,后副车架13的后桥梁1312固定设置有后连接耳134,后桥7与后连接耳134通过螺栓、螺母紧固连接。
本发明的可拆卸地紧固连接方式除采用螺栓、螺母连接外,也可采用螺钉。此外,铆接也是相比焊接容易拆卸且可无损的方式,可视为本发明的可拆卸地紧固连接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车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车架(12)、前副车架(11)、后副车架(13)和如下结构:
——所述中车架(12)包括纵梁(121)和横梁(122),支梁(123);
——所述纵梁(121)为2条或以上数量,其长度方向与车架中轴线Y方向相同,所述纵梁(121)包括相对车架中轴面M对称布置的侧纵梁(1211);
——所述横梁(122)包括前横梁(1221)及后下横梁(1222)、后上横梁(1223),前横梁(1221)位于纵梁(121)前端,后下横梁(1222)、后上横梁(1223)位于纵梁(121)后端,且后上横梁(1223)位于后下横梁(1222)上方,与后下横梁(1222)平行;
——所述支梁(123)垂直车架平面P,支撑及固定连接后上横梁(1223);
——所述前副车架(11)包括前副车架底架(111)、前悬挂梁(112)和前副车架支梁(113);
——所述前副车架底架(111)包括与车架中轴线Y平行且对称中轴面M布置的前桥梁(1111)与1条或以上数量固定连接前桥梁(1111)的前副车架横梁(1112),所述前副车架底架(111)还包括1条位于车架中轴面M且长度方向与车架中轴线Y方向相同的前中纵梁(114),前中纵梁(114)与前副车架横梁(1112)焊接固定,在前中纵梁(114)后端两侧,焊接固定有连接横梁(115),该连接横梁(115)离开中轴面M的两端逐渐向上倾斜接近中车架侧纵梁(1211),并与中车架侧纵梁(1211)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所述前悬挂梁(112)位于前副车架底架(111)上方,其在车架平面P的投影与车架中轴面M平行且对称车架中轴面M布置;
——所述前副车架支梁(113)垂直于前副车架底架(111),固定连接前副车架底架(111)与前悬挂梁(112);
——所述前副车架(11)与中车架(12)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所述后副车架(13)包括后副车架底架(131)、后悬挂梁(132)和后副车架支梁(133);
——所述后副车架底架(131)包括与车架中轴线Y平行且对称中轴面M布置的后桥梁(1312)与1条或以上数量固定连接后桥梁(1312)的后副车架横梁(1311);
——所述后悬挂梁(132)位于后副车架底架(131)上方,其在车架平面P的投影与车架中轴面M平行且对称中轴面M布置;
——所述后副车架支梁(133)垂直于后副车架底架(131),固定连接后副车架底架(131)与后悬挂梁(132);
——所述后副车架与中车架通过上下两层可拆卸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车架(12)的纵梁(121)还包括1条位于车架中轴面M且其长度方向与车架中轴线Y方向相同的中纵梁(12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梁(115)与中车架侧纵梁(1211)可拆卸地紧固连接具体为:中车架的侧纵梁(1211)套设固定有B1固定支座(127);B1固定支座(127)内侧端套设前中纵梁(114)两侧的连接横梁(115),并采用螺栓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B1固定支座(127)外侧端开有适配中车架侧纵梁(1211)的通孔或槽,B1固定支座(127)的内侧端开有适配前中纵梁(114)两侧的连接横梁(115)的凹槽(1272)及贯穿槽壁的凹槽通孔(127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前副车架的前悬挂梁(112)与前副车架支梁(113)采用一条方管弯曲制成,方管下端垂直于前副车架底架(111),方管上端与车架中轴线Y平行,方管上、下两端通过圆弧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后副车架的后悬挂梁(132)与后副车架支梁(133)采用一条方管弯曲制成,方管下端垂直于后副车架底架(131),方管上端与车架中轴线Y平行,方管上、下两端通过圆弧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11)与中车架(12)可拆卸地紧固连接,包括在中车架(12)的前横梁(1221)固定设置有A1固定支座(124),A1固定支座(124)的下端套接设置有前副车架(11)的前连接管(1113)或前副车架横梁(1112)或前桥梁(1111),且采用螺栓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A1固定支座(124)上端开有适配中车架前横梁(1221)的A1通孔(1241)或槽,及贯穿孔壁或槽壁的A1通孔螺栓孔(1244);A1固定支座(124)的下端开有适配前副车架(11)的前连接管(1113)或前副车架横梁(1112)或前桥梁(1111)的A1凹腔(1242)或槽,及贯穿腔壁或槽壁的A1凹腔通孔(124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13)与中车架(12)可拆卸地紧固连接,包括中车架(12)的后下横梁(1222)固定设置有C1固定支座(125),C1固定支座(125)的下端套接设置有后副车架(13)的后桥梁(1312)或后连接管(1313),且采用螺栓可拆卸地紧固连接;还包括中车架(12)的后上横梁(1223)固定设置有C2固定支座(126),后副车架(13)的后悬挂梁(132)套接入C2固定支座(126)后端的C2凹腔(1262),且采用螺栓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C1固定支座(125)上端开有适配后下横梁(1222)的C1通孔(1251)或槽,及贯穿孔壁或槽壁的C1通孔螺栓孔(1254);C1固定支座(125)的下端开有适配后副车架(13)的后连接管(1313)或后桥梁(1312)的C1凹腔(1252)或槽,及贯穿腔壁或槽壁的C1凹腔通孔(1263)。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车架,其特征在于:C2固定支座(126)前端开有适配中车架(12)的后上横梁(1223)的C2通孔(1261)或槽,C2固定支座(126)的后端开有适配后副车架(13)的后悬挂梁(132)的C2凹腔(1262)或槽,及贯穿腔壁或槽壁的C2凹腔通孔(1263)。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轮(2)、后车轮(3)和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车架(1);所述前车轮(2)上设置有前悬挂系统(4)及前桥(5),并通过前悬挂系统(4)及前桥(5)与前副车架(11)可拆卸地紧固连接;所述后车轮(3)上设置有后悬挂系统(6)及后桥(7),并通过后悬挂系统(6)及后桥(7)与后副车架(13)可拆卸地紧固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车辆,其特征在于:前副车架(11)上固定设置有前悬挂固定块(117),前悬挂系统(4)与前悬挂固定块(117)采用螺栓、螺母紧固连接;前副车架(11)上固定设置有前连接耳(116),前桥(5)与前连接耳(116)通过螺栓、螺母紧固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车辆,其特征在于:后副车架(13)上固定设置有后悬挂固定块(135),后悬挂系统(6)与后悬挂固定块(135)采用螺栓、螺母紧固连接;后副车架(13)上固定设置有后连接耳(134),后桥(7)与后连接耳(134)通过螺栓、螺母紧固连接。
CN201911328890.8A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车辆 Active CN1130026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8890.8A CN113002623B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8890.8A CN113002623B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2623A CN113002623A (zh) 2021-06-22
CN113002623B true CN113002623B (zh) 2022-04-01

Family

ID=76381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8890.8A Active CN113002623B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262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72405Y (zh) * 2008-09-16 2009-07-15 江苏大红成莱宝驰机车制造有限公司 四轮微型车车架
CN104192215A (zh) * 2014-09-04 2014-12-10 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TWM501390U (zh) * 2014-10-09 2015-05-21 Univ Nat Pingtung Sci & Tech 模組化電動車車架結構
CN204805240U (zh) * 2015-07-03 2015-11-25 王宝 高强度方管连接件
CN109204475A (zh) * 2018-11-16 2019-01-15 上海图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成型多用途车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72405Y (zh) * 2008-09-16 2009-07-15 江苏大红成莱宝驰机车制造有限公司 四轮微型车车架
CN104192215A (zh) * 2014-09-04 2014-12-10 山东宝雅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TWM501390U (zh) * 2014-10-09 2015-05-21 Univ Nat Pingtung Sci & Tech 模組化電動車車架結構
CN204805240U (zh) * 2015-07-03 2015-11-25 王宝 高强度方管连接件
CN109204475A (zh) * 2018-11-16 2019-01-15 上海图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成型多用途车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2623A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4068B (zh) 车身后部构造
CN103687779A (zh) 用于驱动装置的、包含集成支架的轴支座
CN113184052B (zh) 一种兼顾后轮转向的五连杆铝合金后副车架
CN110406596B (zh) 一种客车用后桥段车架
CN212529814U (zh) 全地形车及其车架
CN113002623B (zh) 一种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车辆
CN205087022U (zh) 采用新型铸造支座的管横梁总成
CN201325538Y (zh) 三轮摩托车车架
CN217435924U (zh) 全地形车
CN201882196U (zh) 越野摩托车车架
CN211543692U (zh) 全地形车及其第一副车架
CN210707612U (zh) 一种高性能轻量化电动车副车架
CN203766973U (zh) 三轮摩托车
CN209833770U (zh) 商用车的纵梁总成
CN114056430A (zh) 一种平台化后副车架结构
CN201792955U (zh) 摩托车车架后部结构
CN101947987B (zh) 一种越野摩托车车架
CN201033613Y (zh) 三轮摩托车车架
CN201261521Y (zh) 正三轮摩托车车架
CN211442490U (zh) 全地形车及其车架
CN211442491U (zh) 全地形车及其顶棚架
CN103661711B (zh) 发动机前置的三轮摩托车
CN212267628U (zh) 一种钢铝副车架结构
CN210309802U (zh) 全地形车
CN214356451U (zh) 一种陆用滑行车的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