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主动散热型新能源电池保护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创新也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电池就是使用新能源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的新型汽车电池,新能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会在其外侧设有保护壳体。
现有的新能源电池保护设备大多较为简单,在进行使用时,通常是使用散热风扇加速电池设备的表面空气流动,从而将热量带走,这样的散热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散热方式单一,散热效果差,而且无法利用保护设备壳体进行有效的散热,在空气进行流动时,由于没有过滤作用,电池表面容易沾染灰尘,这样造成灰尘堆积减少散热效果,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散热型新能源电池保护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散热型新能源电池保护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主动散热型新能源电池保护设备,包括保护设备底板,所述保护设备底板的四角处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通过螺栓将保护设备底板固定在车辆底盘上,所述保护设备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外壳体,所述保护设备底板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散热座,所述散热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位于保护外壳体的内腔中,所述保护外壳体的背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保护外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两组出风槽,所述保护外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进风散热块,所述进风散热块的内部设有内腔,所述进风散热块的内腔与进风口相连通,所述进风散热块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主散热扇,所述进风散热块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卡槽,所述矩形卡槽内活动插接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空座,所述保护外壳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定位块,所述中空座上设有与定位块相对应的固定机构,所述保护外壳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所述保护设备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副散热扇,所述副散热扇的风向正对于散热鳍片上。
优选的,所述电池本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线缆,所述保护外壳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线管,所述连接线缆穿过线管并向外延伸。
优选的,所述线管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弹簧,所述防护弹簧活动套接在连接线缆上。
优选的,所述散热鳍片位于两组出风槽之间,所述散热鳍片由一块金属散热板和多组散热片组成,多组散热片平行且均固定在金属散热板的侧壁上,金属散热板固定连接在保护外壳体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保护外壳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保护设备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侧板,两组所述侧板分别与两组顶板固定相连,所述顶板、侧板、保护外壳体和保护设备底板之间形成了通风散热方形管道,所述散热鳍片位于顶板、侧板、保护外壳体和保护设备底板之间形成的通风散热方形管道内。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滑块,所述中空座的内部设有内腔,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中空座的内腔中,所述定位块的侧壁开设有定位圆孔。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抵紧弹簧,所述抵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优选的,所述滑块远离抵紧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插杆,所述定位插杆远离滑块的一端穿过中空座向外延伸并活动插接在定位圆孔内。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推拉杆,所述中空座的背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推拉杆滑动连接在中空座的滑槽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散热型新能源电池保护设备,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主动散热型新能源电池保护设备,在进行使用时,采用了多重散热方式,而且多重散热方式之间配合,保证散热效果,首先电池本体发出的热量会通过保护外壳体内部的空气传递至外界,然后电池本体发出的热量也可以传递至散热座上,然后由散热座传递至保护设备底板上,进而传递至护外壳体和散热鳍片上进行散热,在外界冷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保护外壳体的内腔时,会由过滤网板进行过滤,避免灰尘进入保护外壳体的内腔,因此可防止后期灰尘堆积在电池本体表面造成散热效果差的问题,而且设置的副散热扇工作后,大大增加了散热鳍片将热量传导至空气的能力,保证了散热过程快速进行,并且副散热扇还加速了出风槽的空气流动,将出风槽排出的热空气吹走,避免了出风槽处的热量堆积在散热鳍片上,从而保证装置主体的散热能力,该装置的主动散热能力好。
2、该主动散热型新能源电池保护设备,过滤网板可进行快速拆装,因此,在过滤网板堆积灰尘后或网孔里可能堵塞灰尘,这样便于后期将过滤网板拆下清理或更换,从而保证了进风口能够稳定进风,保证散热稳定,使用者在进行拆装过滤网板的操作时,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因此能够满足使用者需求。
3、该主动散热型新能源电池保护设备,通过设置的线管可对连接线缆进行防护,保证连接线缆与保护外壳体之间稳定卡接,通过设置的防护弹簧,可以保证对连接线缆与线管之间的接口处设置防护,避免连接线缆与线管的接口处弯折过度从而造成的破皮或受损的现象,防护弹簧能够在连接线缆弯曲时提供支撑,设置的顶板、侧板、保护外壳体和保护设备底板之间形成的通风散热方形管道,可增加副散热扇将气流进行集中并吹出的能力,保证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过滤网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B部分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滑块的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保护外壳体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出风槽的结构图。
图中:1、保护设备底板;101、固定孔;2、保护外壳体;201、线管;202、防护弹簧;3、散热座;4、电池本体;401、连接线缆;5、进风口;6、出风槽;7、进风散热块;701、矩形卡槽;8、主散热扇;9、过滤网板;10、中空座;1001、滑块;1002、抵紧弹簧;1003、定位插杆;1004、推拉杆;11、定位块;1101、定位圆孔;13、散热鳍片;14、副散热扇;15、顶板;16、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8所示,一种主动散热型新能源电池保护设备,包括保护设备底板1,保护设备底板1的四角处开设有固定孔101,固定孔101通过螺栓将保护设备底板1固定在车辆底盘上,保护设备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外壳体2,保护设备底板1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散热座3,散热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池本体4,电池本体4位于保护外壳体2的内腔中,保护外壳体2的背面开设有进风口5,保护外壳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两组出风槽6,保护外壳体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进风散热块7,进风散热块7的内部设有内腔,进风散热块7的内腔与进风口5相连通,进风散热块7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主散热扇8,进风散热块7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卡槽701,矩形卡槽701内活动插接有过滤网板9,过滤网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空座10,保护外壳体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定位块11,中空座10上设有与定位块11相对应的固定机构,保护外壳体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13,保护设备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副散热扇14,副散热扇14的风向正对于散热鳍片13上,在进行使用时,采用了多重散热方式,而且多重散热方式之间配合,保证散热效果,首先电池本体4发出的热量会通过保护外壳体2内部的空气传递至外界,然后电池本体4发出的热量也可以传递至散热座3上,然后由散热座3传递至保护设备底板1上,进而传递至护外壳体2和散热鳍片13上进行散热,在外界冷空气通过进风口5进入保护外壳体2的内腔时,会由过滤网板9进行过滤,避免灰尘进入保护外壳体2的内腔,因此可防止后期灰尘堆积在电池本体4表面造成散热效果差的问题,而且设置的副散热扇14工作后,大大增加了散热鳍片13将热量传导至空气的能力,保证了散热过程快速进行,并且副散热扇14还加速了出风槽6的空气流动,将出风槽6排出的热空气吹走,避免了出风槽6处的热量堆积在散热鳍片13上,从而保证装置主体的散热能力,该装置的主动散热能力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电池本体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线缆401,保护外壳体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线管201,连接线缆401穿过线管201并向外延伸,通过设置的线管201可对连接线缆401进行防护,保证连接线缆401与保护外壳体2之间稳定卡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线管20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弹簧202,防护弹簧202活动套接在连接线缆401上,通过设置的防护弹簧202,可以保证对连接线缆401与线管201之间的接口处设置防护,避免连接线缆401与线管201的接口处弯折过度从而造成的破皮或受损的现象,防护弹簧202能够在连接线缆401弯曲时提供支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散热鳍片13位于两组出风槽6之间,散热鳍片13由一块金属散热板和多组散热片组成,多组散热片平行且均固定在金属散热板的侧壁上,金属散热板固定连接在保护外壳体2的侧壁上,多组散热片之间形成空隙,增加空气接触面积,同时缩小装置体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保护外壳体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顶板15,保护设备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侧板16,两组侧板16分别与两组顶板15固定相连,顶板15、侧板16、保护外壳体2和保护设备底板1之间形成了通风散热方形管道,散热鳍片13位于顶板15、侧板16、保护外壳体2和保护设备底板1之间形成的通风散热方形管道内,设置的顶板15、侧板16、保护外壳体2和保护设备底板1之间形成的通风散热方形管道,可增加副散热扇14将气流进行集中并吹出的能力,保证散热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在进行使用时,此装置设置的保护外壳体2可便于对电池本体4发出的热量进行多重散热,且散热效果好,首先,第一重散热,电池本体4发出的热量会通过保护外壳体2内部的空气传递至外界,具体过程为,主散热扇8工作产生风力,从而将外界冷空气传送至保护外壳体2的内腔中,在传送时,空气中的灰尘会通过过滤网板9进行过滤,保护外壳体2的内腔中的热空气会通过出风槽6排出,实现了将电池本体4发出的热量带走。
第二重散热,电池本体4发出的热量会传递至散热座3上,然后由散热座3传递至保护设备底板1上,进而由保护设备底板1传递至保护外壳体2上,保护外壳体2可以将热量传递至散热鳍片13上,通过设置的散热鳍片13可以增大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并使得外界空气将热量带走。
当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13上时,设置的副散热扇14工作后,可以加速热量的散失过程,副散热扇14将冷空气吹至散热鳍片13的缝隙中,这样大大增加了散热鳍片13将热量传导至空气的能力,保证了散热过程快速进行,并且副散热扇14还加速了出风槽6的空气流动,将出风槽6排出的热空气吹走,避免了出风槽6处的热量堆积在散热鳍片13上,从而保证装置主体的散热能力,该装置的主动散热能力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此装置在进行使用时,采用了多重散热方式,而且多重散热方式之间配合,保证散热效果,首先电池本体4发出的热量会通过保护外壳体2内部的空气传递至外界,然后电池本体4发出的热量也可以传递至散热座3上,然后由散热座3传递至保护设备底板1上,进而传递至护外壳体2和散热鳍片13上进行散热,在外界冷空气通过进风口5进入保护外壳体2的内腔时,会由过滤网板9进行过滤,避免灰尘进入保护外壳体2的内腔,因此可防止后期灰尘堆积在电池本体4表面造成散热效果差的问题,而且设置的副散热扇14工作后,大大增加了散热鳍片13将热量传导至空气的能力,保证了散热过程快速进行,并且副散热扇14还加速了出风槽6的空气流动,将出风槽6排出的热空气吹走,避免了出风槽6处的热量堆积在散热鳍片13上,从而保证装置主体的散热能力,该装置的主动散热能力好。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8所示,一种主动散热型新能源电池保护设备,包括保护设备底板1,保护设备底板1的四角处开设有固定孔101,固定孔101通过螺栓将保护设备底板1固定在车辆底盘上,保护设备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外壳体2,保护设备底板1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散热座3,散热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池本体4,电池本体4位于保护外壳体2的内腔中,保护外壳体2的背面开设有进风口5,保护外壳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两组出风槽6,保护外壳体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进风散热块7,进风散热块7的内部设有内腔,进风散热块7的内腔与进风口5相连通,进风散热块7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主散热扇8,进风散热块7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卡槽701,矩形卡槽701内活动插接有过滤网板9,过滤网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中空座10,保护外壳体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定位块11,中空座10上设有与定位块11相对应的固定机构,保护外壳体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13,保护设备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副散热扇14,副散热扇14的风向正对于散热鳍片13上,此装置设置的过滤网板9可进行快速拆装,因此,在过滤网板9堆积灰尘后或网孔里可能堵塞灰尘,这样便于后期将过滤网板9拆下清理或更换,从而保证了进风口5能够稳定进风,保证散热稳定,使用者在进行拆装过滤网板9的操作时,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因此能够满足使用者需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固定机构包括滑块1001,中空座10的内部设有内腔,滑块1001滑动连接在中空座10的内腔中,定位块11的侧壁开设有定位圆孔1101,设置的滑块1001可稳定的沿着中空座10的内腔滑动,不会发生方向偏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滑块1001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滑块1001之间固定连接有抵紧弹簧1002,抵紧弹簧1002处于压缩状态,设置的抵紧弹簧1002处于压缩状态,其反作用力作用于两组滑块1001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滑块1001远离抵紧弹簧10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插杆1003,定位插杆1003远离滑块1001的一端穿过中空座10向外延伸并活动插接在定位圆孔1101内,当定位插杆1003插接在定位圆孔1101内时,完成对过滤网板9和中空座10的安装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滑块100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推拉杆1004,中空座10的背面开设有滑槽,推拉杆1004滑动连接在中空座10的滑槽内,设置的推拉杆1004便于使用者拉动滑块1001和定位插杆1003。
本发明在使用时,过滤网板9可进行快速拆装,因此,在过滤网板9堆积灰尘后或网孔里可能堵塞灰尘,这样便于后期将过滤网板9拆下清理或更换,从而保证了进风口5能够稳定进风,保证散热稳定,使用者在进行拆装过滤网板9的操作时,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因此能够满足使用者需求。
在进行过滤网板9的安装时,首先可将两组推拉杆1004拉动,推拉杆1004带动滑块1001滑动并压缩抵紧弹簧1002,滑块1001带动定位插杆1003运动,当定位插杆1003缩入至中空座10的内腔时,此时直接将过滤网板9对准矩形卡槽701并插入,完全插入后,过滤网板9带动中空座10卡入两组定位块11之间,此时可松手推拉杆1004,抵紧弹簧1002会拉伸并推动滑块1001运动,并使得滑块1001带动定位插杆1003插入定位圆孔1101内,从而实现对过滤网板9的安装固定,后期拆下过滤网板9时,与上述安装固定过程反之即可。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