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4635A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44635A CN112944635A CN202110138647.0A CN202110138647A CN112944635A CN 112944635 A CN112944635 A CN 112944635A CN 202110138647 A CN202110138647 A CN 202110138647A CN 112944635 A CN112944635 A CN 1129446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w point
- point temperature
- air supply
- air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0008—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air-humidif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空调的换热器与送风口之间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空调的工作模式;根据工作模式、送风露点温度以及露点温度设定值,自动控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以使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本发明基于送风露点温度和露点温度设定值自动控制室内环境的温湿度,能够更准确保证送风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实现温度和湿度的高精度控制,并且无需使用高成本的设备来保证控制精度,降低了空调的开发成本,控制方法简单有效,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能够极大地提高室内环境温湿度的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大多数应用在温度和湿度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例如,在重要档案保存、电子工业、仪器仪表、精密器械、食品饮料、高效机房等场合均有广泛应用。室内环境主要需求为温度、湿度的控制,温度和湿度这两个参数是相互关联的。空气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制冷、制热、加湿、除湿等过程,上述几个空气处理过程往往同时进行,有制热加湿、制冷加湿、制冷除湿等处理。
但是,普通恒温恒湿机组的温湿度控制精度较低,温湿度精度无法满足一些高精密的要求。而精度较高的机组一般成本较高,利用高成本的设备和适当的控制方法可以做到恒温恒湿的目的,但是成本过高导致用户难以接受。并且,控制过程一般采用温度或湿度优先级判别,对空气进行处理,往往处理效果不理想。
针对现有技术中恒温恒湿机组的温湿度控制精度低且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恒温恒湿机组的温湿度控制精度低且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的换热器与送风口之间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空调的工作模式;根据所述工作模式、送风露点温度以及露点温度设定值,自动控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以使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
可选的,根据所述工作模式、送风露点温度以及露点温度设定值,控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以使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包括: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比较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若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减去所述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增大所述换热器的阀门开度;若所述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减去所述送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加热装置,并根据送风湿度调节加湿装置;若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减去所述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
可选的,根据所述工作模式、送风露点温度以及露点温度设定值,控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以使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包括: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按照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比较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若所述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减去所述送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增大所述换热器的阀门开度;若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减去所述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加热装置,并根据送风湿度调节加湿装置;若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减去所述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
可选的,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加热装置,包括:按照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检测送风温度是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若送风温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则保持所述加热装置的当前档位不变;若送风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范围,则减小所述加热装置的档位;若送风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范围,则增大所述加热装置的档位。
可选的,根据送风湿度调节加湿装置,包括:按照第四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检测送风湿度是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若送风湿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则保持所述加湿装置的当前档位不变;若送风湿度高于设定湿度范围,则减小所述加湿装置的档位;若送风湿度低于设定湿度范围,则增大所述加湿装置的档位。
可选的,根据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包括:获取所述换热器后露点温度;计算所述送风露点温度与所述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若所述送风露点温度与所述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处于预设容差精度范围内,则确定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装置,所述空调的换热器与送风口之间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空调的工作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作模式、送风露点温度以及露点温度设定值,自动控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以使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比较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减去所述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增大所述换热器的阀门开度;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减去所述送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加热装置,并根据送风湿度调节加湿装置;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减去所述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基于送风露点温度和露点温度设定值自动控制室内环境的温湿度,能够更准确保证送风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实现温度和湿度的高精度控制,并且无需使用高成本的设备来保证控制精度,降低了空调的开发成本,控制方法简单有效,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能够极大地提高室内环境温湿度的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恒湿组合式空调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恒湿组合式空调自动控制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
参考图1,恒温恒湿组合式空调包括:换热器10(可以是表面式换热器)、加热装置20(可以是电加热装置)、加湿装置30(可以是电极加湿装置)、风机40、风管50和自动控制装置60。其中,加热装置20可以采用交流接触器分档位控制调节;加湿装置30可以采用比例型调节;风机40用于提供送风的动力;风管50是送风风管,连接有送风口。在换热器10后面设置有换热器后温度传感器101和换热器后湿度传感器102,换热器后温度传感器101用于检测换热器后温度,换热器后湿度传感器102用于检测换热器后湿度。上述组合式空调还设置有送风温度传感器501和送风湿度传感器502,送风温度传感器501用于检测送风温度,送风湿度传感器502用于检测送风湿度。上述组合式空调还可以包括回风温度传感器和回风湿度传感器,设置于室内,分别用于检测回风温度和回风湿度。组合式空调在夏季进行制冷,在冬季进行制热,空调的换热器与送风口之间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具体的,组合式空调对新风和回风进行混合后,经过换热器进行换热,还可以通过加热装置对换热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和/或者通过加湿装置对换热后的空气进行加湿,实现空气处理,结合控制方法,满足高精度需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检测的温度和湿度,计算得到相应的露点温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表示露点温度的检测位置,可以是送风、回风或换热器后,Tdx表示x处的露点温度,RHx表示x处的湿度,Tx表示x处的温度。例如,若Tdx为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则RHx为换热器后湿度,Tx为换热器后温度。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确定空调的工作模式。
S202,根据工作模式、送风露点温度以及露点温度设定值,自动控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以使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
其中,空调的工作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送风露点温度可以直接通过设置于送风处的露点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得到,也可以根据检测的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计算得到,具体可通过上述公式进行计算。露点温度设定值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是指送风露点温度与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偏差处于允许的精度范围内,此时可以认为达到恒温恒湿状态。
本实施例的空调控制方法,基于送风露点温度和露点温度设定值自动控制室内环境的温湿度,能够更准确保证送风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实现温度和湿度的高精度控制,并且无需使用高成本的设备来保证控制精度,降低了空调的开发成本,控制方法简单有效,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能够极大地提高室内环境温湿度的控制精度。
下面分别对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的自动控制进行说明。
(1)制冷模式
刚进入制冷模式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均可以按照设定的初始开度或初始档位运行,然后根据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和调整。
根据工作模式、送风露点温度以及露点温度设定值,控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以使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包括:在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比较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若送风露点温度减去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增大换热器的阀门开度;若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减去送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加热装置,并根据送风湿度调节加湿装置;若送风露点温度减去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根据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
其中,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控制需求进行预先设置。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是指制冷模式下的露点温度设定值。预设阈值是考虑空调系统元器件检测精度而设置的数值,预设阈值为正数,例如,预设阈值可以取值为0.1至0.5范围内的任意值。通过比较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在每种比较结果下执行对应的操作后,均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等到下一周期的到来,以再次比较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实现循环控制。
制冷模式是将温度较高的空气处理到低温度。制冷模式下,若送风露点温度值减去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表示露点温度偏高,换热能力不够,由于夏季制冷工况下换热器中的介质温度较低(例如介质可以是温度较低的冷水),因此可以增大换热器的阀门开度,增大介质流量,增强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以达到降温目的。若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减去送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表示送风露点温度已经基本满足制冷需求,不需要换热制冷,此时可以利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同时对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进一步调节,以使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实现高精度控制需求。若送风露点温度减去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表示送风露点温度与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偏差较小,可以进一步根据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从而更准确保证送风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实现温度和湿度的高精度控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加热装置,包括:按照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检测送风温度是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若送风温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则保持加热装置的当前档位不变;若送风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范围,则减小加热装置的档位;若送风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范围,则增大加热装置的档位。
其中,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控制需求进行预先设置。设定温度范围可以根据送风温度设定值与送风温度的精度来确定,例如,送风温度设定值为20℃,送风温度的精度为±0.3,则设定温度范围为19.7℃~20.3℃。通过对送风温度与设定温度范围的比较,在每种比较结果下对加热装置的档位进行操作之后,均按照第三预设时间间隔等待下一周期的到来,以再次检测送风温度是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实现送风温度的循环精准控制。
本实施方式基于送风温度控制加热装置,使得送风温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内,实现送风温度的高精度控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送风湿度调节加湿装置,包括:按照第四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检测送风湿度是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若送风湿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则保持加湿装置的当前档位不变;若送风湿度高于设定湿度范围,则减小加湿装置的档位;若送风湿度低于设定湿度范围,则增大加湿装置的档位。
其中,第四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控制需求进行预先设置。设定湿度范围可以根据送风湿度设定值与送风湿度的精度来确定,例如,送风湿度设定值为65%,送风湿度的精度为±4%,则设定湿度范围为61%~69%。送风温度设定值与送风湿度设定值共同决定送风露点温度设定值。实际的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的改变,影响实际的送风露点温度。通过对送风湿度与设定湿度范围的比较,在每种比较结果下对加湿装置的档位进行操作之后,均按照第四预设时间间隔等待下一周期的到来,以再次检测送风湿度是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实现送风湿度的循环精准控制。加湿装置可以是比例型调节的电极加湿装置,因此,对加湿装置的档位调节体现为调节加湿装置的阀门开度。
本实施方式基于送风湿度控制加湿装置,使得送风湿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内,实现送风湿度的高精度控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包括:获取换热器后露点温度;计算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若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处于预设容差精度范围内,则确定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若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未处于预设容差精度范围内,表示二者偏差较大,返回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比较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步骤。
其中,换热器后露点温度是指经过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露点温度,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可以直接通过设置于换热器后的露点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得到,也可以根据检测的换热器后温度和换热器后湿度计算得到,具体可通过上述公式进行计算。预设容差精度范围是指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允许偏差,例如,可以是[-0.4,0.4]。
用送风露点温度作为控制目标,实际上露点温度设定值控制的是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在制冷模式下,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到送风口之间的这段路径,会存在温升和损耗,导致送风出现温度偏差。因此本实施方式通过比较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在送风露点温度与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且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处于预设容差精度范围内的情况下,认为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能够克服温升和损耗导致的温度偏差,确定整个系统在精度范围内,从而能够更准确保证送风温湿度。
(2)制热模式
刚进入制热模式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均可以按照设定的初始开度或初始档位运行,然后根据下述方式进行控制和调整。
根据工作模式、送风露点温度以及露点温度设定值,控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以使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包括:在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按照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比较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若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减去送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增大换热器的阀门开度;若送风露点温度减去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加热装置,并根据送风湿度调节加湿装置;若送风露点温度减去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根据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
其中,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控制需求进行预先设置。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是指制热模式下的露点温度设定值。预设阈值是考虑空调系统元器件检测精度而设置的数值,预设阈值为正数,例如,预设阈值可以取值为0.1至0.5范围内的任意值。通过比较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在每种比较结果下执行对应的操作后,均按照第二预设时间间隔等到下一周期的到来,以再次比较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实现循环控制。
制热模式是将温度较低的空气处理到高温度。制热模式下,若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减去送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表示露点温度偏低,换热能力不够,由于冬季制热工况下换热器中的介质温度较高(例如介质可以是热水),因此可以增大换热器的阀门开度,增大介质流量,增强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以达到升温目的。若送风露点温度减去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表示送风露点温度已经基本满足制热需求,不需要通过换热来制热,此时可以利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同时对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进一步调节,以使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实现高精度控制需求。若送风露点温度减去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表示送风露点温度与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偏差较小,可以进一步根据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从而更准确保证送风的温度和湿度,实现温度和湿度的高精度控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加热装置,包括:按照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检测送风温度是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若送风温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则保持加热装置的当前档位不变;若送风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范围,则减小加热装置的档位;若送风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范围,则增大加热装置的档位。
其中,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控制需求进行预先设置。设定温度范围可以根据送风温度设定值与送风温度的精度来确定,例如,送风温度设定值为24℃,送风温度的精度为±0.3,则设定温度范围为23.7℃~24.3℃。需要说明的是,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的送风温度设定值的具体取值可以是不同的,相应的,设定温度范围也不同。通过对送风温度与设定温度范围的比较,在每种比较结果下对加热装置的档位进行操作之后,均按照第三预设时间间隔等待下一周期的到来,以再次检测送风温度是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实现送风温度的循环精准控制。
本实施方式基于送风温度控制加热装置,使得送风温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内,实现送风温度的高精度控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送风湿度调节加湿装置,包括:按照第四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检测送风湿度是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若送风湿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则保持加湿装置的当前档位不变;若送风湿度高于设定湿度范围,则减小加湿装置的档位;若送风湿度低于设定湿度范围,则增大加湿装置的档位。
其中,第四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控制需求进行预先设置。设定湿度范围可以根据送风湿度设定值与送风湿度的精度来确定,例如,送风湿度设定值为70%,送风湿度的精度为±4%,则设定湿度范围为66%~74%。送风温度设定值与送风湿度设定值共同决定送风露点温度设定值。实际的送风温度和送风湿度的改变,影响实际的送风露点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的送风湿度设定值的具体取值可以是不同的,相应的,设定湿度范围也不同。通过对送风湿度与设定湿度范围的比较,在每种比较结果下对加湿装置的档位进行操作之后,均按照第四预设时间间隔等待下一周期的到来,以再次检测送风湿度是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实现送风湿度的循环精准控制。加湿装置可以是比例型调节的电极加湿装置,因此,对加湿装置的档位调节体现为调节加湿装置的阀门开度。
本实施方式基于送风湿度控制加湿装置,使得送风湿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内,实现送风湿度的高精度控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包括:获取换热器后露点温度;计算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若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处于预设容差精度范围内,则确定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若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未处于预设容差精度范围内,表示二者偏差较大,返回按照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比较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的步骤。
其中,换热器后露点温度是指经过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露点温度,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可以直接通过设置于换热器后的露点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得到,也可以根据检测的换热器后温度和换热器后湿度计算得到,具体可通过上述公式进行计算。预设容差精度范围是指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允许偏差,例如,可以是[-0.4,0.4]。
用送风露点温度作为控制目标,实际上露点温度设定值控制的是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在制热模式下,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到送风口之间的这段路径,会存在温降和损耗,导致送风出现温度偏差。因此本实施方式通过比较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在送风露点温度与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且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处于预设容差精度范围内的情况下,认为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能够克服温降和损耗导致的温度偏差,确定整个系统在精度范围内,从而能够更准确保证送风温湿度。
在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之后,当检测到送风露点温度偏差大时,再次启动对送风露点温度和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判断,重新开始下一轮的循环控制。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对上述空调控制方法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术语解释,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恒温恒湿组合式空调的自动控制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S11:自动控制装置60判别该恒温恒湿组合式空调是处于制冷过程还是制热过程。若自动控制装置60判别出进行供冷,则进行步骤S21;若自动控制装置60判别出进行供热,则进行步骤S31。
S21:在自动控制装置60调控中,控制换热器10开启,进入制冷模式。自动控制装置60以t1循环时间(相当于上述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判断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Td设冷)与送风露点温度(Td送)比对,若Td送―Td设冷>△Td,则进行步骤S22;若Td设冷-Td送>△Td,则进行步骤S23;若|Td设冷-Td送|≤△Td,则进行步骤S24。△Td相当于上述预设阈值。
S22:自动控制装置60根据PID算法控制换热器10的阀门开度,具体可以是增大换热器10的阀门开度,然后重复步骤S21的判断。
S23:自动控制装置60同时通过PID算法调节加热装置20的档位以及加湿装置30的开度,并重复步骤S21的判断。
具体的,加热装置可以是管式设计的电加热装置,分档位调节,用于控制温度。在T1时间循环检测周期内(相当于上述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循环检测送风温度是否满足要求(即是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内),开启加热装置后,若送风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则保持加热装置的档位开度不变;若送风温度过高,则减小加热装置的档位(例如关小一档);若送风温度过低,则增大加热装置的档位(例如开大一档)。
加湿装置可以是电极加湿装置,其控制阀门一般为比例型控制,用于控制湿度。在T2时间循环检测周期内(相当于上述第四预设时间间隔),循环检测送风湿度是否满足要求(即是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内),若送风湿度在设定湿度范围内,则保持加湿装置的阀门开度不变;若送风湿度过高,则减小加湿装置的阀门开度;若送风湿度过低,则增大加湿装置的阀门开度。
S24:自动控制装置60判别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是否在预设容差精度范围△Td1内,若是,则进入步骤S25;若否,则重复步骤S21的判断。
S25:自动控制装置60确定送风露点温度与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偏差满足系统的控制精度,达到恒温恒湿的状态。自动控制装置60继续自动控制运行,当房间负荷变化等因素导致送风露点温度偏差大时,启动S21的判断,重新开始下一轮的循环控制。
S31:在自动控制装置60调控中,控制换热器10开启,进入制热模式。自动控制装置60以t2循环时间(相当于上述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判断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Td设热)与送风露点温度(Td送)比对,若Td设热-Td送>△Td,则进行步骤S32;若Td送-Td设热>△Td,则进行步骤S33;若|Td设热-Td送|≤△Td,则进行步骤S34。△Td相当于上述预设阈值。
S32:自动控制装置60根据PID算法控制换热器10的阀门开度,具体可以是增大换热器10的阀门开度,然后重复步骤S31的判断。
S33:自动控制装置60同时通过PID算法调节加热装置20的档位以及加湿装置30的阀门开度,并重复步骤S31的判断。
具体的,加热装置可以是管式设计的电加热装置,分档位调节,用于控制温度。在T1时间循环检测周期内(相当于上述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循环检测送风温度是否满足要求(即是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内),开启加热装置后,若送风温度在设定温度范围内,则保持加热装置的档位开度不变;若送风温度过高,则减小加热装置的档位(例如关小一档);若送风温度过低,则增大加热装置的档位(例如开大一档)。
加湿装置可以是电极加湿装置,其控制阀门一般为比例型控制,用于控制湿度。在T2时间循环检测周期内(相当于上述第四预设时间间隔),循环检测送风湿度是否满足要求(即是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内),若送风湿度在设定湿度范围内,则保持加湿装置的阀门开度不变;若送风湿度过高,则减小加湿装置的阀门开度;若送风湿度过低,则增大加湿装置的阀门开度。
S34:自动控制装置60判别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是否在预设容差精度范围△Td1内,若是,则进入步骤S35;若否,则重复步骤S31的判断。
S35:自动控制装置60确定送风露点温度与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偏差满足系统的控制精度,达到恒温恒湿的状态。自动控制装置60继续自动控制运行,当房间负荷变化等因素导致送风露点温度偏差大时,启动S31的判断,重新开始下一轮的循环控制。
上述应用于恒温恒湿组合式空调的自动控制方法,能够同时调节温度和湿度,在普通恒温恒湿机回风温湿度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对送风温湿度与换热器后温湿度比对,并采用露点温度控制方式,从而更准确保证送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简单有效,且用露点温度控制,在控制系统成本的情况下,能够极大地提高室内温湿度精度范围控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该空调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实现。该空调控制装置相当于上述自动控制装置60。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41,用于确定空调的工作模式;
控制模块42,用于根据工作模式、送风露点温度以及露点温度设定值,自动控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以使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
可选的,控制模块42包括:
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在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比较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送风露点温度减去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增大换热器的阀门开度;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减去送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加热装置,并根据送风湿度调节加湿装置;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若送风露点温度减去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根据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
可选的,控制模块42包括:
第二比较单元,用于在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按照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比较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若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减去送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增大换热器的阀门开度;
第四控制单元,用于若送风露点温度减去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加热装置,并根据送风湿度调节加湿装置;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若送风露点温度减去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根据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
可选的,第二控制单元或第四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检测子单元,用于按照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检测送风温度是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
第一控制子单元,用于若送风温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则保持加热装置的当前档位不变;若送风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范围,则减小加热装置的档位;以及,若送风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范围,则增大加热装置的档位。
可选的,第二控制单元或第四控制单元包括:
第二检测子单元,用于按照第四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检测送风湿度是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
第二控制子单元,用于若送风湿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则保持加湿装置的当前档位不变;若送风湿度高于设定湿度范围,则减小加湿装置的档位;以及,若送风湿度低于设定湿度范围,则增大加湿装置的档位。
可选的,第一判断单元或第二判断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换热器后露点温度;
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
确定子单元,用于若送风露点温度与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处于预设容差精度范围内,则确定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
上述空调控制装置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具备执行空调控制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的换热器与送风口之间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空调的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工作模式、送风露点温度以及露点温度设定值,自动控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以使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工作模式、送风露点温度以及露点温度设定值,控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以使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包括: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比较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
若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减去所述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增大所述换热器的阀门开度;
若所述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减去所述送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加热装置,并根据送风湿度调节加湿装置;
若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减去所述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工作模式、送风露点温度以及露点温度设定值,控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以使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包括: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按照第二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比较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
若所述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减去所述送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增大所述换热器的阀门开度;
若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减去所述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加热装置,并根据送风湿度调节加湿装置;
若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减去所述第二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加热装置,包括:
按照第三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检测送风温度是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
若送风温度处于设定温度范围,则保持所述加热装置的当前档位不变;
若送风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范围,则减小所述加热装置的档位;
若送风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范围,则增大所述加热装置的档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送风湿度调节加湿装置,包括:
按照第四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检测送风湿度是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
若送风湿度处于设定湿度范围,则保持所述加湿装置的当前档位不变;
若送风湿度高于设定湿度范围,则减小所述加湿装置的档位;
若送风湿度低于设定湿度范围,则增大所述加湿装置的档位。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包括:
获取所述换热器后露点温度;
计算所述送风露点温度与所述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
若所述送风露点温度与所述换热器后露点温度的差值处于预设容差精度范围内,则确定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
7.一种空调控制装置,所述空调的换热器与送风口之间设置有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空调的工作模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作模式、送风露点温度以及露点温度设定值,自动控制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加湿装置,以使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满足控制精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按照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周期性比较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和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减去所述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增大所述换热器的阀门开度;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减去所述送风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送风温度调节加热装置,并根据送风湿度调节加湿装置;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减去所述第一露点温度设定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根据所述送风露点温度和换热器后露点温度判断所述送风露点温度是否满足控制精度。
9.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38647.0A CN112944635A (zh) | 2021-02-01 | 2021-02-01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38647.0A CN112944635A (zh) | 2021-02-01 | 2021-02-01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44635A true CN112944635A (zh) | 2021-06-11 |
Family
ID=76241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38647.0A Withdrawn CN112944635A (zh) | 2021-02-01 | 2021-02-01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44635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27740A (zh) * | 2021-12-29 | 2022-05-03 |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077052A (zh) * | 2022-05-13 | 2022-09-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制冷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
CN115077005A (zh) * | 2022-05-13 | 2022-09-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17795A (ja) * | 2000-05-09 | 2001-11-16 | Techno Ryowa Ltd | 空気調和機及び湿度制御方法 |
CN101029881A (zh) * | 2007-03-23 | 2007-09-05 | 浙江大学 | 组合式空调露点温度的测量与控制方法 |
CN101737897A (zh) * | 2008-11-10 | 2010-06-16 | 黄逸林 | 空间环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其使用的控制装置 |
CN208566995U (zh) * | 2018-05-30 | 2019-03-01 | 上海誉德新能源建设有限公司 | 用于酒窖恒温空调系统的露点控制系统 |
-
2021
- 2021-02-01 CN CN202110138647.0A patent/CN112944635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17795A (ja) * | 2000-05-09 | 2001-11-16 | Techno Ryowa Ltd | 空気調和機及び湿度制御方法 |
CN101029881A (zh) * | 2007-03-23 | 2007-09-05 | 浙江大学 | 组合式空调露点温度的测量与控制方法 |
CN101737897A (zh) * | 2008-11-10 | 2010-06-16 | 黄逸林 | 空间环境温湿度控制方法及其使用的控制装置 |
CN208566995U (zh) * | 2018-05-30 | 2019-03-01 | 上海誉德新能源建设有限公司 | 用于酒窖恒温空调系统的露点控制系统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27740A (zh) * | 2021-12-29 | 2022-05-03 |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外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077052A (zh) * | 2022-05-13 | 2022-09-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制冷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
CN115077005A (zh) * | 2022-05-13 | 2022-09-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44635A (zh)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 |
US9261288B2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djusting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 |
US20170097165A1 (en) | Ventilation device | |
CN107192089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空调器和计算机设备 | |
US20170159964A1 (en) | Ventilation device | |
CN102538148B (zh) | 通信机房风量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7525217B (zh) |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9323377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
CN108800488B (zh) | 一种水系统空调控制方法 | |
US20080277488A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VAC Systems | |
CN105650811A (zh) | 控制空调室内机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21077682A1 (zh) | 用于家用电器的加湿方法、控制装置及家用电器 | |
CN108644968B (zh) | 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8613326B (zh) | 空调系统及其智能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 |
CN203454321U (zh) | 一种节能型可调风量防结露空调系统 | |
CN108592353B (zh) | 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8826599B (zh) | 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KR102104054B1 (ko) | 실내 상황에 적응하여 풍량 조절하는 공조 시스템 | |
CN109463941A (zh) | 恒温恒湿系统 | |
CN110411027B (zh) | 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7940546A (zh) | 供水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JP2011075194A (ja) | 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 |
CN103759391A (zh) | 一种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及提高室内温湿度精度的控制方法 | |
CN110715356B (zh) | 用于家用电器的加湿方法、控制装置及家用电器 | |
CN115406091B (zh) | 串联式温湿度控制水路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与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1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