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5950B - 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75950B CN112875950B CN202110074188.4A CN202110074188A CN112875950B CN 112875950 B CN112875950 B CN 112875950B CN 202110074188 A CN202110074188 A CN 202110074188A CN 112875950 B CN112875950 B CN 1128759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ater
- heat exchanger
- tank
-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3651 drink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5000020188 drinking water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134 recircul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223 reverse osmo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004 Quartz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21536 Zeo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dioxosilane;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Al]O[Al]=O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108 ultra-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57 zeoli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NWUYHJFMYQTDRP-UHFFFAOYSA-N 1,2-bis(ethenyl)benzene;1-ethenyl-2-ethylbenzene;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C=CC=C1.CCC1=CC=CC=C1C=C.C=CC1=CC=CC=C1C=C NWUYHJFMYQTDR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456 ion exchange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303 ion-exchange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2070 germicid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123 defe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505 fresh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44 precipi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Chemical compound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00605 Virus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385 heavy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ZAMOUSCENKQFHK-UHFFFAOYSA-N Chl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l] ZAMOUSCENKQFH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WSOTUBLDIXVET-UHFFFAOYSA-N Dihydrogen sulfide Chemical compound S RWSOTUBLDIXVE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9140 Tritic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07 Triti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29 ammonia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52616 bacterial pathoge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0 chl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1 chl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22 drin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5 groundwate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037 hydrogen sulf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42 ion exchan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92 poly(sulf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28—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humid ai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10/0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10/10—PV power plants; Combinations of PV energy systems with other systems for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cluding a supplementary source of electric power, e.g. hybrid diesel-PV energy systems
- H02S10/12—Hybrid wind-PV energy syste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inorganic sorb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02F1/3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on-exchan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ultrafiltration or microfiltr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及制造方法,包括新能源转换模块、空气制水装置、水处理装置、储水装置、智能控制模块、辅助能源模块、空气参数监测模块和设备箱体,新能源转换模块和辅助能源模块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控制连接,空气制水装置设备箱体内部,且空气制水装置与所述水处理装置连接,水处理装置与所述储水装置连接,空气参数监测模块设置在设备箱体,辅助能源模块与空气参数监测模块。本发明通过能源转换装置将新能源转换为稳定电力输出供给空气制水装置,可以在海岛、边防、沙漠、偏远农村等缺电地区使用,同时制水效率高,且制取的水经过净化处理可直接饮用,解决了缺电缺水地区人民的日常饮用水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及制造方法,属于空气制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球上淡水资源储备越来越少。我国的水资源总量约为2.7×1012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淡水供给问题仍然是一个难题。对于水资源匮乏的山区和农村地区,长途运输饮用水成本较高;对于特殊地区如沙漠、海岛或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区等,获取直饮水难度较大,净水技术尚未成熟,净水成本较高。因此,空气直接制取安全饮用水对保障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现有的小型空气制水装置,需要连接市电运行,制水效率高达2.5度电/升,制水效率低,制水量较小,不适用偏远缺电地区,制水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及制造方法,可以高效率地从空气中制取水并净化形成可直接饮用的安全饮用水,制水成本低,制水量大。
本发明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包括新能源转换模块、空气制水装置、水处理装置、储水装置、智能控制模块、辅助能源模块、空气参数监测模块和设备箱体,其中,
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包括第一蓄电池和能源控制器,所述能源控制器上设有电源接口和电能输出接口,新能源电源通过电源接口与能源控制器进行连接,所述能源控制器的电能输出接口分别与第一蓄电池的电能输入接口、第一变频压缩机、第二变频压缩机、进风口轴流式风机、再循环轴流风机和出风口轴流式风机电气连接;
所述辅助能源模块包括第二蓄电池和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所述第二蓄电池与辅助能源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辅助能源控制模块分别与人机交互单元、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第一紫外线灭菌灯和第二紫外线灭菌灯供电控制连接;
所述空气参数监测模块包括环境监测仪和信号处理传输器,所述环境监测仪以螺栓紧固的方式连接在设备箱体外部,所述环境监测仪与信号处理传输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传输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人机交互单元和中央处理器,所述人机交互单元与所述中央处理器控制连接,所述人机交互单元的人机交互面板安装在设备箱体的设备箱体外壳上,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信号处理传输器信号传输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能源控制器和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控制连接;
所述空气制水装置设置在设备箱体内部,且所述空气制水装置与所述水处理装置连接,所述水处理装置与所述储水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设备箱体包括进风口挡板、回流隔板、出风口挡板、第一换热器左端支架、第一换热器右端支架、第二换热器左端支架、第二换热器右端支架、取水隔板、空气流道下隔板、空气流道上隔板、设备箱体外壳;所述设备箱体外壳的内部设有空气流道上隔板和空气流道下隔板,所述设备箱体外壳内部中间设有回流隔板,且所述回流隔板与所述空气流道上隔板相互垂直,所述回流隔板、空气流道下隔板和空气流道上隔板将设备箱体内部分隔成三个空气腔室,包括第一空气腔室、第二空气腔室和第三空气腔室,且第一空气腔室和第三空气腔室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空气腔室设置在第一空气腔室和第三空气腔室下方,所述第一空气腔室的设备箱体外壳侧边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有进风口挡板,所述第三空气腔室的设备箱体外壳侧边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有出风口挡板,所述取水隔板设置在设备箱体外壳上,与设备箱体外壳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空气制水装置包括水分子选择性薄膜、四个进风口轴流式风机、再循环轴流风机、四个出风口轴流式风机、第一新型换热器、第二新型换热器、第一变频压缩机、第二变频压缩机、第一风冷式冷凝器、第二风冷式冷凝器、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集水槽、第一空气腔室、第二空气腔室和第三空气腔室;
四个所述进风口轴流式风机排列设置在进风口处,四个所述出风口轴流式风机排列设置在出风口处,所述再循环轴流风机设置在所述回流隔板上,所述水分子选择性薄膜设置在第一空气腔室的进风口处,且位于进风口轴流式风机和进风口挡板之间;
所述第一新型换热器分别通过第一换热器左端支架和第一换热器右端支架安装在第一空气腔室和第二空气腔室之间,所述第二新型换热器分别通过第二换热器左端支架和第二换热器右端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三空气腔室和第二空气腔室之间;
所述集水槽倾斜安装在第二空气腔室中,且位于第一新型换热器和第二新型换热器下方,且所述集水槽的倾斜下端与水处理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变频压缩机、第二变频压缩机、第一风冷式冷凝器、第二风冷式冷凝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均以螺栓紧固的方式与支撑骨架固定连接设置在空气流道下隔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变频压缩机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第一风冷式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风冷式冷凝器通过制冷剂管道与第一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第一新型换热器的冷媒进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新型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管道连接第一变频压缩机,组成封闭的第一制冷剂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变频压缩机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第二风冷式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风冷式冷凝器通过制冷剂管道与第二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第二新型换热器的冷媒进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新型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管道连接第二变频压缩机,组成封闭的第二制冷剂循环管路;
四个所述进风口轴流式风机、再循环轴流风机、四个出风口轴流式风机、第一变频压缩机、第二变频压缩机分别与所述能源控制器电气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透明水路管、第一紫外线灭菌灯、过滤器、第一循环水泵,所述透明水路管一端与集水槽的倾斜下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出口与第一循环水泵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水泵与储水装置中的储水箱连通;所述第一紫外线灭菌灯安装在透明水路管一侧,用于杀菌消毒。
优选地,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罐、第二过滤罐、第三过滤罐、第四过滤罐和第五过滤罐,第一过滤罐、第二过滤罐、第三过滤罐、第四过滤罐和第五过滤罐的型号一致,且均包含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过滤罐的进水口与所述集水槽的倾斜下端通过透明水路管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罐的出水口与第二过滤罐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罐的出水口与第三过滤罐的进水口连通,第三过滤罐的出水口与第四过滤罐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四过滤罐的出水口与第五过滤罐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五过滤罐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水泵与储水装置的储水箱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罐为粗过滤预处理滤罐,滤芯成分为石英砂层和PP棉聚丙烯纤维;所述第二过滤罐为多介质吸附滤罐,滤芯成分为颗粒活性炭、麦饭石矿化烧结球或沸石矿化烧结球;所述第三过滤罐为紫外灭菌滤罐,滤芯填充UF超滤膜,罐底部安装有紫外消毒灯;所述第四过滤罐为离子交换树脂滤罐,所述第五过滤罐为RO反渗透滤罐。
优选地,所述储水装置包括储水箱、压力传感器、第二循环水泵、出水阀和第二紫外线灭菌灯,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储水箱内部,所述第二紫外线灭菌灯安装在储水箱顶部,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分别连接出水阀与储水箱的出水口,所述出水阀安装在取水隔板上。
优选地,所述设备箱体还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以焊接的方式与箱体外壳内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所述辅助能源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水处理装置和所述储水装置中的储水箱和第二循环水泵分别以螺栓紧固的方式与支撑骨架固定连接。
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制造方法,具体制水方法如下:
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中的能源控制器通过电源接口与新能源电源连接,所述能源控制器的电能输出接口与第一蓄电池的电能输入接口连接,对第一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所述能源控制器的电能输出接口分别与第一变频压缩机、第二变频压缩机、进风口轴流式风机、再循环轴流式风机、出风口轴流式风机、第一风冷式冷凝器和第二风冷式冷凝器电气连接,为其提供电流;
所述辅助能源模块中的第二蓄电池分别为中央处理器、人机交互单元、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第一紫外线灭菌灯、第二紫外线灭菌灯提供稳定电源;
第一新型换热器和第二新型换热器的管道内流出的气态制冷剂分别进入第一变频压缩机和第二变频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后分别进入第一风冷式冷凝器和第二风冷式冷凝器;在第一风冷式冷凝器和第二风冷式冷凝器强制散热的作用下,制冷剂通过冷凝器的管道进行热传导,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去,使自身达到接近冷凝温度;接近冷凝温度的高压制冷剂分别流经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被降压成为低压的液体;进一步,液态的制冷剂流入第一新型换热器和第二新型换热器中,通过第一新型换热器和第二新型换热器与流经换热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自身达到蒸发温度吸热蒸发,成为气态制冷剂;气态的制冷剂分别进入第一变频压缩机和第二变频压缩机中被压缩,形成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在进风口轴流风机和出风口轴流风机的作用下,常温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第一空气腔室后,从第一空气腔室流经第一新型换热器进入第二空气腔室,空气与第一新型换热器内表面进行换热,空气温度降低到当前大气压下对应的露点温度之后继续下降,空气中的水分会以结露的形式析出凝结在第一新型换热器内表面;空气从第二空气腔室通过第二新型换热器进行换热后流入第三空气腔室,空气温度被进一步降低,空气中的水分也进一步被析出;第三空气腔室的部分干冷空气,通过再循环轴流风机回流到第一空气腔室,对刚进入第一空气腔室的常温湿空气进行预冷,回收部分空气余热,节约能源;大量流经第一新型换热器和第二新型换热器的空气析出的水分凝结成水滴,水滴会在重力势能的牵引下自然下落至集水槽;
倾斜安装的集水槽收集的水滴汇聚成水流后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流入水处理装置的透明水路管内,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紫外线灭菌灯开启对透明水管中的水进行杀菌,从透明水路管流出的水经第一循环水泵输送到过滤器,即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罐、第二过滤罐、第三过滤罐、第四过滤罐、第五过滤罐进行水过滤;
随后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循环水泵启动,将过滤器中水送入储水箱中,同时,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紫外线灭菌灯开启,对储水箱中的水进行杀菌消毒,当储水箱水位降低至最低水位,压力传感器传输一个低电压信号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控制辅助能源控制模块关闭第二紫外线灭菌灯,人机交互面板接收到用户取水指令,将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发出指令控制辅助能源控制模块启动第二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将饮用水从储水箱中泵出,最后通过出水阀流出;
空气参数监测模块每隔5分钟检测一次空气的温度和绝对湿度,将空气的温度和绝对湿度的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传输器,信号处理传输器进一步处理数据得到包括空气焓值和空气相对湿度的空气状态参数,将计算结果通过RS485通讯方式传输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空气参数计算得到制冷剂最佳蒸发温度,并与实际制冷剂蒸发温度进行比较后,输出控制指令给能源控制器,从而控制第一变频压缩机和第二变频压缩机调节变频压缩机转速,改变制冷剂蒸发温度;
中央处理器将能源供应情况、实时环境参数、实时储水量、实时蓄电池储电量以及两个紫外线灭菌灯的亮灭情况的数据传输给人机交互单元,并在人机交互面板进行显示,使用者通过人机交互面板由中央处理器给辅助能源控制模块发送指令,控制第二循环水泵的启停,实现对出水量的控制。
优选地,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的新能源驱动控制方法如下:
外部新能源电力输出接口与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电源接口连接,新能源转换模块根据输入的新能源电力类型、是否连接电网以及是否具有蓄电池储能装置,自动识别和启用四种不同制水模式之一,其中,四种不同制水模式分别是水站模式、消纳模式、户用模式和直驱模式。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及制造方法,通过能源转换装置将新能源转换为稳定电力输出供给空气制水装置,可以在海岛、边防、沙漠、偏远农村等缺电地区使用,同时本发明的制水效率高,制取1升水平均仅需0.64度电,制水能力强,日制水量可达380升/天,制取的水经过净化处理可直接饮用,解决了缺电缺水地区人民的日常饮用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斜视透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透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后视透视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侧视透视示意图;
图5是图1的整体机身正视示意图;
图6是图1的整体机身后视示意图;
图7是图1的整体机身侧视示意图;
图8是第一新型换热器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9是图1的内部电路逻辑控制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变频调节的原理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新能源模块的驱动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中:第一蓄电池101、能源控制器102、水分子选择性薄膜201、进风口轴流式风机202、再循环轴流风机203、出风口轴流式风机204、第一新型换热器205、第二新型换热器206、第一变频压缩机207、第二变频压缩机208、第一风冷式冷凝器209、第二风冷式冷凝器210、第一膨胀阀211、第二膨胀阀212、集水槽213、第一空气腔室214、第二空气腔室215、第三空气腔室216、第一紫外线灭菌灯301、第一循环水泵302、第一过滤罐303、第二过滤罐304、第三过滤罐305、第四过滤罐306、第五过滤罐307、储水箱401、压力传感器402、第二循环水泵403、出水阀404、第二紫外线灭菌灯405、智能控制模块500、人机交互面板501、辅助能源模块600、空气参数监测模块700、进风口挡板801、回流隔板802、出风口挡板803、第一换热器左端支架804、第一换热器右端支架805、第二换热器左端支架806、第二换热器右端支架807、取水隔板808、空气流道下隔板809、空气流道上隔板810、设备箱体外壳8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9所示,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包括新能源转换模块、空气制水装置、水处理装置、储水装置、智能控制模块500、辅助能源模块600、空气参数监测模块700和设备箱体,其中,
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包括第一蓄电池101和能源控制器102,所述能源控制器上设有电源接口和电能输出接口,新能源电源通过电源接口与能源控制器进行连接,所述能源控制器102的电能输出接口分别与第一蓄电池101的电能输入接口、第一变频压缩机207、第二变频压缩机208、进风口轴流式风机202、再循环轴流风机203和出风口轴流式风机204电气连接;
所述辅助能源模块600包括第二蓄电池和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所述第二蓄电池与辅助能源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辅助能源控制模块分别与人机交互单元、第一循环水泵302、第二循环水泵403、第一紫外线灭菌灯301和第二紫外线灭菌灯405供电控制连接;
所述空气参数监测模块700包括环境监测仪和信号处理传输器,所述环境监测仪以螺栓紧固的方式连接在设备箱体800外部,所述环境监测仪与信号处理传输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传输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500包括人机交互单元和中央处理器,所述人机交互单元与所述中央处理器控制连接,所述人机交互单元的人机交互面板501安装在设备箱体的设备箱体外壳811上,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信号处理传输器信号传输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能源控制器102和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控制连接;
所述空气制水装置设置在设备箱体800内部,且所述空气制水装置与所述水处理装置连接,所述水处理装置与所述储水装置连接。
本发明中,新能源高效变频空气制水直饮机的有效工作环境为空气温度范围15℃-45℃,相对湿度大于25%。如图1-8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空气变频制水机组的额定工作功率为10千瓦,进风量可达1800立方米/小时,日制水量可达380升/天。在空气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空气制水所需电量仅为0.64度/升。可主要解决缺电缺水地区人民生活用水或淡水资源紧缺地区如沿海湿度较大地区的淡水制取问题。
本发明中新能源转换模块是主要的能源转换和能源供应部件,外接光伏电源、风力电源等新能源电源,对输入的不稳定的直流电或者交流电进行稳压和稳流;内接第一蓄电池101,对第一蓄电池101进行充放电控制,防止蓄电池过充或过放,有效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新能源转换模块100可以直接接入新能源电源单独供电,也可以接入电网与新能源电源联合供电。新能源转换模块100中的第一蓄电池101起到缓解新能源输入电源电流波动的作用,同时可以暂时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部分新能源,在仅接入新能源电源且新能源电力供应不足时,给第一变频压缩机207和第二变频压缩机208提供补充电流,维持变频压缩机稳定工作。
优选地,所述设备箱体800包括进风口挡板801、回流隔板802、出风口挡板803、第一换热器左端支架804、第一换热器右端支架805、第二换热器左端支架806、第二换热器右端支架807、取水隔板808、空气流道下隔板809、空气流道上隔板810、设备箱体外壳811;所述设备箱体外壳811的内部设有空气流道上隔板810和空气流道下隔板809,所述设备箱体外壳811内部中间设有回流隔板802,且所述回流隔板802与所述空气流道上隔板810相互垂直,所述回流隔板802、空气流道下隔板809和空气流道上隔板810将设备箱体800内部分隔成三个空气腔室,包括第一空气腔室214、第二空气腔室215和第三空气腔室216,且第一空气腔室214和第三空气腔室216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空气腔室215设置在第一空气腔室214和第三空气腔室216下方,所述第一空气腔室214的设备箱体外壳811侧边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有进风口挡板801,所述第三空气腔室216的设备箱体外壳811侧边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有出风口挡板803。
优选地,所述空气制水装置包括水分子选择性薄膜201、四个进风口轴流式风机202、再循环轴流风机203、四个出风口轴流式风机204、第一新型换热器205、第二新型换热器206、第一变频压缩机207、第二变频压缩机208、第一风冷式冷凝器209、第二风冷式冷凝器210、第一膨胀阀211、第二膨胀阀212、集水槽213、第一空气腔室214、第二空气腔室215和第三空气腔室216;
四个所述进风口轴流式风机202排列设置在进风口处,四个所述出风口轴流式风机204排列设置在出风口处,所述再循环轴流风机203设置在所述回流隔板802上,所述水分子选择性薄膜201设置在第一空气腔室214的进风口处;
所述第一新型换热器205分别通过第一换热器左端支架804和第一换热器右端支架805安装在第一空气腔室214和第二空气腔室215之间,所述第二新型换热器206分别通过第二换热器左端支架806和第二换热器右端支架807固定安装在第三空气腔室216和第二空气腔室215之间;
所述集水槽213倾斜安装在第二空气腔室215中,且位于第一新型换热器205和第二新型换热器206下方,且所述集水槽213的倾斜下端与水处理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变频压缩机207、第二变频压缩机208、第一风冷式冷凝器209、第二风冷式冷凝器210、第一膨胀阀211和第二膨胀阀212均以螺栓紧固的方式与支撑骨架固定连接设置在空气流道下隔板809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变频压缩机207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第一风冷式冷凝器209连接,所述第一风冷式冷凝器209通过制冷剂管道与第一膨胀阀211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211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第一新型换热器205的冷媒进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新型换热器205的冷媒出口管道连接第一变频压缩机207,组成封闭的第一制冷剂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变频压缩机208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第二风冷式冷凝器210连接,所述第二风冷式冷凝器210通过制冷剂管道与第二膨胀阀212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212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第二新型换热器206的冷媒进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新型换热器206的冷媒出口管道连接第二变频压缩机208,组成封闭的第二制冷剂循环管路;
四个所述进风口轴流式风机202、再循环轴流风机203、四个出风口轴流式风机204、第一变频压缩机207、第二变频压缩机208分别与所述能源控制器电气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透明水路管、第一紫外线灭菌灯301、过滤器、第一循环水泵302,所述透明水路管一端与集水槽的倾斜下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出口与第一循环水泵302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水泵302与储水装置中的储水箱连通;所述第一紫外线灭菌灯301安装在透明水路管一侧,用于杀菌消毒。
优选地,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罐303、第二过滤罐304、第三过滤罐305、第四过滤罐306和第五过滤罐307,第一过滤罐303、第二过滤罐304、第三过滤罐305、第四过滤罐306和第五过滤罐307的型号一致,且均包含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过滤罐303的进水口与所述集水槽213的倾斜下端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罐303的出水口与第二过滤罐304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罐304的出水口与第三过滤罐305的进水口连通,第三过滤罐305的出水口与第四过滤罐306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四过滤罐306的出水口与第五过滤罐307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五过滤罐307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水泵302与储水装置的储水箱401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罐303为粗过滤预处理滤罐,滤芯成分为石英砂层和PP棉聚丙烯纤维;所述第二过滤罐304为多介质吸附滤罐,滤芯成分为颗粒活性炭、麦饭石矿化烧结球和沸石矿化烧结球;所述第三过滤罐305为紫外灭菌滤罐,滤芯填充UF超滤膜,罐底部安装有紫外消毒灯;所述第四过滤罐306为离子交换树脂滤罐,所述第五过滤罐307为RO反渗透滤罐。
优选地,所述储水装置包括储水箱401、压力传感器402、第二循环水泵403、出水阀404和第二紫外线灭菌灯405,所述压力传感器402安装在储水箱401内部,所述第二紫外线灭菌灯405安装在储水箱401顶部,所述第二循环水泵403分别连接出水阀404与储水箱401的出水口,所述出水阀404安装在取水隔板808上。
优选地,所述设备箱体还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以焊接的方式与箱体外壳内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所述辅助能源模块600、所述智能控制模块500、所述水处理装置和所述储水装置中的储水箱和第二循环水泵分别以螺栓紧固的方式与支撑骨架固定连接。
如图9所示,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的具体制水方法如下:
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中的能源控制器通过电源接口与新能源电源连接,所述能源控制器102的电能输出接口与第一蓄电池的电能输入接口连接,对第一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所述能源控制器102的电能输出接口分别与第一变频压缩机207、第二变频压缩机208、进风口轴流式风机202、再循环轴流式风机203、出风口轴流式风机204、第一风冷式冷凝器209和第二风冷式冷凝器210电气连接,为其提供电流;
所述辅助能源模块600中的第二蓄电池分别为中央处理器、人机交互单元、第一循环水泵302、第二循环水泵403、第一紫外线灭菌灯301、第二紫外线灭菌灯405提供稳定电源;
第一新型换热器205和第二新型换热器206的管道内流出的气态制冷剂分别进入第一变频压缩机207和第二变频压缩机208,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后分别进入第一风冷式冷凝器209和第二风冷式冷凝器210;在第一风冷式冷凝器209和第二风冷式冷凝器210强制散热的作用下,制冷剂通过冷凝器的管道进行热传导,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去,使自身达到接近冷凝温度;接近冷凝温度的高压制冷剂分别流经第一膨胀阀211和第二膨胀阀212,被降压成为低压的液体;进一步,液态的制冷剂流入第一新型换热器205和第二新型换热器206中,通过第一新型换热器205和第二新型换热器206与流经换热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自身达到蒸发温度吸热蒸发,成为气态制冷剂;气态的制冷剂分别进入第一变频压缩机207和第二变频压缩机208中被压缩,形成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在进风口轴流风机202和出风口轴流风机204的作用下,常温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第一空气腔室214后,从第一空气腔室214流经第一新型换热器205进入第二空气腔室215,空气与第一新型换热器205内表面进行换热,空气温度降低到当前大气压下对应的露点温度之后继续下降,空气中的水分会以结露的形式析出凝结在第一新型换热器205内表面;空气从第二空气腔室215通过第二新型换热器206进行换热后流入第三空气腔室216,空气温度被进一步降低,空气中的水分也进一步被析出;第三空气腔室216的部分干冷空气,通过再循环轴流风机203回流到第一空气腔室214,对刚进入第一空气腔室214的常温湿空气进行预冷,回收部分空气余热,节约能源;大量流经第一新型换热器205和第二新型换热器206的空气析出的水分凝结成水滴,水滴会在重力势能的牵引下自然下落至集水槽213;
倾斜安装的集水槽213收集的水滴汇聚成水流后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流入水处理装置的透明水路管内,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紫外线灭菌灯301开启对透明水管中的水进行杀菌,从透明水路管流出的水经第一循环水泵302输送到过滤器,即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罐303、第二过滤罐304、第三过滤罐305、第四过滤罐306、第五过滤罐307进行水过滤;
随后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循环水泵302启动,将过滤器中水送入储水箱中,同时,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紫外线灭菌灯405开启,对储水箱401中的水进行杀菌消毒,当储水箱401水位降低至最低水位,压力传感器402传输一个低电压信号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控制辅助能源控制模块关闭第二紫外线灭菌灯405,人机交互面板501接收到用户取水指令,将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发出指令控制辅助能源控制模块启动第二循环水泵403,第二循环水泵403将饮用水从储水箱401中泵出,最后通过出水阀404流出;
如图10所示,空气参数监测模块700每隔5分钟检测一次空气的温度和绝对湿度,将空气的温度和绝对湿度的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传输器,信号处理传输器进一步处理数据得到包括空气焓值和空气相对湿度的空气状态参数,将计算结果通过RS485通讯方式传输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空气参数计算得到制冷剂最佳蒸发温度,并与实际制冷剂蒸发温度进行比较后,输出控制指令给能源控制器102,从而控制第一变频压缩机207和第二变频压缩机208调节变频压缩机转速,改变制冷剂蒸发温度;
中央处理器将能源供应情况、实时环境参数、实时储水量、实时蓄电池储电量以及两个紫外线灭菌灯的亮灭情况的数据传输给人机交互单元,并在人机交互面板501进行显示,使用者通过人机交互面板501由中央处理器给辅助能源控制模块发送指令,控制第二循环水泵403的启停,实现对出水量的控制。
本发明中,空气制水装置的制冷和变频压缩机调节原理是:制冷剂在第一新型换热器205(第二新型换热器206)中的蒸发温度过高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分不能充分凝结,导致制水量不足;制冷剂在第一新型换热器205(第二新型换热器206)的蒸发温度过低的情况下,除去部分水分凝结吸收的冷量,其余部分的冷量随着空气排出制水机组,造成能量的浪费。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变频压缩机调节过程,可以有效保证利用最少的能量制取最多的水。
本发明的制水工作原理如下:本发明可以接入新能源电源,为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主要用电部件第一变频压缩机207、第二变频压缩机208、第一风冷式冷凝器209、第二风冷式冷凝器210提供电力。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剂采用对臭氧层不会产生破坏且单位制冷量较高的R410a。从第一新型换热器205(第二新型换热器206)的管道内流出的气态制冷剂R410a进入第一变频压缩机207(第二变频压缩机208),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后分别进入第一风冷式冷凝器209(第二风冷式冷凝器210);在风扇强制散热的作用下,制冷剂通过冷凝器的管道进行热传导,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去,使自身达到接近冷凝温度;接近冷凝温度的高压制冷剂流经第一膨胀阀211(第二膨胀阀212),被降压成为低压的液体;进一步,液态的制冷剂流入第一新型换热器205(第二新型换热器206)中,通过第一新型换热器205(第二新型换热器206)与流经换热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自身达到蒸发温度吸热蒸发,成为气态制冷剂;气态的制冷剂进入第一变频压缩机207(第二变频压缩机208)中被压缩,再次进行如上过程,如此循环往复,达到能量转移的目的。新能源转换模块持续为变频压缩机供电,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不间断的持续进行,流经第一新型换热器205(第二新型换热器206)空气的热量被持续吸收,被吸收的热量被制冷剂转移到第一风冷式冷凝器209(第二风冷式冷凝器210),再通过其风扇强制换热的方式散发到外界空气中去。
在进风口轴流风机202和出风口轴流风机204的作用下,第一空气腔室214的气压略高于第二空气腔室215,第二空气腔室215气压略高于第三空气腔室216。常温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第一空气腔室214后,从较高压的第一空气腔室214流经第一新型换热器205进入第二空气腔室215,空气与第一新型换热器205内表面进行换热,空气温度降低到当前大气压下对应的露点温度之后继续下降,空气中的水分会以结露的形式析出凝结在第一新型换热器205内表面;空气从第二空气腔室215通过第二新型换热器206进行换热后流入第三空气腔室216,空气温度被进一步降低,空气中的水分也更彻底地被析出。在第一空气腔室214和第三空气腔室216之间的回流隔板802中间安装有小型再循环轴流风机203,第三空气腔室216的部分干冷空气,通过再循环轴流风机203回流到第一空气腔室214,对刚进入第一空气腔室214的常温湿空气进行预冷,回收部分空气余热,节约能源。
大量流经第一新型换热器205和第二新型换热器206析出的水分凝结成足够大的水滴,水滴会在重力势能的牵引下自然下落至集水槽213;集水槽213水平倾斜15°安装,收集的水滴汇聚成水流后同样会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流入水处理装置。
集水槽213出口的水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流入水处理装置的第一紫外线灭菌灯301的透明水路管,第一紫外线灭菌灯301发射紫外线对透明水管中的水进行杀菌,主要消灭细菌病毒等有机微生物。从经第一紫外线灭菌灯301照射杀菌后的透明水路管流出的水经第一循环水泵302输送到过滤器,即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罐303、第二过滤罐304、第三过滤罐305、第四过滤罐306、第五过滤罐307进行水过滤。第一过滤罐303优选采用为粗过滤预处理滤罐,滤芯成分为石英砂层和PP棉聚丙烯纤维,主要对水中大颗粒物进行初级过滤;第二过滤罐304为多介质吸附滤罐,滤芯成分为颗粒活性炭、麦饭石矿化烧结球和沸石矿化烧结球,主要去除水中的氨、硫化氢、有机氯和重金属离子等物质;第三过滤罐305为紫外灭菌滤罐,滤芯填充UF超滤膜,罐底部安装有紫外消毒灯,主要过滤大分子溶质并通过紫外消毒灯杀灭致病菌,降低菌落总数;第四过滤罐306为离子交换树脂滤罐,主要去除水中呈现离子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第五过滤罐307为RO反渗透滤罐,滤芯主要材料为构成RO反渗透膜的PS聚砜材料,过滤精度可以达到过滤精度可达0.1nm,主要清除水中的杂质、水碱、重金属、铁锈、细菌、病毒,从而确保饮用水的水质。
储水装置的储水箱401的长1.5米,宽0.8米,高1.25米,最大储水量为1500升。储水箱401顶部设有第二紫外线灭菌灯405,用于对储水箱401内存储的水进行杀菌消毒,第二紫外线灭菌灯405与中央处理器连接。当储水箱401水位降低至最低水位,压力传感器402传输一个低电压信号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关闭第二紫外线灭菌灯405。人机交互界面501接收到用户取水指令,将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发出指令启动第二循环水泵403,第二循环水泵403将饮用水从储水箱401中泵出,最后通过出水阀404流出。
本发明中,如图8所示,第一新型换热器205和第二新型换热器206均为正六边形结构,空气同时从a、b、c三个方向流入,分别从对应a’、b’、c’流出,互相交错的空气流通方式,可以增加不同流道内空气的温差,达到强化换热的目标。‘
本发明中,新能源转换模块的新能源驱动控制方法如下:
外部新能源电力输出接口与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电源接口连接,新能源转换模块根据输入的新能源电力类型、是否连接电网以及是否具有蓄电池储能装置,自动识别和启用四种不同制水模式之一,其中,四种不同制水模式分别是水站模式、消纳模式、户用模式和直驱模式,如图11所示。
所述水站模式下,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根据设定的制水量持续不间断制水。在新能源电站发电量过多的情况下,将多余的电量存储在蓄电池组中;在新能源发电量不足的情况下,首先将蓄电池组中的电量调出,若蓄电池储电量不足,再从电网调度。
所述消纳模式下,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根据设定的制水量持续不间断制水。利用被舍弃的光电、风电或水电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制造可饮用水。在新能源电站没有多余发电量的情况下,制水设备不工作。
所述户用模式下,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不连接电网,通常只连接光伏作为唯一的新能源电源,适用于家庭户用饮用水制备。新能源发电量超过设备最大用电量时,多余的电量存储在蓄电池组中;当发电量不足时,蓄电池组放电补充,当蓄电池电量不足,则停止运行。
所述直驱模式下,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不连接电网和蓄电池,新能源电站所发直流电通过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进行稳压后直接以直流电的形式供给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新能源电站发电量与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的用电量始终保持一致。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的用电功率随新能源电站发电量的增加而增加,高新能源电站发电量不足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停止运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新能源转换模块、空气制水装置、水处理装置、储水装置、智能控制模块、辅助能源模块、空气参数监测模块和设备箱体,其中,
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包括第一蓄电池和能源控制器,所述能源控制器上设有电源接口和电能输出接口,新能源电源通过电源接口与能源控制器进行连接,所述能源控制器的电能输出接口分别与第一蓄电池的电能输入接口、第一变频压缩机、第二变频压缩机、进风口轴流式风机、再循环轴流风机和出风口轴流式风机电气连接;
所述辅助能源模块包括第二蓄电池和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所述第二蓄电池与辅助能源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所述辅助能源控制模块分别与人机交互单元、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第一紫外线灭菌灯和第二紫外线灭菌灯供电控制连接;
所述空气参数监测模块包括环境监测仪和信号处理传输器,所述环境监测仪以螺栓紧固的方式连接在设备箱体外部,所述环境监测仪与信号处理传输器连接,所述信号处理传输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人机交互单元和中央处理器,所述人机交互单元与所述中央处理器控制连接,所述人机交互单元的人机交互面板安装在设备箱体的设备箱体外壳上,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信号处理传输器信号传输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能源控制器和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控制连接;
所述空气制水装置设置在设备箱体内部,且所述空气制水装置与所述水处理装置连接,所述水处理装置与所述储水装置连接;
所述设备箱体包括进风口挡板、回流隔板、出风口挡板、第一换热器左端支架、第一换热器右端支架、第二换热器左端支架、第二换热器右端支架、取水隔板、空气流道下隔板、空气流道上隔板、设备箱体外壳;所述设备箱体外壳的内部设有空气流道上隔板和空气流道下隔板,所述设备箱体外壳内部中间设有回流隔板,且所述回流隔板与所述空气流道上隔板相互垂直,所述回流隔板、空气流道下隔板和空气流道上隔板将设备箱体内部分隔成三个空气腔室,包括第一空气腔室、第二空气腔室和第三空气腔室,且第一空气腔室和第三空气腔室并列设置,所述第二空气腔室设置在第一空气腔室和第三空气腔室下方,所述第一空气腔室的设备箱体外壳侧边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有进风口挡板,所述第三空气腔室的设备箱体外壳侧边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有出风口挡板,所述取水隔板设置在设备箱体外壳上,与设备箱体外壳一体成型;
所述空气制水装置包括水分子选择性薄膜、四个进风口轴流式风机、再循环轴流风机、四个出风口轴流式风机、第一新型换热器、第二新型换热器、第一变频压缩机、第二变频压缩机、第一风冷式冷凝器、第二风冷式冷凝器、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集水槽、第一空气腔室、第二空气腔室和第三空气腔室;
四个所述进风口轴流式风机排列设置在进风口处,四个所述出风口轴流式风机排列设置在出风口处,所述再循环轴流风机设置在所述回流隔板上,所述水分子选择性薄膜设置在第一空气腔室的进风口处,且位于进风口轴流式风机和进风口挡板之间;
所述第一新型换热器分别通过第一换热器左端支架和第一换热器右端支架安装在第一空气腔室和第二空气腔室之间,所述第二新型换热器分别通过第二换热器左端支架和第二换热器右端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三空气腔室和第二空气腔室之间;
所述集水槽倾斜安装在第二空气腔室中,且位于第一新型换热器和第二新型换热器下方,且所述集水槽的倾斜下端与水处理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变频压缩机、第二变频压缩机、第一风冷式冷凝器、第二风冷式冷凝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均以螺栓紧固的方式与支撑骨架固定连接设置在空气流道下隔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变频压缩机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第一风冷式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风冷式冷凝器通过制冷剂管道与第一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一膨胀阀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第一新型换热器的冷媒进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新型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管道连接第一变频压缩机,组成封闭的第一制冷剂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变频压缩机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第二风冷式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风冷式冷凝器通过制冷剂管道与第二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通过制冷剂管道与所述第二新型换热器的冷媒进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新型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管道连接第二变频压缩机,组成封闭的第二制冷剂循环管路;
四个所述进风口轴流式风机、再循环轴流风机、四个出风口轴流式风机、第一变频压缩机、第二变频压缩机分别与所述能源控制器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透明水路管、第一紫外线灭菌灯、过滤器、第一循环水泵,所述透明水路管一端与集水槽的倾斜下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出口与第一循环水泵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水泵与储水装置中的储水箱连通;所述第一紫外线灭菌灯安装在透明水路管一侧,用于杀菌消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罐、第二过滤罐、第三过滤罐、第四过滤罐和第五过滤罐,第一过滤罐、第二过滤罐、第三过滤罐、第四过滤罐和第五过滤罐的型号一致,且均包含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过滤罐的进水口与所述集水槽的倾斜下端通过透明水路管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罐的出水口与第二过滤罐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罐的出水口与第三过滤罐的进水口连通,第三过滤罐的出水口与第四过滤罐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四过滤罐的出水口与第五过滤罐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五过滤罐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水泵与储水装置的储水箱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罐为粗过滤预处理滤罐,滤芯成分为石英砂层和PP棉聚丙烯纤维;所述第二过滤罐为多介质吸附滤罐,滤芯成分为颗粒活性炭、麦饭石矿化烧结球或沸石矿化烧结球;所述第三过滤罐为紫外灭菌滤罐,滤芯填充UF超滤膜,罐底部安装有紫外消毒灯;所述第四过滤罐为离子交换树脂滤罐,所述第五过滤罐为RO反渗透滤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装置包括储水箱、压力传感器、第二循环水泵、出水阀和第二紫外线灭菌灯,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储水箱内部,所述第二紫外线灭菌灯安装在储水箱顶部,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分别连接出水阀与储水箱的出水口,所述出水阀安装在取水隔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箱体还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以焊接的方式与箱体外壳内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所述辅助能源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水处理装置和所述储水装置中的储水箱和第二循环水泵分别以螺栓紧固的方式与支撑骨架固定连接。
7.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的具体制水方法如下:
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中的能源控制器通过电源接口与新能源电源连接,所述能源控制器的电能输出接口与第一蓄电池的电能输入接口连接,对第一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所述能源控制器的电能输出接口分别与第一变频压缩机、第二变频压缩机、进风口轴流式风机、再循环轴流式风机、出风口轴流式风机、第一风冷式冷凝器和第二风冷式冷凝器电气连接,为其提供电流,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的新能源驱动控制方法如下:
外部新能源电力输出接口与所述新能源转换模块电源接口连接,新能源转换模块根据输入的新能源电力类型、是否连接电网以及是否具有蓄电池储能装置,自动识别和启用四种不同制水模式之一,其中,四种不同制水模式分别是水站模式、消纳模式、户用模式和直驱模式;
所述辅助能源模块中的第二蓄电池分别为中央处理器、人机交互单元、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第一紫外线灭菌灯、第二紫外线灭菌灯提供稳定电源;
第一新型换热器和第二新型换热器的管道内流出的气态制冷剂分别进入第一变频压缩机和第二变频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后分别进入第一风冷式冷凝器和第二风冷式冷凝器;在第一风冷式冷凝器和第二风冷式冷凝器强制散热的作用下,制冷剂通过冷凝器的管道进行热传导,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去,使自身达到接近冷凝温度;接近冷凝温度的高压制冷剂分别流经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被降压成为低压的液体;进一步,液态的制冷剂流入第一新型换热器和第二新型换热器中,通过第一新型换热器和第二新型换热器与流经换热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自身达到蒸发温度吸热蒸发,成为气态制冷剂;气态的制冷剂分别进入第一变频压缩机和第二变频压缩机中被压缩,形成蒸气压缩制冷循环;
在进风口轴流风机和出风口轴流风机的作用下,常温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第一空气腔室后,从第一空气腔室流经第一新型换热器进入第二空气腔室,空气与第一新型换热器内表面进行换热,空气温度降低到当前大气压下对应的露点温度之后继续下降,空气中的水分会以结露的形式析出凝结在第一新型换热器内表面;空气从第二空气腔室通过第二新型换热器进行换热后流入第三空气腔室,空气温度被进一步降低,空气中的水分也进一步被析出;第三空气腔室的部分干冷空气,通过再循环轴流风机回流到第一空气腔室,对刚进入第一空气腔室的常温湿空气进行预冷,回收部分空气余热,节约能源;大量流经第一新型换热器和第二新型换热器的空气析出的水分凝结成水滴,水滴会在重力势能的牵引下自然下落至集水槽;
倾斜安装的集水槽收集的水滴汇聚成水流后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流入水处理装置的透明水路管内,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紫外线灭菌灯开启对透明水管中的水进行杀菌,从透明水路管流出的水经第一循环水泵输送到过滤器,即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罐、第二过滤罐、第三过滤罐、第四过滤罐、第五过滤罐进行水过滤;
随后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循环水泵启动,将过滤器中水送入储水箱中,同时,辅助能源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紫外线灭菌灯开启,对储水箱中的水进行杀菌消毒,当储水箱水位降低至最低水位,压力传感器传输一个低电压信号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控制辅助能源控制模块关闭第二紫外线灭菌灯,人机交互面板接收到用户取水指令,将信号传输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发出指令控制辅助能源控制模块启动第二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将饮用水从储水箱中泵出,最后通过出水阀流出;
空气参数监测模块每隔5分钟检测一次空气的温度和绝对湿度,将空气的温度和绝对湿度的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给信号处理传输器,信号处理传输器进一步处理数据得到包括空气焓值和空气相对湿度的空气状态参数,将计算结果通过RS485通讯方式传输到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空气参数计算得到制冷剂最佳蒸发温度,并与实际制冷剂蒸发温度进行比较后,输出控制指令给能源控制器,从而控制第一变频压缩机和第二变频压缩机调节变频压缩机转速,改变制冷剂蒸发温度;
中央处理器将能源供应情况、实时环境参数、实时储水量、实时蓄电池储电量以及两个紫外线灭菌灯的亮灭情况的数据传输给人机交互单元,并在人机交互面板进行显示,使用者通过人机交互面板由中央处理器给辅助能源控制模块发送指令,控制第二循环水泵的启停,实现对出水量的控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74188.4A CN112875950B (zh) | 2021-01-20 | 2021-01-20 | 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及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74188.4A CN112875950B (zh) | 2021-01-20 | 2021-01-20 | 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及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75950A CN112875950A (zh) | 2021-06-01 |
CN112875950B true CN112875950B (zh) | 2022-04-12 |
Family
ID=76050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74188.4A Active CN112875950B (zh) | 2021-01-20 | 2021-01-20 | 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及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759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20786A (zh) * | 2022-02-10 | 2022-06-14 | 常熟理工学院 | 一种基于风力制热的一体化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35412A (zh) * | 2016-03-14 | 2016-07-06 | 夏士桀 | 一种便携式空气制水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13255B2 (ja) * | 2004-06-29 | 2009-08-12 | 株式会社原子力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大気中の湿分から淡水を製造するシステムの改良 |
CN106592695B (zh) * | 2017-01-20 | 2018-03-16 | 海南师范大学 | 一种太阳能空气制水净化器 |
CN106906874B (zh) * | 2017-03-03 | 2019-04-05 | 东莞理工学院 | 海岛空气取水装置及其取水方法 |
CN111395455A (zh) * | 2020-03-25 | 2020-07-10 | 北京航天新风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空气制水设备 |
CN111395456B (zh) * | 2020-04-22 | 2025-04-29 | 成都都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沙漠地区的空气制水装置 |
-
2021
- 2021-01-20 CN CN202110074188.4A patent/CN1128759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35412A (zh) * | 2016-03-14 | 2016-07-06 | 夏士桀 | 一种便携式空气制水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75950A (zh) | 2021-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47597B2 (en) | Air conversion and condensation electro-magnetization system | |
CN202761046U (zh) | 太阳能半导体空气源饮水机 | |
CN104790464A (zh) | 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一体的空气制水装置 | |
CN105559600B (zh) | 一种太阳能制冷饮水机 | |
CN203657101U (zh) | 一种可优化调节空气质量并具有直饮水功能的设备 | |
CN105113576A (zh) | 一种户外大型空气制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5100290U (zh) | 一种户外大型空气制水机 | |
CN112875950B (zh) | 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及制造方法 | |
CN204703226U (zh) | 一种太阳能和风能一体的空气制水装置 | |
CN102031804A (zh) | 全自然能利用空气生产饮用水及其置换方法 | |
CN102454180A (zh) | 固体吸湿电渗制水方法及装置 | |
CN215855559U (zh) | 一种新能源驱动的变频清洁水资源智能装备 | |
CN109574293B (zh) | 一种可移动太阳能空气制水站 | |
CN204163145U (zh) | 一种太阳能空气取水机 | |
CN201564281U (zh) | 多功能饮水机 | |
CN107246689A (zh) | 一种带有智能控制系统的蒸发式冷气机 | |
CN208253854U (zh) | 一种对空调冷凝水再利用的空气加湿器 | |
CN216377551U (zh) | 一种海水淡化装置 | |
WO2018113231A1 (zh) | 一种空气净化制水机的制水制冷系统 | |
CN206901807U (zh) | 一种海岛微电网调峰及海水淡化相结合的海岛供水系统 | |
CN212348200U (zh) | 一种风光互补空气净化装置 | |
CN212248496U (zh) | 移动式空气制水及供水车 | |
CN221213663U (zh) | 一种基于混合能源持续供能的移动水源系统 | |
CN205933501U (zh) | 空气转化冷凝电磁化系统 | |
CN220245745U (zh) | 一种节能环保型污水处理用净水臭氧发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