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5568A - 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15568A CN112815568A CN202110049996.5A CN202110049996A CN112815568A CN 112815568 A CN112815568 A CN 112815568A CN 202110049996 A CN202110049996 A CN 202110049996A CN 112815568 A CN112815568 A CN 1128155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magnetic valve
- heat
- less
- t2min
- ope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584 silencer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52 Tma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2—Heat recovery pumps, i.e. heat pump based systems or units able to transfer the thermal energy from one area of the premises or part of the facilities to a different one,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烟气排放系统、冷媒系统、冷却水系统和生活热水系统;烟气排放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燃气发动机的排气端、第一烟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消声器、第二烟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以及后处理设备,第二烟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与生活热水系统的管线连接;冷却水系统用于收集燃气发动机的缸套的余热,缸套的水输出端与第一烟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连接;冷媒系统包括与燃气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压缩机,压缩机的冷媒输出端与第二热回收器的热介质通道连接。本发明通过优化发动机余热回收的分配方式,提高热回收率,提高热回收系统稳定性以及减少控制单元频繁切换,解决了冷却水温度波动剧烈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驱动空气源热泵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燃气热泵采用燃气发动机驱动冷媒压缩机运转进而实现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一种空气源热泵。燃气热泵空调高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余热能够回收利用,发动机余热可分为发动机缸套余热以及废气余热。而燃气热泵余热利用方式的优化控制,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机组的整体热力性能,同时也是确保发动机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但传统的余热利用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目前空气源燃气热泵烟气热回收不合理,烟气一次利用降至冷凝需要很大的换热面积,成本过高;未降至冷凝直接排放则热回收不充分,造成能源浪费;
2)目前空气源燃气热泵废热回收冷却水系统采用节温器控制水流流向,控制不稳定,冷却水温度波动剧烈,相关控制单元频繁切换降低了系统可靠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主要解决空气源燃气热泵烟气热回收不合理、冷却水温度波动剧烈的以及控制单元切换频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烟气排放系统、冷媒系统、冷却水系统和生活热水系统;
烟气排放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燃气发动机的排气端、第一烟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消声器、第二烟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以及后处理设备,第二烟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与生活热水系统的任意段管线连接;
冷却水系统用于收集燃气发动机的缸套的余热及一次烟气的余热,缸套的水输出端与第一烟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连接;
冷媒系统包括与燃气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压缩机,压缩机的冷媒输出端与第二热回收器的热介质通道连接,第二热回收器的冷介质通道与生活热水系统的任意段管线连接,冷媒系统的蒸发器输入端前设有第一热回收器,并与第一热回收器的热介质通道连接,第一热回收器的冷介质通道与冷却水系统的管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水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第一水泵的输出端与缸套的水输入端连接,第一烟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通过并联支路分别与缓冲水箱和第一电磁阀连接,缓冲水箱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连接,第一支路包括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的出水端与第一热回收器的冷介质通道连接,第二支路包括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出水端与室外散热器连接,第三支路包括第四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的出水端与第三热回收器的热介质通道连接,第三热回收器的冷介质通道与空调系统的任意段管线连接,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的输出端并联到同一节点,并通过第一过滤器与第一水泵的输入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生活热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水泵的输出端、第二烟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第二热回收器的冷介质通道、生活热水箱、第二过滤器和第二水泵的输入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水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T1,第一烟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的出口设有温度传感器T2,生活热水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T3。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制冷制热模式、第一制热模式、第二制热模式和第三制热模式,冷制热模式用于制冷或多联机的高温制热,根据制冷循环的换热量判断第一热回收器和室外散热器分别作为冷却水系统蒸发器时的换热能力,若第一热回收器的换热能力强于室外散热器,则选择第一制热模式,否则选择第二制热模式,第一制热模式用于多联机系统或不启动第三热回收器的冷热水机组在低环境温度下的制热,第二制热模式用于冷热水机组的常规制热,第三制热模式在第一制热模式的基础上增加第一热回收器作为冷却水系统蒸发器,用于启动第三热回收器的冷热水机在低环境温度下的制热;
制冷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控制过程:当T1min≤T1<T2min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关闭;当T2min≤T1<T2min+ΔT1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关闭,同时提高室外散热器的风机转速;当T2min+ΔT1≤T1<T2max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关闭,同时降低燃气发动机的转速;当T1≥T2max持续t1时间后,则燃气发动机停机;
第一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控制过程:当T1min≤T1<T2min时,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关闭;当T2min≤T1<T2min+ΔT1时,第三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关闭;当T2min+ΔT1≤T1<T2min+ΔT2时,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关闭;当T2min+ΔT2≤T1<T2max-ΔT3时,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关闭,同时提高室外散热器的风机转速;当T2max-ΔT3≤T1<T2max时,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关闭,同时降低燃气发动机的转速;当T1≥T2max持续t1时间后,则燃气发动机停机;
第二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控制过程:当T1min≤T1<T2min时,第一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关闭;当T2min≤T1<T2min+ΔT1时,第四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关闭;当T2min+ΔT1≤T1<T2min+ΔT2时,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关闭;当T2min+ΔT2≤T1<T2max-ΔT3时,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关闭,同时提高室外散热器的风机转速;当T2max-ΔT3≤T1<T2max时,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关闭,同时降低燃气发动机的转速;当T1≥T2max持续t1时间后,则燃气发动机停机;
第三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控制过程:当T1min≤T1<T2min时,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关闭;当T2min≤T1<T2min+ΔT1时,第三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关闭;当T2min+ΔT1≤T1<T2min+ΔT2时,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关闭;当T2min+ΔT2≤T1<T2max-ΔT3时,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关闭;当T2max-ΔT3≤T1<T2max-ΔT4时,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关闭,同时提高室外散热器的风机转速;当T2max-ΔT4≤T1<T2max时,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打开,第一电磁阀关闭,同时降低燃气发动机的转速;当T1≥T2max持续t1时间后,则燃气发动机停机;
其中,ΔT1、ΔT2、ΔT3和ΔT4为设计温差;T1min为冷却水回收的最低温度;T2min为所述冷却水最低回收温度T1min加上预设的换热器温度差;T2max为冷却水过热保护温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优化发动机余热回收的分配方式,将烟气余热二次利用,同时增加压缩机排气热回收,提高热回收率,系统热回收最高可达100%;另外冷却水系统采用电磁阀控制、增加缓冲水箱及温度传感器,提高热回收系统稳定性以及减少控制单元频繁切换,解决了冷却水温度波动剧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1-燃气发动机,2-第一烟气换热器,3-消声器,4-第二烟气换热器,5-后处理设备,6-缸套,7-压缩机,8-第二热回收器,9-第一热回收器,10-第一水泵,11-缓冲水箱,12-第一电磁阀,13-第三电磁阀,14-第二电磁阀,15-室外散热器,16-第四电磁阀,17-第三热回收器,18-第一过滤器,19-第二水泵,20-生活热水箱,21-第二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烟气排放系统、冷媒系统、冷却水系统和生活热水系统;
烟气排放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燃气发动机1的排气端、第一烟气换热器2的热介质通道、消声器3、第二烟气换热器4的热介质通道以及后处理设备5,第二烟气换热器4的冷介质通道与生活热水系统的任意段管线连接;
冷却水系统用于收集燃气发动机1的缸套6的余热及一次烟气的余热,缸套6的水输出端与第一烟气换热器2的冷介质通道连接;
冷媒系统包括与燃气发动机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压缩机7,压缩机7的冷媒输出端与第二热回收器8的热介质通道连接,第二热回收器8的冷介质通道与生活热水系统的任意段管线连接,冷媒系统的蒸发器输入端前设有第一热回收器9,并与第一热回收器9的热介质通道连接,第一热回收器9的冷介质通道与冷却水系统的管线连接。
第一烟气换热器2用于将燃气发动机1排出的高温烟气热量回收至冷却水系统中,可将300~600℃的烟气降温至100℃左右。第二烟气换热器4用于将经第一烟气换热器2降温后依然较高温度的烟气热量回收至生活热水系统中,一般可将烟气温度降至60℃左右。第一热回收器9辅助蒸发器在系统压力较低时辅助蒸发,提高系统吸气侧压力;第一热回收器9在本系统中还用于低环温(-10℃及以下)下替代翅片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改善空气源热泵低温制热量衰减的难题。第二热回收器8主要用于回收冷媒系统热量,其一般置于冷媒系统的压缩机7排气侧,吸收压缩机7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的热量用于加热生活热水箱20内的液体。
本发明通过优化燃气发动机余热回收的分配方式,将烟气余热二次利用,同时增加压缩机7排气热回收,提高热回收率,系统热回收最高可达100%;另外冷却水系统采用电磁阀控制、增加缓冲水箱11及温度传感器,提高热回收系统稳定性以及减少控制单元频繁切换,解决了冷却水温度波动剧烈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优选实施方案,冷却水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10,第一水泵10的输出端与缸套6的水输入端连接,第一烟气换热器2的冷介质通道通过并联支路分别与缓冲水箱11和第一电磁阀12连接,缓冲水箱1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连接,第一支路包括第三电磁阀13,第三电磁阀13的出水端与第一热回收器9的冷介质通道连接,第二支路包括第二电磁阀14,第二电磁阀14的出水端与室外散热器15连接,第三支路包括第四电磁阀16,第四电磁阀16的出水端与第三热回收器17的热介质通道连接,第三热回收器17的冷介质通道与空调系统的任意段管线连接,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的输出端并联到同一节点,并通过第一过滤器18与第一水泵10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热回收器17为空调系统(冷热水机组)所属设备,用于将燃气发动机1的缸套6及第一烟气换热器2吸收至冷却水系统的热量传递至空调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生活热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水泵19的输出端、第二烟气换热器4的冷介质通道、第二热回收器8的冷介质通道、生活热水箱20、第二过滤器21和第二水泵19的输入端。
更进一步的,缓冲水箱1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T1,第一烟气换热器2的热介质通道的出口设有温度传感器T2,生活热水箱20内设有温度传感器T3。
上述的换热器和热回收器一般都设置在水泵的输出端,这样的好处是输出端压力相对较高,有利于提高主机的换热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因结构设计限制或成本考虑时,可取消第三电磁阀13,以及将第一热回收器9置于缓冲水箱之前。
实施例三
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控制方法,用于实施例一所述的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制冷制热模式、第一制热模式、第二制热模式和第三制热模式,所述冷制热模式用于制冷或多联机的高温制热,根据制冷循环的换热量判断第一热回收器9和室外散热器15分别作为冷却水系统蒸发器时的换热能力,若第一热回收器9的换热能力强于室外散热器15,则选择第一制热模式,否则选择第二制热模式,第一制热模式用于多联机系统或不启动第三热回收器17的冷热水机组在低环境温度下的制热,第二制热模式用于冷热水机组的常规制热,第三制热模式在第一制热模式的基础上增加第一热回收器9作为冷却水系统蒸发器,用于启动第三热回收器17的冷热水机在低环境温度下的制热;上述的换热量主要通过一些相关参数计算,相关参数指制冷行业一般按照空调制冷循环的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吸气温度、排气温度、换热面积等参数,从而计算出制冷循环的换热量,不同工况下这些参数都在变化,换热量也在随时变化。本发明中第一热回收器9是水冷型换热器、但换热面积小,室外散热器15是风冷型换热器,但换热面积较大。
制冷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控制过程:当T1min≤T1<T2min时,所述第一电磁阀12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4打开,所述第三电磁阀13和所述第四电磁阀16关闭;当T2min≤T1<T2min+ΔT1时,所述第一电磁阀12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4打开,所述第三电磁阀13和所述第四电磁阀16关闭,同时提高所述室外散热器15的风机转速;当T2min+ΔT1≤T1<T2max时,所述第一电磁阀12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4打开,所述第三电磁阀13和所述第四电磁阀16关闭,同时降低所述燃气发动机1的转速;当T1≥T2max持续t1时间后,则所述燃气发动机1停机;如下表1所示。发动机启动后冷却水温度需尽快上升至合适温度,此时第一电磁阀12打开,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3和第四电磁阀16关闭,第一烟气换热器2将发动机烟气降温的同时回收废热至冷却水系统,冷却水温度逐渐升高。当检测到第一烟气换热器2出口温度T2≥Tmin,根据机组所选模式控制不同: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下第一热回收器9或第三热回收器17不满足工作条件(此时冷却水系统的热量对空调系统属于低价值热量,一般情形为制冷模式及多联机的高温制热模式。)
表1制冷制热模式控制逻辑
第一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控制过程:当T1min≤T1<T2min时,第一电磁阀12和第三电磁阀13打开,第二电磁阀14和第四电磁阀16关闭;当T2min≤T1<T2min+ΔT1时,第三电磁阀13打开,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4和第四电磁阀16关闭;当T2min+ΔT1≤T1<T2min+ΔT2时,第二电磁阀14和第三电磁阀13打开,第一电磁阀12和第四电磁阀16关闭;当T2min+ΔT2≤T1<T2max-ΔT3时,第二电磁阀14和第三电磁阀13打开,第一电磁阀12和第四电磁阀16关闭,同时提高室外散热器15的风机转速;当T2max-ΔT3≤T1<T2max时,第二电磁阀14和第三电磁阀13打开,第一电磁阀12和第四电磁阀14关闭,同时降低燃气发动机1的转速;当T1≥T2max持续t1时间后,则燃气发动机1停机;
如下表2所示。当相关参数判断第一热回收器9作为蒸发器时系统换热能力强于室外散热器15,一般在低环境温度例如-10℃及以下时出现,适用于多联机系统及不带第三热回收器17的冷热水机。
表2第一制热模式控制逻辑
第二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控制过程:当T1min≤T1<T2min时,第一电磁阀12和第四电磁阀16打开,第二电磁阀14和第三电磁阀13关闭;当T2min≤T1<T2min+ΔT1时,第四电磁阀16打开,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4和第三电磁阀13关闭;当T2min+ΔT1≤T1<T2min+ΔT2时,第二电磁阀14和第四电磁阀16打开,第一电磁阀12和第三电磁阀13关闭;当T2min+ΔT2≤T1<T2max-ΔT3时,第二电磁阀14和第四电磁阀16打开,第一电磁阀12和第三电磁阀13关闭,同时提高室外散热器15的风机转速;当T2max-ΔT3≤T1<T2max时,第二电磁阀14和第四电磁阀16打开,第一电磁阀12和第三电磁阀13关闭,同时降低燃气发动机1的转速;当T1≥T2max持续t1时间后,则燃气发动机1停机;
如下表3所示。适用于冷热水机组的常规制热,即相关参数判断第一热回收器9作为蒸发器时系统换热能力弱于室外散热器15的情况。
表3第二制热模式控制逻辑
第三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控制过程:当T1min≤T1<T2min时,第一电磁阀12和第三电磁阀13打开,第二电磁阀14和第四电磁阀16关闭;当T2min≤T1<T2min+ΔT1时,第三电磁阀13打开,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4和第四电磁阀16关闭;当T2min+ΔT1≤T1<T2min+ΔT2时,第三电磁阀13和第四电磁阀16打开,第一电磁阀12和第二电磁阀14关闭;当T2min+ΔT2≤T1<T2max-ΔT3时,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3和第四电磁阀16打开,第一电磁阀12关闭;当T2max-ΔT3≤T1<T2max-ΔT4时,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3和第四电磁阀16打开,第一电磁阀12关闭,同时提高室外散热器15的风机转速;当T2max-ΔT4≤T1<T2max时,第二电磁阀14、第三电磁阀13和第四电磁阀16打开,第一电磁阀12关闭,同时降低燃气发动机1的转速;当T1≥T2max持续t1时间后,则燃气发动机1停机;如下表4所示。当相关参数判断第一热回收器9作为蒸发器时系统换热能力强于室外散热器15,一般在低环境温度例如-10℃及以下时出现,适用于带第三热回收器17的冷热水机。
表4第三制热模式控制逻辑
其中,ΔT1、ΔT2、ΔT3和ΔT4为设计温差,具体的,ΔT1、ΔT2、ΔT3、ΔT4是指特定的电磁阀开关组合的控制区间,描述电磁阀的开关是根据冷却水温度T1的温度区间来控制的。T1min为冷却水回收的最低温度,T1高于T1min才能开始回收冷却水热量,否则回到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偏低,不利于发动机工作。T2min为冷却水最低回收温度T1min加上预设的换热器温度差,假设冷却水回收的最低温度T1min为30度,预设的换热器温度差为5度(足够的温度差能使热量回收过程更顺利),则T2min为35度。T2max为冷却水过热保护温度,超过该值则冷却水温度过高会损坏发动机。以上的温度设计概念为常规写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辨识。
上述电磁阀的控制周期为t2,一般设为30秒。电磁阀控制过程平滑,防止冷却水剧烈波动。
其中T1min、T2min与T2max与室外换热器、热回收器1/2的选型有关,T1小于Tmin则回到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偏低,T1大于Tmax则回到发动机的冷却水温过高,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发动机工作。ΔT1、ΔT2、ΔT3、ΔT4为设计温差。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排放系统、冷媒系统、冷却水系统和生活热水系统;
所述烟气排放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燃气发动机的排气端、第一烟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消声器、第二烟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以及后处理设备,所述第二烟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与所述生活热水系统的任意段管线连接;
所述冷却水系统用于收集所述燃气发动机的缸套的余热及一次烟气的余热,所述缸套的水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烟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连接;
所述冷媒系统包括与所述燃气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冷媒输出端与第二热回收器的热介质通道连接,所述第二热回收器的冷介质通道与所述生活热水系统的任意段管线连接,所述冷媒系统的蒸发器输入端前设有第一热回收器,并与所述第一热回收器的热介质通道连接,所述第一热回收器的冷介质通道与所述冷却水系统的管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缸套的水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烟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通过并联支路分别与缓冲水箱和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缓冲水箱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热回收器的冷介质通道连接,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水端与室外散热器连接,所述第三支路包括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出水端与第三热回收器的热介质通道连接,所述第三热回收器的冷介质通道与空调系统的任意段管线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的输出端并联到同一节点,并通过第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热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水泵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烟气换热器的冷介质通道、所述第二热回收器的冷介质通道、生活热水箱、第二过滤器和第二水泵的输入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水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T1,所述第一烟气换热器的热介质通道的出口设有温度传感器T2,所述生活热水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T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取消所述第三电磁阀,以及将所述第一热回收器置于所述缓冲水箱之前。
6.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制冷制热模式、第一制热模式、第二制热模式和第三制热模式,所述冷制热模式用于制冷或多联机的高温制热,根据制冷循环的换热量判断所述第一热回收器和所述室外散热器分别作为冷却水系统蒸发器时的换热能力,若所述第一热回收器的换热能力强于所述室外散热器,则选择所述第一制热模式,否则选择所述第二制热模式,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用于多联机系统或不启动第三热回收器的冷热水机组在低环境温度下的制热,第二制热模式用于冷热水机组的常规制热,所述第三制热模式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所述第一热回收器作为冷却水系统蒸发器,用于启动第三热回收器的冷热水机在低环境温度下的制热;
所述制冷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控制过程:当T1min≤T1<T2min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当T2min≤T1<T2min+ΔT1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同时提高所述室外散热器的风机转速;当T2min+ΔT1≤T1<T2max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同时降低所述燃气发动机的转速;当T1≥T2max持续t1时间后,则所述燃气发动机停机;
所述第一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控制过程:当T1min≤T1<T2min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当T2min≤T1<T2min+ΔT1时,所述第三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当T2min+ΔT1≤T1<T2min+ΔT2时,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当T2min+ΔT2≤T1<T2max-ΔT3时,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同时提高所述室外散热器的风机转速;当T2max-ΔT3≤T1<T2max时,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同时降低所述燃气发动机的转速;当T1≥T2max持续t1时间后,则所述燃气发动机停机;
所述第二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控制过程:当T1min≤T1<T2min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当T2min≤T1<T2min+ΔT1时,所述第四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当T2min+ΔT1≤T1<T2min+ΔT2时,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当T2min+ΔT2≤T1<T2max-ΔT3时,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同时提高所述室外散热器的风机转速;当T2max-ΔT3≤T1<T2max时,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关闭,同时降低所述燃气发动机的转速;当T1≥T2max持续t1时间后,则所述燃气发动机停机;
所述第三制热模式包括以下控制过程:当T1min≤T1<T2min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三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当T2min≤T1<T2min+ΔT1时,所述第三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关闭;当T2min+ΔT1≤T1<T2min+ΔT2时,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当T2min+ΔT2≤T1<T2max-ΔT3时,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当T2max-ΔT3≤T1<T2max-ΔT4时,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同时提高所述室外散热器的风机转速;当T2max-ΔT4≤T1<T2max时,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同时降低所述燃气发动机的转速;当T1≥T2max持续t1时间后,则所述燃气发动机停机;
其中,ΔT1、ΔT2、ΔT3和ΔT4为设计温差;T1min为冷却水回收的最低温度;T2min为所述冷却水最低回收温度T1min加上预设的换热器温度差;T2max为冷却水过热保护温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49996.5A CN112815568B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49996.5A CN112815568B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15568A true CN112815568A (zh) | 2021-05-18 |
CN112815568B CN112815568B (zh) | 2022-04-26 |
Family
ID=75870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49996.5A Active CN112815568B (zh) | 2021-01-14 | 2021-01-14 | 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15568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65501A (zh) * | 2010-06-13 | 2010-10-20 |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 | 半热回收型ghp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热泵机组 |
CN105841390A (zh) * | 2016-03-31 | 2016-08-10 |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 一种用于集中供热系统的燃气驱动空气源热泵供热机组 |
CN109297211A (zh) * | 2018-09-28 | 2019-02-01 | 蓝焰高科(天津)燃气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冷热电联供系统 |
US20190064757A1 (en) * | 2017-08-31 | 2019-02-28 | Energy Harbors Corporation, Inc. | Energy management with multiple pressurized storage elements |
CN110173751A (zh) * | 2019-06-11 | 2019-08-27 |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 一种全热回收型一体式燃气热泵供热机组及其应用 |
CN110319617A (zh) * | 2019-07-01 | 2019-10-11 | 上海理工大学 | 基于热源塔的燃气热泵装置 |
-
2021
- 2021-01-14 CN CN202110049996.5A patent/CN1128155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65501A (zh) * | 2010-06-13 | 2010-10-20 |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 | 半热回收型ghp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热泵机组 |
CN105841390A (zh) * | 2016-03-31 | 2016-08-10 |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 一种用于集中供热系统的燃气驱动空气源热泵供热机组 |
US20190064757A1 (en) * | 2017-08-31 | 2019-02-28 | Energy Harbors Corporation, Inc. | Energy management with multiple pressurized storage elements |
CN109297211A (zh) * | 2018-09-28 | 2019-02-01 | 蓝焰高科(天津)燃气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冷热电联供系统 |
CN110173751A (zh) * | 2019-06-11 | 2019-08-27 |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 一种全热回收型一体式燃气热泵供热机组及其应用 |
WO2020248684A1 (zh) * | 2019-06-11 | 2020-12-17 |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 一种全热回收型一体式燃气热泵供热机组及其应用 |
CN110319617A (zh) * | 2019-07-01 | 2019-10-11 | 上海理工大学 | 基于热源塔的燃气热泵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15568B (zh) | 2022-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32285B (zh) | 空调器系统 | |
CN111237928B (zh) | 一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 | |
CN112146301B (zh) | 一种带全热回收的蒸发冷螺杆冷热水机组 | |
CN103615836A (zh) | 一种螺杆式全热回收风冷热泵空调机组 | |
CN204373252U (zh) | 转换式co2跨临界循环制冷系统 | |
KR101138970B1 (ko) | 공랭식 냉매 증발 응축기를 이용한 제상 시스템 | |
CN112815568B (zh) | 一种燃气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375255B (zh) | 空调器系统 | |
CN203595316U (zh) | 一种螺杆式全热回收风冷热泵空调机组 | |
CN206669949U (zh) | 热回收型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 | |
CN109442788A (zh) | 空调的化霜方法和空调 | |
KR20100089741A (ko) | 공기압축기 폐열 회수장치 | |
CN213687346U (zh) | 一种蒸发冷热泵机组 | |
CN112682957A (zh) | 空气能热泵 | |
CN210772602U (zh) | 防结霜热泵空调系统 | |
CN209672625U (zh) | 一种超低温复叠热泵冷水机组 | |
CN208536437U (zh) | 空气源热泵冷暖机组膨胀阀双向桥装置 | |
CN207963223U (zh) |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 |
CN207610456U (zh) | 一种新型冰箱蓄热除霜系统 | |
CN108007010B (zh) | 一种热泵系统 | |
CN206207782U (zh) | 一种低温制热热泵系统 | |
CN209978428U (zh) | 蒸发冷太空能双源多联热泵全热回收机组 | |
CN215002255U (zh) | 空气能热泵 | |
CN217031657U (zh) | 空调机组 | |
CN210624995U (zh) | 一种全工况四管制模块化冷(热)水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