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2439A - 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用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用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82439A CN112782439A CN202010011256.8A CN202010011256A CN112782439A CN 112782439 A CN112782439 A CN 112782439A CN 202010011256 A CN202010011256 A CN 202010011256A CN 112782439 A CN112782439 A CN 1127824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rrent
- short
- impedance
- voltage switch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29910004682 ON-OFF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829 reduce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6507 interpha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64 neutra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28—Provision in measuring instruments for reference values, e.g. standard voltage, standard waveform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用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包括若干回出线和两相独立或三相独立的高压开关,选一回出线作为第一回出线,所述高压开关一侧接所述第一回出线中任意两相或三相,另一侧接大地,当某一回出线的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令所述第一回出线的某一非故障相的高压开关闭合后再断开以产生短路电流,通过设置所述高压开关与所述第一回出线的接线点位置来控制所述短路电流的大小;通过设置所述高压开关的闭合断开时间来控制所述短路电流的时长。该方法制造出的相间短路电流明显区别于线路负载电流,极易识别,不存在限流阻抗的两难选择问题,并且不会使短路电流过大而触发线路保护动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的 10KV或35KV 小电流接地系统的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检测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用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多数配电网采用的是小电流接地系统(又称中性点间接接地系统),配电系统分支多而复杂,这类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因故障电流较小,故障特征复杂,使得故障点的查找非常困难。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201020549446.7 公开了一种不对称电流源,包括二次控制部分、电子PT、继电器和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电子 PT 通过变送器接入二次控制部分的输入端,二次控制部分的输出端接继电器线圈,继电器控制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的线圈,三个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一次侧分别与 A、B、C 三相连接,另一侧串联接 D 高压二极管和 R 限流阻抗,R 限流阻抗另一端接大地。实用新型专利201220448758.8对前述专利做了简化,仅采用两个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即可实现相应功能。上述专利中,当某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其余两相对地电压升高并被电子PT检测到,然后二次控制部分控制其中一个与非故障相相连的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闭合,使该相线路也与大地相连,这样就与故障相形成了相间短路,产生短路电流,该短路电流经高压二极管整流后能够产生半波电流,在电流较大时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能够被三相线路上的故障指示器识别,根据短路电流所在的回路,能够判断接地故障点。上述两种产生特征电流方法,都需要串入限流阻抗,以避免短路电流触发过流保护而造成大面积停电。但是,因为单相接地的接点地不可预测,这样短路电流回路中阻抗的阻抗值就无法确定,如果串入的阻抗过小,则无法起到限流保护的作用,如果串入的阻抗过大,则会使短路电流太小而难以被检测到,这就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直至目前也没有合适的方法能够确定如何串入合适的限流阻抗。也是由于上述原因,上述二专利在实际使用中效果并不理想,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用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制造出的相间短路电流明显区别于线路负载电流,极易识别,不存在限流阻抗的两难选择问题,并且不会使短路电流过大而触发线路保护动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用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包括若干回出线和两相独立或三相独立的高压开关,选一回出线作为第一回出线,所述高压开关一侧接所述第一回出线中任意两相或三相,另一侧接大地,当某一回出线的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令所述第一回出线的某一非故障相的高压开关闭合后再断开以产生短路电流,通过设置所述高压开关与所述第一回出线的接线点位置来控制所述短路电流的大小,并且所述短路电流的大小不触发所述第一回出线的Ⅰ段过流保护;通过设置所述高压开关的闭合断开时间来控制所述短路电流的时长,并且所述短路电流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一回出线的Ⅱ段过流保护的电流时长。
优选的,通过设置所述高压开关与所述第一回出线的接线点位置来调整可预设阻抗的大小从而控制所述短路电流的大小,所述可预设阻抗为所述接线点位置至所述小电流接地系统电源出口的单相导线阻抗或者所述接线点位置至所述小电流接地系统电源出口的单相导线阻抗与串入的限流阻抗的阻抗值之和。
优选的,按如下步骤设置所述高压开关与所述第一回出线的接线点位置:
(a)假设所述第一回出线在所述小电流接地系统电源出口处发生金属性两相直接短路,并将此时的短路电流定义为极限短路电流;
(b)在步骤(a)的短路回路中串入一假设阻抗,使短路电流的大小由所述极限短路电流降至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回出线的Ⅰ段过流保护的电流定值的0.9倍,则所述假设阻抗的阻抗值即为所述的可预设阻抗的阻抗值,然后根据可预设阻抗的阻抗值和单位长度导线的阻抗计算应串入的导线长度并由此确定所述接线点位置,或者根据可预设阻抗的阻抗值减去所述限流阻抗的阻抗值的差值和单位长度导线的阻抗值来确定所述接线点位置。
优选的,在所述若干回出线中,选取Ⅰ段过流保护电流定值最小的出线作为第一回出线。
优选的,所述高压开关在闭合后再断开的过程中,所述短路电流的时长不超过一周期。
优选的,所述短路电流时长短于半个周期、或者等于半个周期,或者长于半个周期而短于一个周期。
优选的,所述短于半个周期或等于半个周期的短路电流的暂态波形全部大于等于零或全部小于等于零。
优选的,所述高压开关包括真空泡,在真空泡内设有静触头和动触头,两相或三相所述静触头接所述三相线路的两相或三相,所述动触头接大地,动触头可在动触头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接近静触头,并可在动触头复位机构的驱动下远离静触头。
优选的,所述动触头驱动机构的动力源为第一电磁线圈或第一弹簧,所述动触头复位机构的动力源为第二弹簧或第二电磁线圈,通过调整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距离或调整所述动触头驱动机构和动触头复位机构对动触头的驱动力来控制所述高压开关的通断时间。
优选的,设置电压互感器监测所述第一回出线的电压,电压互感器与控制单元相连,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动触头驱动机构和动触头复位机构动作,当所述控制单元由所述电压互感器的电压信号判断发生接地故障时,控制单元控制某一非故障相线路的所述高压开关的动触头驱动机构在预设时刻动作以使所述高压开关的电压合闸相角为75~90度。
优选的,所述预设时刻通过试验确定。
优选的,每个所述高压开关由第一高压开关和第二高压开关串联组成,所述第一高压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二高压开关处于闭合状态,通过闭合第一高压开关和断开第二高压开关的时间差来控制所述短路电流的时长不超过一周期。
优选的,所述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或经过消弧线圈和高阻抗接地的三相系统。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从短路电流的大小和时长的协调性上入手去制造尽可能大的特征电流,以便于检出。由于接点故障点不可预测,则串入短路回路的故障线路的导线阻抗和接地阻抗就成为阻抗值不可预测阻抗,而本发明串入的可预设阻抗自身就能够保证不触发线路的Ⅰ段过流保护,这样再加上上述不可预测阻抗,肯定不会触发Ⅰ段过流保护,同时本发明给出的方法也是人为能控制产生的最大安全电流(“安全”指不触发Ⅰ段过流保护,此时即当假设阻抗使极限短路电流降至Ⅰ段过流保护的电流定值的0.9倍时的可预设阻抗),同时本发明还通过控制短路电流时长使其避免触发Ⅱ段过流保护,并且给出了高压开关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电流时长的可操作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没有针对电流大小和时长解决问题而言,本发明专门从短路电流的大小和时长出发解决特征电流的制造问题,产生的特征电流比正常负载电流一般会大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非常容易被检测,为推广实用可行的接地故障点检测提供了前提性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接线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用高压开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用高压开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方法在10KV下仿真模拟时各电参数录波曲线图。
图5是图4试验中相关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中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不接地或经过消弧线圈和高阻抗接地的三相系统。
如图1所示,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电源处具有多回出线,选取其中一回作为第一回出线,当所述多回出线中某一回出线的其中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比如A相),则定义第一回出线中除A相外的其余两相(B相和C相)为非故障相。本方法采用如下接线方式:将两个10KV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即高压开关)K1和K2的一端分别连接10KV第一回出线的A、B、C三相的任意两相(也可也采用三个相互独立的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与三相分别相连),比如接A、B两相(下文均以接A、B两相为例说明),两个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与A、B两相的接线点位置为点O和点P,另一端直接接大地或者与大地之间串入限流阻抗。通过设置接线点位置(即点O、P)可以决定高压开关与电源之间串入的导线长度,该长度的导线阻抗等于单位长度的导线阻抗乘以导线长度。当某一回出线的一相(假如为A相)发生接地故障时,则使第一回出线中的B相高压开关动作,与大地导通,产生短路电流。此短路回路中的阻抗,包括接线点位置与电源之间单相导线的阻抗,接地点与电源之间导线阻抗以及接地阻抗(此二者为阻抗值不可预测阻抗,无法人为决定大小,只能根据每次接地故障事实发生后确定),还包括高压开关与大地之间串入的限流阻抗(可串入限流阻抗,也可以不串入限流阻抗),接线点位置与电源之间单相导线的阻抗与限流阻抗合称可预设阻抗。由此可知,通过调整接线点位置可以调整可预设阻抗大小,并可以影响短路电流大小,本发明方法要求可预设阻抗要在各种接地故障下均使短路电流大小不会触发Ⅰ段过流保护,可具体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a)假设所述第一回出线在电源出口处发生金属性两相直接短路,并将此时的短路电流定义为极限短路电流(因为此时产生的是最大短路电流);
(b)在步骤(a)的短路回路中串入一假设阻抗,使短路电流的大小由所述极限短路电流降至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回出线的Ⅰ段过流保护的电流定值的0.9倍(等于0.9倍时为最理想选择,会产生需要的最大短路电流,小于0.9倍时电流会变小,但是也会与线路正常负荷电流有明确的区分,也能实现顺利检出的目的;对于安装了能做到0.95倍的Ⅰ段过流保护定值仍可靠不动作的保护装置的变电站,这个数字可以调整到0.95),则所述假设阻抗的阻抗值即为所述的可预设阻抗的阻抗值,然后根据可预设阻抗的阻抗值和单位长度导线的阻抗计算应串入的导线长度并由此确定所述接线点位置(此时不串入限流阻抗,高压开关直接接大地,并且接线点位置至大地之间阻抗一般可忽略,这样操作更简单,节省限流阻抗成本,为最佳选择),或者根据可预设阻抗阻抗值减去所述限流阻抗阻抗值的差值和单位长度导线的阻抗来确定所述接线点位置(此时串入限流阻抗,限流阻抗的阻抗值一般用于抵充接线点位置至电源的单相导线阻抗,即相对于不串入限流阻抗的情况,接线点位置如果更靠近电源,则所减少的导线的阻抗可以用限流阻抗来充当,这样避免因电流超过极限短路电流的0.9倍;当然,限流阻抗与所述单相导线阻抗也有其他组合方式,目的均是控制短路电流)。
上述方案中,对于各出线的电缆粗细、材质以及线路长度等情况基本一致的情况,此时各回出线的Ⅰ段过流保护定值基本相等,可以任选一回出线作为第一回出线;对于电缆情况差别较大,Ⅰ段过流保护定值不相等的情况,可以选择Ⅰ段过流保护定值最小的作为第一回出线,这样在短路电流不触发第一回出线的Ⅰ段过流保护时,肯定不会触发该短路回路中接地点到电源的导线的过流保护。
同时,通过高压开关的通断时间控制短路电流的时长,使时长不大于Ⅱ段过流保护的电流时长(该时长大于一个周期)。优选的,可以将电流时长缩短至不超过一个周期,如小于半个周期、等于半个周期,或大于半个周期而小于一个周期。为了提升电流波形的易被检出性,可以使不大于半个周期的电流暂态波形为正半波或负半波(包括零点),即全部大于等于零,或全部小于等于零。电流大小是正常负荷电流的几十倍,这一特征非常明显,极易被线路上的故障指示器检出,从而使该特征电流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在确保不跳闸的情况下制造出尽可能大的电流的技术不足。
下面介绍如何通过控制高压开关的通断来产生不超过一个周期的交流电流,可分两个实施例来说明:
1、高压开关只包括一个开关(如只由一个真空交流接触器或断路器等来通断电路)
对于具有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机械开关,关键是要控制动触头接近静触头并导通线路时起至动触头远离静触头并切断线路时止的过程中通过不超过一个周期的交流电。高压开关一般可以采用如图2、图3所示结构,包括真空泡50,真空泡50内设有静触头51和动触头52,静触头51一端伸出真空泡50而与三相线路相连,动触头52伸出真空泡50与动触头驱动机构、动触头复位机构相连,并同时与接地导线相连。动触头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动触头朝向静触头运动,动触头复位机构能够驱动动触头远离静触头。在一个实施例中,动触头驱动机构包括一端与动触头相连的连杆53,连杆53的另一端与铰接在底座上的金属角板54一侧面板541相连,金属角板54的另一侧面板542基本与面板541垂直,并可以受到电磁线圈55的吸引,面板541和面板542的连接处两端有销轴543,并通过该销轴铰接在底座59上。当电磁线圈55吸引面板542,金属角板54发生转动,面板541即向上推动连杆53并进而推动动触头52向静触头靠近。在连杆53上还套有弹簧56,连杆53推动动触头52朝向静触头51运动时,同时压缩弹簧56,当电磁线圈55失电后,电磁线圈磁力消失,则弹簧56将面板541向下顶压,使连杆53向下运动,并使动触头52脱离静触头51。还有其他多种驱动动触头接近静触头、远离静触头的动触头驱动机构和动触头复位机构。动触头驱动机构的动力源可以是电磁线圈,也可也是弹簧,动触头复位机构的动力源可以是弹簧,也可以设置成电磁线圈。
参考上述高压开关结构并参考图1,电压互感器即PT 1、PT 3、PT 5采集对应相电压信号送入控制单元即二次控制部分的输入端UA、UB、UC。在控制单元内经二次PT、数模转换单元传给单片机,最后经继电器控制两个10KV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K1、K2的动触头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高压开关(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的动触头复位机构为弹簧,在动触头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失电后,弹簧即驱动动触头向原位的方向运动。通过设置动触头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的功率来控制动触头接近静触头的速度,通过调整弹簧的回复力来控制动触头远离静触头的速度。当动触头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上电后即驱动动触头向静触头运动,此时弹簧被拉伸,动触头同时克服了弹簧的回复力,当动触头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失电,则动触头只受弹簧的回复力,在回复力作用下远离静触头并切断线路。
具体分析动触头接近静触头并导通线路然后又离开静触头并切断线路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五个阶段:1、动触头开始运动,即动触头在动触头驱动机构驱动下,由初速度为零的状态获得加速度并向静触头方向运动,此时动触头只做机械运动,并未导通线路;2、当动触头接近静触头达到一定程度,线路导通(此时开关两端电压的相位即为合闸相角),此时动触头可能刚刚物理接触上静触头,也可能与静触头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只是该距离足够小,在此时的电压条件下已不再是绝缘距离;3、动触头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失电,即失去向静触头接近的加速度,但此时还保留接近静触头的初速度(如果在失电时已经接触到了静触头,则不再具有初速度),同时弹簧的回复力开始单独作用,产生了远离静触头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动触头还在靠近静触头或已接触尚未分开,所以线路仍然导通;4、动触头向远离静触头的方向运动,直到达到与静触头的绝缘距离,此时线路被切断;5、动触头在达到与静触头的绝缘距离时进一步远离直至回复到最初始位置。
对于本发明而言,关键的在于上述第2至第4阶段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才是线路导通至切断的整个过程,也即短路电流存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也就是短路电流的时间,本发明要求该过程的交流电流不超过Ⅱ段过流保护的电流时长,优选不超过一个周期,更优选不超过半个周期,对我国的电力系统而言,一个周期即20毫秒。在此前提下,还可以进一步缩小高压开关的通断时间,使电流通过不超过半个周期。只要调整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的动触头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的功率和动触头复位机构弹簧弹性力(比如调整弹簧的弹性系数)的搭配,即可实现控制动触头接近静触头的速度和远离静触头的速度,从而控制线路通断时间。通过调整动触头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的功率和动触头复位机构的回复力的搭配,可以使短路电流不超过半个周期。如果给定了电磁线圈的功率和弹簧的回复力,通过调整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初始距离也能够控制电流的时长。
将上述方法用于单相接地故障检测时,当某一回出线的一相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由电压互感器检测到故障相电压降低,非故障相电压升高,并把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继电器控制非故障相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的驱动电磁线圈动作,开始驱动动触头向静触头靠近,在靠近到导通电路时,高压开关两端的交变电压即电压合闸相角,可以控制电压合闸相角在0~90度之间,优选75~90度。因为电压合闸相角的大小决定了导通时电流的大小,在电压合闸相角为75~90度时,正值电压上升为较高的电压值阶段,会使电流较大,更容易检测。下面以控制电压合闸相角为零为例,来说明如何控制电压合闸相角的大小:需要使动触头的运动与交变电压的变化相协调,一般可以根据如下原理进行设计,即当发生接地故障并被控制单元检测到时,控制单元先获取所述高压开关所在拟合闸线路交变电压未来过零点的时刻(可以通过过零和电压周期检测电路获取,为现有技术),并且还可以通过预先试验来确定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从开始驱动动触头运动直至导通线路所需要的时间△ta,这样控制单元在电压过零点前△ta的时刻发出命令使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的电磁线圈开始动作,就能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相互接近至导通线路时,高压开关两端的交变电压恰好过零点,即电压合闸相角为零。此过零点前△ta的时刻即为预设时刻。
控制电压合闸相角为75度、90度等的方法与此类似。
上述说明了如何设置动触头驱动机构开始动作的时间,而动触头驱动机构何时停止作用也同样重要,从此时起弹簧开始单独起作用并使动触头最终离开静触头以切断电路。从动触头驱动机构驱动动触头导通线路后停止对动触头作用,然后动触头复位机构单独作用并使动触头离开静触头以切断线路所经历的时间决定着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可以在控制单元中设置从发出合闸命令时起经△tb时间后使动触头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失电,则弹簧立即单独作用。该△tb时间可通过线下试验确定,以保证短路电流不超过一个周期为准,比如控制出半个周期或少于半个周期的交流电流。
图3示出了在小电流和10KV电压条件下高压开关导通、切断线路时录波器的对多个电参数的录波曲线,此试验已经调整好使电压合闸相角为零,并且通过的电流不超过一个周期。其中,曲线a为高压开关两端的电压变化曲线,曲线c为高压开关电压过零检测信号,在曲线c上每个波峰的顶点即为电压过零点,可见高压开关闭合前呈周期性变化。当高压开关闭合使线路刚开始导通时,高压开关两端电压为零(曲线a),并且由虚线L位置可见,此时与电压周期性过零点的时间点重合(由曲线a和c对比可得此结论),说明电压合闸相角为零,并且高压开关电压此后一段时间一直为零,说明此过程是高压开关从导通线路开始持续导通有电流的过程,曲线e为高压开关流过的电流曲线。虚线M对应的曲线e的横坐标的时间为电流为零的时间,此时线路被切断,高压开关两端的电压又开始呈波形变化(曲线a)。曲线e位于虚线L和虚线M之间的部分即不超过一个周期的交变电流,具体是半个周期的交变电流加上该半个周期的交流电流过零点后的衰减电流。该衰减电流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动触头在导通后半个周期内没有远离静触头至能够切断电路的距离,随着电压反向,产生了反向的电流,但是很快衰减至零,使整个电流不超过一个周期。如果弹簧回复力增大,使动触头在导通的半个周期时间恰好离开静触头切断电路,则电流可为恰好半个周期。半个周期的交流电、或者半个周期交流电流加衰减电流都是不超过一个周期的交流电流,电流值很大,特征也明显,容易被检测。图3中的曲线b为高压开关的动触头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的电压曲线,曲线d为控制动触头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的直流固体继电器的电压曲线。图5示出该试验的相关电路。其中,录波器81的采集卡的5个通道与导线811、导线812、导线813、导线814、导线815相连,用于采集上述abcde五条曲线对应的电学量,电路还包括动触头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87,电流互感器88,电压互感器1,二次PT83,过零检测电路86,直流固定继电器84用于控制电磁线圈87,直流霍尔元件82,控制装置85。其中,二次PT83采集高压开关电压,对应曲线a;动触头驱动机构的电磁线圈87对应曲线b,过零检测对应曲线c;直流固体继电器对应曲线d;电流互感器88用于获取负载电流,即曲线e。
2、高压开关由两个开关相互配合组成
高压开关由第一高压开关和第二高压开关串联组成,所述第一高压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二高压开关处于闭合状态,通过闭合第一高压开关和断开第二高压开关的时间差来控制所述短路电流的时长不超过一周期。
为了控制电流时长,实用新型专利ZL201921412022.3请求保护一种控制单相线路短时间通断的开关结构,该专利的内容以全文引入的方式用于解决本专利中短路电流时长的控制,使短路电流的时长不超过Ⅱ段过流保护的电流时长,优选不超过一个周期,再优选半个周期,甚至短于半个周期。当电压合闸相角恰好为90度时,并且短路电流时长为四分之一周期时,能够获得电流值全部大于等于零或全部小于等于零且绝对值很大的短路脉冲电流,这进一步增加了检出的可能性。
此外,如果采用高压电力电子开关,因其没有交流高压真空接触器的机械运动,响应非常及时,此时可在电压过零点时直接使高压电力电子开关导通线路,在一个周期(20ms)或半个周期(10ms)后切断线路。即电子开关最好的控制方式是电压过零导通,电流过零切断。
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构思和实现的若干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发明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用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包括若干回出线和两相独立或三相独立的高压开关,选一回出线作为第一回出线,所述高压开关一侧接所述第一回出线中任意两相或三相,另一侧接大地,当某一回出线的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令所述第一回出线的某一非故障相的高压开关闭合后再断开以产生短路电流,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所述高压开关与所述第一回出线的接线点位置来控制所述短路电流的大小,并且所述短路电流的大小不触发所述第一回出线的Ⅰ段过流保护;通过设置所述高压开关的闭合断开时间来控制所述短路电流的时长,并且所述短路电流的时长小于所述第一回出线的Ⅱ段过流保护的电流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所述高压开关与所述第一回出线的接线点位置来调整可预设阻抗的大小从而控制所述短路电流的大小,所述可预设阻抗为所述接线点位置至所述小电流接地系统电源出口的单相导线阻抗或者所述接线点位置至所述小电流接地系统电源出口的单相导线阻抗与串入的限流阻抗的阻抗值之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设置所述高压开关与所述第一回出线的接线点位置:
(a)假设所述第一回出线在所述小电流接地系统电源出口处发生金属性两相直接短路,并将此时的短路电流定义为极限短路电流;
(b)在步骤(a)的短路回路中串入一假设阻抗,使短路电流的大小由所述极限短路电流降至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回出线的Ⅰ段过流保护的电流定值的0.9倍,则所述假设阻抗的阻抗值即为所述的可预设阻抗的阻抗值,然后根据可预设阻抗的阻抗值和单位长度导线的阻抗计算应串入的导线长度并由此确定所述接线点位置,或者根据可预设阻抗的阻抗值减去所述限流阻抗的阻抗值的差值和单位长度导线的阻抗值来确定所述接线点位置。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干回出线中,选取Ⅰ段过流保护电流定值最小的出线作为第一回出线。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开关在闭合后再断开的过程中,所述短路电流的时长不超过一周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电流时长短于半个周期、或者等于半个周期,或者长于半个周期而短于一个周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于半个周期或等于半个周期的短路电流的暂态波形全部大于等于零或全部小于等于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开关包括真空泡,在真空泡内设有静触头和动触头,两相或三相所述静触头接所述小电流接地系统的两相或三相,所述动触头接大地,动触头可在动触头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接近静触头,并可在动触头复位机构的驱动下远离静触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驱动机构的动力源为第一电磁线圈或第一弹簧,所述动触头复位机构的动力源为第二弹簧或第二电磁线圈,通过调整所述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距离或调整所述动触头驱动机构和动触头复位机构对动触头的驱动力来控制所述高压开关的通断时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电压互感器监测所述第一回出线的电压,电压互感器与控制单元相连,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动触头驱动机构和动触头复位机构动作,当所述控制单元由所述电压互感器的电压信号判断发生接地故障时,控制单元控制某一非故障相线路的所述高压开关的动触头驱动机构在预设时刻动作以使所述高压开关的电压合闸相角为75~90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刻通过试验确定。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高压开关由第一高压开关和第二高压开关串联组成,所述第一高压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二高压开关处于闭合状态,通过闭合第一高压开关和断开第二高压开关的时间差来控制所述短路电流的时长不超过一周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11256.8A CN112782439B (zh) | 2020-01-06 | 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用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11256.8A CN112782439B (zh) | 2020-01-06 | 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用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82439A true CN112782439A (zh) | 2021-05-11 |
CN112782439B CN112782439B (zh) | 2023-01-31 |
Family
ID=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815149U (zh) * | 2012-08-28 | 2013-03-20 | 保定钰鑫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两相不对称电流源 |
CN103472355A (zh) * | 2013-09-25 | 2013-12-25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配电线路短路故障定位系统及其方法 |
CN203479950U (zh) * | 2013-09-25 | 2014-03-12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配电线路短路故障定位系统 |
CN104569725A (zh) * | 2015-01-09 | 2015-04-29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一种可精确控制短路时刻的电力系统短路故障试验装置 |
CN105097373A (zh) * | 2015-08-10 | 2015-11-25 | 厦门大恒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短路电流分级控制脱扣的参量断路器 |
CN205333704U (zh) * | 2016-02-01 | 2016-06-22 | 保定钰鑫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阻可调型两相不对称电流源 |
WO2019163417A1 (ja) * | 2018-02-26 | 2019-08-29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を用いた電流制御装置、及び、電流制御装置を用いた自動変速機制御装置 |
CN209373032U (zh) * | 2019-01-04 | 2019-09-10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 | 一种模拟短路与接地故障装置 |
KR102059096B1 (ko) * | 2019-11-29 | 2019-12-26 | 디이시스 주식회사 | 직류계통의 차단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
CN209859894U (zh) * | 2019-07-08 | 2019-12-27 | 保定钰鑫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不对称电流源的瞬时开关 |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815149U (zh) * | 2012-08-28 | 2013-03-20 | 保定钰鑫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两相不对称电流源 |
CN103472355A (zh) * | 2013-09-25 | 2013-12-25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配电线路短路故障定位系统及其方法 |
CN203479950U (zh) * | 2013-09-25 | 2014-03-12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配电线路短路故障定位系统 |
CN104569725A (zh) * | 2015-01-09 | 2015-04-29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一种可精确控制短路时刻的电力系统短路故障试验装置 |
CN105097373A (zh) * | 2015-08-10 | 2015-11-25 | 厦门大恒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短路电流分级控制脱扣的参量断路器 |
CN205333704U (zh) * | 2016-02-01 | 2016-06-22 | 保定钰鑫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阻可调型两相不对称电流源 |
WO2019163417A1 (ja) * | 2018-02-26 | 2019-08-29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を用いた電流制御装置、及び、電流制御装置を用いた自動変速機制御装置 |
CN209373032U (zh) * | 2019-01-04 | 2019-09-10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 | 一种模拟短路与接地故障装置 |
CN209859894U (zh) * | 2019-07-08 | 2019-12-27 | 保定钰鑫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不对称电流源的瞬时开关 |
KR102059096B1 (ko) * | 2019-11-29 | 2019-12-26 | 디이시스 주식회사 | 직류계통의 차단 장치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徐可寒 等: "光伏电源故障特性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电工技术学报》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97447B (zh) | 具有浪涌电流意识的电路测试闭合器装置及方法 | |
CN104569725B (zh) | 一种可精确控制短路时刻的电力系统短路故障试验装置 | |
Kishida et al. | Development of the high speed switch and its application | |
CN112782439B (zh) | 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用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 | |
CN212410659U (zh) | 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不对称电流源 | |
CN112782439A (zh) | 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用特征电流的制造方法 | |
CN112305280A (zh) | 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不对称电流源 | |
US11417481B2 (en) | Switch assembly | |
CN203574379U (zh) | 分相同步投切控制装置 | |
CA3159596C (en) | Low energy reclosing pulse test system and method | |
CN213025920U (zh) | 一种三相交流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结构 | |
AU2020216260B2 (en) | Multiple hammer blow vacuum interrupter weld breaking | |
US20010011650A1 (en) | Device for short-circuit protection | |
CN210120061U (zh) | 一种控制单相线路短时间通断的开关结构 | |
CN112542823A (zh) | 一种重合闸控制方法、系统及一种重合闸控制设备 | |
CN110048335B (zh) | 一种开关柜 | |
CN112652502A (zh) | 一种三相交流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 |
CN110531822B (zh) | 一种单相线路时间可控的通断方法 | |
Ma et al. | Research on Voltage Sag Suppression Technique based on CLR and Artificial Current Zero Interruption of FVCB | |
CN210245963U (zh) | 新型gis断路器防跳回路 | |
US20220208489A1 (en) | Low impact auxiliary switch mechanically operated contacts (moc) mechanism | |
CN114977145A (zh) | 一种双快速开关配合的主动干预式消弧方法 | |
KR20210114263A (ko) | 직류 차단기 | |
SU1580489A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ПВ с контролем уровн изол ции в бестоковую паузу | |
CN114977144A (zh) | 一种快速开关并联间隙开关的快速消弧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