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2329A - 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72329A CN112772329A CN202110030617.8A CN202110030617A CN112772329A CN 112772329 A CN112772329 A CN 112772329A CN 202110030617 A CN202110030617 A CN 202110030617A CN 112772329 A CN112772329 A CN 1127723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rrow
- planting
- sugarcane
- intercropping
- konja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on of pla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55—Sugar can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田间间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该方法按100‑200cm拉伸开墒种植,沟宽20‑50cm,墒面宽100‑120cm,墒高30‑50cm,整理好墒面,在墒面上作业,实行条沟移栽,每个墒面栽种2‑5行,魔芋株距20‑50cm,行距20‑50cm,甘蔗与魔芋间作,甘蔗种植在墒面两边,进行条沟种植,种植甘蔗的沟每100厘米播蔗种5‑6个,甘蔗株距15‑20cm,行距1‑1.2m。甘蔗既可以与魔芋地杂草形成竞争优势,抑制杂草,成为杂草的替代植物,也可以形成多样性环境,减缓病虫害的发生。利用珠芽魔芋与甘蔗的高矮习性形成立体种植,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可以保护魔芋种植地的生长环境,减少土壤污染,提高亩产值,增加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田间间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间作是指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间种的两种生物共同生长期长。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为了探索魔芋的适合间作物群体,实行合理间作,一地多用,立体种植,充分利用光能和地方,提高单位面积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促使农业经济结构的有益变化。
珠芽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块茎近球形,直径5-8cm,密生肉质根及纤维状分枝须根。叶柄长可达1米,粗1.5-3cm。叶片绿色,背面淡绿色,3裂,在叶柄的顶头有珠芽1枚。花序柄长25-30cm,粗0.5-1.5cm。子房扁球形,柱头无柄,宽盘状。花期5月。珠芽魔芋是一种繁殖方式独特的野生驯化种,起源于热带雨林,适宜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主要分布在北纬19°-26°,东经92°-100°的广大区域内,主要包括缅甸北部、老挝、泰国北部、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地区及中国云南,在中国云南省境内,分布在西双版纳、江城、绿春、德宏州瑞丽弄岛、盈江县铜壁关原始森林、思茅、临沧边境一带。与花魔芋和白魔芋比较,珠芽魔芋具有繁殖系数高、生长周期短、抗病性强、耐高温高湿气候、葡甘聚糖含量高的特点。
野生珠芽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极少发生,因其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热带雨林,具有喜水,喜肥,不怕涝,耐高温的特点。而夏季又是软腐病的高发期,花魔芋和白魔芋不耐高温,在夏季高温条件下,易发生软腐病,而珠芽魔芋耐高温,气生球茎一直处于高温光照的环境中,使得抗病性大大提高。
甘蔗,甘蔗属,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根状茎粗壮发达。秆高3-5(-6)米。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表皮一般为紫色和绿色两种常见颜色,也有红色和褐色,但比较少见。目前报道的魔芋间作植物主要有玉米、橡胶、苹果树、核桃、豇豆、桑树、脐橙、猕猴桃、林木。
珠芽魔芋适种范围广,可与其它作物间套种植。珠芽黄魔芋耐高温高湿,适合于海拔500-1400m区域种植,珠芽黄魔芋生长期要求适当遮荫,最适宜荫蔽度为40-60%,可以与幼龄橡胶、林果、玉米、甘蔗、香蕉等高杆作物进行间作套种,形成上有高秆作物、林木果树,下有魔芋的立体种植模式,既满足魔芋喜阴的要求,又能节约土地,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目前报道的甘蔗间作植物主要有玉米、小麦。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可以产生较好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100-200cm拉伸开墒种植,沟宽20-50cm,墒面宽100-120cm,墒高30-50cm,整理好墒面,在墒面上作业,实行条沟移栽,每个墒面栽种2-5行,魔芋株距20-50cm,行距20-50cm,甘蔗与魔芋间作,甘蔗种植在墒面两边,进行条沟种植,种植甘蔗的沟每100厘米播蔗种5-6个,甘蔗株距15-20cm,行距1-1.2m。优选地,所述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的选择:选择荫蔽度在40%-75%、pH值为5.5-6.5,夏季最高气温为30-35℃的种植地;
(2)种茎选择:选取重量为100-250g的地下球茎或20-30g的叶面种作为珠芽魔芋的种茎,晒种、消毒放在15℃-25℃及75%相对湿度条件下催芽;
选取甘蔗种,采用清水或2%石灰水浸种1-2天或3%石灰水种苗消毒2-6小时;
(3)土地整理与施肥:对种植地块进行深耕、晒土、细垡,以1-2m的墒面宽起垄,垄高20-30cm,沟宽20-50cm;施肥;
(4)栽培:魔芋与甘蔗在春分至清明节播种,按100-200cm拉伸开墒种植,沟宽20-50cm,墒面宽100-120cm,墒高30-50cm,整理好墒面,在墒面上作业,实行条沟移栽,每个墒面栽种2-5行,魔芋株距20-50cm,行距20-50cm,甘蔗与魔芋间作,甘蔗种植在墒面两边,进行条沟种植,种植甘蔗的沟每100厘米播蔗种5-6个,甘蔗株距15-20cm,行距1-1.2m。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种植地选择热带、亚热带降水相对丰富的区域,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夏季最高气温在30-35℃的区域。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种植地选择交通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透气性好的种植地。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魔芋的种茎选择表面光滑、主芽粗壮、无损伤、无病虫的地下球茎或叶面种。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甘蔗种选用饱满、无病虫害、无伤的双芽苗。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催芽选用温室、温床、冷床或薄膜覆盖中的任一种方式进行。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高钾复合肥为辅,重施底肥,补施追肥。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施肥的具体方法为: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kg、氮磷钾复合肥20kg作为底肥;栽培后,再分两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6月下旬,亩施复合肥20kg;第二次追肥在8月中旬,亩施复合肥20kg。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魔芋与甘蔗在春分至清明节播种,按150cm拉伸开墒种植,沟宽30cm,墒面宽120cm,墒高30cm,整理好墒面,在墒面上作业,实行条沟移栽,每个墒面栽种4行,魔芋株距45cm,行距30cm,甘蔗与魔芋间作,甘蔗种植在墒面两边,进行条沟种植,种植甘蔗的沟每100厘米播蔗种5-6个,行距1-1.2m。
优选地,根据栽种植物的生长情况,还可进行病虫害防治:
用汰腐净配以魔芋灵兑水灌根或叶面喷施进行防治软腐病、白绢病;7-8月雨水较多,是魔芋发病的高峰期,期间要注意疏沟排水,保证水路畅通,同时清除病株并作消毒处理;甘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合理布局和定期轮作,规范种植,选择无病虫种苗,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播种时用生石灰水种苗消毒,促使蔗株健壮生长,增强抗性,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
1、珠芽魔芋与甘蔗间作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抑制土地杂草生长,抑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魔芋为阴性植物,适宜生长在有遮阴效果的植被下,珠芽魔芋与甘蔗间作可以达到防病和合理利用阳光的效果;两种作物一起间作栽培,能降低人工成本,珠芽魔芋与甘蔗的栽种及收获时间接近,便于田间管理,可以减少人力投入,节省工时,降低成本。
2、稳产保收和合理的间作能够利用珠芽魔芋和甘蔗不同的作物特性,增强对病虫害,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达到稳产保收,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土地租金,协调农作物争地的矛盾。
3、魔芋与甘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比例种植,甘蔗既可以与魔芋地杂草形成竞争优势,抑制杂草,成为杂草的替代植物,也可以形成多样性环境,减缓病虫害的发生。利用珠芽魔芋与甘蔗的高矮习性形成立体种植,充分利用土地空间。
4、甘蔗与魔芋间作可以保护魔芋种植地的生长环境,减少土壤污染,提高亩产值,增加效益。魔芋与甘蔗间作比纯种魔芋可增长4.6%的利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1、实施例1魔芋与甘蔗间作
一种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的选择:选择荫蔽度在40%-75%、pH值为5.5-6.5,夏季最高气温为30-35℃的种植地;(该种植地的荫蔽度、pH值为种植季内的变化范围值);
(2)种茎的选择:选取重量为100g的地下球茎及20g的叶面种作为珠芽魔芋的种茎,晒种、消毒放在25℃及75%相对湿度条件下催芽;
甘蔗选取饱满、无病虫害、无伤的双芽苗,采用2%石灰水浸种2天;
(3)土地整理与施肥:于3月初对种植地块进行深耕、晒土、细垡,以1.5m的墒面宽起垄,垄高25cm,沟宽30cm;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kg、氮磷钾复合肥20kg作为底肥;
(4)栽培:魔芋与甘蔗在清明节播种,按150cm拉伸开墒种植,沟宽30cm,墒面宽120cm,墒高30cm,整理好墒面,在墒面上作业,实行条沟移栽,每个墒面栽种4行,魔芋株距45cm,行距30cm,甘蔗与魔芋间作,甘蔗种植在墒面两边,进行条沟种植,种植甘蔗的沟每100厘米播蔗种5个,甘蔗株距20m,行距1.2m。
(5)追肥:追肥分两次,第一次追肥在6月下旬,亩施复合肥20kg;第二次追肥在8月中旬,亩施复合肥20kg。
2、对比例1纯种魔芋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仅纯种魔芋。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将种植地纯种魔芋。
3、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效果比较
3.1魔芋与甘蔗间作经济效益
(1)产量:经过珠芽魔芋与甘蔗间作种植试验结果得出,一亩地珠芽魔芋(商品芋和种芋)的产量为2500公斤,商品芋产量1600公斤,种芋产量900公斤,种芋有叶面种和地下球茎两种(其中叶面种产量50公斤,地下球茎产量850公斤);甘蔗的产量为2000公斤。
(2)产值:按2019年珠芽魔芋市场价,商品芋为每公斤5元,产量1600公斤的产值为8000元;叶面种为每公斤130元,产量50公斤的产值为6500元;地下球茎每公斤30元,产量850公斤的产值为25500元;珠芽魔芋的总产值为元。按目前甘蔗市场价,甘蔗每公斤2.5元,产量2000公斤的甘蔗产值为5000元。魔芋与甘蔗间作一亩总产值为45000元。
(3)成本费用:珠芽魔芋种子购买费用叶面种30公斤,每公斤150元,共4500元,地下球茎300公斤,每公斤30元,共9000元,综上,珠芽魔芋种子费用13500元;甘蔗苗购买费用500元,土地租赁费用600元,种植人工费1000元,采收人工费1500元,管理费用200元,化肥费用500元。魔芋与甘蔗间作一亩所需成本费用共计17800元。
(4)利润:魔芋与甘蔗间作一亩地可获得纯利润收入27200元。
3.2纯种魔芋经济效益
(1)产量:按与纯种一亩地珠芽魔芋单产2900公斤,(其中商品芋1900公斤,叶面种55公斤,地下球茎945公斤)。
(2)产值:按目2019年珠芽魔芋市场价,商品芋为每公斤5元,产量1900公斤的商品芋产值为9500元;叶面种为每公斤130元,产量55公斤的叶面种产值为7150元;地下球茎每公斤30元,产量945公斤的子芋产值为28350元。综合计算,纯种一亩地魔芋总产值为45000元。
(3)成本费用:珠芽魔芋种子购买费用13500元,土地租赁费用600元,种植人工费1000元,除草人工费1500元,采收人工费1500元,管理费用220元,化肥费用500元,农药200元。共计19000元。
(4)利润:纯种一亩地魔芋可获得纯利润收入26000元。
3.3试验对比结论
(1)珠芽魔芋间作甘蔗比纯种珠芽魔芋虽然减产了400公斤,减产13.8%,但是总效益反而增加了(一是减少人工除草费用1500元,农药200元,共计1700元;二是增加了种植甘蔗收入5000元),珠芽魔芋与甘蔗间作比纯种珠芽魔芋总利润增加1200元,比纯种魔芋增长4.6%,而不施农药减少的环境污染压力和生产出来的无公害食品的原料是无法计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珠芽魔芋与甘蔗间作可以产生两种经济效益,合理的间作比单作具有增产作用,能增加收入,增效合理的间作能够以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多的经济收入。在农业生产中实行两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珠芽魔芋与甘蔗间作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既降低生产费用,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上述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其中之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100-200cm拉伸开墒种植,沟宽20-50cm,墒面宽100-120cm,墒高30-50cm,整理好墒面,在墒面上作业,实行条沟移栽,每个墒面栽种2-5行,魔芋株距20-50cm,行距20-50cm,甘蔗与魔芋间作,甘蔗种植在墒面两边,进行条沟种植,种植甘蔗的沟每100厘米播蔗种5-6个,甘蔗株距15-20cm,行距1-1.2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的选择:选择荫蔽度在40%-75%、pH值为5.5-6.5,夏季最高气温为30-35℃的种植地;
(2)种茎选择:选取重量为100-250g的地下球茎或20-30g的叶面种作为珠芽魔芋的种茎,晒种、消毒放在15℃-25℃及75%相对湿度条件下催芽;
选取甘蔗种,采用清水或2%石灰水浸种1-2天或3%石灰水种苗消毒2-6小时;
(3)土地整理与施肥:对种植地块进行深耕、晒土、细垡,以1-2m的墒面宽起垄,垄高20-30cm,沟宽20-50cm;施肥;
(4)栽培:按100-200cm拉伸开墒种植,沟宽20-50cm,墒面宽100-120cm,墒高30-50cm,整理好墒面,在墒面上作业,实行条沟移栽,每个墒面栽种2-5行,魔芋株距20-50cm,行距20-50cm,甘蔗与魔芋间作,甘蔗种植在墒面两边,进行条沟种植,种植甘蔗的沟每100厘米播蔗种5-6个,甘蔗株距15-20cm,行距1-1.2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催芽选用温室、温床、冷床或薄膜覆盖中的任一种方式进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高钾复合肥为辅,重施底肥,补施追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施肥的具体方法为: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kg、氮磷钾复合肥20kg作为底肥;栽培后,再分两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6月下旬,亩施复合肥20kg;第二次追肥在8月中旬,亩施复合肥20kg。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魔芋与甘蔗在春分至清明节播种,按150cm拉伸开墒种植,沟宽30cm,墒面宽120cm,墒高30cm,整理好墒面,在墒面上作业,实行条沟移栽,每个墒面栽种4行,魔芋株距45cm,行距30cm,甘蔗与魔芋间作,甘蔗种植在墒面两边,进行条沟种植,种植甘蔗的沟每100厘米播蔗种5-6个,行距1-1.2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30617.8A CN112772329A (zh) | 2021-01-11 | 2021-01-11 | 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30617.8A CN112772329A (zh) | 2021-01-11 | 2021-01-11 | 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72329A true CN112772329A (zh) | 2021-05-11 |
Family
ID=75756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30617.8A Pending CN112772329A (zh) | 2021-01-11 | 2021-01-11 | 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7232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91445A (zh) * | 2022-01-20 | 2022-04-26 |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一种巨菌草与珠芽魔芋间作的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46601A (zh) * | 2010-07-28 | 2011-01-19 | 云南省农科院富源魔芋研究所 | 魔芋与玉米交互换带栽培技术 |
CN104082005A (zh) * | 2014-07-11 | 2014-10-08 | 四川农业大学 | 魔芋和黄葵的间作栽培方法 |
CN104938192A (zh) * | 2015-06-29 | 2015-09-30 | 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一种甘蔗套种香芋的免耕栽培方法 |
CN106211990A (zh) * | 2016-07-28 | 2016-12-14 | 临沧滇晟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蓖麻覆荫珠芽魔芋种植方法 |
CN109006301A (zh) * | 2018-09-19 | 2018-12-18 | 维西亨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珠芽黄魔芋的种植方法 |
US20180362846A1 (en) * | 2010-08-20 | 2018-12-20 | Rhodia Operations | Soil Additives for Promoting Seed Germination, for Prevention of Evaporation and Methods for Use |
CN110140621A (zh) * | 2019-05-29 | 2019-08-20 | 富源县金地魔芋种业有限公司 | 一种魔芋冬种种植方法 |
-
2021
- 2021-01-11 CN CN202110030617.8A patent/CN11277232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46601A (zh) * | 2010-07-28 | 2011-01-19 | 云南省农科院富源魔芋研究所 | 魔芋与玉米交互换带栽培技术 |
US20180362846A1 (en) * | 2010-08-20 | 2018-12-20 | Rhodia Operations | Soil Additives for Promoting Seed Germination, for Prevention of Evaporation and Methods for Use |
CN104082005A (zh) * | 2014-07-11 | 2014-10-08 | 四川农业大学 | 魔芋和黄葵的间作栽培方法 |
CN104938192A (zh) * | 2015-06-29 | 2015-09-30 | 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一种甘蔗套种香芋的免耕栽培方法 |
CN106211990A (zh) * | 2016-07-28 | 2016-12-14 | 临沧滇晟农林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蓖麻覆荫珠芽魔芋种植方法 |
CN109006301A (zh) * | 2018-09-19 | 2018-12-18 | 维西亨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珠芽黄魔芋的种植方法 |
CN110140621A (zh) * | 2019-05-29 | 2019-08-20 | 富源县金地魔芋种业有限公司 | 一种魔芋冬种种植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第3期: "珠芽魔芋热区 (橡胶) 林下套种模式展望", 《热带农业工程》 * |
谢华杰: "《城乡科学致富门路800条》", 30 June 1998,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91445A (zh) * | 2022-01-20 | 2022-04-26 |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一种巨菌草与珠芽魔芋间作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70001B (zh) | 一种黄秋葵高产优质安全种植方法 | |
CN101946601A (zh) | 魔芋与玉米交互换带栽培技术 | |
CN107258300A (zh) | 一种绿肥与魔芋套作的栽培方法 | |
CN105580683A (zh) | 有机柠檬的栽培技术 | |
CN111316877B (zh) | 一种木薯抗倒伏增产的栽培方法 | |
CN111226721A (zh) | 魔芋与百合间作的栽培方法 | |
CN102948353A (zh) | 一种园优木瓜树的栽培方法 | |
CN111226723A (zh) | 魔芋与黄芪间作的栽培方法 | |
CN104969766A (zh) | 一种草莓的种植方法 | |
CN112772313A (zh) | 一种魔芋与夏枯草撒播间作防治杂草的生态栽培方法 | |
CN107980511A (zh) | 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 | |
CN107046977A (zh) | 一种在黄淮海地区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方法 | |
CN110432064A (zh) | 一种提高薄壳山核桃果园早期效益的方法 | |
CN104365309A (zh) | 一种春甜玉米-秋西瓜-冬莴苣高效模式与高产栽培技术 | |
CN112106601B (zh) | 一种滨海盐碱地果园套种绿肥的方法 | |
CN105145045A (zh) | 一种防治园林杂草的方法及应用 | |
CN111226722A (zh) | 魔芋与半夏间作的栽培方法 | |
CN112772329A (zh) | 甘蔗与珠芽魔芋间作繁种的栽培方法 | |
CN1926954A (zh) | 果园行间周年间作方法 | |
CN113519364A (zh) | 魔芋与巨菌草间作防治杂草的生态栽培方法 | |
CN112772330A (zh) | 香蕉地间作珠芽魔芋繁种的栽培方法 | |
CN113079932A (zh) | 降低脆李裂果率的栽培方法 | |
CN114303817A (zh) | 一种果树下套种艾草的方法 | |
CN109042012B (zh) | 一种罗汉果套种猪屎豆的方法 | |
CN105706711A (zh) | 一种高寒地区脱毒马铃薯栽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