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训练强度可调节的骨科治疗康复用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治疗康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训练强度可调节的骨科治疗康复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康复训练是骨科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步骤之一,公开号为(CN109700635A)中涉及到一种骨科康复锻炼用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固定有坐板...调节螺纹杆一端抵接有滑动安装在限位套板内且与横向弹簧固定的调节块,通过摆动架的摆动带动患者腿部进行反复的摆动,同时摆动时的阻力能够通过旋转手轮进行调整,摆动腿部的同时水平板能在钢丝绳的拉动作用下实现上下往复运动,实现对患者的手臂的抬升与放低,实现对患者肩部关节的康复性锻炼,但该骨科康复锻炼用辅助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该骨科康复锻炼用辅助装置,且通过转动手轮实现螺杆一端连接的横向弹簧的弹力,来实现对训练强度的调节,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利用自身小腿力量实现康复训练,且康复训练过程中缺乏循序渐进的效果,容易出现二次伤害的问题;
2、该骨科康复锻炼用辅助装置,通过坐板可以让患者坐着进行训练,然而训练时间较长时,患者腿部易出现酸麻的症状,却不便在训练过程中对腿部进行按摩作业,导致血液循环较差,影响康复训练效果。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训练强度可调节的骨科治疗康复用辅助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训练强度可调节的骨科治疗康复用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骨科治疗康复用辅助装置不便根据患者伤势严重程度对训练强度进行调节,且不便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不便对腿部进行按摩作业,导致血液循环较差,降低训练康复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训练强度可调节的骨科治疗康复用辅助装置,包括辅助装置本体、座位椅、承接板、固定块和锤击块,所述辅助装置本体的中部上端安装有座位椅,且辅助装置本体的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上端焊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底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第一卡块,且滑块的底部安装有拉绳,所述辅助装置本体的上端轴连接有调节辊,且调节辊的侧部安装有第二卡块,并且调节辊同一轴上套设固定有调节盘,所述辅助装置本体的下端内部分别轴连接有转轴和转杆,且转轴和转杆之间安装有传动带,并且转轴与滑块之间连接有牵引线,而且转杆的中部套设有驱动齿轮,所述辅助装置本体的下端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中部轴连接有凸轮,所述辅助装置本体的下端右侧安装有导杆,且导杆的中部位于通槽的内部,所述通槽开设于承接板的下端内部,且承接板轴承安装于辅助装置本体的中部右侧,并且承接板的右侧固定有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块关于调节辊的中心阶梯状分布,且第二卡块到滑块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一卡块的水平宽度。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外侧套设焊接有扭力弹簧,且扭力弹簧固定在辅助装置本体的内部,并且转杆通过扭力弹簧与辅助装置本体构成弹性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驱动齿轮为半齿结构,且驱动齿轮关于转杆的中心均匀分布有3个,并且该3个驱动齿轮所能转动的弧度分别为120°。
优选的,所述凸轮与驱动齿轮对应分布有3个,且该3个凸轮的最大半径依次递增,并且凸轮的上端关于固定杆的中心等角度分布有齿块,而且凸轮通过齿块与驱动齿轮构成啮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导杆上端面呈蜿蜒状,且导杆上端面的波谷依次向右变深,并且导杆与通槽构成凹凸配合。
优选的,所述承接板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杆,并且调节杆的中部与承接板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而且调节杆的一端安装有固定块,所述承接板的右侧焊接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内部套设固定有锤击块。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为球形结构设计,且调节杆的下端贴合于导杆的上端面,并且调节杆通过第二弹簧与承接板构成弹性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为上薄下厚状设置,且固定块的上端一侧与锤击块的右侧相互贴合,并且锤击块等间距分布于承接板的右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训练强度可调节的骨科治疗康复用辅助装置;
1、设置有调节辊和调节盘,使得当需要根据患者伤势的严重程度对训练强度进行调节时,通过转动调节盘,调节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之间最短水平垂直距离,进而可以控制拉绳所能拉动的距离,并在牵引线和传动带的作用下,能够调节转杆所能转动的弧度,可以通过凸轮和承接板对腿部抬起幅度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骨科康复训练强度的调节作用,以适应不同程度伤势患者的需要,同时3个凸轮的最大半径依次递增,从而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对训练强度进行调节,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防止训练力度突然过大导致二次伤害的出现;
2、设置有调节块和锤击块,使得当承接板对腿部进行抬起的康复训练时,承接板内部通过第二弹簧安装的调节杆由于下端贴合于导杆的上端面,且导杆上端面呈蜿蜒状,故而可以带动调节杆进行来回移动,从而不断挤压向锤击块,进而锤击块对腿部进行按摩,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提高康复速度,同时由于导杆的波谷依次向右变深,调节杆的往复移动距离将变大,进而可以对锤击块的按摩力度将逐渐变化,提高患者的按摩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调节盘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滑块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调节辊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转杆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驱动齿轮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辅助装置本体;2、座位椅;3、凹槽;4、第一弹簧;5、滑块;6、第一卡块;7、拉绳;8、调节辊;9、第二卡块;10、调节盘;11、转轴;12、转杆;13、传动带;14、牵引线;15、扭力弹簧;16、驱动齿轮;17、固定杆;18、凸轮;19、齿块;20、导杆;21、通槽;22、承接板;23、限位板;24、活动槽;25、调节杆;26、第二弹簧;27、固定块;28、锤击块;29、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训练强度可调节的骨科治疗康复用辅助装置,包括辅助装置本体1、座位椅2、凹槽3、第一弹簧4、滑块5、第一卡块6、拉绳7、调节辊8、第二卡块9、调节盘10、转轴11、转杆12、传动带13、牵引线14、扭力弹簧15、驱动齿轮16、固定杆17、凸轮18、齿块19、导杆20、通槽21、承接板22、限位板23、活动槽24、调节杆25、第二弹簧26、固定块27、锤击块28和第三弹簧29,辅助装置本体1的中部上端安装有座位椅2,且辅助装置本体1的上端开设有凹槽3,凹槽3的内部上端焊接有第一弹簧4,且第一弹簧4的底部安装有滑块5,滑块5的一侧固定第一卡块6,且滑块5的底部安装有拉绳7,辅助装置本体1的上端轴连接有调节辊8,且调节辊8的侧部安装有第二卡块9,并且调节辊8同一轴上套设固定有调节盘10,辅助装置本体1的下端内部分别轴连接有转轴11和转杆12,且转轴11和转杆12之间安装有传动带13,并且转轴11与滑块5之间连接有牵引线14,而且转杆12的中部套设有驱动齿轮16,辅助装置本体1的下端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7,且固定杆17的中部轴连接有凸轮18,辅助装置本体1的下端右侧安装有导杆20,且导杆20的中部位于通槽21的内部,通槽21开设于承接板22的下端内部,且承接板22轴承安装于辅助装置本体1的中部右侧,并且承接板22的右侧固定有限位板23;
第二卡块9关于调节辊8的中心阶梯状分布,且第二卡块9到滑块5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一卡块6的水平宽度,使得可以通过转动调节盘10带动调节辊8进行转动,从而可以调节第一卡块6与第二卡块9之间的垂直距离,由于第二卡块9到滑块5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一卡块6的水平宽度,故而可以对拉绳7所能拉动的距离进行调节,进而实现手臂的训练强度;
转杆12的外侧套设焊接有扭力弹簧15,且扭力弹簧15固定在辅助装置本体1的内部,并且转杆12通过扭力弹簧15与辅助装置本体1构成弹性转动结构,使得拉绳7拉动后,可以通过牵引线14带动转轴11进行转动,当转轴11进行转动后,转杆12在与转轴11之间安装的传动带13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同步转动,且当放松拉绳7后,转杆12在扭力弹簧15的作用下,可以反向转动,恢复原状;
驱动齿轮16为半齿结构,且驱动齿轮16关于转杆12的中心均匀分布有3个,并且该3个驱动齿轮16所能转动的弧度分别为120°,凸轮18与驱动齿轮16对应分布有3个,且该3个凸轮18的最大半径依次递增,并且凸轮18的上端关于固定杆17的中心等角度分布有齿块19,而且凸轮18通过齿块19与驱动齿轮16构成啮合结构使得当转杆12进行转动后,转杆12中部安装的3个驱动齿轮16将随之进行转动,由于该3个驱动齿轮16所能转动的弧度分别为120°,且驱动齿轮16通过齿块19啮合于凸轮18,故而当驱动齿轮16进行转动后,可以带动凸轮18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承接板22对腿部进行弯曲训练,并且由于该3个凸轮18的最大半径依次递增,当3个凸轮18进行依次转动后,可以调整承接板22的转动幅度,从而可以调节训练过程中的训练强度,进而可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避免因训练强度突然过大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导杆20上端面呈蜿蜒状,且导杆20上端面的波谷依次向右变深,并且导杆20与通槽21构成凹凸配合,承接板22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24,且活动槽24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杆25,并且调节杆25的中部与承接板22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26,而且调节杆25的一端安装有固定块27,承接板22的右侧焊接有第三弹簧29,且第三弹簧29的内部套设固定有锤击块28,调节杆25的下端为球形结构设计,且调节杆25的下端贴合于导杆20的上端面,并且调节杆25通过第二弹簧26与承接板22构成弹性伸缩结构,使得当承接板22进行转动后,固定在辅助装置本体1底部的导杆20与承接板22内部活动安装的调节杆25之间形成相对位移,由于调节杆25的底部贴合于导杆20的上端面,且导杆20的上端面呈蜿蜒状,同时调节杆25在第二弹簧26的弹性作用下,可以实现在承接板22内开设的活动槽24内进行往复来回移动;
固定块27为上薄下厚状设置,且固定块27的上端一侧与锤击块28的右侧相互贴合,并且锤击块28等间距分布于承接板22的右侧,使得当调节杆25在承接板22内进行往复来回移动时,调节杆25侧部安装的固定块27由于贴合于锤击块28的一端,并且固定块27为上薄下厚状,故而可以带动锤击块28对腿部进行锤击按摩,避免患者腿部出现酸麻的状况,提高患者血液循环,促进患者康复速度,同时导杆20上端面的波谷逐渐变深,进而调节杆25的往复移动距离可以逐渐变大,进而锤击块28的锤击力度逐渐变化,提高患者的按摩舒适度。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训练强度可调节的骨科治疗康复用辅助装置时,如图1、图3和图6-7所示,患者首先坐在座位椅2上,患者双手通过安装有上端安装有第一弹簧4的拉绳7,可以实现对双臂的训练,同时拉动拉绳7后,转杆12通过转轴11与拉绳7之间安装的牵引线14,以及转杆12与转轴11之间连接的传动带13可以实现同步转动,当上下往复拉动拉绳7时,转杆12通过可以扭力弹簧15实现往复转动,同时可以同步带动转杆12中部安装的驱动齿轮16,由于驱动齿轮16与齿块19之间的啮合作用,可以带动凸轮18进行转动,进而凸轮18可以通过承接板22对患者腿部进行弯曲康复训练,并且由于该3个凸轮18的最大半径依次递增,当3个凸轮18进行依次带动凸轮18进行转动后,可以调整承接板22的转动幅度,从而可以调节训练过程中的训练强度,进而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避免因训练强度突然过大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如图1和图5所示,当承接板22进行转动后,固定在辅助装置本体1底部的导杆20与承接板22内部活动安装的调节杆25之间形成相对位移,由于调节杆25的底部贴合于导杆20的上端面,且导杆20的上端面呈蜿蜒状,同时调节杆25在第二弹簧26的弹性作用下,可以实现在承接板22内开设的活动槽24内进行往复来回移动,当调节杆25在承接板22内进行往复来回移动时,调节杆25侧部安装的固定块27由于贴合于锤击块28的一端,并且固定块27为上薄下厚状,故而可以带动锤击块28对腿部进行锤击按摩,避免患者腿部出现酸麻的状况,提高患者血液循环,促进患者康复速度,同时导杆20上端面的波谷逐渐变深,进而调节杆25的往复移动距离可以逐渐变大,进而锤击块28的锤击力度逐渐变化,提高患者的按摩舒适度;
如图1-3所示,当需要根据患者的伤势程度,对训练强度进行调节时,可以通过转动调节盘10带动调节辊8进行转动,从而可以调节第一卡块6与第二卡块9之间的垂直距离,由于第二卡块9到滑块5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一卡块6的水平宽度,故而可以对拉绳7所能拉动的距离进行调节,进而实现手臂的训练强度,同时可以控制转杆12的转动角度,进而可以控制凸轮18转动的个数,进而可以对腿部弯曲的最大幅度进行控制,实现对训练强度的调节。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