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7100A - 用于时分双工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时分双工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7100A
CN112637100A CN202011471080.0A CN202011471080A CN112637100A CN 112637100 A CN112637100 A CN 112637100A CN 202011471080 A CN202011471080 A CN 202011471080A CN 112637100 A CN112637100 A CN 1126371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uplink burst
subcarriers
uplink
s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710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曾
J·B·索里亚加
T·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637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71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04L1/001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57Assigned coding mode, i.e. the coding mode being predefined or preselected to be further used for selection of another element or parameter
    • H04N19/159Prediction type, e.g. intra-frame, inter-frame or bidirectional frame predi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提供了用于在时分双工(TDD)载波中传送共用上行链路突发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软件。该共用上行链路突发包括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分开地传送(例如,与其解耦)的探通参考信号(SRS)。该共用上行链路突发中的至少一个码元包括用于携带控制信息的控制区域和用于携带数据信息的数据区域。该SRS可与该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的预编码分开地被预编码,从而可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来传送该控制信息和/或数据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时分双工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12月2日的题为“用于时分双工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680071831.5(PCT/US2016/064837)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各方面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用于时分双工(TDD)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信道结构。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被广泛部署以提供诸如电话、视频、数据、消息接发、广播等各种通信服务。通常为多址网络的此类网络通过共享可用的网络资源来支持多个用户的通信。
在此类无线网络内,可以提供各种数据服务,包括语音、视频和电子邮件。更近期来,无线通信网络正被用于甚至更宽范围的服务,包括任务关键型应用和远程控制应用(诸如远程手术,其中实时反馈是必需的)。在此类应用中,非常低的等待时间对于能够实现适当高的服务质量而言是关键的。即,从通信设备传送信息并且在该通信设备处接收到响应的时间可能需要极快,在毫秒数量级上。
随着对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持续增长,研究和开发持续推进无线通信技术以便不仅满足增长的对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而且提高并增强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本公开的全部构想到的特征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标识出本公开的全部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本公开的任何或全部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以简化形式给出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描述之序言。
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提供了用于利用共用上行链路突发通过采用解耦模式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软件。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在下级实体处操作用于在时分双工(TDD)载波上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根据该方法,下级实体在该TDD载波上的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和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内传送上行链路突发。该上行链路突发包括第一码元和第二码元。第一码元包括被配置成使得能够探通该TDD载波的探通参考信号(SRS)。第二码元包括信息比特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该DM-RS被配置成使得能够解调第二码元内所携带的信息比特。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被配置成用于TDD载波上的无线通信的下级实体。该下级实体包括处理器、通信地耦合至该处理器的存储器、以及通信地耦合至该处理器的收发机。该处理器和该存储器被配置成在该TDD载波上的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和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内传送上行链路突发。该上行链路突发包括第一码元和第二码元。第一码元包括被配置成使得能够探通该TDD载波的SRS。第二码元包括信息比特和DM-RS。该DM-RS被配置成使得能够解调第二码元内所携带的信息比特。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被配置成用于TDD载波上的无线通信的下级实体。该下级实体包括用于在该TDD载波上的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和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内传送上行链路突发的装置。该上行链路突发包括第一码元和第二码元。第一码元包括被配置成使得能够探通该TDD载波的SRS。第二码元包括信息比特和DM-RS。该DM-RS被配置成使得能够解调第二码元内所携带的信息比特。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将在阅览以下详细描述后得到更全面的理解。在结合附图研读了下文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之后,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特征和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尽管本发明的特征在以下可能是针对某些实施例和附图来讨论的,但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可包括本文所讨论的有利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换言之,尽管可能讨论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具有某些有利特征,但也可以根据本文讨论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使用此类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以类似方式,尽管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可能是作为设备、系统或方法实施例进行讨论的,但是应当领会,此类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各种设备、系统、和方法中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与多个下级实体通信的调度实体的示意框图。
图3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的框图。
图4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与下级实体通信的调度实体的进一步细节的框图。
图5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各自包括共用上行链路突发的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和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的示意图。
图6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处于解耦模式的共用上行链路突发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处于解耦模式的共用上行链路突发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诸下级实体向调度实体请求共用上行链路(UL)突发中的资源的信号流图。
图9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操作下级实体以在时分双工(TDD)载波上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的示图。
图10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探通参考信号(SRS)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预编码方法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阐述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各种配置的描述,而无意表示可实践本文所描述的概念的仅有配置。本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这些概念。在一些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众所周知的结构和组件以便避免淡化此类概念。
本公开中通篇给出的各种概念可跨种类繁多的电信系统、网络架构、和通信标准来实现。现在参照图1,作为解说性示例而非限定,提供了接入网100的简化示意解说。
由接入网100覆盖的地理区域可以被划分成数个蜂窝区域(蜂窝小区),包括宏蜂窝小区102、104、和106,以及小型蜂窝小区108,其中的每一者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扇区。蜂窝小区可在地理上定义(例如,通过覆盖区域)和/或可根据频率、加扰码等来定义。在被划分为扇区的蜂窝小区中,蜂窝小区内的该多个扇区可通过各天线群来形成,其中每一天线负责与该蜂窝小区的一部分中的各移动设备进行通信。
一般而言,无线电收发机装置服务每个蜂窝小区。无线电收发机装置在许多无线通信系统中通常被称为基站(BS),但是也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基收发机站(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接入点(AP)、B节点、演进型B节点、或其它某个合适的术语。
在图1中,蜂窝小区102和104中示出了两个高功率基站110和112;并且第三高功率基站114被示出为控制蜂窝小区106中的远程无线电头端(RRH)116。在该示例中,蜂窝小区102、104和106可被称为宏蜂窝小区,因为高功率基站110、112和114支持具有大尺寸的蜂窝小区。此外,低功率基站118被示出在小型蜂窝小区108(例如,微蜂窝小区、微微蜂窝小区、毫微微蜂窝小区、家庭基站、家庭B节点、家庭演进型B节点等等)中,该小型蜂窝小区108可与一个或多个宏蜂窝小区交叠。在该示例中,蜂窝小区108可被称为小型蜂窝小区,因为低功率基站118支持具有相对小尺寸的蜂窝小区。蜂窝小区尺寸设定可以根据系统设计以及组件约束来完成。要理解,接入网100可包括任何数目的无线基站和蜂窝小区。基站110、112、114、118为任何数目的移动装置提供至核心网的无线接入点。
图1进一步包括四轴飞行器或无人机120,其可被配置成用作基站。即,在一些示例中,蜂窝小区可以不一定是驻定的,并且蜂窝小区的地理区域可根据移动基站(诸如四轴飞行器120)的位置而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基站可通过各种类型的回程接口(诸如直接物理连接、虚拟网络、或使用任何合适的传输网络的类似物)来彼此互连和/或互连至接入网100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基站或网络节点(未示出)。
接入网100被解说为支持多个移动装置的无线通信。尽管移动装置在由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颁布的标准和规范中通常被称为用户装备(UE),但是此类装置也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移动站(MS)、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AT)、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终端、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某个其他合适的术语。
在本文档内,“移动”装置不必具有移动的能力,并且可以是驻定的。移动装置的一些非限制性示例包括移动台、蜂窝(蜂窝小区)电话、智能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膝上型设备、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上网本、智能本、平板设备、以及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装置另外可以是“物联网”(IoT)设备,诸如汽车或其他交通车辆、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物流控制器、无人机、多轴飞行器、四轴飞行器、智能能源或安全设备、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电池阵列、城市照明、水、或其他基础设施;工业自动化和企业设备;消费者和可穿戴设备,诸如眼镜、可穿戴相机、智能手表、健康或健身跟踪器、数字音频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相机、游戏控制台等等;以及数字家庭或智能家庭设备,诸如家庭音频、视频和多媒体设备、电器、传感器、自动售货机、智能照明、家庭安全系统、智能仪表等等。
在接入网100内,蜂窝小区可包括可与每个蜂窝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扇区处于通信的UE。例如,UE 122和124可与基站110处于通信;UE 126和128可与基站112处于通信;UE130和132可藉由RRH 116与基站114处于通信;UE 134可与低功率基站118处于通信;并且UE136可与移动基站120处于通信。此处,每个基站110、112、114、118和120可被配置成:为相应蜂窝小区中的所有UE提供至核心网(未示出)的接入点。
在另一示例中,四轴飞行器120可被配置成用作UE。例如,四轴飞行器120可通过与基站110进行通信来在蜂窝小区102内操作。
接入网100中的空中接口可利用一个或多个复用和多址算法来实现各个设备的同时通信。例如,用于从UE 122和124到基站110的上行链路(UL)或反向链路传输的多址可利用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或其他适当的多址方案来提供。此外,对从基站110到UE 122和124的下行链路(DL)或前向链路传输进行复用可利用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频分复用(FDM)、正交频分复用(OFDM)、或其他适当的复用方案来提供。
在接入网100内,在与调度实体的呼叫期间,或在任何其他时间,UE可监视来自其服务蜂窝小区的信号的各种参数以及相邻蜂窝小区的各种参数。此外,取决于这些参数的质量,UE可以维持与一个或多个邻蜂窝小区的通信。在该时间期间,如果UE从一个蜂窝小区移动到另一蜂窝小区,或者如果来自相邻蜂窝小区的信号质量超过来自服务蜂窝小区的信号质量达给定的时间量,则UE可以进行从服务蜂窝小区到相邻(目标)蜂窝小区的移交或切换。例如,UE 124可从对应于其服务蜂窝小区102的地理区域移动到对应于相邻蜂窝小区106的地理区域。当来自相邻蜂窝小区106的信号强度或质量超过其服务蜂窝小区102的信号强度或质量达给定的时间量时,UE 124可向其服务基站110传送指示该状况的报告消息。作为响应,UE 124可接收切换命令,并且该UE可经历至蜂窝小区106的切换。
在一些示例中,可调度对空中接口的接入,其中调度实体(例如,基站)在其服务区域或蜂窝小区内的一些或全部设备和装备之中分配用于通信的资源。在本公开内,如以下进一步讨论的,调度实体可以负责调度、指派、重新配置、以及释放用于一个或多个下级实体的资源。即,对于被调度的通信而言,下级实体利用由调度实体分配的资源。
基站不是可用作调度实体的唯一实体。即,在一些示例中,UE可用作调度实体,从而调度用于一个或多个下级实体(例如,一个或多个其他UE)的资源。例如,UE 138被解说成与UE 140和142进行通信。在该示例中,UE 138正充当调度实体,并且UE 140和142利用由该UE 138调度的资源以进行无线通信。UE可在对等(P2P)网络中和/或在网状网络中充当调度实体。在网状网络示例中,UE 140和142除了与调度实体138通信之外可任选地直接彼此通信。
因此,在具有对时频资源的经调度接入并且具有蜂窝配置、P2P配置和网状配置的无线通信网络中,调度实体和一个或多个下级实体可利用所调度的资源来通信。现在参照图2,框图解说调度实体202和多个下级实体204。此处,调度实体202可对应于基站110、112、114、和118。在附加示例中,调度实体202可对应于UE 138、四轴飞行器120、或接入网100中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节点。类似地,在各种示例中,下级实体204可对应于UE 122、124、126、128、130、132、134、136、138、140和142、或接入网100中的任何其它合适的节点。
如图2所解说的,调度实体202可向一个或多个下级实体204广播数据206(该数据可被称为下行链路数据)。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术语下行链路可以指在调度实体202处始发的点到多点传输。广义地,调度实体202是负责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调度话务(包括下行链路传输以及在一些示例中还包括从一个或多个下级实体至调度实体202的上行链路数据210)的节点或设备。描述该系统的另一方式可以是使用术语广播信道复用。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术语上行链路可以指在下级实体204处始发的点到点传输。广义地,下级实体204是接收来自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另一实体(诸如调度实体202)的调度控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调度准予、同步或定时信息)、或其他控制信息的节点或设备。
调度实体202可向一个或多个下级实体204广播控制信道208。上行链路数据210和/或下行链路数据206可使用传输时间区间(TTI)来传送。此处,TTI可对应于能够被独立解码的经封装信息集或分组。在各个示例中,TTI可对应于帧、子帧、数据块、时隙或供传输的其它合适的位编群。
此外,下级实体204可向调度实体202传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212。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可包括各种各样的分组类型和类别,包括导频、参考信号、和配置成实现或辅助解码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信息。在一些示例中,控制信息212可包括调度请求(SR),即,对调度实体202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请求。此处,响应于在控制信道212上传送的SR,调度实体202可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208中传送可调度用于上行链路分组的TTI的信息。在进一步示例中,上行链路控制信道212可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传输,诸如确收(ACK)或否定确收(NACK)。HARQ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技术,其中分组传输可在接收侧被检查准确性,并且如果确认,则可传送ACK,而如果未被确认,则可传送NACK。响应于NACK,传送设备可发送HARQ重传,其可实现追赶组合、增量冗余等等。
图2中解说的信道不一定是调度实体202与下级实体204之间可利用的所有信道,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除了所解说的那些信道外还可利用其他信道,诸如其他数据、控制、和反馈信道。
图3是解说采用处理系统314的无线通信设备300的硬件实现的示例的概念图。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元素、或元素的任何部分、或者元素的任何组合可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4的处理系统314来实现。例如,无线通信设备300可以是调度实体202、基站(BS)102、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网络节点,如在图1、2、4和/或8中所解说的。此外,无线通信设备300可以是下级实体204、UE 126或128、IoE设备、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网络节点,如在图1、2、4和/或8中所解说的。处理器304的示例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状态机、选通逻辑、分立硬件电路和被配置成执行贯穿本公开描述的各种功能性的其他合适硬件。即,如在无线通信设备300中利用的处理器304可被用于实现本公开中描述的过程中的任一者或多者。
在这一示例中,处理系统314可被实现成具有由总线302一般化地表示的总线架构。取决于处理系统314的具体应用和总体设计约束,总线302可包括任何数目的互连总线和桥接器。总线302将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般由处理器304表示)、存储器305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一般由计算机可读介质306表示)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2还可链接各种其他电路,诸如定时源、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这些电路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且因此将不再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8提供总线302与一个或多个收发机310之间的接口。收发机310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或装置。在各种示例中,收发机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并且在多天线示例中可被启用以确定所接收的信号抵达的角度或用于对所传送的信号进行波束成形。收发机310可包括被配置成使得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各种子组件,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功率放大器、发射机、接收机、滤波器、振荡器等。此外,取决于该装置的本质,也可提供用户接口312(例如,按键板、显示器、扬声器、话筒、操纵杆等)。
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处理器304可包括共用上行链路(UL)突发块320,其可被配置成执行关于图5–10描述的用于共用UL突发的各种功能。例如,共用UL突发块3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功能块或组件,例如,DL中心式子帧块322、UL中心式子帧块324、控制信息块326、数据信息块328、解调参考信号(DM-RS)块330、以及探通参考信号(SRS)块332。共用UL突发块320可通过执行代码(例如,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306中的共用UL突发通信代码)来配置。
DL中心式子帧块322可被配置成执行用于处置DL中心式子帧通信的功能:例如,传送、接收和/或调度一个或多个DL中心式子帧504(参见图5)。UL中心式子帧块324可被配置成执行用于处置UL中心式子帧通信的功能:例如,传送、接收和/或调度一个或多个UL中心式子帧502(参见图5)。控制信息块326可被配置成处置控制信息,例如,传送、接收和/或调度调度请求(SR)、确收(ACK)/否定确收(NACK)、以及共用UL突发中的其他控制信号。数据信息块328可被配置成处置数据信息,例如,传送、接收和/或调度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其他用户数据。DM-RS块330可被配置成执行与如关于图5–10描述的DM-RS有关的功能。SRS块332可被配置成执行与如关于图5–10描述的SRS有关的功能。
处理器304负责管理总线302和一般性处理,包括对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306上的软件的执行。软件在由处理器304执行时使处理系统314执行以下针对任何特定装置描述的各种功能。计算机可读介质306还可被用于存储由处理器304在执行软件时操纵的数据。
处理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4可以执行软件。软件应当被宽泛地解释成意为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件、执行的线程、规程、函数等,无论其是用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他术语来述及皆是如此。软件可驻留在计算机可读介质306上。计算机可读介质306可以是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作为示例,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带)、光盘(例如,压缩碟(CD)或数字通用盘(DVD))、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卡、棒或钥匙型驱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寄存器、可移除盘、以及用于存储可由计算机访问和读取的软件和/或指令的其他任何合适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306可驻留在处理系统314中、在处理系统314外、或跨包括处理系统314的多个实体分布。计算机可读介质306可以实施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作为示例,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封装材料中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如何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整体系统上的总体设计约束来最佳地实现本公开中通篇给出的所描述的功能性。
图4是示出接入网中调度实体202的一个示例与下级实体204的一个示例处于通信的附加细节的框图。在DL中,来自核心网的上层分组被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475。控制器/处理器475实现L2层的功能性。在DL中,控制器/处理器475提供报头压缩、暗码化、分组分段和重排序、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复用、以及基于各种优先级度量来向下级实体204进行的无线电资源分配。控制器/处理器475还负责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操作、丢失分组的重传、以及对下级实体204的信令。
发射(TX)处理器416实现用于L1层(即,物理层)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这些信号处理功能包括编码和交织以促成下级实体204处的前向纠错(FEC)以及基于各种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相移键控(M-PSK)、M正交振幅调制(M-QAM))向信号星座进行的映射。随后,经编码和调制的码元被拆分成并行流。每个流随后被映射到OFDM副载波、在时域和/或频域中与参考信号(例如,导频)复用、并且随后使用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组合到一起以产生携带时域OFDM码元流的物理信道。该OFDM流被空间预编码以产生多个空间流。来自信道估计器474的信道估计可被用来确定编码和调制方案以及用于空间处理。该信道估计可以从由下级实体204传送的参考信号和/或信道状况反馈推导出来。每个空间流随后可经由分开的发射机418TX被提供给不同的天线420。每个发射机418TX可以用各自相应的空间流来调制射频(RF)载波以供传输。
在下级实体204处,每个接收机454RX通过其各自相应的天线452来接收信号。每一接收机454RX恢复出调制到RF载波上的信息并将该信息提供给接收(RX)处理器456。RX处理器456实现L1层的各种信号处理功能。RX处理器456可对该信息执行空间处理以恢复出以下级实体204为目的地的任何空间流。如果有多个空间流以该下级实体204为目的地,则它们可由RX处理器456组合成单个OFDM码元流。RX处理器456随后使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将该OFDM码元流从时域变换到频域。该频域信号对该OFDM信号的每个副载波包括单独的OFDM码元流。通过确定最有可能由调度实体202传送的信号星座点来恢复和解调每个副载波上的码元、以及参考信号。这些软判决可基于由信道估计器458计算出的信道估计。这些软判决随后被解码和解交织以恢复出原始由调度实体202在物理信道上传输的数据和控制信号。这些数据和控制信号随后被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459。
控制器/处理器459实现L2层。控制器/处理器可以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460相关联。存储器460可被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在UL中,控制器/处理器459提供传输信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分用、分组重装、暗码解译、报头解压缩、控制信号处理以恢复出来自核心网的上层分组。这些上层分组随后被提供给数据阱462,该数据阱462代表L2层以上的所有协议层。各种控制信号也可被提供给数据阱462以进行L3处理。控制器/处理器459还负责使用确收(ACK)和/或否定确收(NACK)协议进行检错以支持HARQ操作。
在UL中,数据源467被用来将上层分组提供给控制器/处理器459。数据源467代表L2层以上的所有协议层。类似于结合由调度实体202进行的DL传输所描述的功能性,控制器/处理器459通过提供头部压缩、暗码化、分组分段和重排序、以及基于由调度实体202进行的无线电资源分配在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进行复用,来实现用户面和控制面的L2层。控制器/处理器459还负责HARQ操作、丢失分组的重传、以及向调度实体202的信令。
由信道估计器458从由调度实体202传送的参考信号或反馈导出的信道估计可由TX处理器468用来选择恰适的编码和调制方案以及促成空间处理。由TX处理器468生成的空间流可经由分开的发射机454TX被提供给不同的天线452。每个发射机454TX可以用各自相应的空间流来调制RF载波以供传输。
在调度实体202处以与结合下级实体204处的接收机功能所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来处理UL传输。每个接收机418RX通过其各自的天线420来接收信号。每个接收机418RX恢复出调制到RF载波上的信息并将该信息提供给RX处理器470。RX处理器470可实现L1层。
控制器/处理器475实现L2层。控制器/处理器475可以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存储器476相关联。存储器476可被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在UL中,控制器/处理器475提供传输信道与逻辑信道之间的解复用、分组重组、去暗码化、报头解压缩、控制信号处理以恢复出来自下级实体204的上层分组。来自控制器/处理器475的上层分组可被提供给核心网。控制器/处理器475还负责使用ACK和/或NACK协议进行检错以支持HARQ操作。
TDD载波上的共用UL突发
在任何无线通信网络中,双向通信是期望的特征。通常,将通信双工到空中信道上是利用频分双工(FDD)或时分双工(TDD)来完成的。在FDD中,使用一对载波,其中每个相应载波被用来在不同方向上携带通信信号。在TDD中,使用非配对载波。此处,通过分时共享载波来达成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的双工,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在不同时间占用载波。
在许多现代无线通信网络中,频谱的相当大一部分已经被监管机构以FDD配对载波分配出去。对于新开发的技术,如果期望甚高带宽通信(例如,100MHz、300MHz、或更高);然而,这些FDD技术已经利用了大部分频谱,因而可能没有所期望的那么多带宽来用于高得多的数据率。在较高频率(包括但不限于毫米波(mmW)频率)处,TDD载波可能更为可用。此外,此类TDD载波对于载波获得使用权可能不那么昂贵。
当利用TDD载波时,在一些示例中可通过将时域中的信道划分成帧来组织通信,其中帧被进一步划分成子帧。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子帧可采取至少两种一般形式,在本文被称为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结构和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结构。此处,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是其大部分时间被用于下行链路方向上的通信的子帧;而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是其大部分时间被用于上行链路方向上的通信的子帧。
图5是示出每四个子帧包括一个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502的子帧集500(例如,帧)的示意图,其中四个子帧中的其余三个子帧是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504。当然,上行链路至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的该特定分配仅仅是一个示例,并且可在特定实现中利用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和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的任何比例。
在所解说的示例中,每个子帧中用于上行链路通信的各部分被称为上行链路部分506,而每个子帧中用于下行链路通信的各部分被称为下行链路部分508。此处,可在下行链路部分之后并且在上行链路部分之前(或者反之)利用间隙、保护期、保护区间、或保护区域(未示出)。此类间隙可以促成RF组件的切换或重配置,包括重新调谐锁相环和其他无线电功能。
所解说的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504包括控制区域510(其可包括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数据区域512(其可包括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控制区域510可尤其包括用于向所调度设备(例如,下级实体)通知数据区域512中的哪些资源包括关于该特定设备的信息的调度信息。
所解说的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502还包括控制区域514(其可包括PDCCH)和数据区域516(其可包括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或对应于上行链路数据突发的其他合适信道)。控制区域514可尤其包括用于向所调度设备(例如,下级实体)通知它们可将数据区域516中的哪些资源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调度信息。
如该示例中所解说的,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502和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504两者包括共用上行链路突发部分518。在该示例中,在每个子帧的末尾示出了共用UL突发,但其不必限于末尾,并且在其他示例中共用UL突发518可在任何合适时间出现在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502或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504内,包括在子帧的开头或子帧内的任何地方。在一些示例中,共用UL突发518可以相同方式被构造在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和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两者中。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共用UL突发518可以是相应子帧的相对较短部分,包括例如两个或更多个码元。例如,2码元共用UL突发可具有约31微秒(μs)左右的历时。当然,不同历时和不同数目的码元可被包括在本公开范围内的共用UL突发中。即,在本公开范围内的共用UL突发中,可利用任何合适数目的码元(例如,OFDM码元)。然而,为了清楚起见,在本公开内,以下关于图6和7来进一步详细描述包括两个码元的共用UL突发。
此处,可根据任何给定实现中所选择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模式利用共用UL突发518来解耦与该共用UL突发中携带的控制信道相关联的等待时间。即,在TDD方案中,因为更多的常规网络话务通常可在下行链路方向上,所以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通常可比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频繁得多地出现。此外,在宏蜂窝小区(例如,LTE部署中的演进型B节点)的典型部署中,上行链路话务与下行链路话务之间的该比率随时间推移保持相对稳定。也就是说,当聚集大量用户时,即使任何单个用户的UL/DL比可能相当剧烈地变化,总比率一般也保持近乎相同。然而,小型蜂窝小区(其不同于宏蜂窝小区)可能仅服务极少数目的用户,因而UL中心式子帧与DL中心式子帧之间的总比率会随时间推移而极大地变化。
由此,取决于蜂窝小区大小和蜂窝小区的负载,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模式可能改变,并且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与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之间的比率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比率,从1比1或以其他方式。
如果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是极为罕见的且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占主导,那么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于:具有要传送的关键或时间敏感的上行链路信息的设备在其上行链路信息能在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中被传送之前可能需要等待延长的时间段。具体而言,控制信息(诸如信道质量信息和反馈(例如,分组确收))可具有时间敏感特性,因而其快速且及时传输可能是重要的。因此,对于时间敏感的分组而言,将共用UL突发区域包括在每个子帧或大部分(例如,多于50%)的子帧(包括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中可以帮助减少或避免此类延长的等待时间。
在本公开的进一步方面,此类共用UL突发方案提供了将在无执照频带和有执照频带中利用的相同信道结构。在无执照频带中,用户(例如,下级实体)通常竞争资源,并且在放弃信道给其他用户之前仅能够保留对信道的使用达有限时间。此处,如果恰好在用户具有信道的时间结束时接收到传输并且该设备在具有传送确收(或其他时间关键上行链路分组)的机会之前丢失信道,则该设备可能被要求等待延长的时段以进行此类传输,直至信道可被重新捕获。然而,在具有共用UL突发信道结构的情况下,用于此类传输的资源可以在每个子帧中变得可用,从而减少或避免时间关键传输的此类延迟。
共用UL突发可附加地或替换地被用于传送其他控制信息,诸如调度请求(SR)。调度请求可以是请求调度实体(例如,基站或eNB)调度和/或分配供所调度设备用来传送上行链路数据的上行链路信道资源的上行链路信息传输。这些资源可出现在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502中所解说的常规UL突发区域506内。
在又一示例中,常规UL突发可附加地或替换地用于携带探通参考信号(SRS)。在非配对TDD频谱内,所调度设备(例如,UE或下级实体)看到的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信道是调度实体(例如,eNB)看到的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同一信道。因此,信道表征相对于FDD信道的信道表征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化。即,调度实体一般要求与如由接收方或下级实体所见的下行链路信道有关的信息,以便为该用户最合适地调度资源。虽然在FDD信道中UE测量信道并向基站发送反馈以报告其信道状态;但是在TDD信道中,UE可在上行链路传输中传送SRS,并且基站可以自己利用该传输来表征信道以用于调度下行链路传输。该SRS传输一般期望以低等待时间传送,即,其传输在一定程度上是时间关键的。由此,将SRS放置在共用UL突发区域518内可以在给定实现中将其等待时间与下行链路至上行链路模式(或反之)解耦。
当然,以上仅仅是示例,并且在本公开范围内,共用UL突发不仅可用于此类控制信息,而且可附加地或替换地用于携带具有低等待时间要求的上行链路有效载荷数据。此处,共用UL突发区域中的此类上行链路有效载荷传输可被限于具有用于这些传输的充足功率净空的传送方设备。
耦合模式对解耦模式
再次参照图1,UE 126被解说为相对远离基站112(例如,处于或靠近蜂窝小区边缘),而另一UE 128被解说为相对接近基站112(例如,处于或靠近蜂窝小区中心)。如以下所进一步描述的,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位于蜂窝小区中心的类似于UE 128的用户可具有足够的功率净空来包括共用UL突发中的数据传输,而位于蜂窝小区边缘的类似于UE 126的用户可能缺少功率净空来包括共用UL突发中的数据传输。相应地,在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处于蜂窝小区边缘的用户可被配置成以促成控制信息传输的覆盖扩展的耦合模式进行其共用UL突发传输,而处于或靠近蜂窝小区中心的用户可被配置成以除了控制信息传输之外还促成用户数据传输的解耦模式进行其共用UL突发传输。
即,如上所述的子帧内的这些共用UL突发区域可被配置成支持所有用户和设备,包括靠近蜂窝小区中心的用户以及靠近蜂窝小区边缘的用户。对于处于或靠近蜂窝小区边缘的用户(由于它们相对远离基站或调度实体,因此其信号可能较弱),共用UL突发区域内的信息内容可被限于可以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携带的某些控制信息,诸如分组确收(ACK)和调度请求(SR)。对于靠近或处于蜂窝小区边缘的这些用户,可以某个模式(在本公开中被称为耦合模式)进行传输。
在耦合模式中,SRS可被重用于或转用于服务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目的,从而共用UL突发中的信息比特的解调可以用耦合SRS/DM-RS信号来完成。即,在耦合模式传输中,DM-RS(以下在图6和7中进一步描述和解说)可被省略。以此方式,对于耦合模式传输,可以节省可被DM-RS导频传输消耗的附加功率。由此,耦合模式传输可具有减少的功耗。
另一方面,在解耦模式中,其可以可相对接近调度实体或基站的用户或设备为目标,这是因为它们的信号可以更容易地被基站接收到,这些设备一般具有足够的功率净空来容适与DM-RS相关联的附加导频传输。
因此,如果用户或设备相对接近蜂窝小区中心或者接近基站或调度实体,那么即使在较短的共用UL突发期间累积或供应足够的能量以包括该区域中的上行链路有效载荷数据也是可能的。相应地,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例如针对相对接近蜂窝小区中心或者接近基站或调度实体的这些用户或设备提供了解耦模式。
在解耦模式中,UE或下级实体可被启用以伺机传送具有低等待时间要求的上行链路有效载荷数据。即,藉由解耦模式,以解耦模式操作的设备可被启用以在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和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的共用UL突发区域内的PUSCH上传送信息。本公开具体引述了PUSCH,然而将理解,该术语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而被包括的,并且本公开的各方面可利用任何合适的物理上行链路信道来携带话务有效载荷数据。
在本公开内,关于解耦模式的名称“解耦”一般是指SRS与解调参考信号(DM-RS)解耦。为了解调PUCCH或PUSCH,可能需要导频或参考信号。此处,DM-RS提供可被用来解调PUCCH/PUSCH比特的导频。在解耦模式中,SRS和DM-RS是不同的码元,并且可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由此,SRS和DM-RS彼此解耦,并且可被不同地波束成形或预编码。
在一些示例中,因为解耦模式用户一般可以是接近调度实体或基站的那些用户,所以那些用户可在其上行链路传输中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或其他波束成形技术。
即,下级实体204(例如,UE 128、无线通信设备300、用户装备或即UE、等等)可具有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多个天线。对MIMO技术的使用使得这些无线通信设备能够利用空域来支持空间复用、波束成形、以及发射分集。空间复用可被用于在相同频率上同时传送不同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可被传送给单个接收方设备以增大数据率或传送给多个接收方设备以增加系统总容量。这是藉由对每一数据流进行空间预编码(即,应用振幅和相位的比例缩放)并且随后通过多个发射天线传送每一经空间预编码的流来达成的。经空间预编码的数据流带有不同空间签名地抵达(诸)接收方设备处,这些不同的空间签名使得每个接收方设备能够恢复旨在去往该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流。
空间复用一般在信道状况良好时使用。在信道状况不那么有利时,可使用波束成形来将发射能量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这可通过对数据进行空间预编码以通过多个天线传输来达成。
具体引述共用UL突发,为了使用MIMO,利用某个预编码矩阵来合适地配置所传送的信息。即,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为了针对共用UL突发内的上行链路数据启用MIMO或波束成形,在该共用UL突发内传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可利用所选预编码矩阵来预编码。一般而言,所选预编码矩阵将数据映射至天线以进行空间复用和/或波束成形。
然而,在本公开的进一步方面,共用UL突发内的SRS传输可以不针对MIMO传输进行波束成形或预编码。对于希望在其上行链路传输中使用MIMO的用户,由于数据和导频使用不同的预编码并且相应地被不同地波束成形,因此导频(即,SRS)一般不能被用作用于解调数据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因此,SRS及其预编码或波束成形与DM-RS及其预编码或波束成形解耦。
图6和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的共用UL突发518在其可被构造成用于解耦模式中的传输时的附加细节的示意图解。虽然这些图解提供了示例性带宽数字,但将理解,控制区域的具体带宽值(被解说为10MHz)和数据区域的具体带宽值(被解说为70MHz)在本质上仅仅是解说性的,并且可在本公开范围内的特定实现中利用任一区域的任何合适带宽。此外,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的位置可因所解说的示例而异。即,虽然这些图解示出了控制区域处于资源块顶部或上部并且数据区域处于资源块底部或下部,但是在本公开范围内这些可被重新安排。此外,虽然这些图解示出了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各自是完全毗连的,但这不是必需的,并且在本公开范围内,控制和/或数据区域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是非毗连的,从而占用资源块的两个或更多个分开的部分。
图6和7示出了处于解耦模式的共用UL突发518的两种不同的可任选格式。以第一种格式,在图6中,在共用UL突发中仅携带控制信息602(例如,ACK/SR)。以第二种格式,在图7中,在共用UL突发中携带控制信息702(例如,ACK/SR)和数据信息704(例如,PUSCH)两者。在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解耦模式传输可包括控制区域内的控制信息以及数据区域内的任何合适量的数据。即,在本公开的一些方面,在配置成用于解耦模式的共用UL突发518中,控制区域可具有固定带宽,而数据区域可具有可变带宽。例如,如在图6中的第一示例中,解耦模式传输可以不将数据信息包括在数据区域中(即,没有数据区域)。在另一示例中,如在图7中的第二示例中,解耦模式传输可将充足的数据信息包括在数据区域中以完全填充数据区域中的所有副载波。在其他示例中,可在特定共用UL突发中传送这些示例之间的任何量的数据信息。如以下所进一步详细描述的,数据区域的准确带宽及其在以解耦模式进行共用UL突发传输的不同用户间的分配可由调度实体(例如,eNB)控制并且利用调度准予来被传达给用户或下级实体(例如,UE)。
在一些示例中,典型码元可具有约30μs的历时或任何合适历时。然而,在本公开的一方面,在共用UL突发内,一些码元可相对于其他码元被缩短。作为示例,在图6和7的图解中,两个较短的码元(第一码元和第二码元)可被缩放成只完全占用该30μs共用UL突发区域518。然而,如以上已提及的,共用UL突发可包括任何合适数目的码元时段,并且可利用相对于标称码元定时的任何合适的码元缩放。
在所解说的示例中,在图6和7中,共用UL突发内的第一码元可包括探通参考信号(SRS)604和706,并且共用UL突发内的第二码元可包括控制信息(例如,ACK/SR 602、702)和/或数据信息(例如,PUSCH 704)。SRS实质上是由所调度设备(例如,UE)传送的导频,以使得基站或调度实体能够为了配置和调度下行链路传输的目的而感测(或探通)信道。
此处,SRS被解说为宽带信号,从而占据整个频带(或所有副载波)。然而这仅仅是一个示例,并且可假定传送方下级实体(例如,UE)能支持跨整个频带或所有副载波的此类传输。对于处于或靠近蜂窝小区中心的UE,对此类宽带传输的支持可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宽。以此宽带格式传送SRS可使得接收方设备(例如,调度实体或eNB)能够在一个时隙内探通信道,从而相对于在频带的不同部分或副载波中传送多个SRS而言节省了时间。在本公开的进一步方面,可以用因UE而异的加扰码来混合或编码SRS。以此方式,接收方调度实体(例如,eNB)可被启用以利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CDMA技术来将来自不同用户或设备的SRS传输分开。
第二码元中的控制和数据信息可包括PUCCH以用于携带时间敏感或等待时间敏感的控制信息(诸如分组确收(ACK)、调度请求(SR)等),并且在一些示例中可包括PUSCH以用于携带上行链路数据。在所解说的示例中,PUCCH和PUSCH按频率彼此分开。即,这些相应信道在共用UL突发内的单个(一个或多个)码元历时内可以是频分复用的。以此方式,来自高功率用户的PUCCH/PUSCH的传输可对调度实体接收其他用户在不同副载波上的PUSCH传输具有较小影响。
如图6和7中所解说的,DM-RS导频606、708被示为跨频带每隔一个地采用副载波。然而,本公开的各方面可利用DM-RS的其他配置,并且DM-RS不一定必需占用跨频带的一半频调或副载波,而且可占用25%或整个频带的任何合适比例。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PUCCH和PUSCH可各自具有单独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即,一个导频或DM-RS可连同控制信息比特一起在PUCCH中传送,而第二导频或DM-RS可连同数据信息比特一起在PUSCH中传送。该图解示出了一组DM-RS导频在PUCCH(控制)区域中的每隔一个副载波内被传送,并且另一组DM-RS导频在PUSCH(数据)区域中的每隔一个副载波内被传送。然而,如以上所指示的,在特定实现中,每个区域内的其他DM-RS安排可与该示例有所不同。
在本公开的再进一步方面,对于包括多个天线的传送方设备(诸如被配置成用于波束成形和/或MIMO的那些传送方设备),每个发射天线可传送它自己的不同于其他天线所传送的DM-RS的DM-RS。即,为了最大程度地促成此类上行链路MIMO传输,接收方设备可能需要区分来自不同发射天线的不同导频(DM-RS信号)。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码分复用(CDM)可被传送方设备(例如,UE或下级实体)用来在不同天线所传送的导频之间实现该区分。即,传送自两个不同天线的这些导频可通过两个不同加扰码来加扰,并且随后同时在同一副载波内被传送。然而,接收方调度实体(例如,eNB)被启用以利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码分复用规程来区分来自这些不同发射天线的不同导频。
在任何给定码元内,只有有限量的资源可用于携带信息。通过从这些可用资源中取出一些频调或副载波以将这些频调或副载波专用于导频传输(例如,SRS和DM-RS),甚至更少的资源可供专用于数据信息。出于这个原因,对于上行链路MIMO传输,不期望更进一步划分这些资源以针对多个天线中的每一者提供不同导频传输。由此,当利用导频频调(诸如DM-RS)时,它们可以占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但可利用不同加扰码加以区分,如以上所描述的。
如果调度实体(例如,eNB)调度两个用户(例如UE)以在PUSCH上发送数据信息,那么这些用户可被调度以使得这些用户中的每一者利用由该调度实体标识出的指定资源。可利用调度准予来将该调度信息传达给这些用户或下级实体,该调度准予可以是单播或广播消息、或是被配置成传达调度准予的任何其他合适的控制信道传输格式。调度准予可被携带在PDCCH(例如,图5的PDCCH 510和514)中。
此外,参照图8,当下级实体(例如,UE)具有要传送的UL数据并且希望请求共用UL突发中的PUSCH上的资源时,该下级实体可在共用UL突发的PUCCH区域(参见图6和7)内传送调度请求(SR)802。即,在一个子帧中,在共用UL突发内,下级实体可例如利用PUCCH来在控制区域中传送调度请求802。作为响应,调度实体(例如,eNB)可基于各种因素或参数来确定针对请求方下级实体的合适资源分配804。例如,调度实体可考虑:网络负载或其他用户的传输如何占用了共用UL突发;下级实体正请求要传送的数据的本质或量;以及从请求方调度实体接收的SRS的特性。调度实体可利用任何合适的传输信道和格式来向下级实体传送调度准予806,以标识一个或多个子帧的共用UL突发内的所调度或所分配资源。相应地,下级实体可利用所调度资源来在数据区域(例如,共用UL突发的PUSCH)中传送808其UL数据。以此方式,配置成利用解耦模式进行传送的各下级实体之间的干扰或冲突(其可以是相对高功率的传输)可被减少或消除。
另一方面,不同于共用UL突发518内的PUSCH上的数据传输,共用UL突发内的PUCCH上的来自不同用户的SRS和控制传输(例如,ACK/SR)可以共享相同的时频资源并且不一定必需被调度。这是因为这些控制传输和SRS可由调度实体进行功率控制。即,在带有合适的功率控制并且在一些示例中带有干扰消除技术的情况下,来自不同用户的SRS和控制传输可以简单地相互叠加,并且调度实体仍然可以能够接收并解码它们各自相应的传输。在一些示例中,可通过配置每个用户或下级实体以将不同的加扰序列或代码应用于其传输来将这些共享SRS/PUCCH传输在不同用户之间区分开,从而利用码分多址(CDMA)来共享资源。相应地,接收方调度实体可以能够利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CDMA技术来区分这些用户的传输。
用于解耦模式的波形
对于SRS,在本公开的一方面,可利用单载波波形。例如,如常规LTE传输中利用的单载波FDMA(SC-FDMA)波形,或者可利用任何其他合适的单载波波形。即,在共用UL突发518内,SRS可由接近调度实体的用户和远离调度实体的用户两者来传送。在一个示例中,由这些不同用户群传送的SRS无需是不同波形的。相应地,可选择在容适可由处于蜂窝小区边缘的用户导致的任何瓶颈的同时又为靠近蜂窝小区中心的用户提供足够功能性的波形。对于蜂窝小区边缘用户,信号功率可能由于较大路径损耗而相对较弱。为了提高这些用户(包括接近蜂窝小区中心的以解耦模式操作的那些用户)的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可将单载波波形用于SRS。即,将此类单载波波形用于SRS传输可以节省功率,这对于处于或靠近蜂窝小区边缘的用户可能尤其有用。
对于共用UL突发中的SRS,可根据Zadoff-Chu序列来配置单载波波形,如在当前LTE标准中所利用并且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已知的。在其他示例中,任何其他合适的伪随机序列可被用于共用UL突发中的单载波波形。
在本公开的进一步方面,共用UL突发518的控制区域(其可包括PUCCH)可利用经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扩展的OFDM波形。此外,共用UL突发的数据区域(其可包括PUSCH)可利用OFDM波形。即,PUCCH和PUSCH可利用OFDM波形,该OFDM波形可包括循环前缀(CP)以相对易于复用不同信道。即,利用单载波波形来复用在同一码元内利用FDM的不同信道可能是困难的。相应地,因为共用UL突发包括其中PUCCH和PUSCH连同DM-RS导频一起被复用的码元,所以本公开的各方面可将OFDM波形用于该(诸)码元。
共用UL突发内的SRS区域和控制区域(PUCCH)可由多个用户(例如,下级实体)共享,其中针对这些资源的多址是利用CDMA来达成的,如以上所描述的。即,在共用UL突发的SRS区域和控制区域内,诸用户可藉由其各自对码域中不同序列的使用来进行区分,其中这些序列例如由网络或调度实体分配给相应用户。此外,如以上所描述的,不同用户可由网络或调度实体进行合适的功率控制以进一步使得能够接收每个用户的SRS/PUCCH传输。
在本公开的再进一步方面,共用UL突发内的数据区域(例如,PUSCH)可由多个用户(例如,下级实体)共享,其中针对这些资源的多址是利用OFDMA来达成的。即,在共用UL突发的数据区域内,诸用户可藉由其各自对不同频率副载波的使用来进行区分,其中对用于其数据传输的(诸)副载波的选择是根据从调度实体传送给那些相应用户的调度准予来作出的。在一些示例中,将共用UL突发中的PUSCH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可仅限于具有充足功率净空(例如,可用功率净空大于阈值)的用户。此外,将共用UL突发中的PUSCH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可仅限于具有要求较低等待时间(例如,等待时间比将以其他方式从使用例如UL中心式子帧中的常规UL突发的数据区域获得的等待时间更低)的上行链路有效载荷数据的用户。
图9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操作下级实体以在时分双工(TDD)载波上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的示图。在一些示例中,该方法可使用图1–4和8中解说的下级实体中的任一者、或任何无线通信设备来执行。
根据图9的方法,下级实体可利用共用UL突发块320(参见图3)来在TDD载波上的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902和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904内传送共用上行链路突发。例如,下级实体可利用DL中心式子帧块322来在DL中心式子帧504中准备和传送共用上行链路突发518(参见图5)。例如,下级实体可利用UL中心式子帧块324来在UL中心式子帧502中准备和传送共用上行链路突发(参见图5)。该共用上行链路突发可与关于5–7描述的共用UL突发518相同。例如,可在DL中心式子帧和UL中心式子帧中的每一者中传送上行链路突发(例如,图5的帧500)。在其他示例中,可在任何期望数目(例如,多于子帧总数的50%)的包括DL中心式子帧和UL中心式子帧的子帧中传送共用上行链路突发以提供更多UL传输机会。
该上行链路突发包括:第一码元,其包括被配置成使得能够探通TDD载波的探通参考信号(SRS);以及第二码元,其包括信息比特和类似于图6和7中解说的那些解调参考信号(DM-RS)的DM-RS。该DM-RS被配置成使得能够解调第二码元内所携带的信息比特(例如,PUSCH)。该SRS和DM-RS可被不同地预编码。例如,在图10中,下级实体可利用预编码器1000来将第一预编码矩阵1002应用于SRS,并且将不同于第一预编码矩阵1002的第二预编码矩阵1004应用于DM-RS。对SRS和DM-RS的分开预编码允许利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来传送控制信息和/或数据信息。
应该理解,所公开的方法中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阶层是示例性过程的解说。基于设计偏好,应该理解,可以重新编排这些方法中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阶层。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以样本次序呈现各种步骤的要素,且并不意味着被限定于所呈现的具体次序或阶层,除非在本文中有特别叙述。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领会的那样,贯穿本公开描述的各种方面可扩展到任何合适的电信系统、网络架构和通信标准。作为示例,各个方面可被应用于UMTS系统,诸如W-CDMA、TD-SCDMA、和TD-CDMA。各个方面还可应用于采用长期演进(LTE)(在FDD、TDD或这两种模式下)、高级LTE(LTE-A)(在FDD、TDD或这两种模式下)、LTE-U,、CDMA2000、演进数据最优化(EV-DO)、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 802.20、超宽带(UWB)、蓝牙的系统和/或其他合适的系统,包括由待定义的广域网标准所描述的那些系统。所采用的实际的电信标准、网络架构和/或通信标准将取决于具体应用以及加诸于系统的整体设计约束。
在本公开内,措辞“示例性”用于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现或方面不必被解释为优于或胜过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同样,术语“方面”不要求本公开的所有方面都包括所讨论的特征、优点或操作模式。术语“耦合”在本文中用于指代两个对象之间的直接或间接耦合。例如,如果对象A物理地接触对象B,且对象B接触对象C,则对象A和C可仍被认为是彼此耦合的——即便它们并非彼此直接物理接触。例如,第一对象可以耦合至第二对象,即便第一对象从不直接与第二对象物理接触。术语“电路”和“电路系统”被宽泛地使用且意在包括电子器件和导体的硬件实现以及信息和指令的软件实现两者,这些电子器件和导体在被连接和配置时使得能执行本公开中描述的功能而在电子电路的类型上没有限制,这些信息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能执行本公开中描述的功能。

Claims (32)

1.一种能在下级实体处操作用于在时分双工(TDD)载波上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TDD载波上的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内传送上行链路突发,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包括:
第一码元,其包括被配置成使得能够探通所述TDD载波的探通参考信号(SRS);以及
第二码元,其包括信息比特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其中所述DM-RS被配置成使得能够解调所述第二码元内所携带的所述信息比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码元包括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者或多者:信道质量信息、分组确收、调度请求、或其组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TDD载波包括多个资源块,每个资源块包括包含副载波集的时频资源;
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二码元配置有正交频分多址(OFDMA)波形;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位于跨越所述TDD载波上的一资源块内的第一部分副载波的控制区域中,所述第一部分副载波少于所述资源块的所有副载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二码元进一步包括跨越所述TDD载波的该资源块内的第二部分副载波的数据区域,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起少于或等于所有副载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一码元配置有单载波波形;并且
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二码元配置有包括多个副载波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波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一码元中的所述SRS跨越所述TDD载波上的资源块内的所有副载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第一预编码矩阵应用于所述SRS;以及
将不同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应用于所述DM-RS。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加扰码应用于所述SRS,所述加扰码被配置成使得能够在多个下级实体之间进行码分多址(CDMA)。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TDD载波上的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内传送第二上行链路突发,其中所述第二上行链路突发包括:
第三码元,其包括被配置成使得能够探通所述TDD载波的探通参考信号(SRS);以及
第四码元,其包括信息比特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其中所述DM-RS被配置成使得能够解调所述第四码元内所携带的所述信息比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三码元在时间上毗邻所述第四码元,并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的最后一个码元周期中传送所述第四码元。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上行链路突发是第一上行链路突发,并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根据共用上行链路突发格式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突发进行格式化;以及
根据所述共用上行链路突发格式对所述第二上行链路突发进行格式化。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所述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内传送所述上行链路突发包括:在所述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的最后两个码元周期中传送所述上行链路突发。
13.一种被配置成用于时分双工(TDD)载波上的无线通信的下级实体,所述下级实体包括:
收发机;
存储器;以及
通信地耦合至所述收发机和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
在所述TDD载波上的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内传送上行链路突发,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包括:
第一码元,其包括被配置成使得能够探通所述TDD载波的探通参考信号(SRS);以及
第二码元,其包括信息比特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其中所述DM-RS被配置成使得能够解调所述第二码元内所携带的所述信息比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下级实体,其中,所述第二码元包括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者或多者:信道质量信息、分组确收、调度请求、或其组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下级实体,其中,所述TDD载波包括多个资源块,每个资源块包括包含副载波集的时频资源;
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二码元配置有正交频分多址(OFDMA)波形;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位于跨越所述TDD载波上的一资源块内的第一部分副载波的控制区域中,所述第一部分副载波少于该资源块的所有副载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下级实体,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二码元进一步包括跨越所述TDD载波的该资源块内的第二部分副载波的数据区域,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起少于或等于所有副载波。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下级实体,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一码元配置有单载波波形;并且
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二码元配置有包括多个副载波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波形。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下级实体,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一码元中的所述SRS跨越所述TDD载波上的一资源块内的所有副载波。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下级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用于:
将第一预编码矩阵应用于所述SRS;以及
将不同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应用于所述DM-RS。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下级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用于:
将加扰码应用于所述SRS,所述加扰码被配置成使得能够在多个下级实体之间进行码分多址(CDMA)。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下级实体,其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用于:
在所述TDD载波上的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内传送第二上行链路突发,其中所述第二上行链路突发包括:
第三码元,其包括被配置成使得能够探通所述TDD载波的探通参考信号(SRS);以及
第四码元,其包括信息比特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其中所述DM-RS被配置成使得能够解调所述第四码元内所携带的所述信息比特。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下级实体,其中:
所述第三码元在时间上毗邻所述第四码元,并且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用于:在所述上行链路中心式子帧的最后一个码元周期中传送所述第四码元。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下级实体,其中:
所述上行链路突发是第一上行链路突发,并且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用于:
根据共用上行链路突发格式对所述第一上行链路突发进行格式化;以及
根据所述共用上行链路突发格式对所述第二上行链路突发进行格式化。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下级实体,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用于:
在所述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的最后两个码元周期中传送所述上行链路突发。
25.一种被配置成用于时分双工(TDD)载波上的无线通信的下级实体,包括:
用于接收下行链路传输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所述TDD载波上的下行链路中心式子帧内传送上行链路突发的装置,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包括:
第一码元,其包括被配置成使得能够探通所述TDD载波的探通参考信号(SRS);以及
第二码元,其包括信息比特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其中所述DM-RS被配置成使得能够解调所述第二码元内所携带的所述信息比特。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下级实体,其中,所述第二码元包括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者或多者:信道质量信息、分组确收、调度请求、或其组合。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下级实体,其中,所述TDD载波包括多个资源块,每个资源块包括包含副载波集的时频资源;
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二码元配置有正交频分多址(OFDMA)波形;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位于跨越所述TDD载波上的一资源块内的第一部分副载波的控制区域中,所述第一部分副载波少于该资源块的所有副载波。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下级实体,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二码元进一步包括跨越所述TDD载波的该资源块内的第二部分副载波的数据区域,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一起少于或等于所有副载波。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下级实体,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一码元配置有单载波波形;并且
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二码元配置有包括多个副载波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波形。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下级实体,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突发的所述第一码元中的所述SRS跨越所述TDD载波上的一资源块内的所有副载波。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下级实体,进一步包括:
用于将第一预编码矩阵应用于所述SRS的装置;以及
用于将不同于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应用于所述DM-RS的装置。
32.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下级实体,进一步包括:
用于将加扰码应用于所述SRS的装置,所述加扰码被配置成使得能够在多个下级实体之间进行码分多址(CDMA)。
CN202011471080.0A 2015-12-09 2016-12-02 用于时分双工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26371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65313P 2015-12-09 2015-12-09
US62/265,313 2015-12-09
US15/202,314 US10172118B2 (en) 2015-12-09 2016-07-05 Decoupled mode for a common uplink burst transmission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subframe structure
US15/202,314 2016-07-05
CN201680071831.5A CN108370361B (zh) 2015-12-09 2016-12-02 用于时分双工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1831.5A Division CN108370361B (zh) 2015-12-09 2016-12-02 用于时分双工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7100A true CN112637100A (zh) 2021-04-09

Family

ID=575908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1831.5A Active CN108370361B (zh) 2015-12-09 2016-12-02 用于时分双工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202011471080.0A Pending CN112637100A (zh) 2015-12-09 2016-12-02 用于时分双工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1831.5A Active CN108370361B (zh) 2015-12-09 2016-12-02 用于时分双工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172118B2 (zh)
EP (1) EP3387808B1 (zh)
CN (2) CN108370361B (zh)
ES (1) ES2912606T3 (zh)
WO (1) WO20171001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72118B2 (en) * 2015-12-09 2019-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coupled mode for a common uplink burst transmission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subframe structure
US10038544B2 (en) * 2015-12-09 2018-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access for users with different modes in a common uplink burst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subframe structure
US10362605B2 (en) * 2016-01-21 2019-07-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exing scheduling requests in unlicensed bands
WO2017132964A1 (zh) * 2016-02-04 2017-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517021B2 (en) 2016-06-30 2019-12-24 Evolve Cellular Inc. Long term evolution-primary WiFi (LTE-PW)
JP2019528613A (ja) * 2016-08-10 2019-10-10 アイディーエーシ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ップリンク(ul)チャネル相反性についての方法、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手順
CN107733622B (zh) * 2016-08-12 202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和确定的方法及装置
US11323966B2 (en) 2016-10-28 2022-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in low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142074B2 (en) * 2016-11-03 2018-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ommon uplink burst
US10485048B2 (en) * 2017-06-15 2019-11-19 Apple Inc. TDM transmission for inter-RAT dual connectivity UE
WO2019032733A1 (en) * 2017-08-10 2019-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ING SURFACE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S IN AN UPLINK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US10855421B2 (en) * 2017-08-10 2020-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s in an uplink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US11323227B2 (en) * 2017-11-17 2022-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of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an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in uplink short burst transmission
US11191060B2 (en) * 2018-03-15 2021-11-30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ynamic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to serve uplink-centric and downlink-centric user applications
US10855450B1 (en) * 2020-06-18 2020-12-01 Dubai Electronic Security Center Secured and robus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low-latency applicat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5516A1 (en) * 2008-06-11 2011-04-14 Nokia Siemens Nretworks Oy Local Area Optimiz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20120051319A1 (en) * 2009-05-19 2012-03-01 Yeong Hyeon Kw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20120314671A1 (en) * 2010-02-12 2012-12-13 Min Seok Noh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96261A1 (en) 2008-01-04 2009-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nhanced uplink using a shared control channel
JP5278178B2 (ja) * 2009-06-08 2013-09-04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10122037A (ko) * 2010-05-03 2011-11-09 주식회사 팬택 사운딩 기준 신호의 비주기적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948186A (zh) * 2010-06-21 2013-02-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信道质量估计方法、移动台、基站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2340463B (zh) * 2010-07-26 2014-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921179B1 (ko) * 2011-03-23 2018-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서브프레임 설정 시 재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2142761A1 (en) * 2011-04-21 2012-10-26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Error prevention in dynamic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 change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KR101427072B1 (ko) * 2011-07-27 2014-08-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노드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기준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US9585156B2 (en) 2011-11-14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different LTE-TDD configurations in neighboring regions and/or adjacent carriers
KR102210081B1 (ko) * 2012-05-11 2021-02-01 팬텍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참조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314015B2 (en) * 2012-10-26 2019-06-04 Intel Corporation Reporting of user plan congestion
CN109088713B (zh) 2012-11-02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14096909A1 (en) 2012-12-21 2014-06-26 Nokia Corporation Grouping of cs and comb values for dm-rs and srs on shared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US9185697B2 (en) * 2012-12-27 2015-11-10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5103474B (zh) 2013-03-15 2018-09-18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发现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9578632B2 (en) 2014-03-27 2017-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L DM-RS overhead reduction
US9854569B2 (en) * 2015-12-07 2017-1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unlicensed carriers
US10172118B2 (en) 2015-12-09 2019-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coupled mode for a common uplink burst transmission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subframe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85516A1 (en) * 2008-06-11 2011-04-14 Nokia Siemens Nretworks Oy Local Area Optimiz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20120051319A1 (en) * 2009-05-19 2012-03-01 Yeong Hyeon Kw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20120314671A1 (en) * 2010-02-12 2012-12-13 Min Seok Noh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ANASONIC: ""Correction on physical layer part on TS36.300"", 3GPP TSG_RAN\\WG1_RL1, no. 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72118B2 (en) 2019-01-01
US20190104518A1 (en) 2019-04-04
ES2912606T3 (es) 2022-05-26
US20170171856A1 (en) 2017-06-15
WO2017100100A1 (en) 2017-06-15
CN108370361A (zh) 2018-08-03
EP3387808B1 (en) 2022-04-13
CN108370361B (zh) 2021-01-01
EP3387808A1 (en) 2018-10-17
US10873927B2 (en) 202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0361B (zh) 用于时分双工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EP3847858B1 (en) Techniques for use in determining a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state
US11212067B2 (en) Configurable bi-directional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CN109219937B (zh) 用于下行链路时隙结构、信道布置和处理时间线选项的方法和装置
EP3387776B1 (en) Multiple access for users with different modes in a common uplink burst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subframe structure
CN109997330B (zh) 具有灵活的符号配置的pdcch设计
US10182424B2 (en)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of correspon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new radio
US861144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ounding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10107B2 (en) Multiplexing interlaces with a single carrier waveform
JP2018500821A (ja) ネストされたシステム動作
US10652169B2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anagement for differing types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es
US11411791B2 (en) Intra-symbol multiplexing with a single carrier waveform
AU2017334941B2 (en)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WO2021208052A1 (en) Uplink transmit switching across carrier aggregation component carri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