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89995B - 一种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89995B CN112589995B CN202011340943.0A CN202011340943A CN112589995B CN 112589995 B CN112589995 B CN 112589995B CN 202011340943 A CN202011340943 A CN 202011340943A CN 112589995 B CN112589995 B CN 1125899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fabricated
- pouring
- template
- protective layer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417 prefa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965 ro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2356 Skelet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642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89 fast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3/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 B28B23/02—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wherein the elements are reinforcing me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3/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 B28B23/02—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wherein the elements are reinforcing members
- B28B23/022—Means for inserting reinforcing members into the mould or for supporting them in the mould
- B28B23/024—Support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029—Moulds or moulding surfaces not covered by B28B7/0058 - B28B7/36 and B28B7/40 - B28B7/465, e.g. moulds assembled from several par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2—Piers; Abutments ; Protecting same against drifting ic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1/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bridges
- E01D2101/20—Concrete,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
- E01D2101/24—Concrete
- E01D2101/26—Concrete reinforce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包括预制底模板,设有第一浇筑侧,所述第一浇筑侧设有浇筑位,围绕所述浇筑位的四周设有相对的两个第一安装位和相对的两个第二安装位;两个第一预制侧模板,分别设有第二浇筑侧,且一端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第一安装位,每一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两个第二预制侧模板,分别设有第三浇筑侧,且一端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第二安装位,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分别相对的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本发明解决了装有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模板框架翻身过程中保护层垫块遭受破坏的技术问题,提高了预制立柱的施工效率和预制立柱的保护层控制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预制立柱预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和一种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预制拼装施工技术可以显著缩短建设工期以及减少施工占道时间,同时,具备施工质量高、安全风险低以及环保等优点。因此,预制拼装施工技术在市政桥梁建设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将预制立柱钢筋骨架安装至预制立柱模板框架内时,对于保护层垫块不作任何保护处理,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尽管保护层垫块与模板框架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但由于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长度较长,水平设于模板框架内时,容易发生钢筋弯曲变形等情况,导致保护层垫块接触模板框架,容易破坏其结构;
2)装有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模板框架翻身过程中,容易造成预制立柱钢筋骨架在其中晃动,使保护层垫块撞击模板框架内壁,破坏保护层垫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防止装有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模板框架翻身过程中保护层垫块遭受破坏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包括模板框架,内设有一端为浇筑开口的预制立柱浇筑空间;预制立柱钢筋组件,设于所述预制立柱浇筑空间内,包括:预制立柱钢筋骨架;多个保护层垫块,分别凸出连接至所述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外表面,凸出所述外表面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多个支撑部,分别凸出设于所述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所述外表面,凸出所述外表面的高度为第二高度;其中,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使得多个所述保护层垫块在多个所述支撑部的作用下,不会接触到两个所述第二浇筑侧和两个所述第三浇筑侧,进而不会遭到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模板框架包括:预制底模板,设有第一浇筑侧,所述第一浇筑侧设有浇筑位,围绕所述浇筑位的四周设有相对的两个第一安装位和相对的两个第二安装位;两个第一预制侧模板,分别设有第二浇筑侧,且一端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第一安装位,每一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两个第二预制侧模板,分别设有第三浇筑侧,且一端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第二安装位,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分别相对的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浇筑侧、两个第二浇筑侧以及两个第三浇筑侧形成所述预制立柱浇筑空间。
本实施例中,经由所述预制底模板、两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和两个所述第二预制侧模板组成的模板框架,便于组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立柱钢筋骨架连接于所述预制底模板的所述第一浇筑侧;多个所述保护层垫块分别沿所述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长度方向分布;多个所述支撑部分别设于所述预制立柱钢筋架远离所述预制底模板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保护层垫块的分布方式,使得所述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钢筋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时,防止其变形而挨近所述模板框架的内壁,进而制得符合要求的预制立柱;此外,多个所述支撑部便于抽离。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立柱钢筋组件的每一侧都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所述每一侧上的多个保护层垫块位于相应侧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一侧上沿其长度方向布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所述多个保护层垫块也沿其长度方向布设于所述侧,并位于上述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使得所述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钢筋发生形变时,进一步保护多个所述保护层垫块。
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支撑部分别包括:第一支撑件,活动连接至所述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一侧;第二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搭设于所述模板框架远离设有所述预制底模板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预制立柱钢筋骨架是活动连接,方便所述第一支撑件抽离;此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搭设于所述预制立柱浇筑空间设有开口的一端,防止竖直起吊所述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时,所述支撑部滑入所述预制立柱浇筑空间,进而失去对多个所述保护层垫块的保护。
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为钢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管结构能够减少与两个所述第二浇筑侧和两个所述第三浇筑侧的接触面积,进而容易抽离。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制立柱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0:组装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步骤S20:起吊所述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将其所述浇筑开口朝上;步骤S30:将所述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中的多个所述支撑部取出;步骤S40:对所述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进行预制立柱的浇筑,得到预制立柱。
本实施例中,实现了在组装所述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的过程中,保护多个所述保护层垫块免遭破坏,进而预制得到符合要求的预制立柱。
进一步的,所述模板框架包括设有第一浇筑侧的预制底模板、分别设有第二浇筑侧的两个第一预制侧模板和分别设有第三浇筑侧的两个第二预制侧模板,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一浇筑侧、两个第二浇筑侧以及两个第三浇筑侧形成预制立柱浇筑空间;所述步骤S10具体包括:步骤S11:对所述预制底模板的所述第一浇筑侧、两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的第二浇筑侧和两个所述第二预制侧模板的所述第三浇筑侧分别进行打磨处理,并涂刷脱模剂;步骤S12:将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水平放置于预制场的固定架上,第二浇筑侧远离所述固定架设置;步骤S13:吊装两个所述第二预制侧模板沿着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的长度方向竖直安装至其分别设有所述连接部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预制侧模板各自的所述第三浇筑侧相对所述第一浇筑侧,得到第一预制模板结构;步骤S14:将所述预制立柱钢筋组件连接在所述预制底模板的所述第一浇筑侧,得到预制立柱骨架结构;步骤S15:将所述预制立柱骨架结构置于所述第一预制模板结构内,得到第二预制模板结构;步骤S16:将另一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盖设于所述第二预制模板结构,得到一端为所述浇筑开口的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
本实施例中,对所述模板框架的所述第一浇筑侧、两个第二浇筑侧和两个第三浇筑侧进行打磨和涂抹脱模剂,使得预制得到预制立柱后,便于其脱模;此外,所述组装过程便捷,提高了其组装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0具体包括:在靠近所述预制底模板的一侧,设置缓冲件;起吊所述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使所述预制底模板置于所述缓冲件上,以使得所述浇筑开口朝上。
本实施例中,起吊所述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过程,所述缓冲件能够使所述预制底模板避免与地面接触而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0具体包括:混凝土浇筑串筒距离浇筑面保持1.2-2m;在浇筑过程中使用振动棒进行振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串筒与所述浇筑面保持1.2-2m,能够最大限度确保浇筑过程中,所述串筒靠近所述浇筑面的端口在浇筑过程中被飞溅的混凝土堵塞,用所述振动棒对混凝土进行振动,能够减少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填充不充分而产生间隙而对预制立柱的质量造成影响的风险。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所述预制立柱的浇筑方法为在所述第一浇筑侧、两个第二浇筑侧和两个第三浇筑侧涂抹脱模剂,可提高预制立柱在所述预制立柱浇筑空间内的脱模效率;
(2)所述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能够通过多个所述支撑部的所述第二高度,防止多个所述保护层垫块遭受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0与预制底模板11的连接关系图。
图3为图1中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0与预制底模板11和第一预制侧模板12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支撑部22的第一支撑件22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第一支撑件221的收缩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二例提供的一种预制立柱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7-图11为图6所述步骤S10得到的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6所述步骤S20得到的竖直放置的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6所述步骤S30得到的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0-模板框架;11-预制底模板;111-第一浇筑侧;12-第一预制侧模板;121-第二浇筑侧;122-连接部;13-第二预制侧模板;131-第三浇筑侧;14-第一预制模板结构;15-预制立柱骨架结构;16-第二预制模板结构;20-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1-预制立柱钢筋架;22-支撑部;221-第一支撑件;2211-支撑固定件;2212-支撑活动件;222-第二支撑件;23-保护层垫块;24-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00例如包括模板框架10和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0。
模板框架10例如包括预制底模板11、两个第一预制侧模板12和两个第二预制侧模板13。其中,预制底模板11设有第一浇筑侧111,第一浇筑侧111设有浇筑位,围绕所述浇筑位的四周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安装位和两个对称的第二安装位;每一个第一预制侧模板12分别设有第二浇筑侧121,每一个第二预制侧模板13分别设有第三浇筑侧131。
每一个第一预制侧模板12一一对应的安装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安装位上,进而使两个第二浇筑侧121相互面向设置;每一个第二预制侧模板13一一对应的安装于每一个所述第二安装位上,使其两个第三浇筑侧131相互面向设置,从而形成由预制底模板11、两个第一预制侧模板12和两个第二预制侧模板13所围成的预制立柱浇筑空间。其中,所述预制立柱浇筑空间远离预制底模板11的一端设有浇筑开口。
进一步的,每一个第一预制侧模板12分别包括连接部122,每一个连接部122分别连接与之相邻的第二预制侧模板13的相应侧。
参见图2-图3,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0连接于预制底模板11的第一浇筑侧111上。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0例如包括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多个支撑部22和多个保护层垫块23。多个保护层垫块23分别周向卡设于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的外表面,并且沿着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的长度方向分布;多个支撑部22分别周向活动连接于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的外表面,并且位于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每一个侧面上的多个支撑部22都分别沿其长度方向布设。
进一步的,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0靠近第一预制侧模板12的一侧,设有多个支撑部22和多个保护层垫块23。其中,多个保护层垫块23从连接至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的外表面开始至向外延伸的高度,即凸出所述外表面的高度为第一高度;同样的,多个支撑部22从连接至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的外表面开始至向外延伸的高度,即凸出所述外表面的高度为第二高度。
优选的,与之相对的,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0与另一个第一预制侧模板12和两个第二预制侧模板13之间的配合关系与上述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举例来说,将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0安装于模板框架10内或者移动装有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0的模板框架10时,由于所述第二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高度,即位于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同一侧上的多个支撑部22比多个保护层垫块23更靠近模板框架10相对的内壁,从而当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的钢筋发生形变时,有多个支撑部22先于多个保护层垫块23接触其内壁,进而防止了多个保护层垫块23遭受破坏。
优选的,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的每一个侧面上的多个保护层垫块23都分别位于该侧面上的至少两个支撑部22之间。
优选的,每一个支撑部22例如包括第一支撑件221和第二支撑件222。第一支撑件221活动连接至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的外表面,第二支撑件222连接至第一支撑件221的外表面,其一端搭设于所述预制立柱浇筑空间设有浇筑开口的一端。
优选的,每一个第一支撑件221和第二支撑件222分别为钢管结构。举例来说,安装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0于模板框架10之前,需要对模板框架10的第一浇筑侧111、两个第二浇筑侧121和两个第三浇筑侧131涂抹脱模剂,而由于第一支撑件221和第二支撑件222分别为钢管结构,所以与其接触形式为线接触,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涂抹脱模剂表面的影响。
优选的,第二支撑件222为设于第一支撑件221上的多个吊环(图中未示处)。举例来说,可将绳索连接于所述多个吊环上,锁定绳索以防止其掉入所述预制立柱浇筑空间内,从而失去对多个保护层垫块23的保护;当需要脱离多个第一支撑件221时,可活动与所述多个吊环连接的绳索,进而将其脱离。
优选的,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0例如包括至少一对吊耳24。至少一对吊耳24预埋于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内,待预制立柱完成后,起吊设备可配合连接吊耳24以起吊预制立柱移动至目标场所。
实施例二:
参见图4-图5,其为支撑部22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一支撑件221例如包括支撑固定件2211和支撑活动件2212。支撑固定件2211设有容纳空间,其一端为开口以收纳支撑活动件2212,支撑活动件2212为多节可伸长或者收缩的杆件。支撑活动件2212能够收缩至支撑固定件2211内。举例来说,支撑活动件2212为多节可伸长或者收缩的杆件,能够将支撑部22置于模板框架10内时,可根据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的不同长度而调整支撑活动件2212伸长的长度,以能够实现对多个保护层垫块23的保护。
实施例三:
参见图6,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预制立柱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施工方法例如包括:
步骤S10:组装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00;
步骤S20:起吊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00,将其所述浇筑开口朝上;
步骤S30:将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00中的多个支撑部22取出;
步骤S40:对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进行预制立柱的浇筑,得到预制立柱。
所述步骤S10具体为:
步骤S11,对预制底模板11的第一浇筑侧111、两个第一预制侧模板12的第二浇筑侧121和两个第二预制侧模板13的第三浇筑侧131分别进行打磨处理,并涂刷脱模剂;
步骤S12,将其中一个第一预制侧模板12水平设置于预制场的固定架上,第二浇筑侧121远离所述固定架设置。
步骤S13,吊装两个第二预制侧模板13沿着第一预制侧模板12的长度方向竖直安装至其分别设有连接部122的两侧,两个第二预制侧模板13各自的第三浇筑侧131相对第一浇筑侧111,得到第一预制模板结构14。
步骤S14,将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0连接在预制底模板11的第一浇筑侧111,得到预制立柱骨架结构15。
步骤S15,将预制立柱骨架结构15置于第一预制模板结构14内,得到第二预制模板结构16。
步骤S16,将另一个第一预制模板盖设于第二预制模板结构16,得到一端为浇筑开口的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00。
具体的,所述步骤S11中对第一浇筑侧11、两个第二浇筑侧121和两个第三浇筑侧131进行拼装前的处理过程可以在预制场地进行,便于缩短其运输过程,减少在运输过程中,外界杂质对其影响。待所述处理完成后,转至所述步骤S12。
参见图7,通过吊机将两个第一预制侧模板12中的一个第一预制侧模板12水平吊装至预制场的所述固定架上,使其第二浇注侧121远离所述固定架的一侧放置,转至所述步骤S13。
参见图8,用所述吊机起吊两个第二预制侧模板13中的一个第二预制侧模板13,移动至水平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一预制侧模板12的竖直方向上的上方,调节该第二预制侧模板使其第三浇筑侧131与第一浇筑侧111垂直设置,再调节该第二预制侧模板的角度,使其与第一预制侧模板设有连接部122的一侧对齐,最后使所述吊机缓下放所述第二预制侧模板,直至与对应的连接部122完全配合,再用多个紧固件将其连接起来,与之相对的,另一个第二预制侧模板13也是同样操作过程,此时不再赘述。连接完成后,得到第一预制模板结构14,转至所述步骤S14。
参见图9,将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0设有多个套筒的一端连接在预制底模板11的第一浇筑侧111,再将多个保护层垫块23分别周向卡设于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的外表面,并使其沿着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的长度方向布置,得到预制立柱骨架结构15,转至所述步骤S15。
参见图10,所述步骤S15具体为:在两个第二预制侧模板13分别远离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拉紧绳,调节所述拉紧绳,从而稳固所述第一预制模板结构;再用所述吊机起吊预制立柱骨架结构15至第一预制模板结构14内,使其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二安装位与两个相对的第二预制侧模板13配合连接,并且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与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一安装位中于下方的一个第一安装位连接;再调节预制立柱钢筋组件21上的多个支撑部22,使其位于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远离预制底模板11的一侧,以得到第二预制模板结构16,转至所述步骤S16。
参见图11,使所述吊机将另一个第一预制侧模板12以其第二浇筑侧121朝下的方式,起吊至第二预制模板结构16的上方,并调整其位置,使其分别设有连接部122的两侧分别与每一个第二预制侧模板13的再使其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安装位配合连接,得到一端为浇筑开口的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00,转至所述步骤S20。
参见图12,优选的,在靠近预制底模板11的一侧设置缓冲件(图中未示出),在所述浇筑开口端设置多个吊耳24,使所述吊机通过多个吊耳24对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7进行起吊操作,在起吊过程中,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7由水平放置状态发生翻转,最后使预制底模板11置于所述缓冲件上,保护了预制底模板11的底部遭受破坏,此时所述浇筑开口朝上,转至所述步骤S30。
参见图13,将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00起吊至目标场地,使预制底模板11设于所述目标场地上的预制台座上,并调整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100竖直方向的角度,直至其达到要求的位置,将其与所述预制台座连接;之后,再将多个支撑部22从预制立柱钢筋骨架21中抽离,转至所述步骤S40。
在所述浇筑开口的周围搭建施工平台,并向其中伸入混凝土浇筑串筒,并使其与浇筑面保持1.2-2m;在向所述串筒内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使用振动棒对混凝土进行振动作业,使混凝土能够完全填充所述预制立柱浇筑空间,直至所述浇筑面达到目标要求为止,停止浇筑,此时得到预制立柱,浇筑完成。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板框架,内设有一端为浇筑开口的预制立柱浇筑空间;所述模板框架包括:预制底模板,设有第一浇筑侧,所述第一浇筑侧设有浇筑位,围绕所述浇筑位的四周设有相对的两个第一安装位和相对的两个第二安装位;两个第一预制侧模板,分别设有第二浇筑侧,且一端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第一安装位,每一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两个第二预制侧模板,分别设有第三浇筑侧,且一端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第二安装位,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分别相对的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浇筑侧、两个第二浇筑侧以及两个第三浇筑侧形成所述预制立柱浇筑空间;
预制立柱钢筋组件,设于所述预制立柱浇筑空间内,包括:
预制立柱钢筋骨架;所述预制立柱钢筋骨架连接于所述预制底模板的所述第一浇筑侧;多个所述保护层垫块分别沿所述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长度方向分布;
多个保护层垫块,分别凸出连接至所述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外表面,凸出所述外表面的高度为第一高度;
多个支撑部,分别凸出设于所述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所述外表面,凸出所述外表面的高度为第二高度;其中,所述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高度;每一个所述支撑部分别包括:第一支撑件,活动连接至所述预制立柱钢筋骨架的一侧;第二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搭设于所述模板框架远离设有所述预制底模板的一端;每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为钢管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浇筑侧、两个所述第二浇筑侧和两个所述第三浇筑侧为线接触;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支撑固定件和支撑活动件;所述支撑固定件设有容纳空间,其一端为开口以收纳所述支撑活动件,所述支撑活动件为多节可伸长或收缩的杆件,所述支撑活动件能够收缩至所述支撑固定件内;多个所述支撑部分别设于所述预制立柱钢筋架远离所述预制底模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立柱钢筋组件的每一侧都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所述每一侧上的多个保护层垫块位于相应侧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
3.一种预制立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0:组装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
步骤S20:起吊所述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将其所述浇筑开口朝上;
步骤S30:将所述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中的多个所述支撑部取出;
步骤S40:对所述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进行预制立柱的浇筑,得到预制立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立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框架包括设有第一浇筑侧的预制底模板、分别设有第二浇筑侧的两个第一预制侧模板和分别设有第三浇筑侧的两个第二预制侧模板,其中,每一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一浇筑侧、两个第二浇筑侧以及两个第三浇筑侧形成预制立柱浇筑空间;所述步骤S10具体包括:
步骤S11:对所述预制底模板的所述第一浇筑侧、两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的第二浇筑侧和两个所述第二预制侧模板的所述第三浇筑侧分别进行打磨处理,并涂刷脱模剂;
步骤S12:将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水平放置于预制场的固定架上,第二浇筑侧远离所述固定架设置;
步骤S13:吊装两个所述第二预制侧模板沿着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的长度方向竖直安装至其分别设有所述连接部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预制侧模板各自的所述第三浇筑侧相对所述第一浇筑侧,得到第一预制模板结构;
步骤S14:将所述预制立柱钢筋组件连接在所述预制底模板的所述第一浇筑侧,得到预制立柱骨架结构;
步骤S15:将所述预制立柱骨架结构置于所述第一预制模板结构内,得到第二预制模板结构;
步骤S16:将另一个所述第一预制侧模板盖设于所述第二预制模板结构,得到一端为所述浇筑开口的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立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具体包括:
在靠近所述预制底模板的一侧,设置缓冲件;
起吊所述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使所述预制底模板置于所述缓冲件上,以使得所述浇筑开口朝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立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具体包括:
混凝土浇筑串筒距离浇筑面保持1.2-2m;
在浇筑过程中使用振动棒进行振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40943.0A CN112589995B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40943.0A CN112589995B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89995A CN112589995A (zh) | 2021-04-02 |
CN112589995B true CN112589995B (zh) | 2022-05-06 |
Family
ID=75183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40943.0A Active CN112589995B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89995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441060U (zh) * | 2012-03-22 | 2012-09-19 | 广东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施工结构 |
WO2015064821A1 (ko) * | 2013-11-04 | 2015-05-07 | 삼성물산 (주) | 삼각 철근망 배근에 의한 중실 철근콘크리트 기둥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
CN105696747A (zh) * | 2013-03-05 | 2016-06-22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高空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 |
CN106437146A (zh) * | 2016-11-02 | 2017-02-22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楼层梁浇筑用模板、楼层梁的施工方法 |
CN110774421A (zh) * | 2019-07-19 | 2020-02-11 | 绍兴市城投建筑工业化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预制立柱浇筑的模块化模具 |
-
2020
- 2020-11-25 CN CN202011340943.0A patent/CN1125899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441060U (zh) * | 2012-03-22 | 2012-09-19 | 广东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施工结构 |
CN105696747A (zh) * | 2013-03-05 | 2016-06-22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高空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方法 |
WO2015064821A1 (ko) * | 2013-11-04 | 2015-05-07 | 삼성물산 (주) | 삼각 철근망 배근에 의한 중실 철근콘크리트 기둥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
CN106437146A (zh) * | 2016-11-02 | 2017-02-22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楼层梁浇筑用模板、楼层梁的施工方法 |
CN110774421A (zh) * | 2019-07-19 | 2020-02-11 | 绍兴市城投建筑工业化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预制立柱浇筑的模块化模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89995A (zh) | 2021-04-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39543B (zh) | 桥梁高墩自升外架翻模施工工艺 | |
KR101889064B1 (ko) | 장대교량의 주탑 시공방법 | |
CN105464216B (zh) | 基于整体提升式模板加固系统超高超大截面斜柱的施工方法 | |
JP4252177B2 (ja) | 鋼材・コンクリート複合構造橋脚の施工方法 | |
CN107724671A (zh) | 一种整体式滑升模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589995B (zh) | 一种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4394729U (zh) | 一种预制立柱钢筋架保护层垫块的防护装置 | |
CN112536911B (zh) | 一种桥梁预制立柱整体施工方法 | |
CN215210543U (zh) | 升降操作平台 | |
CN112606174B (zh) | 一种预制立柱模板及其快速精准拼接方法 | |
KR101781067B1 (ko) | 급속시공 콘크리트 기둥 시공용 자동화 거푸집 세그먼트, 장치,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둥 시공방법 | |
CN112140290B (zh) | 一种预制桥面板浇筑方法 | |
JP3166899B2 (ja) | ケーソン構築用の内型枠及びそのリフトアップ方法 | |
JP7012486B2 (ja) | 橋梁の施工方法 | |
KR20190041189A (ko) | 장대교량 주탑용 철근 선시공 작업대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시공방법 | |
JPH10115084A (ja) | 作業用足場の吊り上げ装置とその装置を用いた構造物の築造方法 | |
KR100697302B1 (ko) | 교량 거푸집 탈착방법 및 다단식 거푸집 | |
JPH05280012A (ja) | 移動式型枠工法とその工法に用いる装置 | |
CN213859850U (zh) | 一种预制桥面板钢模支撑装置 | |
KR200253551Y1 (ko) | 체인 블록을 이용한 철골 교각의 거푸집 구조 | |
CN212836618U (zh) | 一种用于预制立柱混凝土浇筑的柱顶整体式操作平台 | |
Nguyen et al. | An improvement of a hydraulic self-climbing formwork | |
JP7202413B2 (ja) |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 |
KR102277374B1 (ko) | 아파트 구조물 역타설 공법을 위한 거푸집 시스템 및 그 시공방법 | |
CN111633809A (zh) | 预制立柱混凝土浇筑的柱顶整体式操作平台的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