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76395B - 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6395B
CN112576395B CN202011443222.2A CN202011443222A CN112576395B CN 112576395 B CN112576395 B CN 112576395B CN 202011443222 A CN202011443222 A CN 202011443222A CN 112576395 B CN112576395 B CN 112576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hange rate
alarm
threshold value
pow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32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76395A (zh
Inventor
迟建伟
王兴元
尹东东
浦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432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63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6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6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76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6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2Safety or indicating devices for abnormal cond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10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01P11/16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concerning coolant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02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the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engine
    • F02D2200/04Engine intake system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及系统。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包括:判断动力总成是否处于启动状态,若动力总成处于启动状态,则获取动力总成经过超温预检测阶段后的温度变化率,判断温度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温度变化率阈值,若超过温度变化率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本发明提出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中,若测定温度为虚假超温温度,则通过修正报文中测定温度的方式,避免出现超温警报误报,通过修正报文的方式避免超温警报误报,无需进行动态调整超温警报阈值等复杂运算,整体方法简洁有效。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某些车型发动机最佳经济区对应的转速较高,针对上述车辆,为了提高行车经济性,通常在停车等待红绿灯时控制发动机熄火。
目前,当车辆发动机经过长时间大负荷工作,突然停车再起步时,容易发生误报冷却液超温、机油超温或者进气温度超温。针对超温检测报警,常用的方式分为三种:第一种为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内部判断是否超温,通过报文发送超温报警信号;第二种为ECU内部判断是否超温报错,通过报文发送报错信号;第三种为仪表基于接收到的温度,判断是否发生超温并报警。上述方案中均需要主机厂在ECU或者仪表内部自行设置超温报警限值。
现有技术中,由于判断是否超温的依据为超温报警限值,且该值固化在车辆ECU或仪表中,因此受车辆发动机运行时长、环境因素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超温检测失效的情形,此外现有技术中也没有解决超温误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及系统,以达到有效解决超温警报误报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包括:判断动力总成是否处于启动状态,若所述动力总成处于启动状态,则获取所述动力总成经过超温预检测阶段后的温度变化率,
判断所述温度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温度变化率阈值,若超过所述温度变化率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所述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可选的,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所述超温预检测阶段包含于启动阶段,
所述启动阶段的起始时刻为:所述发动机结束停机状态再次启动的时刻,所述启动阶段的终止时刻为: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上升至怠速起,设定时段的结束时刻。
可选的,所述超温预检测阶段包含于停启阶段,所述停启阶段的起始时刻、终止时刻分别为:动力总成由运行状态变至停机状态的时刻,所述动力总成结束所述停机状态再次启动的时刻;
若所述动力总成经历所述停启阶段,则通过所述动力总成内部温度测量点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停启阶段的第一温度变化率,
判断所述第一温度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若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所述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可选的,还包括判断所述动力总成处于所述停启阶段时,所述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二阈值,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超过所述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所述测定温度处于所述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可选的,还包括判断所述停启阶段前的动力总成运行时长是否大于设定的第三阈值,
若所述运行时长大于设定的第三阈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所述测定温度处于所述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可选的,还包括获取启动阶段第一时刻的第二温度值,启动阶段第二时刻的第三温度值,
判断所述第三温度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值,若所述第三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所述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其中,所述停启阶段与所述启动阶段连续,处于所述启动阶段时,所述动力总成启动运行。
可选的,还包括获取启动阶段的第二温度变化率,
判断所述第二温度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第四阈值,若所述第二温度变化率超过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三温度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所述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温度变化率包括冷却液温度变化率、进气温度变化率以及机油温度变化率。
可选的,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包括:
将所述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值作为所述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动力总成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的温度测量点,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实施例记载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
可选的,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冷却装置、进气装置以及发动机,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进入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液的温度、所述进气装置的进气温度以及进入所述发动机的机油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中,若测定温度为虚假超温温度,则通过修正报文中测定温度的方式,避免出现超温警报误报,通过修正报文的方式避免超温警报误报,无需进行动态调整超温警报阈值等复杂运算,整体方法简洁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实施例中的又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实施例中的又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实施例中的又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实施例中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是实施例中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车辆控制器执行,典型的车辆控制器包括ECU,参考图1,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包括:
S1.判断动力总成是否处于启动状态,若动力总成处于启动状态,则获取动力总成经过超温预检测阶段后的温度变化率。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超温预检测阶段可以处于启动阶段内。
示例性的,启动阶段的起始时刻为:发动机结束停机状态再次启动的时刻,启动阶段的终止时刻为:发动机的转速上升至怠速起,设定时段的结束时刻。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超温预检测阶段可以与启动阶段重合,即超温预检测阶段的起始时刻、终止时刻与启动阶段的起始时刻、终止时刻相同。
超温预检测阶段的起始时刻还可以为发动机的转速上升至怠速时的初始时刻,终止时刻为发动机的转速上升至怠速起,设定时段的结束时刻。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设定时段的时长根据需求设定。
示例性的,超温预检测阶段还可以处于停启阶段内,停启阶段的起始时刻、终止时刻分别为:动力总成由运行状态变至停机状态的时刻,动力总成结束停机状态再次启动的时刻,超温预检测阶段与停启阶段重合。
S2.判断温度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温度变化率阈值,若超过温度变化率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示例性的,超温预检测阶段处于启动阶段内时,温度变化率阈值表示温度下降的最小速率,若温度变化率大于温度变化率阈值,则当启动阶段某一时刻的测定温度过高时,判定该测定温度的温度值为虚假超温温度,此时对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进行修正或替换,使修正后的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避免发生误报超温警报。
超温预检测阶段处于停启阶段内时,温度变化率阈值表示温度上升的最小速率,若温度变化率大于温度变化率阈值,则当发动机启动后某一时刻的测定温度过高时,判定该测定温度的温度值为虚假超温温度,此时对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进行修正或替换,使修正后的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避免发生误报超温警报。
本实施例提出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中,若测定温度为虚假超温温度,则通过修正报文中测定温度的方式,避免出现超温警报误报,通过修正报文的方式避免超温警报误报,无需进行动态调整超温警报阈值等复杂运算,整体方法简洁有效。
本实施例中,基于短时间的温度变化率,可以推断出测定温度是否为虚假超温温度,若为虚假超温温度,则通过修正报文的方式避免超温警报误报,若为超温温度,则可以及时发出超温警报,防止超温时间持续时间过长导致动力总成损坏。
图2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流程图,参考图2,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为:
S101.判断动力总成是否经历停启阶段。
示例性的,本步骤中,动力总成可以为汽油动力总成或者柴油动力总成,动力总成包括自动启停系统,相应的,图2所示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适用于车辆运行一定时间后发动机停机,短时间后发动机再次启动运行的工况。
本实施例中通过停启阶段描述上述工况,具体的,停启阶段的起始时刻、终止时刻分别为:动力总成由运行状态变至停机状态的时刻,动力总成结束停机状态再次启动的时刻。
本步骤中,基于动力总成的工况确定是否执行后续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策略,具体的,若动力总成的工况与停启阶段相吻合,则进行后续的控制策略,若动力总成的工况不属于停启阶段,则结束本次控制流程。
S102.若动力总成经历停启阶段,则通过动力总成内部温度测量点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停启阶段的第一温度变化率。
示例性的,本步骤中,温度测量点可以为发动机冷却液入口、发动机进气口、机油泵出油口中的一种或几种,相应的第一温度变化率可以为冷却液温度变化率、进气温度变换率、机油温度变化率的一种或多种。
以冷却液温度变化率为例,获取停启阶段的第一温度变化率时,通过起始时刻、终止时刻的冷却液温度的差值以及停启阶段的持续时长计算冷却液的温度变化率。
S103.判断第一温度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不同车型或不同构型动力总成对应的第一阈值可以不同,可以通过经验值或者标定值确定某一种动力总成的第一阈值。
S104.若超过第一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示例性的,本步骤中,通信报文可以为车辆控制器向显示仪表等设备发送的报文,本步骤中,通信报文中记录的测定温度为停启阶段终止时刻,动力总成内部温度测量点的温度。
示例性的,若整车行驶时发动机的机体温度较高,当发动机停机后,动力总成不再散热,受发动机机体热辐射的影响,冷却液、机油或进气等介质在短时间内温度会急剧上升,但此刻,机油底壳中机油的温度、水箱中冷却液的温度并不会超温,若将发动机再次启动前测定的温度作为是否发生超温的标准,则容易产生超温警报误报。
本步骤中,若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第一阈值,则判定动力总成经过停启阶段后,再次启动运行时内部温度测量点处的温度值为虚假超温温度,此时对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进行修正或替换,使修正后的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避免发生误报超温警报。
示例性的,修正测定温度的方式可以为:采用停启阶段起始时刻的温度值替换测定温度;通过停启阶段终止时刻的温度值与一设定温度值做差,其中,设定温度值可以根据第一阈值确定。
图2所示的方法中,基于停启阶段的温度变化率确定测定温度是否为虚假超温温度,运算时涉及的参数数量少,在有效保证虚假超温温度判定的准确性的同时,可以保证方案整体的时效性。
图3是实施例中的另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流程图,参考图3,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为:
S201.判断动力总成是否经历停启阶段。
S202.若动力总成经历停启阶段,则通过动力总成内部温度测量点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停启阶段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值。
S203.判断动力总成处于停启阶段时,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二阈值。
示例性的,本步骤中,可以通过经验值或者标定值确定某一种动力总成的第二阈值。
S204.获取停启阶段的第一温度变化率。
S205.判断第一温度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
S206.若第一温度值超过第二阈值且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第一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测定温度处于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示例性的,本步骤中,第一温度值可以为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机油温度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温度变化率可以为冷却液温度变化率、进气温度变换率、机油温度变化率的一种或多种,当获取的第一温度以及对应的第一温度变化率多于一种时,若至少有一种介质的第一温度值超过第二阈值,且该介质的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第一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测定温度处于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示例性的,本步骤中,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时,对全部介质的测定温度进行替换或修正。
示例性的,温度变化率与初始时刻以及终止时刻的温度值相关,在温度变化率相同的前提下,若初始时刻的温度值偏低,则终止时刻的温度值也相应偏低,图3所示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中,基于停启阶段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值和停启阶段的第一温度变化率判定测定温度是否为虚假超温温度,相对于仅通过第一温度变化率判定测定温度是否为虚假超温温度,可以提高判定的可信度。例如,若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阈值且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第一阈值,则测定温度可能为真实的超温温度,此时不对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进行修正,减小出现虚假超温温度判定错误的可能性。
图4是实施例中的又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流程图,参考图4,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为:
S301.判断动力总成是否经历停启阶段。
S302.若动力总成经历停启阶段,则通过动力总成内部温度测量点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停启阶段的第一温度变化率。
S303.判断第一温度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
S304.判断停启阶段前的动力总成运行时长是否大于设定的第三阈值。
示例性的,本步骤中,若该停启阶段前车辆未经历过其他停启阶段,则停启阶段前为该停启阶段起始时刻与车辆启动时刻之间的时段,若该停启阶段前车辆经历过其他停启阶段,则停启阶段前为该停启阶段起始时刻与上一停启阶段终止时刻之间的时段。
示例性的,本步骤中,可以通过经验值或者标定值确定某一种动力总成的第三阈值。
S305.若运行时长大于设定的第三阈值且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第一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测定温度处于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示例性的,误报超温警报通常发生在动力总成长时间工作之后,当动力总成运行一段时间后,发动机的机体温度才会变化至一较高的温度,此时发动机停机后受发动机机体热辐射的影响,冷却液、机油或进气等介质才会在短时间内温度会急剧上升,图3所示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中,基于停启阶段前动力总成的运行时长和停启阶段的第一温度变化率判定测定温度是否为虚假超温温度,相对于仅通过第一温度变化率判定测定温度是否为虚假超温温度,可以提高判定的可信度。例如,若动力总成的运行时长较短,则停启阶段起始时刻的温度值相对偏低,若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第一阈值,则测定温度可能为真实的超温温度,此时不对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进行修正,减小出现虚假超温温度判定错误的可能性。
图5是实施例中的又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流程图,参考图5,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为:
S401.判断动力总成是否经历停启阶段。
S402.若动力总成经历停启阶段,则通过动力总成内部温度测量点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停启阶段的第一温度变化率。
S403.判断第一温度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
S404.获取启动阶段第一时刻的第二温度值,启动阶段第二时刻的第三温度值。
示例性的,本步骤中,停启阶段与启动阶段连续,且启动阶段位于停启阶段之后。处于启动阶段时,动力总成启动运行。
示例性的,启动阶段的第二时刻位于第一时刻之后,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动力总成处于超温状态的时间限值而设定,例如,若动力总成自再次启动后处于超温状态8秒即出现不可逆故障,则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的间隔可以为2~5秒。
示例性的,启动阶段的第一时刻可以与停启阶段终止时刻重合,也可以为发动机转速上升至怠速时的初始时刻。
S405.判断第三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二温度值。
S406.若第三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示例性的,本步骤中,测定温度为启动阶段生成通信报文时,采用的动力总成内部温度测量点的温度。
示例性的,若冷却液、机油或进气等介质在短时间内温度上升的诱因为发动机停机后,发动机机体向外散发热辐射,则正常情况下,在发动机启动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冷却液、机油温度以及进气温度会恢复正常。图4所示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中,基于启动阶段的温度变化趋势以及第一温度变化率判定测定温度是否为虚假超温温度,相对于仅通过第一温度变化率判定测定温度是否为虚假超温温度,可以提高判定的可信度。例如,若发动机再次启动运行一段时间后,动力总成的温度继续升高或者相对停启阶段终止时刻的温度未发生变化,则测定温度可能为真实的超温温度,此时不对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进行修正,减小出现虚假超温温度判定错误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404、S405、S406还可以为:
S404.获取启动阶段第一时刻的第二温度值,启动阶段第二时刻的第三温度值,计算启动阶段的第二温度变化率。
优选的,本步骤中,第一时刻采用发动机转速上升至怠速时的初始时刻,此时计算出的第二温度变化率可以较为准确的反应动力总成运行状态下的温度变化趋势。
S405.判断第二温度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第四阈值。
示例性的,本步骤中,可以通过经验值或者标定值确定某一种动力总成的第四阈值。
S406.若第二温度变化率超过第四阈值、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第三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示例性的,在判定测定温度是否为虚假超温温度时,考虑启动阶段的温度变化率,可以提高判定的可信度。例如,若发动机再次启动运行一段时间后,若温度变化较慢,则动力总成可能出现故障,此时测定温度可能为真实的超温温度,此时不对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进行修正,减小出现虚假超温温度判定错误的可能性。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图1至图5所示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方法可以任意组合,例如,图6是实施例中的又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流程图,参考图6,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为:
S501.判断动力总成是否经历停启阶段。
S502.若动力总成经历停启阶段,则通过动力总成内部温度测量点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停启阶段的第一温度变化率。
S503.判断第一温度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
S504.判断动力总成处于停启阶段时,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二阈值。
S505.判断停启阶段前的动力总成运行时长是否大于设定的第三阈值。
S506.获取启动阶段第一时刻的第二温度值,启动阶段第二时刻的第三温度值。
S507.判断第三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二温度值。
S508.若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第一阈值、第一温度值超过第二阈值、运行时长大于设定的第三阈值、第三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图6所示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方法,可以有效减小出现虚假超温温度判定错误的可能性,其各步骤对应的有益效果与图1至图5所示方法中记载的对应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图7是实施例中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系统的结构框图,参考图7,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系统,包括控制器100和温度传感器200,控制器100与动力总成300以及温度传感器200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动力总成可以包括冷却装置、进气装置以及发动机,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却装置、进气装置以及发动机的温度测量点,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进入冷却装置的冷却液的温度、进气装置的进气温度以及进入发动机的机油温度。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用于执行实施例一记载的任意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且起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8)

1.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动力总成是否处于启动状态,若所述动力总成处于启动状态,则获取所述动力总成经过超温预检测阶段后的温度变化率;
所述获取所述动力总成经过超温预检测阶段后的温度变化率包括:
通过所述动力总成内部温度测量点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动力总成经过超温预检测阶段后的冷却液温度变化率、进气温度变化率以及机油温度变化率;
判断所述温度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温度变化率阈值,若超过所述温度变化率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所述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所述超温预检测阶段包含于启动阶段,
所述启动阶段的起始时刻为:所述发动机结束停机状态再次启动的时刻,所述启动阶段的终止时刻为: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上升至怠速起,设定时段的结束时刻;
或:所述超温预检测阶段包含于停启阶段,所述停启阶段的起始时刻、终止时刻分别为:动力总成由运行状态变至停机状态的时刻,所述动力总成结束所述停机状态再次启动的时刻;
若所述动力总成经历所述停启阶段,则通过所述动力总成内部温度测量点的温度传感器,获取所述停启阶段的第一温度变化率,
判断所述第一温度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若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所述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其中,所述停启阶段与所述启动阶段连续,处于所述启动阶段时,所述动力总成启动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所述动力总成处于所述停启阶段时,所述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值是否超过设定的第二阈值,
若所述第一温度值超过所述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所述测定温度处于所述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所述停启阶段前的动力总成运行时长是否大于设定的第三阈值,
若所述运行时长大于设定的第三阈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所述测定温度处于所述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启动阶段第一时刻的第二温度值,所述启动阶段第二时刻的第三温度值,
判断所述第三温度值是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值,若所述第三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所述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所述启动阶段的第二温度变化率,
判断所述第二温度变化率是否超过设定的第四阈值,若所述第二温度变化率超过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一温度变化率超过设定的第一阈值、所述第三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值,则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使所述测定温度处于设定的超温报警阈值之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变化率包括冷却液温度变化率、进气温度变化率以及机油温度变化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修正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包括:
将所述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值作为所述通信报文中的测定温度。
8.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动力总成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的温度测量点,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的温度测量点包括: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动力总成的冷却装置、进气装置以及发动机的温度测量点。
CN202011443222.2A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576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3222.2A CN112576395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3222.2A CN112576395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6395A CN112576395A (zh) 2021-03-30
CN112576395B true CN112576395B (zh) 2023-03-21

Family

ID=75130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3222.2A Active CN112576395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639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63953B1 (en) * 1990-06-29 1996-03-27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Overheat detecting apparatus for engine
JPH1172040A (ja) * 1997-07-02 1999-03-16 Sanshin Ind Co Ltd 船外機用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オーバーヒート検出方法
JP3782701B2 (ja) * 2001-10-12 2006-06-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舶用内燃機関のオーバーヒート検出装置
FR2958609B1 (fr) * 2010-04-08 2012-03-30 Renault Sa Procede d'estimation de la temperature initiale d'un organe mecanique d'un vehicule au demarrage du vehicule.
CN105781767B (zh) * 2016-04-06 2018-10-16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动机起动超温判断方法和装置
CN110821689B (zh) * 2019-11-28 2022-07-15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冷启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控制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6395A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8655B (zh) 压差传感器故障检测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8479569B2 (en) Malfunction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for cooling apparatus and malfunc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cooling apparatus
KR100447345B1 (ko) 차량의 공주행 정지 제어장치
JPH1073047A (ja) 水温センサの故障診断装置
US20040184507A1 (en) Failure diagnosing apparatus for an engine cooling water temperature sensor
EP1936136B1 (en) Abnormality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il level sensor
JP2008014211A (ja) 内燃機関用吸気温センサの異常診断装置
CN107687373B (zh) 发动机的失效保护装置
WO2018163927A1 (ja) 倍力装置の異常診断装置及び異常診断方法
CN111927640B (zh) 发动机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46057A (zh) 通过在发动机运转时检测双质量飞轮进入共振来保护双质量飞轮的方法
CN101328843B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的处理方法
CN114320563B (zh) 水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12576395B (zh) 一种防止误报超温警报的方法及系统
JP2000220456A (ja) サーモスタットの異常検出装置
CN112160815B (zh) 一种延迟机油稀释的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1103071B (zh) 一种车辆、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与系统
CN105492747A (zh) 远程服务器
JP2010255548A (ja) エンジン停止始動制御装置
CN114252195B (zh) 轨压可信性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13606032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故障诊断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4704399B (zh) 一种进气压力可信性诊断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US9850837B2 (en) Monitoring device for fuel injection amount control apparatus
CN118622528A (zh) 一种egr冷却器保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6335813A (zh) 一种故障诊断方法、节温器诊断仪、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