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2290A - 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2290A
CN112532290A CN202011316210.3A CN202011316210A CN112532290A CN 112532290 A CN112532290 A CN 112532290A CN 202011316210 A CN202011316210 A CN 202011316210A CN 112532290 A CN112532290 A CN 112532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mbining
mode
diversity
diversity comb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62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32290B (zh
Inventor
王琳
马凤鸣
陈杰文
郑凛
林英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162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22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2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32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22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Equal gain combining, only phase adjust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different recept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reception sche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副本的信号合并,根据信号发射端发送的设定数量个信息,提取对应的信号副本,分别使用各个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根据各个合并信号评估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根据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绑定关系。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适应性实时切换信号分集合并模式,实时保障信号接收质量,优化信号合并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分集接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类通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设备。通讯设备在进行通信过程中,为了保证通讯质量,降低信号衰落的影响,保障信号传输质量,通常会采用分集技术在信号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信号传输。分集技术就是利用多条传输相同信息且具有近似相等的平均信号强度和相互独立衰落特性的信号路径,并在接收端对这些信号进行适当合并,以便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传输的可靠性。即如果一条无线传播路径中经历了深度衰落,而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仍包含着较强的信号,因此可以在多个信号中选择两个或更多的信号进行合并,这样可以同时提高接收端的瞬时信噪比和平均信噪比,进而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但是,传统的分集信号在进行分集合并时,其分集合并模式固定,难以达到较佳的分集信号合并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能够适应性实时切换信号分集合并模式,实时保障信号接收质量,优化信号合并处理效果。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包括:
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解析所述信号副本,提取所述信号副本包含的信号发射端信息,基于所述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所述信号副本的信号合并,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包括选择式合并模式、最大比合并模式和等增益合并模式;
根据所述信号发射端发送的设定数量个信息,提取对应的信号副本,分别使用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
根据各个所述合并信号评估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根据所述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所述绑定关系。
进一步的,根据各个所述合并信号评估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包括:
测算各个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计算信号质量参数均值;
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均值比对从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中确定最优合并模式。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包括:
判断所述最优合并模式是否为当前用于信号合并的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若是,保持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若否,以所述最优合并模式作为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所述绑定关系之后,包括:
在设定的切换周期内,保持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
进一步的,在保持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切换周期结束时,重新根据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评估判断是否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
进一步的,分别使用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包括:
确定各个所述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基于所述初始信号质量参数筛选所述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
进一步的,在基于所述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之前,还包括:
预先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所述信号发射端发射的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
基于所述信号副本的信号参数信息评估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并提取所述信号发射端的信号发射端信息,根据信号合并性能选定对应的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将对应的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与所述信号发射端信息绑定,构建所述绑定关系。
在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装置,包括:
查询模块,用于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解析所述信号副本,提取所述信号副本包含的信号发射端信息,基于所述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所述信号副本的信号合并,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包括选择式合并模式、最大比合并模式和等增益合并模式;
合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发射端发送的设定数量个信息,提取对应的信号副本,分别使用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合并信号评估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根据所述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所述绑定关系。
在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
在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解析信号副本,提取信号副本包含的信号发射端信息,基于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副本的信号合并,分集合并模式包括选择式合并模式、最大比合并模式和等增益合并模式,根据信号发射端发送的设定数量个信息,提取对应的信号副本,分别使用各个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根据各个合并信号评估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根据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绑定关系。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适应性实时切换信号分集合并模式,实时保障信号接收质量,优化信号合并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信号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绑定关系构建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最优合并模式确定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评估切换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可以由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设备执行,该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一般而言,该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设备可以是基站、网关等信号接收端设备。
下述以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设备为执行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的主体为例,进行描述。参照图1,该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具体包括:
S110、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解析所述信号副本,提取所述信号副本包含的信号发射端信息,基于所述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所述信号副本的信号合并,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包括选择式合并模式、最大比合并模式和等增益合并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旨在通过预先构建绑定关系确定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并通过抽取信号副本评估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进而进行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
示例性的,参照图2,提供本申请实施例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设备(即信号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信号接收端设置N个天线及对应的接收器,各天线及对应的接收器用于接收对应信号支路(即信道)的信号。信号通过各自接收器传输给处理器,该处理器一般为基带处理器,用于处理各个分集信号,将分集信号进行合并,以此来实现信号接收端的信号分集接收及合并。可以理解的是,对应信号发射端,其在发送一个信息至信号接收端时,通过多径衰落,会产生对应同一个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而信号接收端则通过各个分集天线独立接收各个信号副本,以此完成信号的分集接收。
进一步的,基于多天线分集接收的对应同一个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本申请实施例在进行多个信号副本的分集信号合并时,通过解析信号副本中包含的信号发射端信息,基于解析得到的信号发射端信息查询预先构建的绑定关系。绑定关系中将信号发射端信息与对应的分集合并模式绑定,以用于根据信号发射端信息查询分集合并模式,基于查询到的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副本的分集合并。需要说明的是,信号发射端在发射信息至本申请实施例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设备时,需要预先在待发射的信息中添加自身的信号发射端信息,该信号发射端信息用于标识自身的身份,以便于本申请实施例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设备基于信号发射端信息查询绑定关系确定当前用于信号副本分集合并的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
具体的,参照图3,在基于绑定关系查询分集合并模式之前,需要预先构建这一绑定关系。其中,绑定关系构建流程包括:
S101、预先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所述信号发射端发射的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
S102、基于所述信号副本的信号参数信息评估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并提取所述信号发射端的信号发射端信息,根据信号合并性能选定对应的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将对应的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与所述信号发射端信息绑定,构建所述绑定关系。
通过确定各个信号副本的信号功率、噪声功率和信噪比,基于这一信号参数来评估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具体的,提供信号合并公式:
Figure BDA0002791495310000061
其中,ak表示第k个信号副本的加权系数(此处取a1~aM),加权系数受对应支路的信噪比影响,信噪比越大,则加权系数ak越大,rk表示第k个信号副本的输入(此处取r1~rM),M表示信号副本的数量,即分集天线数量,r(t)表示合并信号的输出结果。
基于上述信号合并公式,结合预先确定的各个信号支路的信噪比,对应进行选择式合并模式、最大比合并模式和等增益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评估。其中,在选择式合并器中,有效的加权系数只有一个,其余信号副本对应的加权系数均为0。则选择式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公式可以表示为:
r(t1)=amaxrmax
其中,amax表示最大加权系数,即信噪比最大的信号支路所对应的加权系数,rmax表示信噪比最大的信号支路接收的信号副本,r(t1)表示选择式合并的输出结果。
最大比值合并模式则是对各个信号支路进行加权,每一条信号支路的加权系数ak与对应的信号包络rk(即信号副本输入)成正比,和噪声功率Nk成反比。则最大比值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791495310000062
其中,ak表示第k个信号副本的加权系数(此处取a1~aM),rk表示第k个信号副本的输入(即信号包络),M表示信号副本的数量,即分集天线数量,r(t2)表示最大比值合并模式的合并信号的输出结果,Nk表示噪声功率。
等增益合并模式无需对信号加权,各信号支路的信号是等增益相加,等增益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791495310000071
其中,rk表示第k个信号副本的输入,M表示信号副本的数量,即分集天线数量,r(t3)表示等增益合并模式的合并信号的输出结果。
基于已知的信噪比、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结合预先设定的加权系数转化方式,即可根据上述信噪比、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信息确定对应的加权系数。之后,基于上述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公式,即可确定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合并信号输出结果。进一步基于三种分集合并模式的合并信号输出结果,即可通过比对是三个合并信号的输出结果,评估对应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其中,通过比对三个输出结果的值确定选择输出值最大输出结果,确定该输出结果对应的分集合并模式具备当前最佳的信号合并性能。进而选择这一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绑定,构建该绑定关系。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信号合并性能评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评估信号合并性能的一种实施方式,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评估需求,还可以根据三种分集合并模式合并信号的误码率确定信号合并性能。现有技术评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的方式有很多,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固定限制。
S120、根据所述信号发射端发送的设定数量个信息,提取对应的信号副本,分别使用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
进一步的,在通过查询绑定关系选定一个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之后,通过接收信号发射端发射对应各个信息的信号副本,使用当前的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副本的分集合并,得到合并信号,以此完成信号发射端发射信息的接收及分集合并,保障信号接收质量和传输效果。进一步的,为了确保本申请实施例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设备能够实时保持良好的信号合并处理性能。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实时对当前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验证,判断是否进行当前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
具体的,基于已接收到的信号发射端的各个信息,从中随机抽取设定数量个信息,提取各个信息对应的信号副本,并分别使用选择式合并模式、最大比合并模式和等增益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副本的分集合并。以此,对应同一信息,可以得到三个对应三种分集合并模式的合并信号。由于提取了设定数量信息进行信号副本合并,则对应每一种分集合并模式,可以得到设定数量个合并信号。
具体的,在使用三个分集合并模式分别进行信号合并时,通过确定各个所述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基于所述初始信号质量参数筛选所述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其中,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通过对应分集天线的信号接收功率、信号接收强度、信道瞬时质量值和/或干扰信号强度确定。其中信道瞬时质量值表示对应分集天线的信道质量、信道矩阵反馈、信号响应和/或干扰信息。通过对应的信号副本及天线参数测量上述各类型参数。进一步的,为了量化上述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提供一个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的计算公式对信号副本的信号质量进行量化,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的计算公式为:
f=ω1P+ω2d13h+ω4d2
其中,f为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P为信号接收功率,d1为信号接收强度,h为信道瞬时质量值,d2为干扰信号强度,ω1,ω2,ω3和ω4分别为对应的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根据实际测验确定,可根据各类型参数对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的实际影响设定。基于上述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计算公式,即可确定各个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根据信号质量评定标准的不同,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方式评价各个信号副本的信号质量,并以此设置相应的量化公式。上述公式仅为本申请实施例计算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值的一种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测算需求,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测算公式,在此不多赘述。
基于上述初始信号质量参数的测算,进行信号副本的筛选,保留部分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可以理解的是,对于部分信号质量相对较差的信号副本,可以将其筛除,只保留部分信号质量相对较好的信号副本进行分集合并,以此可提升分集合并处理效率,并保障分集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
S130、根据各个所述合并信号评估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根据所述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所述绑定关系。
基于上述各个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得到的合并信号,以此合并信号进行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性能评估,验证当前信号合并运行模式是否需要切换。其中,对应一个分集合并模式合并得到的多个合并信号,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110确定各个合并信号的输出结果,并将各个输出结果求均值后作为性能评估结果。则通过比对输出结果均值即可判断哪个分集合并模式的输出结果最大,该分集合并模式即为最优合并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该通过确定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基于信号质量参数确定最优合并模式。参照图4,最优合并模式确定流程包括:
S1301、测算各个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计算信号质量参数均值;
S1302、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均值比对从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中确定最优合并模式。
具体的,基于上述步骤S120测算信号副本初始信号质量参数的方式,通过计算合并信号中各个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基于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求均值得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进一步的,基于一个分集合并模式的多个合并信号,通过叠加其信号质量参数并求取信号质量参数均值,以最终的信号质量参数均值表征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进而选择信号质量参数均值最大的对应分集合并模式作为最优合并模式。
进一步的,基于已确定的最优合并模式,判断所述最优合并模式是否为当前用于信号合并的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若是,保持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若否,以所述最优合并模式作为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可以理解的是,若当前信号合并运行模式不是上述模式验证确定的最优合并模式,则表示当前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并非是最佳的,为了提升信号合并性能,需要将已确定的这一最优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之后接收到的信号的分集合并,以此来实时保障信号合并处理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切换最优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之后,本申请实施例还在设定的切换周期内,保持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频繁切换信号合并模式影响信号处理合并效率,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定一个切换周期,在完成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之后,会在该切换周期内保持当前信号合并运行模式持续运行一个切换周期,以此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避免分集合并模式的频繁切换对信号合并处理效率的影响。
进一步的,在所述切换周期结束时,重新根据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评估判断是否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通过在该切换周期结束后重新进行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评估,若确定最优合并模式不是当前信号合并运行模式,则进行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以此来保障每一个切换周期内信号合并性能均处于最优的状态。
参照图5,提供本申请实施例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评估切换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接收多个信号副本,提取信号发射端信息,基于信号发射端信息查询绑定关系,确定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接收信号的分集合并。进一步通过使用各个分集合并模式合并信号进行信号合并性能评估,确定最优合并模式并判断是否进行当前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以此来确保信号合并运行模式处于最优的信号合并性能,保障信号的合并处理效果。
上述,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解析信号副本,提取信号副本包含的信号发射端信息,基于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副本的信号合并,分集合并模式包括选择式合并模式、最大比合并模式和等增益合并模式,根据信号发射端发送的设定数量个信息,提取对应的信号副本,分别使用各个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根据各个合并信号评估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根据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绑定关系。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适应性实时切换信号分集合并模式,实时保障信号接收质量,优化信号合并处理效果。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装置具体包括:查询模块21、合并模块22和切换模块23。
其中,查询模块21用于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解析所述信号副本,提取所述信号副本包含的信号发射端信息,基于所述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所述信号副本的信号合并,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包括选择式合并模式、最大比合并模式和等增益合并模式;
合并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发射端发送的设定数量个信息,提取对应的信号副本,分别使用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
切换模块23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合并信号评估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根据所述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所述绑定关系。
上述,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解析信号副本,提取信号副本包含的信号发射端信息,基于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副本的信号合并,分集合并模式包括选择式合并模式、最大比合并模式和等增益合并模式,根据信号发射端发送的设定数量个信息,提取对应的信号副本,分别使用各个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根据各个合并信号评估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根据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绑定关系。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适应性实时切换信号分集合并模式,实时保障信号接收质量,优化信号合并处理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7,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通信模块33、输入装置34及输出装置35。该电子设备中处理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输入装置及输出装置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3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装置中的查询模块、合并模块和切换模块)。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通信模块33用于进行数据传输。
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
输入装置3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35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上述提供的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该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包括: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解析所述信号副本,提取所述信号副本包含的信号发射端信息,基于所述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所述信号副本的信号合并,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包括选择式合并模式、最大比合并模式和等增益合并模式;根据所述信号发射端发送的设定数量个信息,提取对应的信号副本,分别使用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根据各个所述合并信号评估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根据所述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所述绑定关系。
存储介质——任何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设备或存储设备。术语“存储介质”旨在包括:安装介质,例如CD-ROM、软盘或磁带装置;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诸如DRAM、DDR RAM、SRAM、EDO RAM,兰巴斯(Rambus)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闪存、磁介质(例如硬盘或光存储);寄存器或其它相似类型的存储器元件等。存储介质可以还包括其它类型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另外,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程序在其中被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系统中,或者可以位于不同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中,第二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第二计算机系统可以提供程序指令给第一计算机用于执行。术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驻留在不同位置中(例如在通过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系统中)的两个或更多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例如具体实现为计算机程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解析所述信号副本,提取所述信号副本包含的信号发射端信息,基于所述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所述信号副本的信号合并,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包括选择式合并模式、最大比合并模式和等增益合并模式;
根据所述信号发射端发送的设定数量个信息,提取对应的信号副本,分别使用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
根据各个所述合并信号评估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根据所述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所述绑定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个所述合并信号评估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包括:
测算各个所述合并信号的信号质量参数,并根据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计算信号质量参数均值;
基于所述信号质量参数均值比对从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中确定最优合并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包括:
判断所述最优合并模式是否为当前用于信号合并的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若是,保持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若否,以所述最优合并模式作为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所述绑定关系之后,包括:
在设定的切换周期内,保持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保持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信号合并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切换周期结束时,重新根据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评估判断是否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使用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包括:
确定各个所述信号副本的初始信号质量参数,基于所述初始信号质量参数筛选所述信号副本进行信号合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之前,还包括:
预先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所述信号发射端发射的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
基于所述信号副本的信号参数信息评估各个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并提取所述信号发射端的信号发射端信息,根据信号合并性能选定对应的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将对应的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与所述信号发射端信息绑定,构建所述绑定关系。
8.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查询模块,用于通过多天线分集接收对应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解析所述信号副本,提取所述信号副本包含的信号发射端信息,基于所述信号发射端查询预先存储的分集合并模式与信号发射端信息的绑定关系,确定对应的所述分集合并模式作为信号合并运行模式进行所述信号副本的信号合并,所述分集合并模式包括选择式合并模式、最大比合并模式和等增益合并模式;
合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发射端发送的设定数量个信息,提取对应的信号副本,分别使用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进行信号合并,得到对应的多个合并信号;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合并信号评估各个所述分集合并模式的信号合并性能,得到对应的性能评估结果,根据所述性能评估结果进行当前所述信号合并运行模式的切换,并修改对应的所述绑定关系。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
CN202011316210.3A 2020-11-22 2020-11-22 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5322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6210.3A CN112532290B (zh) 2020-11-22 2020-11-22 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6210.3A CN112532290B (zh) 2020-11-22 2020-11-22 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290A true CN112532290A (zh) 2021-03-19
CN112532290B CN112532290B (zh) 2021-09-03

Family

ID=74982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6210.3A Active CN112532290B (zh) 2020-11-22 2020-11-22 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22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1995A (zh) * 2022-11-08 2022-12-06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译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6121A1 (en) * 2000-04-27 2002-01-17 Dileep George Adaptive diversity combining for wide 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 based on iterative channel estimation
CN1751453A (zh) * 2002-12-18 2006-03-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发射分集系统
US20060166634A1 (en) * 2002-10-28 2006-07-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versity receprtion device and diversity reception method
EP1689097A1 (en) * 2005-02-03 2006-08-09 Afa Technologies, Inc. Diversity receiving system
CN1937445A (zh) * 2005-09-20 2007-03-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天线系统中基带接收机的自适应分集合并方法
WO2007094622A1 (en) * 2006-02-16 2007-08-23 Byung-Jin Chu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21942A (zh) * 2006-04-20 2009-04-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分集接收装置
CN103259572A (zh) * 2012-02-17 2013-08-21 索尼公司 采用分集合并的信号处理单元和操作接收器装置的方法
CN103944626A (zh) * 2014-04-11 2014-07-23 安徽超清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天线分集合并方法及装置
CN104467938A (zh) * 2014-11-20 2015-03-2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选择分集接收合并模式的方法和系统
CN105099553A (zh) * 2015-08-31 2015-11-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元网络的可见光通信接收方法及其系统
CN109831238A (zh) * 2019-01-14 2019-05-31 西安外事学院 一种基于最大比的选停分集合并方法
CN110999101A (zh) * 2017-07-28 2020-04-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序列传输的发射分集方案
CN111464210A (zh) * 2020-04-01 2020-07-28 深圳市均方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分集合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06121A1 (en) * 2000-04-27 2002-01-17 Dileep George Adaptive diversity combining for wide 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 based on iterative channel estimation
US20060166634A1 (en) * 2002-10-28 2006-07-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versity receprtion device and diversity reception method
CN1751453A (zh) * 2002-12-18 2006-03-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发射分集系统
EP1689097A1 (en) * 2005-02-03 2006-08-09 Afa Technologies, Inc. Diversity receiving system
CN1937445A (zh) * 2005-09-20 2007-03-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天线系统中基带接收机的自适应分集合并方法
WO2007094622A1 (en) * 2006-02-16 2007-08-23 Byung-Jin Chu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21942A (zh) * 2006-04-20 2009-04-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分集接收装置
CN103259572A (zh) * 2012-02-17 2013-08-21 索尼公司 采用分集合并的信号处理单元和操作接收器装置的方法
CN103944626A (zh) * 2014-04-11 2014-07-23 安徽超清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天线分集合并方法及装置
CN104467938A (zh) * 2014-11-20 2015-03-25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选择分集接收合并模式的方法和系统
CN105099553A (zh) * 2015-08-31 2015-11-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神经元网络的可见光通信接收方法及其系统
CN110999101A (zh) * 2017-07-28 2020-04-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序列传输的发射分集方案
CN109831238A (zh) * 2019-01-14 2019-05-31 西安外事学院 一种基于最大比的选停分集合并方法
CN111464210A (zh) * 2020-04-01 2020-07-28 深圳市均方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分集合并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1995A (zh) * 2022-11-08 2022-12-06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译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及电子设备
CN115441995B (zh) * 2022-11-08 2023-02-21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译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芯片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2290B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12836B2 (ja) 選択的なダイバーシチイ組合せ
US7403798B2 (en) Wireless base system, and directivity control method
WO2013135872A1 (en) Method of selecting antenn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769760B (zh)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90B (zh) 一种信号分集合并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2422163B (zh) 一种信号接收端的信号接收处理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86B (zh) 基于多天线分集接收的分集合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348B (zh) 基于通信信道的链路自适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32287B (zh) 物联网终端的通信中继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32382B (zh) 基于信号传输安全管理的物联网网关选择方法及装置
JP4007829B2 (ja) 無線受信装置、アレイパラメータ最適値推定方法、およびアレイパラメータ最適値推定プログラム
CN112532285B (zh) 基于区域信号测试的分集天线自适应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91B (zh) 一种多天线分集接收的功耗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aragiannidis et al.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EGC output SNR over correlated Nakagami-m fading channels
CN113676246B (zh) 一种星地融合网络传输链路的性能评估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2436878B (zh) 基于业务类型的信号接收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3542170A (zh) 一种信号调制方式的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543046B (zh) 基于网关更换的信号接收模式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88B (zh) 一种物联网网关的分集合并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532292B (zh) 一种基于信号分集接收的接收模式选择方法及装置
Shen et al. A 2× 2 MIMO throughput analytical model for RF front end optimization
CN101951660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继选择方法、无线中继设备和基站
CN112511207B (zh) 一种基于功耗管理的多天线分集发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Zorzi On the capture performance of smart antennas in a multicellular environment
CN117938223B (zh) 一种分集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