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17986B - 自动对中双面铣床 - Google Patents
自动对中双面铣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17986B CN112517986B CN202011362607.6A CN202011362607A CN112517986B CN 112517986 B CN112517986 B CN 112517986B CN 202011362607 A CN202011362607 A CN 202011362607A CN 112517986 B CN112517986 B CN 1125179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illing head
- axis
- head assembly
- milling
-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9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1/00—Milling machines not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work or special operations
- B23C1/04—Milling machines not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work or special operations with a plurality of horizontal working-spind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1/00—Milling machines not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work or special operations
- B23C1/04—Milling machines not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work or special operations with a plurality of horizontal working-spindles
- B23C1/045—Opposed - spindle mach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5/00—Automatic 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feed movement, cutt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of tool or work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铣削机械设备领域,涉及一种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包括水平加工台,水平加工台两侧分别设有左立柱和右立柱,左立柱和右立柱分别通过Z轴位移机构连接有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分别包括左铣头和右铣头,并且左铣头和右铣头相对设置;水平加工台上表面设有加工工作台,加工工作台与水平加工台上的X轴位移机构连接,并且加工工作台上设有中心定位机构。本发明能够对板簧的两个面同时进行铣削,工作效率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能够保证板簧夹紧中心栓两侧铣削量相同,板簧夹紧中心栓始终位于中心位置,加工精度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属于铣削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板簧铣削设备主要为立式设备,具体工作过程中需要铣削完一个面后再铣削另一个面,工作效率低,且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且在加工过程中无法准确保证铣削后板簧夹紧中心栓位于中心位置,加工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自动对中双面铣床,该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对板簧的两个面同时进行铣削,工作效率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能够保证板簧夹紧中心栓两侧铣削量相同,板簧夹紧中心栓始终位于中心位置,加工精度高。
本发明所述的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包括水平加工台,水平加工台两侧分别设有左立柱和右立柱,左立柱和右立柱分别通过Z轴位移机构连接有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分别包括左铣头和右铣头,并且左铣头和右铣头相对设置,左铣头和右铣头之间的水平加工台加工工位处设有中心定位机构;水平加工台上表面设有加工工作台,加工工作台与水平加工台上的X轴位移机构连接,并且加工工作台中部设有长条孔,长条孔中插有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底部在水平加工台加工工位与中心定位机构相配合,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顶面设有螺栓定位孔。
中心定位机构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控制左侧铣头总成、右侧铣头总成、Z轴位移机构和X轴位移机构独立运行。加工过程中,工件板簧放置在加工工作台上,工件板簧的板簧夹紧中心栓底部插入螺栓定位孔中,并且在上料过程中允许板簧夹紧中心栓带动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沿长条孔移动,工件板簧上料完成后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的位置确定,随后控制系统控制X轴位移机构将加工工作台移动至水平加工台的加工工位,此时中心定位机构检测到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的位置信息,确定板簧夹紧中心栓的相对偏移量,并将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然后控制系统分别控制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的不同进刀量来达到控制对称度的目的。Z轴位移机构、X轴位移机构、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配合完成工件板簧的铣削。
优选的,所述的中心定位机构包括位置传感器和在位置传感器上滑动的传感器移动块,位置传感器移动块一侧与弹簧的一端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抵紧弹簧限位块,并且弹簧套装在导向杆外周,导向杆与长条孔的长度延伸线平行;位置传感器、弹簧限位块和导向杆均与水平加工台固定。当加工工作台移动至加工工位时,位置传感器移动块另一侧紧顶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底部一侧,弹簧沿导向杆被压缩,位置传感器通过位置传感器移动块获得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的准确位置信息,通过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的位置判断板簧夹紧中心栓位置,从而控制系统可以分别控制左铣头和右铣头的铣削量,保证对称铣削;导向杆的设置使位置传感器移动块的运动轨迹能够始终与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运动轨迹相同。
优选的,所述的加工工作台的个数为2,当一个加工工作台在加工位加工时,另一个加工工作台可以用于在上料工位上料或下料,保证加工位始终在工作状态,提高加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的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还分别包括左连接块和右连接块,左连接块和右连接块分别与左立柱和右立柱上的Z轴位移机构连接;并且左连接块和右连接块上还分别设有左Y轴丝杠和右Y轴丝杠,左Y轴丝杠和右Y轴丝杠上分别设有左 Y轴螺母和右Y轴螺母,左Y轴螺母和右Y轴螺母分别连接左铣头电机和右铣头电机,左铣头电机主轴和右铣头电机主轴分别连接左铣头和右铣头;左Y轴丝杠和右Y轴丝杠分别由左Y轴伺服进给电机和右Y轴伺服进给电机控制。左Y轴伺服进给电机和右 Y轴伺服进给电机通过分别控制左Y轴丝杠和右Y轴丝杠的旋转来控制左铣头电机和右铣头电机的进给量,保证工件板簧两侧的铣削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的加工工作台上表面的一侧的增设靠山座,并且靠山座设置在加工工作台的两端。靠山座的数量为2个或2个以上,对板簧起定位作用。
优选的,所述的远离靠山座的水平加工台一侧增设定位块,定位块通过气缸连接顶紧块,靠山座与顶紧块相对设置。顶紧块与靠山座对加工状态下的工件板簧起定位夹紧作用。
优选的,所述的左立柱顶端和右立柱顶端之间设有横梁,横梁上设有压紧油缸,压紧油缸的活塞杆底端设有压紧块,压紧块正对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之间中间位置。压紧油缸控制压紧块对加工状态下的工件板簧起压紧定位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的Z轴位移机构包括Z轴丝杠和与Z轴丝杠配合的Z轴螺母,两个Z 轴位移机构上的Z轴螺母分别连接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Z轴丝杠由Z轴伺服进给电机控制。Z轴伺服进给电机控制Z轴丝杠旋转,从而控制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的加工高度。
优选的,所述的X轴位移机构包括X轴丝杠和与X轴丝杠配合的X轴螺母,X轴螺母连接加工工作台,X轴丝杠由X轴伺服进给电机控制。X轴伺服进给电机通过控制 X轴丝杠旋转来控制两个工作台来回切换至加工工位和上料工位,X轴螺母与加工工作台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的螺栓定位孔上部为锥形孔结构,方便板簧夹紧中心栓端部顺利进入螺栓定位孔进行定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左铣头和右铣头能够同时对板簧的两个待加工面进行加工,加工效率高,同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且能够通过中心定位机构精确左铣头和右铣头各自的铣削量,保证板簧夹紧中心栓两侧对称,加工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自动对中双面铣床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自动对中双面铣床主视图;
图3、自动对中双面铣床俯视图;
图4、图3中A-A剖视图;
图5、图4中B局部放大图;
图6、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左视图;
图7、图6中C-C剖视图;
图8、图7中D局部放大图。
图中:1、横梁;2、Z轴伺服进给电机;3、右立柱;4、Z轴丝杠;5、右连接块; 6、右Y轴伺服进给电机;7、右Y轴丝杠;8、右铣头电机;9、右铣头;10、定位块; 11、顶紧块;12、工件板簧;13、加工工作台;14、水平加工台;15、X轴丝杠;16、 X轴伺服进给电机;17、压紧块;18、左铣头;19、左铣头电机;20、左Y轴伺服进给电机;21、左Y轴丝杠;22、左连接块;23、气缸;24、长条孔;25、压紧油缸;26、上料工位;27、板簧夹紧中心栓;28、加工工位;29、靠山座;30、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31、导向杆;32、位置传感器移动块;33、弹簧;34、左立柱;35、螺栓定位孔; 36、弹簧限位块;37、位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8,本发明所述的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包括水平加工台14,水平加工台 14两侧分别设有左立柱34和右立柱3,左立柱34和右立柱3分别通过Z轴位移机构连接有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分别包括左铣头18 和右铣头9,并且左铣头18和右铣头9相对设置,左铣头18和右铣头9之间的水平加工台14加工工位28处设有中心定位机构;水平加工台14上表面设有加工工作台13,加工工作台13与水平加工台14上的X轴位移机构连接,并且加工工作台13中部设有长条孔24,长条孔24中插有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30,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30底部在水平加工台14加工工位与中心定位机构相配合,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30顶面设有螺栓定位孔35。
本实施例中:
中心定位机构包括位置传感器37和在位置传感器37上滑动的传感器移动块32,位置传感器移动块32一侧与弹簧33的一端固定,弹簧33的另一端与抵紧弹簧限位块36,并且弹簧33套装在导向杆31外周,导向杆31与长条孔24的长度延伸线平行;位置传感器37、弹簧限位块36和导向杆31均与水平加工台14固定。当加工工作台13移动至加工工位28时,位置传感器移动块32另一侧紧顶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30底部一侧,弹簧33沿导向杆31被压缩,位置传感器37通过位置传感器移动块32获得板簧夹紧中心栓27固定座的准确位置信息,通过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30的位置判断板簧夹紧中心栓27位置,从而控制系统可以分别控制左铣头18和右铣头9的铣削量,保证对称铣削;导向杆31的设置使位置传感器移动块32的运动轨迹能够始终与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30运动轨迹相同。
加工工作台13的个数为2,当一个加工工作台13在加工位加工时,另一个加工工作台13可以用于在上料工位26上料或下料,保证加工位始终在工作状态,提高加工效率。
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还分别包括左连接块22和右连接块5,左连接块22和右连接块5分别与左立柱34和右立柱3上的Z轴位移机构连接;并且左连接块22和右连接块5上还分别设有左Y轴丝杠21和右Y轴丝杠7,左Y轴丝杠21和右Y轴丝杠7上分别设有左Y轴螺母和右Y轴螺母,左Y轴螺母和右Y轴螺母分别连接左铣头电机19和右铣头9电机8,左铣头电机19主轴和右铣头9电机8主轴分别连接左铣头 18和右铣头9;左Y轴丝杠21和右Y轴丝杠7分别由左Y轴伺服进给电机20和右Y 轴伺服进给电机6控制。左Y轴伺服进给电机20和右Y轴伺服进给电机6通过分别控制左Y轴丝杠21和右Y轴丝杠7的旋转来控制左铣头电机19和右铣头9电机8的进给量,保证工件板簧12两侧的铣削量相同。
加工工作台13上表面的一侧的增设靠山座29,并且靠山座29设置在加工工作台13的两端。靠山座29的数量为2个或2个以上,对板簧起定位作用。
远离靠山座29的水平加工台14一侧增设定位块10,定位块10通过气缸23连接顶紧块11,靠山座29与顶紧块11相对设置。顶紧块11与靠山座29对加工状态下的工件板簧12起定位夹紧作用。
左立柱34顶端和右立柱3顶端之间设有横梁1,横梁1上设有压紧油缸25,压紧油缸25的活塞杆底端设有压紧块17,压紧块17正对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之间中间位置。压紧油缸25控制压紧块17对加工状态下的工件板簧12起压紧定位的作用。
Z轴位移机构包括Z轴丝杠4和与Z轴丝杠4配合的Z轴螺母,两个Z轴位移机构上的Z轴螺母分别连接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Z轴丝杠4由Z轴伺服进给电机2控制。Z轴伺服进给电机2控制Z轴丝杠4旋转,从而控制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的加工高度。两个Z轴位移机构上的Z轴螺母分别连接左侧铣头总成的左连接块 22和右侧铣头总成的右连接块5。
X轴位移机构包括X轴丝杠15和与X轴丝杠15配合的X轴螺母,X轴螺母连接加工工作台13,X轴丝杠15由X轴伺服进给电机16控制。X轴伺服进给电机16通过控制X轴丝杠15旋转来控制两个工作台来回切换至加工工位28和上料工位26,X轴螺母与加工工作台13一一对应。
螺栓定位孔35上部为锥形孔结构,方便板簧夹紧中心栓27端部顺利进入螺栓定位35孔进行定位。
位置传感器37电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控制左侧铣头总成、右侧铣头总成、Z轴位移机构和X轴位移机构独立运行。加工过程中,一个加工工作台13在上料工位 26等待工件板簧12上料,另一个加工工作台13位于加工工位28;上料过程中,板簧夹紧中心栓27插入螺栓定位孔35中,并且在上料过程中允许板簧夹紧中心栓27带动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30沿长条孔24移动,工件板簧12上料完成后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30的位置确定,随后控制系统控制X轴位移机构将加工工作台13移动至水平加工台14的加工工位28,此时位置传感器移动块另一侧紧顶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底部一侧,弹簧沿导向杆被压缩,位置传感器通过位置传感器移动块获得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的准确位置信息,通过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的位置判断板簧夹紧中心栓位置,控制系统分别控制左铣头和右铣头的不同进刀量来达到控制对称度的目的。Z轴位移机构、 X轴位移机构、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配合完成工件板簧12 的铣削。并且板簧夹紧中心栓27的尺寸略小于工件板簧12的中心孔,因此板簧夹紧中心栓27位置固定后,即可以保证工件板簧12的准确位置。
Claims (9)
1.一种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加工台(14),水平加工台(14)两侧分别设有左立柱(34)和右立柱(3),左立柱(34)和右立柱(3)分别通过Z轴位移机构连接有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分别包括左铣头(18)和右铣头(9),并且左铣头(18)和右铣头(9)相对设置,左铣头(18)和右铣头(9)之间的水平加工台(14)加工工位处设有中心定位机构;水平加工台(14)上表面设有加工工作台(13),加工工作台(13)与水平加工台(14)上的X轴位移机构连接,并且加工工作台(13)中部设有长条孔(24),长条孔(24)中插有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30),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30)底部在水平加工台(14)加工工位与中心定位机构相配合,板簧夹紧中心栓固定座(30)顶面设有螺栓定位孔(35);中心定位机构包括位置传感器(37)和在位置传感器(37)上滑动的传感器移动块(32),位置传感器移动块(32)一侧与弹簧(33)的一端固定,弹簧(33)的另一端与抵紧弹簧限位块(36),并且弹簧(33)套装在导向杆(31)外周,导向杆(31)与长条孔(24)的长度延伸线平行;位置传感器(37)、弹簧限位块(36)和导向杆(31)均与水平加工台(14)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其特征在于:加工工作台(13)的个数为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其特征在于: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还分别包括左连接块(22)和右连接块(5),左连接块(22)和右连接块(5)分别与左立柱(34)和右立柱(3)上的Z轴位移机构连接;并且左连接块(22)和右连接块(5)上还分别设有左Y轴丝杠(21)和右Y轴丝杠(7),左Y轴丝杠(21)和右Y轴丝杠(7)上分别设有左Y轴螺母和右Y轴螺母,左Y轴螺母和右Y轴螺母分别连接左铣头电机(19)和右铣头电机(8),左铣头电机(19)主轴和右铣头电机(8)主轴分别连接左铣头(18)和右铣头(9);左Y轴丝杠(21)和右Y轴丝杠(7)分别由左Y轴伺服进给电机(20)和右Y轴伺服进给电机(6)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其特征在于:加工工作台(13)上表面的一侧的增设靠山座(29),并且靠山座(29)设置在加工工作台(13)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其特征在于:远离靠山座(29)的水平加工台(14)一侧增设定位块(10),定位块(10)通过气缸(23)连接顶紧块(11),靠山座(29)与顶紧块(11)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其特征在于:左立柱(34)顶端和右立柱(3)顶端之间设有横梁(1),横梁(1)上设有压紧油缸(25),压紧油缸(25)的活塞杆底端设有压紧块(17),压紧块正对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之间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其特征在于:Z轴位移机构包括Z轴丝杠(4)和与Z轴丝杠(4)配合的Z轴螺母,两个Z轴位移机构上的Z轴螺母分别连接左侧铣头总成和右侧铣头总成,Z轴丝杠(4)由Z轴伺服进给电机(2)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其特征在于:X轴位移机构包括X轴丝杠(15)和与X轴丝杠(15)配合的X轴螺母,X轴螺母连接加工工作台(13),X轴丝杠由X轴伺服进给电机(16)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中双面铣床,其特征在于:螺栓定位孔(35)上部为锥形孔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62607.6A CN112517986B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自动对中双面铣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62607.6A CN112517986B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自动对中双面铣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17986A CN112517986A (zh) | 2021-03-19 |
CN112517986B true CN112517986B (zh) | 2022-05-31 |
Family
ID=74994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62607.6A Active CN112517986B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自动对中双面铣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17986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10807A (ja) * | 1999-01-19 | 2000-08-02 | Omi Kogyo Co Ltd | 面取り機及び万能切削機 |
CN2885466Y (zh) * | 2005-12-30 | 2007-04-04 | 施亨庆 | 双头铣床 |
CN101314188A (zh) * | 2008-07-10 | 2008-12-03 | 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床身铣床 |
CN102049557A (zh) * | 2009-11-04 | 2011-05-11 | 西北机器有限公司 | 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用铣边机 |
CN202701906U (zh) * | 2012-06-20 | 2013-01-30 | 生田(苏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铣边机控制装置 |
CN204353542U (zh) * | 2014-11-19 | 2015-05-27 | 陈财勇 | 带自测功能的数控双侧铣床 |
CN210254430U (zh) * | 2019-06-20 | 2020-04-07 | 江苏隆宝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数控双边无梁铣边机 |
-
2021
- 2021-01-05 CN CN202011362607.6A patent/CN11251798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17986A (zh) | 2021-03-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960153U (zh) | 数控插芯锁锁芯壳钻孔专用机 | |
CN103846481A (zh) | 一种用于齿条钢坯的组合式加工生产线 | |
CN110640551B (zh) | 一种智能、自动化砂箱生产线 | |
CN102615309A (zh) | 组合式镗杆的多孔镗床 | |
CN210677900U (zh) | 用于冰箱把手的多角度铣孔装置 | |
CN201264181Y (zh) | 数控逆向加工组合机床 | |
CN101347911A (zh) | 数控逆向加工组合机床 | |
CN112517986B (zh) | 自动对中双面铣床 | |
CN209756590U (zh) | 一种五轴立体雕刻机 | |
CN212217200U (zh) | 一种高效多头数控铣床 | |
CN211681035U (zh) | 一种破碎锤下缸体组合夹具 | |
CN211438920U (zh) | 一种新型高速车钻复合机 | |
CN210615282U (zh) |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数控设备 | |
CN112318123A (zh) | 一种c标节专用机床 | |
CN110774378A (zh) | 一种多功能数控木工机床 | |
CN213470236U (zh) | 一种钻、铣加工设备 | |
CN215747136U (zh) | 一种双头双工序雕刻机 | |
CN214418214U (zh) | 一种加工机床 | |
CN215431712U (zh) | 一种铣槽专用机床 | |
CN215239477U (zh) | 一种加工中心定位装置 | |
CN216705969U (zh) | 一种精密多工位自动加工中心 | |
CN219212406U (zh) | 一种薄型板材加工压杠机构 | |
CN107199467A (zh) | 一种自锁式液压滑台 | |
CN211306617U (zh) | 一种多功能数控木工机床 | |
CN217913058U (zh) | 一种铣床用工作台调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