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9291B - 音响单元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音响单元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9291B
CN112449291B CN201910800140.XA CN201910800140A CN112449291B CN 112449291 B CN112449291 B CN 112449291B CN 201910800140 A CN201910800140 A CN 201910800140A CN 112449291 B CN112449291 B CN 1124492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display screen
magnetic
magnetic circuit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01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9291A (zh
Inventor
霍鹏
陈文浩
秦仁轩
王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001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92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9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9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9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9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响单元和移动终端,音响单元包括磁路组件和致动件,致动件位于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之下并与显示屏贴合,致动件可在磁路组件的磁性激励下运动,并带动显示屏振动发声,通过将致动件设置在显示屏之下并与显示屏贴合,这样一方面在保证致动件沿其轴线运动的最大行程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减小音响单元的总高度,另一方面,当致动件在磁路组件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能够带动显示屏运动进而推动空气并向外辐射声波,从而实现屏幕发声,有助于移动终端的薄形化。

Description

音响单元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屏幕发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响单元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产品如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传统听筒在屏幕顶部占了很大空间,为了减少屏幕顶部边框范围,达到高屏占比,只能缩小甚至取消屏幕顶部听筒的开孔,因此,屏幕发声技术将成为主流。
屏幕发声技术是将激励器固定在屏幕上,通过磁铁与线圈的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将震动产生的机械能直接传输到移动终端的屏幕,让屏幕代替传统扬声器振膜发声,通过屏幕振动发声能获得声波的声像位置与屏幕画面位置相统一的效果。为了满足移动终端的轻薄特点,移动终端始终朝着薄形化的方向发展。参见图1所示,现有的激励器主要由音圈201、导磁片103、U铁101、磁钢、支架4、弹波以及托杯5组成,导磁片103、U铁101以及磁钢连接成一个磁路组件1,音圈201固定弹波内,且弹波的外沿固定在支架4,托杯5设在音圈201的顶部且与屏幕贴合。当音圈201通以变化的电流时,音圈201会在磁路组件1中做上下振动,并通过托杯5将上下的振动传递到屏幕上,以使屏幕上下振动进而推动空气并向外辐射声波,从而实现屏幕发声。
然而,上述激励器中,托杯5与音圈201的固定连接需要有比较大的连接面积才能使两者的连接可靠,这使得托杯5与音圈201的连接区域需要有较大的高度,无形当中将会增大激励器的总高度,因而限制了移动终端朝着薄形化的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音响单元和移动终端,减小了音响单元的总高度,有助于移动终端的薄形化。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音响单元,应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终端,包括:
磁路组件和致动件,所述致动件位于所述显示屏之下并与所述显示屏贴合,所述致动件可在所述磁路组件的磁性激励下运动,并带动所述显示屏振动发声。
通过将致动件设置在显示屏之下并与显示屏贴合,当致动件在磁路组件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这样一方面在保证致动件沿其轴线运动的最大行程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减小上述激励器的总高度,避免了使音圈和托杯连接可靠而导致的激励器温度总高度变大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致动件设置在显示屏之下并与显示屏贴合,这样当致动件在磁路组件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能够带动显示屏运动进而推动空气并向外辐射声波,从而实现屏幕发声,解决了在实现移动终端的屏幕达到高屏占比的基础上,降低了音响单元的总高度,以使移动终端朝着薄形化方向发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致动件与所述显示屏的背侧贴合。
这样音响单元的设置不会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致动件具有与所述显示屏贴合的贴合面。
这样当致动件的贴合面与显示屏贴合时,能够将致动件在磁路组件磁性激励下的运动更好的传递给显示屏,带动显示屏一起运动,从而实现屏幕发声,提高移动终端显示屏的屏占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贴合面和所述显示屏粘接在一起。
这样将致动件的贴合面与显示屏的连接更为紧固、可靠,从而使得显示屏在致动件的带动下,能够与致动件在磁路组件的磁性激励下的同步运动,进一步提高了移动终端屏幕发声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致动件包括:
呈环形的音圈和位于所述音圈顶端的连接部,所述贴合面位于所述连接部的背离所述音圈的一侧,所述音圈上设置有用于被所述磁路组件激励的线圈。
这样通过音圈顶端的连接部的设置,使得致动件为一体化结构,能够减小音响单元的高度,避免为了使音圈和托杯连接可靠,从而导致激励器的高度增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音圈围设在至少部分磁路组件的外侧。
这样能够使得音圈在磁路组件的磁性激励下的运动,从而带动显示屏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贴合面为平面。
这样当致动件与显示屏贴合时,一方面能够增大致动件与显示屏的结合面积,从而提高显示屏与致动件的连接强度,使得致动件与显示屏的连接更为可靠,另一方能够增大致动件到显示屏之间运动的传递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磁路组件包括:
磁体和U铁,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致动件的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U铁包围在所述磁体的外侧。
这样通过磁铁和U铁提供了磁场,以使音圈在通入交变电流或者变化的电流时,音圈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进而带动显示屏一起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U铁和所述磁体之间形成磁间隙,所述音圈围设在至少部分所述磁体的外侧,以使所述音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磁间隙内。
这样在磁间隙内能够形成磁场,当音圈在通入交变电流或者变化的电流并且音圈的至少部分位于磁间隙内时,音圈产生变化的磁场,在电磁感应原理下,将电能变成机械能,音圈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进而带动显示屏一起运动发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磁路组件还包括:
导磁片,所述导磁片设置在所述磁体和所述致动件之间。
这样通过导磁片的设置,能够聚拢磁感线,从而提高磁场的磁感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音箱单元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和所述致动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磁路组件相对固定。
这样通过弹性件的设置,能够为致动件提供弹性回复力的同时,能够使得致动件沿其轴向方向运动,以使致动件回到初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件设置在磁体和所述致动件之间,或者,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导磁片和所述致动件之间。
这样通过弹性件的设置一方面在保证致动件沿其轴线运动的最大行程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减小音响单元的总高度,避免弹波底部在向下振动时碰到U铁的顶部,解决了在实现移动终端的屏幕达到高屏占比的基础上,以使移动终端朝着薄形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使音圈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并提供音圈的弹性回复力,以使音圈回到初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件的材料为橡胶、泡棉或者泡棉硅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金属弹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磁体以及所述致动件均和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导磁片以及所述致动件均和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
这样音圈在磁路组件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能够弹性件一起运动,以使弹性件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在弹性形变的作用下,弹性件能够为音圈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使音圈回到初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致动件的中心位置。
这样能够确保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以使音圈能够沿其轴线方向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U铁的边缘向所述磁路组件外侧延伸,以形成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件的支撑部。
这样通过支撑部对弹性件的第二端进行固定,以使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磁路组件相对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致动件之间。
这样能够使音圈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并提供音圈的弹性回复力,以使音圈回到初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环绕在所述磁路组件的外侧。
这样通过支架对弹性件的第二端进行固定,以使弹性件的第二端与磁路组件相对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支架和所述致动件之间。
这样能够使音圈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并提供音圈的弹性回复力,以使音圈回到初始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弹波。
这样致动件固定在弹波的内孔中,以使音圈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并提供音圈的弹性回复力,以使音圈回到初始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显示屏,以及如上任一所述的音响单元,其中,所述音响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屏之下并与所述显示屏贴合。
通过在移动终端显示屏之下设置音响单元,将音响单元的致动件设置在显示屏之下并与显示屏贴合,当致动件在磁路组件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上述激励器的总高度;另一方面,由于致动件设置在显示屏之下并与显示屏贴合,这样当致动件在磁路组件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能够带动显示屏运动进而推动空气并向外辐射声波,从而实现屏幕发声,解决了在实现移动终端的屏幕达到高屏占比的基础上,降低了音响单元的总高度,以使移动终端朝着薄形化方向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激励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音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音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音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安装有音响单元的移动终端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移动终端为手机时内部部分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磁路组件;101-U铁;102-磁体;103-导磁片;104-磁间隙;2-致动件;201-音圈;202-连接部;203-贴合面;3-弹性件;4-支架;401-第一环形结构;402-第二环形结构;5-托杯;7-壳体100-移动终端;110-RF电路;120-存储器;130-其他输入设备;140-显示屏;141-显示面板;142-触控面板;150-传感器;160-音频电路;161-扬声器;170-I/O子系统;171-其他输入设备控制器;172-传感器控制器;173-显示控制器;180-处理器;190-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目前,移动终端中,为了取消屏幕顶部听筒的开孔,使移动终端达到高屏占比,需在移动终端中采用屏幕发声技术。音响单元是屏幕发声技术中的重要组成单元。屏幕发声技术是将音响单元固定在屏幕上,通过磁铁与线圈的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将震动产生的机械能直接传输到移动终端的屏幕,让屏幕代替传统扬声器振膜发声,从而实现屏幕发声。
实施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音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响单元,应用于具有显示屏140的移动终端,包括:
磁路组件1和致动件2,致动件2位于显示屏140之下并与显示屏140贴合,致动件2可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运动,并带动显示屏140振动发声。
其中,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具有显示屏140的移动终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上述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手机可为可折叠的手机,也可以为直板手机,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直板手机为例,图2给出了手机的结构,参见图2所示,手机可以包括:显示屏140、以及用于固定显示屏140上的壳体7。本实施例中,音响单元设在显示屏140之下且与显示屏140贴合,通过音响单元中致动件2的运动带动显示屏140的运动,进而推动空气并向外辐射声波,从而实现屏幕发声,解决了在实现移动终端的屏幕达到高屏占比的基础上,降低了音响单元的总高度,以使移动终端朝着薄形化方向发展。
其中,本实施例中,屏占比用于表示屏幕和手机前面板面积的相对比值,也就是说是屏幕面积与整机面积的比例,也就是说,显示屏140越大,则屏占比越大,更有益于增加用户体验度。
具体的,参考图3所示,通过将致动件2设置在显示屏140之下并与显示屏140贴合,当致动件2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相较于图1所示的激励器,这样一方面避免了使音圈201和托杯5连接可靠而导致的激励器的总高度变大的问题,从而在保证致动件2沿其轴线运动的最大行程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本实施例音响单元或者图1所示的激励器的总高度。另一方面,由于致动件2设置在显示屏140之下并与显示屏140贴合,这样当致动件2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能够带动显示屏140运动,进而推动空气并向外辐射声波,从而实现屏幕发声,解决了在实现移动终端的屏幕达到高屏占比的基础上,降低了音响单元的总高度,以使移动终端朝着薄形化方向发展。
应当理解的是,参考图1所示的激励器,在保证音圈201和托杯5连接可靠、以及避免弹波的底部在向下振动时碰到U铁101的顶部,无疑都将会增大图1所示激励器的总高度,然而如需保证屏幕发声效果不变的前提下,也就是需保持音圈201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沿其轴线上下运动的最大行程不变,那么激励器的总高度变大、必将导致安装有激励器的移动终端如手机的厚度增大。而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通过将致动件2设置在显示屏140之下并与显示屏140贴合,当致动件2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相较于图1所示的激励器,这样一方面避免了使音圈201和托杯5连接可靠而导致的激励器的总高度变大的问题,从而在保证致动件2沿其轴线运动的最大行程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本实施例音响单元或者图1所示的激励器的总高度,因此,本实施例音响单元能够使移动终端朝着薄形化方向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致动件2设置在显示屏140之下并与显示屏140贴合时,磁路组件1可以设置在手机的中框结构内,此时,致动件2和磁路组件1为分体式的安装结构。为了保证致动件2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可以稳定的运动(即不发生横向偏移),致动件2和磁路组件1之间可以采用工装夹具来实现致动件2和磁路组件1的同心定位,由于致动件2设置在显示屏140之下并与显示屏140贴合,因此,当致动件2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显示屏140随着致动件2一起同步运动。由于显示屏140自身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依靠显示屏140自身的弹性可以使致动件2在磁性激励下产生的驱动力消失后回复至初始位置,也就是说,在驱动力消失后,显示屏140可以提供能够使致动件2回复至初始位置的弹性回复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显示屏140提供使致动件2回复至初始位置的弹性回复力,因此,本实施例相较于图1所示的激励器,能够避免弹性件3的阻尼损耗,从而提高了音响单元的使用性能。其中,上述工装夹具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使致动件2和磁路组件1进行同心定位的任意一种工装夹具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不再对其结构作进一步赘述和限定。
其中,本实施例中,磁路组件1可以为单磁路系统,或者,磁路组件1也可以为三磁路系统或者其他磁力系统,即本实施例中,磁路组件1包括但不仅限于单磁路系统。在本实施例中,只要保证,致动件2能够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运动,并带动显示屏140振动发声即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磁路组件1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模块与所在移动终端的壳体7固定连接,或者,磁路组件1也可以通过胶或者双面胶与所在移动终端的壳体7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磁路组件1与移动终端壳体7的连接方式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本实施例中,致动件2可以为一体化结构,以增强致动件2自身的强度的同时,解决了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激励器为了使音圈201和托杯5连接可靠而导致的激励器的高度增大的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施例中,致动件2与显示屏140的背侧贴合,这样在实现屏幕发声的同时,音响单元的设置不会影响显示屏140的显示效果,而且能够减少屏幕顶部的边框范围,提高移动终端如:手机的屏占比。
其中,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致动件2具有与显示屏140贴合的贴合面203。通过致动件2上贴合面203的设置,能够增大致动件2与显示屏140的贴合面203积,这样当致动件2的贴合面203与显示屏140贴合时,能够将致动件2在磁路组件1磁性激励下的运动更好的传递给显示屏140,带动显示屏140一起运动,从而实现屏幕发声,提高移动终端显示屏140的屏占比。
为了保证致动件2能够正常带动显示屏140产生振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贴合面203和显示屏140粘接在一起,以使致动件2的贴合面203与显示屏140的连接更为紧固、可靠,从而使得显示屏140在致动件2的带动下,能够与致动件2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的同步运动,进一步提高了移动终端屏幕发声的准确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贴合面203与显示屏140可以通过粘接剂进行粘结,也可以通过双面胶带或者其他的粘结方式将致动件2的贴合面203与显示屏140粘结,以使致动件2的贴合面203与显示屏140的粘结更为紧固、可靠。
其中,为了使致动件2能够在磁路组件1的磁场激励下产生振动,同时与显示屏140贴合以带动显示屏140振动,致动件2可以具有相应的形状和结构。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致动件2具体包括:呈环形的音圈201和位于音圈201顶端的连接部202,贴合面203位于连接部202的背离音圈201的一侧,音圈201上设置有用于被磁路组件1激励的线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通过音圈201顶端的连接部202的设置,音圈201与连接部202为一体化结构,通过连接部202的贴合面203与显示屏140贴合,在保证连接部202与显示屏140接触面的同时,本实施例相较于如图1所示的激励器能够减小音响单元的高度,避免为了使音圈201和托杯5连接可靠,从而导致激励器的高度增大,以使移动终端朝着薄形化方向发展。
其中,本实施例中,对于连接部202的结构为与音圈201朝向显示屏140一端的结构相适配的结构。具体的,连接部202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圆形、方形或者其它形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连接部202的结构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其中,本实施例中,音圈201是音响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音圈201的性能会直接影响音响单元的声压频率特性,如声压级等。其中,本实施例中,音圈201包括音圈201本体和设于音圈201本体上的线圈,其中,音圈201本体可以为现有技术中音圈201的骨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音圈20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音圈201的结构不再做进一步阐述。
其中,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音圈201围设在至少部分磁路组件1的外侧,以使音圈201能够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的运动,从而带动显示屏140运动,实现屏幕发声。
其中,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为了增大致动件2与显示屏140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贴合面203为平面,这样当致动件2与显示屏140贴合时,一方面能够增大致动件2与显示屏140的结合面积,从而提高显示屏140与致动件2的连接强度,使得致动件2与显示屏140的连接更为可靠,另一方能够增大致动件2到显示屏140之间运动的传递效果。
示例性的,参考图3所示,磁路组件1采用单磁路系统,其包括:
磁体102和U铁101,磁体102设置在致动件2的远离显示屏140的一侧,U铁101包围在磁体102的外侧,这样通过磁体102和U铁101提供了磁场,以使音圈201在通入交变电流或者变化的电流时,音圈201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进而带动显示屏140一起运动。
具体的,磁体102可以为磁钢,也可以为其他能够与U铁101一起为音圈201提供磁场,以使音圈201在通入交变电流或者变化的电流时,能够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的运动的磁性结构,即本实施例中,磁体102包括但不仅限于磁钢。
具体的,磁体102可以为柱形结构或其他结构,即在本实施例中,磁体102包括但不仅限于柱形结构。
其中,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U铁101和磁体102之间形成磁间隙104,音圈201围设在至少部分磁体102的外侧,以使音圈201的至少部分位于磁间隙104内,由于U铁101围设在磁体102的外侧,因此,在U铁101和磁体102的磁间隙104内形成磁场,当音圈201在通入交变电流或者变化的电流并且音圈201的至少部分位于磁间隙104内时,音圈201产生变化的磁场,在电磁感应原理下,将电能变成机械能,音圈201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进而带动显示屏140一起运动发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由于音圈201与外部电路连接在通入交变电流或者变化的电流并且音圈201的至少部分位于磁间隙104内时,在电磁感应原理下,将电能变成机械能,能够带动显示屏140一起运动发声的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不再对其作进一步阐述。
进一步的,参考图3所示,为了能够聚拢磁感线,从而提高磁场的磁感强度,磁路组件1还包括:导磁片103,导磁片103设置在磁体102和致动件2之间。
具体的,导磁片103、磁体102和U铁101之间的连接为固定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焊接、粘结或其他的连接方式实现导磁片103、磁体102和U铁101的固定连接。
具体的,导磁片103可以采用铁、钴、镍等导磁性材料制备而成,本实施例中导磁片103、磁体102和U铁101组成一个磁回路系统,用于激励致动件2于磁路组件1的磁间隙104内运动。
具体的,致动件2在磁路组件1的激励下的运动可以为在磁间隙104内的上下振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磁钢作为磁体102的一种,是提供磁场的部件,因为磁钢的上下两面分为南北两极,U铁101作用是将磁钢下面的磁极的磁力线引导到磁钢顶部的磁极,导磁片103的作用是更好的将U铁101导回的磁力线传导到磁钢上面的磁极上,磁钢上部磁极的磁力线会在磁钢内部回到磁钢的下部的磁极,这样磁力线就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而U铁101与磁钢、或者U铁101与导磁片103之间的间隙(即磁间隙104),可以为音圈201提供一个径向的磁场,环形的音圈201通电后就可以在这个径向的磁场中产生沿轴向方向上下运动的洛伦兹力,从而推动屏幕振动发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3所示,音响单元还包括:弹性件3,其中,弹性件3的第一端和致动件2连接,弹性件3的第二端与磁路组件1相对固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3所示,弹性件3可以设置在磁体102和致动件2之间,或者,弹性件3也可以设置在导磁片103和致动件2之间,这样通过弹性件3的设置,相较于如图1所示的激励器,一方面能够减小音响单元的高度,避免弹波底部在向下振动时碰到U铁101的顶部,另一方面能够使音圈201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并提供音圈201的弹性回复力,以使音圈201回到初始位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的材料可以为橡胶、泡棉、泡棉硅胶或者其他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一定弹性形变且在除去外力后能自行恢复的非金属材料。或者,弹性件3可以为金属弹片,其中,金属弹片可以为采用金属薄片弯曲成形的金属弹簧片,其中,金属薄片包括但不仅限于采用铜金属制备的金属薄片。在本实施例中,只需保证弹性件3的设置能够使音圈201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并提供音圈201的弹性回复力,以使音圈201回到初始位置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3所示,磁体102以及致动件2均与弹性件3固定连接,或者,参考图3所示,导磁片103以及致动件2均与弹性件3固定连接。这样音圈201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由于弹性件3与致动件2和磁体102固定连接,或者弹性件3与致动件2和导磁片103固定连接,且磁路组件1的位置固定,因此,当音圈201运动时能够将弹性件3一起运动,以使弹性件3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在弹性形变的作用下,弹性件3能够为音圈201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使音圈201回到初始位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为了能够确保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以使音圈201能够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弹性件3位于致动件2的中心位置,以避免致动件2在磁间隙104内运动时,发生横向偏移,保证致动件2在运动时不与磁路组件1相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弹性件3具有XY方向(即水平面)的弹性模量,也有Z方向(与水平面垂直的垂直面)的弹性模量,XY方向和Z方向的弹性模量都是提供给致动件2居中的弹性力,当弹性件3设置在致动件2和导磁片103、或者致动件2和磁体102之间时,能够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使得致动件2或者音圈201沿其轴线方向运动,而不会发生横向偏移。
具体的,当弹性件3受到致动件2在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的作用力,导致致动件2偏离自身轴线时,由于弹性件3自身位置对应致动件2的中心,也就是说,弹性件3相对于致动件2的中心位置呈对称形状,所以弹性件3会在自身形变作用下,对致动件2产生与该作用力方向相反的弹力,从而迫使致动件2回到原先的轴线位置,从而确保致动件2沿自身轴线方向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的基础上,为了保持音圈201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沿其轴线上下运动的最大行程不变的前提下,相较于图1所示的激励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将弹性件3固定在导磁片103和托杯5之间,通过弹性件3的设置代替图1中的弹波,以使音圈201能够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其能够为音圈201提供弹性回复力,由此也可在保持音圈201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沿其轴线上下运动的最大行程不变,相较于图1所示的激励器,降低本实施例音响单元或者图1所示的激励器的总高度,以使移动终端朝着薄形化方向发展。
实施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音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4,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的设置方式以及所采用的弹性件3不同。
具体的,参见图4,U铁101的边缘向磁路组件1外侧延伸,以形成用于支撑弹性件3的支撑部,这样通过支撑部对弹性件3的第二端进行固定,以使弹性件3的第二端与磁路组件1相对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4,支撑部与U铁101为一体化结构。弹性件3的第二端固定在支撑部上,通过支撑部为弹性件3进行支撑,以使弹性件3的第二端与磁路组件1相对固定,确保致动件2在磁路组件1的激励下运动时,弹性件3除第二端的其他部分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运动并发生位移,当弹性件3的位移复位时,为致动件2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使致动件2回到初始位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可以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在支撑部上,也可以通过紧固件或其他的方式固定在支撑部上,其中,紧固件包括螺钉、卡扣或者其他能够将弹性件3第二端固定在支撑部上的结构。
其中,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弹性件3连接在支撑部和致动件2之间,这样弹性件3能够使音圈201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并提供音圈201的弹性回复力,以使音圈201回到初始位置。
应当理解的是,参见图4,当弹性件3的第二端固定在支撑部上且与磁路组件1相对固定时,由于弹性件3的第一端与致动件2相连,因此,当致动件2在磁路组件1的激励下在磁间隙104内上下振动时,致动件2将带动弹性件3上除第二端的其他部分一起上下振动。由于在致动件2发生上下振动之前,弹性件3处于自然伸展状态,即弹性件3未发生任何弹性形变或者位移,因此,当致动件2将带动弹性件3上除第二端的其他部分一起上下振动时,弹性件3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产生位移,而发生位移的弹性件3需要复位时,能够为致动件2提供弹性回复力,以使致动件2回到初始位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为了确保音圈201沿其轴线运动,弹性件3应对音圈201的周侧进行限位,以避免音圈201在磁间隙104内上下振动时发生横向偏移,碰到磁路组件1。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音圈201的周侧进行限位,弹性件3可以设置在音圈201的周侧,或者弹性件3围设在音圈201的外侧,均能够实现对音圈201的周侧进行限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4,弹性件3为弹波,这样致动件2固定在弹波的内孔中,以使音圈201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并提供音圈201的弹性回复力,以使音圈201回到初始位置。
具体的,弹波也叫定心支片,是音响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于对致动件2起到支撑的作用,保证致动件2垂直而不歪斜。弹波上有许多同心圆环,当致动件2固定在弹波的内孔中时,能够使音圈201在磁间隙104中自由地上下移动而不作横向移动,保证音圈201不与导磁片103相碰。
具体的,为了增强弹波与支撑部的连接面积,弹波的第二端为具有一定宽度的边缘结构,通过该边缘结构固定在支撑部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均通过将致动件2设置在显示屏140之下并与显示屏140贴合,当致动件2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相较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激励器,这样一方面避免了使音圈201和托杯5连接可靠而导致的激励器的总高度变大的问题,从而在保证致动件2沿其轴线上下振动的最大行程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本实施例音响单元或者图1所示的激励器的总高度。另一方面,由于致动件2设置在显示屏140之下并与显示屏140贴合,这样当致动件2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能够带动显示屏140运动,进而推动空气并向外辐射声波,从而实现屏幕发声,解决了在实现移动终端的屏幕达到高屏占比的基础上,降低了音响单元的总高度,以使移动终端朝着薄形化方向发展。
实施例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音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5,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的设置方式以及所采用的弹性件3不同。
具体的,参见图5,本实施例的音响单元还包括:
支架4,架环绕在磁路组件1的外侧,这样通过支架4对弹性件3的第二端进行固定,以使弹性件3的第二端与磁路组件1相对固定。
其中,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弹性件3连接在支架4和致动件2之间,这样弹性件3能够使音圈201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并提供音圈201的弹性回复力,以使音圈201回到初始位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支架4固定连接在U铁101的外侧,弹性件3的第二端固定在支架4上。其中,本实施例中,支架4和U铁101的固定方式、以及弹性件3的第二端与支架4的固定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粘结或通过紧固件连接,其中,紧固件包括但不仅限于螺钉。
其中,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支架4包括围设在U铁101外侧的第一环形结构401,以及设置在第一环形结构401靠近显示屏140一端的第二环形结构402,通过第一环形结构401与U铁101固定,弹性件3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二环形结构402上。其中,支架4可以为一体化结构,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支架4的结构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5,弹性件3为弹波,这样致动件2固定在弹波的内孔中,以使音圈201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并提供音圈201的弹性回复力,以使音圈201回到初始位置。
实施例四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安装有音响单元的移动终端的局部示意图。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显示屏140,以及如上任一实施例中的音响单元,其中,音响单元位于显示屏140之下并与显示屏140贴合。
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将致动件2设置在显示屏140之下并与显示屏140贴合,当致动件2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相较于图1所示的激励器,这样一方面避免了使音圈201和托杯5连接可靠而导致的激励器温度总高度变大的问题,从而在保证致动件2沿其轴线运动的最大行程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本实施例音响单元或者图1所示的激励器的总高度。另一方面,由于致动件2设置在显示屏140之下并与显示屏140贴合,这样当致动件2在磁路组件1的磁性激励下运动时,能够带动显示屏140运动,进而推动空气并向外辐射声波,从而实现屏幕发声,解决了在实现移动终端的屏幕达到高屏占比的基础上,降低了音响单元的总高度,以使移动终端朝着薄形化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还通过将弹性件3设置在磁体102和致动件2之间,或者将弹性件3设置在导磁片103和致动件2之间,这样相较于如图1所示的激励器,能够减小音响单元的高度,避免弹波底部在向下振动时碰到U铁101的顶部,实现了在保证致动件2沿其轴线运动的最大行程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了音响单元的总高度,解决了在实现移动终端的屏幕达到高屏占比的基础上,以使移动终端朝着薄形化方向发展。
其中,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具有显示屏140的移动终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上述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图6给出了安装有本实施例音响单元的移动终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图6中所示的移动终端为手机,图7是图6中的移动终端为手机时内部部分结构框图。参见图6和图7所示,移动终端1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存储器120、其他输入设备130、显示屏140、传感器150、音频电路160、I/O子系统170、处理器180、以及电源1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和图6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领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显示屏140属于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且手机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少、或者更多的用户界面。
下面结合图7对移动终端100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1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1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象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1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其他输入设备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30可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他输入设备130与I/O子系统170的其他输入设备控制器171相连接,在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171的控制下与处理器180进行信号交互。
显示屏1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100的各种菜单,还可以接受用户输入。具体的显示屏140可包括显示面板141,以及触控面板142。其中显示面板141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41。触控面板142,也称为触摸屏、触敏屏等,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接触或者非接触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42上或在触控面板142附近的操作,也可以包括体感操作;该操作包括单点控制操作、多点控制操作等操作类型。),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142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姿势,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处理器能够处理的信息,再送给处理器180,并能接收处理器1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42,也可以采用未来发展的任何技术实现触控面板142。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42可覆盖显示面板141,用户可以根据显示面板141显示的内容(该显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软键盘、虚拟鼠标、虚拟按键、图标等等),在显示面板141上覆盖的当触控面板142上或者附近进行操作,触控面板142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通过I/O子系统170传送给处理器1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以确定用户输入,随后处理器1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根据用户输入通过I/O子系统170在显示面板1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触控面板142与显示面板1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100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42与显示面板14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移动终端10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移动终端10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160、扬声器161,麦克风162可提供用户与移动终端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61,由扬声器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麦克风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信号,由音频电路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08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20以便进一步处理。
I/O子系统170用来控制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可以包括其他设备输入控制器171、传感器控制器172、显示控制器173。可选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输入控制设备控制器171从其他输入设备13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其他输入设备130发送信号,其他输入设备130可以包括物理按钮(按压按钮、摇臂按钮等)、拨号盘、滑动开关、操纵杆、点击滚轮、光鼠(光鼠是不显示可视输出的触摸敏感表面,或者是由触摸屏形成的触摸敏感表面的延伸)。值得说明的是,其他输入控制设备控制器171可以与任一个或者多个上述设备连接。I/O子系统170中的显示控制器173从显示屏14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显示屏140发送信号。显示屏140检测到用户输入后,显示控制器173将检测到的用户输入转换为与显示在显示屏140上的用户界面对象的交互,即实现人机交互。传感器控制器172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150接收信号和/或者向一个或者多个传感器150发送信号。
处理器180是移动终端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1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0中。
移动终端1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移动终端100还包括用于固定显示屏140上的壳体7、以及位于显示屏140之下并与显示屏140贴合的本申请中的音响单元。
具体的,当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音响单元与手机的显示屏140贴合时,不仅能够取消手机上的听筒,减小了手机屏幕顶部边框的范围,使手机达到高屏占比,而且能够实现屏幕发声,相较于图1中所示的激励器,在保证致动件2沿其轴线运动的最大行程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激励器或音响单元的总高度,以使移动终端朝着薄形化方向发展。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Claims (19)

1.一种音响单元,应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路组件和致动件,所述致动件位于所述显示屏之下并与所述显示屏贴合,所述致动件可在所述磁路组件的磁性激励下运动,并带动所述显示屏振动发声;
所述致动件包括:呈环形的音圈、贴合面和位于所述音圈顶端的连接部,所述音圈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贴合面位于所述连接部的背离所述音圈的一侧,所述贴合面和所述显示屏粘接在一起,所述音圈上设置有用于被所述磁路组件激励的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与所述显示屏的背侧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围设在至少部分磁路组件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面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组件包括:
磁体和U铁,所述磁体设置在所述致动件的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U铁包围在所述磁体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U铁和所述磁体之间形成磁间隙,所述音圈围设在至少部分所述磁体的外侧,以使所述音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磁间隙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组件还包括:
导磁片,所述导磁片设置在所述磁体和所述致动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和所述致动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磁路组件相对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设置在磁体和所述致动件之间,
或者,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导磁片和所述致动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材料为橡胶、泡棉或者泡棉硅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金属弹片。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以及所述致动件均和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
或者,所述导磁片以及所述致动件均和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致动件的中心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U铁的边缘向所述磁路组件外侧延伸,以形成用于支撑所述弹性件的支撑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致动件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环绕在所述磁路组件的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支架和所述致动件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波。
1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以及如上权利要求1-18中任一所述的音响单元,其中,所述音响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屏之下并与所述显示屏贴合。
CN201910800140.XA 2019-08-28 2019-08-28 音响单元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112449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0140.XA CN112449291B (zh) 2019-08-28 2019-08-28 音响单元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0140.XA CN112449291B (zh) 2019-08-28 2019-08-28 音响单元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9291A CN112449291A (zh) 2021-03-05
CN112449291B true CN112449291B (zh) 2022-04-29

Family

ID=74742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0140.XA Active CN112449291B (zh) 2019-08-28 2019-08-28 音响单元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929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1003A (zh) * 2014-02-21 2014-05-07 天津中环真美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倒装式扬声器
CN109195085A (zh) * 2018-08-28 2019-01-11 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用于屏幕发声的振动激励器
KR101941851B1 (ko) * 2018-01-17 2019-01-24 부전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패널용 멀티코일 진동변환기
CN209057357U (zh) * 2018-12-24 2019-07-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
CN110177322A (zh) * 2019-05-15 2019-08-27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激励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26761A1 (de) * 2003-06-13 2005-01-27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Lautsprecher
CA2600015A1 (en) * 2005-03-01 2006-09-08 Todd Henry Electromagnetic lever diaphragm audio transducer
WO2011007441A1 (ja) * 2009-07-16 2011-01-20 株式会社三和電機 加振音源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装置
GB2527533B (en) * 2014-06-24 2016-07-13 Amina Tech Ltd Moving coil drive unit and audio driver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KR101704517B1 (ko) * 2016-03-28 2017-02-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패널 진동형 음향 발생 표시 장치
KR102266209B1 (ko) * 2017-04-29 2021-06-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616797B (zh) * 2018-05-23 2020-11-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直驱式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1003A (zh) * 2014-02-21 2014-05-07 天津中环真美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倒装式扬声器
KR101941851B1 (ko) * 2018-01-17 2019-01-24 부전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패널용 멀티코일 진동변환기
CN109195085A (zh) * 2018-08-28 2019-01-11 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用于屏幕发声的振动激励器
CN209057357U (zh) * 2018-12-24 2019-07-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屏幕振动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
CN110177322A (zh) * 2019-05-15 2019-08-27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激励器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索尼OLED电视A1发布";王从曼;《计算机与网络》;201706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9291A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2380B (zh) 用于减少电子设备中的非期望操作的发生的系统和方法
US949684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ound generating unit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 configured for vibration and volume adjustment, an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the electronic device
US999883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US9332102B2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sound output control method
CN108646971B (zh) 屏幕发声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US9704358B2 (en) Three dimensional haptics hybrid modeling
CN109032556B (zh) 发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WO2002012991A1 (fr) Appareil electronique, vibreur, procede d'informations vibratoire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es informations
KR20140079863A (ko) 다중 모드 햅틱 피드백 시스템
KR20130114716A (ko) 국부적 및 전반적 햅틱 피드백을 제공하는 선형 진동기
WO2014012472A1 (zh) 一种用户界面的图标管理方法及触控设备
EP2960770A1 (en) Device
WO2013164980A1 (ja)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9189360B (zh) 屏幕发声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KR101536229B1 (ko) 밴드 터치센서를 갖는 스마트 워치
CN110972037B (zh) 激励器、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8126985A1 (zh) 终端的导电盖体组件及终端
CN112449291B (zh) 音响单元和移动终端
WO2019201217A1 (zh) 电子设备
CN109086022B (zh) 发声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WO2019114566A1 (zh) 电子装置
CN107864238B (zh) 终端的壳体组件、终端及终端的控制方法
CN213781880U (zh) 电子设备的中框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0225152B (zh) 一种振动结构、振动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6790837B (zh) 终端、壳体组件及壳体组件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