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7028A - 一种报警方法、系统及传感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警方法、系统及传感器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47028A CN112447028A CN201910809362.8A CN201910809362A CN112447028A CN 112447028 A CN112447028 A CN 112447028A CN 201910809362 A CN201910809362 A CN 201910809362A CN 112447028 A CN112447028 A CN 1124470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or
- alarm
- sensors
- identifications
- trigger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70 ref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41 toxic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92 diminish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9/00—Checking or monitoring of signalling or alarm systems; Prevention or correction of operating errors, e.g.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peration
- G08B29/18—Prevention or correction of operating errors
- G08B29/185—Signal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or preventing false alarms or for enhanc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报警方法、系统及传感器设备,适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当警报触发时,开始计时;在开始计时后的第一时长内,若接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对接收到的传感器标识进行计数,其中,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由第二传感器在警报触发后发出;若计数结果大于预设数量,则判定环境中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并输出警报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在单个传感器出现异常或者故障不会产生报警或产生误报警情况,通过多个传感器检测结果联动判定的方式,保证了物理指标在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作出反应,保障了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基于传感器的准确可靠警报,保障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报警方法及传感器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基于传感器的报警系统都是直接由传感器对环境中的一种或多种物理指标进行监测,如对有毒气体或者烟雾进行监测,并在监测到环境中物理指标的检测值到达一定阈值时触发警报,判定环境中物理指标异常并发出对应的警报信息,这样做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环境物理指标的监控警报,但由于传感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故障概率,而一旦某个传感器发生故障,就会直接导致报警系统发生误报,从而使得报警系统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甚至为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警方法及传感器设备,可解决现有技术中传感器警报的可靠性较低,导致报警系统准确性和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报警方法,应用于第一传感器,包括:
当警报触发时,开始计时;
在开始计时后的第一时长内,若接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对接收到的传感器标识进行计数,其中,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由所述第二传感器在警报触发后发出;
若计数结果大于预设数量,则判定环境中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并输出警报信息。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开始计时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传感器种类、在环境中的空间坐标以及对应的灵敏度,并基于所述传感器种类、所述空间坐标以及所述灵敏度获取所述第一时长。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开始计时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对应的灵敏度,并根据所述灵敏度查询所述预设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数量与所述灵敏度大小呈正相关。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开始计时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在环境中的空间坐标,以及环境中传感器的坐标分布数据;
基于所述空间坐标以及所述坐标分布数据,筛选出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空间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传感器,并将筛选出的传感器识别为所述第二传感器。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出对应的警报信息,包括:
查询计数结果对应的警报等级,并输出所述警报等级的警报信息,其中,警报等级与计数结果呈正相关。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输出对应的警报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对所述物理指标的检测值,以及所有所述第二传感器对所述物理指标的检测值;
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在环境中的空间坐标,并基于所述空间坐标以及对应传感器的检测值,绘制所述物理指标在环境中对应的浓度地图;
基于所述浓度地图,定位所述物理指标对应的异常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报警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当第一传感器警报触发时,开始计时;
在开始计时后的第一时长内,若接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对接收到的传感器标识进行计数,其中,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由所述第二传感器在警报触发后发出;
若计数结果大于预设数量,则判定环境中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并输出警报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传感器设备,所述传感器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传感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报警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报警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传感器设备上运行时,使得传感器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报警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在传感器被触发时,本申请实施例不会直接认定当前待检测的物理指标存在异常,而是会开始监测一定时长内是否接收到其他传感器被触发警报的警报标识,若接收到再基于与警报标识一同发送的其他传感器的传感器标识,再实时统计一定时长内被触发警报的传感器数量,最后仅在被触发警报的传感器数量达到一定数值时,才会判定当前环境下待检测物理指标存在异常,从而使得即使单个传感器出现异常或者故障也不会产生报警或产生误报警情况,同时通过多个传感器检测结果联动判定的方式,也保证了物理指标在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作出反应,保障了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基于传感器的准确可靠警报,保障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报警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报警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报警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报警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报警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报警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报警系统的实系统交互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报警系统的实系统交互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传感器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此处先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简要说明,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报警系统都是直接在单个传感器警报被触发时进行报警,例如在传感器监测到环境中物理指标的检测值到达一定阈值时触发警报,判定环境中物理指标异常并发出对应的警报信息,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环境物理指标的监控警报,但由于传感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故障概率,而一旦某个传感器发生故障,就会直接导致报警系统发生误报,从而使得报警系统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甚至为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考虑到每个传感器都有一定的故障概率,例如假设每个传感器的故障率均为0.1,此时若直接根据单个传感器触发情况进行报警,即存在10%的误报概率,为了提高传感器报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会在同一空间区域中布置相互协作的至少两个传感器,在进行检测时不是直接依赖于单个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是否异常的判定,即在单个传感器被触发时,本申请实施例不会直接认定当前待检测的物理指标存在异常,而是会开始监测一定时长内是否接收到其他传感器被触发警报的警报标识,若接收到再基于与警报标识一同发送的其他传感器的传感器标识,再实时统计一定时长内被触发警报的传感器数量,最后仅在被触发警报的传感器数量达到一定数值时,才会判定当前环境下待检测物理指标存在异常,由于仅会在多个同时警报触发时才会判定异常,此时即使每个传感器都存在一定的鼓励概率,此时整体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也会极大地被削弱,例如上述的假设每个传感器的故障率均为0.1,预设数量为n,n>1,此时整体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则为0.1^n,直接降低了故障概率的数量级,从而使得即使单个传感器出现异常或者故障也不会产生报警或产生误报警情况,同时通过多个传感器检测结果联动判定的方式,也保证了物理指标在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作出反应,保障了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基于传感器的准确可靠警报,保障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出现的名词说明如下:
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是指具有物理指标检测功能、数据传输功能以及一定的数据处理功能的传感器硬件,其中,传感器硬件的具体硬件形态此处不予限定,既可以是独立的传感器终端设备,例如一些独立销售使用的检测设备,此时传感器硬件可以独立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项传感器功能,也可以是包含上述功能的传感器电路模块,此时传感器硬件可以被集成或安装至任意匹配的终端设备之中,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感器各项功能,亦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硬件形态,具体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同时,传感器具体检测的物理指标种类,此处以不予限定,具体需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需求选定,例如,可以是有毒气体或者烟雾,亦可以是某一特定物体如人体,传感器硬件中的具体传感器种类需根据具体物理指标的不同而选取,此处亦不予限定。
另外,还应当特别说明地,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还应理解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文本中在一些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来描述各种元素,但是这些元素不应该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元素区分开。例如,第一表格可以被命名为第二表格,并且类似地,第二表格可以被命名为第一表格,而不背离各种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范围。第一表格和第二表格都是表格,但是它们不是同一表格。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之中,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仅仅只是指两个不同的传感器硬件。
网络设备,是指具有网络传输功能以及一定数据处理功能的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如网关设备、路由器和服务器等。
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报警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应用于第一传感器,详述如下:
S101,当警报触发时,开始计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警报触发,可以是任意可能情况下导致的传感器警报触发,由于可能警报触发的可能情况极为复杂,因此此处不进行穷举,包括但不限于如传统的传感器在监测到环境中物理指标的检测值到达一定阈值时触发警报,或者传感器接收到特定设备发送的警报触发指令时被触发警报,或者传感器出现故障导致触发警报。
当第一传感器警报触发时,说明该传感器对应检测的环境物理指标一定程度可能存在异常,例如,当第一传感器检测的是有毒气体或者烟雾,说明第一传感器检测的环境中,有可能存在有毒气体或者烟雾,当第一传感器检测的是人体时,说明第一传感器检测的环境中可能存在人体。但由上述说明可知,传感器故障等原因也有可能导致警报触发,因此此时若直接判定环境中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有可能会导致误报。为了防止误报,本申请实施例此时不会直接对是否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进行判定,而是会开始计时,并监测后续其他传感器的检测情况。
S102,在开始计时后的第一时长内,若接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对接收到的传感器标识进行计数,其中,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由第二传感器在警报触发后发出。
其中,第二传感器并非特指某一台传感器,而是指需要与第一传感器需要进行协同操作的所有其他传感器,例如当第一传感器A需要和传感器B进行协同操作,通过传感器B是否警报触发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时,传感器B就是第二传感器,而当第一传感器A需要和传感器B及传感器C一起进行协同操作时,则传感器B和传感器C均是第二传感器。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与第一传感器处于同一空间区域内,例如安装于同一房间内两个相近的位置或者两个较远的角落等,其中具体传感器之间的设置数量和位置等此处不予限定,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应用时的场景需求进行选取和设定,例如对于一些重点监测的区域位置处,可以较高密度地设置多一些传感器,对于一些重要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位置,可以低密度地设置传感器。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由于一个空间区域内可能存在多个传感器,其中与第一传感器进行协同操作的第二传感器可能仅占空间区域内传感器的一部分,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预先选取设定好具体的第二传感器,以保证本申请实施例的正常进行,其中具体的选取方法此处不予限定,包括但不限于如由技术人员预先人工选取并设定好,或者根据一定的筛选方法进行传感器筛选后设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传感器对其负责的区域位置进行物理指标监测,当警报触发时第二传感器亦不会直接报警,而是会向第一传感器发送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以告知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警报已触发。其中,警报标识,用于告知接收方,发送方警报已触发,传感器标识是指传感器的唯一标识,用于告知接收方,发送方的身份。如某一传感器A向其他传感器发送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时,警报标识是用于告知其他传感器发送方警报已触发,传感器标识用于告知其他传感器,警报已触发的发送方是传感器A,以便于接收到标识的传感器可以有效统计具体被警报触发的传感器数量。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警报标识可以仅仅只是一个状态标识数据,例如当简单的1用以标识传感器警报触发时,1即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警报标识,也可以是一种具有特定格式内容的数据,例如一种特定格式的字符串,传感器标识,既可以是传感器的一些硬件唯一编号等唯一标识,也可以是由技术人员预先对各个传感器进行编号得到的唯一编号。
同时,由于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之间势必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在实际监测时即使物理指标真的出现异常,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之间也不一定会同时警报触发,而是极大可能存在一定的时差,若直接要求第一传感器在警报触发时统计同时触发的其他传感器数量,会导致统计的结果准确性较低,使得传感器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协同工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会设置一个第一时长,用于应对不同传感器的警报触发时差,从而保障了传感器之间可以有效地进行协同工作,保障本申请实施例报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中,第一时长的具体值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此处不予限定,优选地,可设置为1分钟。
S103,若计数结果大于预设数量,则判定环境中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并输出警报信息。
当计数结果达到要求,即“同时”警报触发的传感器数量较多时,说明当前环境中物理指标异常的可能性极大,此处本申请实施例会直接判定当前环境中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并输出对应的警报信息,以告知警报系统或工作人员等当前的监测情况。其中,输出的对象可以是安防系统、指定的报警装置或者指定的用户终端等,具体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预设数量的具体值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当预设数量越大,同一空间区域内最小传感器数量要求越高(即最少要设置的第二传感器数量越多),对应的成本越高,但由上述分析可知,预设数量越大,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整体同时发生故障概率的可能性越小,即警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高,反之,预设数量越小对应的成本越低,但相对整体同时发生故障概率也会相对增大,因此,可由技术人员综合实际成本需求和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需求进行设定,优选地可设置为1或者2。
考虑到每个传感器都有一定的故障概率,例如假设每个传感器的故障率均为0.1,此时若直接根据单个传感器触发情况进行报警,即存在10%的误报概率,为了提高传感器报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会在同一空间区域中布置协同工作的至少两个传感器,在进行检测时不是直接依赖于单个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是否异常的判定,即在单个传感器被触发时,本申请实施例不会直接认定当前待检测的物理指标存在异常,而是会开始监测一定时长内是否接收到其他传感器被触发警报的警报标识,若接收到再基于与警报标识一同发送的其他传感器的传感器标识,再实时统计一定时长内被触发警报的传感器数量,最后仅在被触发警报的传感器数量达到一定数值时,才会判定当前环境下待检测物理指标存在异常,由于仅会在多个同时警报触发时才会判定异常,此时即使每个传感器都存在一定的鼓励概率,此时整体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也会极大地被削弱,例如上述的假设每个传感器的故障率均为0.1,预设数量为n,n>1,此时整体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则为0.1^n,直接降低了故障概率的数量级,从而使得即使单个传感器出现异常或者故障也不会产生报警或产生误报警情况,同时通过多个传感器检测结果联动判定的方式,也保证了物理指标在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作出反应,保障了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基于传感器的准确可靠警报,保障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传感器在警报触发的同时,还会向第二传感器发送对应的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具有与第二传感器相同的标识发送功能,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只是在某一固定场景下的对传感器的区分命名,实际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组成的协同工作的系统之中,每个传感器的功能相同,既具有第一传感器的警报触发后接收标识、统计数量以及发出警报信息的功能,又具体第二传感器的在警报触发后向其他传感器发送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的功能,因此在不同场景之下,单个传感器既可能是第一传感器也可能是第二传感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具有与第二传感器相同的标识发送功能,使得协同工作的各个传感器可以实现无差别的协同工作,使得每个传感器都可能实现对环境中物理指标的准确可靠监测。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进行第一时长设定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考虑到实际情况中,当第一时长过短时,可能会导致传感器之间无法正常进行协同工作,而另一方面,当第一时长过长时,第一传感器接收到的可能是时差很久的第二传感器的数据,一方面数据的可信性较低,从而使得协同工作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报警延迟严重,而使得报警系统的功能受到极大影响,因此第一时长的大小对保障报警系统的正常、准确可靠运行而言,极为重要,为了得到可靠的第一时长值,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会综合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传感器种类、坐标以及灵敏度,评估传感器之间警报触发的大致时差,从而实现对第一时长的准确设置,包括:
S201,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传感器种类、在环境中的空间坐标以及对应的灵敏度,并基于传感器种类、空间坐标以及灵敏度获取第一时长。
由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检测的物理指标类型不同,例如一些光敏传感器,检测的物理指标是空间区域内光的情况,例如亮度等,而一些声敏传感器检测的则是空间区域声音的情况,对于不同的物理指标,其在空间中传播的速度、衰减率等属性都会存在一些差异,而这些属性差异都有可能导致不同空间位置的传感器之间警报触发时差不同,同时,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以及传感器对物理指标检测的灵敏度等,同样也会影响传感器之间警报触发的时差。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会预先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传感器种类、空间坐标(用以计算传感器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灵敏度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计算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之间的预估时差,再基于预估时差确定最终的第一时长。其中,具体的时差预估方法此处不予限定,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置,包括但不限于如:
技术人员预先对不同传感器种类、空间距离以及灵敏度场景下,进行两个传感器之间的时差测定,并得到对应的时差查询表。其中,考虑到传感器种类、空间距离和灵敏度组成的可能场景过多,可预先对每个因素进行大类/等级划分,从而得到较为有限的几个传感器大类、空间距离等级以及灵敏度等级,再进行时差测定记录,此时在查表时,也只需要根据大类/等级划分规则将实际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传感器种类、空间距离和灵敏度进行划分,再查时差查询表即可。
实际应用中,先利用获取及计算出的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传感器种类、空间距离以及灵敏度,查询第一传感器与每个第二传感器分别对应的时差。
将查询出的最大时差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时长。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进行预设数量设置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由上述说明可知,预设数量的大小极大地影响着报警系统对物理指标误报的概率,理论上预设数量越大,误报概率越小系统准确性和可靠性越佳,但实际应用中预设数量越大成本也会随之剧增,因此如何设置一个合理的预设数量,使得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系统准确性可靠性与成功之间取得较为合理的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三会基于传感器的灵敏度,来衡量并查找一个适宜的预设数量值,具体包括:
S301,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对应的灵敏度,并根据灵敏度查询预设数量,其中预设数量与灵敏度大小呈正相关。
由实际应用可知,灵敏度较高时传感器出错的概率相对较大,而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协作原理中,传感器出错概率较大时往往需要较多传感器协作来降低最终判定,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会预先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应用中不同灵敏度对应的传感器出错概率进行测试,并根据不同的出错概率来设置对应不同的传感器数量需求,从而得到最终的不同灵敏度对应的适宜预设数量表,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会根据灵敏度来查询不同灵敏度对应的适宜预设数量表,从而得到适宜的预设数量值,进而实现在保证系统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设置过多的传感器导致的成本增大,实现两者的平衡。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确定与第一传感器进行协同工作的第二传感器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考虑到实际应用中,报警系统在异常报警的同时,往往需要获取到准确的异常位置,而若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之间相距过远的话,即使进行报警,也无法确定出具体的异常位置,因此,为了实现对异常位置的准确定位,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四,包括:
S401,获取第一传感器在环境中的空间坐标,以及环境中传感器的坐标分布数据。
其中,坐标分布数据中包含环境内各个传感器对应的具体空间坐标。
S402,基于空间坐标以及坐标分布数据,筛选出与第一传感器空间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传感器,并将筛选出的传感器识别为第二传感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会基于第一传感器的空间坐标和传感器的坐标分布来确定出环境中各个传感器与第一传感器之间的空间距离,再对空间距离进行筛选,并仅将其中较近的传感器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所需的第二传感器,从而使得最终协同工作的传感器均是较为相近的传感器,在检测出物理指标异常时,可以快速定位出异常的准确位置。其中,预设距离范围的具体大小可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定。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进行警报信息输出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查询计数结果对应的警报等级,并输出警报等级的警报信息,其中,警报等级与计数结果呈正相关。
理论上计数结果越大说明警报触发的传感器数量越多,对应的物理指标异常程度越高,例如当发生火灾时,火势越大警报触发的烟雾传感器数量势必越多,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会基于计数结果判断物理指标的异常程度,并根据不同的异常程度设置不同等级的警报信息,例如假设警报信息为声音,则此时可以设置不同等级的警报音量,计数结果越多则警报声音越大,以及时告知用户环境中物理指标异常的程度情况。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五,考虑到现有技术中,报警系统在监测到物理指标异常后,仅会输出检测到异常的传感器位置,对于用户而言,难以及时获知实际的环境物理指标情况,难以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使得异常的情况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缓解,为了便于用户及时对异常物理指标进行处理方案制定,例如针对火灾进行灭火救援方案制定,如图5所示,在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一至四完成对警报信息的输出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五会进一步地绘制缓解中物理指标对应的检测值浓度地图,以告知用户实际的物理指标分布情况,帮助其及时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包括:
S501,获取第一传感器对物理指标的检测值,以及所有第二传感器对物理指标的检测值。
S502,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在环境中的空间坐标,并基于空间坐标以及对应传感器的检测值,绘制物理指标在环境中对应的浓度地图。
S503,基于浓度地图,定位物理指标对应的异常区域。
其中,可以使用参考等高线地图的绘制方法,绘制在地图中绘制浓度地图,即将地图中各个检测值相同的位置点进行连线,得到各个检测值对应的“等浓度线”,进而完成对浓度地图的绘制,根据浓度地图用户可以很清晰地确定出环境中各个位置处的物理指标检测值。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还会基于得到的“等浓度线”,定位出环境中物理指标出现异常的区域,相对直接将传感器位置来作为物理指标异常位置而言,本申请实施例对异常区域的定位更为准确可靠。
应当说明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二至五均是对本申请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化、细化或扩展的方案,在相互不存在逻辑冲突的情况下,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二至五可以以任意数量或形式的组合结合至本申请实施例一之中,以应对不同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报警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应用于网络设备,详述如下:
S601,当第一传感器警报触发时,开始计时。
S602,在开始计时后的第一时长内,若接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对接收到的传感器标识进行计数,其中,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由第二传感器在警报触发后发出。
S603,若计数结果大于预设数量,则判定环境中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并输出警报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六的原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相同,因此对于原理部分此处不予赘述,可参考上述对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相关说明,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实施例六中,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仅仅只是用于检测物理指标,并在警报触发时向网络设备发送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因此,协同工作的所有传感器,均无需接收其他传感器发送的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而对应的,对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的接收以及统计工作,转移到了网络设备之中,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六中,所有原本申请实施例一内第一传感器需要进行的数据接收、统计、处理工作的执行主体,均转换成了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六中,为了提高传感器报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首先会在同一空间区域中布置相互协作的至少两个传感器以及一个网络设备,在进行检测时不是直接依赖于单个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是否异常的判定,即在单个传感器被触发时,本申请实施例不会直接认定当前待检测的物理指标存在异常,而是由网络设备开始监测一定时长内是否接收到其他传感器被触发警报的警报标识,若接收到再基于与警报标识一同发送的其他传感器的传感器标识,再实时统计一定时长内被触发警报的传感器数量,最后仅在被触发警报的传感器数量达到一定数值时,才会判定当前环境下待检测物理指标存在异常,由于仅会在多个同时警报触发时才会判定异常,此时即使每个传感器都存在一定的鼓励概率,此时整体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也会极大地被削弱,例如假设每个传感器的故障率均为0.1,预设数量为n,n>1,此时整体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则为0.1^n,直接降低了故障概率的数量级,从而使得即使单个传感器出现异常或者故障也不会产生报警或产生误报警情况,同时通过多个传感器检测结果联动判定的方式,也保证了物理指标在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作出反应,保障了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基于传感器的准确可靠警报,保障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当说明地,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六的进一步优化、细化或扩展的方案,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二至五以及其他相关实施例,同样可以结合至本申请实施例六中进行应用,此时只要将各个实施例的执行主体由第一传感器更变为网络设备即可,具体各个优化、细化或扩展的方案原理说明,可参考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二至五以及其他相关实施例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报警系统的系统交互图,详述如下:
报警系统包括: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
S701,第一传感器用于在警报触发时开始计时。
S702,第二传感器用于在警报触发时,向第一传感器发送警报标识以及对应的传感器标识。
S703,第一传感器还用于在开始计时后的第一时长内,若接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对接收到的传感器标识进行计数。
S704,第一传感器还用于若计数结果大于预设数量,则判定环境中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并输出对应的警报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七的原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相同,即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报警方法具体应用在了报警系统之中,具体可参考本申请实施例一以及其他相关实施例的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同时应当说明地,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七的进一步优化、细化或扩展的方案,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二至五以及其他相关实施例,同样可以结合至本申请实施例七中进行应用,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仅仅只是用于区分协同工作的多个传感器中不同的各个传感器,因此,在将本申请实施例二至五以及其他相关实施例结合至本申请实施例七中时,其对应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协同操作的所有传感器中的任意一个,即既可以是第一传感器也可以是第二传感器。其中具体各个优化、细化或扩展的方案原理说明,可参考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二至五以及其他相关实施例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七中,为了提高传感器报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首先会在同一空间区域中布置相互协作的至少两个传感器,在进行检测时不是直接依赖于单个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是否异常的判定,即在单个传感器被触发时,本申请实施例不会直接认定当前待检测的物理指标存在异常,而是会开始监测一定时长内是否接收到其他传感器被触发警报的警报标识,若接收到再基于与警报标识一同发送的其他传感器的传感器标识,再实时统计一定时长内被触发警报的传感器数量,最后仅在被触发警报的传感器数量达到一定数值时,才会判定当前环境下待检测物理指标存在异常,由于仅会在多个同时警报触发时才会判定异常,此时即使每个传感器都存在一定的鼓励概率,此时整体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也会极大地被削弱,例如上述的假设每个传感器的故障率均为0.1,预设数量为n,n>1,此时整体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则为0.1^n,直接降低了故障概率的数量级,从而使得即使单个传感器出现异常或者故障也不会产生报警或产生误报警情况,同时通过多个传感器检测结果联动判定的方式,也保证了物理指标在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作出反应,保障了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基于传感器的准确可靠警报,保障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报警系统的系统交互图,详述如下:
包括:网络设备和至少两个传感器。
传感器用于在警报触发时,向网络设备发送警报标识以及传感器标识。
网络设备用于在接收到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时,开始计时。
网络设备还用于在开始计时后的第一时长内,对接收到的与警报标识一同发送的传感器标识进行计数。
网络设备还用于若计数结果大于预设数量,判定环境中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并输出对应的警报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八的原理与本申请实施例六相同,即将本申请实施例六中的报警方法具体应用在了报警系统之中,具体可参考本申请实施例六以及其他相关实施例的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同时应当说明地,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八的进一步优化、细化或扩展的方案,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二至五以及其他相关实施例,同样可以结合至本申请实施例八中进行应用,此时只要将各个实施例的执行主体由第一传感器更变为网络设备即可,具体各个优化、细化或扩展的方案原理说明,可参考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二至五以及其他相关实施例说明,此处不予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八中,为了提高传感器报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首先会在同一空间区域中布置相互协作的至少两个传感器以及一个网络设备,在进行检测时不是直接依赖于单个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进行是否异常的判定,即在单个传感器被触发时,本申请实施例不会直接认定当前待检测的物理指标存在异常,而是由网络设备开始监测一定时长内是否接收到其他传感器被触发警报的警报标识,若接收到再基于与警报标识一同发送的其他传感器的传感器标识,再实时统计一定时长内被触发警报的传感器数量,最后仅在被触发警报的传感器数量达到一定数值时,才会判定当前环境下待检测物理指标存在异常,由于仅会在多个同时警报触发时才会判定异常,此时即使每个传感器都存在一定的鼓励概率,此时整体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也会极大地被削弱,例如假设每个传感器的故障率均为0.1,预设数量为n,n>1,此时整体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则为0.1^n,直接降低了故障概率的数量级,从而使得即使单个传感器出现异常或者故障也不会产生报警或产生误报警情况,同时通过多个传感器检测结果联动判定的方式,也保证了物理指标在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作出反应,保障了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基于传感器的准确可靠警报,保障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为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一至五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七中,各个协同工作的传感器之间数据传输的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局域广播、有线定向传输或无线定向传输等。
作为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六以及本申请实施例八中,传感器与网络设备之间传输的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有线定向传输和无线定向传输等。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方法,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图9示例的报警装置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报警方法的执行主体。
参照图9,该报警装置包括:
计时模块91,用于当警报触发时,开始计时。
计数模块92,用于在开始计时后的第一时长内,若接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对接收到的传感器标识进行计数,其中,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由所述第二传感器在警报触发后发出。
警报模块93,用于若计数结果大于预设数量,则判定环境中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并输出警报信息。
进一步地,该报警装置,还包括:
时长设置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传感器种类、在环境中的空间坐标以及对应的灵敏度,并基于所述传感器种类、所述空间坐标以及所述灵敏度获取所述第一时长。
进一步地,该报警装置,还包括:
数量设置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对应的灵敏度,并根据所述灵敏度查询所述预设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数量与所述灵敏度大小呈正相关。
进一步地,该报警装置,还包括:
坐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在环境中的空间坐标,以及环境中传感器的坐标分布数据。
传感器选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空间坐标以及所述坐标分布数据,筛选出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空间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传感器,并将筛选出的传感器识别为所述第二传感器。
进一步地,警报模块93,包括:
查询计数结果对应的警报等级,并输出所述警报等级的警报信息,其中,警报等级与计数结果呈正相关。
进一步地,该报警装置,还包括:
检测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对所述物理指标的检测值,以及所有所述第二传感器对所述物理指标的检测值。
地图绘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在环境中的空间坐标,并基于所述空间坐标以及对应传感器的检测值,绘制所述物理指标在环境中对应的浓度地图。
异常定位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浓度地图,定位所述物理指标对应的异常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警装置中各模块实现各自功能的过程,具体可参考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实施例的传感器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0(图10中仅示出一个)、存储器1001以及传感器1003,所述存储器1001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00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002。所述处理器100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002时实现上述各个报警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103。或者,所述处理器100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00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6所示模块91至93的功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仅仅是传感器设备1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传感器设备1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传感器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发送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100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00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传感器设备1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传感器设备1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001可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100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发送或者将要发送的数据。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对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传感器,所述报警方法,包括:
当警报触发时,开始计时;
在开始计时后的第一时长内,若接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对接收到的传感器标识进行计数,其中,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由所述第二传感器在警报触发后发出;
若计数结果大于预设数量,则判定环境中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并输出警报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始计时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传感器种类、在环境中的空间坐标以及对应的灵敏度,并基于所述传感器种类、所述空间坐标以及所述灵敏度获取所述第一时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始计时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对应的灵敏度,并根据所述灵敏度查询所述预设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数量与所述灵敏度大小呈正相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始计时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在环境中的空间坐标,以及环境中传感器的坐标分布数据;
基于所述空间坐标以及所述坐标分布数据,筛选出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空间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传感器,并将筛选出的传感器识别为所述第二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对应的警报信息,包括:
查询计数结果对应的警报等级,并输出所述警报等级的警报信息,其中,警报等级与计数结果呈正相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对应的警报信息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对所述物理指标的检测值,以及所有所述第二传感器对所述物理指标的检测值;
获取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在环境中的空间坐标,并基于所述空间坐标以及对应传感器的检测值,绘制所述物理指标在环境中对应的浓度地图;
基于所述浓度地图,定位所述物理指标对应的异常区域。
7.一种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报警方法,包括:
当第一传感器警报触发时,开始计时;
在开始计时后的第一时长内,若接收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对接收到的传感器标识进行计数,其中,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由所述第二传感器在警报触发后发出;
若计数结果大于预设数量,则判定环境中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并输出警报信息。
8.一种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在警报触发时开始计时;
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在警报触发时,向所述第一传感器发送警报标识以及对应的传感器标识;
所述第一传感器还用于在开始计时后的第一时长内,若接收到所述第二传感器发送的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对接收到的传感器标识进行计数;
所述第一传感器还用于若计数结果大于预设数量,则判定环境中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并输出对应的警报信息。
9.一种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设备和至少两个传感器;
所述传感器用于在警报触发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警报标识以及传感器标识;
所述网络设备用于在接收到警报标识和传感器标识时,开始计时;
所述网络设备还用于在开始计时后的第一时长内,对接收到的与警报标识一同发送的传感器标识进行计数;
所述网络设备还用于若计数结果大于预设数量,判定环境中存在异常的物理指标,并输出对应的警报信息。
10.一种传感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第一传感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09362.8A CN112447028A (zh) | 2019-08-29 | 2019-08-29 | 一种报警方法、系统及传感器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09362.8A CN112447028A (zh) | 2019-08-29 | 2019-08-29 | 一种报警方法、系统及传感器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47028A true CN112447028A (zh) | 2021-03-05 |
Family
ID=74741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09362.8A Pending CN112447028A (zh) | 2019-08-29 | 2019-08-29 | 一种报警方法、系统及传感器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4702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10349A (zh) * | 2021-04-27 | 2021-07-13 | 湖南省水利投地方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显控装置 |
CN113256926A (zh) * | 2021-05-11 | 2021-08-13 | 仲永东 | 基于施工安全保护的主动式围栏系统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41006A (en) * | 1976-07-14 | 1979-02-20 | Braxton Kenneth J | Security system for centralized monitoring and selective reporting of remote alarm conditions |
US4525700A (en) * | 1982-10-27 | 1985-06-25 | Nittan Company, Ltd. | Fire alarm system |
US4996518A (en) * | 1989-01-31 | 1991-02-26 | Nohmi Bosai Co., Ltd. | Fire alarm system |
JPH04174335A (en) * | 1990-11-06 | 1992-06-22 | Osaka Ga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specting location of gas leakage |
JPH09102084A (ja) * | 1995-06-07 | 1997-04-15 | Pittway Corp | 異なる形式の火災センサを用いて火災状態を決定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US20080262757A1 (en) * | 2007-04-20 | 2008-10-23 | Hitachi, Ltd. | Leakage detection system |
US20120326858A1 (en) * | 2006-10-17 | 2012-12-27 | At&T Mobility Ii Llc | Distribution of enterprise related alerts via the emergency alert system |
JP2013254293A (ja) * | 2012-06-06 | 2013-12-19 | Hochiki Corp | 警報システム |
CN204884082U (zh) * | 2015-07-23 | 2015-12-16 | 江南大学 | 具有信息融合和远程短信功能的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
CN205541301U (zh) * | 2015-12-29 | 2016-08-31 | 蚌埠市龙泰消防药剂有限公司 | 基于gsm地质变动定时定位远程短信报警系统 |
CN108510694A (zh) * | 2018-04-02 | 2018-09-07 | 黄鑫 | 一种火灾报警方法及其系统 |
CN108701394A (zh) * | 2016-02-19 | 2018-10-23 | 鞍点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模块化的多传感器式火灾和/或火花报警器 |
CN109801466A (zh) * | 2019-01-04 | 2019-05-24 | 深圳市寰球睿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北斗定位设备的火灾预警系统 |
-
2019
- 2019-08-29 CN CN201910809362.8A patent/CN11244702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41006A (en) * | 1976-07-14 | 1979-02-20 | Braxton Kenneth J | Security system for centralized monitoring and selective reporting of remote alarm conditions |
US4525700A (en) * | 1982-10-27 | 1985-06-25 | Nittan Company, Ltd. | Fire alarm system |
US4996518A (en) * | 1989-01-31 | 1991-02-26 | Nohmi Bosai Co., Ltd. | Fire alarm system |
JPH04174335A (en) * | 1990-11-06 | 1992-06-22 | Osaka Gas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specting location of gas leakage |
JPH09102084A (ja) * | 1995-06-07 | 1997-04-15 | Pittway Corp | 異なる形式の火災センサを用いて火災状態を決定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US20120326858A1 (en) * | 2006-10-17 | 2012-12-27 | At&T Mobility Ii Llc | Distribution of enterprise related alerts via the emergency alert system |
US20080262757A1 (en) * | 2007-04-20 | 2008-10-23 | Hitachi, Ltd. | Leakage detection system |
JP2013254293A (ja) * | 2012-06-06 | 2013-12-19 | Hochiki Corp | 警報システム |
CN204884082U (zh) * | 2015-07-23 | 2015-12-16 | 江南大学 | 具有信息融合和远程短信功能的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
CN205541301U (zh) * | 2015-12-29 | 2016-08-31 | 蚌埠市龙泰消防药剂有限公司 | 基于gsm地质变动定时定位远程短信报警系统 |
CN108701394A (zh) * | 2016-02-19 | 2018-10-23 | 鞍点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模块化的多传感器式火灾和/或火花报警器 |
CN108510694A (zh) * | 2018-04-02 | 2018-09-07 | 黄鑫 | 一种火灾报警方法及其系统 |
CN109801466A (zh) * | 2019-01-04 | 2019-05-24 | 深圳市寰球睿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北斗定位设备的火灾预警系统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10349A (zh) * | 2021-04-27 | 2021-07-13 | 湖南省水利投地方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显控装置 |
CN113110349B (zh) * | 2021-04-27 | 2022-03-25 | 湖南省水利投地方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显控装置 |
CN113256926A (zh) * | 2021-05-11 | 2021-08-13 | 仲永东 | 基于施工安全保护的主动式围栏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02109B2 (en) | Misuse detection method, misuse detectio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nd misuse detection system | |
US20120163191A1 (en) | Network state monitoring system | |
US20090042585A1 (en) | Terminal positioning method, terminal positioning system, positioning server, and program | |
CN112447028A (zh) | 一种报警方法、系统及传感器设备 | |
WO2019033999A1 (zh) | 基于空调器的火灾报警方法与系统 | |
US4581604A (en) | Atmospheric abnormality detection alarm system | |
EP2818441A1 (en) | An earthquake sensor device of an elevator system | |
KR20130041687A (ko) | 지진 경보 모뎀, 지진 경보 시스템 및 그를 이용한 지진 경보 방법 | |
KR20050102515A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냄새 식별 장치 | |
CN108510702B (zh) | 火灾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3472814B (zh) | 用于监测车辆故障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9102686B (zh) | 用于在火警系统中在警报敏感度阈值改变期间防止假警报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0619737B (zh) | 一种联防报警方法及装置 | |
CN110021137A (zh) | 一种烟雾报警方法、装置、烟雾报警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H09288779A (ja) | 火災警報システム | |
US20220103583A1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server,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 |
KR102295589B1 (ko) | 화재 감지 시스템 | |
CN110095568A (zh) | 用于检测大气环境传感器出现故障的装置及方法 | |
CN215180009U (zh) | 一种具有温湿度修正功能的燃气监测装置 | |
JP2011030094A (ja) | 移動体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障害処理方法 | |
US20210288899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network reliability | |
EP3839863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presence of a point-of-sale display in a shop, at the sight of consumers | |
KR101878991B1 (ko) | 센싱 정보 수집분석 방법과 시스템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US2008010956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Double Address Detection | |
AU2012203421B2 (en) | Alarm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