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7795A - 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7795A
CN112397795A CN201910748406.0A CN201910748406A CN112397795A CN 112397795 A CN112397795 A CN 112397795A CN 201910748406 A CN201910748406 A CN 201910748406A CN 112397795 A CN112397795 A CN 112397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urrent limiting
management system
battery management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84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7795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Tuobang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Tuobang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Tuobang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Tuobang Intelligen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484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77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7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7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7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7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上位机和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其中无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不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主动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主动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被动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上位机连接并发送限流模式选择指令至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与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工作模式工作。本发明的电池管理系统具有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通过上位机进行选择切换,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用于对电池或充电器进行管理,基于不同的管理需求,有不同种类的电池管理系统,例如不进行限流的电池管理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被动限流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主动限流的电池管理系统等。但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仅具有一种限流工作模式,该模式在出厂时已完成设定且不可更改,给用户使用带来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包括上位机和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其中所述无限流模式是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不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所述主动限流模式是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主动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所述被动限流模式是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
所述上位机连接并发送限流模式选择指令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与所述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工作模式工作。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用于调整被动限流模式的参数设置单元;
所述上位机发送限流参数修改值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参数设置单元将所述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工作参数修改为所述限流参数修改值。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中,所述上位机包括用于输入所述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和所述限流参数修改值的输入设备;
所述上位机包括用于存储三种所述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的第一存储器;或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用于存储三种所述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的第二存储器。
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包括上位机和电池管理系统的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中,所述方法包括:
S1、所述上位机发送限流模式选择指令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
S2、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与所述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模式工作,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其中所述无限流模式是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不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所述主动限流模式是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主动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所述被动限流模式是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
进一步,在本发明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中,若三种所述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存储在所述上位机,则所述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包括选定的工作模式以及选定的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
若三种所述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存储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则所述步骤S2包括: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读取本地存储的与所述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并将所述限流工作参数设置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当前工作参数。
进一步,在本发明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中,所述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过程为:
S21、判断采集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触发阈值,其中所述采集参数包括采集电流、采集电压、采集温度中的一种或几种,每种采集参数设置有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所述预设触发阈值为恒定值或数值序列或规律变化值;
S22、若选定的采集参数中一种或多种达到各自所对应的所述预设触发阈值,则进行限流。
进一步,在本发明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中,在进行限流后还包括:
S23、监测进行限流的限流时间是否达到预设限流时间;
S24、若是,则解除限流。
进一步,在本发明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中,在解除限流后还包括:
S25、再次进行限流后统计连续限流次数是否达到预设限流次数,所述连续限流次数是指解除限流后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又进行限流;
S26、若是,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保持限流直至充电完成,充电完成后所述连续限流次数清零。
进一步,在本发明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中,若所述步骤S2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被动限流模式工作,则在所述步骤S2之后还包括:
S3、所述上位机发送限流参数修改值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将所述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工作参数修改为所述限流参数修改值。
进一步,在本发明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中,若所述步骤S2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主动限流模式,所述主动限流模式的限流过程为:
检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充电器的连接状态;
若检测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有充电器接入,则开启主动限流;
若检测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充电器移除,则关闭主动限流。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电池管理系统具有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通过上位机进行选择切换,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一实施例提供的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过程流程图;
图6是一实施例提供的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过程流程图;
图7是一实施例提供的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过程流程图;
图8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包括上位机和电池管理系统,上位机连接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其中无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不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主动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主动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被动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
可以理解,电池管理系统中包括能够实现三种限流模式的硬件电路,在选定一种限流模式后根据限流工作参数配置硬件电路,三种限流模式的硬件电路可参考现有技术,与现有技术中限流参数固化不可更改不同,本实施例的限流工作参数可进行设置、修改、重写等。
作为选择,三种限流工作模式的限流工作参数可存储在上位机,上位机包括用于存储三种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的第一存储器;在选定一种限流工作模式后,对应读取该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不需要用户再逐一输入限流工作参数,操作方便。
作为选择,三种限流工作模式的限流工作参数可存储在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用于存储三种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的第二存储器;在选定一种限流工作模式后,对应读取该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不需要用户再逐一输入限流工作参数,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的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的限流模式切换过程为:在需要进行限流模式选择或切换时,上位机发送限流模式选择指令至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与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工作模式工作。
作为选择,若三种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存储在上位机,则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包括选定的工作模式以及选定的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即上位机发送选定的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至电池管理系统,将限流工作参数设置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当前工作参数。
作为选择,若三种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存储在电池管理系统,则电池管理系统在接收到上位机发送的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后,读取本地存储的与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并将限流工作参数设置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当前工作参数。
本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具有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通过上位机进行选择切换,操作方便,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实施例
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包括上位机和电池管理系统,上位机连接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用于调整被动限流模式的参数设置单元,上位机发送限流参数修改值至电池管理系统,参数设置单元将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工作参数修改为限流参数修改值。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其中无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不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主动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主动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被动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
可以理解,电池管理系统中包括能够实现三种限流模式的硬件电路,在选定一种限流模式后根据限流工作参数配置硬件电路,三种限流模式的硬件电路可参考现有技术,与现有技术中限流参数固化不可更改不同,本实施例的限流工作参数可进行设置、修改、重写等。
作为选择,三种限流工作模式的限流工作参数可存储在上位机,上位机包括用于存储三种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的第一存储器;在选定一种限流工作模式后,对应读取该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不需要用户再逐一输入限流工作参数,操作方便。
作为选择,三种限流工作模式的限流工作参数可存储在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用于存储三种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的第二存储器;在选定一种限流工作模式后,对应读取该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不需要用户再逐一输入限流工作参数,操作方便。
本实施例的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的限流模式切换过程为:在需要进行限流模式选择或切换时,上位机发送限流模式选择指令至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与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工作模式工作。上位机和电池管理系统存储的三种限流工作模式的参数为预设参数,用户只需选择一种限流工作模式即可,电池管理系统即可根据预设参数进入对应限流工作模式。进一步,在需要对限流工作模式的工作参数进行修改时,上位机发送限流参数修改值至电池管理系统,参数设置单元将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工作参数修改为限流参数修改值。
作为选择,若三种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存储在上位机,则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包括选定的工作模式以及选定的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即上位机发送选定的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至电池管理系统,将限流工作参数设置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当前工作参数。
作为选择,若三种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存储在电池管理系统,则电池管理系统在接收到上位机发送的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后,读取本地存储的与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并将限流工作参数设置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当前工作参数。
本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具有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通过上位机进行选择切换,操作方便,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并且可单独修改和设置限流工作模式的限流工作参数,使用户具有更多选择,增强电池管理系统的适应性。
实施例
参考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中上位机包括用于输入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和限流参数修改值的输入设备,用户可通过输入设备输入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和限流参数修改值。输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键盘、鼠标、触摸屏、工业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配置。
本实施例增加人机交互设备,用户可通过输入设备输入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和限流参数修改值,使电池管理系统的管理更加方便。
实施例
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包括上位机和电池管理系统的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中,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上位机发送限流模式选择指令至电池管理系统。若三种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存储在上位机,则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包括选定的工作模式以及选定的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若三种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存储在电池管理系统,则上位机发送限流模式选择指令至电池管理系统后,电池管理系统读取本地存储的与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并将限流工作参数设置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当前工作参数。
S2、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与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模式工作,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其中无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不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主动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主动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被动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的电池管理可对三种限流工作模式进行选择: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通过上位机进行选择切换,操作方便,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实施例
参考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中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过程为:
S21、判断采集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触发阈值,其中采集参数包括采集电流、采集电压、采集温度中的一种或几种,每种采集参数设置有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预设触发阈值为恒定值或数值序列或规律变化值。例如采集参数为采集电流,则判断采集电流是否达到预设触发电流;采集参数为采集电压,则判断采集电压是否达到预设触发电压;采集参数为采集温度,则判断采集温度是否达到预设触发温度。又例如采集参数为采集电流和采集温度,则判断采集电流是否达到预设触发电流,同时判断采集温度是否达到预设触发温度。采集电流、采集电压、采集温度可通过检测仪或传感器实现,根据具体需求采集对应位置的电流、电压、温度即可,具体采集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
作为选择,每种采集参数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可采用恒定值,即预设触发阈值为一个固定值,例如采集电流对应的预设触发电流为10A。
作为选择,每种采集参数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为数值序列,数值序列为需提前进行设置,每个数值序列包括多个阈值,例如采集电流对应的预设触发电流的数值序列为1A、2A、1A、3A,则在判断采集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触发阈值过程中,完成一次判断后,下次判断时使用数值序列中的下一个预设触发阈值。数值序列可循环使用。
作为选择,每种采集参数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为规律变化值,例如预设触发电流为10A、9A、···、2A、1A,即预设触发电流递减减小。
S22、若选定的采集参数中一种或多种达到各自所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则进行限流。例如若采集电流达到预设触发电流,则进行限流;若采集电压达到预设触发电压,则进行限流;采集温度达到预设触发温度,则进行限流。又例如,若采集电流达到预设触发电流,同时采集温度达到预设触发温度,则进行限流。
本实施例中可选择一个或多个参数作为监测参数,实现电池管理系统的多样化被动限流,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实施例
参考图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中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过程为:
S21、判断采集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触发阈值,其中采集参数包括采集电流、采集电压、采集温度中的一种或几种,每种采集参数设置有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预设触发阈值为恒定值或数值序列或规律变化值。例如采集参数为采集电流,则判断采集电流是否达到预设触发电流;采集参数为采集电压,则判断采集电压是否达到预设触发电压;采集参数为采集温度,则判断采集温度是否达到预设触发温度。又例如采集参数为采集电流和采集温度,则判断采集电流是否达到预设触发电流,同时判断采集温度是否达到预设触发温度。采集电流、采集电压、采集温度可通过检测仪或传感器实现,根据具体需求采集对应位置的电流、电压、温度即可,具体采集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
作为选择,每种采集参数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可采用恒定值,即预设触发阈值为一个固定值,例如采集电流对应的预设触发电流为10A。
作为选择,每种采集参数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为数值序列,数值序列为需提前进行设置,每个数值序列包括多个阈值,例如采集电流对应的预设触发电流的数值序列为1A、2A、1A、3A,则在判断采集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触发阈值过程中,完成一次判断后,下次判断时使用数值序列中的下一个预设触发阈值。数值序列可循环使用。
作为选择,每种采集参数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为规律变化值,例如预设触发电流为10A、9A、···、2A、1A,即预设触发电流递减减小。
S22、若选定的采集参数中一种或多种达到各自所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则进行限流。例如若采集电流达到预设触发电流,则进行限流;若采集电压达到预设触发电压,则进行限流;采集温度达到预设触发温度,则进行限流。又例如,若采集电流达到预设触发电流,同时采集温度达到预设触发温度,则进行限流。
S23、监测进行限流的限流时间是否达到预设限流时间。在设备工作过程中,短时间出现采集参数达到预设触发阈值,进行限流后设备可能恢复正常工作状态,为保持设备能高功率工作,因此开始限流后应记录限流时间,并监测进行限流的限流时间是否达到预设限流时间,其中预设限流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20秒、1分钟、5分钟等。例如当采集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后进行限流,限流后采集温度必然降低,则此时可以尝试解除限流,使设备工作在较高功率。
S24、若进行限流的限流时间达到预设限流时间,则解除限流。
本实施例进一步监测被动限流模式下的限流时间,尝试使设备尽早恢复到高功率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
参考图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中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过程为:
S21、判断采集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触发阈值,其中采集参数包括采集电流、采集电压、采集温度中的一种或几种,每种采集参数设置有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预设触发阈值为恒定值或数值序列或规律变化值。例如采集参数为采集电流,则判断采集电流是否达到预设触发电流;采集参数为采集电压,则判断采集电压是否达到预设触发电压;采集参数为采集温度,则判断采集温度是否达到预设触发温度。又例如采集参数为采集电流和采集温度,则判断采集电流是否达到预设触发电流,同时判断采集温度是否达到预设触发温度。采集电流、采集电压、采集温度可通过检测仪或传感器实现,根据具体需求采集对应位置的电流、电压、温度即可,具体采集过程可参考现有技术。
作为选择,每种采集参数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可采用恒定值,即预设触发阈值为一个固定值,例如采集电流对应的预设触发电流为10A。
作为选择,每种采集参数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为数值序列,数值序列为需提前进行设置,每个数值序列包括多个阈值,例如采集电流对应的预设触发电流的数值序列为1A、2A、1A、3A,则在判断采集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触发阈值过程中,完成一次判断后,下次判断时使用数值序列中的下一个预设触发阈值。数值序列可循环使用。
作为选择,每种采集参数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为规律变化值,例如预设触发电流为10A、9A、···、2A、1A,即预设触发电流递减减小。
S22、若选定的采集参数中一种或多种达到各自所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则进行限流。例如若采集电流达到预设触发电流,则进行限流;若采集电压达到预设触发电压,则进行限流;采集温度达到预设触发温度,则进行限流。又例如,若采集电流达到预设触发电流,同时采集温度达到预设触发温度,则进行限流。
S23、监测进行限流的限流时间是否达到预设限流时间。在设备工作过程中,短时间出现采集参数达到预设触发阈值,进行限流后设备可能恢复正常工作状态,为保持设备能高功率工作,因此开始限流后应记录限流时间,并监测进行限流的限流时间是否达到预设限流时间,其中预设限流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20秒、1分钟、5分钟等。例如当采集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后进行限流,限流后采集温度必然降低,则此时可以尝试解除限流,使设备工作在较高功率。
S24、若进行限流的限流时间达到预设限流时间,则解除限流。
S25、再次进行限流后统计连续限流次数是否达到预设限流次数。如设备出现异常,解除限流后很快会再次达到预设触发阈值,需再次进行限流;因此需要统计连续限流次数,连续限流次数是指解除限流后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又进行限流;若解除限流后超出预设时间间隔采集参数还未达到预设触发阈值,则之前统计的连续限流次数清零,下次进行限流后重新开始统计连续限流次数。例如预设时间间隔为30秒,如果解除限流后30内采集参数再次达到预设触发阈值进行限流,则连续限流次数增加1;若解除限流后超过30秒未再达到预设触发阈值,则连续限流次数清零。
S26、若连续限流次数达到预设限流次数,则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保持限流直至充电完成,充电完成后连续限流次数清零。
本实施例对限流模式下的连续限流次数进行统计,如果出现连续反复限流和解除限流,则为保持设备稳定,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保持限流直至充电完成。
实施例
参考图8,本实施例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包括上位机和电池管理系统的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中,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上位机发送限流模式选择指令至电池管理系统。若三种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存储在上位机,则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包括选定的工作模式以及选定的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若三种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存储在电池管理系统,则上位机发送限流模式选择指令至电池管理系统后,电池管理系统读取本地存储的与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并将限流工作参数设置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当前工作参数。
S2、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与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模式工作,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其中无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不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主动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主动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被动限流模式是指电池管理系统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
S3、上位机发送限流参数修改值至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将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工作参数修改为限流参数修改值。在需要对限流工作模式的工作参数进行修改时,上位机发送限流参数修改值至电池管理系统,参数设置单元将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工作参数修改为限流参数修改值
本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具有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通过上位机进行选择切换,操作方便,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并且可单独修改和设置限流工作模式的限流工作参数,使用户具有更多选择,增强电池管理系统的适应性。
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中,若步骤S2中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主动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的限流过程为:
检测电池管理系统与充电器的连接状态;
若检测到电池管理系统有充电器接入,则开启主动限流;
若检测到电池管理系统的充电器移除,则关闭主动限流。
本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具有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通过上位机进行选择切换,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包括上位机和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其中所述无限流模式是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不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所述主动限流模式是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主动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所述被动限流模式是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
所述上位机连接并发送限流模式选择指令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与所述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工作模式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用于调整被动限流模式的参数设置单元;
所述上位机发送限流参数修改值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所述参数设置单元将所述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工作参数修改为所述限流参数修改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包括用于输入所述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和所述限流参数修改值的输入设备;
所述上位机包括用于存储三种所述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的第一存储器;或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用于存储三种所述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的第二存储器。
4.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应用于包括上位机和电池管理系统的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所述上位机发送限流模式选择指令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
S2、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与所述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模式工作,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三种限流工作模式:无限流模式、主动限流模式、被动限流模式,其中所述无限流模式是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不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所述主动限流模式是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主动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所述被动限流模式是指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对工作电流进行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三种所述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存储在所述上位机,则所述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包括选定的工作模式以及选定的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
若三种所述限流工作模式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存储在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则所述步骤S2包括: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读取本地存储的与所述限流模式选择指令对应的限流工作参数,并将所述限流工作参数设置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当前工作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过程为:
S21、判断采集参数是否达到预设触发阈值,其中所述采集参数包括采集电流、采集电压、采集温度中的一种或几种,每种采集参数设置有对应的预设触发阈值,所述预设触发阈值为恒定值或数值序列或规律变化值;
S22、若选定的采集参数中一种或多种达到各自所对应的所述预设触发阈值,则进行限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限流后还包括:
S23、监测进行限流的限流时间是否达到预设限流时间;
S24、若是,则解除限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解除限流后还包括:
S25、再次进行限流后统计连续限流次数是否达到预设限流次数,所述连续限流次数是指解除限流后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又进行限流;
S26、若是,则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系统保持限流直至充电完成,充电完成后所述连续限流次数清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步骤S2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被动限流模式工作,则在所述步骤S2之后还包括:
S3、所述上位机发送限流参数修改值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将所述被动限流模式的限流工作参数修改为所述限流参数修改值。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BMS限流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步骤S2中所述电池管理系统进入主动限流模式,所述主动限流模式的限流过程为:
检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充电器的连接状态;
若检测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有充电器接入,则开启主动限流;
若检测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充电器移除,则关闭主动限流。
CN201910748406.0A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2397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8406.0A CN112397795B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8406.0A CN112397795B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7795A true CN112397795A (zh) 2021-02-23
CN112397795B CN112397795B (zh) 2022-05-24

Family

ID=74601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8406.0A Active CN112397795B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779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0651A (zh) * 2021-04-21 2021-08-17 深圳云动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526529A (zh) * 2024-01-05 2024-02-06 上海泰矽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3413A (en) * 1994-09-06 1996-12-10 Cruising Equipment, Inc. Power conversion equipment monitor/controller method and apparatus
CA2276626A1 (en) * 1999-06-29 2000-12-29 Robert Lowles System for optimizing the life of a battery
JP2003333706A (ja) * 2002-05-10 2003-11-21 Sumitomonacco Materials Handling Co Ltd 車両用バッテリ充電装置およびバッテリ充電システム
CN200947552Y (zh) * 2006-07-24 2007-09-12 北方工业大学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智能充放电系统
JP2008263781A (ja) * 2008-07-14 2008-10-30 Toshiba Battery Co Ltd 充電装置
US20090289599A1 (en) * 2008-05-21 2009-11-26 Southwest Electronic Energy Corporatoin System for balancing battery pack system modules
US20110006736A1 (en) * 2009-07-10 2011-01-13 James Robinson Battery and Energy Management Circuit with Temporal Storage Mode
CN102222943A (zh) * 2010-04-16 2011-10-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系统及具有电源管理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2183612U (zh) * 2011-06-14 2012-04-04 上海亿威泰客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整合式电池管理装置
CN203377628U (zh) * 2013-06-26 2014-01-01 徐秋玲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远程控制设备
US20160359347A1 (en) * 2014-02-23 2016-12-08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Battery Management Apparatus, Portable Power Source and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CN106712161A (zh) * 2016-11-28 2017-05-24 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充电电流调节方法
CN106787014A (zh) * 2017-03-07 2017-05-31 东莞市太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控制输出电流大小的移动电源
CN107994640A (zh) * 2017-12-18 2018-05-04 江苏双登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被动触发式充电限流的电池管理系统及其管理办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3413A (en) * 1994-09-06 1996-12-10 Cruising Equipment, Inc. Power conversion equipment monitor/controller method and apparatus
CA2276626A1 (en) * 1999-06-29 2000-12-29 Robert Lowles System for optimizing the life of a battery
JP2003333706A (ja) * 2002-05-10 2003-11-21 Sumitomonacco Materials Handling Co Ltd 車両用バッテリ充電装置およびバッテリ充電システム
CN200947552Y (zh) * 2006-07-24 2007-09-12 北方工业大学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智能充放电系统
US20090289599A1 (en) * 2008-05-21 2009-11-26 Southwest Electronic Energy Corporatoin System for balancing battery pack system modules
JP2008263781A (ja) * 2008-07-14 2008-10-30 Toshiba Battery Co Ltd 充電装置
US20110006736A1 (en) * 2009-07-10 2011-01-13 James Robinson Battery and Energy Management Circuit with Temporal Storage Mode
CN102222943A (zh) * 2010-04-16 2011-10-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系统及具有电源管理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2183612U (zh) * 2011-06-14 2012-04-04 上海亿威泰客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整合式电池管理装置
CN203377628U (zh) * 2013-06-26 2014-01-01 徐秋玲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远程控制设备
US20160359347A1 (en) * 2014-02-23 2016-12-08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Battery Management Apparatus, Portable Power Source and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CN106712161A (zh) * 2016-11-28 2017-05-24 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充电电流调节方法
CN106787014A (zh) * 2017-03-07 2017-05-31 东莞市太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控制输出电流大小的移动电源
CN107994640A (zh) * 2017-12-18 2018-05-04 江苏双登富朗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被动触发式充电限流的电池管理系统及其管理办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柴红: "一种多环路复合型开关式电池充电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0651A (zh) * 2021-04-21 2021-08-17 深圳云动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270651B (zh) * 2021-04-21 2023-03-03 深圳同圆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526529A (zh) * 2024-01-05 2024-02-06 上海泰矽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7526529B (zh) * 2024-01-05 2024-03-08 上海泰矽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7795B (zh)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0526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655396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2623768B (zh) 一种多电池充电方法、装置以及一种手持移动终端
CN103677214B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耗电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EP2651005B1 (en)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3682498B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397795B (zh) 一种bms限流模式切换装置及方法
JP4788398B2 (ja) 充電装置
CN106374154B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1940704B1 (ko) 병렬 연결된 배터리 팩의 soc 및 soh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4218269A (zh) 一种充电方法、系统及终端
US20180348839A1 (en) Variable-frequency sampling of battery voltage to determine fuel gauge power mode
CN105137831B (zh) 节电模式开启方法及装置
EP3961848B1 (en)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00381786A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lithium separation of a battery
CN101969312A (zh) 一种电子终端电源管理控制方法和电子终端
CN106648030A (zh) 移动终端的节能控制方法
CN105843357B (zh) 在节电处理中维持应用正常工作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RU2008141845A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в ближнем поле для мобильного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когда батарея эт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не заряжена или заряжена лишь частично
KR101725103B1 (ko) 스마트 충전 시스템
CN102540920A (zh) 电子装置及软件运行控制方法
CN103000966B (zh) 移动终端充电过程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246573B (zh) 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8399463B (zh) 储能系统控制方法、储能系统控制装置和储能系统
CN116231816B (zh) 切入式恒压保护电路及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