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5768B - 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5768B
CN112395768B CN202011335738.5A CN202011335738A CN112395768B CN 112395768 B CN112395768 B CN 112395768B CN 202011335738 A CN202011335738 A CN 202011335738A CN 112395768 B CN112395768 B CN 1123957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lope
acceleration
sliding block
earthqu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357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5768A (zh
Inventor
崔圣华
杨晴雯
裴向军
雷津
何宇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133573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57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5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5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5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5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属于地震边坡计算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改进Newmaark模型进行力学分析、选取适当的地震动时程数据以及通过对比分析获取滑面抗剪强度参数,进行数据处理。考虑滑面力学参数、惯性参考系及垂直地震动等不同因素对边坡永久位移的贡献百分比以及由坡体软弱带不同含水情况所决定的摩擦系数动态方程,共同建立起边坡沿滑面下倾方向的加速度函数,并对加速度在整个下滑过程时域上进行二次积分得到永久位移,使得边坡位移的计算更加精确快速,在边坡工程中为建立永久位移预测模型进行区域危险性定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震边坡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滑坡是构造活动强烈山区的最主要灾害之一,目前对于滑坡启动方面也开始研究,已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传递系数法计算坡体安全系数评价边坡稳定性,以坡体所受动静载进行力学平衡分析边坡稳定性,还可由边坡下滑时以临界加速度为依据超出临界加速度部分对时间进行二次积分得到滑坡永久位移作为滑坡失稳的定量判据。不足的是,在以往永久位移计算过程中没有同时考虑滑体的惯性和垂直地震动作用,也忽略了下滑过程中滑动面摩擦系数是随时间的变量。因此,在考虑上诉因素前提下建立起一套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解决了目前滑坡永久位移计算中滑动面摩擦系数非常量,地震动作用加滑体惯性力场共同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方案提供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滑块模型,并根据滑块模型得到沿滑动方向地震动和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
S2、判断地下水位是否高于软弱层位,若是,则利用剪切试验检测岩土体内聚力,并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否则,利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测岩土体内聚力,并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
S3、根据滑动方向地震动、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以及滑块摩擦系数函数计算得到滑块的安全系数;
S4、根据所述滑块的安全系数计算得到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完成对地震边坡永久位移的计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改进Newmaark模型进行力学分析、选取适当的地震动时程数据以及通过对比分析获取滑面抗剪强度参数,进行数据处理。考虑滑面力学参数、惯性参考系及垂直地震动等不同因素对边坡永久位移的贡献百分比,及由坡体软弱带不同含水情况所决定的摩擦系数动态方程,共同建立起边坡沿滑面下倾方向的加速度函数,并对加速度在整个下滑过程时域上进行二次积分得到永久位移,使得边坡位移的计算更加精确快速,在边坡工程中为建立永久位移预测模型进行区域危险性定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01、利用斜坡和滑块构建滑坡模型,并根据所述滑坡模型分别确定滑块滑动方向以及滑块所处斜面倾角;
S102、通过距离场地最近的地震台站获取地震动的东西加速度、南北加速度以及垂直加速度;
S103、利用滑块滑动方向,将东西加速度和南北加速度合成为沿滑动方向水平地震动,并利用滑块所处斜面倾角,将滑动方向水平地震动和垂直加速度合成为沿滑动方向地震动和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清晰地建立滑坡体物理模型,通过基座与滑块模型更直观明白计算中滑体受作用部位,合理考虑地震动加速度及作用方式。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03中滑动方向水平地震动的表达式如下:
as=aEsinφS-aNcosφS (1)
其中,as表示滑动方向水平地震动,aE表示东西加速度,aN表示南北加速度,φS表示滑块滑动方向;
所述滑动方向地震动的表达式如下:
ad=aEcosδcosφS-aNcosδcosφS-aVsinδ (2)
其中,ad表示滑动方向地震动,δ表示滑块滑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aV表示垂直加速度;
所述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的表达式如下:
an=aEsinδcosφS-aNsinδsinφS+aVsinδ (3)
其中,an表示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东西、南北和垂直方向的地震动加速度分解到滑面上来,通过滑面建立加速度坐标以便于后继计算。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01、判断地下水位是否高于软弱层位,若是,则进入步骤S202,否则,进入步骤S203;
S202、利用剪切试验检测岩土体内聚力,并判断滑块速度是否小于1,若是,则根据公式(4)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否则,根据公式(5)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
Figure BDA0002797130290000031
μ(v)=μ0-0.5 (5)
其中,μ(v)表示滑块关于v为自变量的摩擦系数函数,v表示滑块速度,μ0表示滑块峰值摩擦系数;
S203、利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测岩土体内聚力,并判断滑块摩擦系数是否达到峰值,若是,则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否则,根据公式(7)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
μ(d)=0.57*e^(-22.78*d) (6)
μ(d)=0.47*e16.54*d-0.33*e^(-16500*d) (7)
其中,μ(d)表示滑块关于d为自变量的摩擦系数函数,e表示自然常数,d表示滑块位移。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考虑不同含水情况下的摩擦系数,使得选取的摩擦系数值随滑动过程而改变,通过试验测试所得的摩擦系数函数与实际下滑中摩擦系数变动情况更为适应。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滑块的安全系数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97130290000041
其中,Fs表示滑块的安全系数,μs表示滑块摩擦系数函数,g表示重力常数,δ表示滑块滑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an表示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ad表示沿滑动方向地震动,c表示软弱带内聚力,A表示滑块面积,m表示滑块质量。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义滑块的安全系数,建立滑块稳定性判据。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
S401、判断所述滑块的安全系数是否小于1,若是,则滑块为静止状态,并输出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为0,完成对地震边坡永久位移的计算,否则,进入步骤S402;
S402、通过沿滑动方向地震动和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计算得到沿滑面下倾方向的滑动加速度;
S403、对所述沿滑面下倾方向的滑动加速度进行二次积分处理,得到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完成对地震边坡永久位移的计算。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滑块的安全系数进行滑块稳定性评价,快速评判滑块滑与不滑,减少计算量。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2中沿滑面下倾方向的滑动加速度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97130290000051
其中,S表示沿滑面下倾方向的滑动加速度,g表示重力常数,an表示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ad表示滑动方向地震动,c表示软弱带内聚力,A表示滑块面积,m表示滑块质量,μs表示滑块摩擦系数函数,δ表示滑块滑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义好滑块沿滑面下倾方向的加速度便于后续计算。
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03中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97130290000052
其中,D表示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t表示滑块从静止开始至整个运动过程的时间,s表示考虑惯性力和垂直地震动的滑动加速度,d表示滑块位移。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义滑块永久位移的计算方法,计算滑块的永久位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滑坡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滑坡模型中软弱带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利用直接剪切试验检测岩土体内聚力和利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测岩土体内聚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其实现方法如下:
S1、构建滑块模型,并根据滑块模型得到沿滑动方向地震动和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其实现方法如下:
S101、利用斜坡和滑块构建滑坡模型,并根据所述滑坡模型分别确定滑块滑动方向以及滑块所处斜面倾角;
S102、通过距离场地最近的地震台站获取地震动的东西加速度、南北加速度以及垂直加速度;
S103、利用滑块滑动方向,将东西加速度和南北加速度合成为沿滑动方向水平地震动,并利用滑块所处斜面倾角,将滑动方向水平地震动和垂直加速度合成为沿滑动方向地震动和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由斜坡和滑块所组合而成的滑坡模型。
本实施例中,在现场通过地质罗盘测量:处于边坡前部中间位置处,手持罗盘使得长觇板尽量平行坡向并对准坡后缘,当底盘水准泡居中,磁针不再转动时读取北针刻度即为滑块滑动方位角φS
本实施例中,在现场通过地质罗盘测量:以未变形部位新鲜基岩斜面为对象,直立罗盘将长边靠着斜面平行于最大真倾斜线方向,转动罗盘底部的旋钮使得垂直水准器内气泡居中,读出垂直指示器刻度即为滑块所处斜面倾角δ。
本实施例中,通过距离场地最近的地震台站获取震动三向加速度记录值,东西加速度aE,南北加速度aN和垂直加速度aV
本实施例中,利用滑块滑动方向φS,首先将水平地震动φS和φS合成为沿滑动方向水平地震动as,而后利用滑动面倾角δ,将as与垂直地震动aV合成为沿滑动方向地震动ad和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an,其计算公式如下:、沿滑动方向水平地震动的表达式如下:
as=aEsinφS-aNcosφS (1)
其中,as表示沿滑动方向水平地震动,aE表示东西加速度,aN表示南北加速度,φS表示滑块滑动方向;
所述沿滑动方向地震动的表达式如下:
ad=aEcosδcosφS-aNcosδcosφS-aVsinδ (2)
其中,ad表示沿滑动方向地震动,δ表示滑块所处斜面倾角,aV表示垂直加速度;
所述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的表达式如下:
an=aEsinδcosφS-aNsinδsinφS+aVsinδ (3)
其中,an表示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
S2、判断地下水位是否高于软弱层位,若是,则利用剪切试验检测岩土体内聚力,并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否则,利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测岩土体内聚力,并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其实现方法如下:
S201、判断地下水位是否高于软弱层位,若是,则进入步骤S202,否则,进入步骤S203;
S202、利用剪切试验检测岩土体内聚力,并判断滑块速度是否小于1,若是,则根据公式(4)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否则,根据公式(5)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
Figure BDA0002797130290000081
μ(v)=μ0-0.5 (5)
其中,μ(v)表示滑块关于v为自变量的摩擦系数函数,v表示滑块速度,μ0表示滑块峰值摩擦系数;
S203、利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测岩土体内聚力,并判断滑块摩擦系数是否达到峰值,若是,则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否则,根据公式(7)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
μ(d)=0.57*e^(-22.78*d) (6)
μ(d)=0.47*e16.54*d-0.33*e^(-16500*d) (7)
其中,μ(d)表示滑块关于d为自变量的摩擦系数函数,e表示自然常数,d表示滑块位移。
本实施例中,考虑模型的惯性系统,即处与基座上的滑块在基座突然受到加速度时产生相对于基座相反方向的运动,如图3所示,在现场对软弱带取样进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设计,获得不同条件下的岩土体内聚力c。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试验设计前提:将地下水位埋深低于软弱带层位时记为条件1(判据:H<H0)。将地下水位埋深高于软弱带层位时记为条件2(判据:H≥H0)。其中,H为地下水位,H0为软弱带层位,均根据钻孔资料获取。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条件1:采用直接剪切试验测c值,设置4组及以上试验预定不同法向正应力,取软弱带样品制样,对软弱带样品载剪应力直至试样完全破坏。在excel中用正应力建立横坐标对应的最大剪应力建立纵坐标,得到的离散点进行最小二乘法函数耦合y=ax+b,b即为岩土体内聚力c,a表示直线斜率(样品内摩擦角的正切值),y表示切向剪应力坐标,x表示法向正应力坐标。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斜坡和滑块界面(代表基覆界面)摩擦系数μs不是恒定的,在条件1下它与滑块下滑速率有关并根据室内试验数据拟合出相关性极大的有理函数如下(4)、(5)式;在条件2下摩擦系数μs与滑块下滑距离有关并根据室内试验数据拟合出相关性极大的指数函数如下(6)、(7)式。在条件1情况下:当0≤v<1时采用式(4),当v≥1时采用式(5)。在条件2情况下:当u(d)达到当u0后采用式(6)当u0未达到当u0时采用式(7)。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条件2: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c值,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仪上对试样进行轴向加压直至试样破坏。c=qu/2,qu为无侧限抗压强度。
S3、根据滑动方向地震动、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以及滑块摩擦系数函数计算得到滑块的安全系数。
本实施例中,考虑惯性力时滑块的安全系数Fs(规定加速度方向沿着滑动方向为正),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797130290000091
其中,Fs表示滑块的安全系数,μs表示摩擦系数(具体取值由上述S2不同情况中μ(v)、μ(d)决定),g表示重力常数,δ表示滑块滑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an表示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ad表示沿滑动方向地震动,c表示软弱带内聚力,A表示滑块面积,m表示滑块质量。
S4、根据所述滑块的安全系数计算得到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完成对地震边坡永久位移的计算,其实现方法如下:
S401、判断所述滑块的安全系数是否小于1,若是,则滑块为静止状态,并输出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为0,完成对地震边坡永久位移的计算,否则,进入步骤S402;
S402、通过沿滑动方向地震动和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计算得到沿滑面下倾方向的滑动加速度;
沿滑面下倾方向的滑动加速度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97130290000101
其中,S表示沿滑面下倾方向的滑动加速度,g表示重力常数,an表示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ad表示沿滑动方向地震动,c表示软弱带内聚力,A表示滑块面积,m表示滑块质量,μs表示摩擦系数,δ表示滑块滑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S403、对所述沿滑面下倾方向的滑动加速度进行二次积分处理,得到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完成对地震边坡永久位移的计算。
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97130290000102
其中,D表示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t表示滑块从静止开始至整个运动过程的时间,s表示考虑惯性力和垂直地震动的滑动加速度,d表示滑块位移。
本实施例中,按Newmark(Newmark位移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无限斜坡的极限平衡理论,指出滑体的永久位移是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沿着最危险滑动面发生瞬时失稳后位移不断累积所致。该方法先用拟静力法确定了滑体的力学平衡状态,考虑地震加速度和惯性系统建立的滑体稳定性判据,经过稳定性判断后从力学平衡角度推到出沿滑面向下加速度,加速度对时间进行二次积分即得到永久位移值。)定义,当下滑力≤抗滑力,即Fs>1时滑块是静止的,输出D=0;而当Fs<1,滑块将沿着斜坡失稳下滑,并通过3个滑动面加速度分量计算沿滑面下倾方向的滑动加速度。基于改进Newmaark法考虑惯性力的滑动加速度计算公式为(9)式,将所得加速度对时间进行二次积分,即得到永久位移值,计算公式为(10)式。
本发明采用改进Newmark模型进行力学分析、选取适当的地震动时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获取滑面抗剪强度参数,进行数据处理。考虑滑面力学参数、惯性参考系及垂直地震动等不同因素对边坡永久位移的贡献百分比,及由坡体软弱带不同含水情况所决定的摩擦系数动态方程,共同建立起边坡沿滑面下倾方向的加速度函数,并对加速度在整个下滑过程时域上进行二次积分得到永久位移。使得边坡位移的计算更加精确快速,在边坡工程中为建立永久位移预测模型进行区域危险性定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Claims (4)

1.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滑块模型,并根据滑块模型得到沿滑动方向地震动和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
S2、判断地下水位是否高于软弱层位,若是,则利用剪切试验检测岩土体内聚力,并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否则,利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测岩土体内聚力,并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
S3、根据滑动方向地震动、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以及滑块摩擦系数函数计算得到滑块的安全系数;
所述步骤S3中滑块的安全系数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33896450000011
其中,Fs表示滑块的安全系数,μs表示滑块摩擦系数函数,g表示重力常数,δ表示滑块滑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an表示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ad表示沿滑动方向地震动,c表示软弱带内聚力,A表示滑块面积,m表示滑块质量;
S4、根据所述滑块的安全系数计算得到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完成对地震边坡永久位移的计算;
所述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
S401、判断所述滑块的安全系数是否小于1,若是,则滑块为静止状态,并输出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为0,完成对地震边坡永久位移的计算,否则,进入步骤S402;
S402、通过沿滑动方向地震动和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计算得到沿滑面下倾方向的滑动加速度;
S403、对所述沿滑面下倾方向的滑动加速度进行二次积分处理,得到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完成对地震边坡永久位移的计算;
所述步骤S402中沿滑面下倾方向的滑动加速度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33896450000021
其中,S表示沿滑面下倾方向的滑动加速度,g表示重力常数,an表示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ad表示滑动方向地震动,c表示软弱带内聚力,A表示滑块面积,m表示滑块质量,μs表示滑块摩擦系数函数,δ表示滑块滑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所述步骤S403中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33896450000022
其中,D表示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值,t表示滑块从静止开始至整个运动过程的时间,s表示考虑惯性力和垂直地震动的滑动加速度,d表示滑块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01、利用斜坡和滑块构建滑坡模型,并根据所述滑坡模型分别确定滑块滑动方向以及滑块所处斜面倾角;
S102、通过距离场地最近的地震台站获取地震动的东西加速度、南北加速度以及垂直加速度;
S103、利用滑块滑动方向,将东西加速度和南北加速度合成为沿滑动方向水平地震动,并利用滑块所处斜面倾角,将滑动方向水平地震动和垂直加速度合成为沿滑动方向地震动和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3中滑动方向水平地震动的表达式如下:
as=aEsinφS-aNcosφS (1)
其中,as表示滑动方向水平地震动,aE表示东西加速度,aN表示南北加速度,φS表示滑块滑动方向;
所述滑动方向地震动的表达式如下:
ad=aEcosδcosφS-aNcosδcosφS-aVsinδ (2)
其中,ad表示滑动方向地震动,δ表示滑块滑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aV表示垂直加速度;
所述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的表达式如下:
an=aEsinδcosφS-aNsinδsinφS+aVsinδ (3)
其中,an表示垂直滑动方向地震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01、判断地下水位是否高于软弱层位,若是,则进入步骤S202,否则,进入步骤S203;
S202、利用剪切试验检测岩土体内聚力,并判断滑块速度是否小于1,若是,则根据公式(4)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否则,根据公式(5)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
Figure FDA0003533896450000031
μ(v)=μ0-0.5 (5)
其中,μ(v)表示滑块关于v为自变量的摩擦系数函数,v表示滑块速度,μ0表示滑块峰值摩擦系数;
S203、利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检测岩土体内聚力,并判断滑块摩擦系数是否达到峰值,若是,则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否则,根据公式(7)计算得到滑块摩擦系数函数,并进入步骤S3;
μ(d)=0.57*e^(-22.78*d) (6)
μ(d)=0.47*e16.54*d-0.33*e^(-16500*d) (7)
其中,μ(d)表示滑块关于d为自变量的摩擦系数函数,e表示自然常数,d表示滑块位移。
CN202011335738.5A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 Active CN1123957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5738.5A CN112395768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5738.5A CN112395768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5768A CN112395768A (zh) 2021-02-23
CN112395768B true CN112395768B (zh) 2022-04-19

Family

ID=74606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35738.5A Active CN112395768B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57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59586B (zh) * 2022-09-15 2023-08-15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随机凹凸坡面的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62912B2 (en) * 2013-12-06 2018-12-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Fric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friction identification device
CN107066771B (zh) * 2017-06-13 2020-06-2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平推式滑坡运动距离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10457651B (zh) * 2019-07-05 2022-11-1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利用数据同化改进的滑坡位移预测方法
CN110390169A (zh) * 2019-07-25 2019-10-29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力学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
CN110378055A (zh) * 2019-07-25 2019-10-2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
CN110532678B (zh) * 2019-08-28 2021-02-02 清华大学 一种特高拱坝基坑回填方法
CN111931369B (zh) * 2020-08-05 2024-04-09 长安大学 降雨型滑坡稳定性分析及运动距离测算方法、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5768A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olding et al. Gravity in minesmdashAn investigation of Newton’s law
Hillis et al. In situ stress field of eastern Australia
CN112395768B (zh) 一种地震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方法
Cox et al. An in situ test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coupled pore pressure generation and nonlinear shear modulus behavior of liquefiable soils
Wen et al. System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deconvolution and cross correlation: An application to a 20‐story instrumented building in Anchorage, Alaska
CN102089497A (zh) 使用被动地震发射监视生产油田中沿着流动通路移动的储层流体
CN110940736A (zh) 岩石边坡爆破开挖损伤区岩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及系统
Berre Test fill on soft plastic marine clay at Onsøy, Norway
Bergerat et al. Seismotectonics of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outh Iceland Seismic Zone
Wirth et al. Impact of down‐dip rupture limit and high‐stress drop subevents on coseismic land‐level Change during Cascadia Megathrust Earthquakes
Feng et al. An improved geomechanical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fracture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brittle reservoirs
Schoonbeek Land subsidence as a result of natural gas extraction in the province of Groningen
CN115826053B (zh) 近走滑活动断层岩土工程灾变评价地震动确定方法
Becker Contemporary state of stress and neotectonic deformation in the Carpathian‐Pannonian region
CN112989480B (zh) 一种隧道全断面开挖围岩应力数据分析方法及相关设备
Anooshehpoor et al. Constraints on ground accelerations inferred from unfractured hoodoos near the Garlock fault, California
Donaldson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mall-strain stiffness of soils at an in-situ liquefaction test site
Lee et al. Geotechnical framework, northeast Gulf of Alaska
Shynkarenko et al. In-situ and laboratory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CPTu, sediment coring) performed in Lake Lucerne (Switzerland) in 2018–2020
Yang et al. In-situ determination of soil damping in the lake deposit area of Mexico City
Peng et al. Modeling subduction with extremely fast trench retreat
Kamali et al. Structural analyses of fault planes using fault slickenlines and calcite e-twins data from the Dasht-e-Arjan graben, SW Iran
CN115793050A (zh) 近逆冲活动断层岩土工程灾变评价地震动确定方法
Gusmeroli et al.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of glaciers: appraising multi-phase mixing models
Lewis et al. Multiple constraints on divergent strike-slip deformation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Sierran microplate, SE Californ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