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1417A - 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及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及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1417A
CN112331417A CN202011310972.2A CN202011310972A CN112331417A CN 112331417 A CN112331417 A CN 112331417A CN 202011310972 A CN202011310972 A CN 202011310972A CN 112331417 A CN112331417 A CN 112331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heel
frame
untwisting
twi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09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俊
李金涛
谢清心
邱绍坤
齐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yi Cable Zhangjiag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yi Cable Zhangjiag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yi Cable Zhangjiag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yi Cable Zhangjiag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109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14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1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14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H01B13/0207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具体涉及缆线制造领域,其中包括支架部分,调节部分,切割部分,模具部分,驱动部分,控制部分;调节部分用来适配不同线缆的线径,切割部分位于调节部分的右侧,用来将缆线的外皮切开,模具部分位于切割部分的右侧,用于将缆线的外皮剥下,驱动部分位于支架部分的后方,用于驱动切割部分,控制部分设置在支架部分上,用于控制驱动部分,本发明利用动力部分带动绞线部分旋转,使得两端同时旋转,线材进入之后两端同时绕线,从中间开始绞线,确保中间的绕线距离都相同的方式,解决对退扭时线材扭动的扭转应力,导致的退扭时出现的线材绞线不均匀以及产生反向扭转分离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及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材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
背景技术
一般已知的绞线机,其结构主要是具同轴且相隔一距离的两转轴,该两转轴上分别设有一转盘,于该两转轴之间具有两绞线架及一机架。其中,该两绞线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两转盘上,使该两绞线架可随着该两转轴同步旋转。该机架枢设于该两轴管上可供设置一卷线轴于其上转动,于该机架上设有一排线器。如此,使两线材由一侧的转轴中穿入并经由其中一个绞线架绕至另一转轴中,再经由该排线器延伸到该卷线轴上。当该两转轴带动该绞线架旋转时,便会将该两线材对绞成一股绞线,然后该排线器再将该绞线平均导送到该卷线轴上,利用转动该卷线轴便可将该排线器送至的线平均的卷绕。然而,该绞线架在对该两线材进行绞线的动作时,会产生扭转应力,该扭转应力会存在于该绞在线而被卷绕到该卷线轴。因此会严重影响到绞线加工的质量及该卷线轴的卷收效果,尤其是当将该卷线轴卷满而需将该卷线轴外的绞线裁断以收料时,该扭转应力更是会使该绞线的端部的两线材产生反向扭转分离的情形,而且在扭转的时候有可能出现绞线不均匀的情况,导致前面的线材较密后方的线材比较疏。
早期为消除上述绞线的扭转应力的问题。其主要是于上述的绞线机前增设两台退扭机,藉由该两台退扭机来消除线材由线轮上放出时所产生的扭力及两线材对绞时所产生的扭转应力。然而,如此设备不但结构上非常的复杂,而且需另外购置两台退扭机,不仅会增加设备的购置成本,而且更会占用大量的空间,两台退扭机如果存在偏差的话,也无法有效解决绞线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退扭时线材扭动的扭转应力,导致的退扭时出现的线材绞线不均匀以及产生反向扭转分离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其特征在于:支架部分,排线部分,退扭部分,动力部分。
所述的支架部分为框型结构,所述的框架结构由多根方管拼接而成,方管连接位置用加强筋进行加固,支架的上方两端设置有两个轴承座,轴承座内设置有轴承。
所述排线部分设置在支架部分上,排线部分包括排线器,排线器的外侧设置有线轮架,线轮架上有四个导线轮,所述导线轮两个横向对称设置,两个纵向对称设置,所述排线器将线均匀的卷绕在导线轮上。
所述退扭部分位于排线部分之间,所述退扭部分有绞线架,绞线架设置有四根卷线轴杆,所述卷线轴杆位于退扭部分的中间位置,绞线架中间留有孔洞,所述的所述的绞线架可顺着两个转轴同步旋转,线材由一端的绞线架通过孔洞绕至另一排线部分上,再经过排线部分延伸到该卷线轴上,所述的退扭绞线机与所述的排线装置处在同一轴心上,所述的卷线轴杆旋转带动排线架,由绞线架去使线材进行退扭,退扭架对线材进行对绞,线材通过孔洞两头都进行退搅,每一束的线材在退搅时的扭动距离保持一致。
其中,线材可绕设于该数个前导线轮上,然后穿过该第一轴的入线孔一侧的弓臂上的数个导线组件及该第二轴的第一出线孔,再延伸到该绞线眼模中。该第二线材可穿过该第二转轴的轴孔及该第二轴的第二出线孔,然后延伸到该绞线眼模中。当该驱动装置驱动该第一轴及该第二轴转动时,系会连动该弓臂于该线轮架的外围旋转。如此,该第一线材及该第二线材便可在该绞线眼模中对绞成一绞线,然后该绞线会经过该引取轮组的引取轮与该皮带轮组之间,该引取轮可藉由该卷线轴杆的连动而将该绞线引出,然后再由该数个后导线轮引伸到该排线器,该排线器可藉由该卷线轴杆的连动而自动将该绞线平均地排布该卷线盘上。而且,本发明主要是利用一绞距表自动演算收线的力而产生绞距。
如此,藉由该弓臂及该第二轴带着该第一线材及该第二线材于该线轮架外旋转,可使其在进行绞线作业的同时,可消除掉该第一线材及该第二线材本身的扭力,而且并可消除掉该第一线材及该第二线材于绞线作业时所产生的扭转应力,而使其能因此具有较佳的绞线质量。
本发明通过利用电机驱动绞线轴带动排线轴旋转,使得两端的旋转方向不同,使得线材进入之后两端同时绕线,从中间开始绞线,确保中间的绕线距离都相同,有效解决了退搅时线材的绕线间距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的立体图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的主视图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的右视图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的排线部分主视图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的排线部分左视图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的排线部分立体图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的工作示意图。
100、支架部分 101、框架 102、轴承座
103、轴承
200、排线部分 201、排线盘 202、线轮架
203、线轮轴 204、排线轮
300、退扭部分 301、退扭轴 302、退扭架
303、绞线孔
400、动力部分 401、电机 402、传输带
403、从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部分,排线部分,退扭部分,动力部分;
具体来讲,如图1所示,为退扭辅助旋转架正面布局。
如图1-3所示,所述的支架部分为框型结构,所述的框架结构由多根方管拼接而成,方管连接位置用加强筋进行加固,支架的上方两端设置有两个轴承座,轴承座内设置有轴承。
所述排线部分设置在支架部分上,排线部分包括排线器,排线器的外侧设置有线轮架,线轮架上有四个导线轮,所述导线轮两个横向对称设置,两个纵向对称设置,所述排线器将线均匀的卷绕在导线轮上。
如图1、2所示,所述退扭部分位于排线部分之间,所述退扭部分有绞线架,绞线架设置有四根卷线轴杆,所述卷线轴杆位于退扭部分的中间位置,绞线架中间留有孔洞,所述的所述的绞线架可顺着两个转轴同步旋转,线材由一端的绞线架通过孔洞绕至另一排线部分上,再经过排线部分延伸到该卷线轴上,所述的退扭绞线机与所述的排线装置处在同一轴心上,所述的卷线轴杆旋转带动排线架,由绞线架去使线材进行退扭,退扭架对线材进行对绞,线材通过孔洞两头都进行退搅,每一束的线材在退搅时的扭动距离保持一致。
如图3-6所示,其中,线材可绕设于该数个前导线轮上,然后穿过该第一轴的入线孔一侧的弓臂上的数个导线组件及该第二轴的第一出线孔,再延伸到该绞线眼模中。该第二线材可穿过该第二转轴的轴孔及该第二轴的第二出线孔,然后延伸到该绞线眼模中。当该驱动装置驱动该第一轴及该第二轴转动时,系会连动该弓臂于该线轮架的外围旋转。如此,该第一线材及该第二线材便可在该绞线眼模中对绞成一绞线,然后该绞线会经过该引取轮组的引取轮与该皮带轮组之间,该引取轮可藉由该卷线轴杆的连动而将该绞线引出,然后再由该数个后导线轮引伸到该排线器,该排线器可藉由该卷线轴杆的连动而自动将该绞线平均地排布该卷线盘上。而且,本发明主要是利用一绞距表自动演算收线的力而产生绞距。
如图3所示,藉由该弓臂及该第二轴带着该第一线材及该第二线材于该线轮架外旋转,可使其在进行绞线作业的同时,可消除掉该第一线材及该第二线材本身的扭力,而且并可消除掉该第一线材及该第二线材于绞线作业时所产生的扭转应力,而使其能因此具有较佳的绞线质量。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机台的上方设有可转动的两线轮架分别设四个排线轮,然后再于所述机台的下方设一卷线轮及一绞线架可在所述卷线轮外圈旋转,以及于所述绞线架上设一排线器。如此将所述两线轮上的线材送到所述绞线架上,然后再经由所述排线器延伸进所述卷线轮的空洞内。
当所述绞线器旋转时,便可将所述两端线材从中间开始绞成一股绞线,然后两头的卷线轮继续输送线材,再利用绞线器持续旋转进行绞线。
两线轮架的转动而消除线材由线轮上放出时所产生的扭力及两线材对绞时所产生的距离能够尽可能相同。
尽管上面对本发明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Claims (12)

1.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部分,所述支架部分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由多根方管拼接而成,方管连接位置采用加强筋进行加固,
轴承座,所述轴承座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框架顶部的两端,
轴承,所述轴承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轴承座内;
排线部分,所述排线部分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排线部分包括:
排线器,所述排线器设置设置在两个所述轴承座之间,
线轮架,所述线轮架设置在所述两个轴承的孔内,
导线轮,所述导线轮有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排线器上。
退扭部分,位于排线部分之间,所述退扭部分包括:
绞线架,所述绞线架设置在两个线轮架之间,
卷线轴杆,所述卷线轴杆有四根,设置在所述绞线架上
绞线孔,所述绞线孔设置在绞线架中间
动力部分,所述动力部分设置在支架上,与退扭部分动力连接。所述动力部分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框架上,
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设置在所述绞线架的外侧,
传输带,所述传输带设置在电机的转轴和从动轮上,使得两者产生动力连接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其特征在于:导线轮平行等距地位于所述第二轴的轴心线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线材由所述入线孔穿入至所述工作容室后经过所述第一导轴再穿过所述弓臂的数个导线组件,然后经过所述第一出线导轮的内侧后再延伸入所述第一出线孔中,所述第二线材经由所述第二出线导轮的外侧后再延伸入所述第二出线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机更包括卷线装置,所述卷线装置包含卷线轴杆、排线器及卷线驱动器,所述卷线轴杆转动地结合在所述机台上,所述排线器在所述卷线盘外侧平行移动,所述排线器将所述绞线眼模输出的绞线平均地排布所述卷线盘上,所述卷线驱动器驱动所述卷线轴杆转动及驱动所述排线器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机更包括放线装置,所述放线装置包含座体及放线轴杆,所述座体位在所述机台外侧,所述放线轴杆可转动地结合在所述座体上,且安装有卷绕有所述第二线材的线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装置更包含放线驱动器,所述放线驱动器设在所述座体上可驱动所述放线轴杆转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装置包含数个弹性摆臂,所述弹性摆臂可弹性摆动地结合在所述座体上,且所述弹性摆臂上具有数个供所述第一线材绕过的导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上具有将所述绞线眼模的绞线引出的引取轮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取轮组由引取轮及皮带轮组所组成,所述绞线眼模出来的绞线穿过所述引取轮与所述皮带轮组之间,所述引取轮由所述卷线轴杆同步驱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上具有数个可自由转动且可将所述引取轮组引出的绞线导引到所述排线器的后导线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上具有数个可自由转动且将所述放线装置的第一线材导引入所述入线孔中的前导线轮。
11.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机台的上方设有可转动的两线轮架分别设四个排线轮,然后再于所述机台的下方设一卷线轮及一绞线架可在所述卷线轮外圈旋转,以及于所述绞线架上设一排线器。如此将所述两线轮上的线材送到所述绞线架上,然后再经由所述排线器延伸进所述卷线轮的空洞内。
当所述绞线器旋转时,便可将所述两端线材从中间开始绞成一股绞线,然后两头的卷线轮继续输送线材,再利用绞线器持续旋转进行绞线。
两线轮架的转动而消除线材由线轮上放出时所产生的扭力及两线材对绞时所产生的距离能够尽可能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的排线轮两两相对两两垂直均匀排布,线材通过线孔内时排布均匀,线材在绞线时因为均匀排布使得绞线时每根线材的绞动幅度均相同。
CN202011310972.2A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及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方法 Pending CN1123314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0972.2A CN112331417A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及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0972.2A CN112331417A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及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1417A true CN112331417A (zh) 2021-02-05

Family

ID=74322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0972.2A Pending CN112331417A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及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141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3590A (zh) * 2021-03-19 2021-06-29 天长市海纳电气有限公司 基于定位固定机构的笼绞机用牵引装置
CN115938685A (zh) * 2023-03-15 2023-04-07 常州键讯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镀锡合金绞线退扭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3590A (zh) * 2021-03-19 2021-06-29 天长市海纳电气有限公司 基于定位固定机构的笼绞机用牵引装置
CN113053590B (zh) * 2021-03-19 2022-10-11 天长市海纳电气有限公司 基于定位固定机构的笼绞机用牵引装置
CN115938685A (zh) * 2023-03-15 2023-04-07 常州键讯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镀锡合金绞线退扭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24005U (zh) 双层包缠绕机
CN104658708A (zh) 双层包缠绕机
CN112331417A (zh) 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及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方法
CN103469656A (zh) 一种钢丝绳双捻工艺
CN112599301B (zh) 一种电缆绞线装置
CN203351296U (zh) 两单线无扭对绞机
CN212832106U (zh) 一种带有恒张力控制装置的捻股机
CN103440930A (zh) 电缆成缆机的放线绞体
EP1676000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 wire cord
CN216353575U (zh) 一种退扭辅助旋转架
CN203514100U (zh) 一种钢丝绳双捻机
CN109065274B (zh) 一种无扭成缆机
CN203456177U (zh) 电缆成缆机的放线绞体
CN216156239U (zh) 一种生产高伸长钢帘线的双捻机组合牵引装置
CN216526434U (zh) 一种用于特种光缆的光缆绞合装置
CN113529454B (zh) 一种生产高伸长钢帘线的双捻机组合牵引装置
CN209591665U (zh) 一种四倍绞线机
CN115162038A (zh) 一种自动化捻股机
CN208538562U (zh) 绞合型碳纤维复合芯专用盘式绞线机
US4570428A (en) Twin track buncher
CN221940945U (zh) 一种旋转式制绳结构
JP2009013519A (ja) 撚線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撚線の製造方法
CN111952012B (zh) 双臂高速绞线机
CN221651237U (zh) 一种一体式退扭对绞机
CN219393036U (zh) 一种高速单绞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