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81924A - 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81924A CN112281924A CN202011304611.7A CN202011304611A CN112281924A CN 112281924 A CN112281924 A CN 112281924A CN 202011304611 A CN202011304611 A CN 202011304611A CN 112281924 A CN112281924 A CN 1122819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ll
- side wall
- cover plate
- corner
- tur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083 cement morta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945 sealing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23 protec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26 asph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78 precast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SAPGTCDSBGMXCD-UHFFFAOYSA-N (2-chlorophenyl)-(4-fluorophenyl)-pyrimidin-5-ylm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1N=CN=CC=1C(C=1C(=CC=CC=1)Cl)(O)C1=CC=C(F)C=C1 SAPGTCDSBGMXC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3204 Joint disloc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864 Sulph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7 sulfu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93 sulf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2D29/121—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haft elements, e.g. of rings forming said shaf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2D29/14—Covers for manholes or the like; Frames f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所述工作井包括多数个L形侧墙、多数个盖板和至少两端部封板;一个所述盖板设置在对应的两个所述L形侧墙上拼成一个环形井沟,多数个所述环形井沟依次排布成为环形长度井沟,所述端部封板设置在所述环形长度井沟的开口上。本申请能够满足直线井、转角井、三通井、四通井等多通井的拼装,形式灵活多样,适用于各种设计和工况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电缆铺设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块化组合预制装配式电力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工作井是电力电缆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处设施,通常采用现场浇筑方式建设,其施工流程包括:钢板桩支护、基坑开挖、基础处理、支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板、回填封土等工序,现场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施工周期长、隐蔽工程验收繁琐、环境污染较大,尤其在城市内施工作业,势必造成城市道路封堵,给市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便和影响,现有的作业形式已逐渐落后于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理念。
因此,现有技术的电力工作井,还有提升的地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组合预制装配式电力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模块化拼装,具有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施工效率高、工期短、人工劳动强度低、经济环保等优势,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所述工作井包括多数个L形侧墙、多数个盖板和至少两端部封板;一个所述盖板设置在对应的两个所述L形侧墙上拼成一个环形井沟,多数个所述环形井沟依次排布成为环形长度井沟,所述端部封板设置在所述环形长度井沟的开口上。
本申请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所述L形侧墙包括直面墙、平面墙和对拼错台,所述平面墙的一侧和直面墙连接形成L形,所述对拼错台设置在所述平面墙的另外一侧,所述对拼错台的高度低于所述平面墙的高度;所述盖板包括一盖平板和两盖板搭接边错台,两所述盖板搭接边错台设置在所述盖平板的两侧;连接时,两所述L形侧墙的所述对拼错台抵靠连接,以底部连接件将两所述对拼错台锁封,所述盖板的两所述盖板搭接边错台覆盖连接两所述L形侧墙的直面墙的端面。
本申请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所述工作井还包括至少一第一转向侧墙、至少一第二转向侧墙、至少一转角盖板和至少一转角垫板,所述L形侧墙、盖板、第一转向侧墙、第二转向侧墙、转角盖板和至少一转角垫板拼成一个单向转角环形井沟。
本申请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所述第一转向侧墙包括第一L形侧壁、第一对拼错台和第一井宽调节侧壁;所述第二转向侧墙包括第二L形侧壁、第二对拼错台和第二井宽调节侧壁,所述第一转向侧墙的所述第一井宽调节侧壁和所述第二转向侧墙的所述第二井宽调节侧壁对应设置,装配后形成开口门形;所述转角盖板包括转角盖平板、两转角盖搭接边错台和盖板挑台;所述转角垫板包括平面垫板和转角垫对拼错台;连接时,所述L形侧墙的所述对拼错台抵靠连接所述转角垫板的所述转角垫对拼错台,以底部连接件将所述对拼错台和所述转角垫对拼错台锁封,所述第一转向侧墙的一侧和所述第二转向侧墙的一侧抵靠连接所述转角垫板,所述转角盖板覆盖连接所述第一转向侧墙和第二转向侧墙的上端;所述盖板的一个所述盖板搭接边错台覆盖连接所述L形侧墙的直面墙的端面,所述盖板的另外一个所述盖板搭接边错台覆盖连接所述转角盖板的所述盖板挑台。
本申请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所述工作井还包括至少两转向L形侧墙和一转向盖板,两所述转向L形侧墙的对拼错台抵靠连接,以底部连接件将两所述对拼错台锁封,所述转向盖板覆盖连接两所述转向L形侧墙的上端拼成一个转向环形井沟。
本申请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所述工作井还包括至少一人孔井圈,所述盖板对应所述人孔井圈的位置开设一人孔井口,在所述人孔井口的内沿开设一人孔井圈定位企口,所述人孔井圈设置在所述人孔井圈定位企口上。
一种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所述工作井包括一端部密封板和所述环形长度井沟,所述环形长度井沟的一端开口上连接所述端部封板,所述环形长度井沟的另外一端连接一所述单向转角环形井沟,所述端部密封板设置在所述L形侧墙和盖板上,另外一所述端部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向侧墙和所述第二转向侧墙一侧。
一种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5:工作井沟体拼装:拼装前在L形侧墙、转向侧墙端面的密封胶条槽条内粘贴密封胶条,使用起吊架吊装L形侧墙、转向侧墙、端部封板,工作井侧壁纵向间及侧壁与端部封板间采用在预应力张拉孔内穿入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后张拉连接,侧墙与侧墙的横向采用螺栓连接;步骤6:工作井内细部填充;步骤8:盖板安装:安装前应在L形侧墙上部密封胶条槽条内粘贴密封胶条或在侧墙上均匀摊铺水泥砂浆,在盖板侧面的密封胶条槽条内粘贴密封胶条,然后使用起吊架将盖板吊装;步骤9:安装人孔井圈。
本申请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施工方法,所述步骤5之前还包括:步骤1:基槽开挖;步骤2:基层处理,放线定位;步骤3:垫层铺设;步骤4:垫层找平。
本申请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施工方法,在所述步骤6和步骤8之间还包括:步骤7:工作井内部设备安装,另外,在所述步骤9之后还包括:步骤10:盖板细部填充;步骤11:端部封板与排管连接;步骤12:回填压实土方,路面修复。
本申请的设计思想是,设计出一种便于施工的模块化组合预制装配式电力工作井,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模块化拼装,具有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施工效率高、工期短、人工劳动强度低、经济环保等优势,施工安装操作更简单、快捷,提高了安装效率。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第一、本申请的预制装配式电力工作井连接方式全部为工厂预制,现场拼装,安全可靠、可控性好,便于验收,无现浇作业隐蔽工程验收隐患;
第二、本申请的预制装配式电力工作井为单体构件自重轻,拼装形式简单,满足小型机械化施工要求,受工程环境的影响小;
第三、本申请能够满足直线井、转角井、三通井、四通井等多通井的拼装,形式灵活多样,适用于各种设计和工况的要求;
第四、本申请可通过局部替换预制构件随时对已拼装好的工作井进行改造,完成直线井、转角井、三通井、四通井等多通井之间的随意转换改造;
第五、本申请可以通过改变底板尺寸适用于不同井宽的要求,且模具改造费用低,适合多功能模具的使用,节约模具成本;
第六、本申请拼装施工速度快,不受天气、时间的限制,尤其是在市区,可做到傍晚开槽、晚上拼装、凌晨封土、白天通车的效果;
第七、本申请所有预制构件间均采用密封加强连接,整体结构性强、刚度大,适用于各种工况;
第八、本申请通过转向侧墙改变转向,具有较大的转角空间,满足各种管线的转向布设,便于工程施工;
第九、本申请端部封板开口根据外部排管尺寸灵活开洞,并设有加强连接的出筋构造,进一步加强了排管与工作井的连接强度;
第十、本申请所有预制构件的安装均满足自立稳定要求,现场无需搭设临时支撑,施工便捷高效。
当然,实施本发明内容的任何一个具体实施例,并不一定同时具有以上全部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L形侧墙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盖板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环形井沟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外一种工作井无盖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转向侧墙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二转向侧墙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转角盖板和盖板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转角垫板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种双转向工作井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种四转向工作井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种端部单转向工作井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人孔井口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人孔井圈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端部封板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另外一种端部封板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端部封板和排管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拉环预留口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拉环和拉环预留口的连接位置剖开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集水预留口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集水井和集水预留口的连接位置剖开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拉环和集水井的连接位置剖开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工作井和地基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工作井拼装中一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工作井拼装中另一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工作井拼装中又一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盖板和L形侧墙螺栓锁封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盖板和转向盖板螺栓锁封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施工方法方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涵盖任何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另外,为了避免对本发明的实质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并没有详细说明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等。
请参考图1和图4,本申请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示意图,所述工作井包括多数个L形侧墙10、多数个盖板20和至少两端部封板30;一个所述盖板20设置在对应的两个所述L形侧墙10上拼成一个环形井沟1,多数个所述环形井沟1依次排布成为环形长度井沟,所述端部封板30设置在所述环形长度井沟的开口上。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井沟1的数量是7个,但是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依据设计需求可以多一些或少一些,都应该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图中,所述端部封板30的数量是两个,因为此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长度井沟的开口是两个,但是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可以依照设计多设计一些开口。
请参考图2本申请L形侧墙示意图,所述L形侧墙10包括直面墙11、平面墙12和对拼错台13,所述平面墙12的一侧和直面墙11连接形成L形,所述对拼错台13设置在所述平面墙12的另外一侧,所述对拼错台13的高度低于所述平面墙12的高度,这种高度差的设计可以进行连接结构的安装和隐蔽,例如浇灌混凝土找平,为了保证连接强度和防水密封性,在所述直面墙11和平面墙12的侧边开设密封胶条槽,在施工时,里面灌入密封胶,保证与对接件的连接强度和防水密封性。
此外,请参考图3本申请盖板示意图,所述盖板20包括一盖平板21和两盖板搭接边错台22,两所述盖板搭接边错台22设置在所述盖平板21的两侧,为了保证连接强度和防水密封性,在所述盖板20的侧边对接面开设密封胶条槽,在施工时,里面灌入密封胶,保证与对接件的连接强度和防水密封性;连接时,请参考图4本申请环形井沟示意图,两所述L形侧墙10的所述对拼错台13抵靠连接,以底部连接件2将两所述对拼错台13锁封,所述盖板20的两所述盖板搭接边错台22覆盖连接两所述L形侧墙10的直面墙11的端面形成一个所述环形井沟1。
另外,请参考图5,所述工作井还包括至少一第一转向侧墙41、至少一第二转向侧墙42、至少一转角盖板43和至少一转角垫板44,所述L形侧墙10、盖板20、第一转向侧墙41、第二转向侧墙42、转角盖板43和至少一转角垫板44拼成一个单向转角环形井沟。如图5所示,为了方便说明,图中将盖在上面的盖板20及转角盖板43拿开,但是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本实施例中,拿掉了单侧的两个所述L形侧墙10空出来的平面部分以两个所述转角垫板44替代,再以一个所述第一转向侧墙41加上一个所述第二转向侧墙42完成下方的支撑结构,再在这个支撑结构上面铺上所述盖板20及转角盖板43,在开口处设置所述端部封板30,就初步完成一个单向转角环形井沟。本实施例中,经过尺寸设计,拿掉的是两个所述L形侧墙10,但是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经过设计,也可以只拿掉一个所述L形侧墙10,或者是拿掉三个所述L形侧墙10。
接着,请同时参考图6、图7、图8和图9,所述第一转向侧墙41包括一第一L形侧壁411、第一对拼错台412和一第一井宽调节侧壁413;所述第二转向侧墙42包括一第二L形侧壁421、第二对拼错台422和一第二井宽调节侧壁423,所述第一转向侧墙41的所述第一井宽调节侧壁413和所述第二转向侧墙42的所述第二井宽调节侧壁423对应设置,井宽调节侧壁的目的是用来调整宽度的,如图5所示,装配后两个井宽调节侧壁形成开口门形,两个井宽调节侧壁的距离越近门的开度就越小;图8中,所述转角盖板43包括转角盖平板431、两转角盖搭接边错台432和盖板挑台433,所述盖板20设置在所述转角盖板43的所述盖板挑台433上;图9中,所述转角垫板44包括平面垫板441和转角垫对拼错台442。
如图5所示,连接时,所述L形侧墙10的所述对拼错台13抵靠连接所述转角垫板44的所述转角垫对拼错台442,以底部连接件2将所述对拼错台13和所述转角垫对拼错台442锁封,所述第一转向侧墙41的一侧和所述第二转向侧墙42的一侧抵靠连接所述转角垫板44,所述转角盖板43覆盖连接所述第一转向侧墙41和第二转向侧墙42的上端;所述盖板20的一个所述盖板搭接边错台22覆盖连接所述L形侧墙10的直面墙11的端面,所述盖板20的另外一个所述盖板搭接边错台22覆盖连接所述转角盖板43的所述盖板挑台433。
如图5所示,在转向之后,还可以往前增加距离,请同时参考图10,所述工作井还包括至少两转向L形侧墙45和一转向盖板46,两所述转向L形侧墙45的对拼错台抵靠连接,以底部连接件2将两所述对拼错台锁封,所述转向盖板46覆盖连接两所述转向L形侧墙45的上端拼成一个转向环形井沟,图10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L形侧墙45和转向盖板46就是尺寸比所述L形侧墙10和盖板20看起来窄一点,结构上是一样的,这是设计使然,如果整体考量设计成尺寸一样的也是可以。图10的实施例中,设计的转向数量是两个,而且是在同一个位置的两个方向,这样就是在图5的基础上在拿掉对应的两个所述L形侧墙10,替代的加上两个所述转角垫板44替代,再以一个所述第一转向侧墙41加上一个所述第二转向侧墙42完成下方的支撑结构,上面铺上的所述盖板20是原来的,然后再盖上所述转角盖板43,形成同一位置的双转向。
此外,请参考图11,这是一种四转向工作井示意图,请参考图12,这是一种端部单转向工作井示意图,本申请的工作井可以依照设计进行各种转向设计,转向后的开口加上所述端部封板30就是一个电缆的接口,当然也可以转向后继续前行,形成更长的转向工作井,端看设计的需求,所以本申请的结构是一种多样性的结构。综上所述,也就是在需要转向或多通井的位置,撤去一侧或双侧的任意相邻两块L形侧墙10,在相同位置增设由两个转向侧墙及一个转角盖板等拼成转角井沟,同时底部相应位置铺设转角垫板,实现工作井的转向或多通连接形式,全部预制构件采用预应力张拉或螺栓连接,预制构件之间粘贴防水胶条进行防水处理。
请参考图12,本申请一种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中的端部单转向工作井示意图,本实施例和如上所述的其他工作井的差异是单转向且是在端部,同时所述端部密封板设置在转向后的工作井,因此在其它结构件上和如上所述的其他工作井的结构件是一样的,在此直接引用。如图12所示,所述工作井包括一端部密封板47和所述环形长度井沟,所述环形长度井沟的一端开口上连接所述端部封板30,所述环形长度井沟的另外一端连接一所述单向转角环形井沟,所述端部密封板47设置在所述L形侧墙10和盖板20上,另外一所述端部封板30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向侧墙41和所述第二转向侧墙42一侧,如图所示,在所述第一转向侧墙41和所述第二转向侧墙42一侧又增加了两所述转向L形侧墙45和一转向盖板46,然后才设置所述端部封板30,当然也可以直接装配在所述第一转向侧墙41和所述第二转向侧墙42上。
请参考图1、图13和图14,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进出,本申请的所述工作井还包括至少一人孔井圈25,图1的实施例中,所述人孔井圈25的数量是两个,但是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少一个或多几个,只要方便人员进入,都应该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如图13所示,所述盖板20对应所述人孔井圈25的位置开设一人孔井口23,在所述人孔井口23的内沿开设一人孔井圈定位企口24,所述人孔井圈25设置在所述人孔井圈定位企口24上。
此外,请参考图1、图15、图16和图17,本申请的工作井还包括排管3,图15和图16是两种端部封板的示意图,所述排管3设置在所述端部封板30上,连接的方式包括湿连接和干连接。图15和图17中是湿连接的方式,也就是现浇混凝土连接的方式,用混凝土搭板围成设计的所述排管3,折弯的预留出筋加上浇灌混凝土,最后成为所述排管3;干连接为采用螺栓连接,预制排管3与所述端部封板30洞口搭接,采用垫块等措施,保证预制排管3位于洞口中央。
请参考图18和图19,图18是在所述L形侧墙10上开设拉环预留口14,图19是拉环和拉环预留口的连接位置剖开示意图;在两所述L形侧墙10连接的地方,在内部布置网线时提供反力,起到固定反力装置的作用,我们在所述L形侧墙10下开设所述拉环预留口14,在所述拉环预留口14的下方铺设一拉环预制块4,并且在所述拉环预制块4上设置所述拉环5。
请参考图20和图21,图20是在所述L形侧墙10上开设集水预留口15,图21是集水井和集水预留口的连接位置剖开示意图;在两所述L形侧墙10连接的地方,在需要将多余的积水集中的时候,我们在所述L形侧墙10上开设所述集水预留口15,在所述集水预留口15的下方铺设一集水井6,并且在所述集水井6上设置拉环5在内部布置网线时提供反力,起到固定反力装置的作用,请参考图22本申请拉环5和集水井6的连接位置剖开示意图。
请参考图29本申请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基槽开挖:采用人机混合进行开挖,根据地质情况做好边坡的防护,挖机挖槽至槽底标高200mm到400mm时采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防止超挖。
步骤102:基层处理,放线定位:土方开挖后对基底进行夯实、换填、打桩等加固处理,加固后在基层上放出工作井的边界线,标出底部集水井6、拉环坑的位置,并开挖出安置集水井6、拉环预制块4的坑槽。
步骤103:垫层铺设:铺设垫层7前应先在基层上设置标高控制楔,控制垫层7标高,然后吊装预制集水井6、拉环预制块4,使集水井6及拉环预制块4上沿标高与控制楔标高一致,最后铺设垫层7,垫层7为现场浇筑混凝土、吊装预制混凝土垫层板,垫层7表面应平整光滑,标高一致,请参考图23,在所述L形侧墙10的下方还包括垫层7。
步骤104:垫层找平:垫层混凝土硬化之后,在要安装工作井预制构件的垫层7四角放置标高定位块,并用标高控制条将四角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框,在框内均匀摊铺干硬性水泥砂浆并刮平,同时分别在工作井的底部边线、中部腰线处挂出工作井的定位线。如图23所示,在所述L形侧墙10的下方还包括找平层8,所述找平层8就是干硬性水泥砂浆层,依照连接次序来说,所述L形侧墙10的下方是所述找平层8,所述找平层8的下方是所述垫层7。
步骤105:工作井沟体拼装:请参考图24、图25和图26不同拼装步骤示意图,拼装前应在L形侧墙10、转向侧墙端面的密封胶条槽条内粘贴密封胶条,使用起吊架吊装L形侧墙10、转向侧墙,使L形侧墙10、转向侧墙平稳、缓慢的放置在找平层8上,L形侧墙10、转向侧墙外侧面与挂线保持一致,待工作井侧壁安装完毕后用同样的方式吊装端部封板30,工作井侧壁纵向间及侧壁与端部封板30间采用在预应力张拉孔内穿入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后张拉连接,侧墙与侧墙的横向采用螺栓连接。
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后张拉连接包括分段张拉和整体张拉,分段张拉为用钢绞线将拼装的工作井其中一段张拉紧固在一起,预应力锚具固定安装在端部封板30、转向侧墙的预应力张拉锁孔、L形侧墙10的预应力张拉安装槽内,整体张拉为采用通常钢绞线串联工作井侧墙及端部封板30,预应力锚具固定安装在工作井两端的端部封板预应力张拉锁孔内。
所述的侧墙螺栓连接为L形侧墙10、转向侧向两两对拼成U型工作井沟体后,对拼错台13上的预埋螺纹套筒两两对应,采用连接钢垫板与螺栓进行连接加固处理,将侧墙连接成一个整体。
步骤106:工作井内细部填充:在工作井侧壁及端部封板30安装完毕后,采用双硫密封胶、砂浆将工作井内部由内边倒角形成的倒角拼缝填实抹平。采用玻璃胶、沥青胶等隔离保护剂涂刷工作井内部裸露的预应力锚具、连接螺栓等连接件,然后用水泥砂浆、预制塞块覆盖预应力张拉锁孔、预应力张拉安装槽,在底部对拼错台形成的对拼凹槽内填铺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填铺高度应高于连接螺栓上表面10mm,低于工作井底板上表面20mm,形成底部纵向排水沟,并在排水沟上铺保护盖。
所述的铺保护盖为预制混凝土排水沟篦子盖板、钢网篦子盖板。
步骤107:工作井内部设备安装:工作井沟体安装完毕后,在工作井侧壁的预埋安装件上焊接电缆支架连接件,然后安装电缆支架,或直接焊接电缆支架,同样方式进行接地扁钢等设施的安装。在端部封板30、集水井6上的拉环安装槽内用螺栓安装固定金属拉环配件。
该步骤也可以在工作井整体安装完毕之后再进行操作。
步骤108:盖板安装:
安装前应在L形侧墙10上部密封胶条槽条内粘贴密封胶条或在侧墙上均匀摊铺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厚度不应大于10mm,在盖板20侧面的密封胶条槽条内粘贴密封胶条,然后使用起吊架平稳、缓慢的将盖板20吊装放置在L形侧墙10上,微调盖板20位置,使盖板20上的螺栓安装孔与侧墙上的预埋螺纹套筒一一对应。请参考图27,本申请盖板20和L形侧墙10螺栓锁封示意图。
同样的方式吊装转向侧墙,在转向位置的盖板20,一侧搭接在L形侧墙10上,另一侧搭接在转角盖板43的盖板挑台433上,同时微调盖板20,使盖板20上的螺栓安装孔与盖板挑台433上的预留孔一一对应。请参考图28,本申请盖板20和转角盖板43螺栓锁封示意图。
盖板20吊装调整完毕后,在盖板20上的螺栓安装孔内用螺栓和垫片将盖板20与工作井侧墙、盖板20与转角盖板43连接在一起。
步骤109:安装人孔井圈:安装前应先将带人孔井口的盖板上清理干净,人孔井圈25定位插口朝下用起吊架平稳、缓慢的放置在盖板的人孔井口23中人孔井圈定位企口24的位置,调整人孔井圈25使其与盖板的人孔井口23承插密合,连接螺栓孔对齐,同样的方式吊装下一节人孔井圈25,最后再连接螺栓孔内穿入连接螺杆并旋紧锚固。
步骤1010:盖板细部填充:盖板20及人孔井圈25安装完毕后,采用玻璃胶、沥青胶等隔离保护剂涂刷盖板20上裸露螺栓等连接件,然后用水泥砂浆、预制塞块覆盖螺栓安装孔与盖板20表面平整。
步骤1011:端部封板与排管连接:排管3与工作井的连接包括湿连接和干连接。
所述的湿连接为现浇混凝土连接,预制排管3与端部封板30洞口搭接,将洞口内预留出筋弯向排管3一侧,并与排管3端部预留出筋搭接并绑扎好,在工作井内侧用模板封堵排管3端面,外侧排管3与端部封板30节点的底部及两侧支模,然后浇筑混凝土与预制排管3上表面平齐,最后再浇筑混凝土上铺设一块预制混凝土搭板,搭板的三边分别搭在预制排管3和支模两侧的填土上。
所述的干连接为采用螺栓连接,预制排管3与端部封板30洞口搭接,采用垫块等措施,保证预制排管3位于洞口中央,四周留出10mm到30mm的空隙,采用双硫密封胶、砂浆等填充空隙进行密封,然后在工作井外侧与排管3连接处分别在排管3与端部封板30对应位置打膨胀螺栓,采用L形钢连接件连接锚固,最后用玻璃胶、沥青胶等隔离保护剂涂刷连接件并覆盖水泥砂浆或混凝土进行保护。
步骤1012:回填压实土方,路面修复。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第一、本申请的预制装配式电力工作井连接方式全部为工厂预制,现场拼装,安全可靠、可控性好,便于验收,无现浇作业隐蔽工程验收隐患;
第二、本申请的预制装配式电力工作井为单体构件自重轻,拼装形式简单,满足小型机械化施工要求,受工程环境的影响小;
第三、本申请能够满足直线井、转角井、三通井、四通井等多通井的拼装,形式灵活多样,适用于各种设计和工况的要求;
第四、本申请可通过局部替换预制构件随时对已拼装好的工作井进行改造,完成直线井、转角井、三通井、四通井等多通井之间的随意转换改造;
第五、本申请可以通过改变底板尺寸适用于不同井宽的要求,且模具改造费用低,适合多功能模具的使用,节约模具成本;
第六、本申请拼装施工速度快,不受天气、时间的限制,尤其是在市区,可做到傍晚开槽、晚上拼装、凌晨封土、白天通车的效果;
第七、本申请所有预制构件间均采用密封加强连接,整体结构性强、刚度大,适用于各种工况;
第八、本申请通过转向侧墙改变转向,具有较大的转角空间,满足各种管线的转向布设,便于工程施工;
第九、本申请端部封板30开口根据外部排管3尺寸灵活开洞,并设有加强连接的出筋构造,进一步加强了排管3与工作井的连接强度;
第十、本申请所有预制构件的安装均满足自立稳定要求,现场无需搭设临时支撑,施工便捷高效。
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以上公开的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并非用来限制其本身,任何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内涵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变化和更动,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井包括多数个L形侧墙、多数个盖板和至少两端部封板;一个所述盖板设置在对应的两个所述L形侧墙上拼成一个环形井沟,多数个所述环形井沟依次排布成为环形长度井沟,所述端部封板设置在所述环形长度井沟的开口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侧墙包括直面墙、平面墙和对拼错台,所述平面墙的一侧和直面墙连接形成L形,所述对拼错台设置在所述平面墙的另外一侧,所述对拼错台的高度低于所述平面墙的高度;
所述盖板包括一盖平板和两盖板搭接边错台,两所述盖板搭接边错台设置在所述盖平板的两侧;
连接时,两所述L形侧墙的所述对拼错台抵靠连接,以底部连接件将两所述对拼错台锁封,所述盖板的两所述盖板搭接边错台覆盖连接两所述L形侧墙的直面墙的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井还包括至少一第一转向侧墙、至少一第二转向侧墙、至少一转角盖板和至少一转角垫板,所述L形侧墙、盖板、第一转向侧墙、第二转向侧墙、转角盖板和至少一转角垫板拼成一个单向转角环形井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侧墙包括第一L形侧壁、第一对拼错台和第一井宽调节侧壁;所述第二转向侧墙包括第二L形侧壁、第二对拼错台和第二井宽调节侧壁,所述第一转向侧墙的所述第一井宽调节侧壁和所述第二转向侧墙的所述第二井宽调节侧壁对应设置,装配后形成开口门形;所述转角盖板包括转角盖平板、两转角盖搭接边错台和盖板挑台;所述转角垫板包括平面垫板和转角垫对拼错台;
连接时,所述L形侧墙的所述对拼错台抵靠连接所述转角垫板的所述转角垫对拼错台,以底部连接件将所述对拼错台和所述转角垫对拼错台锁封,所述第一转向侧墙的一侧和所述第二转向侧墙的一侧抵靠连接所述转角垫板,所述转角盖板覆盖连接所述第一转向侧墙和第二转向侧墙的上端;所述盖板的一个所述盖板搭接边错台覆盖连接所述L形侧墙的直面墙的端面,所述盖板的另外一个所述盖板搭接边错台覆盖连接所述转角盖板的所述盖板挑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井还包括至少两转向L形侧墙和一转向盖板,两所述转向L形侧墙的对拼错台抵靠连接,以底部连接件将两所述对拼错台锁封,所述转向盖板覆盖连接两所述转向L形侧墙的上端拼成一个转向环形井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井还包括至少一人孔井圈,所述盖板对应所述人孔井圈的位置开设一人孔井口,在所述人孔井口的内沿开设一人孔井圈定位企口,所述人孔井圈设置在所述人孔井圈定位企口上。
7.一种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井包括一端部密封板和所述环形长度井沟,所述环形长度井沟的一端开口上连接所述端部封板,所述环形长度井沟的另外一端连接一所述单向转角环形井沟,所述端部密封板设置在所述L形侧墙和盖板上,另外一所述端部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向侧墙和所述第二转向侧墙一侧。
8.一种如权利要求1到7所述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工作井沟体拼装:拼装前在L形侧墙、转向侧墙端面的密封胶条槽条内粘贴密封胶条,使用起吊架吊装L形侧墙、转向侧墙、端部封板,工作井侧壁纵向间及侧壁与端部封板间采用在预应力张拉孔内穿入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后张拉连接,侧墙与侧墙的横向采用螺栓连接;
步骤6:工作井内细部填充;
步骤8:盖板安装:安装前应在L形侧墙上部密封胶条槽条内粘贴密封胶条或在侧墙上均匀摊铺水泥砂浆,在盖板侧面的密封胶条槽条内粘贴密封胶条,然后使用起吊架将盖板吊装;
步骤9:安装人孔井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之前还包括:
步骤1:基槽开挖;
步骤2:基层处理,放线定位;
步骤3:垫层铺设;
步骤4:垫层找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6和步骤8之间还包括:步骤7:工作井内部设备安装,另外,在所述步骤9之后还包括:
步骤10:盖板细部填充;
步骤11:端部封板与排管连接;
步骤12:回填压实土方,路面修复。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04611.7A CN112281924A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 |
CN202110899373.7A CN113668612A (zh) | 2020-11-19 | 2021-08-06 | 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04611.7A CN112281924A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81924A true CN112281924A (zh) | 2021-01-29 |
Family
ID=7439925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04611.7A Pending CN112281924A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 |
CN202110899373.7A Pending CN113668612A (zh) | 2020-11-19 | 2021-08-06 | 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99373.7A Pending CN113668612A (zh) | 2020-11-19 | 2021-08-06 | 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2281924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14370A (zh) * | 2021-10-13 | 2022-01-11 | 南通装配式建筑与智能结构研究院 | 一种配电网土建装配预制电缆井及设备基础模块拼接结构 |
CN114263213A (zh) * | 2021-12-17 | 2022-04-01 | 江苏宝鲲模块建筑有限公司 | 一种组装式电缆管井 |
CN114319433A (zh) * | 2021-12-22 | 2022-04-12 |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 工作井逆作法装配式施工方法 |
CN115045338A (zh) * | 2022-07-20 | 2022-09-13 |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预应力钢筋装配式多回路直通电缆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183576A (ja) * | 2018-04-16 | 2019-10-24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マンホールの補強方法及び補強構造 |
CN115012447A (zh) * | 2022-07-20 | 2022-09-06 |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螺杆装配式直通电缆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92173B (zh) * | 2014-07-23 | 2016-08-24 | 伊犁师范学院 | 基于城市综合布线的可拼装式地下电缆沟 |
CN105201012B (zh) * | 2015-10-27 | 2017-05-03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L型混凝土预制件装配后浇筑电缆沟及其施工方法 |
CN205921344U (zh) * | 2016-08-01 | 2017-02-01 | 广州电力设计院 | 电缆沟装配结构及装配式电缆沟 |
CN207331758U (zh) * | 2017-08-19 | 2018-05-08 | 贵州中昇东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拼装式三通电力井 |
CN109706970A (zh) * | 2018-12-12 | 2019-05-03 | 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方形电缆工作井 |
CN111088817A (zh) * | 2019-12-30 | 2020-05-01 | 江苏东尚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 预制装配式电缆井及其施工方法 |
CN215630142U (zh) * | 2020-11-19 | 2022-01-25 | 国网上海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 |
-
2020
- 2020-11-19 CN CN202011304611.7A patent/CN112281924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8-06 CN CN202110899373.7A patent/CN11366861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14370A (zh) * | 2021-10-13 | 2022-01-11 | 南通装配式建筑与智能结构研究院 | 一种配电网土建装配预制电缆井及设备基础模块拼接结构 |
CN114263213A (zh) * | 2021-12-17 | 2022-04-01 | 江苏宝鲲模块建筑有限公司 | 一种组装式电缆管井 |
CN114319433A (zh) * | 2021-12-22 | 2022-04-12 |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 工作井逆作法装配式施工方法 |
CN115045338A (zh) * | 2022-07-20 | 2022-09-13 |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预应力钢筋装配式多回路直通电缆检查井及其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68612A (zh) | 2021-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668612A (zh) | 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741714B (zh) | 地下工程全盖挖逆作法施工方法 | |
CN110159294B (zh) | 一种高陡地形桥隧相接段接长明洞施工方法 | |
CN211144503U (zh) | 一种高陡地形桥隧相接段明洞接长结构 | |
CN111997088A (zh) | 一种沟槽式预制装配式电缆排管及工作井安装施工方法 | |
CN107338801A (zh) | 预应力装配式组合挡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6869548A (zh) | 一种中心柱框架装配式地下停车场结构体系与施工方法 | |
CN209873873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电力管道工作井 | |
CN114411756A (zh) | 一种富水砂层地铁车站明挖基坑无降水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 |
CN110939455B (zh) | 隧道洞口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10117959B (zh) | 一种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 |
CN111287764A (zh) | 隧道二次衬砌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5630142U (zh) | 模块化组合预制电力工作井 | |
CN109763518A (zh) |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 |
CN207512777U (zh) | 装配式地下管廊 | |
CN112412472B (zh) | 软土地区顶管工作井井壁逆作体系及施工方法及其应用 | |
CN117758790A (zh) | 城市综合管廊施工方法 | |
CN215483081U (zh) |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 | |
CN113186977B (zh) |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逆序施工方法 | |
CN215483082U (zh) |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 | |
CN113187487B (zh) | 一种地铁双层全断面冷冻暗挖车站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08777470A (zh) | 一种电缆排管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457715A (zh) | 一种基于车道单元的装配整体式智慧发光路面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3152512A (zh) |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及施工方法 | |
CN113338340A (zh) | 一种保证现有管线正常使用的竖井逆作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9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