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85595A - 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85595A
CN112185595A CN202011063751.XA CN202011063751A CN112185595A CN 112185595 A CN112185595 A CN 112185595A CN 202011063751 A CN202011063751 A CN 202011063751A CN 112185595 A CN112185595 A CN 112185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nsity
sensor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senso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37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金光
张妍
闫晓
都宇
胡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0110637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855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85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855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017Inspection or maintenance of pipe-lines or tubes in nuclear install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9/00Investigating density or specific gravity of materials;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density or specific gravity
    • G01N9/002Investigating density or specific gravity of materials;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density or specific gravity using variation of the resonant frequency of an element vibrating in contact with the material submitted to 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9/00Investigating density or specific gravity of materials;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density or specific gravity
    • G01N9/36Analysing materials by measuring the density or specific gravity, e.g. determining quantity of moisture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9/00Investigating density or specific gravity of materials;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density or specific gravity
    • G01N9/002Investigating density or specific gravity of materials;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density or specific gravity using variation of the resonant frequency of an element vibrating in contact with the material submitted to analysis
    • G01N2009/006Investigating density or specific gravity of materials;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density or specific gravity using variation of the resonant frequency of an element vibrating in contact with the material submitted to analysis vibrating tube, tuning f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及方法,所述在线测量系统包括主气管、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安装在主气管的侧壁上;所述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布置在主气管的同一轴向平面上。本发明采用双温度测量获得截面平均温度,采用双密度测量获得载面平均密度,利用压力与温度信息获得单组分密度,根据单组分密度与混合物平均浓度关系,得到蒸汽混合的蒸汽浓度,具有准确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仪表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反应堆破口事故发生时,高温高压流体从破口处进入安全壳,上游液体迅速闪蒸形成大量蒸汽,并与安全壳内的空气混合,形成蒸汽与不可凝气体的气相混合物。为防止安全壳内压力和温度超过设计限值,需要对气相混合物中的蒸汽进行冷凝。不可凝气体对蒸汽冷凝特性影响很大,不可凝气体聚集在汽液界面附近,增加了冷凝传热热阻,会极大影响蒸汽冷凝的传热能力。
为研究不可凝气体浓度对于蒸汽冷凝特性的影响规律,为安全壳内蒸汽冷凝相关安全系统设计提供输入,需要获得蒸汽与空气混合物内的蒸汽浓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及方法,能够准确测量气相混合物中的蒸汽浓度。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包括主气管、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安装在主气管的侧壁上;所述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布置在主气管的同一轴向平面上。
即本发明的测量系统包括1个压力传感器、2个温度传感器和2个密度传感器;采用双温度测量获得截面平均温度,采用双密度测量获得载面平均密度,基于物性状态方程得到纯蒸汽密度和纯空气密度;再根据混合物平均密度,得到蒸汽浓度。
进一步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以主气管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以主气管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以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所在平面的右侧水平点为0°,逆时针方向旋转;压力传感器位于45°方位,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分别位于0°和180°方位,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位于90°和270°方位。
上述布置的效果是,一是使不同信号的传感器布置在截面的不同方位,尽量减少测量过程的相互干扰;二是将同类型的传感器采用双重测量,且180°对称布置,便于减少通道内因流体参数分布不均而对测量产生的影响,提高测量的精准度。
进一步地,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所在平面与上游直管段的距离大于等于10倍主气管的直径。
进一步地,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所在平面与下游直管段的距离大于等于5倍主气管的直径。
以上传感器的布置方式的主要考虑是将传感器布置在直管段流动稳定区域,减少管道上下游可能存在的阻力件、弯头等引起的流动不稳定对测量结果产生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地,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均为音叉式密度计。
所述音叉式密度计能够提高密度测量的准确度。
基于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分别获得所在位置处的压力P、温度T1、温度T2、密度ρ1和密度ρ2;
S2、根据温度T1和温度T2获得所在平面的平均温度T,根据密度ρ1和密度ρ2获得所在平面的平均密度ρ;
S3、根据步骤S2获得的平均温度T和平均密度ρ得到该条件下的空气密度ρair和蒸汽密度ρvap;
S4、根据空气密度ρair和蒸汽密度ρvap结合平均密度定义获得蒸汽浓度x的计算模型;
S5、将步骤S3获得的空气密度ρair和蒸汽密度ρvap带入蒸汽浓度x的计算模型计算蒸汽浓度x。
进一步地,步骤S4中平均密度定义如下式:
ρ=ρvap*x+ρair*(1-x);
根据平均密度定义获得的计算模型如下式:
x=(ρ-ρair)/(ρvapair)。
进一步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以主气管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密度传感器和第二密度传感器以主气管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双点重复测量,可有效反映管道截面上的密度参数。
2、本发明所述在线测量系统布置简单,安装空间小,易于部署,成本相对较低。
3、本发明采用音叉式密度计测量,密度测量精度高。
4、本发明所述方法中的压力、温度测点可以直接利用实验装置中的原有测点,实现信息共用,减小测点数目。
5、本发明对于蒸汽参数干扰和影响较小,可以实现蒸汽组分的在线测量。
6、本发明可以测量蒸汽混合物中的蒸汽浓度,为反应堆安全壳相关实验中蒸汽浓度测量提供了手段。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在线测量系统的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截面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主气管,2-压力传感器,3-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5-第一密度传感器,6-第二密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包括主气管1、压力传感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
所述压力传感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安装在主气管1的侧壁上;所述压力传感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布置在主气管1的同一轴向平面上;所述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均为音叉式密度计。
本实施例所述在线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压力传感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分别获得所在位置处的压力P、温度T1、温度T2、密度ρ1和密度ρ2;
S2、根据温度T1和温度T2获得所在平面的平均温度T,根据密度ρ1和密度ρ2获得所在平面的平均密度ρ;
T=(T1+T2)/2,ρ=(ρ1+ρ2)/2
S3、根据步骤S2获得的平均温度T和平均密度ρ得到该条件下的空气密度ρair和蒸汽密度ρvap;
ρair=density(air,P,T);ρvap=density(vapor,P,T)
S4、根据空气密度ρair和蒸汽密度ρvap结合平均密度定义获得蒸汽浓度x的计算模型;
平均密度定义如下式:
ρ=ρvap*x+ρair*(1-x);
根据平均密度定义获得的计算模型如下式:
x=(ρ-ρair)/(ρvapair)
S5、将步骤S3获得的空气密度ρair和蒸汽密度ρvap带入蒸汽浓度x的计算模型计算蒸汽浓度x。
本实施例的测量系统包括1个压力传感器、2个温度传感器和2个密度传感器;采用双温度测量获得截面平均温度,采用双密度测量获得载面平均密度,基于物性状态方程得到纯蒸汽密度和纯空气密度;再根据混合物平均密度,得到蒸汽浓度,可以实现对蒸汽浓度的精确测量。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以主气管1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以主气管1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具体地:
以压力传感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所在平面的右侧水平点为0°,逆时针方向旋转;压力传感器2位于45°方位,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分别位于0°和180°方位,第一温度传感器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分别位于90°和270°方位。
实施例3: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压力传感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所在平面与上游直管段的距离大于等于10倍主气管1的直径;压力传感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所在平面与下游直管段的距离大于等于5倍主气管1的直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气管(1)、压力传感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
所述压力传感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安装在主气管(1)的侧壁上;所述压力传感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布置在主气管(1)的同一轴向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以主气管(1)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以主气管(1)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以压力传感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所在平面的右侧水平点为0°,逆时针方向旋转;压力传感器(2)位于45°方位,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分别位于0°和180°方位,第一温度传感器(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分别位于90°和270°方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压力传感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所在平面与上游直管段的距离大于等于10倍主气管(1)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压力传感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所在平面与下游直管段的距离大于等于5倍主气管(1)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均为音叉式密度计。
8.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压力传感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二温度传感器(4)、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分别获得所在位置处的压力P、温度T1、温度T2、密度ρ1和密度ρ2;
S2、根据温度T1和温度T2获得所在平面的平均温度T,根据密度ρ1和密度ρ2获得所在平面的平均密度ρ;
S3、根据步骤S2获得的平均温度T和平均密度ρ得到该条件下的空气密度ρair和蒸汽密度ρvap;
S4、根据空气密度ρair和蒸汽密度ρvap结合平均密度定义获得蒸汽浓度x的计算模型;
S5、将步骤S3获得的空气密度ρair和蒸汽密度ρvap带入蒸汽浓度x的计算模型计算蒸汽浓度x。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平均密度定义如下式:
ρ=ρvap*x+ρair*(1-x);
根据平均密度定义获得的计算模型如下式:
x=(ρ-ρair)/(ρvapair)。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以主气管(1)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密度传感器(5)和第二密度传感器(6)以主气管(1)的中心轴呈对称设置。
CN202011063751.XA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21855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3751.XA CN112185595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3751.XA CN112185595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85595A true CN112185595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48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3751.XA Pending CN112185595A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85595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8756B1 (en) * 1999-07-20 2001-08-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potential sensor with increased lifetime
CN202582800U (zh) * 2012-06-01 2012-12-05 北京科力华安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有限公司 长输油气管道应力应变监测装置
CN103308106A (zh) * 2013-06-28 2013-09-18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高压惰性气体灭火剂质量流量计
CN103884451A (zh) * 2012-12-24 2014-06-25 武汉中航传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四点管道流体温度传感器
CN103969022A (zh) * 2014-05-23 2014-08-06 厦门大学 一种高超声速风洞湍流度间接测量方法
CN204666201U (zh) * 2015-06-12 2015-09-23 蔡军 一种饱和蒸汽物理性质测量装置
CN109540938A (zh) * 2019-01-15 2019-03-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管束区截面含汽率测量的装置及方法
CN109856298A (zh) * 2019-02-25 2019-06-07 上海交通大学 含高温水蒸气混合气体测量的质谱仪标定装置及方法
CN111077098A (zh) * 2019-12-18 2020-04-28 清华大学 二元或三元混合制冷剂浓度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1351540A (zh) * 2020-03-23 2020-06-30 浙江大学 一种气力输送过程中颗粒质量流率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1521531A (zh) * 2020-04-23 2020-08-1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气溶胶浓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8756B1 (en) * 1999-07-20 2001-08-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 potential sensor with increased lifetime
CN202582800U (zh) * 2012-06-01 2012-12-05 北京科力华安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有限公司 长输油气管道应力应变监测装置
CN103884451A (zh) * 2012-12-24 2014-06-25 武汉中航传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四点管道流体温度传感器
CN103308106A (zh) * 2013-06-28 2013-09-18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高压惰性气体灭火剂质量流量计
CN103969022A (zh) * 2014-05-23 2014-08-06 厦门大学 一种高超声速风洞湍流度间接测量方法
CN204666201U (zh) * 2015-06-12 2015-09-23 蔡军 一种饱和蒸汽物理性质测量装置
CN109540938A (zh) * 2019-01-15 2019-03-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蒸汽发生器管束区截面含汽率测量的装置及方法
CN109856298A (zh) * 2019-02-25 2019-06-07 上海交通大学 含高温水蒸气混合气体测量的质谱仪标定装置及方法
CN111077098A (zh) * 2019-12-18 2020-04-28 清华大学 二元或三元混合制冷剂浓度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1351540A (zh) * 2020-03-23 2020-06-30 浙江大学 一种气力输送过程中颗粒质量流率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1521531A (zh) * 2020-04-23 2020-08-1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气溶胶浓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勇 等: "湿空气典型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工业计量》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7046C (zh) 基于截面测量的气液两相流测量方法及装置
JPH0713575B2 (ja) 質量流量測定装置
WO2007134009A2 (en) Single and multiphase fluid measurements
CN102116656B (zh) 风道风量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2252722B (zh) 三差压气液两相流流量计量装置
CN106816190B (zh) 核电站反应堆主管道冷却剂温度测量系统以及方法
CN111928910A (zh) 一种一体式双向测量弯管流量计
CN112185595A (zh) 一种气相混合物的蒸汽浓度在线测量系统及方法
Wang et al. Rectangle-gap-type laminar flow meter with inward pressure taps
CN106525180B (zh) 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方法
CN110793585B (zh) 基于v锥压损比分段特性的湿气流量在线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7633404A (zh) 一种开式环境下换热器气阻测量的气体体积流量折算方法
CN202171480U (zh) 三差压气液两相流流量计量装置
CN207407969U (zh) 一种用于测量旋进漩涡流量计精度的气液混合装置
Li et al. Mass flowrate measurement of wet steam using combined V-cone and vortex flowmeters
Jia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the velocity field in asymmetric circular bends
CN211954276U (zh) 一种一体式双向测量弯管流量计
Pinto et al. Double S-type Pitot Tube for velocity field study of fire whirls
CN210268772U (zh) 气体质量流量计
CN115406497A (zh) 一种气体流量指示方法及系统
Adefila et al. Flow measurement of CO2 in a binary gaseous mixture using an averaging Pitot Tube and Coriolis mass flowmeters
CN118776619A (zh) 大口径气体质量流量计
CN105300556A (zh) 一种双层套管内管内壁温度的测量方法
US20220120594A1 (en) Flow measurement
Yang et al. Shadow effect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ultrasonic transducer array mo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