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1964A - 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及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及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1964A
CN112171964A CN202010811154.4A CN202010811154A CN112171964A CN 112171964 A CN112171964 A CN 112171964A CN 202010811154 A CN202010811154 A CN 202010811154A CN 112171964 A CN112171964 A CN 112171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ushing
unit
stirring
assemblies
cut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11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成涛
周忠仁
孙月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81115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719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71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19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4Disintegrating plastics, e.g. by milling
    • B29B17/0412Disintegrating plastics, e.g. by milling to large particles, e.g. beads, granules, flakes, sl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57Recyc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4Disintegrating plastics, e.g. by milling
    • B29B2017/0424Specific disintegrating techniques; devices therefor
    • B29B2017/044Kni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2Mechanical processing of waste for the recovery of materials, e.g. crushing, shredding, separation or disassemb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及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转轴,所述转轴被竖直转动装配,所述转轴至少部分伸入到壳体内部;粉碎组件,所述粉碎组件至少为两组,所述粉碎组件包括配合工作的定刀圈和动刀圈,所述定刀圈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动刀圈随所述转轴转动,至少两组粉碎组件轴向间隙设置;所述定刀圈和所述动刀圈的工作面均为锥形面且存有径向间隙,至少两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和最小径向间隙均沿轴向向下方向依次减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废料破碎后的颗粒尺寸较大,不方便后续加工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及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及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3D打印技术越来越成熟,其使用普及率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3D打印机制作所需用品,使用的耗材也随之迅速增多。市面上大多数日用打印机所采用的FDM技术,其耗材以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和聚乳酸(PLA)为主。与此同时,制作过程中产出的如残次品、边角料等3D打印废料也迅速增多,但对于这些废料的回收利用处理技术装置却远远不及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通常对于3D打印废料只能选择丢弃处理,这些被丢弃的3D打印废料不仅仅浪费了3D打印耗材造成使用者的原材料成本增加,也造成了对于环境的严重污染。
申请号为CN201811438833.0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的废料回收装置,并具体公开了:包括碎料装置、送料装置、加热装置、喷嘴组件、收卷装置、风扇、电机和动力传送机构。其中,碎料装置、送料装置、加热装置、喷嘴组件和收卷装置从上到下依次设置,风扇位于喷嘴组件左右两侧或单侧。碎料装置包括碎料壳体和设于碎料壳体内部且相互啮合的一对粉碎齿轮,碎料壳体上端设有入料口,下端设有出料口。送料装置包括送料管和设在送料管内部的送料螺杆,送料管上侧面连通所述出料口。加热装置包括设有空心夹层的圆管和位于空心夹层内的加热元件。喷嘴组件用于挤出的线材。上述申请文件公开的废料回收装置可对3D打印废料进行回收利用,但上述废料回收装置仅设置单一的破碎装置,仅对废料进行一次破碎后就将破碎后的物料经送料装置输送至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废料颗粒不可控,不易后续加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废料破碎后的颗粒尺寸较大,不方便后续加工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及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转轴,所述转轴被竖直转动装配,所述转轴至少部分伸入到壳体内部;粉碎组件,所述粉碎组件至少为两组,所述粉碎组件包括配合工作的定刀圈和动刀圈,所述定刀圈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动刀圈随所述转轴转动,至少两组粉碎组件轴向间隙设置;所述定刀圈和所述动刀圈的工作面均为锥形面且存有径向间隙,至少两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和最小径向间隙均沿轴向向下方向依次减小。
本申请的搅拌粉碎单元,转轴被竖向设置,转轴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粉碎组件,可实现对物料的至少两次粉碎,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可自动从上方的粉碎组件落到下方的粉碎组件中进行至少两次粉碎,保证了对物料的充分粉碎;至少两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和最小径向间隙均沿轴向向下方向依次减小,则可控制物料的颗粒逐渐缩小,多级粉碎后可得到所需粒径的物料;此外,粉碎组件采用动刀圈和定刀圈结构,且动刀圈和定刀圈的工作面均为锥形面,如此,在动刀圈相对于定刀圈转动的情况下,可对进入到动刀圈和定刀圈之间的物料进行粉碎的同时起到搅拌作用,方便物料混合均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同一粉碎组件中的所述定刀圈和所述动刀圈的工作面平行设置,位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径向间隙大于位于下方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径向间隙;或者,同一粉碎组件中的所述定刀圈与动刀圈的工作面之间的径向间隙沿轴向向下方向逐渐缩小,相邻的两组粉碎组件中,位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最小径向间隙不大于位于轴向下方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相邻的粉碎组件之间的轴向间隙介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最小径向间隙和轴向下方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粉碎组件至少为3组,相邻的粉碎组件之间的轴向间隙沿轴向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筛网,所述第一筛网位于所述粉碎组件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均为至少两个,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粉碎组件的上方,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一筛网的下方,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控制开闭的阀门。
一种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包括:支撑架;破碎单元,所述破碎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搅拌粉碎单元,所述搅拌粉碎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破碎单元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搅拌粉碎单元的一个进料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破碎单元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水平设置有破碎轴,所述破碎轴的一端伸出所述外壳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破碎轴上设置有动刀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定刀部,所述动刀部与所述定刀部配合工作,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侧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二筛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注塑单元,所述注塑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搅拌粉碎单元的一个出料口与所述注塑单元通过第二管道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注塑单元包括集料箱、加热件和螺旋传送件,所述搅拌粉碎单元的一个出料口通过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集料箱连通,所述螺旋传送件包括传送螺杆和传送筒,所述传送筒与所述集料箱连通,所述传送螺杆转动输送所述集料箱中的物料至所述传送筒内,所述加热件对所述传送筒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所述传送筒的远离所述集料箱的一端设置有注塑头。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
1.本发明的搅拌粉碎单元,转轴被竖向设置,转轴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粉碎组件,可实现对物料的至少两次粉碎,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可自动从上方的粉碎组件落到下方的粉碎组件中进行至少两次粉碎,保证了对物料的充分粉碎;至少两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和最小径向间隙均沿轴向向下方向依次减小,则可控制物料的颗粒逐渐缩小,多级粉碎后可得到所需粒径的物料;此外,粉碎组件采用动刀圈和定刀圈结构,且动刀圈和定刀圈的工作面均为锥形面,如此,在动刀圈相对于定刀圈转动的情况下,可对进入到动刀圈和定刀圈之间的物料进行粉碎的同时起到搅拌作用,方便物料混合均匀;
2.本发明的搅拌粉碎单元,设置同一粉碎组件中的定刀圈和动刀圈的工作面可平行设置,则同一粉碎组件中的刀圈之间的径向间隙保持恒定,通过设置位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径向间隙大于位于下方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径向间隙,可实现对物料的分级粉碎;还可设置同一粉碎组件中的定刀圈和动刀圈的工作面之间的径向间隙沿轴向向下方向逐渐缩小,则有利于对物料进行充分粉碎,且当物料粉碎至一定粒径后才会落入到下一组粉碎组件中进行进一步粉碎,通过设置位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最小径向间隙不大于位于轴向下方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可保证经上一组粉碎组件粉碎后的物料可在重力作用下顺利进入到下一组粉碎组件中,而不会造成物料在相邻粉碎组件之间的堵塞;
3.本发明的搅拌粉碎单元,设置粉碎组件为至少3组,相邻粉碎组件之间的轴向间隙沿轴向向下方向逐渐减小,通过轴向间隙的设置,也可实现对物料的层层筛选;设置相邻的粉碎组件之间的轴向间隙介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最小径向间隙和轴向下方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之间,可方便物料较快地进入到下一组粉碎组件中,避免物料堆积堵塞。即本申请的搅拌粉碎单元可实现多级粉碎物料,可较好地控制物料的粒径;
4.本发明的搅拌粉碎单元,搅拌粉碎单元内还设置有第一筛网,可对粉碎后的物料的粒径进行准确控制;进料口设置为至少两个,可通入不同的物料到搅拌粉碎单元进行搅拌混合;出料口设置为至少两个,可实现粉碎后的物料的不同用途;
5.本发明的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包括破碎单元和搅拌粉碎单元,破碎单元和搅拌粉碎单元均设置在支撑架上,可形成整体结构,破碎单元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搅拌粉碎单元的进料口连通,则经破碎单元破碎后的物料可经第一管道直接进入到搅拌粉碎单元中进行搅拌粉碎,整体的集成度和自动化更高;
6.本发明的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还包括注塑单元,搅拌粉碎单元的一个出料口经第二管道与注塑单元连通,则经搅拌粉碎后的物料可经第二管道直接进入到注塑单元中进行加热注塑。注塑单元包括集料箱、加热件和螺旋传输件,通过螺旋传输件可传输集料箱中的物料,加热件对螺旋传输件中的物料进行加热,螺旋传输件的末端设置有注塑头,加热后的物料经注塑头注塑成型。整个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高,且破碎粉碎后的物料颗粒适中,方便传输和加热,保证了对3D打印废料的高回收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搅拌粉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搅拌粉碎单元的部分剖面图;
图3为搅拌粉碎单元的剖面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破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注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注塑单元的剖面图;
图中:1-搅拌粉碎单元;11-壳体;111-进料口;112-出料口;113-阀门;114-上盖;12-转轴;13-驱动件;14-粉碎组件;141-动刀圈;1141-动刀片;142-定刀圈;1421-定刀片;15-安装轴套;16-第一筛网;17-锥形轴套;18-料斗;2-破碎单元;21-外壳;211-进料斗;212-侧门;22-破碎轴;23-破碎驱动装置;24-破碎组件;241-动刀部;242-定刀部;25-第二筛网;3-第一管道;4-支撑架;5-注塑单元;51-集料箱;52-螺旋传送件;521-传送筒;522-传送螺杆;53-加热件;54-注塑头;55-螺旋驱动件;6-第二管道;7-第一料筒;8-第二料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搅拌粉碎单元1,包括壳体11,壳体11上设置有进料口111和出料口112,壳体11内设置有粉碎组件14,物料经进料口111进入到壳体11的内部,再经粉碎组件14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物料经出料口112出料。
壳体11可一体设置,也可分体设置,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1呈分体设置,其包括圆柱状的上壳体和圆台状的下壳体,壳体11的上端具有开口,开口处铰接连接有上盖114,进料口111可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进料口111分布在壳体11的上端的侧壁上。出料口112也可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出料口112分布在壳体11的下端的侧壁上。为方便控制出料,每个出料口112处还设置有控制出料口112开闭的阀门113。本实施例中设置进料口111为两个,出料口112为两个。
转轴12被竖直转动装配,转轴12的一端伸入到壳体11的内部,并可相对于壳体11转动,转轴12的另一端子壳体11的下端伸出与驱动件13驱动连接,转轴12在驱动件13的带动下可相对于壳体11转动。转轴12可为分体设置,两段转轴位于同一轴线上,下段转轴伸出壳体11与驱动件13驱动连接,上段转轴位于壳体11内以安装粉碎组件14,两段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粉碎组件14被装配在壳体11内,对经进料口111进入的物料进行搅拌粉碎。粉碎组件14包括动刀圈141和定刀圈142,动刀圈141安装在转轴12上并随转轴12一起转动,定刀圈142固定装配在壳体11的内壁上,定刀圈142间隙装配在动刀圈141的外周。动刀圈141靠近定刀圈142的外周面为其工作面,其工作面上分布设置有动刀片1411,定刀圈142的靠近动刀圈141的内周面为其工作面,其工作面上分布设置有定刀片1421,动刀片1411和定刀片1421均与所在面之间呈一定夹角,以实现对动刀圈141、定刀圈142之间的物料进行搅拌粉碎。
动刀圈141的工作面和定刀圈142的工作面均为锥形面,动刀圈141的工作面的外径沿轴向向下方向逐渐减小,定刀圈142的工作面的内径沿轴向向下方向也逐渐减小。本实施例中,可设置动刀圈141的工作面和定刀圈142的工作面之间平行,即动刀圈141和对应的定刀圈142之间的径向间隙保持恒定。粉碎组件14可设置为至少两组,至少两组粉碎组件14轴向间隙排列,位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径向间隙大于位于轴向下方的粉碎组件的刀圈之间的径向间隙;进一步可设置粉碎组件14为至少三组,相邻的粉碎组件14之间的轴向间隙沿轴向向下方向逐渐减小。优选地,相邻的粉碎组件14之间的轴向间隙介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小径向间隙和轴向下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之间,即相邻的粉碎组件14之间的轴向间隙不大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径向间隙,且不小于轴向下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径向间隙。如图4所示,以设置三组粉碎组件14为例,三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径向间隙沿轴向向下的方向依次为a、b和c,相邻两组粉碎组件14之间的轴向间隙沿轴向向下方向依次为d和e,其中,a>b>c,d>e,a≥d≥b,b≥e≥c。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动刀圈141的工作面和定刀圈142的工作面均为锥形面,同一粉碎组件14中的动刀圈141的工作面和定刀圈142的工作面为非平行设置,定刀圈与动刀圈之间的径向间隙沿轴向向下方向逐渐缩小。粉碎组件14优选为至少两组,至少两组粉碎组件14轴向间隙排列,至少两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沿轴向向下方向依次减小,至少两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小径向间隙沿轴向向下方向依次减小,位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小径向间隙不大于位于轴向下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优选地,相邻的粉碎组件14之间的轴向间隙介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小径向间隙和轴向下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之间,即相邻两组粉碎组件14之间的轴向间隙不小于位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小径向间隙,且不大于位于轴向下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当粉碎组件14设置为至少三组时,相邻的粉碎组件14之间的轴向间隙沿轴向向下方向逐渐减小。优选地,动刀圈141通过安装轴套15安装在转轴12上,安装轴套15固定装配在转轴12上,动刀圈141固定套设在安装轴套15上。
壳体11内还设置有第一筛网16,第一筛网16位于粉碎组件14的下方,经粉碎组件14粉碎后的物料可经第一筛网16进行筛选以控制物料的粒径。优选地,第一筛网16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分界处,以方便对第一筛网16进行清理。
壳体11内还设置有锥形轴套17,锥形轴套17通过轴承套设在转轴12上,转轴12可相对于锥形轴套17转动。锥形轴套17位于第一筛网16的下方,经第一筛网16筛分后的物料可在锥形轴套17的导向作用下往外散落,方便经出料口112出料。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包括搅拌粉碎单元1、破碎单元2和注塑单元5,搅拌粉碎单元1、破碎单元2和注塑单元5均设置在支撑架4上,形成一个整体。破碎单元2的出料口经第一管道3与搅拌粉碎单元1的一个进料口111连通,搅拌粉碎单元1的一个出料口112经第二管道6与注塑单元5连通。3D打印废料先进入到破碎单元2中进行破碎,破碎后的废料经第一管道3进入到搅拌粉碎单元1中,进行搅拌粉碎,搅拌粉碎后的废料经第二管道6进入到注塑单元5中进行加热注塑。
破碎单元2对3D打印废料进行初级的破碎,破碎单元2为卧式破碎装置,破碎单元2包括外壳21,外壳21内水平设置有破碎轴22,破碎轴22的一端伸出外壳21与破碎驱动装置23驱动连接,再破碎驱动装置23的带动下,破碎轴22可在外壳21内转动,外壳21内还设置有破碎组件24,破碎组件24包括动刀部241和定刀部242,动刀部241装配在破碎轴22上并随之旋转,定刀部242固定装配在外壳21的内壁上,与动刀部241配合进行破碎。外壳21的上端形成有进料斗211,3D打印废料可从进料斗211进入到外壳21的内部,并在破碎组件24的作用下进行初级破碎。优选地,外壳21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筛网25,第二筛网25位于破碎组件24的下方,对初级破碎后的废料进行筛分。进一步优选地,为了方便对破碎单元2内部进行维护,外壳21上还开有侧门212以方便打开检修。优选地,破碎轴22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被转动装配,破碎过程中,稳定性更高。优选地,破碎组件24可设置为两组以上以保证破碎效果。
破碎单元2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管道3与搅拌粉碎单元1的一个进料口111连通,搅拌粉碎单元1的另一个进料口111可设置一个料斗18,以方便配料的加入,破碎后的3D打印废料和配料分别经两个进料口111进入到搅拌粉碎单元1内进行搅拌粉碎。搅拌粉碎单元1的一个出料口112可经第二管道6进入到注塑单元5进行加热注塑,当无需注塑时,搅拌粉碎后的3D打印废料可经另一个出料口112排出至第一料筒7中,对3D打印废料进行收集。
注塑单元5包括集料箱51、螺旋传送件52和加热件53,搅拌粉碎单元1的一个出料口112经第二管道6与集料箱51连通,经搅拌粉碎单元1搅拌粉碎后的废料可经第二管道6进入到集料箱51内,螺旋传送件52水平延伸,螺旋传送件52包括传送筒521和传送螺杆522,传送筒521的一端与集料箱51连通,传送筒521的另一端设置有注塑头54,传送螺杆522的一端伸入到传送筒521内,传送螺杆522的另一端穿过集料箱51与螺旋驱动件55驱动连接,螺旋驱动件55驱动传送螺杆522在传送筒521内转动以输送3D打印废料至注塑头54。传送筒521的外部设置有加热件53,加热件53对传送筒521内被传送的3D打印废料进行加热,以方便物料被传送至注塑头54处被注塑成型。优选地,传送筒521的靠近注塑头54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止逆环,以防止加热后的3D打印废料回流。优选地,注塑头5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料筒8,以承接注塑产品。
搅拌粉碎单元1、破碎单元2和注塑单元5均设置在支撑架4上,第一料筒7和第二料筒8也设置在支撑架4上,以形成整体,方便输送。优选地,支撑架4成台阶设置,搅拌粉碎单元1位于破碎单元2和注塑单元5之间,第一料筒7位于破碎单元2的下方。破碎单元2的出料口高于搅拌粉碎单元1的进料口111,搅拌粉碎单元1的出料口高于集料箱51的进料口,以方便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即可落入到下一单元中,无需配送输送驱动装置。
优选地,破碎驱动装置23、驱动件13和螺旋驱动件55可选但不限于电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1),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进料口(111)和出料口(112);
转轴(12),所述转轴(12)被竖直转动装配,所述转轴(12)至少部分伸入到壳体(11)内部;
粉碎组件(14),所述粉碎组件(14)至少为两组,所述粉碎组件(14)包括配合工作的动刀圈(141)和定刀圈(142),所述定刀圈(142)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内壁上,所述动刀圈(141)随所述转轴(12)转动,至少两组粉碎组件(14)轴向间隙设置;所述动刀圈(141)和所述定刀圈(142)的工作面均为锥形面且存有径向间隙,至少两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和最小径向间隙均沿轴向向下方向依次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其特征在于,同一粉碎组件(14)中的所述动刀圈(141)和所述定刀圈(142)的工作面平行设置,位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径向间隙大于位于轴向下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径向间隙;
或者,
同一粉碎组件(14)中的所述动刀圈(141)和所述定刀圈(142)的工作面之间的径向间隙沿轴向向下方向逐渐缩小,相邻的两组粉碎组件(14)中,位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小径向间隙不大于位于轴向下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粉碎组件(14)之间的轴向间隙介于轴向上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小径向间隙和轴向下方的粉碎组件(14)的刀圈之间的最大径向间隙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组件(14)至少为3组,相邻的粉碎组件(14)之间的轴向间隙沿轴向向下方向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内还设置有第一筛网(16),所述第一筛网(16)位于所述粉碎组件(14)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111)和所述出料口(112)均为至少两个,所述进料口(111)位于所述粉碎组件(14)的上方,所述出料口(112)位于所述第一筛网(16)的下方,所述出料口(112)处设置有控制开闭的阀门(113)。
7.一种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4);
破碎单元(2),所述破碎单元(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上;
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搅拌粉碎单元(1),所述搅拌粉碎单元(1)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上,所述破碎单元(2)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管道(3)与所述搅拌粉碎单元(1)的一个进料口(11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单元(2)包括外壳(21),所述外壳(21)内水平设置有破碎轴(22),所述破碎轴(22)的一端伸出所述外壳(21)与破碎驱动装置(23)连接,所述破碎轴(22)上设置有动刀部(241),所述外壳(21)内设置有定刀部(242),所述动刀部(241)与所述定刀部(242)配合工作,所述外壳(21)的侧壁上形成有侧门(212),所述外壳(21)内还设置有第二筛网(25)。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塑单元(5),所述注塑单元(5)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上,所述搅拌粉碎单元(1)的一个出料口(112)与所述注塑单元(5)通过第二管道(6)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单元(5)包括集料箱(51)、螺旋传送件(52)和加热件(53),所述搅拌粉碎单元(1)的一个出料口(112)通过所述第二管道(6)与所述集料箱(51)连通,所述螺旋传送件(52)包括传送筒(521)和传送螺杆(522),所述传送筒(521)与所述集料箱(51)连通,所述传送螺杆(522)转动输送所述集料箱(51)中的物料至所述传送筒(521)内,所述加热件(53)对所述传送筒(52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所述传送筒(521)的远离所述集料箱(51)的一端设置有注塑头(54)。
CN202010811154.4A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及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 Pending CN1121719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1154.4A CN112171964A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及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1154.4A CN112171964A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及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71964A true CN112171964A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19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1154.4A Pending CN112171964A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及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719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5025A (zh) * 2021-06-02 2021-08-13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用废料处理装置
CN114211752A (zh) * 2021-11-11 2022-03-22 康硕(德阳)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耗材的回收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94317U (zh) * 2014-11-27 2015-04-29 河南恒瑞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药材粉碎机
CN104923356A (zh) * 2015-06-18 2015-09-23 顾马飞 一种生产陶瓷用粉碎机
CN205288589U (zh) * 2016-01-07 2016-06-08 戴文进 一种陶瓷生产用高效粉碎机
CN107283680A (zh) * 2017-07-06 2017-10-24 滁州市金凯达志航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产品回收利用设备
CN209141203U (zh) * 2018-11-13 2019-07-23 张家港市惠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磨粉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94317U (zh) * 2014-11-27 2015-04-29 河南恒瑞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药材粉碎机
CN104923356A (zh) * 2015-06-18 2015-09-23 顾马飞 一种生产陶瓷用粉碎机
CN205288589U (zh) * 2016-01-07 2016-06-08 戴文进 一种陶瓷生产用高效粉碎机
CN107283680A (zh) * 2017-07-06 2017-10-24 滁州市金凯达志航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产品回收利用设备
CN209141203U (zh) * 2018-11-13 2019-07-23 张家港市惠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磨粉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5025A (zh) * 2021-06-02 2021-08-13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用废料处理装置
CN114211752A (zh) * 2021-11-11 2022-03-22 康硕(德阳)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耗材的回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7093B (zh) 一种粉末涂料研磨筛分设备
CN103857502A (zh) 用于准备塑料材料的装置
CN112917751A (zh) 一种环保型废旧塑料回收用造粒机
CN112171964A (zh) 一种搅拌粉碎单元及3d打印废料回收装置
CN108544681A (zh) 薄膜塑料粉碎回收造粒装置及回收造粒方法
CN116476277A (zh) 一种塑料全自动循环粉碎机
CN118976432A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颗粒成型机
CN216261266U (zh) 一种药材粉碎干燥装置
KR101309975B1 (ko) 기능성 수지 혼련 압출장치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기능성 수지
CN113290730A (zh) 一种风冷造粒机
CN112452511B (zh) 一种智能制造用物料处理装置
CN220198495U (zh) 一种改性塑料添加物颗粒的送料装置
CN212472033U (zh) 一种全自动废弃塑料循环使用造粒设备
CN211492761U (zh) 一种塑料制造用挤出机
CN219883241U (zh)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
KR102014294B1 (ko) 가연성 폐기물과 분진을 이용한 연료 제조장치 및 방법
CN209810313U (zh) 洗衣粉粉碎机
CN212189423U (zh) 一种清洁型造粒装置
KR100529359B1 (ko) 폐 벽지용 분리장치
CN215234659U (zh) 一种用于粉末涂料的改进型细粉碎装置
CN215140750U (zh) 一种粉碎机
CN213412613U (zh) 一种塑料破碎挤压装置
CN206216966U (zh) 桌面型3d打印材料自制设备
CN111420601A (zh) 一种清洁环保生物质取暖颗粒制备设备
CN219256143U (zh) 一种塑料回收粉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