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8051B - 褶皱测试治具及褶皱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褶皱测试治具及褶皱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98051B CN112098051B CN202010877303.7A CN202010877303A CN112098051B CN 112098051 B CN112098051 B CN 112098051B CN 202010877303 A CN202010877303 A CN 202010877303A CN 112098051 B CN112098051 B CN 1120980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miting
- along
- limiting part
- elastic
- limit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2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bending for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2—Testing optical properties
- G01M11/0207—Details of measuring devices
- G01M11/0214—Details of devices holding the object to be tested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23—Bend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2—Details not specific for a particular testing method
- G01N2203/026—Specifications of the specimen
- G01N2203/0262—Shape of the specimen
- G01N2203/0278—Thin specimens
- G01N2203/0282—Two dimensional, e.g. tapes, webs, sheets, strips, disks or membran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褶皱测试治具及方法。褶皱测试治具包括支撑机构,包括支撑体、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沿第一方向相对地设置于支撑体的一侧;调节机构,驱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沿第一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以调节它们之间的第一尺寸;贴合机构,包括弹性贴合体,支撑体、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构造出用于容纳柔性显示模组的定型部,弹性贴合体可与定位部配合界定出用于形成具有第一褶皱率的显示模组的定型位。本发明提供的褶皱测试治具及方法,通过调节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第一尺寸,且通过定位部与弹性贴合体的配合,形成具有不同褶皱率的柔性显示模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褶皱测试治具及褶皱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消费电子产品设计的不断推陈出新,曲面电子产品由于其外观上的美观,还能够实现在正面和侧面上进行显示或触控,曲面贴合也逐渐从直角贴合向四曲贴合转化,四曲贴合拥有更好的空间利用率及操作性能而更受消费者青睐。
目前,四曲盖板与柔性显示模组贴合时,容易导致柔性显示模组在四曲盖板的四角处产生褶皱。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褶皱测试治具,能够形成具有不同褶皱率的柔性显示模组,进而有利于测试褶皱对屏体的显示效果和屏体可靠性的影响。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褶皱测试治具,包括:
支撑机构,包括支撑体、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沿第一方向相对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一侧;
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体,所述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以调节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第一尺寸;
贴合机构,包括弹性贴合体,所述支撑体、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构造出用于容纳柔性显示模组的定型部,所述弹性贴合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支撑体可移动,以与所述定型部配合界定出用于形成具有第一褶皱率的柔性显示模组的定型位;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贴合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支撑体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在所述支撑体的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至少一第一移动机构,每一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其中之一移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其中之另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至少一调节旋钮,每一所述调节旋钮与对应一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相连,所述调节旋钮可操作地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的移动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设有刻度部,所述刻度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显示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间距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设开设有与所述定型部相连的预弯凹槽,所述预弯凹槽沿第三方向延伸,两个所述预弯凹槽分别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相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优选地,其中一所述预弯凹槽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限位部,其中另一所述预弯凹槽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所述第二限位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至少一辅助限位组件,所述至少一辅助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体;
每一所述辅助限位组件包括辅助限位件,所述辅助限位件可操作地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移动,以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侧抵接;或者
所述辅助限位件可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二限位部移动,以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机构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支撑于所述弹性贴合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支撑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弹性贴合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支撑体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机构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夹紧件,所述至少两个夹紧件与所述弹性贴合体的两侧相配合,以使所述弹性贴合体夹紧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优选地,当所述至少两个夹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夹紧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所述至少两个夹紧件在移动过程中包括夹紧所述弹性贴合体的夹紧位置和与松开所述弹性贴合体的松开位置;
当所述至少连个夹紧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夹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所述至少两个夹紧件在移动过程中包括夹紧所述弹性贴合体的夹紧位置和与松开所述弹性贴合体的松开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褶皱测试方法,包括步骤:
将柔性显示模组放置于由所述支撑体、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构造的定型部内;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沿第一方向相对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第一尺寸;
将弹性贴合体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支撑体移动至定型位,以形成具有第一褶皱率的柔性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定型位由所述弹性贴合体与所述定型部配合界定出,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上述褶皱测试治具及方法,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第一尺寸,且通过定型部与弹性贴合体的配合,能够形成具有不同褶皱率的柔性显示模组,如此,可根据后续的实验,测试不同褶皱率下的柔性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和屏体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褶皱测试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褶皱测试治具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褶皱测试治具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褶皱测试治具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附图中的元件的形状、尺寸、比例、角度和数量等要素仅仅是示例,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相同或对应的元件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褶皱测试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褶皱测试治具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褶皱测试治具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褶皱测试治具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结构。
参阅附图,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褶皱测试治具100,包括支撑机构10、调节机构20及贴合机构30。
支撑机构10包括支撑体11、第一限位部12及第二限位部13,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沿第一方向相对地设置于支撑体11的一侧。具体地,支撑体11具有作为其一侧表面的支撑面111,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设置于支撑面111上。
调节机构20安装于支撑体11,调节机构20用于驱动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沿第一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以调节第一限位部12与第二限位部13之间的第一尺寸。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调节第一尺寸,即可确定柔性显示模组200沿第一方向的第二尺寸与第一尺寸之间的差值,进而根据该差值与柔性显示模组200的第二尺寸的比值,确定柔性显示模组200的褶皱率。应当理解,因需要形成褶皱,柔性显示模组200沿第一方向的第二尺寸应大于第一尺寸。
贴合机构30包括弹性贴合体31,支撑体11、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构造出容纳柔性显示模组的定型部14,弹性贴合体31可沿第二方向朝向支撑体11移动,以与定型部14配合界定出用于形成具有第一褶皱率的柔性显示模组200的限定位,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背离支撑面111的一侧形成有一开口15,开口15与定型部14连通,弹性贴合体31可沿第二方向从开口15向定型部14内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贴合体31沿第二方向朝向支撑体11的投影覆盖第一限位部12与第二限位部13之间在支撑体11的区域。具体地,弹性贴合体31包括贴合部311和连接部312,贴合部311沿第二方向相对连接部312更靠近支撑体11设置,且贴合部311沿第二方向朝向支撑体11的投影覆盖第一限位部12与第二限位部13之间在支撑体11的区域。如此,在进入定型部14后,弹性贴合体31的贴合部311挤压变形而对柔性显示模组200施加可靠地压力,从而在柔性显示模组200的上可靠地形成褶皱。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贴合体31的材质可以为硅胶,这样可以使弹性贴合体31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形态,同时又可以在受到挤压时产生一定的形变,从而对柔性显示模组200施加压力。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柔性显示模组200并不局限于硅胶材质,还可以是其他弹性材质。
因此,通过调节机构20调节第一限位部12与第二限位部13之间的第一尺寸,且通过定型部14与弹性贴合体31的配合,能够形成具有不同褶皱率的柔性显示模组200,如此,可根据后续的实验,测试不同褶皱率下的柔性显示模组200的显示效果和屏体可靠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弹性贴合体31与定型部14配合之前,应当在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之间设置有盖板30,盖板300附着于支撑体11上。如此,柔性显示模组200与盖板300对应贴合,可使柔性显示模组200的褶皱定型,方便后续测试。具体地,盖板300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夹持于支撑体11与第一限位部12及第二限位部13之间。如此,当弹性贴合体31与定型部14配合时,柔性显示模组200与盖板300贴合,进而得到具有一定褶皱率的屏体。具体地,盖板300为平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11呈板状,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呈长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机构20包括至少一第一移动机构21,每一第一移动机构21用于带动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其中之一移动,以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其中之另一。
具体到一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20包括一个第一移动机构21,第一移动机构21用于带动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其中之一移动,以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其中之另一。
也就是说,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两者中有一者固定于支撑体11上,另一者可由第一移动机构21带动移动,如此操作较为简单。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20包括两个第一移动机构21,其中一第一移动机构21用于带动第一限位部12移动,以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二限位部13,其中另一移动机构21用于带动第二限位部13移动,以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第一限位部12。通过使用两个第一移动机构21分别带动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移动的方式,可避免单边调节而导致柔性显示模组200无法对中的问题。
进一步地,调节机构20还包括至少一调节旋钮22,每一调节旋钮22与对应一第一移动机构21相连,调节旋钮22可操作地旋转以调节第一移动机构21的移动量。通过调节旋钮22可手动调节第一移动机构21的移动量,以使得第一移动机构21的移动量调节更加方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自动调节的方式,在此不作详述。
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11设有刻度部(图未示),刻度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以显示第一限位部12与第二限位部13之间的间距值。如此,可在调节机构20调节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之间的第一尺寸时,通过刻度部读取对应的间距值,加快调节效率。需要指出的是,刻度部可设置于支撑面11的边缘处,以避免影响柔性显示模组200的贴合过程。
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均开设有与定型部14连通的与预弯凹槽16,预弯凹槽16沿第三方向延伸,两个预弯凹槽16分别与柔性显示模组200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相配合,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设置预弯凹槽16可在使用弹性贴合体31与定型部14配合前,提前将柔性显示模组200预弯设置于定型部14内,故可简化操作,提高效率。
具体地,预弯凹槽16远离支撑面11设置。如此,可使得柔性显示模组200在与预弯凹槽16配合后,与盖板12之间无接触,避免柔性显示模组200受力而造成损坏或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预弯凹槽16沿第三方向贯穿第一限位部12,其中另一预弯凹槽16沿第三方向贯穿第二限位部13。如此,可在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沿第三方向的两端面上形成与预弯凹槽16连通的入口,柔性显示模组200沿第三方向从入口伸入至预弯凹槽16与其配合,简化了柔性显示模组200与预弯凹槽16的配合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机构10还包括至少一辅助限位组件17,至少一辅助限位组件17设置于支撑体11,每一辅助限位组件17包括辅助限位件171,辅助限位件171可操作地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限位部12移动,以与第一限位部12远离第二限位部13的一侧抵接,或者辅助限位件171可操作地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二限位部13移动,以与第二限位部13远离第一限位部12的一侧抵接。如此,在弹性贴合体31与定型部14配合式,由于弹性贴合体31变形,会对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产生挤压力,从而导致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具有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的移动趋势,通过设置辅助限位件171可使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保持在限定位,提高柔性显示模组200的褶皱稳定成型。
进一步地,辅助限位组件17可设置在可被第一移动机构21带动而移动的第一限位部12或第二限位部13上。
具体地,辅助限位件171为调节螺母,辅助限位组件17还包括固定件172,固定件172固定于支撑面11,固定件172沿第一方向开设有与调节螺母相配合的螺纹孔。如此,可简单地通过旋转调节螺母,以调节调节螺母朝向第一限位部12或第二限位部13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部12或第二限位部13抵接。
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贴合机构30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32,第二移动机构32支撑于弹性贴合体31沿第二方向远离支撑机构10的一侧,第二移动机构32用于带动弹性贴合体31沿第二方向朝向支撑体11移动。通过设置第二移动机构32,可使弹性贴合体31朝向支撑体11的移动更加稳定且精准。
进一步地,贴合机构30还包括第一方向或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夹紧件33,至少两个夹紧件33与弹性贴合体31的两侧相配合,以使弹性贴合体31夹紧于第二移动机构32。由于弹性贴合体31具有弹性,因此,在弹性贴合体31与定型部14相配合,而形成具有第一褶皱率的柔性显示模组200后,弹性贴合体31无法自动随第二移动机构32的移动而脱离定型部14,通过设置夹紧件33在弹性贴合体31的相对两侧夹持,可使弹性贴合体31随第二移动机构32的移动而脱离定型部14。
进一步地,当至少两个夹紧件33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时,至少两个夹紧件33沿第三方向相对第二移动机构32移动,至少两个夹紧件33在移动过程中包括夹紧弹性贴合体31的夹紧位置和松开弹性贴合体31的松开位置。当至少两个夹紧件33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时,至少两个夹紧件33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二移动机构32移动,以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移动机构32,至少两个夹紧件33在移动过程中包括夹紧弹性贴合体31的夹紧位置和松开弹性贴合体31的松开位置。如此,可方便弹性贴合体31的相对第二移动机构32的拆装。
进一步地,当至少两个夹紧件33处于夹紧位置时,至少两个夹紧件33安装于第二移动机构32,当至少两个夹紧件33处于松开位置时,至少两个夹紧件33拆卸于第二移动机构32。
具体地,当至少两个夹紧件33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时,夹紧件33和第二移动机构32其中之一具有沿第三方向导向凹槽,夹紧件33和第二移动机构32其中之另一具有与导向凹槽相配合的导向凸起,当至少两个夹紧件33处于夹紧位置时,导向凹槽与导向凸起配合。
当至少两个夹紧件33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时,夹紧件33和第二移动机构32其中之一具有沿第一方向导向凹槽,夹紧件33和第二移动机构32其中之另一具有与导向凹槽相配合的导向凸起,当至少两个夹紧件33处于夹紧位置时,导向凹槽与导向凸起配合。设置导向凹槽和导向凸起的方式简单,并且使得夹紧件33的拆装过程简单。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褶皱测试方法,包括步骤:
S110:将柔性显示模组200放置于由支撑件11、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构造的定型部14,其中,第一限位部12及第二限位部13沿第一方向相对地设置于支撑体11的一侧,且第一限位部12与第二限位部13之间具有第一尺寸;
具体地,由调节机构20调节第一限位部12与第二限位部13之间的第一尺寸。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均开设有与定型部14连通的与预弯凹槽16,预弯凹槽16沿第三方向延伸,两个预弯凹槽16分别与柔性显示模组200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相配合,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S120:将弹性贴合体31沿第二方向朝向支撑体11移动至定型位,以形成具有第一褶皱率的柔性显示模组200,其中,定型位由弹性贴合体31与定型部14配合界定出,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具体地,弹性贴合体31沿第二方向朝向支撑体11的投影覆盖第一限位部12与第二限位部13之间在支撑体11的区域。
具体地,可通过第二移动机构32带动弹性贴合体31沿第二方向朝向支撑体11移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步骤S110之前还包括步骤:
将盖板300放置于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之间,且附着于支撑体11上。
本申请的褶皱测试治具及方法,通过调节机构20调节第一限位部12与第二限位部13之间的第一尺寸,且通过定型部14与弹性贴合体31的配合,能够形成具有不同褶皱率的柔性显示模组200,如此,可根据后续的实验,测试不同褶皱率下的柔性显示模组200的显示效果和屏体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褶皱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机构,包括支撑体、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沿第一方向相对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一侧;
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体,所述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以调节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第一尺寸;
贴合机构,包括弹性贴合体,所述支撑体、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构造出用于容纳柔性显示模组的定型部,所述弹性贴合体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支撑体可移动,以与所述定型部配合界定出用于形成具有第一褶皱率的柔性显示模组的定型位;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设开设有与所述定型部相连的预弯凹槽,所述预弯凹槽沿第三方向延伸,两个所述预弯凹槽分别与所述柔性显示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相配合,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褶皱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贴合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支撑体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在所述支撑体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褶皱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至少一第一移动机构,每一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其中之一移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其中之另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褶皱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至少一调节旋钮,每一所述调节旋钮与对应一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相连,所述调节旋钮可操作地旋转以调节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的移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褶皱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设有刻度部,所述刻度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显示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间距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褶皱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预弯凹槽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限位部,其中另一所述预弯凹槽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所述第二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褶皱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至少一辅助限位组件,所述至少一辅助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体;
每一所述辅助限位组件包括辅助限位件,所述辅助限位件可操作地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移动,以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侧抵接;或者
所述辅助限位件可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二限位部移动,以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褶皱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机构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支撑于所述弹性贴合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支撑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弹性贴合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支撑体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褶皱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机构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夹紧件,所述至少两个夹紧件与所述弹性贴合体的两侧相配合,以使所述弹性贴合体夹紧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褶皱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至少两个夹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夹紧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所述至少两个夹紧件在移动过程中包括夹紧所述弹性贴合体的夹紧位置和与松开所述弹性贴合体的松开位置;
当所述至少连个夹紧件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时,所述至少两个夹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移动,所述至少两个夹紧件在移动过程中包括夹紧所述弹性贴合体的夹紧位置和与松开所述弹性贴合体的松开位置。
11.一种褶皱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柔性显示模组预弯放置于由支撑体、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构造的定型部内;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及所述第二限位部沿第一方向相对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具有第一尺寸;
将弹性贴合体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支撑体移动至定型位,以形成具有第一褶皱率的柔性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定型位由所述弹性贴合体与所述定型部配合界定出,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77303.7A CN112098051B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褶皱测试治具及褶皱测试方法 |
PCT/CN2021/095759 WO2022041880A1 (zh) | 2020-08-27 | 2021-05-25 | 褶皱测试治具 |
US17/969,497 US20230037877A1 (en) | 2020-08-27 | 2022-10-19 | Fold testing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77303.7A CN112098051B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褶皱测试治具及褶皱测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98051A CN112098051A (zh) | 2020-12-18 |
CN112098051B true CN112098051B (zh) | 2023-01-20 |
Family
ID=73758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77303.7A Active CN112098051B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褶皱测试治具及褶皱测试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37877A1 (zh) |
CN (1) | CN112098051B (zh) |
WO (1) | WO202204188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98051B (zh) * | 2020-08-27 | 2023-01-20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褶皱测试治具及褶皱测试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96078A (zh) * | 2017-02-15 | 2017-04-26 | 华南理工大学 | Oled器件弯曲测试机 |
CN107631861A (zh) * | 2017-08-28 | 2018-01-2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弯折测试设备及系统 |
CN108692923A (zh) * | 2018-05-14 | 2018-10-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测试柔性显示面板的柔性弯折度的动态弯折治具 |
CN110095338A (zh) * | 2019-05-13 | 2019-08-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测试治具 |
CN209231190U (zh) * | 2018-10-18 | 2019-08-09 | 苏州弗士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一种oled屏幕弯曲装置及oled屏幕自动测试装置 |
CN209416663U (zh) * | 2019-03-12 | 2019-09-20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弯折夹具 |
CN110930882A (zh) * | 2019-12-02 | 2020-03-27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贴合装置及方法 |
CN111122131A (zh) * | 2020-01-10 | 2020-05-0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的测试装置 |
CN111554191A (zh) * | 2020-05-18 | 2020-08-1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77015B1 (ko) * | 2012-06-25 | 2014-04-02 | 씨티에스(주) | 디스플레이용 유리 기판 센터링 장치 |
CN203409677U (zh) * | 2013-08-15 | 2014-01-29 |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固定触摸屏的治具 |
KR102229364B1 (ko) * | 2014-09-18 | 2021-03-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의 테스트 장치 및 그 장치를 이용한 테스트 방법 |
CN206550912U (zh) * | 2017-03-09 | 2017-10-13 | 中山鑫辉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显示器加工的定位治具 |
CN107588925A (zh) * | 2017-08-31 | 2018-01-16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治具 |
CN108581868B (zh) * | 2017-12-29 | 2020-09-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电子装置屏幕的保压治具 |
KR102587583B1 (ko) * | 2018-03-29 | 2023-10-1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지그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CN208084213U (zh) * | 2018-04-23 | 2018-11-13 | 广州市瑞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屏幕测试夹具 |
CN208872495U (zh) * | 2018-08-22 | 2019-05-17 | 深圳市力美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屏性能测试治具 |
CN109532193B (zh) * | 2018-11-21 | 2020-10-02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贴合治具、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
KR102055445B1 (ko) * | 2019-07-17 | 2019-12-12 | 윤형상 | 고정용 지그 |
CN112098051B (zh) * | 2020-08-27 | 2023-01-20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褶皱测试治具及褶皱测试方法 |
-
2020
- 2020-08-27 CN CN202010877303.7A patent/CN112098051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5-25 WO PCT/CN2021/095759 patent/WO202204188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
- 2022-10-19 US US17/969,497 patent/US20230037877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96078A (zh) * | 2017-02-15 | 2017-04-26 | 华南理工大学 | Oled器件弯曲测试机 |
CN107631861A (zh) * | 2017-08-28 | 2018-01-2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装置弯折测试设备及系统 |
CN108692923A (zh) * | 2018-05-14 | 2018-10-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测试柔性显示面板的柔性弯折度的动态弯折治具 |
CN209231190U (zh) * | 2018-10-18 | 2019-08-09 | 苏州弗士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一种oled屏幕弯曲装置及oled屏幕自动测试装置 |
CN209416663U (zh) * | 2019-03-12 | 2019-09-20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弯折夹具 |
CN110095338A (zh) * | 2019-05-13 | 2019-08-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测试治具 |
CN110930882A (zh) * | 2019-12-02 | 2020-03-27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贴合装置及方法 |
CN111122131A (zh) * | 2020-01-10 | 2020-05-0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的测试装置 |
CN111554191A (zh) * | 2020-05-18 | 2020-08-1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037877A1 (en) | 2023-02-09 |
CN112098051A (zh) | 2020-12-18 |
WO2022041880A1 (zh) | 2022-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97240B2 (en) | Laminating device and laminating method | |
CN104123890B (zh) | 用于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677091A (zh) |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 |
CN113442543A (zh) | 贴合装置及显示基板的贴合方法 | |
CN112098051B (zh) | 褶皱测试治具及褶皱测试方法 | |
CN208881171U (zh) | 贴合治具和曲面贴合治具总成 | |
EP3805850B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2711298A (zh) | 柔性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9191280U (zh) | 贴合装置及贴膜设备 | |
CN218892221U (zh) | 一种曲面屏贴合工装 | |
CN216968722U (zh) | 一种扭力转压力贴附装置 | |
CN101414074B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14152280U (zh) | 一种贴合装置 | |
CN109368213B (zh) | 贴附装置 | |
CN209056196U (zh) | 用于背光模组中框架与海绵贴附的治具 | |
CN114619397B (zh) | 一种无框车门玻璃装配辅助工装 | |
CN118284504A (zh) | 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 | |
CN106647027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 |
CN210199446U (zh) | 无胶框背光模组的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 |
CN115862479B (zh) | 一种显示屏Mylar辅助贴附装置 | |
CN220773382U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 |
CN113246456A (zh) | 屏体的贴合方法以及贴合系统 | |
US12286745B2 (en) | Joining jig and joining apparatus | |
CN216014655U (zh) | 背板和显示装置 | |
CN217639866U (zh) | 一种显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