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6949A - 隔离负荷开关 - Google Patents

隔离负荷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6949A
CN111986949A CN202010710828.1A CN202010710828A CN111986949A CN 111986949 A CN111986949 A CN 111986949A CN 202010710828 A CN202010710828 A CN 202010710828A CN 111986949 A CN111986949 A CN 111986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ain contact
insulating support
conductive rod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08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建军
袁竭
钱文晓
刘源
郭金刚
党乐
张俊双
张云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Tsinghua Development Institut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Tsinghua Development Institut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Tsinghua Development Institut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Tsinghua Development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071082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69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6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69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33/12Auxiliary contacts on to which the arc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ain contacts

Landscapes

  • Keying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隔离负荷开关,包括第一主触头、第一导电杆、第二主触头、第二导电杆、第一辅助触头和第二辅助触头。第一导电杆设置于第一主触头,且第一导电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主触头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主触头与第一主触头接触电连接。第二导电杆设置于第二主触头,且第二导电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主触头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辅助触头设置于第一导电杆远离第一主触头的一侧。第二辅助触头设置于第二导电杆远离第二主触头的一侧。第二辅助触头与第一辅助触头接触电连接。当隔离负荷开关断开时,第一主触头与第二主触头分离并断开电连接。当第一主触头与第二主触头之间断开后,第一辅助触头与第二辅助触头分离并断开电连接。

Description

隔离负荷开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隔离负荷开关。
背景技术
负荷开关和隔离开关广泛应用于电网领域。一般将负荷开关和隔离开关配合使用,负荷开关将载荷关断,隔离开关将电路隔离,然后进行相关检修等操作。其中负荷开关一般配置了专门的灭弧室,灭弧室为真空或者高压灭弧气体。
配置灭弧室的负荷开关具有结构复杂、成本高的特点。对于面积广、人口密集度较小的地区(如游牧草原、高山森林等地区),其电网运行的电流小(电流小于200A),在这些地区的电网仍然采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的配置模式,不仅提升了建设成本,还具有维护困难的缺陷。因此需要找到取代目前小电流配网“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的技术方案,降低负荷开关的建设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电网中因负荷开关需要配置灭弧室,导致负荷开关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隔离负荷开关。
一种隔离负荷开关,包括:
第一主触头;
第一导电杆,设置于所述第一主触头,且所述第一导电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主触头的延伸方向垂直;
第二主触头,与所述第一主触头接触电连接;
第二导电杆,设置于所述第二主触头,且所述第二导电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主触头的延伸方向垂直;
第一辅助触头,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杆远离所述第一主触头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导电杆电连接;以及
第二辅助触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杆远离所述第二主触头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导电杆电连接,所述第二辅助触头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接触电连接;
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断开时,所述第一主触头与所述第二主触头分离并断开电连接,当所述第一主触头与所述第二主触头之间断开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分离并断开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触头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电杆面向所述第二导电杆的一侧,所述第二辅助触头贴合于所述第二导电杆面向所述第一导电杆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杆和所述第二导电杆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杆围绕所述第一主触头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电杆围绕所述第二主触头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导电杆与所述第一导电杆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触头和所述第二辅助触头的数量均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导电杆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辅助触头,每个所述第二导电杆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辅助触头,且所述第一辅助触头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杆和所述第二导电杆的数量范围为:流经所述隔离负荷开关的主电流的二十分之一至所述主电流的二分之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触头的阻值大于所述第一主触头的电阻,所述第二辅助触头的电阻大于所述第二主触头的电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还包括:
第一绝缘支架,所述第一主触头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以及
第二绝缘支架,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主触头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支架;
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断开时,移动所述第二绝缘支架远离所述第一绝缘支架,使得所述第一主触头与所述第二主触头首先分离并断开电连接,然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分离并断开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还包括:
动力装置,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或所述第二绝缘支架机械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绝缘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绝缘支架沿预设方向移动,或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绝缘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还包括:
控制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动力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绝缘支架或所述第二绝缘支架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还包括:
底座,所述第一绝缘支架、所述第二绝缘支架和所述动力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动力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绝缘支架或所述第二绝缘支架在所述底座沿所述预设方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隔离负荷开关,将所述第一主触头和所述第二主触头接触电连接。将所述第一辅助触头通过所述第一导电杆设置于所述第一主触头,并使所述第一导电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主触头的延伸方向垂直。将所述第二辅助触头通过所述第二导电杆设置于所述第二主触头,并使所述第二导电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主触头的延伸方向垂直。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断开时,所述第一主触头与所述第二主触头之间首先分离并断开电连接,而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之间分离并断开电连接。同时流经所述第一导电杆和所述第二导电杆中的电流产生磁场,并将所述第一辅助触头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沿所述第一导电杆的延伸方向拉长而被灭弧,从而使得隔离负荷开关在未配置灭弧室的基础上具备自灭弧功能,不仅降低隔离负荷开关的成本,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隔离负荷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隔离负荷开关在断开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隔离负荷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隔离负荷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隔离负荷开关;110、第一主触头;120、第一导电杆;130、第二主触头;140、第二导电杆;150、第一辅助触头;160、第二辅助触头;170、电弧;210、第一绝缘支架;220、第二绝缘支架;300、动力装置;301、预设方向;400、控制装置;50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负荷开关10。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包括:第一主触头110、第一导电杆120、第二主触头130、第二导电杆140、第一辅助触头150以及第二辅助触头160。所述第一导电杆120设置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且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接触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杆140设置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且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远离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一侧。
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电连接。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杆140远离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一侧。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与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电连接。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接触电连接。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断开时,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分离并断开电连接。当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之间断开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分离并断开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形状不限,例如所述第一主触头110可以为圆柱形状。同样的,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形状不限,例如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也可以为圆柱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结构可以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接触电连接是指:当隔离负荷开关10闭合时,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之间接触电连接。而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在未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间隔设置。
同样的,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接触电连接是指: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闭合时,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之间接触电连接。而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在未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间隔设置。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闭合时,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之间首先接触电连接,而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之间接触电连接。
反之,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由闭合切换为断开时,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之间首先分离并断开电连接,而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之间分离并断开电连接。如此即可避免所述第二主触头130和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之间因产生电弧而被烧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材质均可以采用纯铜材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触头110和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截面积可以设置为流经所述第一主触头110和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中的电流的二分之一,如此可提高所述第一主触头110和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安全导电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杆120设置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方式不限,只要保证所述第一导电杆120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之间固定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一端可嵌入所述第一主触头110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延伸方向垂直是指:所述第一导电杆120沿杆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沿延伸方向垂直。即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时,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杆体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之间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杆140设置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方式不限,只要保证所述第二导电杆14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之间固定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一端可嵌入所述第二主触头130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延伸方向垂直是指:所述第二导电杆140沿杆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沿延伸方向垂直。即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时,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杆体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之间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材质不限,只要保证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具有导电的功能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材质可以为纯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材质也可以为铜合金。同样的,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材质不限,只要保证所述第二导电杆140具有导电的功能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材质可以为纯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材质也可以为铜合金。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杆120与所述第二导电杆140可采用相同导电材质,从而可提高二者的导电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可以采用含低逸出功元素的铜合金,例如:Cu-La、Cu-Y、Cu-Nb合金等。优选的,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采用Cu-Cr2Nb合金。同样的,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也可以采用含低逸出功元素的铜合金,例如:Cu-La、Cu-Y、Cu-Nb合金等。优选的,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采用Cu-Cr2Nb合金。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可采用相同材质的铜合金,从而提高二者之间的导电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的阻值大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电阻。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的电阻大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电阻。如此可保证当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接触电连接时,流经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的主电流绝大部分将流经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流经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和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的电流几乎为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远离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一侧是指: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远离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一侧。例如,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可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远离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一端。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也可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面向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一导电杆120远离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可通过扩散焊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固定连接。采用扩散焊的连接方式,可使得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之间接触的更好,提高二者之间的导电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杆140远离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一侧是指: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杆140远离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一侧。例如,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可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杆140远离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一端。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也可贴合固定于所述第二导电杆140面向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一侧,并靠近所述第二导电杆140远离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可通过扩散焊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固定连接。采用扩散焊的连接方式,可使得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与所述第二导电杆140之间接触的更好,提高二者之间的导电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在使用时,所述第一主触头110远离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一端与电网电缆电连接。所述第二主触头130远离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一端与电网电缆电连接。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闭合时,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首先接触电连接,而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接触电连接。因两个辅助触头的电阻大于两个主触头的电阻,所以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闭合时,流经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的主电流主要从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通过。
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断开时,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首先分离并断开电连接。当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之间分离并断开电连接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之间分离并断开电连接。如此即可避免所述第二主触头130和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之间因产生电弧而被烧蚀。
同时当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分离并断开电连接,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之间还未完全断开电连接时,流经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和所述第二导电杆140中的电流产生磁场。在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之间完全断开电连接之前,将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之间产生的电弧沿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延伸方向拉长而被灭弧,使得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之间完全断开电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在未配置灭弧室的基础上具备自灭弧功能,不仅降低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的成本,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势。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采用上述结构,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断开时,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之间首先分离并断开电连接,而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之间分离并断开电连接。同时流经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和所述第二导电杆140中的电流产生磁场,并将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之间产生的电弧沿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延伸方向拉长而被灭弧,从而使得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在未配置灭弧室的基础上具备自灭弧功能,不仅降低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的成本,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势。
请参见图3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和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围绕所述第一主触头110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电杆140围绕所述第二主触头130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导电杆140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一一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和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的数量均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每个所述第二导电杆140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且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一一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围绕所述第一主触头110间隔设置是指:每个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延伸方向垂直,且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杆120沿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同样的,多个所述第二导电杆140围绕所述第二主触头130间隔设置是指:每个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延伸方向垂直,且多个所述第二导电杆140沿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和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二导电杆140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一一对应。
当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和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数量均为多个时,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和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的数量也为多个。即一个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对应一个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一个所述第二导电杆140对应一个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如此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闭合时,每个第一辅助触头150与一个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接触并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和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数量范围为:流经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的主电流的二十分之一至所述主电流的二分之一。即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和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数量范围设置为:电网电缆流经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主电流的二十分之一至所述主电流的二分之一。如此,采用多个第一导电杆120和多个所述第二导电杆140,在断开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时,可使得流经所述第一主触头110和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主电流可分为流经多个辅助触头(即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和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的分电流,从而减小对各个辅助触头的烧蚀。
请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10还包括:第一绝缘支架210以及第二绝缘支架220。所述第一主触头110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主触头130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断开时,移动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远离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使得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首先分离并断开电连接,然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分离并断开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和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同时在绝缘的基础上还可采用具有防晒防潮等性能的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触头110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是指: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之间固定连接。例如,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之间可通过卡扣或螺栓固定连接。同样的,所述第二主触头130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是指: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与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之间固定连接。例如,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与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之间也可通过卡扣或螺栓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断开时,可移动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远离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或移动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远离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只要能够使得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首先分离并断开电连接,然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分离并断开电连接即可。反之,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闭合时,也可移动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向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靠近、或者移动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向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靠近,只要使得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首先接触并电连接,然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接触并电连接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10还包括:动力装置300。所述动力装置300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或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机械连接。所述动力装置30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相对于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沿预设方向301移动;或所述动力装置30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相对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沿所述预设方向301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300可以是电机。当该电机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机械连接时,该电机在工作时可带动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相对于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沿预设方向301移动。即此时电机可带动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沿所述预设方向301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进行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该电机与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机械连接时,该电机在工作时可带动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相对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沿预设方向301移动。即此时电机可带动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沿所述预设方向301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进行运动。由上述内容可知,通过所述动力装置300可带动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或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沿所述预设方向301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闭合或断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10还包括:控制装置400。所述控制装置400与所述动力装置300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400用于通过所述动力装置300控制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或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沿所述预设方向301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400可以是单片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400与所述动力装置300之间可通过控制线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10还包括:底座500。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和所述动力装置300均设置于所述底座500。所述动力装置30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或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在所述底座500沿所述预设方向301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可与所述底座5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可与所述底座500滑动连接,此时所述动力装置30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在所述底座500沿所述预设方向301移动。或者,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可与所述底座500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可与所述底座500固定连接,此时所述动力装置30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在所述底座500沿所述预设方向301移动。
若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与所述底座5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可与所述底座500滑动连接。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闭合时,所述控制装置400通过控制线向所述动力装置300发送闭合动作指令。所述动力装置300接收并响应闭合动作指令,同时带动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在所述底座500上沿所述预设方向301向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靠近。在靠近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首先接触并电连接。此时电网电缆流经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的主电流分散为多个触头杆(即所述导电杆120和所述第二导电杆140)上的分电流。
当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进一步向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靠近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接触并电连接。因两个辅助触头的电阻大于两个主触头的电阻,所以流经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的主电流主要从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通过,流经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的电流几乎为零,此时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完成闭合。
而当需要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断开时,所述控制装置400通过控制线向所述动力装置300发送断开动作指令。所述动力装置300接收并响应断开动作指令,同时带动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在所述底座500上沿所述预设方向301向远离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的方向运动。在远离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首先分离并断开电连接。此时电网电缆流经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的主电流将分散为多个触头杆(即所述导电杆120和所述第二导电杆140)上的分电流。
当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进一步远离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和所述第一主触头110分离。但在电压的作用下,此时所述第二主触头130和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之间形成电弧170。即第二主触头130和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之间虽然分离,但并未断开电连接。此时流经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和所述第二导电杆140中的电流产生磁场,该磁场将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之间产生的电弧170沿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延伸方向拉长而被灭弧,使得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之间完全断开电连接。此时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完成断开。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采用上述结构,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断开时,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之间首先分离并断开电连接,而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之间分离并断开电连接。同时流经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和所述第二导电杆140中的电流产生磁场,并将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之间产生的电弧沿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延伸方向拉长而被灭弧,从而使得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在未配置灭弧室的基础上具备自灭弧功能,不仅降低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的成本,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隔离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主触头(110);
第一导电杆(120),设置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且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延伸方向垂直;
第二主触头(130),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接触电连接;
第二导电杆(140),设置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且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延伸方向垂直;
第一辅助触头(150),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远离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电连接;以及
第二辅助触头(160),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杆(140)远离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电连接,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接触电连接;
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断开时,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分离并断开电连接,当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之间断开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分离并断开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贴合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面向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一侧,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贴合于所述第二导电杆(140)面向所述第一导电杆(120)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和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围绕所述第一主触头(110)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电杆(140)围绕所述第二主触头(130)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导电杆(140)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一一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和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的数量均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每个所述第二导电杆(140)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且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一一对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杆(120)和所述第二导电杆(140)的数量范围为:流经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的主电流的二十分之一至所述主电流的二分之一。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的阻值大于所述第一主触头(110)的电阻,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的电阻大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的电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绝缘支架(210),所述第一主触头(110)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以及
第二绝缘支架(220),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主触头(130)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
当所述隔离负荷开关(10)断开时,移动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远离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使得所述第一主触头(110)与所述第二主触头(130)首先分离并断开电连接,然后所述第一辅助触头(150)与所述第二辅助触头(160)分离并断开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动力装置(300),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或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机械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相对于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沿预设方向(301)移动,或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相对于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沿所述预设方向(301)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装置(400),与所述动力装置(300)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动力装置(300)控制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或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沿所述预设方向(301)移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500),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和所述动力装置(300)均设置于所述底座(500),所述动力装置(30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绝缘支架(210)或所述第二绝缘支架(220)在所述底座(500)沿所述预设方向(301)移动。
CN202010710828.1A 2020-07-22 2020-07-22 隔离负荷开关 Pending CN1119869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0828.1A CN111986949A (zh) 2020-07-22 2020-07-22 隔离负荷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0828.1A CN111986949A (zh) 2020-07-22 2020-07-22 隔离负荷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6949A true CN111986949A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38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0828.1A Pending CN111986949A (zh) 2020-07-22 2020-07-22 隔离负荷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6949A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80634A (en) * 1944-07-15 1946-09-13 Cooke & Ferguson Ltd Improvements in electric circuit breakers
US3770922A (en) * 1972-07-27 1973-11-06 Ite Imperial Corp Circuit breaker contact structure
CN2294519Y (zh) * 1996-07-11 1998-10-14 高德恩 时差分流电器开关
CN1251940A (zh) * 1999-08-09 2000-05-03 李文恒 电阻分级降电流开关
CN101609753A (zh) * 2008-06-17 2009-12-23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一种灭弧换流开关及其制作方法
CN201655646U (zh) * 2010-03-23 2010-11-24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断感应电流的高压隔离开关
US20110114602A1 (en) * 2009-11-18 2011-05-1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tactor assembly for switching high power to a circuit
CN102568936A (zh) * 2012-02-15 2012-07-11 南京全宁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延长使用寿命的接触器
CN105762000A (zh) * 2016-04-06 2016-07-1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 一种直流负荷隔离开关
CN206274500U (zh) * 2014-01-31 2017-06-23 西门子公司 用于牵引用供电设备的接地开关
CN207425675U (zh) * 2017-11-07 2018-05-29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隔离开关及其隔离刀和静触头
CN208189469U (zh) * 2018-05-30 2018-12-04 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设有引弧装置的隔离开关
CN208507562U (zh) * 2018-06-07 2019-02-15 杭州泽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动静触头引弧结构
CN110112027A (zh) * 2019-05-10 2019-08-09 湖南长高高压开关集团股份公司 一种隔离开关电弧电流关合辅助装置
CN209843594U (zh) * 2016-05-02 2019-12-24 豪倍公司 电路中断装置与电开关
WO2019243774A1 (en) * 2018-06-21 2019-12-26 Secheron Hasler UK Limited A switch for closing a circuit
CN210778329U (zh) * 2019-04-11 2020-06-16 王珊珊 一种非同步电弧吸收开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80634A (en) * 1944-07-15 1946-09-13 Cooke & Ferguson Ltd Improvements in electric circuit breakers
US3770922A (en) * 1972-07-27 1973-11-06 Ite Imperial Corp Circuit breaker contact structure
CN2294519Y (zh) * 1996-07-11 1998-10-14 高德恩 时差分流电器开关
CN1251940A (zh) * 1999-08-09 2000-05-03 李文恒 电阻分级降电流开关
CN101609753A (zh) * 2008-06-17 2009-12-23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一种灭弧换流开关及其制作方法
US20110114602A1 (en) * 2009-11-18 2011-05-1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tactor assembly for switching high power to a circuit
CN201655646U (zh) * 2010-03-23 2010-11-24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断感应电流的高压隔离开关
CN102568936A (zh) * 2012-02-15 2012-07-11 南京全宁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可延长使用寿命的接触器
CN206274500U (zh) * 2014-01-31 2017-06-23 西门子公司 用于牵引用供电设备的接地开关
CN105762000A (zh) * 2016-04-06 2016-07-1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 一种直流负荷隔离开关
CN209843594U (zh) * 2016-05-02 2019-12-24 豪倍公司 电路中断装置与电开关
CN207425675U (zh) * 2017-11-07 2018-05-29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隔离开关及其隔离刀和静触头
CN208189469U (zh) * 2018-05-30 2018-12-04 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设有引弧装置的隔离开关
CN208507562U (zh) * 2018-06-07 2019-02-15 杭州泽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动静触头引弧结构
WO2019243774A1 (en) * 2018-06-21 2019-12-26 Secheron Hasler UK Limited A switch for closing a circuit
CN210778329U (zh) * 2019-04-11 2020-06-16 王珊珊 一种非同步电弧吸收开关装置
CN110112027A (zh) * 2019-05-10 2019-08-09 湖南长高高压开关集团股份公司 一种隔离开关电弧电流关合辅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4734B (zh) 高电压单断口真空灭弧室
CN210628176U (zh) 一种高压开关
CN105679597B (zh) 带有固定断口具有短路电流开断能力的触头及真空灭弧室
CN107946098A (zh) 开关的触头系统
CN110379670A (zh) 一种带有固定断口的高通流能力真空灭弧室
CN104903985B (zh) 开关装置
CN102456505A (zh) 用于真空断续器的触点组件
CN208873691U (zh) 一种触头结构
CN111986949A (zh) 隔离负荷开关
WO2011145749A1 (ja) キュービクル形ガス絶縁開閉装置
CN204360991U (zh) 带接地关合能力的固体绝缘三工位隔离开关
CN203931921U (zh) 一种户内高压真空断路器固封极柱的软连接结构
CN105405703A (zh) 一种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
CN205621699U (zh) 一种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与断路器的组合开关设备
CN203103210U (zh) 真空灭弧室及使用该灭弧室的真空断路器
CN206628399U (zh) 一种接触性能强的高压隔离开关动触头
CN206180469U (zh) 一种空气绝缘柜
CN201936802U (zh) 固封极柱专用散热出线座
CN210897118U (zh) 双电源固封断路器
JPS60189130A (ja) 複合型遮断装置
CN201985024U (zh) 自然风冷15kV户内高压真空发电机断路器
CN103515139B (zh) 适用于容性电流开断的真空灭弧室复合触头结构及灭弧室
WO2014190458A1 (zh) 一种复合式高压组合电器及其单极结构
JP5815449B2 (ja) 真空遮断器
JP2523474B2 (ja) ガス遮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