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0601B - 导向套多工位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导向套多工位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40601B CN111940601B CN202010834831.4A CN202010834831A CN111940601B CN 111940601 B CN111940601 B CN 111940601B CN 202010834831 A CN202010834831 A CN 202010834831A CN 111940601 B CN111940601 B CN 1119406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plate
- fixing seat
- shaping
- dischar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08—Dies with different parts for several steps in a proc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 B21D43/04—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 B21D43/10—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by grippers
- B21D43/105—Manipulators, i.e. mechanical arms carrying a gripper element having several degrees of freedo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 B21D43/04—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 B21D43/13—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by linearly moving tabl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向套多工位模具,包括:落片模,用于将导向套原料型材切片落料以形成待加工的圆片;第一拉深模,用于第一次拉深以形成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多个第二拉深模,用于多次连续拉深并扩边以形成待加工的大端;小端拉深模,用于进行小端拉深成型;连接段整形模,用于将大端和小端之间连接段的斜面进行整形;开口整形模,用于将大端开口的斜面进行整形;法兰边拍平模,用于将大端开口的斜面拍平以形成法兰边;剪边模,用于将大端的法兰边的边缘剪切整齐;打凹模,用于将小端顶部下压以形成向内的凹口;凹口整形模,用于将小端的凹口的斜面进行整形。本发明实现导向套的流水线自动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向套多工位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导向套是将型材压成毛坯件,经烧结、冷却后,采用机械切削方法精加工而成。这种加工方式加工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且整体加工精度不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导向套多工位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实现导向套的流水线自动加工。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导向套多工位模具及其使用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向套多工位模具,包括:
落片模,所述落片模被配置为将导向套原料型材切片落料以形成待加工的圆片;
第一拉深模,所述第一拉深模被配置为将所述待加工的圆片第一次拉深以形成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
多个第二拉深模,所述多个第二拉深模被配置为将所述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多次连续拉深并扩边以形成待加工的大端;
小端拉深模,所述小端拉深模被配置为将所述待加工的大端进行小端拉深成型;
连接段整形模,所述连接段整形模被配置为将大端和小端之间连接段的斜面进行整形;
开口整形模,所述开口整形模被配置为将大端开口的斜面进行整形;
法兰边拍平模,所述法兰边拍平模被配置为将大端开口的斜面拍平以形成法兰边;
剪边模,所述剪边模被配置为将大端的法兰边的边缘剪切整齐;
打凹模,所述打凹模被配置为将小端顶部下压以形成向内的凹口;
凹口整形模,所述凹口整形模被配置为将小端的凹口的斜面进行整形。
进一步地,所述落片模包括落片模下部和落片模上部,所述落片模下部通过第一下模板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其中,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下模板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凹模板,所述凹模板开设有通孔以容纳落片凹模,所述落片凹模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凹模板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对应于所述落片凹模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落片模上部通过第一上模板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其中,落片凸模通过第一上垫板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模板上,中心开孔的第一卸料板设置在所述落片凸模的周围,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上模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深模包括第一拉深模下部和第一拉深模上部,所述第一拉深模下部通过第二下模板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其中,所述第二下模板下固定设置有弹簧座,所述第二下模板上固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凸模固定座,所述第一凸模固定座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拉深凸模,中心开孔的第二卸料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拉深凸模的周围,通过围绕所述第一凸模固定座的第二弹簧与所述弹簧座相连接;所述第一拉深模上部通过第二上模板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其中,第一拉深凹模通过第一凹模固定座、第二上垫板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第二上模板上,第一卸料块位于所述第一凹模固定座和所述第一拉深凹模中,第一顶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卸料块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座还包括底座、外立柱和中心柱,其中,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外立柱和弹簧板与所述第二下模板相连接,所述中心柱和底座成一整体,所述中心柱外套设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设置可活动的弹簧顶块和顶板,所述顶板和第二弹簧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拉深模包括第二拉深模下部和第二拉深模上部,所述第二拉深模下部通过第三下模板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其中,所述第三下模板上固设有第二凸模固定座,所述第二凸模固定座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二拉深凸模,所述第二凸模固定座和第二拉深凸模上套设有第一压边圈,中心开孔的第三卸料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压边圈的周围,通过第四弹簧与所述第三下模板相连接,所述第三卸料板顶部设置有导杆;所述第二拉深模上部通过第三上模板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其中,第三模柄固设在所述第三上模板上,第二拉深凹模通过第二凹模固定座、第三上垫板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第三上模板上,第二卸料块位于所述第二凹模固定座和第二拉深凹模中,第二顶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卸料块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小端拉深模包括小端拉深模下部和小端拉深模上部,所述小端拉深模下部通过第四下模板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其中,所述第四下模板上通过第一下垫板、凸模限定块安装有第三拉深凸模,第二压边圈套设在所述第三拉深凸模上,中心开孔的第四卸料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压边圈的周围,通过第五弹簧与所述第四下模板相连接,所述第四卸料板顶部设置有导杆;所述小端拉深模上部通过第四上模板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其中,第四模柄固设在所述第四上模板上,第三拉深凹模通过第三凹模固定座、第四上垫板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第四上模板上,第一卸料杆位于所述小端拉深模上部的腔体中,第三顶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卸料杆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剪边模包括剪边模下部和剪边模上部,所述剪边模下部通过第五下模板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其中,所述第五下模板通过模帽固定座固定设置定位模帽,废料剪套设在所述模帽固定座周围,高度低于所述定位模帽,所述废料剪外侧设置有出料槽固定座,所述出料槽固定座与设置在外部的出料槽相连;所述剪边模上部通过第五上模板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其中,所述第五模柄固设在所述第五上模板上,剪边凹模通过第五凹模固定座、第四凹模固定座、第五上垫板固定在所述第五上模板上,第二卸料杆位于所述剪边模上部的腔体内,第四顶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卸料杆顶部,所述第二卸料杆还包括在所述第四凹模固定座中设置的卸料垫块和在所述第五凹模固定座中设置的定位套,所述卸料垫块上设置有第六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打凹模包括打凹模下部和打凹模上部,所述打凹模下部通过第六下模板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其中,所述第六下模板上通过第二下垫板、第七凹模固定座、凹模限定块安装有打凹凸模,中心开孔的第五卸料板设置在所述打凹凸模的周围,通过第七弹簧与所述第七凹模固定座相连接,所述第五卸料板顶部设置有导杆;所述打凹模上部通过第六上模板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其中,第六模柄固设在所述第六上模板上,定位凹模通过第六凹模固定座、凸模导向座、限位座、第六上垫板固定在所述第六上模板上,所述限位座中设置有顶料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推杆和机械臂,所述推杆被配置为将所述落片模形成的待加工的圆片推送至所述第一拉深模,所述机械臂位于所述第一拉深模、第二拉深模、小端拉深模、连接段整形模、开口整形模、法兰边拍平模、剪边模、打凹模、凹口整形模,用于将加工的零件传送至下一工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落片步骤:将导向套原料型材送入落片模,利用落片模将其切片落料以形成待加工的圆片;
步骤2、第一拉深步骤,使用推杆将待加工的圆片推入第一拉深模,利用第一拉深模将待加工的圆片第一次拉深以形成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
步骤3、多次连续拉深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依次传送至多个第二拉深模,利用多个第二拉深模将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多次连续拉深并扩边以形成待加工的大端;
步骤4、小端拉深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待加工的大端传送至小端拉深模,利用小端拉深模将待加工的大端进行小端拉深成型;
步骤5、连接段整形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小端拉深成型后的零件传送至连续段整形模,利用连接段整形模将大端和小端之间连接段的斜面进行整形;
步骤6、开口整形步骤:使用机械臂将连接段整形后的零件传送至开口整形模,利用开口整形模将大端开口的斜面进行整形;
步骤7、法兰边拍平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开口整形后的零件传送至法兰边拍平模,利用法兰边拍平模将大端开口的斜面拍平以形成法兰边;
步骤8、剪边步骤:使用机械臂将法兰边拍平后的零件传送至剪边模,利用剪边模将大端的法兰边的边缘剪切整齐;
步骤9、打凹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剪边完成后的零件传送至打凹模,利用打凹模将小端顶部下压以形成向内的凹口;
步骤10、凹口整形步骤:使用机械臂将打凹完成后的零件传送至凹口整形模,利用凹口整形模将小端的凹口的斜面进行整形,加工完成所需要的导向套产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提供一种工艺连贯、结构紧凑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结合推杆和机械臂自动传送,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适合批量生产,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稳定可靠性高,改善了劳动条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能够确保生产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能降低能源及原材料的损耗,节省加工时间,最终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正视图;
图3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俯视图;
图4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剖视图;
图5A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落片模的剖视图;
图5B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第一拉深模的剖视图;
图5C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第二拉深模的剖视图;
图5D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小端拉深模的剖视图;
图5E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剪边模的剖视图;
图5F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打凹模的剖视图;
图6A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使用方法的第一次拉深后的零件示意图;
图6B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使用方法的多次连续拉深并扩边后的零件示意图;
图6C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使用方法的小端拉深成型后的零件示意图;
图6D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使用方法的法兰边拍平后的零件示意图;
图6E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使用方法的剪边后的零件示意图;
图6F 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使用方法的打凹后的零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发明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用于流水线冲压加工如图6F所示的导向套产品。该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由落片模1、第一拉深模2、依次排列的五个第二拉深模3、小端拉深模4、连接段整形模5、开口整形模6、法兰边拍平模7、剪边模8、打凹模9、凹口整形模10组成。
落片模1将导向套原料切片落料以形成待加工的圆片,随后,推杆11将待加工的圆片推到下一工位,即第一拉深模2中,由第一拉深模2将待加工的圆片第一次拉深以形成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如图6A所示)。紧接着,多个第二拉深模3将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多次连续拉深并扩边以形成待加工的大端(如图6B所示)。小端拉深模4将待加工的大端进行小端拉深成型,如图6C所示;连接段整形模5将大端和小端之间连接段的斜面进行整形;开口整形模6将大端开口的斜面进行整形;法兰边拍平模7将大端开口的斜面拍平以形成法兰边,如图6D所示;剪边模8将大端的法兰边的边缘剪切整齐,如图6E所示;打凹模9将小端顶部下压以形成向内的凹口,如图6F所示;凹口整形模10将小端的凹口的斜面进行整形,最终形成导向套产品。
优选地,在模具冲压的间隙过程中,利用机械臂自动将正在加工的零件由上一工位传送至下一工位,从而实现连续不间断地流水线加工过程。
优选地,剪边模8两侧设置出料槽12,将剪边后的废料从出料槽12排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导向套加工拆分成由独立结构的模具实现的各道工序,分别设计专用的模具结构,保证了导向套加工的高效率和质量可靠。
作为优选,落片模1的结构如图5A所示,落片模1的下部通过第一下模板114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支撑板113固定在其上,支撑板113上设有第一固定板112,第一固定板112上设置有凹模板110,凹模板110的外侧设置有导套108,凹模板110开设可容纳落片凹模111的通孔,落片凹模111可拆卸地固定在其中,第一固定板112上对应于落片凹模111开设有通槽,以便将落片后的废料从通槽中排出。
落片模1的上部通过第一上模板106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第一模柄101固设在其上以密封模腔。落片凸模103通过第一上垫板102可拆卸固定在第一上模板106上。第一上模板106对应凹模板110上设置的导套108的位置设置有导柱107,导柱107与导套108配合以辅助落片模1的上、下部分精确对准。
落片模1的上部向下运动时,落片凸模103与落片凹模111相配合以实现切片落料。中心开孔的第一卸料板109设置在落片凸模103的周围,通过第一弹簧104与第一上模板106相连接,第一弹簧104套设在长度较短的限位螺栓105外,限位螺栓10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上模板106的底部。当切片落料完成后,落片模1的上部向上运动,第一弹簧104向第一卸料板109施压,实现卸料动作。
作为优选,第一拉深模2的结构如图5B所示,第一拉深模2的下部通过第二下模板213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其下固定设置有用于下模卸料的弹簧座219,第二下模板213上固设有第二固定板212,第二固定板212上设置第一凸模固定座211,第一凸模固定座211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拉深凸模210。
第一拉深模2的上部通过第二上模板202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第二模柄201固设在其上以密封模腔。第一拉深凹模207通过第一凹模固定座204、第二上垫板203可拆卸固定在第二上模板202上。第一卸料块206与第一凹模固定座204和第一拉深凹模207紧密接触,第一顶杆205设置在第一卸料块206顶部。
第一拉深模2的上部向下运动时,第一拉深凸模210与第一拉深凹模207相配合以实现第一次拉深。中心开孔的第二卸料板209设置在第一拉深凸模210的周围,通过围绕第一凸模固定座211的第二弹簧与弹簧座219相连接。弹簧座219还包括底座、外立柱218和中心柱,底座通过外立柱218和弹簧板214与第二下模板相连接,中心柱和底座成一整体,中心柱外套设第三弹簧220,第三弹簧220的顶端设置可活动的弹簧顶块217和顶板215,顶板215和第二弹簧相连。第一盖板208盖在第二下模板213上,具有防尘保护作用,同时限定了第二卸料板209的运动。
第一次拉深完成后,通过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220的上顶,以及第一顶杆205带动第一卸料块206下压,完成卸料动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弹簧座219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拉深模2的上部,与第一拉深模2的下部的顶杆和卸料块配合,完成卸料动作。
作为优选,第二拉深模3的结构如图5C所示,第二拉深模3的下部通过第三下模板313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第三下模板313上固设有第二凸模固定座310,第二凸模固定座310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二拉深凸模309。第一压边圈312套设在第二凸模固定座310和第二拉深凸模309上。第一压边圈312头部具有比大端直径略大的直径,且允许,第二拉深凸模309延伸出第一压边圈312头部一定的距离,以实现拉深后对大端开口进行压边。
第二拉深模3的上部通过第三上模板303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第三模柄301固设在其上以密封模腔。第二拉深凹模307通过第二凹模固定座305、第三上垫板304可拆卸固定在第三上模板303上。第二卸料块306与第二凹模固定座305和第二拉深凹模307紧密接触,第二顶杆302设置在第二卸料块306顶部。
第二拉深模3的上部向下运动时,第二拉深凸模309与第二拉深凹模307相配合以实现多次连续拉深。中心开孔的第三卸料板311设置在第一压边圈312的周围,通过第四弹簧与第三下模板313相连接。第三卸料板311顶部设置有导杆。第二盖板308盖在第三下模板313上,具有防尘保护作用,同时限定了第三卸料板311的运动。
通过第四弹簧的上顶,以及第二顶杆302带动第二卸料块306下压,完成卸料动作。
作为优选,小端拉深模4的结构如图5D所示,小端拉深模4的下部通过第四下模板415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第四下模板415上通过第一下垫板414、凸模限定块412安装有第三拉深凸模409。第二压边圈410套设在第三拉深凸模409上。第二压边圈410头部前段具有比大端直径略小、比小端直径略大的直径,头部后段具有比大端直径略大的直径,且允许第三拉深凸模409延伸出第二压边圈410一定的距离,以实现小端拉深后对大端和小端之间连接段以及大端开口进行压边。
小端拉深模4的上部通过第四上模板403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第四模柄401固设在其上以密封模腔。第三拉深凹模407通过第三凹模固定座405、第四上垫板404可拆卸固定在第四上模板403上。第一卸料杆406与第三凹模固定座405和第三拉深凹模407紧密接触,第三顶杆402设置在第一卸料杆406顶部。
小端拉深模4的上部向下运动时,第三拉深凸模409与第三拉深凹模407相配合以实现小端拉深。中心开孔的第四卸料板411设置在第二压边圈410的周围,通过第五弹簧与第四下模板415相连接。第四卸料板411顶部设置有导杆。第三盖板408盖在第四下模板415上,具有防尘保护作用,同时限定了第四卸料板411的运动。
通过第五弹簧的上顶,以及第三顶杆402带动第一卸料杆406下压,完成卸料动作。
作为优选,剪边模8的结构如图5E所示,剪边模8的下部通过第五下模板816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第五下模板816通过模帽固定座813固定设置定位模帽812,废料剪814套设在模帽固定座813周围,高度低于定位模帽812,废料剪814外侧设置有出料槽固定座815,出料槽固定座815与设置在外部的出料槽12相连,以使剪边后的废料可以从出料槽12排出。
剪边模8的上部通过第五上模板803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第五模柄801固设在其上以密封模腔。剪边凹模809通过第五凹模固定座810、第四凹模固定座805、第五上垫板804固定在第五上模板803上。第二卸料杆806与第四凹模固定座805和剪边凹模809紧密接触,第四顶杆802设置在第二卸料杆806顶部。第二卸料杆806还包括在第四凹模固定座805中设置的卸料垫块807和在第五凹模固定座810中设置的定位套808。卸料垫块807和设置在其上的第六弹簧配合,增强了卸料的力度。定位套808和第五凹模固定座810中限定的开口配合,具有限位作用。
剪边模8的上部向下运动时,废料剪814与剪边凹模809相配合以实现剪边。第四盖板811盖在第五下模板816上,具有防尘保护作用。
通过第六弹簧带动卸料垫块807下压,配合第四顶杆802带动第二卸料杆806下压,完成卸料动作。
作为优选,打凹模9的结构如图5F所示,打凹模9的下部通过第六下模板917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第六下模板917上通过第二下垫板916、第七凹模固定座915、凹模限定块914安装有打凹凸模912。
打凹模9的上部通过第六上模板902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第六模柄901固设在其上以密封模腔。定位凹模909通过第六凹模固定座910、凸模导向座908、限位座904、第六上垫板903固定在第六上模板902上。限位座904中设置有顶料块905。
打凹模94的上部向下运动时,第五顶杆906穿过打凹凹模907,实现打凹动作。中心开孔的第五卸料板913设置在打凹凸模912的周围,通过第七弹簧与第七凹模固定座915相连接。第五卸料板913顶部设置有导杆。第五盖板911盖在第六下模板917上,具有防尘保护作用,同时限定了第五卸料板913的运动。
通过第七弹簧的上顶,以及卸料连杆带动顶料块905下压,完成卸料动作。
上述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落片步骤:将导向套原料型材送入落片模,利用落片模将其切片落料以形成待加工的圆片;
b. 第一拉深步骤,使用推杆将待加工的圆片推入第一拉深模,利用第一拉深模将待加工的圆片第一次拉深以形成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
c. 多次连续拉深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依次传送至多个第二拉深模,利用多个第二拉深模将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多次连续拉深并扩边以形成待加工的大端;
d. 小端拉深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待加工的大端传送至小端拉深模,利用小端拉深模将待加工的大端进行小端拉深成型;
e. 连接段整形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小端拉深成型后的零件传送至连续段整形模,利用连接段整形模将大端和小端之间连接段的斜面进行整形;
f. 开口整形步骤:使用机械臂将连接段整形后的零件传送至开口整形模,利用开口整形模将大端开口的斜面进行整形;
g. 法兰边拍平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开口整形后的零件传送至法兰边拍平模,利用法兰边拍平模将大端开口的斜面拍平以形成法兰边;
h. 剪边步骤:使用机械臂将法兰边拍平后的零件传送至剪边模,利用剪边模将大端的法兰边的边缘剪切整齐;
i. 打凹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剪边完成后的零件传送至打凹模,利用打凹模将小端顶部下压以形成向内的凹口;
j. 凹口整形步骤:使用机械臂将打凹完成后的零件传送至凹口整形模,利用凹口整形模将小端的凹口的斜面进行整形,加工完成所需要的导向套产品。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导向套多工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落片模,所述落片模被配置为将导向套原料型材切片落料以形成待加工的圆片;
第一拉深模,所述第一拉深模被配置为将所述待加工的圆片第一次拉深以形成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
多个第二拉深模,所述多个第二拉深模被配置为将所述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多次连续拉深并扩边以形成待加工的大端;
小端拉深模,所述小端拉深模被配置为将所述待加工的大端进行小端拉深成型;
连接段整形模,所述连接段整形模被配置为将大端和小端之间连接段的斜面进行整形;
开口整形模,所述开口整形模被配置为将大端开口的斜面进行整形;
法兰边拍平模,所述法兰边拍平模被配置为将大端开口的斜面拍平以形成法兰边;
剪边模,所述剪边模被配置为将大端的法兰边的边缘剪切整齐;
打凹模,所述打凹模被配置为将小端顶部下压以形成向内的凹口;
凹口整形模,所述凹口整形模被配置为将小端的凹口的斜面进行整形;
所述落片模包括落片模下部和落片模上部,所述落片模下部通过第一下模板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其中,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下模板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凹模板,所述凹模板开设有通孔以容纳落片凹模,所述落片凹模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凹模板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对应于所述落片凹模位置开设有通槽;所述落片模上部通过第一上模板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其中,落片凸模通过第一上垫板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第一上模板上,中心开孔的第一卸料板设置在所述落片凸模的周围,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上模板相连接;
所述第一拉深模包括第一拉深模下部和第一拉深模上部,所述第一拉深模下部通过第二下模板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其中,所述第二下模板下固定设置有弹簧座,所述第二下模板上固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凸模固定座,所述第一凸模固定座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一拉深凸模,中心开孔的第二卸料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拉深凸模的周围,通过围绕所述第一凸模固定座的第二弹簧与所述弹簧座相连接;所述第一拉深模上部通过第二上模板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其中,第一拉深凹模通过第一凹模固定座、第二上垫板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第二上模板上,第一卸料块位于所述第一凹模固定座和所述第一拉深凹模中,第一顶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卸料块顶部;
所述第二拉深模包括第二拉深模下部和第二拉深模上部,所述第二拉深模下部通过第三下模板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其中,所述第三下模板上固设有第二凸模固定座,所述第二凸模固定座上可拆卸安装有第二拉深凸模,所述第二凸模固定座和第二拉深凸模上套设有第一压边圈,中心开孔的第三卸料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压边圈的周围,通过第四弹簧与所述第三下模板相连接,所述第三卸料板顶部设置有导杆;所述第二拉深模上部通过第三上模板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其中,第三模柄固设在所述第三上模板上,第二拉深凹模通过第二凹模固定座、第三上垫板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第三上模板上,第二卸料块位于所述第二凹模固定座和第二拉深凹模中,第二顶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卸料块顶部;
所述小端拉深模包括小端拉深模下部和小端拉深模上部,所述小端拉深模下部通过第四下模板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其中,所述第四下模板上通过第一下垫板、凸模限定块安装有第三拉深凸模,第二压边圈套设在所述第三拉深凸模上,中心开孔的第四卸料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压边圈的周围,通过第五弹簧与所述第四下模板相连接,所述第四卸料板顶部设置有导杆;所述小端拉深模上部通过第四上模板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其中,第四模柄固设在所述第四上模板上,第三拉深凹模通过第三凹模固定座、第四上垫板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第四上模板上,第一卸料杆位于所述小端拉深模上部的腔体中,第三顶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卸料杆顶部;
所述剪边模包括剪边模下部和剪边模上部,所述剪边模下部通过第五下模板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其中,所述第五下模板通过模帽固定座固定设置定位模帽,废料剪套设在所述模帽固定座周围,高度低于所述定位模帽,所述废料剪外侧设置有出料槽固定座,所述出料槽固定座与设置在外部的出料槽相连;所述剪边模上部通过第五上模板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其中,第五模柄固设在所述第五上模板上,剪边凹模通过第五凹模固定座、第四凹模固定座、第五上垫板固定在所述第五上模板上,第二卸料杆位于所述剪边模上部的腔体内,第四顶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卸料杆顶部,所述第二卸料杆还包括在所述第四凹模固定座中设置的卸料垫块和在所述第五凹模固定座中设置的定位套,所述卸料垫块上设置有第六弹簧;
所述打凹模包括打凹模下部和打凹模上部,所述打凹模下部通过第六下模板固定在冲床的工作台上,其中,所述第六下模板上通过第二下垫板、第七凹模固定座、凹模限定块安装有打凹凸模,中心开孔的第五卸料板设置在所述打凹凸模的周围,通过第七弹簧与所述第七凹模固定座相连接,所述第五卸料板顶部设置有导杆;所述打凹模上部通过第六上模板固定在冲床的滑块上,其中,第六模柄固设在所述第六上模板上,定位凹模通过第六凹模固定座、凸模导向座、限位座、第六上垫板固定在所述第六上模板上,所述限位座中设置有顶料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还包括底座、外立柱和中心柱,其中,所述底座通过所述外立柱和弹簧板与所述第二下模板相连接,所述中心柱和底座成一整体,所述中心柱外套设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设置可活动的弹簧顶块和顶板,所述顶板和第二弹簧相连。
3.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杆和机械臂,所述推杆被配置为将所述落片模形成的待加工的圆片推送至所述第一拉深模,所述机械臂位于所述第一拉深模、第二拉深模、小端拉深模、连接段整形模、开口整形模、法兰边拍平模、剪边模、打凹模、凹口整形模外侧,用于将加工的零件传送至下一工位。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套多工位模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落片步骤:将导向套原料型材送入落片模,利用落片模将其切片落料以形成待加工的圆片;
步骤2、第一拉深步骤,使用推杆将待加工的圆片推入第一拉深模,利用第一拉深模将待加工的圆片第一次拉深以形成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
步骤3、多次连续拉深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依次传送至多个第二拉深模,利用多个第二拉深模将具有凹槽的空心圆柱多次连续拉深并扩边以形成待加工的大端;
步骤4、小端拉深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待加工的大端传送至小端拉深模,利用小端拉深模将待加工的大端进行小端拉深成型;
步骤5、连接段整形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小端拉深成型后的零件传送至连续段整形模,利用连接段整形模将大端和小端之间连接段的斜面进行整形;
步骤6、开口整形步骤:使用机械臂将连接段整形后的零件传送至开口整形模,利用开口整形模将大端开口的斜面进行整形;
步骤7、法兰边拍平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开口整形后的零件传送至法兰边拍平模,利用法兰边拍平模将大端开口的斜面拍平以形成法兰边;
步骤8、剪边步骤:使用机械臂将法兰边拍平后的零件传送至剪边模,利用剪边模将大端的法兰边的边缘剪切整齐;
步骤9、打凹步骤:使用机械臂将剪边完成后的零件传送至打凹模,利用打凹模将小端顶部下压以形成向内的凹口;
步骤10、凹口整形步骤:使用机械臂将打凹完成后的零件传送至凹口整形模,利用凹口整形模将小端的凹口的斜面进行整形,加工完成所需要的导向套产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34831.4A CN111940601B (zh) | 2020-08-19 | 2020-08-19 | 导向套多工位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34831.4A CN111940601B (zh) | 2020-08-19 | 2020-08-19 | 导向套多工位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40601A CN111940601A (zh) | 2020-11-17 |
CN111940601B true CN111940601B (zh) | 2022-06-07 |
Family
ID=73342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34831.4A Active CN111940601B (zh) | 2020-08-19 | 2020-08-19 | 导向套多工位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40601B (zh)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30524A (en) * | 1973-04-23 | 1976-03-31 | Continental Can Co | Containers |
EP0137580A2 (en) * | 1983-09-23 | 1985-04-17 | Verson Allsteel Press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awing heavy wall shells with a multi-step inside edge |
JPH0839173A (ja) * | 1994-07-29 | 1996-02-13 | Toyoda Gosei Co Ltd | リテーナ金具の製造方法 |
CN101279416A (zh) * | 2008-05-23 | 2008-10-08 | 深圳贵航实业有限公司 | 具有缩口固定座的制造方法 |
CN101733338A (zh) * | 2009-12-21 | 2010-06-16 |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超深锥形薄壁件成型工艺 |
CA2780817A1 (en) * | 2009-11-15 | 2011-05-19 | Thoratec Corporation | Attachment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
CN103372605A (zh) * | 2012-04-17 | 2013-10-30 | 刘雨欣 | 一种多工序冲压复合模 |
EP2687301A1 (de) * | 2012-07-16 | 2014-01-22 | Fischer & Kaufmann GmbH & Co. KG | Winkelring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CN103542006A (zh) * | 2012-07-16 | 2014-01-29 | 昆山市玉山镇鲁西南精密模具厂 | 一种轴承座生产方法及其模具 |
CN103727133A (zh) * | 2012-10-15 | 2014-04-16 | 洛阳伊崧精密轴承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用的全冲压保持架结构 |
CN104043941A (zh) * | 2014-06-23 | 2014-09-17 | 河南伟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缸报废导向套内孔表面的再制造加工工艺 |
CN203853463U (zh) * | 2014-03-20 | 2014-10-01 | 成都极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二次拉深模 |
CN104325015A (zh) * | 2014-09-17 | 2015-02-04 | 蒋飞雪 | 一种外盖冲孔拉伸复合模 |
CN105170786A (zh) * | 2015-09-22 | 2015-12-23 | 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 | 进气歧管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专用模具 |
CN105215206A (zh) * | 2015-10-31 | 2016-01-06 | 重庆煜琨珑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 可卸导柱落料模 |
CN206936100U (zh) * | 2017-07-31 | 2018-01-30 | 成都大学 | 一种新型切边模具 |
CN110538922A (zh) * | 2019-09-17 | 2019-12-06 | 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多次变薄拉深及反拉深级进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64252B2 (ja) * | 1996-07-15 | 2006-04-05 | シークァ・キャン・マシナリー・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カップ成型方法並びに複動機械プレスに使用される工具装置 |
JP3757096B2 (ja) * | 2000-03-30 | 2006-03-22 | 旭精機工業株式会社 | 鍔付スリーブの加工方法 |
WO2001093349A1 (en) * | 2000-05-26 | 2001-12-06 | The Gillette Company | Method of forming a casing for an electrochemical cell |
CN101733327B (zh) * | 2009-12-10 | 2012-04-18 | 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侧孔盖类级进模 |
US9016184B2 (en) * | 2012-09-27 | 2015-04-28 | National Machinery Llc | Precision forged cartridge case |
JP5833261B1 (ja) * | 2015-01-07 | 2015-12-16 | 株式会社関プレス | 金属端部断面外周の加工方法及び該加工方法によって得られる金属部品と他部材との接合方法 |
CN205519214U (zh) * | 2016-02-22 | 2016-08-31 |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 发动机油底壳多工位传递模 |
CN207887739U (zh) * | 2018-01-29 | 2018-09-21 | 洛阳理工学院 | 一种拖拉机消声器带孔罩盖成型模具 |
CN110695205B (zh) * | 2019-11-20 | 2021-04-13 | 江西江铃底盘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后桥凸缘防尘罩落料-冲孔-翻边-拉深复合模具及复合工艺 |
-
2020
- 2020-08-19 CN CN202010834831.4A patent/CN1119406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30524A (en) * | 1973-04-23 | 1976-03-31 | Continental Can Co | Containers |
EP0137580A2 (en) * | 1983-09-23 | 1985-04-17 | Verson Allsteel Press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awing heavy wall shells with a multi-step inside edge |
JPH0839173A (ja) * | 1994-07-29 | 1996-02-13 | Toyoda Gosei Co Ltd | リテーナ金具の製造方法 |
CN101279416A (zh) * | 2008-05-23 | 2008-10-08 | 深圳贵航实业有限公司 | 具有缩口固定座的制造方法 |
CA2780817A1 (en) * | 2009-11-15 | 2011-05-19 | Thoratec Corporation | Attachment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
CN101733338A (zh) * | 2009-12-21 | 2010-06-16 |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超深锥形薄壁件成型工艺 |
CN103372605A (zh) * | 2012-04-17 | 2013-10-30 | 刘雨欣 | 一种多工序冲压复合模 |
CN103542006A (zh) * | 2012-07-16 | 2014-01-29 | 昆山市玉山镇鲁西南精密模具厂 | 一种轴承座生产方法及其模具 |
EP2687301A1 (de) * | 2012-07-16 | 2014-01-22 | Fischer & Kaufmann GmbH & Co. KG | Winkelring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CN103727133A (zh) * | 2012-10-15 | 2014-04-16 | 洛阳伊崧精密轴承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用的全冲压保持架结构 |
CN203853463U (zh) * | 2014-03-20 | 2014-10-01 | 成都极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二次拉深模 |
CN104043941A (zh) * | 2014-06-23 | 2014-09-17 | 河南伟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缸报废导向套内孔表面的再制造加工工艺 |
CN104325015A (zh) * | 2014-09-17 | 2015-02-04 | 蒋飞雪 | 一种外盖冲孔拉伸复合模 |
CN105170786A (zh) * | 2015-09-22 | 2015-12-23 | 无锡曙光模具有限公司 | 进气歧管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专用模具 |
CN105215206A (zh) * | 2015-10-31 | 2016-01-06 | 重庆煜琨珑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 可卸导柱落料模 |
CN206936100U (zh) * | 2017-07-31 | 2018-01-30 | 成都大学 | 一种新型切边模具 |
CN110538922A (zh) * | 2019-09-17 | 2019-12-06 | 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一种多次变薄拉深及反拉深级进模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壳体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谷宝成等;《精密成形工程》;20130131;第5卷(第1期);第67-70页 * |
谷宝成等.壳体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精密成形工程》.2013,第5卷(第1期),67-70.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40601A (zh) | 2020-1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24719A (zh) | 一种外壳多工位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1940601B (zh) | 导向套多工位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5965883U (zh) | 一种用于生产铝箔餐盒的冲压模具 | |
CN112207202B (zh) | 一种锥形挡圈镦挤压成形方法 | |
CN112207193B (zh) | 一种锥形挡圈连续加工成形模具 | |
CN212384385U (zh) | 汽车冲压件用复合模具 | |
CN210450556U (zh) | 支撑管连续模具 | |
CN209998185U (zh) | 一种用于固定汽车油箱的后段底板的加工模具 | |
CN106391858A (zh) | 一种汽车前座椅支撑板总成零件的模具 | |
CN111318606A (zh) | 一种可降低冲裁力的冲压方法 | |
CN111185515A (zh) | 棒材切断模 | |
CN217595621U (zh) | 圆形杯件缺口冲裁模具 | |
CN214391914U (zh) | 一种小规格热锻三叉锻件切边冲孔复合模具及模架的结构 | |
CN219703231U (zh) | 一种二次拉延连续冲压模具 | |
CN217798429U (zh) | 一种落料拉延冲孔复合模具以及应用该模具的设备 | |
CN216911982U (zh) | 一种用于热模锻的切边冲孔复合模架 | |
CN214108497U (zh) | 正、侧切交刀与空切复合模具 | |
CN211191649U (zh) | 一种冲压整形模具 | |
CN219597852U (zh) | 一种反向冲孔的单工序修冲模具 | |
CN214442191U (zh) | 一种管接头限位环连续模结构 | |
CN216369806U (zh) | 带活动刀口的上模、下模及具有整形功能的冲切模 | |
CN216966010U (zh) | 一种管帽大小头连续模具 | |
CN214290626U (zh) | 一种用于胀断连杆切边冲孔带热校正的复合模座 | |
CN216297669U (zh) | 一种汽车门槛内板件的加工模具 | |
CN211027763U (zh) | 一种侧冲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