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2666A - 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22666A CN111922666A CN202010853995.1A CN202010853995A CN111922666A CN 111922666 A CN111922666 A CN 111922666A CN 202010853995 A CN202010853995 A CN 202010853995A CN 111922666 A CN111922666 A CN 1119226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lation
- feeding
- fixed
- positioning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0
- 230000017105 transpo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10000001847 J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41000252254 Catostomid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3 batch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2—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for detaching same
- B23P19/027—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connecting objects by press fit or for detaching same using hydraulic or pneumatic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23P19/002—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挤压机构左右两侧设置送料机构,两送料机构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螺母上料机构,送料机构将螺母上料机构出料的螺母输送并放置于装配机构上;挤压机构的前侧安装有平移机构,平移机构的两端均滑移式安装有已定位芯轴的装配机构,两装配机构分别对应位于两送料机构的送料出料端位置下方,挤压机构、两送料机构、两上料机构和平移机构均安装在基板上;平移机构的中部侧方设置有用于将端盖抓取后放置于装配机构上的取料机械手,取料机械手的端盖抓取部位下方安装有循环送料机构,循环送料机构将端盖输送至取料机械手下方,挤压机构将芯轴和螺母均装配至端盖上。其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加工制造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机动车中刹车系统的端盖上进行过盈配合式装配四个螺母和一根芯轴时,均采用人工先将四个螺母和一根芯轴逐个定位至端盖上,然后采用锤子敲打,以将螺母过盈配合固定在螺母定位孔中,芯轴过盈配合固定在中心孔内,因而采用该生产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生产装配效率低下;2、由于装配时采用锤子敲打,敲打时有可能发生打偏的现象,使得在装配过程中容易损坏产品,而且人工劳动强度较高,装配后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提升加工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
本发明所设计的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包括基板、挤压机构、位于挤压机构左右两侧的送料机构,两送料机构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螺母上料机构,送料机构将螺母上料机构出料的螺母输送并放置于装配机构上;挤压机构的前侧安装有平移机构,平移机构的两端均滑移式安装有已定位芯轴的装配机构,两装配机构分别对应位于两送料机构的送料出料端位置下方,挤压机构、两送料机构、两上料机构和平移机构均安装在基板上;平移机构的中部侧方设置有取料机械手,取料机械手的端盖抓取部位下方安装有循环送料机构,循环送料机构将多个端盖逐个输送至取料机械手下方,装配时,平移机构将已定位有芯轴和螺母的装配机构逐一推移至挤压机构的挤压部位下方,取料机械手将循环送料机构上的端盖抓取后放置于被平移机构推送过来的装配机构上,挤压机构驱动其挤压部位将芯轴和螺母均挤压装配至端盖上。其中,装配时,螺母上料机构将螺母上料至其出料端位置处,送料机构驱动其送料机械手将螺母上料机构出料端位置处的螺母进行抓取后输送至装配机构上,平移机构将已定位有芯轴和螺母的装配机构逐一推移至挤压机构的挤压部位下方,取料机械手将循环送料机构上的端盖抓取后放置于被平移机构推送过来的装配机构上,挤压机构驱动其挤压部位将芯轴和螺母均挤压装配至端盖上,芯轴为人工放置于装配机构中。
进一步优选,两装配机构均包括换位滑台、固定在换位滑台底面的凵型支架、固定在凵型支架内腔中的旋转气缸、过盈配合固定在换位滑台的中心孔内的换位轴承、过盈配合固定在换位轴承内圈中的T型换位转轴、换位板、两块带限位孔的限位板、活动板、四根六边形导柱、位于活动板下方的定位环和定位固定在活动板顶面的导套环,四根六边形导柱的底部均套有复位弹簧;两换位滑台分别固定在平移机构两端,T型换位转轴的纵向部底端固定在旋转气缸的旋转部上,T型换位转轴的横向部顶面与换位板固定相连,两限位板分别固定在换位板顶面上相互对应的两侧边部位,且两限位板的限位孔相互对应;活动板置于两限位板之间,其周侧面上相互对应的两部位均设置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对应插入限位孔中;定位环固定在换位板上,在定位环的顶面环形阵列设置有四个六边形孔,四根六边形导柱的底端分别定位固定在四个六边形孔内,导套环和活动板上均设置有四个分别与六边形孔位置对应的六边形穿孔;六边形导柱的顶端定位柱贯穿活动板的六边形穿孔后从导套环的六边形穿孔穿出;螺母套于定位柱上,其上半部置于外界,其下半部置于导套环的六边形穿孔内,并被定位柱底端和六边形导柱的顶端之间的台阶定位;活动板的顶面中心位置设置有芯轴定位槽,芯轴的底端定位在芯轴定位槽内;端盖的中心孔套于芯轴上后,定位柱依次贯穿端盖上的螺母定位孔和螺母定位孔上部的通孔,且端盖底部与导套环顶面之间存有间距;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板的底面和定位环的顶面抵触;其结构使得部件装配快速有效,提升装配效率,以及装配后产品质量得到保证,而且装配机构可进行换位90°旋转,以实现在一次放置两个螺母后通过换位90°旋转再放置两个螺母,即可完成四个螺母的放置,进一步提升螺母放置效率。
进一步优选,平移机构包括长条形状的平移架体、两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横向平移直线导轨和两件与平移架体平行设置的横向平移气缸,基板上位于挤压机构前侧的位置处设置有长形缺口,平移架体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固定在基板上长形缺口的左右两端部;两根横向平移直线导轨固定在平移架体上,横向平移直线导轨上的两端滑块分别与两换位滑台的底面固定相连;两件横向平移气缸固定在平移架体的两端后侧位置,其活塞杆端部通过连接板与换位滑台的后侧部固定相连;左端部换位滑台的前侧左端位置和右端部换位滑台的前侧右端位置均固定有限位挡板,两限位挡板上和平移架体的左右两端均安装第一限位传感器,平移架体的前侧面中部固定有左限位件和右限位件,左限位件和右限位件的位置均与第一限位传感器对应;当左端位置的换位滑台或右端位置的换位滑台位移至平移架中部后,换位滑台上的装配机构与挤压机构的挤压部对应,且左端换位滑台上的第一限位传感器与左限位件抵触,或者右端换位滑台上的第一限位传感器与右限位件抵触;其结构实现两个相互之间进行交换式装配,使得装配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尤其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
进一步优选,挤压机构包括固定在基板上的7字型架体、挤压气缸、两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纵向平移直线导轨、挤压平移架、挤压块和第二限位传感器;挤压气缸呈纵向固定在7字型架体的横向部顶面;7字型架体的纵向部底端位于平移架体中部的后侧位置,其纵向部前侧板体上固定两根纵向平移直线导轨,其纵向部前侧板体底部固定限位架,限位架上安装第二限位传感器,挤压平移架的后侧部与纵向平移直线导轨的滑块固定相连,挤压气缸的活塞杆贯穿7字型架体的横向部与挤压平移架固定相连;挤压块固定在挤压平移架前侧部底面,其底面设有四个环形阵列设置且与导套环上的四个六边形穿孔位置对应的装配孔、以及中心位置的中心通孔;当左端位置的换位滑台或右端位置的换位滑台位移至平移架中部后,换位滑台上的装配机构与挤压块的位置对应;其结构的设置使得在装配时挤压端盖稳定可靠。
进一步优选,挤压平移架的前侧部顶面固定有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7型定位件,7型定位件的横向部端面设置有定位槽,挤压气缸的活塞杆为丄字型活塞杆,其活塞杆的横向部卡位在两7型定位件的凹陷内,且活塞杆的纵向部卡位在定位槽内;其结构使得安装较为方便,并且安装后牢固可靠,便于检修。
进一步优选,两送料机构均包括送料架体、两根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送料直线导轨、第三限位传感器、送料平移气缸、送料平移板、送料升降气缸、T型定位板和两个位置相互对应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气动夹爪,送料直线导轨与送料平移气缸相互平行设置,两送料直线导轨的滑块均固定在送料架体顶部的外侧板体上,送料平移板固定在送料直线导轨的前侧端位置处;送料平移气缸固定在送料架体的顶部,其活塞杆通过连接板与送料平移板固定相连;送料平移板的侧面固定送料升降气缸,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T型定位板的纵向部固定相连,两个气动夹爪固定在T型定位板的横向部底面左右两端位置,且两个气动夹爪的位置分别与装配机构上两相互对应的定位柱;送料架体的顶部外侧板体上还固定有限位安装架,限位安装架上安装固定第三限位传感器,当两个气动夹爪的位置还分别与上料机构的出料端位置处两个螺母位置对应,第三限位传感器与送料平移板接触;其结构将螺母抓取后快速输送至装配机构上,提升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选,两上料机构均包括震动上料盘、两根上料导槽、上料气缸、上料直线导轨、上料位移块和上料架体,震动上料盘定位在基板上,且位于上料架体的旁侧,两根上料导槽的一端口分别与震动上料盘顶部两个出料口对接,两根上料导槽的另一端口定位在上料架体的顶面,两根上料导槽的另一端口位置分别与两气动夹爪的位置对应;一上料导槽的另一端口位置设置有螺母定位块,螺母定位块的顶面设置有螺母定位通槽,螺母定位通槽上朝向该上料导槽的一侧壁设置有供螺母进入的开口,螺母定位块固定在上料架体的顶面;另一上料导槽的另一端口位置设置有上料位移块,上料架体上固定上料气缸,且上料气缸位于上料位移块的后端位置,上料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上料位移块固定相连,上料直线导轨的滑块与上料位移块固定相连,上料直线导轨的导轨体与上料架体的顶面固定,上料直线导轨的前端部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安装第四限位传感器,上料位移块上设有与另一上料导槽的另一端口位置对应的螺母定位长形槽,螺母定位长形槽上朝向该上料导槽的一侧壁设置有供螺母进入的开口,送料架体对应位于送料直线导轨的下方;其结构设计使得送料机构的两个气动夹爪便于从上料机构处同时抓取两个螺母,以提升送料效率和装配效率。
进一步优选,导套环的顶端还固定有定位柱体。其结构使得端盖放置于导套环上后,该定位柱体插入端盖的定位通孔中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四个螺母定位孔可分别准确被四根定位柱贯穿,使端盖放置定位精准,稳定可靠。
进一步优选,取料机械手包括导槽体、安装板、升降套、冂型固定架、底板、升降驱动电机、滚珠丝杠、两对相互对应且平行设置的升降平移直线导轨、两块相互对应且平行设置的滑动板、固定在升降套底端的定位板、一端位于循环送料机构上方的取料平移板、取料吸盘装置和安装在导槽体内的带传输平移机构;取料平移板上位于循环送料机构上方的一端固定取料吸盘装置,其另一端固定在带传输平移装置的平移传输带上;导槽体的长度方向上两相对应外侧面固定有与待传输平移装置平行的取料平移直线导轨,两取料平移直线导轨的滑块上均固定有位移板,两位移板的内侧面中部分别与取料平移板的长度方向上两相对应侧面固定相连,安装板的相对应两侧面分别与两位移板顶端进行固定相连,安装板上安装有用于旋转调节取料吸盘装置的旋转驱动电机,且旋转驱动电机呈竖直状安装在安装板上,旋转驱动电机的转轴安装带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通过旋转轴安装在取料平移板上位于循环送料机构上方的一端,取料吸盘装置上的转轴与旋转轴固定相连;导槽体的外侧端底面与活动套的顶端固定,其内侧端靠近循环送料机构;两对升降平移直线导轨分别与冂型固定架的两纵向部内侧面固定相连,两滑动板分别固定在两对升降平移直线导轨的滑块上,活动套上相对应两侧具有U型凹陷,冂型固定架的横向部横穿活动套上的U型凹陷,定位板的相对应两侧分别与两滑动板固定相连;滚珠丝杠的滚珠滑块固定在定位板的中心孔内,其丝杠的顶端通过轴承安装冂型固定架的横向部中心孔内,其丝杠的底端贯穿冂型固定架底部的板体中心孔,底板上安装驱动升降驱动电机,升降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带传动机构与滚珠丝杠的丝杠底端连接,以驱动滚珠丝杠的丝杠旋转;其结构将自动输送过来的端盖逐个抓取后进行放置于已定位螺母和芯轴的装配机构上,以实现自动取料的功能,进一步减少人工操作,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进一步优选,循环送料机构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上平移传输机构、下平移传输机构、左升降机构和右升降机构,上平移传输机构、位于下平移传输机构的上方,且上平移传输机构、下平移传输机构对接在左升降机构和右升降机构之间,左升降机构和右升降机构的台板顶面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挡板,两挡板之间设有一伺服电机、两根传动轴、四个带轮和两条传输带,一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两挡板的一端安装孔内,另一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两挡板的另一端安装孔内,两个带轮套接固定在一传动轴的两端,另外两个带轮套接固定在另一传动轴的两端,一传输带涨紧于两个带轮上,另外一传输带涨紧于另外两个带轮上,伺服电机的转轴通过带传动机构驱动一传动轴旋转,以驱动两传输带同步运行行走,伺服电机固定在台板上;台板上靠近平移传输机构的一端、上平移传输机构的两端和中部均固定安装有阻挡气缸;台板下降与下平移传输机构对应后,台板上的两传输带上侧外平面与下平移传输机构的平移传输面齐平,台板上升与上平移传输机构对应后,台板上的两传输带上侧外平面与上平移传输机构的平移传输面齐平,上平移传输机构的平移传输面和下平移传输机构的平移传输面均放置有多个用于定位放置端盖的端盖定位盘;右升降机构上的一挡板内侧面顶部固定有支撑条和感应架体,支撑条的上侧面与传输带的上侧带体下侧面贴合,感应架体位于支撑条的上方,且感应架体的顶部固定有激光感应器。其结构实现自动将多个端盖逐个输送至取料吸盘装置的下方,并且在端盖定位盘上的端盖进行抓取后,多个定位盘在输送机构中循环走动。
进一步优选,上平移传输机构和下平移传输机构均包括一传输驱动电机、两块相互对应且平行设置的长形挡条,两长形挡条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两根转动轴、四个链轮和两条滚轮链条,一转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两长形档条的一端安装孔内,另一转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两长形挡条的另一端安装孔内,两个链轮套接固定在一转动轴的两端,另外两个链轮套接固定在另一转动轴的两端,一滚轮链条啮合于两个带轮上,另外一滚轮链条啮合于另外两个带轮上;传输驱动电机的转轴与一转动轴固定相连,并驱动旋转,从而驱动两滚轮链条同步运行行走,传输驱动电机固定在一长形挡条一端的外侧面,端盖定位盘放置在滚轮链条上;上平移传输机构的长形挡条两端底面和中部底面均固定有横板,横板上固定阻挡气缸;台板下降与下平移传输机构对应后,台板上的两传输带上侧外平面与下平移传输机构的的滚轮链条上侧面齐平,台板上升与上平移传输机构对应后,台板上的两传输带上侧外平面与上平移传输机构的的滚轮链条上侧面齐平;两长形挡条的端部上侧面固定有阻挡板,滚轮链条的上侧面与长形挡条的上侧面之间存有间距,从而滚轮链条的上侧面与阻挡板的下侧面存在定位间距;端盖定位板的侧部位于定位间距内后,其上侧面与定位间距的上侧面贴合;两长形挡条外侧面两端分别与机架的纵向杆进行固定相连。其结构在输送端盖的过程中提升端盖输送的稳定性能。
本发明所设计的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利用螺母自动上料至装配机构的螺母定位预设位置上,端盖被自动上料至装配机构的端盖定位预设位置上,且人工只需将芯轴放置在已定位有螺母的装配机构上,最后利用挤压机构进行自动挤压装配,从而使得产品在装配后的质量得到保证,降低残次品的出现,同时其加工方式还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技术效果;同时,利用定位柱和定位柱体的设置使得端盖的定位放置较为精准,使得在装配后避免发生螺母和芯轴歪斜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取料机械手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实施例的取料机械手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实施例的循环送料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实施例的循环送料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实施例的装配部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的装配机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的装配机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的平移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的送料机构和上料结构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的挤压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实施例的挤压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包括基板1、挤压机构2、位于挤压机构2左右两侧的送料机构5,两送料机构5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螺母上料机构6,送料机构5将螺母上料机构6出料的螺母输送并放置于装配机构3上;挤压机构2的前侧安装有平移机构4,平移机构4的两端均滑移式安装有已定位芯轴的装配机构3,两装配机构3分别对应位于两送料机构5的送料出料端位置下方,挤压机构、两送料机构、两上料机构和平移机构均安装在基板上;平移机构4的中部前侧设置有装配机构3上的取料机械手7,取料机械手7的端盖抓取部位下方安装有循环送料机构9,循环送料机构9将多个端盖60逐个输送至取料机械手7下方。
装配时,螺母上料机构将螺母上料至其出料端位置处,送料机构驱动其送料机械手将螺母上料机构出料端位置处的螺母进行抓取后输送至装配机构上,平移机构将已定位有芯轴和螺母的装配机构逐一推移至挤压机构的挤压部位下方,取料机械手将循环送料机构上的端盖抓取后放置于被平移机构推送过来的装配机构上,挤压机构2驱动其挤压部位将芯轴40和螺母30均挤压装配至端盖60上。其中,芯轴为人工放置于装配机构中。
本实施例中,两装配机构3均包括换位滑台31、固定在换位滑台31底面的凵型支架311、固定在凵型支架311内腔中的旋转气缸312、过盈配合固定在换位滑台31的中心孔内的换位轴承313、过盈配合固定在换位轴承313内圈中的T型换位转轴32、换位板33、两块带限位孔332的限位板331、活动板35、四根六边形导柱37、位于活动板35下方的定位环34和定位固定在活动板35顶面的导套环36,四根六边形导柱的底部均套有复位弹簧341;两换位滑台31分别固定在平移机构4两端,T型换位转轴32的纵向部底端固定在旋转气缸312的旋转部上,T型换位转轴32的横向部顶面与换位板33固定相连,两限位板331分别固定在换位板33顶面上相互对应的两侧边部位,且两限位板331的限位孔332相互对应;活动板35置于两限位板331之间,其周侧面上相互对应的两部位均设置有限位凸块353,限位凸块353对应插入限位孔332中;定位环34固定在换位板33上,在定位环34的顶面环形阵列设置有四个六边形孔342,四根六边形导柱37的底端分别定位固定在四个六边形孔342内,导套环36和活动板35上均设置有四个分别与六边形孔342位置对应的六边形穿孔351;六边形导柱37的顶端定位柱贯穿活动板35的六边形穿孔351后从导套环36的六边形穿孔351穿出;螺母50套于定位柱371上,其上半部置于外界,其下半部置于导套环的六边形穿孔351内,并被定位柱371底端和六边形导柱37的顶端之间的台阶定位;活动板35的顶面中心位置设置有芯轴定位槽352,芯轴40的底端定位在芯轴定位槽352内;端盖60的中心孔602套于芯轴40上后,定位柱371依次贯穿端盖60上的螺母定位孔604和螺母定位孔上部的通孔601,且端盖60底部与导套环36顶面之间存有间距;复位弹簧341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板35的底面和定位环34的顶面抵触;其中T型换位转轴32的横向部顶面设置有固定轴321,且换位板33的中心孔333套于固定轴321上,其中心孔333与固定轴321之间过盈配合固定;导套环36的顶端还固定有定位柱体39;端盖60放置于导套环36上后,该定位柱体39插入端盖60的定位通孔603中进行定位,。
上述结构中属于初始状态,复位弹簧将滑动板上推,使得活动板上的限位凸块处于限位孔的上部,当挤压机构的挤压块下压端盖后,活动板、端盖和导套环均下移,直至活动板上的限位凸块被下移至限位孔的下部,此时四个螺母的上半部被过盈配合固定在端盖的螺母定位孔中,端盖的底部与导套环还存在间距,然后挤压机构的挤压块在持续下压端盖,使得端盖的底部与导套环顶部抵触,此时芯轴和四个螺母在定位固定的作用下均过盈配合固定至端盖上,其中螺母完全进入至螺母定位孔中进行固定,芯轴的上端部也插入端盖的中心孔中固定;对端盖下压的力消除后,利用复位弹簧使得活动板、导套环自动上移复位。
本实施例中,平移机构包括长条形状的平移架体42、两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横向平移直线导轨43和两件与平移架体42平行设置的横向平移气缸41,基板1上位于挤压机构2前侧的位置处设置有长形缺口11,平移架体42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固定在基板1上长形缺口11的左右两端部;两根横向平移直线导轨43固定在平移架体42上,横向平移直线导轨43上的两端滑块分别与两换位滑台31的底面固定相连;两件横向平移气缸41固定在平移架体42的两端后侧位置,其活塞杆端部通过连接板与换位滑台31的后侧部固定相连;左端部换位滑台31的前侧左端位置和右端部换位滑台31的前侧右端位置均固定有限位挡板45,两限位挡板45上和平移架体的左右两端均安装第一限位传感器44,平移架体42的前侧面中部固定有左限位件461和右限位件462,左限位件和右限位件的位置均与第一限位传感器对应;当左端位置的换位滑台或右端位置的换位滑台位移至平移架中部后,换位滑台上的装配机构与挤压机构的挤压部对应,且左端换位滑台上的第一限位传感器与左限位件抵触,或者右端换位滑台上的第一限位传感器与右限位件抵触,换位滑台上的限位传感器进行在换位滑台被推移至平移架体中部后实现电子限位功能,平移架体端部的限位传感器在将换位滑台被推移至平移架体端部后实现电子限位功能。
上述结构中,由两个横向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换位滑台的平移,当左端横向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后,则右端横向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并且左端的换位滑台被平移至平移架体的中部;如果右端横向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后,则左端横向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并且右端的换位滑台被平移至平移架体的中部;需要将换位滑台推移至平移架体的中部的前提是必须在换位滑台上的装配机构顶部已定位四个螺母和一根芯轴,端盖带装配机构被推至平移架体中部后进行放置。
本实施例中,挤压机构2包括固定在基板1上的7字型架体21、挤压气缸22、两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纵向平移直线导轨24、挤压平移架27、挤压块28和第二限位传感器25;挤压气缸22呈纵向固定在7字型架体21的横向部顶面;7字型架体21的纵向部底端位于平移架体42中部的后侧位置,其纵向部前侧板体23上固定两根纵向平移直线导轨24,其纵向部前侧板体底部固定限位架26,限位架26上安装第二限位传感器25,挤压平移架27的后侧部与纵向平移直线导轨24的滑块固定相连,挤压气缸的活塞杆贯穿7字型架体的横向部与挤压平移架固定相连;挤压块26固定在挤压平移架前侧部底面,其底面设有四个环形阵列设置且与导套环上的四个六边形穿孔位置对应的装配孔281、以及中心位置的中心通孔282;当左端位置的换位滑台或右端位置的换位滑台位移至平移架中部后,换位滑台上的装配机构与挤压块的位置对应;挤压平移架的前侧部顶面固定有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7型定位件29,7型定位件的横向部端面设置有定位槽292,挤压气缸22的活塞杆为丄字型活塞杆,其活塞杆的横向部卡位在两7型定位件29的凹陷291内,且活塞杆的纵向部卡位在定位槽内。
上述结构中,当一换位滑台上的装配机构(已定位四个螺母、一根芯轴和一个端盖)被推移中平移架体的中部后,此时挤压气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挤压块下移,以进行下压装配机构上的端盖,以进行挤压装配端盖,挤压装配完成后,挤压气缸的活塞杆回退,带动挤压块也回退。
本实施例中,两送料机构5均包括送料架体52、两根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送料直线导轨53、第三限位传感器55、送料平移气缸56、送料平移板57、送料升降气缸58、T型定位板59和两个位置相互对应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气动夹爪51,送料直线导轨与送料平移气缸相互平行设置,两送料直线导轨的滑块均固定在送料架体顶部的外侧板体上,送料平移板固定在送料直线导轨的前侧端位置处;送料平移气缸固定在送料架体的顶部,其活塞杆通过连接板与送料平移板固定相连;送料平移板的侧面固定送料升降气缸,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T型定位板的纵向部固定相连,两个气动夹爪固定在T型定位板的横向部底面左右两端位置,且两个气动夹爪的位置分别与装配机构上两相互对应的定位柱;送料架体的顶部外侧板体上还固定有限位安装架,限位安装架54上安装固定第三限位传感器55,当两个气动夹爪的位置还分别与上料机构的出料端位置处两个螺母位置对应,第三限位传感器与送料平移板接触;两送料直线导轨的后侧端通过连接板进行固定相连,以保证两根送料直线导轨的稳定性。
上述结构中,送料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的情况下,两个气动夹爪对应位于上料机构的上料架体的顶部,并且与上料架体顶部的两个并排设置的螺母分别对应,此时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促使两个气动夹爪进行下降,进行抓取上料架体顶部的两个螺母,待气动夹爪的夹爪将螺母抓取后,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回缩,促使两个气动夹爪进行上升,送料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也开始伸出,以将两个螺母输送至两根相互对应设置的定位柱上方,此时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促使两个气动夹爪进行下降,将两个螺母同时套于两根相互对应设置的定位柱上,气动夹爪的夹爪松开,完成装配机构上两个螺母的定位;再在装配机构上定位两个螺母时,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回缩,促使两个气动夹爪进行上升,装配机构上的旋转气缸将T型旋转轴旋转90°,以使得换位板以及换位板上各个部件均旋转90°,并且未套有螺母的两根定位柱分别与两个气动夹爪对应,然后送料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开始回缩状态,回缩至两个气动夹爪对应位于上料机构的上料架体的顶部,并且与上料架体顶部的两个并排设置的螺母分别对应,此时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再次伸出,促使两个气动夹爪进行下降,再次进行抓取上料架体顶部的两个螺母,待气动夹爪的夹爪将螺母抓取后,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开始回缩,促使两个气动夹爪进行上升,送料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也开始伸出,以将两个螺母输送至两根相互对应设置的定位柱上方,此时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促使两个气动夹爪进行下降,将两个螺母同时套于空置的两根定位柱上,螺母定位后,气动夹爪的夹爪松开,又再次完成装配机构上两个螺母的定位;基于上述在装配机构上完成四个螺母的定位,从而依上述步骤进行反复定位螺母。
本实施例中,两上料机构6均包括震动上料盘61、两根上料导槽62、上料气缸68、上料直线导轨66、上料位移块64和上料架体67,震动上料盘定位在基板1上,且位于上料架体的旁侧,两根上料导槽的一端口分别与震动上料盘顶部两个出料口对接,两根上料导槽的另一端口定位在上料架体的顶面,两根上料导槽的另一端口位置分别与两气动夹爪的位置对应;一上料导槽的另一端口位置设置有螺母定位块63,螺母定位块63的顶面设置有螺母定位通槽631,螺母定位通槽631上朝向该上料导槽62的一侧壁设置有供螺母进入的开口632,螺母定位块63固定在上料架体67的顶面;另一上料导槽62的另一端口位置设置有上料位移块64,上料架体67上固定上料气缸68,且上料气缸68位于上料位移块64的后端位置,上料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上料位移块固定相连,上料直线导轨的滑块与上料位移块固定相连,上料直线导轨的导轨体与上料架体的顶面固定,上料直线导轨的前端部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安装第四限位传感器,上料位移块64上设有与另一上料导槽62的另一端口位置对应的螺母定位长形槽641,螺母定位长形槽641上朝向该上料导槽的一侧壁设置有供螺母进入的开口6422,送料架体对应位于送料直线导轨的下方。
上述结构中,震动上料盘将置于内部的多个螺母上料至两根导槽内,然后导槽内的螺母基于震动上料盘的持续上料将两根导槽内的螺母分别推入至螺母定位块的螺母定位槽内和上料位移块的螺母定位长形槽内,此时,由于两个螺母处于错位分布,因此上料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将上料位移块进行推移至与螺母定位块对应,且位移后螺母定位槽和螺母定位长形槽相互对应,两个螺母呈并排间隔式分布,从而以便于送料机构的两个气动夹爪的进行同时抓取两个螺母。
本实施例中,取料机械手7包括导槽体74、安装板78、升降套73、冂型固定架72、底板71、升降驱动电机725、滚珠丝杠723、两对相互对应且平行设置的升降平移直线导轨720、两块相互对应且平行设置的滑动板722、固定在升降套73底端的定位板721、一端位于循环送料机构9上方的取料平移板76、取料吸盘装置8和安装在导槽体74内的带传输平移机构75;取料平移板76上位于循环送料机构9上方的一端固定取料吸盘装置8,其另一端固定在带传输平移装置75的平移传输带751上;导槽体的长度方向上两相对应外侧面固定有与待传输平移装置75平行的取料平移直线导轨741,两取料平移直线导轨741的滑块上均固定有位移板77,两位移板77的内侧面中部分别与取料平移板76的长度方向上两相对应侧面固定相连,安装板78的相对应两侧面分别与两位移板77顶端进行固定相连,安装板78上安装有用于旋转调节取料吸盘装置8的旋转驱动电机79,且旋转驱动电机79呈竖直状安装在安装板78上,旋转驱动电机79的转轴安装带传动机构100,带传动机构100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102通过旋转轴104安装在取料平移板76上位于循环送料机构9上方的一端,取料吸盘装置8上的转轴与旋转轴104固定相连;导槽体74的外侧端底面与活动套73的顶端固定,其内侧端靠近循环送料机构9;两对升降平移直线导轨720分别与冂型固定架72的两纵向部内侧面固定相连,两滑动板722分别固定在两对升降平移直线导轨720的滑块上,活动套73上相对应两侧具有U型凹陷731,冂型固定架72的横向部横穿活动套73上的U型凹陷731,定位板721的相对应两侧分别与两滑动板722固定相连;滚珠丝杠723的滚珠滑块固定在定位板721的中心孔内,其丝杠的顶端通过轴承安装冂型固定架72的横向部中心孔内,其丝杠的底端贯穿冂型固定架72底部的板体724中心孔,底板71上安装驱动升降驱动电机725,升降驱动电机725的转轴通过带传动机构100与滚珠丝杠723的丝杠底端连接,以驱动滚珠丝杠723的丝杠旋转,取料平移直线导轨741的设置使得取料平移板76的位移稳定可靠。
其中,带传输平移装置75由传输用主动同步带轮752、传输用从动同步带轮、传输驱动电机753和平移传输带751组成,且传输用主动同步带轮和传输用从动同步带轮分别通过转轴旋转式安装在导槽体的两端口处,且平移传输带涨紧于传输用主动同步带轮和传输用从动同步带轮上,取料平移板的另一端与平移传输带固定相连,驱动电机L型固定板70固定在导槽体的一端,且驱动电机位于主动带轮的上方,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带传动机构与主动带轮的转轴端部相连,并进行驱动,使得平移传输带进行运行。
上述中三组带传动机构100均由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101、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102和传动带103组成,传动带涨紧在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和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
旋转驱动电机79上的带传动机构安装结构:冂型架105的两纵向部底端分别固定在取料平移板的一端相对应两侧,该安装在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的旋转轴104为一管体,管体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冂型架的横向部和取料平移板体的一端上,取料吸盘装置上的转轴插入至管体内进行过盈配合固定相连,该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套接固定在转杆上,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通过平键套接固定在旋转驱动电机79的转轴上;
带传输平移装置75上的带传动机构安装结构:该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套接固定在传输用主动同步带轮的转轴端部,该传动用驱动电机通过L型固定架70固定在导槽体74的一端;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通过平键套接固定在传输驱动电机753的转轴上。
升降驱动电机725上的带传动机构安装机构:升降驱动电机通过定位架726固定在底板71上,且位于冂型固定架72的旁侧;该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位于冂型固定架的底部板体底面与底板之间的空隙内,并套接固定在滚珠丝杠的丝杠底端;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通过平键套接固定在升降驱动电机725的转轴上。
上述结构中的带轮的套接固定均通过带轮套入后采用平键进行固定,在取料平移板的另一端位于循环送料机构的顶面左端上方情况下,且取料吸盘装置的位置与端盖定位盘上的端盖位置对应,此时升降驱动电机通电,其转轴开始旋转,转轴旋转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旋转后,通过传动带使得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旋转,从而使得丝杠进行旋转,丝杠旋转后使得滚珠滑块开始上、下位移,滚珠滑块的上、下位移带动活动套和两滑动板进行上下位移,滑动板在升降平移直线导轨上进行升降平移,使得活动套的升降稳定可靠,保证活动套处于垂直升降位移,活动套的上下位移带动导槽体和取料平移板进行升降位移,此时,取料吸盘装置就可将端盖吸附住后,将端盖上升,端盖被上升至高于装配机构的顶面;此时,带传输平移装置的传输驱动电机通电启动,转轴开始旋转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进行旋转,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旋转后通过传动带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进行旋转,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旋转后带动传输用主动同步带轮进行旋转,传输用主动同步带轮通过传输带带动传输用从动同步带轮,以进行实施传输带进行运行平移,从而驱动取料平移板的另一端朝装配机构方向进行位移,待取料平移板的另一端部处端盖与装配机构顶面对应后,活动套、导槽体和取料平移板均开始下降,直至将端盖放于装配机构顶面后,活动套、导槽体和取料平移板均开始上升,上升至一定高度后,驱动取料平移板朝活动套方向进行位移,使得取料平移板的另一端与循环送料机构上的端盖对应,从而依上述步骤再进行将端盖抓取后自动放置于装配机构上。
优选地,当装配机构上的四根定位柱与端盖上的四个螺母定位孔不对应时,通过通电启动旋转驱动电机,再通过带传动机构的传动带的传动将取料吸盘装置进行旋转调整,以使得装配机构上的四根定位柱与端盖上的四个螺母定位孔相互对应。
本实施例中,循环送料机构9包括机架90、固定在机架90上的上平移传输机构91、下平移传输机构92、左升降机构93和右升降机构94,上平移传输机构、位于下平移传输机构的上方,且上平移传输机构、下平移传输机构对接在左升降机构和右升降机构之间,左升降机构和右升降机构的台板95顶面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挡板96,两挡板96之间设有一伺服电机963、两根传动轴962、四个带轮961和两条传输带967,一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两挡板的一端安装孔内,另一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两挡板的另一端安装孔内,两个带轮套接固定在一传动轴的两端,另外两个带轮套接固定在另一传动轴的两端,一传输带涨紧于两个带轮上,另外一传输带涨紧于另外两个带轮上,伺服电机的转轴通过带传动机构驱动一传动轴旋转,以驱动两传输带同步运行行走,伺服电机固定在台板上;台板上靠近平移传输机构的一端、上平移传输机构的两端和中部均固定安装有阻挡气缸;台板下降与下平移传输机构对应后,台板上的两传输带上侧外平面与下平移传输机构的平移传输面齐平,台板上升与上平移传输机构对应后,台板上的两传输带967上侧外平面与上平移传输机构的平移传输面齐平,上平移传输机构的平移传输面和下平移传输机构的平移传输面均放置有多个用于定位放置端盖的端盖定位盘;右升降机构94上的一挡板96内侧面顶部固定有支撑条964和感应架体,支撑条964的上侧面与传输带967的上侧带体下侧面贴合,感应架体965位于支撑条964的上方,且感应架体965的顶部固定有激光感应器966;其中,左升降机构93和右升降机构94均采用垂直设置的无杆气缸,且无杆气缸的滑块与台板95进行固定;上述中带传动机构100均由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101、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102、传动带103组成,传动带涨紧在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和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通过平键套接固定在伺服电机的转轴上,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通过平键套接固定在一传动轴上。
上述结构中,可将端盖放置于上平移传输机构上的端盖定位盘上或者下平移传输机构上的端盖定位盘,但是为了提升生产装配的便捷性,在左升降机构的台板或右升降机构的台板上升至与上平移传输机构的端部对应后进行将端盖放置于左端位置处台板上的端盖定位盘上或者放置于右端位置处台板上的端盖定位盘上;其中端盖定位盘结构包括底盘、定位盘体、以及固定在定位盘体顶面的四个定位圆柱和一根定位长柱体,当端盖放置定位盘体上后,四个定位圆柱分别对应插入端盖上的四个螺母定位孔相互对应,且定位长柱体对应插入端盖的定位通孔内;其中多个端盖定位盘具体循环输送的过程为:右升降机构的台板处于下降状态,并与下平移传输机构的右端对应,上平移传输机构将位于左端的端盖定位盘平移传输至右端后,右端台板上的阻挡气缸的活塞杆下降,使得右端位置的端盖定位盘进入右升降机构中台板上的传输带上,该台板上的阻挡气缸的活塞杆上升,以将端盖定位盘限位在台板上,然后右升降机构启动将该台板上升至与上平移传输机构的右端对应,此时,右端台板上的阻挡气缸的活塞杆和上平移传输机构右端位置阻挡气缸的活塞杆均下降,然后右端台板上的传输带在伺服电机通电启动带动带传动机构驱动挡板上的带轮和传输带工作情况下进行运行平移走动,以将右端台板上的端盖定位盘平移传输至上平移传输机构的右端位置上,右端台板上的阻挡气缸的活塞杆和上平移传输机构右端位置阻挡气缸的活塞杆均上升恢复原位,利用上述步骤将下平移传输机构处的多个端盖定位盘逐个传送至上平移传输机构的右端;
然后上平移输送机构将由下平移传输机构传送过来的端盖定位盘从右端传输至左端,此时左端台板上的阻挡气缸的活塞杆和上平移传输机构左端和中部位置阻挡气缸的活塞杆均下降,然后上平移传输机构左端的端盖定位盘逐个被平移传输至左升降机构中台板上的传输带上,同时又一从右端输送过来的端盖定位盘被平移传输至上平移传输机构的左端,左端台板上的阻挡气缸的活塞杆和上平移传输机构左端和中部位置阻挡气缸的活塞杆均上升,左升降机构启动将左端台板下降至与下平移传输机构的左端位置对应,左端台板上的阻挡气缸的活塞杆和上平移传输机构左端位置阻挡气缸的活塞杆均下降,此时左端台板上的传输带在伺服电机通电启动带动带传动机构驱动挡板上的带轮和传输带工作情况下进行运行平移走动,以将左端台板上的端盖定位盘平移传输至上平移传输机构的左端位置上,左端台板上的阻挡气缸的活塞杆和上平移传输机构右端位置阻挡气缸的活塞杆均上升恢复原位,从而利用上述步骤将上平移传输机构处的多个端盖定位盘逐个传送至下平移传输机构的左端;
最后依上述步骤的平移传输和升降传输,以实现多个端盖定位盘循环传输,其中上平移输送机构将由下平移传输机构传送过来的端盖定位盘从右端传输至左端后,其位于上平移输送机构左端的端盖定位盘会停留一端时间,从而便于将此端盖定位盘上的端盖进行取走后再被传输至左升降机构的台板上。
本实施例中,上平移传输机构91和下平移传输机构92均包括一传输驱动电机905、两块相互对应且平行设置的长形挡条901,两长形挡条901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两根转动轴903、四个链轮902和两条滚轮链条904,一转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两长形档条的一端安装孔内,另一转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两长形挡条的另一端安装孔内,两个链轮套接固定在一转动轴的两端,另外两个链轮套接固定在另一转动轴的两端,一滚轮链条啮合于两个带轮上,另外一滚轮链条啮合于另外两个带轮上;传输驱动电机的转轴与一转动轴固定相连,并驱动旋转,从而驱动两滚轮链条同步运行行走,传输驱动电机固定在一长形挡条一端的外侧面,端盖定位盘10放置在滚轮链条上;上平移传输机构的长形挡条两端底面和中部底面均固定有横板,横板上固定阻挡气缸15;台板95下降与下平移传输机构对应后,台板上的两传输带上侧外平面与下平移传输机构的的滚轮链条上侧面齐平,台板上升与上平移传输机构对应后,台板上的两传输带上侧外平面与上平移传输机构的的滚轮链条上侧面齐平;两长形挡条901的端部上侧面固定有阻挡板906,滚轮链条的上侧面与长形挡条的上侧面之间存有间距,从而滚轮链条的上侧面与阻挡板的下侧面存在定位间距;端盖定位板的侧部位于定位间距内后,其上侧面与定位间距的上侧面贴合;两长形挡条外侧面两端分别与机架的纵向杆进行固定相连。
上述结构中,上平移传输机构和下平移传输机构的具体平移传输通过传输驱动电机通电启动使得一转动轴开始旋转,并带动长形挡条一端的链轮开始旋转,然后旋转链轮通过滚轮链条带动长形挡条另一端的链轮也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滚轮链条的运行平移,以将位于滚轮链条上的端盖定位盘进行平移传输。
上述中所有的固定和连接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通过螺栓固定或者焊接固定。
综合上述的机动车部件装配系统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震动上料盘将置于内部的多个螺母上料至两根导槽内,然后导槽内的螺母基于震动上料盘的持续上料将两根导槽内的螺母分别推入至螺母定位块的螺母定位槽内和上料位移块的螺母定位长形槽内,此时,由于两个螺母处于错位分布,因此上料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将上料位移块进行推移至与螺母定位块对应,且位移后螺母定位槽和螺母定位长形槽相互对应,两个螺母呈并排间隔式分布,而且两个螺母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气动夹爪的位置相互对应;其次,送料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的情况下,两个气动夹爪对应位于上料机构的上料架体的顶部,并且与上料架体顶部的两个并排设置的螺母分别对应,此时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促使两个气动夹爪进行下降,进行抓取上料架体顶部的两个螺母,待气动夹爪的夹爪将螺母抓取后,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回缩,促使两个气动夹爪进行上升,送料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也开始伸出,以将两个螺母输送至两根相互对应设置的定位柱上方,此时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促使两个气动夹爪进行下降,将两个螺母同时套于两根相互对应设置的定位柱上,气动夹爪的夹爪松开,完成装配机构上两个螺母的定位;再在装配机构上定位两个螺母时,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回缩,促使两个气动夹爪进行上升,装配机构上的旋转气缸将T型旋转轴旋转90°,以使得换位板以及换位板上各个部件均旋转90°,并且未套有螺母的两根定位柱分别与两个气动夹爪对应,然后送料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开始回缩状态,回缩至两个气动夹爪对应位于上料机构的上料架体的顶部,并且与上料架体顶部的两个并排设置的螺母分别对应,此时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再次伸出,促使两个气动夹爪进行下降,再次进行抓取上料架体顶部的两个螺母,待气动夹爪的夹爪将螺母抓取后,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开始回缩,促使两个气动夹爪进行上升,送料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也开始伸出,以将两个螺母输送至两根相互对应设置的定位柱上方,此时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促使两个气动夹爪进行下降,将两个螺母同时套于空置的两根定位柱上,螺母定位后,气动夹爪的夹爪松开,又再次完成装配机构上两个螺母的定位;基于上述在装配机构上完成四个螺母的定位,从而依上述步骤进行反复定位螺母,待螺母装配完成后芯轴被定位放置在活动板的芯轴定位槽内,且芯轴的上端部贯穿导套环的中心内孔,此时左端横向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处于伸出状态后,则右端横向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处于回缩状态,并且左端的换位滑台被平移至平移架体的中部后,左端处于初始状态且定位有螺母和芯轴的装配机构被位移至平移架体的中部,然后定位有端盖的端盖定位盘被平移传输至上平移传输机构的左端位置处,然而在取料平移板的另一端位于上平移传输机构左端上方,且取料吸盘装置的位置与端盖定位盘上的端盖位置对应,此时升降驱动电机通电,其转轴开始正向旋转,转轴正向旋转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正向旋转后,通过传动带使得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正向旋转,从而使得丝杠进行正向旋转,丝杠正向旋转后使得滚珠滑块开始向下位移,滚珠滑块的下移带动活动套和两滑动板进行下移,活动套的下移带动导槽体和取料平移板进行下移,此时,取料吸盘装置就可将端盖吸附固定后,将升降驱动电机的转轴反向旋转,转轴旋转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反向旋转后,通过传动带使得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反向旋转,从而使得丝杠进行反向旋转,丝杠反向旋转后使得滚珠滑块开始向上位移,滚珠滑块的上移带动活动套和两滑动板进行上移,活动套的上移带动导槽体和取料平移板进行上移后使端盖上升,端盖被上升至高于装配机构的顶面;此时,带传输平移装置的传输驱动电机通电启动,转轴开始正向旋转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进行正向旋转,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正向旋转后通过传动带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进行正向旋转,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正向旋转后带动传输用主动同步带轮进行正向旋转,传输用主动同步带轮通过传输带带动传输用从动同步带轮正向旋转,以进行实施传输带进行运行平移,从而驱动取料平移板的另一端朝装配机构方向进行位移,待取料平移板的另一端部处端盖与装配机构顶面对应后,升降驱动电机的转轴进行正向旋转操作,使得活动套、导槽体和取料平移板均开始下降,直至将端盖放于定位至装配机构顶面后,取料吸盘装置的负压吸附力消失,升降驱动电机的转轴进行反向旋转操作,活动套、导槽体和取料平移板均开始上升,上升至一定高度后,带传输平移装置的传输驱动电机通电启动,转轴开始反向旋转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进行反向旋转,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反向旋转后通过传动带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进行反向旋转,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反向旋转后带动传输用主动同步带轮进行反向旋转,传输用主动同步带轮通过传输带带动传输用从动同步带轮反向旋转,以进行实施传输带进行运行平移,从而驱动取料平移板朝活动套方向进行位移,待取料平移板的另一端部处端盖与上平移传输机构左端位置的端盖定位盘对应后,升降驱动电机的转轴进行正向旋转操作,使得活动套、导槽体和取料平移板均开始下降,使得取料吸盘装置与上平移传输机构左右的端盖接触,此时取料吸盘装置产生负压吸附力将端盖吸附固定,此时端盖的中心孔套于装配机构上的芯轴顶部,并且端盖上的四个螺母定位孔分别被四根定位柱贯穿,端盖与挤压机构的挤压块对应,当挤压气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挤压块下移,以进行下压装配机构上的端盖后,活动板、端盖和导套环均下移,直至活动板上的限位凸块被下移至限位孔的下部,此时四个螺母的上半部被过盈配合固定在端盖的螺母定位孔中,端盖的底部与导套环还存在间距,然后挤压机构的挤压块在持续下压端盖,使得端盖的底部与导套环顶部抵触,此时芯轴和四个螺母在定位固定的作用下均过盈配合固定至端盖上,其中螺母完全进入至螺母定位孔中进行固定,芯轴的上端部也插入端盖的中心孔中固定;挤压装配完成后,挤压气缸的活塞杆回退,带动挤压块也回退,然而挤压块对端盖下压的力消除后,利用复位弹簧使得活动板、导套环自动上移复位,装配完成后的端盖被人工取走,此时左端横向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将空置的装配机构回退至平移架的左端;
此时,将右端横向平移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并且右端的换位滑台被平移至平移架体的中部,右端处于初始状态且定位有螺母和芯轴的装配机构被位移至平移架体的中部,然后定位有端盖的端盖定位盘被平移传输至上平移传输机构的左端位置处,然而在取料平移板的另一端位于上平移传输机构左端上方,且取料吸盘装置的位置与端盖定位盘上的端盖位置对应,此时升降驱动电机通电,其转轴开始正向旋转,转轴正向旋转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正向旋转后,通过传动带使得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正向旋转,从而使得丝杠进行正向旋转,丝杠正向旋转后使得滚珠滑块开始向下位移,滚珠滑块的下移带动活动套和两滑动板进行下移,活动套的下移带动导槽体和取料平移板进行下移,此时,取料吸盘装置就可将端盖吸附固定后,将升降驱动电机的转轴反向旋转,转轴旋转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反向旋转后,通过传动带使得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反向旋转,从而使得丝杠进行反向旋转,丝杠反向旋转后使得滚珠滑块开始向上位移,滚珠滑块的上移带动活动套和两滑动板进行上移,活动套的上移带动导槽体和取料平移板进行上移后使端盖上升,端盖被上升至高于装配机构的顶面;此时,带传输平移装置的传输驱动电机通电启动,转轴开始正向旋转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进行正向旋转,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正向旋转后通过传动带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进行正向旋转,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正向旋转后带动传输用主动同步带轮进行正向旋转,传输用主动同步带轮通过传输带带动传输用从动同步带轮正向旋转,以进行实施传输带进行运行平移,从而驱动取料平移板的另一端朝装配机构方向进行位移,待取料平移板的另一端部处端盖与装配机构顶面对应后,升降驱动电机的转轴进行正向旋转操作,使得活动套、导槽体和取料平移板均开始下降,直至将端盖放于定位至装配机构顶面后,取料吸盘装置的负压吸附力消失,升降驱动电机的转轴进行反向旋转操作,活动套、导槽体和取料平移板均开始上升,上升至一定高度后,带传输平移装置的传输驱动电机通电启动,转轴开始反向旋转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进行反向旋转,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主动同步带轮反向旋转后通过传动带带动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进行反向旋转,该位置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反向旋转后带动传输用主动同步带轮进行反向旋转,传输用主动同步带轮通过传输带带动传输用从动同步带轮反向旋转,以进行实施传输带进行运行平移,从而驱动取料平移板朝活动套方向进行位移,待取料平移板的另一端部处端盖与上平移传输机构左端位置的端盖定位盘对应后,升降驱动电机的转轴进行正向旋转操作,使得活动套、导槽体和取料平移板均开始下降,使得取料吸盘装置与上平移传输机构左右的端盖接触,此时取料吸盘装置产生负压吸附力将端盖吸附固定,此时端盖的中心孔套于装配机构上的芯轴顶部,并且端盖上的四个螺母定位孔分别被四根定位柱贯穿,端盖与挤压机构的挤压块对应,当挤压气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挤压块下移,以进行下压装配机构上的端盖后,活动板、端盖和导套环均下移,直至活动板上的限位凸块被下移至限位孔的下部,此时四个螺母的上半部被过盈配合固定在端盖的螺母定位孔中,端盖的底部与导套环还存在间距,然后挤压机构的挤压块在持续下压端盖,使得端盖的底部与导套环顶部抵触,此时芯轴和四个螺母在定位固定的作用下均过盈配合固定至端盖上,其中螺母完全进入至螺母定位孔中进行固定,芯轴的上端部也插入端盖的中心孔中固定;挤压装配完成后,挤压气缸的活塞杆回退,带动挤压块也回退,然而挤压块对端盖下压的力消除后,利用复位弹簧使得活动板、导套环自动上移复位,装配完成后的端盖被人工取走,此时右端横向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将空置的装配机构回退至平移架的右端;
其中芯轴为人工放置于装配机构中;
最后依上述操作步骤进行循环往复装配加工。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挤压机构、位于挤压机构左右两侧的送料机构,两送料机构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螺母上料机构;挤压机构的前侧安装有平移机构,平移机构的两端均滑移式安装有已定位芯轴的装配机构,两装配机构分别对应位于两送料机构的送料出料端位置下方,挤压机构、两送料机构、两上料机构和平移机构均安装在基板上;平移机构的中部侧方设置有取料机械手,取料机械手的端盖抓取部位下方安装有循环送料机构,循环送料机构将多个端盖逐个输送至取料机械手下方,装配时,送料机构将螺母上料机构出料的螺母输送并放置于装配机构上,平移机构将已定位有芯轴和螺母的装配机构逐一推移至挤压机构的挤压部位下方,取料机械手将循环送料机构上的端盖抓取后放置于被平移机构推送过来的装配机构上,挤压机构驱动其挤压部位将芯轴和螺母均挤压装配至端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两装配机构均包括换位滑台、固定在换位滑台底面的凵型支架、固定在凵型支架内腔中的旋转气缸、过盈配合固定在换位滑台的中心孔内的换位轴承、过盈配合固定在换位轴承内圈中的T型换位转轴、换位板、两块带限位孔的限位板、活动板、四根六边形导柱、位于活动板下方的定位环和定位固定在活动板顶面的导套环,四根六边形导柱的底部均套有复位弹簧;两换位滑台分别固定在平移机构两端,T型换位转轴的纵向部底端固定在旋转气缸的旋转部上,T型换位转轴的横向部顶面与换位板固定相连,两限位板分别固定在换位板顶面上相互对应的两侧边部位,且两限位板的限位孔相互对应;活动板置于两限位板之间,其周侧面上相互对应的两部位均设置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对应插入限位孔中;定位环固定在换位板上,在定位环的顶面环形阵列设置有四个六边形孔,四根六边形导柱的底端分别定位固定在四个六边形孔内,导套环和活动板上均设置有四个分别与六边形孔位置对应的六边形穿孔;六边形导柱的顶端定位柱贯穿活动板的六边形穿孔后从导套环的六边形穿孔穿出;螺母套于定位柱上,其上半部置于外界,其下半部置于导套环的六边形穿孔内,并被定位柱底端和六边形导柱的顶端之间的台阶定位;活动板的顶面中心位置设置有芯轴定位槽,芯轴的底端定位在芯轴定位槽内;端盖的中心孔套于芯轴上后,定位柱依次贯穿端盖上的螺母定位孔和螺母定位孔上部的通孔,且端盖底部与导套环顶面之间存有间距;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板的底面和定位环的顶面抵触;导套环的顶端还固定有定位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平移机构包括长条形状的平移架体、两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横向平移直线导轨和两件与平移架体平行设置的横向平移气缸,基板上位于挤压机构前侧的位置处设置有长形缺口,平移架体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固定在基板上长形缺口的左右两端部;两根横向平移直线导轨固定在平移架体上,横向平移直线导轨上的两端滑块分别与两换位滑台的底面固定相连;两件横向平移气缸固定在平移架体的两端后侧位置,其活塞杆端部通过连接板与换位滑台的后侧部固定相连;左端部换位滑台的前侧左端位置和右端部换位滑台的前侧右端位置均固定有限位挡板,两限位挡板上和平移架体的左右两端均安装第一限位传感器,平移架体的前侧面中部固定有左限位件和右限位件,左限位件和右限位件的位置均与第一限位传感器对应;当左端位置的换位滑台或右端位置的换位滑台位移至平移架中部后,换位滑台上的装配机构与挤压机构的挤压部对应,且左端换位滑台上的第一限位传感器与左限位件抵触,或者右端换位滑台上的第一限位传感器与右限位件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挤压机构包括固定在基板上的7字型架体、挤压气缸、两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纵向平移直线导轨、挤压平移架、挤压块和第二限位传感器;挤压气缸呈纵向固定在7字型架体的横向部顶面;7字型架体的纵向部底端位于平移架体中部的后侧位置,其纵向部前侧板体上固定两根纵向平移直线导轨,其纵向部前侧板体底部固定限位架,限位架上安装第二限位传感器,挤压平移架的后侧部与纵向平移直线导轨的滑块固定相连,挤压气缸的活塞杆贯穿7字型架体的横向部与挤压平移架固定相连;挤压块固定在挤压平移架前侧部底面,其底面设有四个环形阵列设置且与导套环上的四个六边形穿孔位置对应的装配孔、以及中心位置的中心通孔;当左端位置的换位滑台或右端位置的换位滑台位移至平移架中部后,换位滑台上的装配机构与挤压块的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挤压平移架的前侧部顶面固定有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7型定位件,7型定位件的横向部端面设置有定位槽,挤压气缸的活塞杆为⊥字型活塞杆,其活塞杆的横向部卡位在两7型定位件的凹陷内,且活塞杆的纵向部卡位在定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两送料机构均包括送料架体、两根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送料直线导轨、第三限位传感器、送料平移气缸、送料平移板、送料升降气缸、T型定位板和两个位置相互对应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气动夹爪,送料直线导轨与送料平移气缸相互平行设置,两送料直线导轨的滑块均固定在送料架体顶部的外侧板体上,送料平移板固定在送料直线导轨的前侧端位置处;送料平移气缸固定在送料架体的顶部,其活塞杆通过连接板与送料平移板固定相连;送料平移板的侧面固定送料升降气缸,送料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T型定位板的纵向部固定相连,两个气动夹爪固定在T型定位板的横向部底面左右两端位置,且两个气动夹爪的位置分别与装配机构上两相互对应的定位柱;送料架体的顶部外侧板体上还固定有限位安装架,限位安装架上安装固定第三限位传感器,当两个气动夹爪的位置还分别与上料机构的出料端位置处两个螺母位置对应,第三限位传感器与送料平移板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上料机构均包括震动上料盘、两根上料导槽、上料气缸、上料直线导轨、上料位移块和上料架体,震动上料盘定位在基板上,且位于上料架体的旁侧,两根上料导槽的一端口分别与震动上料盘顶部两个出料口对接,两根上料导槽的另一端口定位在上料架体的顶面,两根上料导槽的另一端口位置分别与两气动夹爪的位置对应;一上料导槽的另一端口位置设置有螺母定位块,螺母定位块的顶面设置有螺母定位通槽,螺母定位通槽上朝向该上料导槽的一侧壁设置有供螺母进入的开口,螺母定位块固定在上料架体的顶面;另一上料导槽的另一端口位置设置有上料位移块,上料架体上固定上料气缸,且上料气缸位于上料位移块的后端位置,上料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上料位移块固定相连,上料直线导轨的滑块与上料位移块固定相连,上料直线导轨的导轨体与上料架体的顶面固定,上料直线导轨的前端部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安装第四限位传感器,上料位移块上设有与另一上料导槽的另一端口位置对应的螺母定位长形槽,螺母定位长形槽上朝向该上料导槽的一侧壁设置有供螺母进入的开口,送料架体对应位于送料直线导轨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取料机械手包括导槽体、安装板、升降套、冂型固定架、底板、升降驱动电机、滚珠丝杠、两对相互对应且平行设置的升降平移直线导轨、两块相互对应且平行设置的滑动板、固定在升降套底端的定位板、一端位于循环送料机构上方的取料平移板、取料吸盘装置和安装在导槽体内的带传输平移机构;取料平移板上位于循环送料机构上方的一端固定取料吸盘装置,其另一端固定在带传输平移装置的平移传输带上;导槽体的长度方向上两相对应外侧面固定有与待传输平移装置平行的取料平移直线导轨,两取料平移直线导轨的滑块上均固定有位移板,两位移板的内侧面中部分别与取料平移板的长度方向上两相对应侧面固定相连,安装板的相对应两侧面分别与两位移板顶端进行固定相连,安装板上安装有用于旋转调节取料吸盘装置的旋转驱动电机,且旋转驱动电机呈竖直状安装在安装板上,旋转驱动电机的转轴安装带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的传动用从动同步带轮通过旋转轴安装在取料平移板上位于循环送料机构上方的一端,取料吸盘装置上的转轴与旋转轴固定相连;导槽体的外侧端底面与活动套的顶端固定,其内侧端靠近循环送料机构;两对升降平移直线导轨分别与冂型固定架的两纵向部内侧面固定相连,两滑动板分别固定在两对升降平移直线导轨的滑块上,活动套上相对应两侧具有U型凹陷,冂型固定架的横向部横穿活动套上的U型凹陷,定位板的相对应两侧分别与两滑动板固定相连;滚珠丝杠的滚珠滑块固定在定位板的中心孔内,其丝杠的顶端通过轴承安装冂型固定架的横向部中心孔内,其丝杠的底端贯穿冂型固定架底部的板体中心孔,底板上安装驱动升降驱动电机,升降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带传动机构与滚珠丝杠的丝杠底端连接,以驱动滚珠丝杠的丝杠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送料机构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上平移传输机构、下平移传输机构、左升降机构和右升降机构,上平移传输机构、位于下平移传输机构的上方,且上平移传输机构、下平移传输机构对接在左升降机构和右升降机构之间,左升降机构和右升降机构的台板顶面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挡板,两挡板之间设有一伺服电机、两根传动轴、四个带轮和两条传输带,一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两挡板的一端安装孔内,另一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两挡板的另一端安装孔内,两个带轮套接固定在一传动轴的两端,另外两个带轮套接固定在另一传动轴的两端,一传输带涨紧于两个带轮上,另外一传输带涨紧于另外两个带轮上,伺服电机的转轴通过带传动机构驱动一传动轴旋转,以驱动两传输带同步运行行走,伺服电机固定在台板上;台板上靠近平移传输机构的一端、上平移传输机构的两端和中部均固定安装有阻挡气缸;台板下降与下平移传输机构对应后,台板上的两传输带上侧外平面与下平移传输机构的平移传输面齐平,台板上升与上平移传输机构对应后,台板上的两传输带上侧外平面与上平移传输机构的平移传输面齐平,上平移传输机构的平移传输面和下平移传输机构的平移传输面均放置有多个用于定位放置端盖的端盖定位盘;右升降机构上的一挡板内侧面顶部固定有支撑条和感应架体,支撑条的上侧面与传输带的上侧带体下侧面贴合,感应架体位于支撑条的上方,且感应架体的顶部固定有激光感应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上平移传输机构和下平移传输机构均包括一传输驱动电机、两块相互对应且平行设置的长形挡条,两长形挡条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两根转动轴、四个链轮和两条滚轮链条,一转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两长形档条的一端安装孔内,另一转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两长形挡条的另一端安装孔内,两个链轮套接固定在一转动轴的两端,另外两个链轮套接固定在另一转动轴的两端,一滚轮链条啮合于两个带轮上,另外一滚轮链条啮合于另外两个带轮上;传输驱动电机的转轴与一转动轴固定相连,并驱动旋转,从而驱动两滚轮链条同步运行行走,传输驱动电机固定在一长形挡条一端的外侧面,端盖定位盘放置在滚轮链条上;
上平移传输机构的长形挡条两端底面和中部底面均固定有横板,横板上固定阻挡气缸;
台板下降与下平移传输机构对应后,台板上的两传输带上侧外平面与下平移传输机构的的滚轮链条上侧面齐平,台板上升与上平移传输机构对应后,台板上的两传输带上侧外平面与上平移传输机构的的滚轮链条上侧面齐平;
两长形挡条的端部上侧面固定有阻挡板,滚轮链条的上侧面与长形挡条的上侧面之间存有间距,从而滚轮链条的上侧面与阻挡板的下侧面存在定位间距;端盖定位板的侧部位于定位间距内后,其上侧面与定位间距的上侧面贴合;
两长形挡条外侧面两端分别与机架的纵向杆进行固定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53995.1A CN111922666A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53995.1A CN111922666A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22666A true CN111922666A (zh) | 2020-11-13 |
Family
ID=73304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53995.1A Pending CN111922666A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22666A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86608A (zh) * | 2013-07-15 | 2013-11-13 | 周俊雄 | 一种快速插接头自动组装检测设备 |
CN203611246U (zh) * | 2013-11-01 | 2014-05-28 | 莱恩精机(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机器人 |
CN203712704U (zh) * | 2014-02-24 | 2014-07-16 | 李胜多 | 机械手 |
CN104015187A (zh) * | 2014-05-26 | 2014-09-03 | 苏州西点金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柔性冲压机械手 |
CN204122636U (zh) * | 2014-09-29 | 2015-01-28 | 陈昌菊 | 冲床机械手 |
CN107537947A (zh) * | 2017-09-27 | 2018-01-05 | 常熟凯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五自由度机械臂装置 |
CN107552665A (zh) * | 2017-09-27 | 2018-01-09 | 常熟凯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四自由度机械臂装置 |
CN107552670A (zh) * | 2017-10-25 | 2018-01-09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冲压送料机器人 |
CN107803998A (zh) * | 2017-12-02 | 2018-03-16 | 李运中 | 一种塑料壳盖自动铆压螺母设备 |
CN108857329A (zh) * | 2018-09-14 | 2018-11-23 | 深圳市永轮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压螺母机 |
CN109531134A (zh) * | 2019-01-15 | 2019-03-29 |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真空泵间隙调整装置 |
CN109941695A (zh) * | 2019-04-03 | 2019-06-28 | 昆山群振精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物料输送装置 |
CN210614912U (zh) * | 2019-06-06 | 2020-05-26 | 武汉亢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四轴转料智能机械手 |
-
2020
- 2020-08-12 CN CN202010853995.1A patent/CN11192266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86608A (zh) * | 2013-07-15 | 2013-11-13 | 周俊雄 | 一种快速插接头自动组装检测设备 |
CN203611246U (zh) * | 2013-11-01 | 2014-05-28 | 莱恩精机(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机器人 |
CN203712704U (zh) * | 2014-02-24 | 2014-07-16 | 李胜多 | 机械手 |
CN104015187A (zh) * | 2014-05-26 | 2014-09-03 | 苏州西点金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柔性冲压机械手 |
CN204122636U (zh) * | 2014-09-29 | 2015-01-28 | 陈昌菊 | 冲床机械手 |
CN107537947A (zh) * | 2017-09-27 | 2018-01-05 | 常熟凯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五自由度机械臂装置 |
CN107552665A (zh) * | 2017-09-27 | 2018-01-09 | 常熟凯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四自由度机械臂装置 |
CN107552670A (zh) * | 2017-10-25 | 2018-01-09 | 安徽工程大学 | 一种冲压送料机器人 |
CN107803998A (zh) * | 2017-12-02 | 2018-03-16 | 李运中 | 一种塑料壳盖自动铆压螺母设备 |
CN108857329A (zh) * | 2018-09-14 | 2018-11-23 | 深圳市永轮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压螺母机 |
CN109531134A (zh) * | 2019-01-15 | 2019-03-29 |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真空泵间隙调整装置 |
CN109941695A (zh) * | 2019-04-03 | 2019-06-28 | 昆山群振精密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物料输送装置 |
CN210614912U (zh) * | 2019-06-06 | 2020-05-26 | 武汉亢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四轴转料智能机械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25239A (zh) | 机动车部件的装配系统 | |
CN111048821A (zh) | 电池模组装配成型生产设备 | |
EP0807482B1 (en) | Combination tool changer and storage device for die cutter | |
CN112059575A (zh) | 一种密封圈全自动装配设备 | |
CN111922666A (zh) | 机动车部件的流水线生产系统 | |
CN111468940A (zh) | 一种储液器自动压装机 | |
CN107966124B (zh) | 汽车电池托盘检具 | |
CN210818261U (zh) | 一种密封圈取料安装设备 | |
CN211206279U (zh) | 一种轮毂生产检测线 | |
CN209738156U (zh) | 一种管状物注肩自动化设备 | |
CN111525367A (zh) | 无线充电器的机器人生产流水线系统 | |
CN209936318U (zh) | 一种储液器自动压装机 | |
CN112571040A (zh) | 具有视觉检测功能的机动车部件装配生产流水线系统 | |
CN216299738U (zh) | 石材仿形机 | |
CN215207067U (zh) | 一种长型材、长材料自动上料装置 | |
CN213702412U (zh) | 一种绝缘子端盖装配设备 | |
CN216470571U (zh) | 一种驱动器装配用抓料机构 | |
CN210175216U (zh) | 一种钢片自动剥料摆盘机 | |
CN211250349U (zh) | 一种锯片开料机 | |
CN111002630B (zh) | 一种组合式包装纸箱的生产装置 | |
CN210076511U (zh) | 一种双滑块式槟榔机脱籽装置 | |
CN114029242B (zh) | 一种工件自动化生产输送、上料、检测一体化设备 | |
CN213415316U (zh) | 一种led框架产品抓取机构 | |
CN214815023U (zh) | 自动钻孔机系统 | |
CN113211052B (zh) | 一种电热烘干架堵头自动压装设备和压装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