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9610B - 一种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19610B CN111919610B CN202010775252.7A CN202010775252A CN111919610B CN 111919610 B CN111919610 B CN 111919610B CN 202010775252 A CN202010775252 A CN 202010775252A CN 111919610 B CN111919610 B CN 1119196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fting
- plant
- grouper
- stock
- propag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Vegetative propagation
- A01G2/30—Graf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其中所述嫁接繁殖方法中,接穗选自石斑木属植物,砧木种类选择蔷薇科植物枇杷树,采用嫁接方式进行繁殖。所述嫁接繁殖方法优选枝接法;所述砧木选自1‑5年树龄的枇杷树作为砧木。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克服了采用厚叶石斑木和石斑木作为砧木方法中,砧木厚叶石斑木和石斑木生长慢、砧木培养困难的限制;砧木枇杷树苗,具有嫁接苗亲和性好,适应性强,生长快的优点。石斑木的小苗或大苗接穗,嫁接繁殖均可以达到操作简单,成活率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在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嫁接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
石斑木属隶属蔷薇科,约有15种,中国有7种,其中包括像厚叶石斑木、石斑木、锈毛石斑木、全缘石斑木等多个种,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国外已经培育出一些杂交观赏品种。石斑木属是种植在道路中间分隔带等处的路边树。石斑木属植物能强烈地抵抗公共污染,并具有耐盐性。快速地提供这种具有强大的抵抗公共污染能力的植物在城市环保绿化中有实际的需求。目前,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主要靠种子繁殖,但对一些如具有观赏性状的品种则需要采用扦插、嫁接或组培等无性繁殖。石斑木属植物,特别是已知观赏品种生长慢,采用组培繁殖扩繁系数高,但存在培养周期过长的缺陷;石斑木属植物属难生根植物,现有技术中,扦插繁殖成活率较低。
公开号CN1371991A发明名称“厚叶石斑木的培养细胞和使用该细胞培养其组织的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过细胞培养的方式,获得植物小植株。通过在含有量能有效诱导厚叶石斑木愈伤组织形成的苄基腺嘌呤和萘乙酸(NAA)的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分化能力高的培养细胞而获得该植物的小植株。至于苄基腺嘌呤(TDZ)和萘乙酸(NAA)的量,可使用说明书中公开的用来培养培养细胞的条件。现实中,嫁接繁殖法更加实用,也符合一般植物苗圃条件,另外,嫁接繁殖法借助其它种属植物发达易活的根系,可以给嫁接植物提供优良根系,这是细胞培养法无法比拟的。
在本领域中,通常,嫁接繁殖接穗和砧木需要具有高度亲和性;一般地,同种嫁接亲和性最高,同属内不同种间嫁接次之,不同属间嫁接亲和性差。涉及石斑木属植物繁殖,公开报道嫁接繁殖采用的砧木为厚叶石斑木和石斑木,由于这两种砧木本身存在生长慢、砧木培养困难的限制,成为以此为砧木嫁接繁殖的障碍;而采集野生苗做砧木,存在采集、移植等问题,成活率低而且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采用适宜砧木嫁接繁殖成为石斑木属植物有效快速繁殖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改进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存在的问题,发明人通过长期研究试验,提供一种石斑木属植物繁殖方法。
本发明所述繁殖方法涉及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嫁接繁殖的方式,进行石斑木属植物繁殖。所述石斑木属植物的例子包括厚叶石斑木、石斑木、锈毛石斑木和全缘石斑木。
所述嫁接繁殖,按所取材料,分为芽接、枝接法、根接三大类;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嫁接繁殖优选枝接法,所述枝接法具体包括切接法、劈接、插皮接法、腹接法和舌接法;优选切接法、劈接法、插皮接法。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中,枝接法包括1)削接穗;2)切砧木;3)插接穗;4)绑缚;5)接后管理等。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穗采集母树优选选用性状优良、无病虫害石斑木属植物苗,砧木种类选择蔷薇科植物枇杷树(Eriobotrya japonica),砧木大小和年龄根据培育目的确定,优选1-5年树龄的枇杷树;枇杷树世界各地均有栽培,种子易得,播种出苗率高,生长快,极易繁殖,各种规格苗木均可方便获得,这些枇杷树的特性和分布特征,有利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广泛使用;嫁接时间,全年均可,优选2-8月,更优选3-6月;接穗的选择:一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枝条;嫁接实施方法采用常规切接法、劈接法和插皮接法等各类别嫁接实施方法;嫁接后采用常规常绿植物嫁接的接后管理方法,通常接后管理是覆盖薄膜或套袋保湿;成活后按常规嫁接苗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在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方法中,所述石斑木属植物的例子包括厚叶石斑木、石斑木、锈毛石斑木和全缘石斑木。
与现有技术已公开的采用厚叶石斑木或石斑木作为砧木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的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的优点包括:
克服了采用厚叶石斑木和石斑木作为砧木方法中,砧木厚叶石斑木和石斑木生长慢、砧木培养困难的限制;
本发明选用的砧木枇杷树苗,具有嫁接苗亲和性好,适应性强,生长快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红花石斑木的小苗或大苗接穗,嫁接繁殖均可以达到操作简单,成活率高的效果。
为使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实例,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具体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具体实施方式。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制备的所有其它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的繁殖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红花石斑木的小苗嫁接繁殖
在本实施例中,接穗、砧木、嫁接时间和嫁接方法选择如下:
接穗选择:1年生红花石斑木枝条;
砧木选择:枇杷2年生实生苗;
嫁接方法:砧木保留高度10厘米;切接法;接穗留叶1-2片;
嫁接时间:当年3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枝接法采用切接方法,具体包括:
(1)削接穗,接穗为1年生红花石斑木枝条;接穗长10cm;所述接穗留叶1-2片。具体包括把接穗下部削成2个削面,2个削面包括一个长削面和一个短削面,长削面长3cm左右,在长面的对面削一马蹄形短削面,长度在1cm左右,长削面和短削面均为斜面且相交。
(2)砧木处理:选砧木皮光滑、顺直、高5厘米位置剪断砧木,然后向下直切。切口宽度与接穗直径相当,深略短于接穗长削面1-2毫米。
(3)接合:把接穗长削面向里,插入砧木切口。至少使接穗与砧木的一侧形成层对齐。
(4)绑缚:用塑料带缠紧,要将切缝和截口全都包严实。注意绑扎时不要碰动接穗。
(5)接后管理:套袋保湿,遮阴,按常绿植物嫁接常规管理。
实施例2:一种红花石斑木的大苗嫁接繁殖。
本实施例中,接穗、砧木、嫁接时间和嫁接方法选择如下:
接穗选择:红花石斑木1年生枝条;
砧木选择:枇杷3年生以上实生苗;
嫁接方法:砧木保留高度120厘米;切接法;接穗留叶3-4片;
嫁接时间:当年5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枝接法采用切接方法,具体包括:
接后管理:接穗套袋保湿,上部遮阴;成活后常规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枝接法采用切接方法,具体包括:
(1)削接穗,接穗为本发明所述石斑木属植物;接穗长12cm;所述接穗以具三四片叶为宜。具体包括把接穗下部削成2个削面,2个削面包括一个长削面和一个短削面,长削面长3cm左右,在长削面的对面削一马蹄形短削面,长度在1cm左右,长削面和短削面均为斜面并相交。
(2)砧木处理:选砧皮光滑、纹理顺的地方,把砧木切面削平,然后在木质部的边缘向下直切。切口宽度与接穗直径相等,深一般2—3cm;在本发明中,砧木枇杷树3年生实生苗。砧木保留高度,即砧木顶部距离地面距离,可以根据接穗的实际情况决定;在实施例中,选择砧木保留高度等于120cm。
(3)接合:把接穗长削面向里,插入砧木切口。至少使接穗与砧木的一侧形成层对齐。
(4)绑缚:用塑料带缠紧,要将劈缝和截口全都包严实。注意绑扎时不要碰动接穗。
(5)接后管理:套袋保湿,遮阴,按常绿植物嫁接常规管理。
实施例3:一种红花石斑木的大苗嫁接繁殖
本实施例中,接穗、砧木、嫁接时间和嫁接方法选择如下:
接穗选择:红花石斑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
砧木选择:枇杷5年实生苗;
嫁接方法:砧木保留高度120厘米;插皮接法;接穗留叶1-2片;
嫁接时间:当年5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枝接法采用插皮接法,具体包括:
插皮接法也叫皮下接,是嫁接方法中枝接法的一种,是在砧木离皮的时候使用的一种方法。
(1)削接穗:在接穗枝条上选叶芽充实、饱满的枝段,在叶的背面向斜下方削成3cm长的马耳形斜面,在对面下端削去0.2~0.3cm的皮层。接穗削面以上留1~2片叶,在上叶的上方0.5cm处剪断。接穗总长度为9cm。
(2)切砧木:在砧木枝干的适当部位剪断,选迎风面,从剪口向下将皮层切一竖口,长约4cm,深达木质部,并将树皮向两侧撬开。
(3)插接穗:把接穗的削面向着砧木木质部一面,紧贴木质部沿撬开的树皮向下插入,使接穗处于砧木的木质部和皮层之间,接穗上端稍微露白,以利愈合。
(4)绑扎成活:插入接穗后立即用塑料薄膜条严密绑扎。
(5)接后管理:套袋保湿,遮阴,按常绿植物嫁接常规管理。
结论:实施例1-3的嫁接试验,均成功实现嫁接目标;大苗嫁接繁殖,砧木保留高度80厘米效果更加理想。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进一步描述,此具体实施方案是为了对本技术方案的详细描述,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方案。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和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方法中,接穗选自石斑木属植物,砧木种类选择蔷薇科植物枇杷树,采用嫁接方式进行繁殖;其中,所述石斑木属植物包括厚叶石斑木、石斑木、锈毛石斑木和全缘石斑木;所述砧木选自1-5年树龄的枇杷树作为砧木;所述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的嫁接时间,全年均可;所述接穗的选择一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枝条,接穗留叶;嫁接后,接后管理是覆盖薄膜或套袋保湿;成活后按常用嫁接苗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嫁接是芽接法、枝接法或根接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枝接法包括切接法、劈接法、插皮接法、腹接法和舌接法。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的嫁接时间为2-8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75252.7A CN111919610B (zh) | 2020-08-05 | 2020-08-05 | 一种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75252.7A CN111919610B (zh) | 2020-08-05 | 2020-08-05 | 一种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19610A CN111919610A (zh) | 2020-11-13 |
CN111919610B true CN111919610B (zh) | 2022-05-17 |
Family
ID=73307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75252.7A Active CN111919610B (zh) | 2020-08-05 | 2020-08-05 | 一种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19610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5065C (zh) * | 2003-09-11 | 2006-03-15 | 朱纪章 | 一种盆栽枇杷的方法 |
CN1714618A (zh) * | 2004-07-02 | 2006-01-04 | 张孝岳 | 盆栽梅花快速生产方法 |
CN101473747B (zh) * | 2009-01-20 | 2011-06-29 | 天津市鑫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林木微体嫁接快速繁殖方法 |
CN105594465A (zh) * | 2016-02-28 | 2016-05-25 | 衢州市科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玉玲珑桂花的嫁接繁殖方法 |
-
2020
- 2020-08-05 CN CN202010775252.7A patent/CN11191961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19610A (zh) | 2020-1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84739A (zh) | 一种湖南山核桃做砧木嫁接山核桃的培育方法 | |
CN1989799A (zh) | 一种矮化梨树的育苗方法 | |
CN112889506A (zh) | 采用远缘品种做砧木的“红羽”油茶新品种小苗嫁接方法 | |
CN104429480A (zh) | 中山杉406硬枝扦插简易繁殖方法 | |
CN107969238A (zh) | 彩丝棉木的培育方法 | |
Keys | Prospects for vegetative propagation in the genus Castanea | |
CN106613659B (zh) | 一种卫矛属植物黄金甲的嫁接栽培方法 | |
CN106342555B (zh) | 胡杨和灰杨的天然杂交变异种灰胡杨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 |
CN111919610B (zh) | 一种石斑木属植物的繁殖方法 | |
CN111587688A (zh) | 一种猕猴桃资源的离体保存繁育方法 | |
CN111034613A (zh) | 一种楸叶泡桐优树的组培快繁方法 | |
US20240196807A1 (en) | Method for cultivating tung tree seedling by hypocotyle grafting | |
CN108575480B (zh) | 一种晚熟芒果培育方法 | |
CN106134806B (zh) | 一种天然杂交灰胡杨全生长季嫁接繁殖方法 | |
CN115004998A (zh) | 一种防治枣疯病的方法 | |
CN114402824A (zh) | 一种茶树的微嫁接方法 | |
CN107873288A (zh) | 一种短低温甜樱桃嫁接育苗的方法 | |
CN112136526A (zh) | 一种温室锥栗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 | |
CN108450168B (zh) | 一种高纬度猕猴桃二次嫁接方法 | |
RU2302101C2 (ru) |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посадоч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винограда | |
Mishra | Plant reproduction | |
CN109169258B (zh) | 一种无挂果紫薇培育方法 | |
CN114557203B (zh) | 一种双砧木高抗性猕猴桃嫁接苗的培育方法 | |
CN114402732B (zh) | 盐碱土种植层快速脱盐方法 | |
CN108935036B (zh) | 一种石斛的野外育苗繁殖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Zhou Weixin Inventor after: Zhou Weirong Inventor after: Zhou Jianrong Inventor after: Wang Zhangfu Inventor before: Zhou Weixin Inventor before: Zhou Weirong Inventor before: Zhou Jianr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Zhangfu Inventor before: Liao Lijing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